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回歸正題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啊~總是要適應沒有你的日子!!
遠距離戀愛的辛苦,是每一次分開,我都得花上好幾個日夜,無數的忙碌,想盡辦法沖淡想見卻不能見的念頭。像在克制想喝珍珠奶茶的慾望。
當我一個月只能喝一杯珍奶,
會覺得那一杯特別好喝,特別喜歡,特別珍惜。
但也可能,在不喝的日子裡,
不小心就戒掉了,不喜歡了。戒掉對糖的成癮。
當我一個月只見你一次面,每一次都是新鮮,
深情凝視,用力抓緊,真心相惜。
但會不會有那個可能?在沒有你的漫漫長日裡,不小心戒掉了想你的習慣?因為必須習慣獨處,因為想念與等待是難受的,因為應該成熟、應該獨立,所以只好把你戒掉。
戒掉擁抱你入睡
戒掉起床未睜眼前先伸手確認你在我的右手邊
戒掉睡夢中依然相擁
戒掉把彼此的肉身作為枕頭
戒掉走在黑暗的道路上總想牽著你的手
戒掉踏上未知的人生旅途,我們總雙手緊握
戒掉吃飯時不看飯,只顧凝視你的眼神
戒掉呼吸你的喜怒哀樂
是不是一個人的時間裡,要拼命催眠自己:
「我沒有談戀愛」 才能讓思念的日子不那麼難?
在一個人的時候,去扛起兩人份的人生來過日子,真不好受。但成熟的愛情裡,我們不該單方面覺得自己委屈。你想想啊!對方也「正在一個人」。
在愛情裡,見不到面這件事,是公平的
你見不到他,他也見不到你。
互不相欠。
不公平的 只是個人心情而已。
你難受,而他自由,無拘無束。
自己的心情,是自己的功課,不該因此賴成對方的責任。「我不開心,你要負責」什麼意思?長這麼大了,連自己的情緒都照顧不好?
於是難受並不能成為見面的理由。
那太遷就,也太軟弱。
好,那成熟的我們,來解決這份難受!
曾想過在一個人的日子裡,為我們相遇的那日做準備,累積著想與你說的話題,慢慢成為更好的自己,好好生活,與你慢慢相遇。
我想在一個人的好日子裡
慢慢等待與你相見的那一日到來。
我試著與思念的難受和平共處。限制自己閱讀你訊息的時間,學習沈浸在工作的成就感之中、每天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培養運動的習慣、必須睡滿八小時。
時間因此被消耗得很快,
二十四小時浪費得非常充實。
我像是有了別人欽羨的
——— 成熟獨立的好日子。
如此溫暖與恬淡,不給人負擔的我很成熟,我相信任誰都會喜歡這樣的我。對,誰都喜歡,除了我自己以外。
除了我自己以外!
在一次又一次,短暫與你幸福的共同生活,再分開,再相聚,又分開的過程中⋯⋯ 我不想要了。我討厭那個故作成熟的自己。
最後,選擇放棄。
我不想要了!
我不要再佯裝一個成熟懂事的大人
我不要當我想相擁入睡時
卻只好聲好氣的說了一聲想你,便孤身面對獨處的深夜
我承認,我才不是什麼成熟的大人。他媽的什麼成熟的大人,那太虛假、太愚蠢。我一點也不成熟,也扮演不了成熟,我只是一個愛著你,而繞著你運作的傻子。
我再也不想假裝自己沒有你也可以很好
我就是一直在等著與你天長地久的好日子到來
我就是想當一個 30 歲卻賴在你身邊的幼稚鬼!
我只好承認自己的人生,不再假扮那個體貼、善解人意、慢慢等待、尊重彼此獨處時間的成熟大人,我不要再矜持。我只想立刻開始與你生活。
有你在的日子,才叫做好好生活。
誰說人生一定得習慣一個人獨自生活,才叫做真的完整?我偏偏要說:有你在才是我的完整!你明白的,沒有你,我依然是我,我不曾失去自己。
但因為現在有你,所以我屬於你。
請不要把一個屬於你的人,
放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我願意屬於你,
我不會逃離你給我的那一小片草原。
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我就是要日日夜夜黏著你
你最好在讀完這篇文章以後,給我好好適應。
所以回歸正題,珍珠奶茶戒不戒得掉?愛情大概就跟珍珠奶茶一樣,你以為你戒掉了,可每一次喝上一口,就會重複上癮。
即使分開再多次,
只要一見面,我們依然再次上癮彼此。
無止境的重新愛上對方
重來幾次都一樣。
後來,電話另一頭,體貼的你,對著不放手的我說:
「見不到面的苦日子,快要結束了,我們再撐一下」
好,我便繼續耐著性子,再次成為那個裝模作樣的成熟大人,因為你,我再繼續體貼,就為你,於是我多成熟懂事一點點。
再多的委屈,我都準備好承受了。
或許如此
願意承受因愛而生的委屈,那才叫做真正的大人吧!
.
.
.
.
.
.
哈哈 好了,寫完我就沒事了
睡醒以後,當作昨晚的情緒沒有發生過
#老規矩
#讀完記得說晚安
回歸正題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今天因為也有看尼克與籃網的比賽,所以趁打掃休息片刻下想與大家簡單聊一下,且也能趁機不被我家FiLa老大嘴....大掃除一直被她念。
🏀還有這邊也先提前跟大家說一下,我這兩天也會創我的Youtube頻道(從0開始),到時會在文末放連結(跟IG與推特連結擺一起),有興趣的可以先訂閱我,不過老實講還沒影片還真不好意思叫你們追 :(
😳而過年應該會用Youtube直播玩玩2K21,看有沒有機會找Answer再挑戰一下。
-
🙇♂️還有還有 #大家不要吵架,要過年了,和樂融融平安健康最讚,我覺得有些人真的沒有惡意,只是講話比較直,而不管有沒有惡意我也都沒差,我都老人了,被酸被嘴又如何。
我也理解其他球迷的心情,但只能說我能力有限,越來越無法滿足大家,請體諒一下。
不過我有封鎖一個說我懶趴的人,這對我懶趴不尊重,所以FiLa老大鎖了他,還有一個常常po LBJ穿各支球隊衣服的人,下次就直接鎖,引戰太多次了。
-
回歸正題。
這兩支同城兄弟今日都落敗,而有意思的是兩支球隊所遇到的問題剛好相反,籃網想必大家很清楚,就是防守很破,禁區簡直被當提款機,唯一可以依賴的DeAndre Jordan本季大部分是什麼德性有常看籃網比賽的人應該都很清楚。
別看DAJ在個人統計數據上多好,投籃命中率80%,他在防守端幾乎已經失去以往那種拚勁與動力,且專注力顯然不足,多次奶油手失誤,甚至讓平常很少情緒的Harden與他爭執起來。
-
看得出Harden與Irving有多拚想贏得比賽,依我看來,全隊防守最賣力的就是這兩位主將,其中Harden還有5阻攻2抄截的表現,要守外圍還要去扛BG,又要組織與得分。
Irving手指受傷,第三節一度由他吹起反攻號角,但第四節後繼無力,看得出他也拚到沒力,而對於這樣的輸球,對我自己旁觀者而言,我是覺得ok的,至少兩大主將有做到榜樣,而DAJ真的要檢討,他給人感覺不專注已經不是一次了。
在球隊這麼需要防守的情況下,如果DAJ不能依賴(當然現在不會去依賴他了),那講白一點,Kevin Durant就是球隊防守最可靠的,目前他仍不能出賽,籃網勢必得經歷這震盪期。
-
目前簽來的Iman Shumpert與Noah Vonleh何時能上陣還不知。
前者大家都熟悉不多說,後者曾在拓荒者有靠防守與拚勁闖出名號,如果兩位都能把這些元素帶入球隊,或許會帶來ㄧ些加分效果。
老實講 #我自己沒有很擔心籃網,或許是因為賽季還長,我覺得他們會慢慢改善自身弱點(仍有兩個特例可用以及交易市場買斷市場的觀察),重點是當家球星都想贏球,這股心態很重要,我有從KD、Harden與Irving眼裡看出這樣的態度。
雖三連敗,然而籃網還是處在東區前三,我認為這波連敗反而是好事,更讓他們知道自己防守問題多大,近12場比賽有11場讓對手得到120分+,這可不是光榮的事情。
-
題外話,金塊球迷看到Jerami Grant本季打成這樣,前幾天還逼LBJ在延長賽爆發,持球進攻能力進步很多,心情應該挺複雜的。
當然金塊一定想留他,但核心位置上Grant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至於Mason Plumlee,我認為他今年在活塞也打得挺好的,如果他留在金塊,或許能替Joker分擔一些壓力,哪怕去年季後賽他表現空間不多。
-
至於尼克方面。
我得說尼克 #防守真的很棒.....進步很多,在協防、補防,捍衛禁區上做得很好,剛好都是籃網弱勢之處,像Mitchell Robinson、Nerlens Noel如果能給籃網一個,可能防守就會改變很大。
且尼克不是只要禁區防守做得好,外圍跟防與針對性也都能執行的很好,當初在灰狼無法複製的招牌防守體系,看來Tom Thibodeau在尼克是成功了。
-
今天尼克在針對熱火的防守上其實已經做得很不錯,只可惜進攻自己打不好,兩大主將Randle與Barrett手感太鐵,而Rose首秀有點小試身手,影響力依舊存在,第二節初帶領替補大軍打出15-0攻勢,但第四節Rose沒打的很好,有連續兩個失誤,忽然打得沒像第二節那樣堅決。
感覺Rose也很想給年輕人表現,而最後Thibodeau似乎也索性交由他們自己發揮,不過Randle這場手感真的太差,很多他本季可以投進的中距離都失手,而Barrett最後一擊過了一半卻失手,也讓Tyler Herro再度扮演英雄(關鍵三分)。
而Olynyk、JB、Adebayo也都有打出他們影響力,而Nunn上半場也是熱火能拉出一波11-0與6-0的功臣。
-
今年熱火雖然狀態還沒調整到很好,但隨著JB、Herro開始歸隊後,他們也正在慢慢找回自己的贏球方程式,等其他如Avery Bradley的綠葉戰將也陸續回歸,熱火應該會慢慢回到東區競爭行列。
年輕的尼克能與這支經驗老道,去年東冠的熱火打成這樣,我認為已經進步許多,現在問題比較多的地方就是打關鍵球的進攻能力,這點剛好是籃網最擅長的也資源最多的,挺有意思的。
-
雖然兩隊目標截然不同,但這賽季能期待兩支紐約的球隊都能挺進季後賽,只要沒傷病,籃網應該是沒啥問題,只是防守問題如何解決意謂著能走多遠。
尼克則是挑戰後Melo時代第一次進季後賽,這支球隊 #年輕人防守拚得很兇,我個人蠻堆尼克的比賽,尤其現在又有Rose,更加深想看的慾望。
-
對於我這種老人球迷來說,即使尼克沉淪許久,但始終一直覺得尼克球衣很帥(Ewing、Sprewell、Houston、勉族、Melo的時代畫面不會忘,且兩個經典1號也都曾來過這),麥迪遜花園廣場是最棒的舞台之一,能看到Rose來到這我是很高興的。
Leon Rose已經正在改變過往糟糕的球隊氣氛與決策,尼克似乎能讓人有些期待了。
只要他們這季能證明可以在季後賽尾巴或邊緣,#證明球隊已經不是笑話,他們可是很有可能在自由市場變成黑馬(超級大戶),畢竟如果尼克步向正軌,這舞台確實就有誘人之處。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回歸正題意思 在 Re: [疑問] 閒扯「ㄉㄢˋ」 - 看板Wrong_spe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是「閒扯淡」還是「閒扯蛋」
我想原po印象中是後者,應該是因為--錯別字吧XD
因為同音而寫錯字的情形實在太常見了,
以前曾經批過一陣子的作文(應屆高三或是重考班的)
其中有些人的作文,用錯字連篇來形容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像「孤獨」(很多人寫成狐獨)、「盲目」寫成盲木、「不禁」寫成不盡/不竟的也都有
短短一行裡面,最高紀錄保持者是10個字
一行也不過25個字啊。(遠目)
回歸正題,
我查了最陽春但也最方便的教育部國語字典https://140.111.34.46/dict/
檢索如下:
【閒扯淡】
解釋 隨意說些無關緊要的話。
如:辦正事要緊,別閒扯淡了。
【扯淡】
解釋 胡扯、瞎說。
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他們好似見鬼一般,我好像做夢一般,
做夢的醒了,也只扯淡。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沒的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
【扯】
動詞 漫無目的的隨便閒談。如:胡扯﹑東拉西扯。
【淡】
名詞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
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
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
-------------------------以上是官方說法--------------------------
用我的方式來解釋的話:
閒:吃飽了沒事幹
扯淡:日子大多都是平淡的,雖然放了兩個月的暑假,但是認真說來
暑假的每一天長得都差不了多少,不過開學之後,大家還是會加油添醋的說
自己暑假過的有多精采去了哪裡哪裡啥的。
哪怕其實他也只有回去鄉下過了幾天,也可以說成鄉村生活大體驗。
每個人的台詞都可以當成是旅遊業者的廣告了。
(希望這個例子夠簡顯易懂)
沒事不會有人拿「蛋」來扯的,要是破了怎麼辦?
(對不起,我冷了)
下臺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59.7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