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害怕的不是看到你出去遊玩,而是看到你玩的地方旁邊一堆人】
「爸爸,為什麼每次放假我們都只能待在家裡阿?」
「因為外面現在有可怕的病毒,所以盡量遠離人群,避免感染阿。」
「可是電視機上面,還是有好多人聚在一起逛街、吃東西啊?」
「嗯,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之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身自由跟選擇權,他們選擇在這個時期去人多的地方玩,那是他們的自由,但相對就要承擔可能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一但發生,便會造成許多人的困擾,還記得爸爸常常跟你們強調過,做人要遵守的一個道理嗎?」
「我知道,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
「對,要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考慮到,這件事情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困擾。萬一不小心感染,又傳給了家人,家人又傳給了朋友,那生病的都是你最親最愛的人,還會讓辛苦保護我們這麼久的醫生叔叔跟護士姊姊,造成很大的困擾!」
「我知道了,爸爸我不會吵著說要出去玩了」
爸爸知道你悶壞了,雖然疫情目前還在控制範圍,但我們不能存著僥倖的心態。在群聚人多的地方用餐,我們都不知道上一桌剛離開的人,或是隔壁桌大聲聊天的人,有沒有人已經被感染。
我們也不知道在人擠人的街道上,走在前面沒戴口罩的人,突然的打噴嚏或咳嗽,究竟是被口水噎到、感冒,還是他就是帶原者。
爸爸不是誇張,是世界各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醫院人滿為患、一罩難求、封城、搶物資、電影災難片的情節無時無刻一直在上演,各國開始限制人民的行動跟管制物資,被感染的人呼吸困難、大腦受損、插管、失去嗅覺、聽覺,後遺症還可能是肺部纖維化
反觀身處台灣的我們,真的太幸福了,
但是不是幸福過了頭,讓大家危機意識開始降低?
當然也不是要像獵巫一樣,看到那些出遊的朋友就開始謾罵,或是危言聳聽好像一走出家門就會被感染,只是希望大家,假日非必要不要群聚,要出門請慎選旅遊的景點,避免人群聚集的場所,然後勤洗手、消毒跟戴好口罩,減少社交活動,朋友之間的聊天也請保持好距離。
我們現在的幸福,是一群無名英雄從好幾個月前,就默默地替我們擋在前方戰場死守著所換來,但他們也是人,也會累、也會怕、也會有無法負擔潰堤的那一天,如果真被大家拖累到了那一天,那後果是全民買單,我們一個個都跑不掉,希望大家不要抱著僥倖,一副無關緊要、置身事外的心態。
連假每年都會有,旅遊景點也不會消失,但健康是無價,要對抗疫情、守著現有的幸福,是人人的責任,請大家不要當個拖累全民的豬隊友,如果這幾天連假,你剛好也去了很多人的地方,那請你接下來的十四天,口罩都戴好戴滿,如果有任何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味覺異常等,請馬上就醫不要輕忽。
醫護人員在網路流傳的一句話:「為了你我堅守崗位,為了我請你堅守在家。」
我的答案是:#我願意,你們呢?
口罩嫂 曾樂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營養師媽媽Priscil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寶被食物卡住喉嚨, 令父母極度驚慌! 營養師列出 容易噎到的食物, 一歲前不能吃的食物, 安心加入固體食物. 免費下載: 寶寶引進固體食物清單 https://deft-thinker-8848.ck.page/4f3c33d214 [贊助] 營養師媽媽: paypal.me/nu...
噎到症狀 在 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 Empire of Director Bao & Niku & Baku Facebook 八卦
其實阿嬤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讓她打完她累了晚上睡覺就不會吵鬧
因為現在只有右半邊能動
所以也不太能運動消耗體力
我們家看護安娜看我發明這個方法都一直笑
最近看了一堆文章 這篇可以看看:
照護失智病人,需先裝備好自己
失智者的家屬不僅要照顧好病人,也要對自己的身體和其他家人負責。因此,正確的照顧方法和心理調試很重要。聶華娟建議,在對待失智者的照護問題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 接受現實,理解病人
照顧者首先要明白,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失智者性情、行爲的改變,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並非是失智者故意要爲難家人。
有些失智者曾經性情溫和,失智後變得暴躁易怒。聶華娟認爲,這種急躁並非沒有緣由。正常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靠記憶進行。而失智者的記憶是殘缺、中斷的。「他的記憶力不能幫他明白現在在什麼地方、爲什麼和你講話、爲什麼在做這個事情,沒有一樣東西能幫他想起他在幹什麼。他就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急躁無措、甚至無理取鬧。」同時,大腦的損傷也破壞了失智者的情緒管控能力。
失智者不合理的情緒和行爲,都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對失智者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分析原因而作出相應的應對,幫助他們梳理情緒、平靜下來,才會讓事情好轉。
聶華娟講了一件事:一個妻子照顧失智中期的丈夫。一天晚上,妻子關燈準備睡覺,身邊的丈夫忽然叫道:「妳是誰?爲什麼睡在我旁邊?妳最好趕快離開,我太太回來一定會誤會我們!」
結婚幾十年,妻子猛然聽到這句話,震驚又難過。但她很快平靜下來,說:「抱歉,我走錯房間,讓你擔心了。」
她很快離開房間,然後重新推開房門,對丈夫說:「嘿,老公,我回來啦!」
妻子沒有叫嚷,沒有解釋分辨,而是選擇順着丈夫的思維技巧地應對。她的回應讓丈夫沒有順着剛才的思路繼續妄想下去,化解了一場可能的風波。
聶華娟說,失智者可能已經去到另一個世界了,他在那個世界過得悠然自得。若家人強迫他回來這個世界,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不妨嘗試著去理解他的世界,去明白他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也更好地去照顧他。
2. 充實知識儲備
失智者在初期、中期、後期有不同的症狀,需要照顧者作出不同的應對。因此,照顧者需要去了解不同階段的失智症患者的需求,包括腦力復建、情緒管理、起居飲食等。
盧志豪腦神經內科診所院長盧志豪舉例,當病人到了中期之後,吞嚥能力會下降。特別是到了後期,在給病人進食時,需將液體食物和固體食物分開。比如喝肉湯,如果將肉和湯混在一起,就可能讓病人噎到,甚至可能致死。
通常,醫生會給予家屬一定的照顧指示。家屬本身也可以去找一些相關書籍,或到失智症協會了解一些資訊。
3. 做「總指揮」,善用外援
在親人失智的幾年到十幾年間,身體和心理的勞累往往會將照顧者拖垮。而照顧者本身可能還有工作、有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規劃。作爲病人的家人,甚至可能是最親近的人,病人家屬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聶華娟說,從長遠角度來看,照顧者最好做「總指揮」,為病人安排、規劃、尋找外援,而不必每件事都親歷親爲。
因爲護工、其他家人都可以幫忙照顧病人。「可是作爲總指揮,沒人能替代我們。誰能更理解你的先生、你的媽媽、你兄弟姐妹的需要?誰能更知道他的脾氣、他的習慣、他的喜怒哀樂?」聶華娟說。
因此,妥善的安排不僅是對照顧者本身負責,也是對病人負責。
平日裡,病人家屬可以請護工來家中照看老人,或白天將老人送到失智症的日托中心。若有其他家人在,也可以分別請他們代爲照料,但自己要對這些安排了如指掌。在其餘的時間,悉心照料病人,儘可能多陪伴對方。
4. 照顧好自己,學會給自己放假
很多家人照顧者長時間照料病人,自己的身體卻逐漸出現問題。有些照顧者自己身體不適,卻無暇分身,一拖再拖,最後演變成重病。
照顧者需要先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有能力更好地照顧病人。如果太過勞累,不妨給自己放個假,讓身體和心都放鬆、休息。再以全心的心情和體力回來面對。
文章出處在這裡: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5/7/n9116637.htm
噎到症狀 在 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 Empire of Director Bao & Niku & Baku Facebook 八卦
其實阿嬤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讓她打完她累了晚上睡覺就不會吵鬧
因為現在只有右半邊能動
所以也不太能運動消耗體力
我們家看護安娜看我發明這個方法都一直笑
最近看了一堆文章 這篇可以看看:
照護失智病人,需先裝備好自己
失智者的家屬不僅要照顧好病人,也要對自己的身體和其他家人負責。因此,正確的照顧方法和心理調試很重要。聶華娟建議,在對待失智者的照護問題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 接受現實,理解病人
照顧者首先要明白,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失智者性情、行爲的改變,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並非是失智者故意要爲難家人。
有些失智者曾經性情溫和,失智後變得暴躁易怒。聶華娟認爲,這種急躁並非沒有緣由。正常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靠記憶進行。而失智者的記憶是殘缺、中斷的。「他的記憶力不能幫他明白現在在什麼地方、爲什麼和你講話、爲什麼在做這個事情,沒有一樣東西能幫他想起他在幹什麼。他就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急躁無措、甚至無理取鬧。」同時,大腦的損傷也破壞了失智者的情緒管控能力。
失智者不合理的情緒和行爲,都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對失智者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分析原因而作出相應的應對,幫助他們梳理情緒、平靜下來,才會讓事情好轉。
聶華娟講了一件事:一個妻子照顧失智中期的丈夫。一天晚上,妻子關燈準備睡覺,身邊的丈夫忽然叫道:「妳是誰?爲什麼睡在我旁邊?妳最好趕快離開,我太太回來一定會誤會我們!」
結婚幾十年,妻子猛然聽到這句話,震驚又難過。但她很快平靜下來,說:「抱歉,我走錯房間,讓你擔心了。」
她很快離開房間,然後重新推開房門,對丈夫說:「嘿,老公,我回來啦!」
妻子沒有叫嚷,沒有解釋分辨,而是選擇順着丈夫的思維技巧地應對。她的回應讓丈夫沒有順着剛才的思路繼續妄想下去,化解了一場可能的風波。
聶華娟說,失智者可能已經去到另一個世界了,他在那個世界過得悠然自得。若家人強迫他回來這個世界,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不妨嘗試著去理解他的世界,去明白他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也更好地去照顧他。
2. 充實知識儲備
失智者在初期、中期、後期有不同的症狀,需要照顧者作出不同的應對。因此,照顧者需要去了解不同階段的失智症患者的需求,包括腦力復建、情緒管理、起居飲食等。
盧志豪腦神經內科診所院長盧志豪舉例,當病人到了中期之後,吞嚥能力會下降。特別是到了後期,在給病人進食時,需將液體食物和固體食物分開。比如喝肉湯,如果將肉和湯混在一起,就可能讓病人噎到,甚至可能致死。
通常,醫生會給予家屬一定的照顧指示。家屬本身也可以去找一些相關書籍,或到失智症協會了解一些資訊。
3. 做「總指揮」,善用外援
在親人失智的幾年到十幾年間,身體和心理的勞累往往會將照顧者拖垮。而照顧者本身可能還有工作、有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規劃。作爲病人的家人,甚至可能是最親近的人,病人家屬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聶華娟說,從長遠角度來看,照顧者最好做「總指揮」,為病人安排、規劃、尋找外援,而不必每件事都親歷親爲。
因爲護工、其他家人都可以幫忙照顧病人。「可是作爲總指揮,沒人能替代我們。誰能更理解你的先生、你的媽媽、你兄弟姐妹的需要?誰能更知道他的脾氣、他的習慣、他的喜怒哀樂?」聶華娟說。
因此,妥善的安排不僅是對照顧者本身負責,也是對病人負責。
平日裡,病人家屬可以請護工來家中照看老人,或白天將老人送到失智症的日托中心。若有其他家人在,也可以分別請他們代爲照料,但自己要對這些安排了如指掌。在其餘的時間,悉心照料病人,儘可能多陪伴對方。
4. 照顧好自己,學會給自己放假
很多家人照顧者長時間照料病人,自己的身體卻逐漸出現問題。有些照顧者自己身體不適,卻無暇分身,一拖再拖,最後演變成重病。
照顧者需要先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有能力更好地照顧病人。如果太過勞累,不妨給自己放個假,讓身體和心都放鬆、休息。再以全心的心情和體力回來面對。
文章出處在這裡: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5/7/n9116637.htm
噎到症狀 在 營養師媽媽Priscilla Youtube 的評價
寶寶被食物卡住喉嚨, 令父母極度驚慌! 營養師列出 容易噎到的食物, 一歲前不能吃的食物, 安心加入固體食物.
免費下載:
寶寶引進固體食物清單
https://deft-thinker-8848.ck.page/4f3c33d214
[贊助] 營養師媽媽: paypal.me/nutritionmamahk
[訂閱] 頻道: https://bit.ly/2CJUtum
聯絡營養師媽媽Priscilla電郵: [email protected]
營養師媽媽的嬰幼兒美味食譜 (電子版)
http://reurl.cc/exXg6L
Facebook page (營養師媽媽): www.facebook.com/mama.nutrition
Facebook page (身心營養師): www.facebook.com/dietitianhk
網站: www.nutritionmama.online
https://youtu.be/Y96beV0XObQ

噎到症狀 在 老是被口水嗆到?當心肺炎奪命!只要3分鐘 - YouTube 的八卦
名醫教你1分鐘拯救眼睛退化:甩開肌少症!ft. ... 新冠 症狀 跟感冒 症狀 相似,如何區別? ... 喉嚨卡卡老是嗆到,竟是導致死亡的隱形殺手?!健康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