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中 與 仇台
之前暐瀚說:「疫情會過去、兩岸回不去」,好多網友不屑地說:「誰跟你回不去?台灣跟大陸有什麼好回去的」?
這些網友不懂,我說的,不只是「兩岸關係」回不去,或是台灣人與大陸人關係回不去,更主要的意涵是說,「大陸人對台灣人的善意,不見了,也回不去了」。
大陸人對台灣的「善意」?中國大陸曾幾何時,對台灣有「善意」,別開玩笑了吧?我知道,會有很多台灣網友這樣認為。
他們不知道,雖然「中共政府」對台「政治打壓」,但大多數的「中國人民」,之前其實認為台灣是「同胞」。
就像戒嚴時期,那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台灣,對大陸訊息,你得從「官媒」去看一樣。那些年,政府告訴台灣人,大陸同胞水深火熱,過著痛苦的生活,我們要早日光復大陸,解救同胞。大陸14億人中,真會翻牆來台灣看政論節目,看台灣意見領袖「咒罵」的,其實也是少數。
更多人認為,台灣是同胞,是跟香港澳門一樣,總有一天,要變成特區,要成為一省的地方。
因為是同胞住的地方,開放觀光之後,很多陸客指定要到台灣走走,去看看過去在書本上所見所聞,台灣有座阿里山,台灣有個日月潭。
沒來過,遺憾終身;來過後,終身遺憾。
來過之後,許多大陸人這才知道,原來,台灣並不是他們原本以為的「那樣」。
台灣人「仇中」,很多台灣人,都非常「仇中」。
過去是有如電影「駭客任務」的母體那樣,限制民眾看台灣的「仇中」言論。中國民眾如果只看央視四套,他會以為台灣人都愛中國,都等著兩岸統一。
除了少數有些深綠獨派壞份子之外,大家都是「中國人」。
但現在,這些「壞份子」,變成了多數人,台灣的政論節目,也不再是禁忌。點名主持人、主播、甚至名嘴,在「人民網」公開批評,就是要讓14億中國人看到、聽到,進而憤怒、仇台。
去年的香港反送中,挑戰著習近平的領導權威;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若再無法獲得控制,更是可能影響民心。
歷史可鑑,政權不穩,就得轉移焦點。
放任民眾開始「仇台」,一來可以轉移疫情焦點,二來也等於隨時做好翻臉的準備。
我知道大部分台灣人對大陸人仇不仇台,一點興趣都沒有,我知道。
儘管狗吠火車,人微言輕,眼看「台灣仇中」、「大陸仇台」,還是擔心終有一天,火車對撞。
暐瀚 2020-2-27 de 台北
http://yt1.piee.pw/PSMHK 品觀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五行臉面相算命!找出適合你的好命髮型 ► ►https://youtu.be/IlMvEmwk2II ⭐紫微星相預言未來 張盛舒點名3大發財商機 ► ►https://youtu.be/T1JRfvAVP5M ⭐小三退散專剋狐狸精 強...
善住咒禁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 13個實用步驟,幫你管理情緒重現
1. 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 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 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4. 安慰鼓勵地對內在小孩說話。
5. 破解永恆的想法。
6. 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7. 重回你的身體。
8. 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9. 允許自己哀悼。
10. 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11. 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12. 搞清楚情緒重現的經歷是什麼。
13. 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晚安:
「失能的父母通常在孩子生氣時施以最壞的懲罰,而這導致了孩子的憤怒被困於內在。」
我們的傳統善於打壓情緒,孩子生氣的時候,父母常用更強大的生氣去壓制。如此,把怒氣往心裡塞,一代又一代。
「在失能的家庭,製造創傷的父母很快就消滅了孩子表現情緒的能力。孩子因為變得害怕,並羞於自己的眼淚和憤怒。眼淚被關掉,而憤怒被困於內在,並且轉為對自己的自我攻擊、自我仇恨、自我厭惡和自我拒絕。其中,自我仇恨是最令人悲痛的父母遺棄重演。」
我們被制約成,要對自己的情緒感覺羞恥,然而這並不能停止情緒出現。所以我們對自己感覺羞恥,或者說「丟臉」,我們文化中父母常迫不及待要套在孩子身上的咒語。
所以我們身邊有些人,寧可感覺不到情緒,去麻木或麻痺自己,寧可付出巨大的身心代價,也不想面對那些父母曾經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痛苦。直到這代價已經把我們耗竭,我們才不得不面對。
這本書提到了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提供我們自我檢視:
1. 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倒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 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 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 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自我療癒自然是不容易的,但藉著這本書找到方向,那是更重要的收穫。接下來我會好好把療癒走完,其中不少內容,是對大多數人都有參考價值的。
祝願您,好好經歷恐懼、羞恥、憂鬱,並且重新迎來安全感、價值感、活力感!
************************************
哀悼會改善情緒重現
【文/ 彼得‧沃克】
哀悼有時對我來說是神聖的,它能把我帶出遺棄的複雜情緒,包含極度痛苦的混合體:恐懼、羞恥、憂鬱,這些是大部分情緒重現的情緒核心。
倖存者能學會用哀悼把自己帶出恐懼,也就是安全感之死;能學會用哀悼把自己帶出羞恥,也就是價值感之死;能學會用哀悼把自己帶出憂鬱,也就是活力感之死。
藉由足夠的哀悼,倖存者會了解自己小時候是天真無辜、任誰都覺得可愛的孩子,當他們為了沒能出生到有愛的父母家庭而哀痛,他們便會發現自己內在強烈、不可動搖的自我忠誠,無論內在或外在經歷著什麼,他們都樂於且能夠挺住自己。
***
內在找碴鬼妨礙哀悼
有效哀悼的最大障礙,通常是內在找碴鬼。當這找碴鬼特別有毒時,在早期療癒中,哀悼可能會出現反效果或禁忌。童年時表達情緒卻一再被病理化和懲罰的人,可能會覺得哀悼加重了他們的情緒重現,而非解脫。
我協助過非常多一流淚就引發毒性羞恥的倖存者,他們本可以用來寬慰的眼淚,卻引發了糟糕的自我攻擊:「我真是可悲!難怪沒人受得了我!」「天啊,我這樣流鼻涕真是不討喜!」「我搞砸了,然後唉唉叫發牢騷,這使我更加是個失敗者!」「自憐自哀的哭有什麼用,那只會使你更弱!」
後者的那種反應尤其諷刺。一旦找碴鬼可以避免哀悼,這個人就無法重建內在的力量和應付能力——像是痛哭一場。而我光靠讓痛苦的人哭出來, 就化解了非常多次的積極自殺。
發怒也可能立即誘發倖存者的毒性羞恥,或者只要一個生氣的想法或幻想時,也會發生。失能的父母通常在孩子生氣時施以最壞的懲罰,而這導致了孩子的憤怒被困於內在。
管理找碴鬼常常是哀悼工作早期的主要項目,這工作需要認得並挑戰找碴鬼妨礙或羞辱哀悼歷程的方式。隨著與找碴鬼逐步拆夥的過程,哀悼最好可以從低強度的言語抒發開始,一段時間後,言語抒發的語調就可以越來越帶有哀傷和憤怒的感覺。
當找碴鬼被縮小夠了,而且思考修正法已經使心理狀態變得更為友善時,倖存者就會開始接觸到哀悼所能帶來的解脫潛力,他們會學著提倡並增加慈悲心,給過去身為被遺棄的孩子的自己,以及現在身為倖存者、但仍受情緒重現劇烈痛苦折磨的自己,以此方式哀悼。
***
以哀悼卸掉找碴鬼的燃料
恐懼會驅使著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所以找碴鬼會以恐懼為養料,並且把倖存者帶到童年可怕時刻的情緒重現。倖存者只會從父母輕蔑的、嚇人的、拒絕的眼睛看見自己,並且困於這種視角,然後他們會模仿父母,並輕蔑地嘲弄自己「有缺陷」、「醜陋」、「不討喜」。他們也用草木皆兵的情境嚇自己,並為了自己小小的不完美而憎惡自己。
因為恐懼是核心的情緒經驗,所以倖存者需要情緒工具,來管理情緒重現中發狂的害怕。
健康的發怒和哭泣,能使恐懼不會演變成找碴鬼誘發情緒重現的認知,而我已曾數千次看過,哀悼是如何立刻停止了找碴鬼具有毀滅性的誇張化與災難化程式。
兒童似乎與生俱來就會用發怒和哭泣來釋放恐懼。初生嬰兒,為了失去在母親體內的安生日子與完全的包容而哀痛,發出第一次的憤怒哭聲,不只是為了召喚照顧與注意,也是為了釋放恐懼。
然而,在失能的家庭,製造創傷的父母很快就消滅了孩子表現情緒的能力。孩子因為變得害怕,並羞於自己的眼淚和憤怒。眼淚被關掉,而憤怒被困於內在,並且轉為對自己的自我攻擊、自我仇恨、自我厭惡和自我拒絕。其中,自我仇恨是最令人悲痛的父母遺棄重演。
一段時間後,憤怒也會變成找碴鬼的燃料,並且藉由創造一個越來越危險的內在環境,真的使恐懼更形惡化。倖存者所說、所想、所感、所想像, 或者所希望的一切,都會受到嚇人的內在攻擊。
這裡是一些常見的、受憤怒帶動的找碴鬼攻擊,他們以找碴鬼無可避免學會的第一人稱呈現:「我為什麼要問這麼蠢的問題?」「我的臉部表情還能更醜陋嗎?」「我在唬誰?像我這種配不上的失敗者怎能想要愛?」「難怪我覺得很廢;我就是個廢物!」
從找碴鬼那裡吸收憤怒,並且把它用於遠離、縮小找碴鬼,對復原大有幫助。當你變得善於哀悼,你會注意到,內在找碴鬼的聲量和強度會大幅的衰退。
事實上,如果沒有有效的哀悼幫助,縮小找碴鬼的進展會很有限。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善住咒禁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要完整地討論死亡,基本上就要連衰老、疾病,一起涵納進來討論。然而,別說孩子的人生經驗不足,因此不知道怎麼面對,有些大人也很害怕碰觸相關議題。
譬如說,有的老人家堅持不做健康檢查,理由是知道自己生病之後更麻煩,「乾脆死一死算了,活那麼久幹嘛……」。表面上看起來灑脫,但言語中常有隱藏不住的恐懼外溢。
多一種方式來說,死亡是終極的焦慮,逃避討論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於不想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容易勾起自己過去的傷慟經驗──那些常是多年以來亟待整理的情緒糾結。因此不想討論死亡,也就連帶地把某些能豐富人生的風景,那些同時鑲嵌著愛的失落,一併驅趕到視野之外。
如果回到根源,死亡議題之所以如此擾動我們內在的心緒,那是因為它會帶來許多難以梳理與消化的負面情緒。沒有了那些讓人難熬難耐的不安、恐懼、悲傷、失落……,死亡不過就是一個人終究會面對的現象,而且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包括身體細胞的汰舊換新。
無常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今天躺在床上,幾個小時之後能不能起得了床,其實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記憶系統一旦開始退化,如失智症,身體即便安在,人格也一天天消亡,這也是離開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樣貌。
大人不懂得在情緒層次陪伴孩子,不願意去同理共感,那麼,通常就沒所謂「討論」,只是在說說教而已。說教常難以入心,因為難以同理他人的人,也通常不願意開放自己,況且說教也常常是人云亦云,以前自己聽過什麼就對孩子說什麼,大人也不一定打從心底去體驗到自己所說的話中涵義。
有些父母甚至會喚起死亡焦慮,做為教養的手段,打壓孩子的自主,像是小孩做了什麼大人不喜歡的事,會嚇小孩「等一下被魔鬼抓走」。有些父母則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內在的無聊煩躁,想逗孩子取樂,所以會拿死亡「開玩笑」。我有一個已經成年的朋友,因為難以事事聽從父親的命令,還被詛咒「會下地獄」。
傳統多的是把死亡焦慮跟道德訓勉綁在一起,即便在以往討論死亡常被視為禁忌,但依舊是被拿來當成規範社會成員行為的工具。
在如此的背景脈絡下,能閱讀到哲學家媽媽,溫柔且有耐性地回應女兒對死亡的好奇,那是備感溫馨。知識淵博的哲學家透過對話來指引我們,一方面看似解答了孩子的疑惑,另一方面其實是在卸除我們讀者對死亡的不安。母女兩人的每個問句,都在拉近我們跟想像中的死亡的距離!
哲學家媽媽順著孩子的好奇,在絕處逢生,從死亡回到生活,增添了孩子的生命厚度。我個人是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更清楚萬聖節所代表的意義,還有聖誕節的其他緣由。
「勇敢面對死亡(不管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就是看重生命直到最後一刻,就是認定人必須以最大的尊嚴過活。關注那些生病臨終的人即是關注生命,而非關注死亡,畢竟垂死的人直到最後一刻都還是活著的。」
其實每天好好面對生活,就是為「善終」做準備。不滿意自己目前生活的人,更不願意面對未來的死亡,在心裡迴盪著許多不甘與懊悔。
所以我們才說:死亡能逼出生命的光彩,因為歲月有時盡!
死亡是一種連結的斷裂,而我們透過連結尋找愛的存在。作者把討論帶到想念,也就自然而然。
想念很美,情緒到最濃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就流了淚。這淚水裡面,有傷悲、有依戀,有過去燦亮的微笑。那微笑很甜,但現在失落了,所以夾帶著苦味。
於是我們哀悼。哀悼是不同情緒的組合,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有時候,哀悼可以延續好多年。
這位哲學家媽媽,在跟孩子討論死亡的時候,似乎再次進入哀悼的狀態。請千萬別用傳統的觀點,去污名化哀悼,任意給人軟弱的標籤──一個願意開放自己內在軟弱的人,通常很勇敢,這對孩子是一種彌足珍貴的身教。
我相當喜歡這位哲學家媽媽的示範,哲學常進行理性的思辨,但她在跟孩子討論的過程中,揉入了大量的感性。這可以讓孩子更完整,成為一個無懼跟自我內在連結的人。
願意面對悲傷,才能談釋放。一個能感受、能釋放的人,內在比較能再次蓄積迎接挑戰與失落的能量。
在死亡面前,小吵小鬧變得可笑。當我們看著孩子的情緒起起落落,我們待之以寬容,並且珍惜孩子對我們的信任,願意對我們表達情緒,願意跟我們會心。
在討論死亡時,大部分的大人,難以依據孩子不同年齡的不同理解程度,給予適當強度的說明與解釋,或者有些大人乾脆完全迴避去碰觸孩子的相關疑惑,孩子可能因此進入父母難以接受的不安狀態。從退化行為、情緒不穩,到上課難以專注,不想寫功課、失眠都有可能。
不用強求一次跟孩子討論死亡,就能如同哲學家媽媽這般理情兼具。基本上,只要回應孩子目前想知道的,他現在能懂的程度即可。
其實在跟孩子討論死亡之前,反而大人自己要先經過一定程度的內在整理。急切地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恐怕是正在忽視自己那不知如何開口的傷心。
把自己整理到一定程度,能初步坦然面對自己的傷悲,並且允許自己軟弱,開始看到這裡面的愛與價值,便能跟孩子展開對話。大人以何種情緒面對,能不能連結到內在深刻的力量,常常是孩子應對死亡的重要參考。
前面提過,一旦死亡成為關係中的關注焦點,與負面情緒共處就難以避免。我們可以自我提醒,也可以提醒孩子:即便我們會因此難過,或者有罪惡感,但並不代表就是我們的錯!
很多非理性的情緒與想法,像是有倖存者的罪惡感,或者被逝者拋棄、背叛,那都是常見的自然反應。嚴重一點的,有厭世感、空虛感,因此愈來愈不容易維持生活功能,甚至逐漸衍生為身心疾病,這也都有可能性。
當至親好友過世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讓我們難以招架,記得向專業人員求助。如果是在安寧病房,通常可以跟工作同仁討論是否有「悲傷輔導」的必要,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考慮。或者到身心科、兒心科就診,以及至坊間機構,只要打上關鍵字,便有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可以蒐集。
有時候孩子小,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透過繪本、簡單的藝術勞作,讓孩子心理的茫然能被梳理。這些出版品不難找到,我個人推薦過好幾本。
有些兒童劇,或者優質影片,也都牽涉到失落經驗。不只是孩子,連大人都可以感覺被同理。
請千萬給自己與孩子時間,這是一個反反覆覆的歷程,像海浪來來回回地拍打著岸邊。我們可能暫時以為已經走出來了,卻在多年後,想到這些傷慟,還可能會不自覺地流淚。
在特殊的日子,像是忌日、周年,或者父親節、母親節,容易觸景生情。透過儀式,讓孩子跟亡者說說話,或者畫出祝福的卡片,寫下隻字片語,可以幫助孩子跟逝者連結。
請尊重孩子表達悲傷的方式,像是悲傷不一定要在公眾流淚。曾經有一位媽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因為感情親密的外婆過世而有任何表示,就對孩子發脾氣,說孩子這樣不正常。即便對媽媽來說,外婆把孩子帶大,媽媽在認知上「設定」孩子「應該」要難過,但孩子有他理解死亡的方式,在表現情緒的步調上也不一定要跟媽媽相同。
就這個例子來說,我們也能體會,有些大人真的沒有能力跟孩子好好討論死亡這個議題,勉強討論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那就主動找其他人幫忙,或者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畢竟很多生死議題的論述,在宗教裡會比較完整。
有些孩子難以對大人表達,但可以跟自己的布偶,或者家裡的寵物談心。請允許人類能有哀傷,特別是孩子。強要一個人「振作起來」,其實只是壓抑,甚至是打壓。
我們可以有哀傷,但我們也可以跟哀傷保持距離,像是遠遠地看著它。我們不等於情緒,情緒會來也會走,我們不迎不拒,它便能流動。
在最痛苦的時候,記得深呼吸,放鬆肌肉,可以伸展身體,並且觀照自己內在的變化。我們衷心感恩逝者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我們延續著這段美好,跟孩子一起攜手走下去。
痛苦裡面有愛,請別忘了在痛苦時,珍愛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讓孩子學會道別:「哀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接受死亡」?一起思考生而為人的必修課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398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善住咒禁忌 在 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五行臉面相算命!找出適合你的好命髮型
► ►https://youtu.be/IlMvEmwk2II
⭐紫微星相預言未來 張盛舒點名3大發財商機
► ►https://youtu.be/T1JRfvAVP5M
⭐小三退散專剋狐狸精 強悍正宮命格惹不起!
► ►https://youtu.be/K93_Fa0Ucs8
⭐四字占卜選中簽王 高枕無憂快樂一整月
► ►https://youtu.be/jyt-5VdOWPY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35 老榮民奇案 同間房三條人命!
09:47 住到陰氣比較重的房子可以怎樣化解?
16:55 一場奇怪的夢竟成了恐怖意外!
22:10 星座大解析 下半年要小心意外之災的人
27:06 符咒師犯禁忌 招致家門不幸!
31:01 生肖大解析 行善積德會有好福報的人
36:35 高手在民間 阿婆神預言高警官人生!
44:35 星座大解析 總能逢凶化吉的人
48:44 簽牌算牌有玄機 生小孩看連續劇都能簽?
56:40 周映君老師DIY簡易求財法
1:03:40 神秘雙胞胎井成為地方奇聞
1:07:15 未來一個月我哪方面能求得好運?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JET綜合台CH45頻道周一至周五晚上九點三十分
完整版播放清單▶▶http://26097.psee.io/7B27F
精華版播放清單▶▶http://pse.ee/5Q2PD
臉書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mysuperlucky
#高仁和 #Yuki #楊登嵙老師 #命運好好玩 #何篤霖#郭靜純#星座#命理#運勢
善住咒禁忌 在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善住咒108遍(海濤法師 - YouTube 的八卦
海濤法師開示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咒,也叫善住咒,唵嘛尼乏及里吽,誦這個咒的時候,觀想新月輪有一個金色的光,凡是被光普照到的一切人跟非 ... ... <看更多>
善住咒禁忌 在 【慈悲的咒語】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咒 - YouTube 的八卦
Transcript · 【慈悲的咒語】報父母恩咒 ·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隨心咒】108遍退除一切鬼神障難得清淨解脫若誦六萬遍得無垢三摩地 · 往生咒21遍(拔 ... ... <看更多>
善住咒禁忌 在 [心得] 善住咒的妙用-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以前看法師開示說到:每天早起出門前念108遍善住咒,當天做事都會很順利。念善住咒的
時候,眼見所及的眾生皆能解脫。
有一陣子曾經每天早起念善住咒咒心108遍,出門後想到就念,那陣子常常感覺出門遇善人
。在那段期間發現善住咒有一個妙用,雖然現在沒有常念,但是遇到某個狀況時,大多都蠻
有效的。想一想決定分享出來:
在路上見到小孩子哭鬧,對著他默念善住咒,可以令小孩子停止哭鬧。
(如果用了沒有及時的效果,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念念,可以利益視線範圍的眾生。念南無觀
世音菩薩或其它佛菩薩也好。)
善住咒全名為: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善住咒的心咒非常簡短,只有七個字:
嗡 嘛尼 乏及里 吽
大家搭飛機、行經高處、行經高速公路的時候,或任何時候,記得一起「嗡 嘛尼 乏及里
吽」!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28.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3164323.A.500.html
※ 編輯: minpanda (180.217.128.127 臺灣), 10/02/2021 16:48: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