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懂得「lonely」與「alone」的差異,理解「lonely」的意義,尋覓自己需要的「alone」。
在她的喪禮上,許多人竊竊私語著。
「聽說四天才被發現啊。」
「心肌梗塞死在廚房裡,真危險。」
「一定是子女不孝,這個年代養兒育女真是無用。」
「好可憐,死得太寂寞了。」
「唉,真的,太寂寞了,好可憐。」
「是啊,好可憐。」
在寧靜的氣氛中,一句句刻意壓低聲音的話語顯得更為明晰。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她的故事。
兩個兒子結婚後,搬離了老家。兩年前,丈夫過世,她將房子賣了,一個人搬到鄰縣的鄉下居住。
她每日清晨醒來,在庭院裡做操,做一人份的早餐,讀報,蒔花弄草,看點書,打掃環境,做一人份的午餐,午後喝茶,讀書,偶而兩隻貓會跑來蹭蹭她,做一人份的晚餐,沐浴,不到九點便就寢。
一星期出外兩次,購物,辦理雜事。每隔兩個星期,兒子媳婦會帶著孫子來看看她,她與他們不常通電話。她甚少見朋友,因為住得遠,朋友都住在城市裡。
她喜歡這樣的生活,喜歡一人份的餐點,一個人寧靜地閱讀,一個人的平和的清晨、午後與夜晚。
從二十多歲結婚後,她便失去了一個人的世界。她的生命像是重複播放的影片,重複相同的動作,重複類似的情節:早早起床,做飯、洗衣、打掃、購物、繳交水電瓦斯費、與鄰居閒聊建立關係,出席丈夫公司舉辦的餐會,與丈夫同事的妻子們聊著自己也不懂的話題,思考過年過節該送什麼禮物、婚喪喜慶該準備多少禮金喪金,公婆重病時她一肩挑起照護工作,偶有幾次擔心丈夫外遇,擔心金融危機影響家中經濟,更多時候擔心孩子的課業與健康,挨到了公婆逝世,孩子大學畢業,丈夫退休,以為所有的忙碌將停止時,丈夫罹患癌症,孩子的工作不順,她又繼續重複的生活,咬牙再撐了幾年。終於,兩個孩子結婚生子,工作穩定,丈夫放棄化療,逝世那天,她一滴眼淚也流不出來,喪禮讓她分身乏術,身心俱疲,直至喪禮結束,她一個人回到空蕩蕩的房子。
這個從她二十多歲起便一直居住生活的房子,她熟悉每一個角落,她知道哪一個房間的牆壁與天花板有缺口斑痕,哪一個櫃子的隔板壞了,哪一扇門的門把是故障的,哪一片磁磚曾經更換。幾十年的日子,她一點一點地培育這個屋子,屋中最細緻的部分,她都瞭若指掌,然而,當她坐在客廳地板上,舉目環顧這住了近四十年的屋子,她看見丈夫穿上西裝打領帶的身影,她看見孩子晚起趕著出門時洗漱的身影,她看見丈夫與孩子在餐桌上吃飯的身影,她看見他們離開家的身影,她記得丈夫與孩子喜歡吃什麼,她記得他們喜歡什麼顏色,她記得他們喜歡用哪款沐浴乳與洗髮精,她記得他們的談話與爭執,她記得他們的歡笑與落淚。她看見一幕幕的過往與曾經,每一幕她都記憶深刻,屋內的每一處她都熟識,而在這一幕幕的光景裡,在屋內的每一個角落裡,她卻看不見她自己。
她想要找回她自己。
她開始一個人的生活。
在一個人的生活裡,她慢慢想起自己,她想起自己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顏色,她開始選自己的洗髮精與沐浴乳,她讀自己想讀的書,她不再為誰早起,她不再為另一個人的原因而見任何人。
她在自己的屋子裡,看見自己,在這樣的「孤獨」裡。
這幾年,日本有許多「孤獨死」的新聞。老年人獨自在家中逝世,在媒體刻意聳動與誇飾的文字報導下,民眾漸漸不去在乎這些人的死亡本意,他們忘記有許多人可能是自願選擇獨自一人生活的,而死亡是他們早已預見的,他們在選擇此般的生活時,必定已考慮過獨自面對死亡的可能性,於他們而言,死亡並不是餘生最可怕的事情,不能過著自己所要的日子才是最讓人痛苦的。
在森博嗣的作品《孤獨的價值》中,他提及了「孤獨死」,並細述了「孤獨」與「寂寞」的差異。「孤獨」與「寂寞」是不同的,「孤獨」是一種選擇,而「寂寞」是一種反應,當一個人確切知道自己渴望的事物是必須獨自承擔才得以完成,無法假外人之手時,他便懂得「孤獨」的必然。若不能獨自面對生命裡的渴望,無法真正獲得自由,孤獨其實是通往個人真實自由的必需,每個人最終都必須面對自己生命裡的孤獨,從而找到自由。
每個人在生命的其後,必須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思考,孤獨並不是獨自一人,而是明瞭在何種的情況下能保有自己的空間。遺憾的是,現代人所處的社會,似乎不容許人擁有「個人的空間」,於是許多人為了保有自己的空間,為了心的自由與真正渴望的生活,必須逐漸走進獨自一人的世界裡。
森博嗣在書裡寫了這段話語:「唯有架構在別人身上的虛構,才有崩壞的一刻,存在於自我內心的虛構,不會輕易崩壞。因為依附他人而活,一旦別人的行為有別於自己的想像,虛構便無法成立,有些人甚至因為虛構崩壞,而遭受致命打擊。」
在生命的路途,因為互相依靠而產生的虛構,在生命的其後,我們漸漸找到了不再崩壞的可能,從而選擇了「獨立」。我始終認為「孤獨」並不是離群索居,而是選擇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再依附任何虛構的人際與情感,保留最在乎的人事物,去蕪存菁。
在電影《One Day》裡,男女主角在不斷錯過與遇見中逐漸失去自己,又於其中再次找回自己。他們在彼此的人生旅途中互與安慰及傷害,直到他們理解愛必然要面對痛苦與孤獨後,他們才真正走進愛情裡。安海瑟薇飾演的女主角Emma曾對男主角說過一段台詞,當時的她並不懂得自己所渴望的愛情,她與他都處在情感的茫然與掙扎之中,她以逞強的口吻述說著這段台詞,而這段台詞卻悄然地成為電影裡,男女主角的情感與生命的最好連結。
她說:「I am not lonely, I am alone.(我並不是孤單,我是獨自一人)」
生命的其後會否皆是如此?
我們必須懂得「lonely」與「alone」的差異,理解「lonely」的意義,尋覓自己需要的「alone」。
(本文收錄於個人散文集《我們回家吧》,三采出版)
博客來 https://reurl.cc/6d5a6
金石堂 https://reurl.cc/DlAgN
誠品 https://reurl.cc/E6oZn
三采 https://reurl.cc/OrvkA
讀冊 https://reurl.cc/qvL10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參加喪禮到底應該怎麼穿?告別式穿著禁忌大公開!千萬不要穿 ... 的評價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穿搭-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告別式穿著ptt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 ... 的評價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告別式穿著ptt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 ... 的評價
- 關於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為何傳統禮俗中喪服是白色而非黑色?. 喪禮穿著Ptt 的評價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八卦
看到蔡康永回憶他和家人去吃魚翅的故事,說道有教養的有錢人和沒素質的土豪,完全和我記憶如初一徹。
記得國小和爸媽去 頂上 用餐,爸媽的朋友作東請客,那是我第一次吃魚翅,(當然現在我不吃魚翅)
一人一碗擺在眼前,金色砂鍋到現在20年都沒變,吹著冒著滾燙的白煙,稀裡呼嚕吃完了,
我說:「真好吃這是什麼?」
那對夫妻微笑說:「這是冬粉,喜歡就多吃點。」
還有一次,到了阿姨家作客,阿姨端出了燕窩,廚房還有還未浸泡水裡的整片乾貨。
在早期,燕窩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那是皇親貴族才能享受到的東西,是稀有珍品。
因為有冰糖,甜甜好喝,我一口氣吃了兩三碗,我問阿姨這是什麼,她告訴我是白木耳,多吃點對女孩子很好。
就這樣,我小時候真一度認為我是吃冬粉和白木耳長大的。
但是當長大去到了一些飯局,上了什麼名貴食材,請客的主人往往都會大肆的宣傳:
「這是日本走私來的A5和牛,特地請機長夾帶的」(當時還未能進口)
「這是70萬的紅酒,這是一隻6000的古巴雪茄」
「這是一口2千的魚子醬」
字字句句都是數字。
這就是有教養的有錢人和沒素質的土豪的區別,
有教養的人拿好東西招待你,是發自內心的想讓你吃好喝好,讓你高興,盡地主之誼,
而沒教養的人他只是想讓你領他的人情。
這社會上有教養比有錢還難,會設身處地,給人尊重的人並不是很多。
而有教養的人,可以在任何場合感受他對自己與他人的尊重。
這也可以從婚禮場合看出一個人的禮貌,台灣人對於服裝比較沒那麼重視,參加喜宴都很隨性,連運動、牛仔褲都穿去參加婚禮,完全不會因應場合穿著儀容,
以前就被教育服裝儀容的禮儀觀念,什麼樣的餐廳需要得體入時、逛畫廊、美術館不能亂穿、音樂廳、喜宴、頒獎典禮要盛裝,參加喪禮又是另一種莊嚴
小時候去國家音樂廳,父母會把我們打理的整齊鮮麗,穿著小禮服、梳妝盤髮,這抱著尊重的心情。
而婚宴場合也是一樣,但過於華麗打扮,也是不得體的表現,女性喜歡在參加婚宴會場盛裝打扮分享照片,讓人覺得比新娘還美,其實這是對新娘很失禮的事情,
宋慧喬的世紀婚禮,賓客都是黑色低調,韓國人重視禮儀,知道白色是新娘的專屬顏色,就算不穿黑色也不宜太過高調,所以不會搶走風采,(我回顧了過往的婚宴照還真的清一色都是黑色禮服)
而baby黃曉明的重大婚禮,連舒淇這樣的國際巨星都一席黑白連身長褲的俏皮,沒有喧賓奪主,不然以她的身分、身材,她可以換上一身驚艷的性感小禮服,但她的自信不來自那天必須搶進風頭,而是讓新娘是鎂光燈下的女主角。
但有些女性就會穿著華麗禮服,還有著和新娘禮服一樣的蕾絲裙擺還拖地,像級了走星光大道,或是像級了新郎的舊愛來搶風采,顯示了她的低情商。
一場婚禮應該拿捏得宜,隆重打扮代表對新人的重視,但不過於華麗,是對於他們的一種禮貌。
一場婚禮,新娘才是主角,連新郎都只是陪襯的,在這麼重要的一天,應該給予新娘最大的舞台。
這也是修養中的善解人意。
我父母親都是很善解人意的人,這些不用教,都是從小觀察他們學來的,
尤其媽媽影響我很多,她是家族最孝順的人,老人家都是她在照料。母親為人慷慨,家裡都男孩子多,但她卻一樣照顧,哪個工廠、公司需要資金、哪個貸款、保單、看護幫傭費用、生活費、醫療費,誰家車子要換就把家裡的車送給他,什麼疑難雜症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做。
我問媽媽,為什麼你是女兒嫁出去了,這些事情應該是兒子他們也要一起幫忙分擔。
她只說了一句:他們不好過,我能做的就儘量做。
(可是她自己也並不是多富有)
媽媽總是設身處地為他們打算,總是扮演起大姐的角色在照顧他們,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她捐錢、捐米、贊助建設、做公益...
看見有需要的家庭,就把好的衣物、被單給他們,在投資時期,遇見投資失利的人,還自掏腰包讓那些年輕人能暫時過點難關。
她能給能捨,就算自己不好過,也不會放棄可以幫助人的機會。
從小媽媽也告訴我,去到哪一定要叫人,這是基本禮貌,我看著她總會拿著大包小包精心挑選的伴手禮去任何親友家作客。
也叮嚀我去別人家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尤其開冰箱很不禮貌,也不可隨意進廁所和臥房,一定要詢問被允許才可以,上了人家的馬桶也要記得掀蓋、掉落的頭髮要撿起、夾菜不可以翻動食物,筷子碰到的一定要夾起來(公筷也一樣)、拿剪刀刀子一定是尖銳地方朝自己不可向外、吃東西嘴巴要閉起來咀嚼、不可以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走路腳跟不能拖著地(有一種是會拖到發出長長聲響)女生在外面不宜蹲在地上...等等
直到現在,這些動作我一直都在做,看到年長人士我都會尊稱,同輩都會打招呼,請、謝謝、不好意思、對不起,是日常的用語,有任何節慶或有恩之人,我都會備上禮物前往。
這些是教育我尊重別人,重視他人感受與待人接物,當這些變成了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在你的舉手投足間。
#我們不要當爆發戶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我也還在努力學習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八卦
看到蔡康永回憶他和家人去吃魚翅的故事,說道有教養的有錢人和沒素質的土豪,完全和我記憶如初一徹。
記得國小和爸媽去 頂上 用餐,爸媽的朋友作東請客,那是我第一次吃魚翅,(當然現在我不吃魚翅)
一人一碗擺在眼前,金色砂鍋到現在20年都沒變,吹著冒著滾燙的白煙,稀裡呼嚕吃完了,
我說:「真好吃這是什麼?」
那對夫妻微笑說:「這是冬粉,喜歡就多吃點。」
還有一次,到了阿姨家作客,阿姨端出了燕窩,廚房還有還未浸泡水裡的整片乾貨。
在早期,燕窩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那是皇親貴族才能享受到的東西,是稀有珍品。
因為有冰糖,甜甜好喝,我一口氣吃了兩三碗,我問阿姨這是什麼,她告訴我是白木耳,多吃點對女孩子很好。
就這樣,我小時候真一度認為我是吃冬粉和白木耳長大的。
但是當長大去到了一些飯局,上了什麼名貴食材,請客的主人往往都會大肆的宣傳:
「這是日本走私來的A5和牛,特地請機長夾帶的」(當時還未能進口)
「這是70萬的紅酒,這是一隻6000的古巴雪茄」
「這是一口2千的魚子醬」
字字句句都是數字。
這就是有教養的有錢人和沒素質的土豪的區別,
有教養的人拿好東西招待你,是發自內心的想讓你吃好喝好,讓你高興,盡地主之誼,
而沒教養的人他只是想讓你領他的人情。
這社會上有教養比有錢還難,會設身處地,給人尊重的人並不是很多。
而有教養的人,可以在任何場合感受他對自己與他人的尊重。
這也可以從婚禮場合看出一個人的禮貌,台灣人對於服裝比較沒那麼重視,參加喜宴都很隨性,連運動、牛仔褲都穿去參加婚禮,完全不會因應場合穿著儀容,
以前就被教育服裝儀容的禮儀觀念,什麼樣的餐廳需要得體入時、逛畫廊、美術館不能亂穿、音樂廳、喜宴、頒獎典禮要盛裝,參加喪禮又是另一種莊嚴
小時候去國家音樂廳,父母會把我們打理的整齊鮮麗,穿著小禮服、梳妝盤髮,這抱著尊重的心情。
而婚宴場合也是一樣,但過於華麗打扮,也是不得體的表現,女性喜歡在參加婚宴會場盛裝打扮分享照片,讓人覺得比新娘還美,其實這是對新娘很失禮的事情,
宋慧喬的世紀婚禮,賓客都是黑色低調,韓國人重視禮儀,知道白色是新娘的專屬顏色,就算不穿黑色也不宜太過高調,所以不會搶走風采,(我回顧了過往的婚宴照還真的清一色都是黑色禮服)
而baby黃曉明的重大婚禮,連舒淇這樣的國際巨星都一席黑白連身長褲的俏皮,沒有喧賓奪主,不然以她的身分、身材,她可以換上一身驚艷的性感小禮服,但她的自信不來自那天必須搶進風頭,而是讓新娘是鎂光燈下的女主角。
但有些女性就會穿著華麗禮服,還有著和新娘禮服一樣的蕾絲裙擺還拖地,像級了走星光大道,或是像級了新郎的舊愛來搶風采,顯示了她的低情商。
一場婚禮應該拿捏得宜,隆重打扮代表對新人的重視,但不過於華麗,是對於他們的一種禮貌。
一場婚禮,新娘才是主角,連新郎都只是陪襯的,在這麼重要的一天,應該給予新娘最大的舞台。
這也是修養中的善解人意。
我父母親都是很善解人意的人,這些不用教,都是從小觀察他們學來的,
尤其媽媽影響我很多,她是家族最孝順的人,老人家都是她在照料。母親為人慷慨,家裡都男孩子多,但她卻一樣照顧,哪個工廠、公司需要資金、哪個貸款、保單、看護幫傭費用、生活費、醫療費,誰家車子要換就把家裡的車送給他,什麼疑難雜症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做。
我問媽媽,為什麼你是女兒嫁出去了,這些事情應該是兒子他們也要一起幫忙分擔。
她只說了一句:他們不好過,我能做的就儘量做。
(可是她自己也並不是多富有)
媽媽總是設身處地為他們打算,總是扮演起大姐的角色在照顧他們,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她捐錢、捐米、贊助建設、做公益...
看見有需要的家庭,就把好的衣物、被單給他們,在投資時期,遇見投資失利的人,還自掏腰包讓那些年輕人能暫時過點難關。
她能給能捨,就算自己不好過,也不會放棄可以幫助人的機會。
從小媽媽也告訴我,去到哪一定要叫人,這是基本禮貌,我看著她總會拿著大包小包精心挑選的伴手禮去任何親友家作客。
也叮嚀我去別人家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尤其開冰箱很不禮貌,也不可隨意進廁所和臥房,一定要詢問被允許才可以,上了人家的馬桶也要記得掀蓋、掉落的頭髮要撿起、夾菜不可以翻動食物,筷子碰到的一定要夾起來(公筷也一樣)、拿剪刀刀子一定是尖銳地方朝自己不可向外、吃東西嘴巴要閉起來咀嚼、不可以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走路腳跟不能拖著地(有一種是會拖到發出長長聲響)女生在外面不宜蹲在地上...等等
直到現在,這些動作我一直都在做,看到年長人士我都會尊稱,同輩都會打招呼,請、謝謝、不好意思、對不起,是日常的用語,有任何節慶或有恩之人,我都會備上禮物前往。
這些是教育我尊重別人,重視他人感受與待人接物,當這些變成了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在你的舉手投足間。
#我們不要當爆發戶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我也還在努力學習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八卦
冷知识版古人认为参加丧礼时,丧礼上会出现死者的灵魂,穿着鲜色衣服的话,容易被死者灵魂见到,然后惨被加害... 知乎2016-01-29. 参加葬礼穿什么颜色. 台灣 ... ... <看更多>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喪禮穿搭-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參加婚禮怎麼穿其實非常不太重要,穿自己爽自己就好,但是喪禮就不能亂穿,前幾天回台灣南部地區,參加某親的出殯式喪禮,結果勒,每個都穿得有夠隨便。更好笑的是, ... ... <看更多>
喪禮不能穿什麼顏色 在 參加喪禮到底應該怎麼穿?告別式穿著禁忌大公開!千萬不要穿 ... 的八卦
參加告別式要穿什麼? 喪禮 可以穿白色嗎?究竟要怎麼穿才合宜又不失禮呢?如果穿錯衣服可能會為難到自己?這次就讓社長來跟你介紹一下,參加告別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