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回憶小時候利潤」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加盟古早味紅茶好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回憶小時候利潤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回憶小時候利潤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吳家紅茶冰加盟金ptt的菜單和飲料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網路賺錢】小時候在楓之谷當商人農楓幣賺錢賺了幾十萬台幣 ... 的評價
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八卦
我很懷念小時候每到下午三點以後的時光,攤販會輪番在街頭穿梭,有的賣著蝦仁肉圓、狀元粿......,冬天還會有大麥粥、米糕粥......輪番上陣,當中我最喜歡大麥粥了!賣大麥粥的婦人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喊起「大麥粥~」鏗鏘有力,每次聽到她的叫賣聲,我必定飛奔出門,就為了吃上那一碗暖心小點。
說來有趣,即使寒冬之中,攤販賣的大麥粥都不是滾燙的,大約就是稍微溫熱的溫度,我在想,也許因為台南天氣炎熱的關係,即使冬天也不是很愛滾燙的食物。
寒冬中吃著溫熱的大麥粥,絕不燙口,這一點對怕燙的孩子來說真是重要大事,能夠大口大口嚐著溫熱的好滋味,對孩時我的而言,真是一大樂事,所以我很常光顧。
小時候攤販賣的大麥粥很簡單,只有大麥加一點紅豆,盛碗的時候,老闆娘總會問:「要不要加點米酒?」因為冬天裡加些米酒,很能溫暖身體。還記得那時的餐車很簡樸,婦人雙手推著一個木板車,上頭擺著一大鍋的大麥粥,旁邊有幾個小碗,在板車把手處有個裝滿水的小水桶,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餐車就上街了。
可惜時光輪轉的速度太快,這些年來,街頭巷尾很少看到大麥粥的蹤跡,家裡人口少,也就懶得自己動手煮,最近在台南市府前路二段的路口找到一家,店上賣著水果也賣著大麥粥,只是老闆娘將名字改了一下,稱為「燕麥粥」,價格非常親民,跟小時候相比,配料變成豪華版,除了原有的紅豆以外,多加了大紅豆、龍眼乾、芋頭。老闆娘說,這年頭材料都漲價了,做起來利潤越來越薄。我恨不得天天上門光顧,因為30元一碗,料多豐富、口味又好、份量也足,當作下午茶實在恰好不過,
吃了一碗,感覺美好的過去湧上心頭,回想起,小時候爸爸總是會吆喝我「玲格,動作快一點,大麥粥的大嬸來了~動作再慢就會錯過了!」好像每天下午我都跟這位大嬸有約,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午餐刻意吃得很少,很感謝爸爸從來不戳破我午餐吃少的原因,因為我真的好喜歡吃大麥粥。
天冷的時候,來一碗,不必滾燙,就覺得溫暖,這是我過去時代的下午茶,也是我的回憶。
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為了表達對 好友 胖子俺 的重視! 將這篇 曠世鉅作 在星期日晚上八點檔強力放送.如果網友按讚次數沒達400個?為了不讓這麼優秀文章白白浪費,將不會再貼出更精彩的下集.
Andy KAu 偶對你很不錯吧?呵呵...
巴小智
***********************************
Andy Kau
巴兄,俺這篇文章曾同步發表於績優股跟浩民兄的封閉社團,可能有部分粉絲團的朋友已經看過了,還請巴兄您批評指導
-\-\-\-\-\-\-\-\-\-\-\-\-\-\-\-\-\-\-\-\-\-\-\-\-\-\-\-\-\-\-\-\-\-\-\-\-\-\-\-\-
上集
本來上半年想跟大家分享俺讀香港投資聞人曹仁超著作的一些心得感想 , 但是前陣子艾倫兄的網誌因故離其出事旋即復活 , 讓胖子俺對吸收投資理財資訊的方式及演進 , 心裡很有些想法故事及回憶 ..
N年前 , 胖子俺高中時讀了一篇天下雜誌裡的一篇文章 “ 天下弔詭 “ , 老實說 , 內容講了啥 , 俺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一蹋糊塗 , 但是看了那篇文章後開啟了俺除了麥可喬丹和一文錢以外的眼界 , 世界突然除了喬丹幾代外變得無限寬廣 , 開啟了俺對投資理財的天眼 , 後來大學時期足歲後開始股市人生的不歸路 .
剛開始沉淪而不自知時 , 俺會去買四季報回來 , 從頭到尾翻了一遍 , 記得當時四季報還有公司的評價等級 , 俺的第一支看四季報買的股票 “ 紐X鋼鐵 “ , 便宜(好像五塊多吧)評價也不錯 , 剛買的時候真的有小漲 , 後來俺也忘了不確定是不是阿輝伯的兩國論還是啥 , 只知道俺的倚天傳訊王裡的走勢那一陣子很是單純有具有霸氣的一路往下 , 最後就下市了 , 俺股市人生的處女秀煙火如此短暫絢爛 , 原來錯誤及一昧的相信自己看到的媒體訊息的代價 , 是第一次投資就買到下市的股票 .
一定是四季報的資訊太慢了 , 所以俺的資訊才會慢人家一步 , 當時的晚報有聯合跟中時的樣子 , 裡面有財經版 , 會有當日的股市收盤新聞 , 然後內頁的下方還有 “ 精選股 “ , 嘿嘿 , 看到關鍵字了嗎 , 雖然一份晚報只要十元 , 但俺小時候就知道甚麼該花甚麼不該花 , 錢要花在刀口上的道理 , 俺當時都會到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化工廠買一瓶純喫茶 , 然後裝模作樣的移到報架區附近 , 迅速拿起晚報 , 頭版夾到左手腋下 , 右腋也夾緊 , 迅速拿出財經版 , 財經版還不能完全攤開(這樣太沒品了) , 大概將財經頭版打開45度角 , 就能瞇到今日的精選股了 , 俺還會順便瀏覽前十大買賣個股資訊 , 然後自以為對明日戰情心裡有譜的放下(回)報紙 , 心滿意足地拿著15塊的純喫茶(賺了2份報紙20塊)回家
當時好像還有一種叫財訊的晚報 , 一份35塊 , 工讀生會將財訊放在身後的櫃檯 , 只容你摳摳購買不容你的手隨意翻閱 , 俺花了好大功夫 , 在深夜特定時段出現購買同種特定商品(純喫茶) , 加上時不時噓寒問暖 , 才跟大夜班的工讀生攀上交情 , 不但看到免費的財訊 , 還吃了很多報廢商品(握拳 , 之前的投資一口氣賺回來) , 第一次看到財訊 , 以俺當時的青澀 , 讀起頭版或2頁的長篇文章 , 讀得有些吃力 , 很多名詞還是回家上網才知道 , 報紙裡有一版厚厚的都是線圖 , 俺當時自比為基本面派的 , 往往掠過不看 .
因著天時地利之便 , 開始涉獵工商跟經濟兩報 , 透過讀報及內裡的財經版 , 慢慢打底投資理財的基本功 , 由於當時身邊的友人不時尚投資理財的話題 , 能跟俺同好的沒幾個同學 , 當時時尚的話題是去哪聯誼 , 打工時薪比較高 , 比較輕鬆 , 還是去台北哪間店比較好玩好吃 , 因此 , 俺的投資初始的那些年就停留在四季報 , 偷看報 , 及一些財經雜誌 , 因為後來俺也加入打工族的行列 , 舉凡當時台北市的大飯店俺大概有七成以上都去打工過了 , 也吃一堆魚翅燕窩 , 鮑魚 , 蟹鉗等佳餚 , 還有一堆霸費的菜色 , 造成俺今日身材的回不去(離題了) , 因為太認真課外事務 , 所以當時流行的BBS啥的 , 俺反而錯過了 , 沒能在當時便開始網路世界的練功 .
退伍後 , 到某廣告公司上班(俺小時候一度以台灣巴菲特自居 , 所以當兵時很是努力讀書考上了些金融證照 , 還以為俺可以在金融界發光發亮發紫 , 結果……唉 , 只是老兵愛碎念) , 當時俺開始深度網路中毒 , 每天都會在聚財網(俺第一個知道的財經網站)徘迴 , 早中晚都要上來讀文章 , 然後由此連結到整個網路世界 , 開始知道刀疤老二 , 處女座 , 開始知道期權 , 開始知道金融操作順遂以後可以提升到甚麼樣的境界 , 甚麼樣的物質生活 , 記得當時在聚網還跟楚狂人兄聊天過 , 看著當時的狂人兄住豪宅擁美妻開名車還買名錶, 讓俺這種初級生看了都會想握拳亦若是(一直在握拳)(狂人兄爭議的事在此不表) ; 從文字的世界 , 好像飛到沒有界線的想像空間 , 當俺讀到刀疤在大肚山上眺望山下夜景時 , 彷彿自己也飛到那樣的時空背景 , 遙望眼前山下滿是燈火燦爛的夜景與星空輝映 , 用另一種胸襟 , 去讀風報比 , 去咒罵那個不敢拿幾百點利潤出來壓注的人 ; 在聚網認識頑童阿伯改變開啟了俺對投資理財的另一層視野 , 雖然俺當時不知道 , 日後卻慢慢潛移默化俺的思考 .
當聚網開始朝出版發展時 , 俺也因緣際會來到傳說中的不到01不知道自己窮的M01 , 在那遇到了幾位也上過智富的朋友 , 香吉士兄讓俺一腳踏進中華電信的世界 , 讓俺得以在當時買到難得跌停板的中華電信 , 然後一直存零股到現在 , 還有7X的聚陽等 , 後來因為網路小黑 , 當時熟識的朋友因而轉到噗浪 , 俺忘記密碼而跟這些朋友失聯 .
兩年前吧 , 死性不改地在超商翻閱智富時 , 才因故加入臉書財經社團 , 開始又知道原來臉書還有這個功能 , 俺之前一直以為臉書就是偷菜聊天的地方 , 加入第一個財經社團後 , 才發現自己以前都像是盲人摸象或是以井窺天般的金融操作 , 當看到巴兄或是艾倫兄尼莫兄等等等前輩 , 言之有物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後 , 半澤兄有夢姐努力做功課參與的態度 , 俺才發現自己一路走來的好像只是一篇自以為是的故事 , 後來加入了夢想家等社團後 , 開始修正了俺很多過去以為良窳的操作方法 , 慢慢從心態開始修練 , 嗯 , 艾倫兄的得而復失 , 也讓俺回憶了十幾年來股市資訊的取得與過往 .
由於太過長舌 , 已經超過兩千字 , 來到人體看廢文的極限 , 所以 , 俺從我們的股票投資 , 夢想家 , 及艾倫兄那邊的成長 , 想知道廢文能廢到甚麼樣的程度 , 留待下回分曉 . ((( 辛苦大家的眼睛了 )))
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回憶小時候利潤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在回憶小時候評價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alterra也提到大家好最近和家人聊天講到小時候喝的飲料想到以前有一款便利商店有賣的鋁箔包飲料,但身邊的人都 ... ... <看更多>
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回憶小時候利潤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在回憶小時候評價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alterra也提到大家好最近和家人聊天講到小時候喝的飲料想到以前有一款便利商店有賣的鋁箔包飲料,但身邊的人都 ... ... <看更多>
回憶小時候利潤 在 加盟古早味紅茶好嗎 - Mobile01 的八卦
2016-05-10 13:08. 不想當米蟲wrote: 想加盟吳家紅茶冰...(恕刪). 題外話,紅茶冰似乎有幾家喝起來都一樣,反正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