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最大噸位的4000噸級巡防艦首艘「嘉義艦」今天交船,由總統蔡英文主持交船典禮。
台船2018年7月取得海巡署4艘「4000噸級巡防艦統包採購案」,合約金額104.37億元,2019年2月間進入建造階段。首艘「嘉義艦」去年6月2日下水,歷經10個多月測試,今天交船,配屬中部地區機動海巡隊。
目前海巡署最大艦艇為2000噸級,新型4000噸級巡防艦上有手術室、溫度回復室等緊急醫療救護設備,強化人道救援動能,艦上配備2.75吋火箭砲1座、20機砲、20砲塔各2座,火力更強大,戰爭時可作平戰轉換,另有高壓水砲、無人飛行載具等,大幅提升海域巡防能量。
嘉義艦火力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美軍登陸大林蒲:未曾發生的歷史與不存在的光復】
今天是駐台日軍依據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號》向同盟國正式受降的75週年。同日,中華民國代表盟軍,開始對台灣進行軍事統治。
然而你知道嗎? 只要美國總統羅斯福與參謀本部稍微轉念,盟軍軍事佔領台灣的日期就會遠遠提前,佔領台灣的會是美軍而非戰力低下的中國軍。然而,不論哪種歷史,都不存在「#光復」,僅有美軍佔領、與中國軍佔領兩種結局。
美軍登陸台灣的計畫,稱為 #堤道作戰(Operation Causeway)。
#未曾發生的歷史
在另一個時空中的1945年2月15日,雖是甲申年的大年初三,但卻沒有年節的氣氛。
從正月一日開始,全島各處均籠罩在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美軍第五艦隊空襲下,美軍登陸的傳言甚囂塵上,許多在地台灣人都已經離開城市,到鄉村避難。
當日拂曉,金凱德上將率領的第七艦隊龐大船團,出現在高雄西南外海,第三兩棲軍下轄的兩個師開始從登陸艦,換上LCT登陸艇,頂著不強的東北風開始集結。
在日出之前,奧登多夫少將率領的火砲支援群,包含從珍珠港打撈修復的馬里蘭號、西維吉尼亞號等幾艘舊戰艦,以14吋與16吋巨炮猛轟紅毛港、大林蒲、鳳鼻頭海岸線,高雄沿海的軍用與基礎設施在被連續空襲三天後,也都遭到艦砲砲擊,州廳、市政府、高雄港站、港口倉庫...幾乎都體無完膚。
拂曉,美軍一個登陸營在小琉球上陸,消滅了小股日本守軍,並破壞島上的無線電台。
在海軍重砲狂轟4小時後,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師在早上10點以前在鳳鼻頭沙灘搶灘,遇到的抵抗相對輕微,若遇到日軍的機槍與迫砲陣地,美軍立刻呼叫俯衝轟炸機或艦炮攻擊,大林蒲或鳳鼻頭聚落因有日軍進駐,許多樓房都遭受波及,被炸成一堆瓦礫。
當天下午,美軍前鋒已經穿過大片蔗田,往內陸推進了5公里,但在小港機場外圍受到日軍有組織的逆襲,在海軍岸轟的支援下,日軍部隊很快被消滅退回鳳山丘陵一帶。登陸的下午,第十軍指揮官巴克納中將指揮部也在大林蒲開設,灘頭陣地已經建設完畢,以接受重型車輛和大量物資,在戰車火力支援下,往鳳山進軍,進而奪取高雄港市的道路已經被打開了。
日軍從空中嘗試發動反攻,從北方飛來的100多架飛機從北面飛來攻擊美軍灘頭陣地和艦隻,但幾乎都被美軍艦載航空隊消滅,然而,仍有一架神風特攻隊飛機撞上下錨的美軍補給艦,引發大爆炸,造成灘頭作業一度混亂。
一天下來,美軍損失不重,在高雄到屏東沿海都建立了穩固的灘頭堡,入夜後,高雄市區一片黑暗,僅有苓雅寮與左營軍港的油槽熊熊燃燒,和前鎮河沿線零星交火的閃光,點亮夜空。日軍殘部已退入城鎮與丘陵地帶的陣地工事,準備伏擊美軍,真正的苦戰還沒開始......
以上的戰鬥場面,均在史實中確實發生過,只是地點不在高雄,不在台灣,而在雷伊泰、硫磺島、沖繩。
#被創造的光復假象
在這個世界中,由於1944年中,麥克阿瑟堅持登陸菲律賓,再加上原本較屬意進攻台灣的海軍缺乏攻擊台灣的足夠後勤兵力,因而美軍在攻佔呂宋後,海軍在1944年底將目標改為硫磺島與沖繩,作為對日總攻擊的據點,也讓台灣逃過一劫。
1945年4月1日,美軍登陸沖繩,到了1945年6月23日,日軍組織性抵抗完全終止為止,造成美軍2.2萬人陣亡,日本軍民死亡則超過20萬人。戰役終止那天,至今仍是當地每年紀念的「慰靈日」。
而後,美軍開始軍事統治沖繩,在1951年結束佔領日本之後,仍持續到1972年才將主權交還日本人手中。
但等等,號稱光復台灣的盟軍代表中國軍,拖了差不多半世紀,遲遲沒有把主權交給台灣人啊!
台灣雖然沒有遭受這麼慘烈的戰役,但在1944年10月12日、1945年1月15日的高雄大空襲中,港市仍遭受嚴重破壞,死傷超過4000人,為全台最慘烈城市,港內沈船甚至到戰後近十年才全部清除。而台北、台南、岡山、屏東、澎湖、嘉義、新竹、花蓮......等地,在戰爭中也遭受反覆襲擊。
諷刺的是,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後,隨即發生屠殺、戒嚴、中國政府敗退來台等事件,死於中國人手中的,比二戰轟炸還多。一直到50年後實施民主化,主權才回到台灣人民手上。在這漫長的中國佔領期間,「盟軍接受日本投降」的10月25日一直被錯誤稱為「#中國光復台灣之日」,紀念至今。
另一件諷刺的事是,一路從旗津延伸到高屏溪口的鳳鼻頭海灘,在史實中並未受戰火波及,卻被工業發展所消滅,而大林蒲也即將遷村。迄今,高雄還是台灣最重要的商港與軍港,也是最有價值的軍事目標,然而,台灣沿海由於高度開發和水泥化,已經沒有多少完整灘頭適合大規模登陸,兩棲進攻更加困難了......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百年來,台灣人終於能決定自己的政府,將主權握在2300萬人手中。比起被捏造出來的「中國光復台灣」神話,台灣這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才是我們所需守護的一切!
嘉義艦火力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大明皇帝與海盜合作 維持海洋控制權(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這是中華民族海權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頁。在國家公權力的支持下,「海盜」鄭芝龍終於成為中華帝國伸向海洋的矯健臂膀,200年來,中國人第一次重新奪回了海洋的發言權。已經與大海隔絕太久的黃土中國,終於迎來了一絲藍色的希望。
公元1633年10月22日,大明崇禎六年九月二十。
隆隆的砲聲劃破了金門的清晨。
這是這個島嶼有史以來所見過的最為猛烈的砲火。正在廝殺的60艘大型軍艦和近200艘小船,將料羅灣的海面變成了一片火海。
防守的一方,主力是9艘西洋式戰艦,懸掛著紅、白、藍三色旗。這是荷蘭王國剛剛改用的新國旗。除了西洋式主力戰艦外,這一方還有50多艘中國式帆船,這種船被稱為「戎克船」(Junk),據說是「船」字的閩南口音(jong)輾轉傳到西方而得,船上懸掛的卻是色彩鮮豔的媽祖旗,這是閩粵一帶海盜們的旗號。
進攻的一方,主力戰艦則是清一色的「戎克船」,足有50艘之多,船上飄揚著巨大的纛旗,大書大明帝國的國號。這50艘主力戰艦之外,是將近100條小船,滿載著硫磺硝石和稻草等物,居然全是火船。
這就是鄭芝龍率領的大明帝國海軍。
帝國海軍分為兩隊,包抄了灣內荷蘭人與海盜的混合艦隊。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兩舷,裝備著嶄新的英吉利進口大砲,這都是艦隊指揮官、五虎游擊鄭芝龍自費添置的。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火力上,帝國海軍都佔據了絕對上風。100多艘火船則冒著炮火,順風飛槳,靠上敵方戰船,搭鉤放火。
不一會兒,荷艦Brounersheaven號起火焚毀,Slooterdijck號被俘獲,其餘荷艦均遭受重創。那些中國海盜船,則已經全部成為熊熊的火炬。荷軍司令、派駐福爾摩沙長官(台灣總督)普特曼斯(Hans Putmans)無奈,下令能動的戰艦立即撤退。
此次戰役,史稱「金門料羅灣海戰」。這一戰,是荷蘭人東來後的第一大挫折,也奠定了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稱雄大洋的基礎。
入夥下海
年輕的鄭芝龍來到日本,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盜李旦。不久,鄭芝龍娶了當地女子田川氏為妻,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
鄭芝龍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作為17世紀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少數中國人之一,他的小名「一官」(Iquan,或Quon、Iquon、Iquam、Equan),頻繁地出現在歐洲文獻中。
鄭芝龍年少時為人豪放,「性情逸盪,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以勇力聞名鄉里。而且,他還是個帥哥,清人張遴白在《難遊錄》中說他「少年姣好」。
17歲左右,鄭芝龍離開泉州,到澳門投奔了舅舅黃程,學習經商,經常往來於澳門、日本、呂宋(今菲律賓)等地。這段時間裡,鄭芝龍不僅見了世面,而且學會了葡萄牙、荷蘭等語言,還接受了天主教洗禮,教名叫做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這段時間,他除了學習經商之外,也兼職做翻譯,賺錢糊口。
不久,舅舅黃程有批貨需搭乘大海商李旦的船,送到日本平戶,便派鄭芝龍押送,這令鄭芝龍有機會結識了李旦。
李旦也是泉州人,是當時著名的海商,擁有自己的武裝船隊,因此也被明政府稱為海盜。
鄭芝龍很快就加入了李旦的海商集團。鄭芝龍還結識了顏思齊,這兩人都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分析,顏思齊是李旦的重要助手,負責李旦集團的軍事行動及在台灣的經營活動。顏思齊曾率領3000多漳州、泉州的貧民,到台灣的魍港(嘉義)拓殖,這是繼林道乾以來的首次大規模開發台灣。
在日本,年輕的鄭芝龍認識了一位當地女子田川氏,並結了婚。關於田川氏的出身,至今仍是個謎。有的資料說她是日本長崎王族的女兒,有的說是日本肥前平戶士人田川氏之女,也有的說是歸化日籍的泉州治匠翁翌皇從日本人田川氏領來的養女。總之,她被稱為田川氏,有時也被稱為翁氏。1624年,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因為母系的日本血統,鄭成功在日本至今仍被看做民族英雄。
嶄露頭角
在收復澎湖的保衛戰背後,多方利益角逐,年輕的鄭芝龍為李旦擔任翻譯,周旋於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逐漸地成為集團內部引人注目的新星。
鄭芝龍入夥不久,就遇到了一次展現他語言才華的機會:李旦捲入了明政府收復澎湖的戰鬥,而鄭芝龍則成為這次軍事和外交衝突中的翻譯官。
1579年,荷蘭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後,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緊緊依靠英國,兩國在1619年訂立了軍事同盟,聯手爭奪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在遠東,英、荷兩國先後在1600年和1602年組建各自的東印度公司,積極拓張。1622年,雙方組成聯合艦隊,荷蘭海軍軍官雷爾生(Cornelis Reyrsz)率領荷艦12艘、英艦4艘,共1024人,遠征東方。6月份,英荷聯軍與澳門的葡萄牙守軍爆發激戰,結果,兵力佔絕對優勢的英荷聯軍卻在水陸兩戰中均大敗。陸戰中,聯軍陣亡136人,受傷126人,被俘40人;而海戰中,1艘荷蘭軍艦被澳門砲台擊沉。英國人認為如此奇恥大辱,都是因為荷方洩漏軍情,憤怒之下,英軍將自己的4艘軍艦撤離。
澳門之戰雖敗,但英荷兩國依然在別的地方合作,以「海盜」式的作戰方式,到處襲擊葡、西兩國的殖民據點和海上航線,除了葡、西兩國商船被攻擊外,前往菲律賓的中國商船也遭襲擊,船上貨物均被英荷艦隊作為戰利品轉賣去日本。不久,葡萄牙手上只剩下澳門、西班牙手上則只剩下馬尼拉。
雷爾生率荷蘭艦隊在澳門戰敗後,聽從副將高文律(Kobenloet)的建議,於1622年7月11日占據了不設防的澎湖群島,乾脆當起了穿制服的海盜,在附近各島上燒殺擄掠。在這一地區有著巨大商業利益的李旦,也損失慘重。他開始了穿梭外交,在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進行斡旋,而年輕的鄭芝龍便以助手和翻譯的身份,參與了這次談判。這應該是鄭芝龍第一次如此親歷複雜的多邊利益整合。
談判的結果是,如果荷蘭人能夠撤離並拆除要塞,明政府將不干涉他們佔領「大員」(台南,後來泛指台灣),同時默許荷蘭商船到福建貿易。
佔領台灣,這是荷蘭人朝思暮想的利益。他們立即自行拆毀了澎湖城塞和砲台,在1624年8月26日,登陸鹿耳門,在台南的安平(今安平古堡,鄭芝龍在福建晉江的據點也稱安平,易混淆)建立了據點,開始了在台灣長達38年的盤踞。而李旦也因此成為荷蘭人比較信任的貿易夥伴。嶄露頭角的鄭芝龍在李旦、顏思齊集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迅速崛起
鄭芝龍接替了顏思齊的地位後,其行為卻完全有別於別的海盜,「所到地方,但令報水,而未嘗殺人」,一時聲望大著,人心思歸……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嘉義艦火力 在 台美合作! 嘉義號服役,海巡旗艦採美傳奇級艦設計 - Mobile01 的八卦
美國的海巡艦的軍事裝備都是標配一艘六億美金嘉義艦才多少錢陽春到爆 ... 飛彈太軟充其量只能當醫療補給艦,4000噸的船以台灣的標準都可以當火力艦, ... ... <看更多>
嘉義艦火力 在 海巡艦艇低報噸位用意在哪? - Military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八卦
最近嘉義艦交船了對外說明是4000噸的海巡艦但台船董座又說實際上是5000噸看了船舷也是漆CG5001 那麼低報4000噸的用意是什麼呢? 求解? ... <看更多>
嘉義艦火力 在 [新聞] 小英比讚!新型4000噸「嘉義艦」火力更強 - PTT八卦政治 的八卦
新型4000噸「嘉義艦」火力更強大、續航力1萬浬4.完整新聞內文: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