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在嘉義市閒置已久的土地『建國二村』,預計111年進行市地重劃工程,113年開始標售土地。都市計畫完成後,住宅區將變更為商業區,此處將成為嘉義市的商業新重鎮。而在開發完成前,在勇媽團隊積極爭取下,國防部同意將此地重新鋪設為停車場,提供一千餘個停車位。
同時,我們也將在此佈設『免費接駁車』,來嘉購物遊客停好車後即可搭乘三十分鐘一班的免費接駁車,接駁車將繞行『嘉義人的灶咖 - 嘉義東市場』、『嘉義市文化路夜市』、『嘉義市噴水圓環』、『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舊嘉義市公所及垂楊路新光三越、大遠百百貨商圈』... 等地點。
同時接駁車也將行經民族路成仁街口的『IN89影城』,為即將開幕的影城解決停車難題。
公共運輸是最環保的交通工具,面對疫情、嘉義市政府也定期進行公車全車消毒。勇媽團隊在今年內還將推動『電動公車』、上架『公共自行車』。即便現在因為一時的疫情,觀光產業略顯疲態,我們現在積極準備,相信疫情過去、消費榮景定將再起。
#建國二村停車場及免費接駁車計畫始動
#建設不能停 #嘉義一定贏 嘉義市政府交通處
停車場詳細規劃資訊:
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55&s=41586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台灣最大的城隍廟,也是全臺位階最高的城隍爺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Fw: [新聞] 嘉義市設新停車場還有接駁車串連影城和商 的評價
- 關於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鹿草鄉重寮城隍廟停車場2020年8月22日 - YouTube 的評價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八卦
國防部在嘉義市閒置已久的土地『建國二村』,預計111年進行市地重劃工程,113年開始標售土地。都市計畫完成後,住宅區將變更為商業區,此處將成為嘉義市的商業新重鎮。而在開發完成前,在勇媽團隊積極爭取下,國防部同意將此地重新鋪設為停車場,提供一千餘個停車位。
同時,我們也將在此佈設『免費接駁車』,來嘉購物遊客停好車後即可搭乘三十分鐘一班的免費接駁車,接駁車將繞行『嘉義人的灶咖 - 嘉義東市場』、『嘉義市文化路夜市』、『嘉義市噴水圓環』、『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舊嘉義市公所及垂楊路新光三越、大遠百百貨商圈』... 等地點。
同時接駁車也將行經民族路成仁街口的『IN89影城』,為即將開幕的影城解決停車難題。
公共運輸是最環保的交通工具,面對疫情、嘉義市政府也定期進行公車全車消毒。勇媽團隊在今年內還將推動『電動公車』、上架『公共自行車』。即便現在因為一時的疫情,觀光產業略顯疲態,我們現在積極準備,相信疫情過去、消費榮景定將再起。
#建國二村停車場及免費接駁車計畫始動
#建設不能停 #嘉義一定贏 嘉義市政府交通處
停車場詳細規劃資訊:
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55&s=415865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八卦
#東市場三樓停車場
#重新開放
提供市民朋友更便利的服務,是我們該做的事!
嘉義市吳鳳北路鬧區,鄰近東市場、城隍廟及陽明醫院,人潮車潮眾多,停車位需求量大。
為提供安全及嶄新的服務,重新開放東市場三樓停車場,建置全新汽車升降梯,搭配進出自動感應辨識系統,方便車輛出入;並於電梯出入口上方配備螢幕顯示電梯內即時影像,安心進出。
勇媽歡迎大家下載 #愛嘉義APP,找車位 隨時掌握「停車場車位即時資訊」,另外還有公車動態、活動訊息等獨嘉服務!
愛嘉義APP 下載點:
IOS:https://apple.co/2UneNIZ
Android:http://bit.ly/2OuHeAO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凌子楚最清楚直播】說清楚,嘉義科學園區(1044)
從嘉義市和新竹市城市發展的比較,談嘉義市沿途老化,青年外移的發展困境,一次講清楚科學園區對嘉義市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代表清朝政府,巧妙地運用民間信仰,象徵了政府合法統治。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開發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Fw: [新聞] 嘉義市設新停車場還有接駁車串連影城和商 的八卦
Fw: [新聞] 嘉義市設新停車場還有接駁車串連影城和商 ... 東市場」、「嘉義市文化路夜市」、「嘉義市噴水圓環」、「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舊嘉義市 ... ... <看更多>
嘉義 城隍廟 停車場 在 台灣最大的城隍廟,也是全臺位階最高的城隍爺 - Mobile01 的八卦
關於停車問題,小弟建議您停廟前廣場前,7-11便利商店旁的停車場(小弟住新竹,開車到城隍廟也常常停在那裡),有自動收費機,一小時50元,收費較合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