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您可能很難想像,亞馬遜雨林不只是全球生物最多樣性的地方,也擁有某些人類最致命疾病的治療祕密,但如今人類面對人為的放火整地卻無力回天。更可怕的是,同一時間在大西洋彼端的中部非洲,包括安哥拉和剛果野火蔓延的程度,幾乎是亞馬遜雨林的兩倍,科學家驚訝地發現,2019年夏天全球各地幾乎都在起火,且多數發生在經濟狀況不佳的鬧飢荒之地,極有可能引發內戰動盪。但此時川普政府卻為了拚經濟,打算大幅鬆綁取消甲烷限排令,不由得讓人擔心這恐將使人類歷史陷入另一個悲劇的循環】
(影片旁白)
要花多少時間,我們會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全數燒毀,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阻止,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答案,亞馬遜熱帶雨林替地球產生20%氧氣,這裡孕育地球30%物種,而且它擁有治療某些我們最致命疾病的治療秘密,如果我們摧毀了亞馬遜雨林,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而且全世界都會感受得到
當亞馬遜雨林大火延燒逾月之後,越來越多人忍不住要問,一個沒有亞馬遜的地球會是何種模樣,我們能不能及時挽救。
(影片旁白)
首先我們將失去大量的地球生物多樣性,亞馬遜雨林擁有的動植物物種,比地球上任何其它陸地生態體系都要多很多,且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驚訝,當他們發現有數百種處方藥來自亞馬遜雨林時,我們談的不只是簡單的草藥,而是成熟的抗癌藥物,這些藥物非常重要,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必備藥物,而且我們甚至還沒有觸及表面,科學家估計,他們迄今只研究開發了不到5%熱帶雨林植物的潛在藥用價值,所以誰知道如果沒有雨林,我們還會失去什麼其他必要的治療方法呢
《紐約客》雜誌作家安德森近期透過一段影片,試圖解釋這場亞馬遜雨林野火的遠因近果,他認為一切源起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的巴西軍事政權欲全力發展經濟,然後向西推進征服其它國家,那種拓荒的方式和美國政府在1860年代後,整整20年的做法如出一轍,看似刻意維護住當地原住民的權益,卻積極鼓勵白人遷居於那片土地,150年後的巴西做的是幾乎同樣事情,問題是這回被鼓動的,是來自巴西東部邊緣最貧窮城市裡的人,他們為了追求更大利益,對亞馬遜雨林展開瘋狂的放火整地,以為一把火就能免費獲得土地,種植大豆玉米,甚至為了要賺更多錢還圈地養牛。
(影片旁白)
這些矩形代表的是森林遭受破壞,是人為的,人類需要農地用來種穀,需要樹木用作燃料和材料,但是樹木會把水氣釋放回大氣中,如果我們砍伐了樹木,等於把供水給冰川的水龍頭給關掉,在過去70年,吉力馬札羅已喪失1/3的森林,在此衛星影像中,每個紅點代表單一次起火燃燒,這些火災的煙霧籠罩範圍,達整個非洲大陸的寬度,在南美洲,雨林釋放到大氣中的水分,比亞馬遜河流入海洋中的水還要多,但這些影像呈現出的形狀,都是伐木活動帶來的,在40年之間,1/5面積的樹木消失了
長期觀察亞馬遜雨林的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2018年初在世界經濟論壇中,曾經大談雨林保護在對抗全球暖化中的關鍵角色,他說,潮濕的雨林起火極少是天災,多數都是人禍,且氣候變化與森林砍伐相結合,往往是最危險的聯姻,因為降雨減少將直接導致旱季乾旱程度加劇,為森林大火的蔓延助燃,而且只要三到四成的亞馬遜雨林慘遭砍伐清理,整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就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難以逆轉。
(Yadvinder Malhi/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
你可以把巴西這座城市裡,這些發生過火災的點繪製成地圖,總面積應該大過於那些巴西亞馬遜雨林遭砍伐區域,所以和森林砍伐相比,氣候變遷和火災的關聯性變得更大,這可能是我們未來需要採取行動的重大轉折
事實上,幾乎同一時間位於大西洋彼端的中部非洲,野火蔓延的程度也讓人膽戰心驚,包括安哥拉和剛果上個星期48小時內火災發生率,就高達一萬多起,幾乎是亞馬遜雨林的兩倍,且透過美國國家暨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畫面,可以清楚看出火場分布,比巴西更密集,範圍也更廣,最重要的是,BBC報導稱大部分燃燒範圍都在「雨林邊緣」而非「雨林內部」,推測應該也是當地農民「刀耕火種」的農業傳統,直接用火清理土地用來種植糧食,科學家們甚至驚訝發現,2019夏天,幾乎全球各地都在起火。
(科學家)
從8月22號到24號,全球現在就發生了19萬4085起火災,這真的不太妙,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巴西 剛果和非洲
起火地看似遍及全球,但多處是經濟狀況不佳,甚至是正在鬧飢荒之地,正如BBC報導所言,當民主剛果僅有9%人口能獲得足夠電力,多數人仍須仰賴砍伐木材當做燃料,或直接放火焚林節省開墾成本,剛果雨林將難以避免面臨重大的生存威脅,而且歷史上的乾旱幾乎都會導致飢荒,最後引發內戰動盪,好萊塢金獎導演詹姆斯卡麥隆,2014年上映的紀錄片也從科學家觀點,點出過乾旱可能導致的風險。
(卡麥隆紀錄片內容)
敘利亞人民老是談論著乾旱,那時我還很小,我大概是…..11歲左右吧,她告訴我,在敘利亞內戰前,她們活在另一場浩劫中,所以是年復一年的乾旱嗎?年復一年,政府一點也沒有要處理的意思,敘利亞政府的態度,令人民憤怒到極點,他們一心走上街頭,她說如果我沒有經歷過旱災時期,我不會懂敘利亞怎麼會陷入內戰,後來我查了一下,發現那場旱災是敘利亞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乾旱,旱災發生時期,正好是革命前四年,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超過兩百萬人生活在極度貧窮之中,依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調查,過去40年,氣候變遷使得地中海地區陷入更長時間,更嚴重的乾旱顯示紅色的區域是最嚴重的地區,而敘利亞正位在紅色區的中心
可惜歷史總是無奈陷入悲劇的循環,人類眼中只有當下的利益,記取不了過去的教訓,於是美國在歐巴馬時代,力促歐美等國共同簽定巴黎氣候協議,從國內修法控制各國天然氣及石油公司,對於甲烷氣體的排放後,紐時報導川普政府為了全力拚經濟,已打算扭轉氣候變化規則對甲烷限排令鬆綁取消,進而凍結燃油效率標準,消除清潔能源計畫並通過削弱對瀕危物種的保護,來促進化石燃料公司的發展,這無異於捨棄挽救地球的最快方法加速滅亡。
(影片旁白)
全球氣候混亂不是政治議題,而是道德責任,你不會希望成為那群,曾有機會做出改變,卻什麼也沒做的人,你要去了解,改變已經刻不容緩,不然一切都太遲了,大家要一起讓事情往對的方向走,動起來吧,一起向前行,如果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情來得及做,那一定要去做啊,這事攸關生死,這是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一件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P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Potv看精彩影片: https://goo.gl/Gfvdi7 看完了洪水來臨前,對於電影裡面的背景知識不是很了解嗎?透過這個分析短片讓你更了解影片裡面的更多小細節。一起來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 PS.影評的部分留給大神去做吧~像是冏星人、超粒方、谷阿莫 0:08 1.波西的人間樂園,( ...
四用氣體標準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杜書伍砸50億蓋新總部 管最多的為何是一面窗簾?
文章出處:商業周刊 /作者:張庭瑜整理 /攝影:郭涵羚 /時間:2019.10.30
大家總說領導人應該「抓大放小」,但是,最近宣布將斥資逾50億元、在南港蓋新總部的聯強總裁杜書伍,卻告訴商周,他為這棟大樓花最多時間溝通的一件事,是窗簾。
去年剛度過30週年的全球第二大3C通路服務商,近年布局數據中心、資安、雲端等領域,交出營收連續第三年創新高的成績,毛利率也從去年的3.78%提高到今年第二季的4.33%。雖然,受美中貿易戰衝擊,聯強第三季營收成長下滑,在企業普遍為全球經濟前景憂心下,杜書伍仍決心投入超過1年淨利的75%蓋總部。
這是他口中「百年的事情」,意指要讓這棟樓的投資價值歷百年而不衰。籌畫過程中,也體現聯強30幾年來,無論是賣規格化的手機、電腦,或者是近年切進少量多樣、客製化的物聯網以及雲端服務,背後所奉行的同一套信念:制度化管理。
從一面窗簾,看杜書伍這位「細節控」,如何由小見大,貫徹「規格帶來效率」的經營思考。以下是他口述摘要:
柱距、坪數模組化
連蓋辦公室都有SOP
聯強很重要的文化,是不斷的從經驗中去整理、提煉,變成一套一套的知識,然後知識就可以成為公司決策的一套制度。所有東西都可以制度化,這是我們的信仰。
過去,我們在全球蓋了很多運籌中心、辦公樓,漸漸整理出一套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把公設、格局、租金跟物業費都涵蓋進來計算,就能夠比較不同大樓的「每工位使用成本」。
第一, 我們很注重柱子的距離。這次我跟他(建商)講,(柱距)可不可以多給我20公分?20公分就差將近20%的座位,我本來可以排5排(座位),變成排4排。大家都不注意這個,所以使用坪效很差。
第二, 我們對房間格局有一套標準規範,只有大、中、小3個尺寸,可以當辦公室、會議室、儲藏室等等,涵蓋所有用途。大房間可以坐12個人,也可做高階主管辦公室;中會議室大概是6到8人;小空間大概(容納)4人。
所有的東西都設想好,就是這樣的規格,不需要第四種。像這個辦公室(指目前租用的總部),我們住了30幾年,格局幾乎沒有變。在我們這個行業裡面,其實,學會了一個法則,就是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才能夠讓很多人會用。
做系統的人都知道,一定要模組化,模組化代表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換。而客製化就是,那我到底要兜多少東西?就像套餐,前菜有3種,你要選哪一個?後面的甜點,你要咖啡還是茶?好像在玩拼圖,但它有個規則,所以你很好拼。系統要能夠大量去銷售,一定要走到這樣的階段。
我先講一個故事。1978年,我負責推廣英特爾micro process(微處理器)。第一件事,是開課訓練客戶的工程師,後來我規畫了怎樣報名、報名費怎麼收、上課時要準備什麼東西等。
整個流程的SOP設計好後,就叫助理去做,我就去忙另一件事。(但)當我回過頭來再看課程,已經零零落落,把它弄好後,再回去看我原本做的事(指當時在神通電腦負責快訊),也是零零落落。
那時我就問自己,我杜書伍這輩子只能做2件事情嗎?只有在這2件事情上來來回回?假如不是的話,我應該要注意什麼?
不是建完制度就沒事……
重點在養成紀律、隨時優化
後來,我就盯著他(助理)養成習慣、上軌道。因為習慣還沒有養成,就會有一搭沒一搭的,到後來整個SOP就不存在了。這是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體悟到的管理重點。
我們(聯強)的組織怎麼做?首先,公司每一個人都要做月報,整理他的經驗、角色扮演,告訴我這個月做了什麼、看到什麼、發現什麼,這個就是整理的功夫。
第二個是,我們很清楚,運作人員每天要不斷處理他面對的事物,其實沒有比較長的時間能夠靜下心來做規畫。我們政策是把分工拆開,總部有規畫人員,不斷蒐集每個國家的經驗,整理轉換成制度,制度又把它轉換成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然後再給運作的人去用。
我們把經驗變成知識,把知識變成制度,制度變成我們的ERP,現在總部大概近400人在做這個事。
制度就是公司的know-how(訣竅)所在。很多人排斥制度,其實他就是排斥know-how。know-how怎麼樣轉化成公司優勢?一定是要變成制度,讓大家去用它,然後產生對外的競爭力。
為什麼常設總部有這麼多人在規畫制度?其實它不斷優化,不是說一個事情好像做好了,然後就一勞永逸。要隨著外在時空、環境的變化,再加上經驗累積,不斷優化。
我們在買總部(討論設計)時,為了窗簾溝通很久。(因為)你走在馬路上,稍微注意一下,每一棟大樓都變得非常難看,就是窗簾,高高低低。
窗簾漏光、節能效果
考驗領導人連貫思考能力
除了美觀,要是不預先考慮好的話,窗台和窗簾中間一定有縫隙,不會完全契合,就會漏光。因為我們做事情常是分階段,外牆是營建去做,窗簾是裝修去做,然後使用者進來的時候,一看就傻眼了。這些都是連貫思考的問題。
商周問:窗簾漏光,影響會大嗎?
會干擾到員工的視覺,就會影響到他的感覺,然後室內燈光開得很亮,但感覺很暗,那整個辦公室的氛圍,就不是很舒適。我的理念是,辦公室就要簡潔、優雅、明亮。
我們(未來總部的窗簾)是5層的,一片玻璃,後面再鍍一層膜,惰性氣體放中空(間),然後再一片玻璃,後面再一個百葉(窗簾),接著再一片玻璃等⋯⋯。
玻璃下面有一個小細縫,室內冷氣透過小細縫灌進窗內,外面進來的熱氣被推上去,在天花板小細縫排出去,進入迴風系統,節能效果非常好。其實仔細計算,長期下來,花這個錢是值得的。
買一件衣服,可能穿3到5年就可以再換,但是一棟樓可能是100年。若不(在使用設計上)投資,去蓋一個10年以後就會落伍的東西,那麼折舊下來成本更高。所以一開始,你可能要增加20%的營建費,但你可以(用)100年。
商周問:但是這些細節,需要由領導人來做嗎?
第一個就是新的事情,我一定會跳下去參與,因為,我自己也必須要了解新的事情,否則根本沒有辦法做判斷。
另外一個是,使用頻率低的,我會親自下去督導。使用頻率低代表,你經常會忘掉以前怎麼做,例如找辦公室,大家都沒有經驗,一輩子也不會買幾次房子。
漸漸我就會把它交給規畫單位,我會盯著他說,你們已經接手這個東西,所以就不斷往前滾動。我不會被老的事情綁住,除非是金額很大、不常做的事,那我會看著說他們有沒有注意到。
推測未來會怎麼樣?
用長期思維整合各部門
做一個CEO或者高級主管,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叫作整合。因為(不同部門)功能跟功能之間的搭配,往往會有gap(斷層),做為一個高階主管,因為你懂各部門的情形,你就要去做整合。
我們的組織架構或者機制,大方向在早期就定下來,這也是因為我比較會長考,有好多東西我會去推演說,5年以後怎麼樣?10年以後會怎樣?我不斷去拆解這行業的架構,拆成一個個element(元素),每一個都會去優化。然後,隨著外在環境,這個element本身再去做比重的變化。
所以萬事都可規格化,某種程度的「萬用」,在聯強裡一直是存在、慣用的概念。
原文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Article_mag_page.aspx…
#連結閱讀:
1. 聯強連續17年獲台灣最佳國際品牌
http://bit.ly/2pm4uIc
2. 聯強經營策略=人才X系統制度X營運知識
http://bit.ly/323DSsw
3. 聯強全球營運總部 2024年落腳南港
http://bit.ly/2kl5oS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四用氣體標準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杜書伍砸50億蓋新總部 管最多的為何是一面窗簾?
文章出處:商業周刊 /作者:張庭瑜整理 /攝影:郭涵羚 /時間:2019.10.30
大家總說領導人應該「抓大放小」,但是,最近宣布將斥資逾50億元、在南港蓋新總部的聯強總裁杜書伍,卻告訴商周,他為這棟大樓花最多時間溝通的一件事,是窗簾。
去年剛度過30週年的全球第二大3C通路服務商,近年布局數據中心、資安、雲端等領域,交出營收連續第三年創新高的成績,毛利率也從去年的3.78%提高到今年第二季的4.33%。雖然,受美中貿易戰衝擊,聯強第三季營收成長下滑,在企業普遍為全球經濟前景憂心下,杜書伍仍決心投入超過1年淨利的75%蓋總部。
這是他口中「百年的事情」,意指要讓這棟樓的投資價值歷百年而不衰。籌畫過程中,也體現聯強30幾年來,無論是賣規格化的手機、電腦,或者是近年切進少量多樣、客製化的物聯網以及雲端服務,背後所奉行的同一套信念:制度化管理。
從一面窗簾,看杜書伍這位「細節控」,如何由小見大,貫徹「規格帶來效率」的經營思考。以下是他口述摘要:
柱距、坪數模組化
連蓋辦公室都有SOP
聯強很重要的文化,是不斷的從經驗中去整理、提煉,變成一套一套的知識,然後知識就可以成為公司決策的一套制度。所有東西都可以制度化,這是我們的信仰。
過去,我們在全球蓋了很多運籌中心、辦公樓,漸漸整理出一套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把公設、格局、租金跟物業費都涵蓋進來計算,就能夠比較不同大樓的「每工位使用成本」。
第一, 我們很注重柱子的距離。這次我跟他(建商)講,(柱距)可不可以多給我20公分?20公分就差將近20%的座位,我本來可以排5排(座位),變成排4排。大家都不注意這個,所以使用坪效很差。
第二, 我們對房間格局有一套標準規範,只有大、中、小3個尺寸,可以當辦公室、會議室、儲藏室等等,涵蓋所有用途。大房間可以坐12個人,也可做高階主管辦公室;中會議室大概是6到8人;小空間大概(容納)4人。
所有的東西都設想好,就是這樣的規格,不需要第四種。像這個辦公室(指目前租用的總部),我們住了30幾年,格局幾乎沒有變。在我們這個行業裡面,其實,學會了一個法則,就是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才能夠讓很多人會用。
做系統的人都知道,一定要模組化,模組化代表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換。而客製化就是,那我到底要兜多少東西?就像套餐,前菜有3種,你要選哪一個?後面的甜點,你要咖啡還是茶?好像在玩拼圖,但它有個規則,所以你很好拼。系統要能夠大量去銷售,一定要走到這樣的階段。
我先講一個故事。1978年,我負責推廣英特爾micro process(微處理器)。第一件事,是開課訓練客戶的工程師,後來我規畫了怎樣報名、報名費怎麼收、上課時要準備什麼東西等。
整個流程的SOP設計好後,就叫助理去做,我就去忙另一件事。(但)當我回過頭來再看課程,已經零零落落,把它弄好後,再回去看我原本做的事(指當時在神通電腦負責快訊),也是零零落落。
那時我就問自己,我杜書伍這輩子只能做2件事情嗎?只有在這2件事情上來來回回?假如不是的話,我應該要注意什麼?
不是建完制度就沒事……
重點在養成紀律、隨時優化
後來,我就盯著他(助理)養成習慣、上軌道。因為習慣還沒有養成,就會有一搭沒一搭的,到後來整個SOP就不存在了。這是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體悟到的管理重點。
我們(聯強)的組織怎麼做?首先,公司每一個人都要做月報,整理他的經驗、角色扮演,告訴我這個月做了什麼、看到什麼、發現什麼,這個就是整理的功夫。
第二個是,我們很清楚,運作人員每天要不斷處理他面對的事物,其實沒有比較長的時間能夠靜下心來做規畫。我們政策是把分工拆開,總部有規畫人員,不斷蒐集每個國家的經驗,整理轉換成制度,制度又把它轉換成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然後再給運作的人去用。
我們把經驗變成知識,把知識變成制度,制度變成我們的ERP,現在總部大概近400人在做這個事。
制度就是公司的know-how(訣竅)所在。很多人排斥制度,其實他就是排斥know-how。know-how怎麼樣轉化成公司優勢?一定是要變成制度,讓大家去用它,然後產生對外的競爭力。
為什麼常設總部有這麼多人在規畫制度?其實它不斷優化,不是說一個事情好像做好了,然後就一勞永逸。要隨著外在時空、環境的變化,再加上經驗累積,不斷優化。
我們在買總部(討論設計)時,為了窗簾溝通很久。(因為)你走在馬路上,稍微注意一下,每一棟大樓都變得非常難看,就是窗簾,高高低低。
窗簾漏光、節能效果
考驗領導人連貫思考能力
除了美觀,要是不預先考慮好的話,窗台和窗簾中間一定有縫隙,不會完全契合,就會漏光。因為我們做事情常是分階段,外牆是營建去做,窗簾是裝修去做,然後使用者進來的時候,一看就傻眼了。這些都是連貫思考的問題。
商周問:窗簾漏光,影響會大嗎?
會干擾到員工的視覺,就會影響到他的感覺,然後室內燈光開得很亮,但感覺很暗,那整個辦公室的氛圍,就不是很舒適。我的理念是,辦公室就要簡潔、優雅、明亮。
我們(未來總部的窗簾)是5層的,一片玻璃,後面再鍍一層膜,惰性氣體放中空(間),然後再一片玻璃,後面再一個百葉(窗簾),接著再一片玻璃等⋯⋯。
玻璃下面有一個小細縫,室內冷氣透過小細縫灌進窗內,外面進來的熱氣被推上去,在天花板小細縫排出去,進入迴風系統,節能效果非常好。其實仔細計算,長期下來,花這個錢是值得的。
買一件衣服,可能穿3到5年就可以再換,但是一棟樓可能是100年。若不(在使用設計上)投資,去蓋一個10年以後就會落伍的東西,那麼折舊下來成本更高。所以一開始,你可能要增加20%的營建費,但你可以(用)100年。
商周問:但是這些細節,需要由領導人來做嗎?
第一個就是新的事情,我一定會跳下去參與,因為,我自己也必須要了解新的事情,否則根本沒有辦法做判斷。
另外一個是,使用頻率低的,我會親自下去督導。使用頻率低代表,你經常會忘掉以前怎麼做,例如找辦公室,大家都沒有經驗,一輩子也不會買幾次房子。
漸漸我就會把它交給規畫單位,我會盯著他說,你們已經接手這個東西,所以就不斷往前滾動。我不會被老的事情綁住,除非是金額很大、不常做的事,那我會看著說他們有沒有注意到。
推測未來會怎麼樣?
用長期思維整合各部門
做一個CEO或者高級主管,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叫作整合。因為(不同部門)功能跟功能之間的搭配,往往會有gap(斷層),做為一個高階主管,因為你懂各部門的情形,你就要去做整合。
我們的組織架構或者機制,大方向在早期就定下來,這也是因為我比較會長考,有好多東西我會去推演說,5年以後怎麼樣?10年以後會怎樣?我不斷去拆解這行業的架構,拆成一個個element(元素),每一個都會去優化。然後,隨著外在環境,這個element本身再去做比重的變化。
所以萬事都可規格化,某種程度的「萬用」,在聯強裡一直是存在、慣用的概念。
原文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7000524
#連結閱讀:
1. 聯強連續17年獲台灣最佳國際品牌
http://bit.ly/2pm4uIc
2. 聯強經營策略=人才X系統制度X營運知識
http://bit.ly/323DSsw
3. 聯強全球營運總部 2024年落腳南港
http://bit.ly/2kl5oS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四用氣體標準 在 Potv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Potv看精彩影片: https://goo.gl/Gfvdi7
看完了洪水來臨前,對於電影裡面的背景知識不是很了解嗎?透過這個分析短片讓你更了解影片裡面的更多小細節。一起來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
PS.影評的部分留給大神去做吧~像是冏星人、超粒方、谷阿莫
0:08 1.波西的人間樂園,( 洪水來臨前片段)
封面是聖經創世紀第三天,上帝創造地球的時候,
可以看到沒有被洪水、颱風、天災,沒有汙染,
沒有氣候變遷前的樣子
裡面有三幅畫,分別代表了伊甸園、人類之罪、地獄
0:54 2.注重環保、氣候變遷議題的李奧納多
( 洪水來臨前片段)
1998年李奧納多在24歲時成了了”李奧納多基金會”
根據新聞報導,
除拍攝紀錄片外,多年來致力於環保、野生保育、海洋保育等議題。
其基金會投入了7.65億台幣支持70個相關環保計畫。
而在2016奧斯卡得獎最佳男主角獲獎典禮上,
他說「氣候變遷真實在發生,這是全人類面臨最嚴峻的危機。」「希望我們不能再拖延。我們要成為全球領袖的後盾,不為製造污染的大財團發聲,而是為了全人類、為了數十億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鉅的人們、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該把她視為理所當然。」
1:32 3.昆明PX項目( 洪水來臨前片段)
2013年昆明民眾反對安寧市草鋪工業園區的1000萬噸煉油項目引起的群體性事件。該計劃預計年產65萬噸對二甲苯(PX),其會造成頭暈、噁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嚴重者會造成死亡
而建廠地方在昆明的政上封口
2:10 4. 棕櫚油是印尼雨林遭受破壞的罪魁禍首。
( 洪水來臨前片段)
每5分鐘,就有一片標準足球場大小的雨林,因棕櫚油而消失。
雨林消失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影響氣候變遷,間接造成洪水、颱風等天災
雨林消失更迫使以雨林為家的紅毛猩猩等度物
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甚至因而滅絕。
棕櫚油廣泛應用於日用品及食品中,
據新聞估計,超市貨架上每十件產品就有四件含有棕櫚油。這表示,不論您我願不願意,竟被迫成為雨林倒下、被夷平的幫兇。
2:48 5.COP21( 洪水來臨前片段)
巴黎舉辦的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此次會議被視為「拯救地球最後、最佳的機會」
其中共有195個國家領導者出席,並簽屬了以下同意
1. 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
以上低於1.5℃之內,
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影響;
2. 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
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
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Potv的 人氣影片*
-----------------
★神奇寶貝都市傳說,超夢現身?
https://goo.gl/Ukr9DE
★精靈寶可夢雷達[pokemesh] 最準確安卓雷達教學,讓你找怪免迷路
https://goo.gl/A3N7ct
★YouTuber 學校,幫你成為人氣頻道主:https://goo.gl/hdzvjZ
----------------------------
其他相關影片
國家地理頻道 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
https://youtu.be/CY8LD9er7lE
嗑了迷幻藥的《奇異博士》| 影評+彩蛋解析
https://youtu.be/T3fAENlT9mU
『你的名字』備受世界各地矚目的電影!外國人的評價會是?
https://youtu.be/mATCBsZo1h8
關於Potv*
-----------------
★ 臉書 FACEBOOK https://goo.gl/Yy3CQZ
★ 商務聯繫 EMAIL aahpsno1@gmail.com
Potv的keyword*
洪水來臨前,解說,新聞,洪水,颱風,影片,分析,環保,點評,推薦,李奧納多,影評,分析,天災,氣候變遷,cop21,人間樂園,冏星人,超粒方,谷阿莫,法蘭克,電影

四用氣體標準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為你的世界而生
Škoda 七人座 SUV Kodiaq霸氣登場
Škoda旗下首款大型SUV
承襲Škoda家族設計語彙:最高標準的安全車體結構、睥睨同級的九顆安全氣囊、令人驚豔的空間配置、融入多項「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貼心設計: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360度 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
標準配備七人座,並搭配1.4 TSI前驅、2.0 TSI四驅、2.0 TDI四驅等動力引擎選擇
擁有4米7長、可容納七名乘員以及超大空間的Škoda Kodiaq乃是Škoda旗下首次進軍大型SUV市場全新力作。為了在這個日益蓬勃的SUV級距搶占一席之地,Škoda不僅發揮其擅長的空間魔術,更傾全力融入創新科技以及眾多「聰明的就懂」元素,讓Kodiaq在眾所期待中隆重登台!
甫推出就贏得英國What Car ?雜誌「Car Of The Year 2017」大型SUV 從一開始以A+ SUV概念車現身,到後來定名為「阿拉斯加棕熊」的Kodiaq,肩負Škoda開疆闢土的重任。據Škoda 執行長 Mr. Bernhard Maier表示:我們將藉由品牌首款大型SUV─Kodiaq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攻佔全新級距領域並拓展全新客層。它就如同名字一般:強壯如熊。拜其概念以及驚人的設計之賜,讓這個品牌變得更具魅力, Kodiaq乃是Škoda擴展SUV陣容的先鋒!
Škoda董事會成員中負責技術發展的Mr. Christian Strube亦加以補充:Kodiaq具備品牌所有長處:全方位功能性、卓越的室內空間以及絕佳C/P值。在同級競爭對手中最大的車室空間以及唯一具備的第三排座椅選擇,讓我們這款全新SUV充份符合日常用車需求。若再加上駕駛輔助系統,行車資訊以及聯結性等創新越級配備,讓Škoda Kodiaq理所當然地成為此級距之佼佼者!
而在全球佳評如潮的Kodiaq引進來台,擁有1.4 TSI 菁英版 (接單引進)、1.4 TSI 豪華菁英版、2.0 TSI 4X4尊榮版、2.0 TSI 4X4尊榮版等三種引擎四款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外型設計—全方位跑者
Škoda Kodiaq不僅適用於商務用途,在家庭用車以及戶外休閒也都遊刃有餘。品牌設計語彙成功呈現在這款全新SUV:優雅線條中交錯出狂野、動感與強壯氣息,讓Kodiaq得以擁有絕佳辨識度。
Kodiaq車身線條簡潔、精準、俐落,尤其是鮮明且凹凸有致的肩線;車頭Logo處以兩道水平鈑線彰顯出它的防護與強韌, 3D立體造型的水箱罩則刻劃出這款車的強壯特質。狹長且略帶傾斜的頭燈造型與水箱罩賦予Kodiaq相當鮮明的外型。設計團隊特地擷取捷克引以為傲的水晶玻璃,並將其與前後燈組搭配,藉由水晶切割線條打造出這款大型SUV讓人驚豔的設計。將目光移到側邊,長軸距以及短前懸營造出寬敞的室內,略具角度的輪拱是Škoda SUV設計語彙要素其中一環。列為標準配備的LED尾燈則一如Škoda旗下車款搭配C型水晶造型。
而設計團隊最厲害之處則是將Kodiaq後保桿與車尾門幾乎切齊的造型,不僅打造出緊實動感的線條,更營造出令人驚喜的室內空間,雖然是5+2人座的配置,但每位乘員都可享有舒適合宜的乘坐空間。
車體表現—安全又舒適
以車長4,697mm、車寬1,882mm、車高1,655mm以及軸距2,791mm的車身尺寸而言,Škoda Kodiaq遠高於compact car這個級距。而Volkswagen集團共用的MQB底盤則是這款車能夠擁有輕量化結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Kodiaq的車體結構結合了熱沖壓金屬板以及超強化車骨架。若以入門的TSI引擎搭配前驅車型為例,其空重僅有1,598公斤(不含駕駛);而2.0 TSI引擎搭配四輪傳動車型也僅有1,738公斤。Kodiaq在抗扭曲強度、製造精準度、駕駛舒適性以及撞擊安全性等表現也都是屬一屬二。拜其高空氣力學精密表現,讓這款大型SUV能夠達到0.33之超佳風阻係數。
空間規劃一直都是Škoda的強項:Kodiaq車身長度雖僅4697mm,但卻可提供遠優於SUV級距平均的室內空間!在這個車身尺寸內創建出超乎想像的室內空間,讓人再一次見證Škoda工程師的驚人實力:這款大型SUV室內長度為1,793mm,前後座的肘部空間分別為1,527mm與1,510mm;頭部空間則是前座1,020mm、後座1,014mm,且後座至少可擁有104mm腿部空間。
第二排座椅不僅可四/六分離向前覆倒,椅墊並可向前挪移18公分、椅背亦能視需求調整角度。在台灣市場列為標準配備的第三排座椅可讓Kodiaq化身為七人座,容納更多名乘員一起探索世界!身為Škoda旗下第一款七人座車款,Kodiaq提供同級距最大的置物空間720公升~2,065公升 (後座椅覆倒)。若是選擇可前倒的乘客座椅,尚可搭載最高至2.8公尺的長件行李,並將電動啟閉尾門列入標準配備,體貼車主與家人的置物需求。
引擎動力—三種選擇滿足所求
Kodiaq擁有1.4 TSI、2.0 TSI兩具汽油引擎以及2.0 TDI柴油引擎等三種動力選項。
1.4 TSI汽油渦輪增壓引擎具有150匹馬力、25.5kgm之扭力,搭配DSG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 (DQ250),0~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9.7秒,在ACT引擎汽缸歇止系統(可視需要關閉中間二汽缸以減少油耗)的輔助下,於能源局油耗測試值得到14.9km/l成果,能源效率等級為第二級。Kodiaq 1.4 TSI入門車款為前輪驅動,依配備可再區分為菁英版以及豪華菁英版兩種車型,搭配17吋鋁圈的菁英版將採接單引進方式。
2.0 TSI搭配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最大動力為180hp/32.7kgm,搭配DSG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 (DQ500),0 ~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8.2秒。這顆2.0 TSI汽油引擎所採用的改良式Miller米勒循環科技乃Škoda首次運用,可依需求調整為動態模式或是經濟模式。在經濟模式下會開啟所謂的B循環技術,這部份乃基於壓縮比和膨脹比之間的差異,讓進氣門提早關閉,汽缸接收到相對較少量的吸入空氣。在燃料被噴射和點燃時可比常規循環讓燃燒氣體具有更大的膨脹空間,提高燃燒效率並減少污染。也就是說,這項改良式的引擎科技採2種運作模式 :部份進氣時 (所謂的B循環) 為140度氣門揚程,擁有高效率燃燒循環;完全進氣時為170度氣門揚程, 燃燒室為完全進氣,在引擎轉速1400rpm開始可完全運用其最大扭力32.7kgm。整體而言,這顆引擎結合渦輪增壓、 進氣門與排氣門可變正時,可在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時也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車主也可享有速度動感或是節能省油雙重利益。
同樣搭載全時四輪傳動系統的2.0 TDI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則擁有190hp/40.8kgm之最大動力,配合DSG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0 ~100km/h 加速所需時間為9.1秒。為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Škoda特地針對柴油引擎配置SCR (選擇性觸媒)系統,並已符合歐洲六期環保法規標準。
貼心設計 – 聰明的就懂
高品質與簡單易懂的操作邏輯向來是Škoda為人稱道之處,但是多項貼心設計更是其它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的地方!與外觀一樣,Kodiaq的駕駛艙設計也令人驚豔:承襲自引擎蓋上的雙道鈑線也出現在中控台上方,這種3D立體設計同樣見於儀表總成。從四個大型出風口可看出Škoda設計師大膽啟用垂直元素,配上大尺寸螢幕剛好讓駕駛與副駕駛各享一席之地。
而在大型SUV上後排乘員常常無法擁有獨立空調,必須仰賴前排出風口分享才能略感涼意。Škoda Taiwan為身處在亞熱帶的台灣市場特別導入「三區恆溫空調」,並將其列為Kodiaq豪華菁英版以上等級的標準配備,後座乘員可視需求自行調整喜好的溫度設定,不必再仰賴前座分享,這也是此級距中唯一搭配這項舒適性配備的車款。
在品牌核心「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理念下,Kodiaq又有新創舉 --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在前後四個車門內側都裝設有防護膠條,開門後它會自動彈出,可防止車門碰撞到牆璧或是隔壁車輛;而關門時則會自動收納進去,保持車門平整。這個首創的全新Simply Clever貼心設計讓愛車及隔臨的車輛都更有保障。
被視為馬路三寶最佳剋星 :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首次搭配在Kodiaq上!只要按下位於中控台下方按鍵,就可以啟動。所謂的360度Area View乃是利用四個廣角鏡頭(分別位於車頭水箱罩內、左右後視鏡、尾門),以水平180度、垂直120度的視角進行鏡頭拼接而組成之3D整車鳥瞰圖。這套系統可提供相關汽車周邊環境所發生的狀況,並顯示在駕駛艙內的中央顯示幕上,其中的「路口盲點預視功能」,讓車主在車輛開出停車場或者是行駛於小巷弄時,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預視到周遭環境,提前做出反應。這套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不僅可以全面性地檢視車輛周邊狀況,車主也能夠針對車身局部例如車頭、車尾的行駛路線在螢幕上直接觸控切換不同方位與視角,加以特別留意。當然,若車主有停車需求時也能善用這套系統,藉由全方位的視角瞭解後方路障情形,避免碰撞。
當然在細節部份如 : 前車門雙內側雨傘、位於第一排椅背的折疊小桌板(附獨立置杯架)、後座與行李廂皆附有12V電源插孔、行李廂活動魔鬼氈固定器、前座中央扶手所附「EASY OPEN」可單手開啟飲料的置杯架、第三排座椅旁置物格等,都是Kodiaq讓人備感貼心之處。
安全配備不容妥協
Škoda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一直以來都是同級競爭對手望其項背,Kodiaq不僅將九顆氣囊納入標準配備,ESC電子行車穩定系統、MK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XDS+ 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也都是全車系最佳防護。而豪華菁英版以上車型更加入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車輛後方警示系統。Kodiaq在Euro NCAP撞擊測試中不僅於成人乘客項目中拿到92分高分、側邊撞擊測試更取得滿分,贏得五顆星評價當然是意料中事。
而在台灣逐漸受到矚目的AEB (主動煞停系統)以及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等兩大行車輔助配備,在Škoda Taiwan努力爭取之下也將列入Kodiaq全車系選用配備,AEB選配價格為新台幣2萬元,至於ACC這套系統因為必須與AEB一起搭配,套裝選配價格為新台幣4萬元。由於這兩大系統屬於行車輔助,Škoda Taiwan在此要同時提醒車主,行車時仍須注意路況並隨時應變。
Škoda旗下第一款大型SUV Kodiaq自推出以來好評不斷,2017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英國「What Car ?」雜誌 2017最佳大型SUV、英國Top Gear雜誌 2016大家庭最佳用車,種種肯定讓Škoda敢大聲地說:沒開過Škoda Kodiaq別說你看過世界的樣貌,KODIAQ 為你的世界而生!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四用氣體標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英國知名搖滾樂團『酷玩』Coldplay,近日發行睽違四年的專輯時,向外界投下震撼彈,表示未來他們會先暫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計畫,直到能找到『碳中和』的旅行方式,謹慎思考舉辦巡迴演唱會對全球環境帶來的傷害。
因為光是 Coldplay 最後一次世界巡迴演出,就僱用了 109 名工作人員, 32 輛卡車,跟 9 名巴士司機,這些人前往五大洲,在 122 場音樂會上為 540 萬人演奏,而且他們都是搭私人飛機,人均碳排放量是一般商用客機的 40 倍。不過要計算 Coldplay 的碳足跡很不容易,但根據音樂行業的最新數據顯示,現場 live band 演出,每年在英國產生 40 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問題的不僅僅是航班,還有往返現場聽演出的粉絲也都是污染源,這些累積下來都是相當可觀的環境成本。
而在今年的馬德里氣候會議上也公布了年度的全球均溫,目前全球均溫已經上升 1 度,就快達聯合國警告的增幅標準,而且全球碳排放量比 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通過時,上升了 4 %;因此歐洲議會也正式通過表決,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宣示『氣候緊急狀態』的大洲,新任歐盟執委會主席更誓言,將在就任百日內提出『歐洲氣候法案』,全球都在因應氣候變遷做出努力。
雖然近年來,其實也常看到很多品牌、很多組織在推廣環保減碳的行動,也帶動環保袋、環保吸管,這些設計物的銷量,大眾意識確實逐漸提高中,不過在台灣,人均碳排放卻還是高居全球前 25 名,減碳是勢在必行,不過也因為環保、永續議題的推廣,容易出現『高認知度、低行動影響力』的落差。在一般民眾的認知都認為,我們要環保、要減碳,但個人心理面就不是這樣了,我們很容易對於氣候變遷、環保議題有『表裡不一』的立場,因為氣候變遷是累積性的,但我們通常很少有這種耐性,去等待幾十年後才發生的『改變』。
在歐美最近也有年輕人發起不搭飛機救地球的活動,瑞典的環保少女桑柏格也是為了參加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花了 20 天橫跨海洋,身體力行減碳救地球。但不搭飛機真的比較環保嗎?
雖然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只占全歐盟總量的 3 %,但每人平均飛一公里就釋放 285 克二氧化碳,碳足跡是所有交通工具最高的。單程飛行造成的二氧化碳,可能相當於一年開車通勤產生的量。但哪個交通工具比較環保,會根據旅途距離,還有乘客數量變化,如果是短程旅途,火車排碳量可能比飛機高,如果是長途旅行,甚至可能兩種交通方式排碳量差不多!
你對於降低碳排放有什麼看法?
為了節能減碳你又做了哪些實際行動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四用氣體標準 在 4.局限空間作業安全檢查表(作業前) - 聯合大學 的八卦
局限空間內殘存物質(危害性物質,如沼氣、化學藥液、有害氣體)已排出或清洗乾淨 ... 硫化氫<10ppm 及空氣中有害物濃度不得超過勞工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規定,無安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