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似曾相識:陳毓襄》
* 世界上的眼淚有固定的量。有一個人哭,就有一個人不哭。笑也一樣。—-貝克特
* 你若經常嚐到人類那種寡情薄義的滋味,那麼對於獸類那種自我犧牲的無私之愛,一定會銘心刻骨。—-艾倫·坡《黑貓》
* 真相是最不好看的。—李碧華《胭脂扣》
* 不必對全世界失望,百步之內,必有芳草。—-亦舒《花解語》
* 在這五光十色的混雜世界裡,我需要的只是公園裡的一把長椅:偶爾坐坐,安靜地看著四方。—艾迪特·索德格朗《禮物》
* 再也不要說別人辜負了你,最後終歸是你辜負了自己,你是唯一能夠把自己辜負到體無完膚的那個人。一生的時光如許有限,請不要荒涼了你自己。—-張小嫻《請至少愛一個像男人的男人》
* 終於她明白,所有的痴心,都是孤單的。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不懂我的深情。 當你不懂,咫尺就是天涯。—-張小嫻《最遙遠的距離》
* 男人把愛情想像成一隻鳥兒,它是自由與飛翔;女人把愛情想像成鳥巢,它是安全、牢固和溫暖。—-鮑爾吉·原野《草言草語》
* 不僅不要自我誇獎,也不要讓別人誇獎你。誇獎會葬送靈魂,因為它使人放棄對靈魂的關心,轉而關心世俗的榮譽。
——托爾斯泰《生活之路》
* 世界上最美妙的莫過於此,在不諳世事的年紀,對生活的全部期待就是絢爛的理想。 —-赫恩曼尼
* 《貓》—博爾赫斯
鏡子沒有這麼更加沈默,
透進的曙光也不這麼更為隱秘;
你,在月光下,豹子的模樣,
只能讓我們從遠處窺視。
由於無法解釋的神聖意旨,
我們徒然地到處找你;
你就是孤獨,你就是神秘,
比恆河或者日落還要遙遠。
你的脊背容忍了我的手
慢條斯理的撫摸。你,
自從早已遺忘的永恆,
已經允許人們猶豫的手的撫愛。
你是在另一個時代。你是
像夢一樣隔絕的一個區域的主宰。
* 對於深愛的人,連說出他們的名字,都覺得是分享了一部分。—-王爾德
* 我們未來還有多少好年月呀,在哪一連串的長遠日子裡,我是永遠愛你的。—-契訶夫
*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伊索寓言》
——音樂:陳毓襄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8/31/2020演奏Rachmaninoff Paganini 主題狂想曲,其中最著名的段落《似曾相識》陳毓襄彈地如泣如訴。
1/30日她將接下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文化部和國台交辦了一個「極限鋼琴音樂會」從下午二時半,至晚上七時三十分,各一場。
Total Rachmaninoff 。陳毓襄演奏。
曲目:下午場二時半
1/30 下午2:30。三首協奏曲,鋼琴:陳毓襄&國台交
【曲目】
1)拉赫曼尼諾夫:升F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S.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1 in F-sharp minor, Op. 1
2)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S. 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3)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S.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1/30晚上場,七點半:
*Rachmaninoff 4 鋼琴:林冠廷,聖彼得堡鋼琴大賽冠軍)
*壓軸Rachmaninoff 3:鋼琴陳毓襄,12、15、17,全美鋼琴青少年組、青年組冠軍,創下美國歷史紀錄。23歲波哥雷里奇世界鋼琴大賽冠軍,20歲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入圍決賽,至今仍為台灣惟一紀錄,並獲得最佳女子演奏獎。
晚上7:30
【曲目】
1)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S.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inor, Op. 40。鋼琴:林冠廷
2)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S.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鋼琴:陳毓襄
拉赫曼尼諾夫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將柴科夫斯基俄國式的「無可救藥的浪漫」,擴展的無以復加。完成於1934年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將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驚人的「炫技」,大刀闊斧的轉移到鋼琴上,成為詩篇。身為鋼琴家也是作曲家,Rachmaninoff 認為鋼琴不是為了炫技嘩眾取寵,而是成全藝術,讓音樂更具說服力。
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前,拉赫曼尼諾夫,陸續完成四首鋼琴協奏曲,從最早還在莫斯科音樂院學習時的第一號(1889-1891年),直到「一戰」之後,旅居美國時的第四號(1927年在費城首演)。
將拉赫曼尼諾夫的四首協奏曲,另加《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排在同一天1/30的午、晚兩場音樂會中全部演出,成了台灣音樂史上第一次,也成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里程碑。
鋼琴家陳毓襄説:一生只有這一次。
為了她衷愛的Rachmaninoff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
「四號公園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林佳龍 Youtube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四號公園開放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92.04.02_七號公園預定地拆除國際學舍 的評價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四號公園圖書館樓層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四號公園歷史 在 四號公園圖書館樓層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四號公園歷史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八卦
【一步一腳印】高金素梅~1
《編按》
15年是一段漫長的時光……,
15年前的4月9日,
剛當選立委的高金素梅首度站上立法院質詢台進行生平第一次的總質詢。
面對拒絕向原住民族道歉的行政院長游錫堃,
高金素梅厲聲指責:「我要告訴院長,千萬不要硬拗,我保證你們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磨亮祖先的刀
抖落心頭的銹斑
我們出發吧!
「出草」戰歌,吹響了台灣原住民族保衛家園的聖戰號角。
…………………………………………
【高金素梅首度對行政院長總質詢】
2002/04/09
今天,我恢復了民族的容貌,懷著沈重的心情站在這個台上,我要嚴肅的對最高行政首長游院長提出質詢,為我原住民族同胞56年來所受到的不公不義待遇提出質詢:
《傳統領域.自然主權》
三月份,尖石鄉北得拉曼神木封山事件轟動全台,絕大部份的輿論都支持泰雅族水田部落的封山之舉,但是,我要告訴游院長,重點不在封山,重點在於3/21我泰雅族水田部落20位長老在228紀念館所宣示的傳統領域主權宣言:『還給我們土地,我們將給大家好山、好水、好空氣』。長老們的宣示,憾動了身為泰雅子女的我!
1895年,日軍侵台。在大炮槍口之下,台灣原住民族失去了自然主權,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台灣山林,從此陷入浩劫。院長!您看看這些1914到1915年日本軍部自己拍攝的相片,我們的土地、生命是這樣失去的,日本軍隊用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對付我的部落。當年,為了保護山林、保衛我們的傳統領域、保衛台灣,原住民族付出了悲慘的大代價!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但是,院長!您應該知道,台灣光復56年了,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尚未光復。我要請院長仔細看看這幅相片,我們都很清楚,從1986年衝破戒嚴體制的「街頭狂飆運動」起,當時的省議員游錫堃已經活躍於街頭,為台灣所有不公不義的事情衝撞體制,當然,也包括原住民族的「還我土地運動」。我不敢確定院長您是否在這幅相片中,但我確信,您當時是全力支持「還我土地運動」的,我要向您致敬!致謝!當年,您站在正義的一方。
我們也都知道,當年與您一同站在正義這一方的阿扁總統,早在1999年就與我原住民族簽定新夥伴關係條約,承認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這是總統的願望!
當然,您也早就知道了,聯合國早在10年前就已提出「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主張原住民族擁有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這是世界的潮流!
好!現在這個主題已經很清楚:還我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是「正義的伸張」、是「原住民族的願望」、也是「阿扁總統的願望」、更是「世界的潮流」。
今天,我要在這裏請教游院長:您是否贊成台灣原住民族擁有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請您告訴我的同胞,贊成或不贊成?
★請院長看看旁聽席上泰雅族北得拉曼山水田部落的父老們,讓我來唸一段3月24日他們在二二八紀念館前所發佈的宣言:
回顧台灣島的歷史,島上的環境生態曾經多樣且豐盛。在那個時代,擁有自然主權的原住民族,因為「不貪取」的生活哲學,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的平衡,在環境生態上綻放出燦爛的成果。三百多年前航海經過台灣島的外國水手,情不自禁的讚嘆:福爾摩沙!寶島!
外人入侵台灣,掠奪式的貪婪個性開始帶來浩劫。荷蘭東印度公司入台第一年輸出鹿皮兩萬張,第二年十五萬張……;1895年日軍侵台,國家暴力開始有系統的大規模掠奪山林資源,原住民族在傳統領域的自然主權完全喪失,淪為被剝屑的最底層;1945年國府來台,開發山林的政策不變,政商盤剝變本加厲,原住民族的部落成為台灣最窮困的地區,而山林大地也開始了她的反撲。
歷史清楚的告訴我們:台灣島曾因原住民族擁有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而創造了生態環境的寶庫,台灣島也因原住民族失去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而變成現在的「災難之島、垃圾之島、貪婪之島」。歷史是一面鏡子,前車之鑑,後人之師。原住民族要求傳統領域與自然主權的課題豈能再迴避!
聽完這一段,我再請教院長一次,您願支持他們的訴求嗎?
★請院長看看旁聽席上東埔一鄰的布農族同胞,在他們的祖居地上的樂樂谷溫泉,十幾年來他們為了想把溫泉引回部落使用,四處陳情,樂樂谷溫泉距離他們的部落只有2公里,旁邊甚至有他們祖居的遺址,但是樂樂谷溫泉同時也是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他們的陳情碰壁了十幾年,終於在去年的二月十四號在行政院的會議室獲得前行政院長、前內政部長、前原民會主委、現任營建署長的同意,並承諾兩個月內撥經費將溫泉拉回部落,現在四個人有三個人下台了,時間也過了兩個月又一年了,我想請問院長,現在他們要自己募款將溫泉拉回部落,你支持嗎?
★再請院長看看旁聽席上蘭嶼達悟族的同胞,這幾天的媒體您應該看夠了,事情很清楚,當年你們還在野的時候,你們與達悟族同胞在反核癈料運動上並肩作戰,你們鼓勵達悟同胞「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十年前,前政府終於承諾今年底前將核癈料場遷走,但是,您的新政府居然將遷核癈料場的基金挪用光了!昨天,達悟的小朋友向總統陳情,陳水扁總統針對此事回應了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要請問院長:您要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麼昨天下午警察就光顧小朋友家施壓,你們何時可以將「己所不欲,已施於人」的核廢料場遷走?
★再請教院長一個問題:
過去,在前政府時代,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族之間有很大的矛盾與衝突,在場的東埔布農族與玉山國家公園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但是,前政府至少在後來以此為鑑,「能丹」與「蘭嶼」國家公園計劃就是因為當地原住民族的反對而撤消計劃。
現在,新政府上台了,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在北泰雅的同胞全力反對下,內政部仍堅持要設立馬告國家公園,昨天,你們的人來遊說我不要反對馬告,我問他們,為什麼諮詢委員會沒有部落的代表?他們說,我們邀請了,但部落的人一直不願來。院長,您知道嗎!反對你們設立馬告的部落同胞怎麼可能參加你們的會議。你們不要拿「共管」的口號來欺騙部落,共管的法源在那裹?是否又要用行政命令硬拗,再怎麼野蠻,也不能比前政府野蠻啊!我要告訴院長,千萬不要硬拗,我保証你們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建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
我想請問院長,你六歲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接受義務教育,你是否覺得很正常?
你當然覺得很正常,因為你是漢人,接受的是漢民族教育!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原住民族的小孩,六歲上小學是異族強迫教育的開始。
同樣是義務教育,我想你大概從來沒想過有這樣大的差別?我們的母語、文化傳承、歷史、所有的傳統是這樣子被滅絕的。老實說,上小學還好,他至少還在部落,上了學區較大的國中,原住民小孩馬上變成班上的少數,到了高中大學,那更是稀有動物,所有怪現象就產生了,原住民小孩學歷越高,母語傳統文化流失越多,所有這些就是因為台灣從未建構原住民族的教育體系。台灣號稱平等,人與人之間生而平等,但是在教育資源上,民族與民族之間為什麼這麼不平等,我翻閱過資料,五十六年來,不斷有人呼籲廣設原住民族完全中學,但是,政府每次都以財政困難推託,或者乾脆以考大學聯考不是給你們加分了嗎?我想請問院長:母語的問題、文化傳承的問題、民族歷史的問題,你認為用加分可以解決嗎?如果加分可以解決,那我要你漢族的游錫堃來接受我泰雅族的民族教育,沒關係,考大學我給你加百分之三十,你願意嗎?
建構一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可能需要花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他所需的經費預算也是用十年來分攤,我確信國家的財政完全做的到,大不了少買兩架飛機就好!少兩架戰鬥機對國防影響不了很多吧?但卻救了四十萬的台灣原住民族!說起來,這樣的歷史傷痛是很難彌補的,但總要開始彌補啊!我要很嚴肅的請問游院長:你願意從今年開始彌補這樣的歷史傷痛?從今年開始建構原住民族的民族教育體系!這樣好了,我們今年增設一所原住民族完全中學,明年兩所,第三年三所,這樣的起頭工作,你願意做嗎?
這個政府,欠原住民族五十六年的民族教育資源,你願意率先開始償還嗎?
《吊點滴式的永續就業工程》
外勞引進台灣十年了,大家都知道外勞的引進,嚴重衝擊到台灣的勞動就業市場,為了因應外勞的引進,政府從引進的每一名外勞身上抽取人頭費,成立「就業安定基金」。用這筆基金,對因外勞引進失業的勞工,進行職訓、仲介轉業。
我想大家都承認:受外勞引進衝擊最大的是原住民族勞工,院長你知道就業安定基金的政策美意有多少是落實在原住民族勞工身上嗎?勞委會推出的永續就業工程,大部分的資源落入派系樁腳手裡,沒有政治派系關係的部落,申請十名給一名、兩名,這不叫「永續就業工程,這叫吊點滴工程,讓部落死不了、站不起來,更談不上發展!
我想請問院長:你願意將就業安定基金訂出一定的比例,用在受外勞衝擊最嚴重的原住民族身上嗎?你願意將一定比例的永續就業工程名額,跳過地方派系的地方政府,直接發放到原住民族部落嗎?
結論
最後,我要講一個故事給院長聽,我願意給院長一個名垂千史的機會:
一九七零年代,澳洲政府實行一個名為「文明改造」的計畫,政府的幹員衝進毛利族的部落強行抱走剛初生的嬰兒,這些嬰兒被集中撫養、教育,澳洲政府撥經費給予最好的養育、最好的教育。九零年代,這些毛利族嬰兒成為社會的青年菁英,他們在各領域、各行業裡表現傑出,但是,問號也在這些菁英腦中產生了:為什麼我們的膚色跟別人不同?為什麼我們的膚色與登記的父母親不同?這些青年組成團體開始追查腦袋中的問號!他們查到了政府文明改造計畫,他們錯愕、傷心、憤怒,他們聯合起來控告政府:「你偷走了我的靈魂!」他們要求政府公開向毛利族人道歉。
公元兩千年五月二十二日,澳洲總理代表政府公開說明:「我承認當年政府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我不願意道歉,因為政府是出於善意。」澳洲政府不道歉,澳洲人民憤怒了!五月二十八日,數萬澳洲人民遊行走上雪梨的海灣大橋,飛機在天空噴出「Sorry」的字樣,澳洲人民自發性地向毛利民族道歉。
聽完這個故事,我想請院長先好好思考一分鐘,看看大螢幕上的相片,請你慎重的回答:你是否願意代表政府為過去五十六年來所有加諸於台灣原住民族身上的不公不義而鄭重道歉?
四號公園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四號公園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購物中心部份,赤柱廣場亦包括戶外表演場地──閑情坊及旁邊的重建古蹟美利樓。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赤柱廣場轉交由領展管理。赤柱廣場的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較接近香港私人管理的商場的風格。商場內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高級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還有一些售賣特色產品,如自製手工藝品、有機環保產品的店舖。整個廣場每層均有接駁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遊人可以在休憩平台小休一會,欣賞赤柱灣畔的景緻。美利樓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金鐘花園道,於1998年時整座遷至赤柱。原設於地下大堂,展出珍貴的古物和圖片,介紹美利樓舊日的風貌的展覽廳。2005年,地下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佔地800平方米,已於2013年擴展營業,搬到中環8號碼頭;二樓及三樓則闢作高級食肆。而近美利樓有蓋行人通道上則矗立著於上海街舊廈清拆時移來的十二條石柱。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為香港一座公眾碼頭,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廣場旁,即赤柱灣之北岸,由2007年7月27日零時起,供予船隻上落乘客。現時該碼頭有船前往蒲台島。名稱來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第一代的中環卜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鏽工程。
香港懲教博物館展示香港監獄、刑罰制度及懲教服務,從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還有模擬絞的刑台、囚室、監獄瞭望塔、香港越南船民的自製武器等,看上去驚心動魄。刑具中外觀平平無奇的藤鞭,是用以執行打藤或笞刑,亦足以令受者的臀部皮開肉裂,甚至因傷而死,原來是很殘酷,香港已於1990年廢除笞刑。不過,展品亦有教育的一面。正如懲教署一座建築物外牆的標語:「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懲教署設工業及訓練組,安排多種職訓証書課程,如廚務、金工、商務等,協助更生人士取得一技之長。香港懲教博物館對外開放,但赤柱監獄則列為禁區,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經歷了不同時期的重建,至今除赤柱監獄,還有東頭懲教所附翼及白沙灣懲教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7ZhliMFXEk/hqdefault.jpg)
四號公園歷史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台中數位科技影城
活化東南區在地經濟
林佳龍:許『台糖專用區』一個前瞻性的未來
「台中市東區的原台糖大型購物中心專用區,原本是台中人期盼的六年國建標竿建設,也是東南區居民引以為盼的好鄰居,然而從1999年至今,除了一潭4.5公頃池水(2001年3月停工)及比人高的雜草外,10幾年來什麼也沒發生。」
台糖專用區的土地面積超過22公頃,這裡曾經是台糖公司在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工業生產與營業重鎮(舊高砂町),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數千人。這裡也是十九世紀末台灣省城大東門範圍的一部分(振興路162巷附近),歷史文化意義豐富。民進黨中西東南區立委候選人林佳龍今日(12/12)上午與市議員何敏誠、邱素貞前往東區台糖區段徵收用地會勘,看到區段徵收生鏽的鐵圍籬與「禁止閒雜人進入基地」的告示牌,共同譴責中央與地方現任執政者「誤台中後火車站發展」14年。市議員何敏誠表示,台糖公司要把這裡做成商業區與住宅區的湖濱生態區的開發構想實在太草率、太沒建設性,林佳龍則認為,台糖專區鄰近三級古蹟旱溪媽祖的文化群落、20號倉庫、酒廠文創園區、中興大學、中教大學、勤益大學及擁有數位設計科系的台中科大(台中技術學院)、朝陽科大,應該規劃為數位電影城暨創新藝文基地,當場獲得何敏誠、邱素貞及新庄里長許良吉的讚同與支持。
市議員何敏誠表示,未來鐵路高架完工後,透過進德路可以直接串聯台糖專區及干城重劃區,兩特區及高架化後的縫合區域可開發面積超過40公頃,面對東南區的未來發展、生活圈四號道路即將闢建完成、以及鐵路高架化104年通車,台糖專用區若僅規劃為商業區與住宅區,顯見當政者的目光短淺與沒有前瞻性。市議員邱素貞表示,台糖可以利用的土地有9公頃商業區與超過9公頃的公園與綠園道用地,應該結合干城重劃區、火車站前開發區域進行整體開發,而不是中央不會與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反而限縮了台糖專用區的可開發潛力。
林佳龍則表示,台糖專用區除了可規劃為結合數位電影城暨創新藝文基地的高科技影城園區外,林佳龍也呼籲,進行中的建國市場(市116)規劃設計,除了要充分滿足並保障既有攤商的權益,更要創造具備吸引力的新型態市場,林佳龍承諾當選立委後,將盡力爭取更多的中央資源挹注,連結鄰近的忠孝夜市、第三市場、民意街攤販集中區、復興大智路美食商圈、興大學府路商圈,打造一個擁有國際觀光吸引力的觀光市集,讓進駐的攤商可以共同拼外交、搞創意、賺大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AFFTlZn1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JvJ6EBiU0OHWfASNs0H4qfi10iQ)
四號公園歷史 在 四號公園圖書館樓層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八卦
四樓有期刊合訂本區、中文叢書區、雙和藝廊、採訪編目組。 國立臺灣圖書館本館介紹本館介紹. 歷史沿革· 中程發展計畫· 組織架構· 館區導覽· 四號公園之美· 館藏發展政策· ... ... <看更多>
四號公園歷史 在 四號公園圖書館樓層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八卦
四樓有期刊合訂本區、中文叢書區、雙和藝廊、採訪編目組。 國立臺灣圖書館本館介紹本館介紹. 歷史沿革· 中程發展計畫· 組織架構· 館區導覽· 四號公園之美· 館藏發展政策· ... ... <看更多>
四號公園歷史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92.04.02_七號公園預定地拆除國際學舍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