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華商場還在的西門町
中華商場1961年至1992年
永恒的懷舊聖殿
於1992年10月20日動工拆除
圖片日期:1988/1/2
追憶中華商場新聞
【2018-04-22/聯合報/A6版/綜合】
消失26年…中華商場仍在老台北人心中
【記者邱瓊玉、陳靖宜、賈寶楠╱台北報導】一九六一年四月廿二日落成啟用的中華商場,曾是台灣最大、最時尚的百貨地標,僅管早在一九九二年拆除,消失了廿六年,至今仍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台北一景」。
中華商場原位在北市中華路一段,北起忠孝西路,南至愛國西路,由八座各三層的大樓組成,各棟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容納一千六百多個店家,是當年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
文史工作者張哲生說,五十七年前沒有百貨公司,中華商場就是地標,販售全台灣最新鮮、最潮的玩意,舉凡珍珠瑪瑙、音響電腦、南北美食、西服戲服、皮件骨董等應有盡有,還有診所、咖啡廳、寵物店,滿足各種消費需求。
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表示,年過四十五歲的台北人,小時候就算沒來過,也曾路過或聽過中華商場;當時中華商場有最新的隨身聽、球鞋等舶來品,小朋友考得好,爸媽的獎勵就是去商場購物。
一九六五年商場頂樓架起大量霓虹燈廣告看板,把當地點綴成不夜城。當時搭火車進台北遠遠就可看到,民眾對台北第一印象、第一個要逛的就是中華商場,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就來此拍攝。
已故藝術家李國修在中華商場長大,父親開設戲靴店,舞台劇「京戲啟示錄」就是李家傳記。甫入圍曼布克國際獎的小說家吳明益,父親也在中華商場開鞋店,他寫「天橋上的魔術師」一書勾勒童年生活風貌,許多人發現原來當年天橋上有奇幻的雜耍表演。
侯孝賢電影「戀戀風塵」、白先勇著作「孽子」都有在中華商場的一段故事,旺福樂團一首「我小時候都去中華商場」更道盡當年商場繁華。
中華商場因美化市容而建,卻也因美化市容被拆。後來台北市政府決定「把中華路變成台灣的香榭大道」,並降低捷運興建成本,決定拆除中華商場,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九日,中華商場正式走入歷史。
#報時光UDNtime
#懷舊不滅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啟示錄 第 一印 在 李怡 Facebook 八卦
舊作選篇(之44)
血月的警示
(今晚7時,將會出現「超級血月」,「月全食」適逢「全年最大滿月」,呈暗紅色,面積亦較正常大14%。上次血月出現在2018年,我在那一年2月5日寫過一文,現略作改動,予以轉刊。)
2018年1月31日晚上,天空出現一個月內兩次滿月的超級「藍月亮」、月全食,以及在地球的大氣層散射下月亮轉為血紅色的現象。香港不少人相互轉發所拍到的血月。北京傳出月亮轉色而致驚人大紅的連環景觀。
從古書中,可以看到血月的一些警示。
《聖經》「啟示錄」第6章12節:「我又見啟六印時、地大震、日黑如褐、月變爲血」。這是對世界末日從第一印至第六印的啟示:地大震,白日變黑,月現血紅色。是末日降臨的最後徵兆。
此前出現超級藍血月全食是距今155年前的1866年3月31日。清代詩人李慈銘步出屋門,仰望夜空,見「月赤如血」,於是他在日記中抄錄了《南齊書·五行志》中一段文字:「明帝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蝕,色赤如血」,三日後大司馬王敬則舉兵造反。時維西元498年5月18日。
李慈銘抄錄《南齊書》後數十年,1900年庚子年,發生了義和團仇洋排外的清代「文革」——庚子之亂。這一年,學者戴愚庵見月出,「其大十倍於平常,其色初黃於橙,繼紅於血」。詩人黃曾源在一首《庚子前紀事》詩中,寫下:「遙空如血月無光,指點神燈起北方」。他在自注中指紅燈是義和團人造的神跡,並說「如血月」那一天是「四月十七夜」,即1900年5月15日。
西元前西漢的易學大師京房(前77—前37年)在《周易妖占》中從《易經》演釋血月的徵兆:「月變色……赤為爭與兵」;「赤氣覆月,如血光,大旱,人民飢千里」。意指血月帶來兵災和旱災。
在陰陽五行中,月是與太陽相對的「太陰」,屬水。而赤日炎炎似火燒,赤屬火。當夜涼如水的月亮顯出赤色時,也就是水火相剋,乃爭鬥之象,因此血月成為爭與兵的預兆。
在西漢京房之後幾乎所有關於血月徵兆的解釋,都離不開戰亂與乾旱。《隋書·天文志》:「若於夜則月赤,將旱且風」;唐《開元占經》總括歷代五行占驗,關於血月的記述全部與戰爭相關。元末編纂《宋史》,在《天文志》「月變色」一條,寫道:「(月)赤,兵、旱」。
神秘學雖未有充實的科學根據,但倘若累累應驗,就不能不引起警惕。古代將天象與人事緊密的聯繫,稱為「天人感應」,即上天藉天象和災異,對帝王(及絕對權力)作警示或認可。帝王在災變的警示下,往往會下「罪己詔」。
現代專制政權是不畏天的,故不會下「罪己詔」。諸葛亮罵死王朗的句子,亦與時政契合:「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肺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特大的血月,或警示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總括來說,在中西文化中,血月都是不祥的徵兆。血月的警示並非針對所有社會,但有類似腐朽的社會,就要留意由權爭而導致血光的災變了。
啟示錄 第 一印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兩年前觀賞《電影配樂傳奇》時,雞皮疙瘩起了無數次,眼眶紅了無數次,而後《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 Making Waves: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又再次給予渺小如我坐在影廳裡萬千觀眾之一如此情感上的連續衝擊,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原始感動,一種與生俱來的感知模式,你由內而外緩緩沉浸又同時瞬間包覆於由聽覺觸發的影史感官饗宴。
必須極為真誠地大力推薦這部紀錄片,毫無遲疑,本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如音效所扮演的角色,吃力不討好,得不到關注,卻是一部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之所以永留人心最關鍵的角色之一。現在回過頭來補一些舊時作品,以當今目光審視,有時會難以理解某些經典被稱之為經典的理由,並無太過驚人或突破之處,然而,《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卻提供我們過去不曾理解、不曾關注的視野,訴說一段屬於電影的聽覺革命,正因為這些年輕創作者的不願墨守成規,孤注一擲,才有現在堪稱感官饗宴的觀影體驗。
「電影就是視覺與聽覺,你只能靠畫面與聲音來表現。」李安說。
眼睛看的是故事畫面,但我們該如何去感受則必須仰賴耳朵所接收到的配樂和音效,它可以創造真實,亦足以成為幻覺的藝術,真正拓展觀眾想像力的魔法就是從耳內直達大腦的種種聲響。整部紀錄片剛開始沒多久,便說,人類從出生後先擁有的是聽覺,而後才是視覺,電影的演變卻恰巧相反,從畫面一步一步拓展到聲音,從單聲道、立體聲,到杜比環繞,這些大導演透過一部部深植人心的作品,從我們與世人的共同記憶中重新闡述關於音效的變革。
芭芭拉史翠珊的《星夢淚痕》或許對我們而言沒什麼特殊之處,卻是現場收音的一大突破,從《金剛》、《萬花嬉春》、《星際大戰》、《教父》、《現代啟示錄》、《象人》、《侏儸紀公園》、《搶救雷恩大兵》、《駭客任務》到後來的《亞果出任務》、《玩具總動員》、《愛情不用翻譯》、《全面啟動》、《黑暗騎士》、《黑豹》、《羅馬》、《神力女超人》,甚至是李安的《臥虎藏龍》與《斷背山》,我們看見的不只他們力求身歷其境,也求打破想像的邊際。
誰忘的了第一次聽見光劍現形、丘巴卡與 R2-D2 發出的聲音,誰忘的了 Tom Hanks 在搶灘時震撼到與槍林彈雨隔絕的內心靜默,誰忘的了〈女武神的騎行〉伴隨的機關槍掃射,誰忘的了胡迪與巴斯光年被賦予的生命力,誰忘的了尼歐踏出母體時連結大腦的真實虛擬聲響,那潺潺溪流,蟲鳴鳥叫,風生水起,踏雪踩葉,人人熟知的大衛林區,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法蘭西斯柯波拉,李安,艾方索柯朗,克里斯多福諾蘭都甘願在《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中以綠葉之姿現身,將光芒留給與他們一起打下大片江山的幕後功臣,那些陌生的人名,有 Ben Burtt,有 Walter Murch,有 Gary Rydstrom 這群名留青史的當代推手。
如果還有時間,請所有愛電影之人不妨看一看《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看一看這項集所有藝術於一身的藝術變革,如何透過聲音,如何專注聽覺,向你娓娓道來存在於平行時空裡的另一段好萊塢珍貴電影史,會教人發覺,自己對電影的愛有多深,感動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