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反同的政大助理教授提出了 #陰道無菌論,當下團隊的醫療人員們都崩潰到不知道如何是好,但隨即又感到深深的悲哀。這不就是 #失敗的性教育,還有失敗的健康教育,才會讓一個在大學任教的成年人講出這種話。
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不只是打臉,也趁機會介紹一下人體各處的 #共生菌,以及這些細菌到底會不會致病的知識。
這個世界沒有神聖無菌的陰道,也沒有神聖無菌的陰莖,更沒有什麼神聖標準的性交方式。
任何人要因為任何理由反同,都是可以辯論的。但真心希望在全國性的辯論前,所有辯論人都可以花一點時間思考,就可以不用在電視機前面 #反智,浪費全國人民時間,還要讓其他專家出來努力澄清了...
#陰道裡到底有多少細菌?
首先昨天這位先生提出了陰道無菌,或者是僅有乳酸桿菌的說法,這真的是嚴重錯誤的。陰道是有菌的,而且不只一種。在生育年齡,陰道內的細菌,大約每毫升有1億隻,數量會隨生理週期波動,大概是每毫升 10 萬到 10 億的差距。其中有各種嗜氧菌、微嗜氧菌和厭氧菌。最常見的幾種是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消化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和類桿菌屬 (Bacteroides)。其中可能成為致病菌的 Bacteroides fragilis 也有,但數量不多,大概佔 2-10% 左右。
甚至隨著各種狀況,例如月經來潮、停經、使用抗生素、懷孕... 都會讓陰道共生菌的組成種類與比例產生變化。
在人體沒有疾病或不適的狀況下,這些共生菌的組成跟比例的變化,都是正常的。
#共生菌在正常狀況下是人體無害的朋友
每個人身上都有正常菌叢(Normal Flora),平常你覺得不在意,但是卻有許多功能。例如皮膚表面的共生菌叢,就是表皮弱酸性皮脂膜要維持穩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常人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能被培養鑑別出來的,共超過 500 種,但科學家認為實際數量一定更多,因為不是每種細菌都能被成功採集並培養。而身上帶著這些細菌並不代表感染疾病。
不只是陰道,在人體的上呼吸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皮膚,都可以找到各種共生菌。
而一個地方髒不髒,重點不是看細菌有多少種、也不一定是看細菌有多少量。
舉個例子,嘴巴細菌這麼多、量這麼大,這位政大的老師怎麼不想要每天消毒後再進食呢?照你的邏輯,吃進去一大堆細菌這樣可以嗎?事實上,在消化系統中,其實某些細菌還在消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呢!例如乳糖不耐症的朋友,如果吃下了乳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著大腸內的細菌在幫忙消化的喔!
要導致真正的感染,必須要有病原菌、足夠的病原菌量、不完整的屏障、不夠強大的免疫系統、以及容易染病的宿主(個體),而不是整天想著要「無菌」。
如果該有菌的地方變成無菌了,對人體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要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性傳染病的發生,表示有致病的病原體,突破人體的層層防禦關卡,造成感染,這件事不分同性戀與異性戀都是一樣的。
其實這位政大助理教授表現出來的,背後可能是基於某種教派的價值觀,要求夫妻一定要是一男一女、性交一定要是一男一女,甚至是性交一定要用特定的方式,才能達到他所信仰的教派期待。但這種特定的教派價值,他又想要用科學來包裝,才會變得左支右絀。
就算人的陰道真的被弄到無菌了,正常的陰莖也是有菌的,如果要達到無菌的神聖性交,你可能必須在性交前先拿優碘跟生理食鹽水先消毒三輪。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擔心真的是「得病」,那手淫可以嗎?手的角質層超厚喔!比起陰道粘膜還更不容易受損不是嗎?
這辯論突顯出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性知識:如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和早期治療… 等。
但絕對不是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底下有一篇有關人體正常共生菌的文獻整理,如果政大的這位老師有興趣,可以再進一步好好閱讀。本篇版權沒有隨意分享,能多救一個是一個...大人的教育不能等啊
#陰道就是有菌
#人類身體得到的第一群共生菌就是來自媽媽的陰道
#我有菌我全家都有菌
#我有菌我驕傲
#共生菌
--
□ Reference:Anaerobic bacteria: History and role in normal human flora, UpToDate
□ 陰道共生菌與正確保養 https://youtu.be/s9i4VSmOpAs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嗜 酸性 乳酸桿菌 在 顏純左 Facebook 八卦
1090530.肥胖與益生菌
早安,我是顏純左醫師,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本診所附有減重門診,預約諮詢聯絡電話066892269
@純醫分享第64篇
肥胖第25篇 益生菌第二篇
@1090530A篇
上篇我們談到了益生菌的功能,這篇我們要談到益生菌有那些
益生菌的種類有許多,我們就介紹常常看到的三種A.B.C菌,他們都屬於乳酸菌
A菌是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lius).喜歡在教酸的環境生長,常駐於小腸的乳酸菌(大部分的腸道細菌都在大腸),也可以在陰道壁,子宮頸及尿道,可以生成醋酸及乳酸,調整腸道環境,由鹼性變為弱酸性,減少壞菌侵入,主要是調節免疫,調節腸道菌種為主要功能。
B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常駐在大腸的細菌,在小孩的腸道中有較高的比例,又稱為雙岐乳酸桿菌,,由於雙岐結構,所以便於定植於腸胃黏膜而形成保護膜,減少壞菌侵入,主要功效訴求為調整腸道菌叢生態,改善腹瀉。
同樣屬於雙岐類的還有龍根菌及雷特氏菌
C菌(Lactobacillus casei),具有非常強的定殖效果,能存在腸道相當久的時間可以達15天,是所有菌種最長的,可以耐膽鹼及胃酸,順利抵達腸道,最有名的是養樂多,主要功效為預防腸胃不適,調節免疫與過敏。
其實其餘還有許多其他菌種,比如LP菌,LGG菌等等都有它一定的功效,可以看附圖,你要買益生菌的時候,要了解到底買的是那一個菌種,量是多少。
了解益生菌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要如何養菌,讓好菌常駐一身,照顧一身。
1.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小心過甜的發酵飲料,台灣的許多發酵食品含有糖分,小心服用,以免造成肥胖上身,糖分會使胖菌生長,未來我們會再介紹。
2.攝取高纖蔬果,營造益菌生長環境,纖維是好菌生長的養料 我們要多攝取高纖維的蔬果及天然發酵食品,把益菌留下來。
3.正確攝取乳酸菌:好菌無法長久定殖在腸道,我們要常常補充,最好是在飯後,因為飯後胃部的酸鹼度比較適合乳酸菌生長,讓它能順利到達腸道,注意不能泡熱水。
我們在這裡介紹乳酸菌之父俄國的微生物專家梅契尼可夫,他在保加利亞旅行時發現當地的人都很長壽,他判斷和當地吃發酵乳有關,為了證實這件事情,他喝優格,最後享年71歲超過當時的平均壽命甚多,他終生研究乳酸菌的益處,於1908得到諾貝爾獎。
嗜 酸性 乳酸桿菌 在 張語婕(小恐龍) Facebook 八卦
大家都問我身材跟皮膚怎麼保養的
今天來介紹兩項我愛的產品🤤
最近我在吃👉🏻圓挺美顏膠囊👈🏻
可以幫助美胸美顏!!!👧🏻
主要成分有野葛根、青木瓜、山藥、山茶花、葡萄籽、膠原蛋白、紅棗、當歸、珍珠粉
🗣每天吃兩次一次吃1、2粒
美胸與日常生活作息及飲食也有很大的關係~~
很建議平日可以多補充豬腳、山藥、豬皮等含膠原蛋白的食物
記得搭配按摩效果更好❤️
看我可以很自信的穿比基尼就知道效果如何啦!
另一個是👉🏻瑪卡柔媚👈🏻
是幫助女生私密處保養的
獨特全效8大配方全方位呵護女生的內在美🤫
成分有洛神花萃、蔓越莓、嗜酸性乳酸桿菌、GFB11乳酸菌、高純度L-精胺酸、瑪卡、蜂王乳、人參等成分
可以幫助菌叢平衡減少私密處發炎感染的狀況呦💄
女生的妹妹要好好保養才不會感染和臭臭的!
自從定期使用後,看婦科的次數減少很多
也不再害怕悶熱的夏天了!
兩個在屈臣氏都有販售喔🏠
在逛時屈臣氏的藥師還跟我說這兩款的品牌BEAUTY小舖已經11年了
東西都賣的很好,還很多外國客人特地來買
尤其圓挺還得過他們屈臣氏的最佳銷售獎耶~~
果然好東西就是大家都會搶購啊!
官網搜尋圓挺和柔媚>>>
https://www.sellbeaut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