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天問(李怡)
今天冬至。俗語說,「冬大過年」,意思是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冬至比過年還重要。但在「沒有國,哪有家」而實際意思是「沒有黨,哪有國,哪有家」的時代,黨國觀念硬要凌駕家庭觀念,家人團聚只是一時歡喜而已。
不久前,大陸有一個談話影像說,千百年來,庚子年總是災難年,今年這個庚子年更是災難深重,把星象天際八卦、奇門遁甲摻和在一起研究思考,頓悟全人類正處於灰暗階段,好人諸事不順,小人得勢走紅。而庚子年最可怕的災難日就是冬至這一天。冬至是每年黑夜最長最陰冷的日子,這一天之後,白晝就開始轉長了。他說今年冬至有兩個天象,一是恰逢日環食,屬天狗吞日的凶象,二是土星和木星於零度方位相合,雖然土木雙星每20年見面一次,但零方位相合十分罕見,是大吉兆頭,否極泰來。
這個影像標明「純屬閒扯,不要太過當真」,恐怕正是擔心被當局「當真」。不過新華網及各地官媒還是「當真」去駁斥了,指是「無稽之談」,說21日這一天沒有日環食,沒有凶象。但官媒沒有提土木相合。
今晚會有土木相合的天象,已經被多國天文台證實了。「木星合土星」(Great Conjunction),每20年相遇一次,但近乎零度的相合就極罕見,上一次發生在800年前。香港太空館建議在香港西南偏西視野廣闊的地方,在6pm-7.30pm,可以肉眼或用望遠鏡放大130至300倍觀看。
中國古代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說,西方文化的「神人合一」和印度的「梵我合一」,與「天人合一」思想亦大同小異。大致認為,觀天象可測大人物的生死或世事的吉凶變遷。
曾於2019年預測2020有大災難的印度14歲占星師阿南德(Abhigya Anand),對於今天的土木相合,並不認為是吉兆。他在今年7月和11月分別作了預測。7月他預測土木相合意味明年2月,有大國政府大動盪,可能總統會退位。11月7日他預測,12月19日到12月28日,木土相合,可能會有戰爭、瘟疫、第二波疫情、經濟崩潰、人民恐懼;媒體、政府和一些大機構也會有意無意地加強這種恐懼。
除了戰爭之外,印度少年所預測的種種在香港已經成為現實。
冬至的土木相合,吉凶各有說法。香港人在暴政、疫情,以及兩者結合「以疫制民」的治下,已經失去積極抗鬥的空間,只餘下消極抵制和「無語問蒼天」,盼望惡政強權「等天收」了。
「無語問蒼天」是黃家駒的歌名,他悲涼的呼喊:「面對蒼生只懂不說話/怨命怨運怨天/路遙路斜路遠/作別昨日昨天」。想不到幾十年後仍然是今天人們的心聲。
這些年來,我的最愛歌聲,是達明一派的《天問》,那沉鬱、蒼涼、撼動人心的歌聲總能讓我凝神目眩:「抑鬱於天空的火焰下/大地靜默無說話/風吹起紫色的煙和霞/百姓瑟縮於惶恐下……縱怨天,天不容問/嘆眾生,生不容問。」最近余若薇小姐用書法抄寫了周耀輝的歌詞相贈,是值得珍重的禮物。
我年輕時讀到的《天問》是屈原的長詩,1,500多字,完全用問句寫成,是從宇宙起源、天體運行到神話傳說、現世人事、社會觀念的發問。「天問」其實是「問天」,因為天尊貴因此「天不容問」。屈原被逐,心中憂愁憔悴,彷徨於川澤之間,遊蕩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蒼穹發出呼問。「問」比敍說更深沉。
我愛屈原。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我一生的追求與堅持。處這樣的時世,沒有甚麼可以做,也就只能如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60的網紅Saaii サ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問天 - TVB 劇集 琅琊榜 主題曲 無情 悠悠望盡世態興衰 無眠 淡淡細聽落葉風吹 無名 平平靜靜只跟自己可相對 無求 名名利利罔罔虛虛 無痕 落在寸寸面目身軀 無窮 前塵舊事渺渺炊煙 沒法追 如何難受終需一別 再見 原來離別方知感覺 深淺 誰人兩手縛著是紅線 延續無數懷念 如何流逝匆匆幾...
問天歌詞 在 OL 365 Facebook 八卦
本圖顯示:老闆....我們到底要共體時艱多久...
#留言最能代表你心境的一句歌詞
#我還年輕我還年輕
#我問天我問天
#OL小劇場
-------------------------------------
LINE敷衍貼圖→ https://lihi1.com/isGCh
IG→ https://lihi1.com/NnwlI
上班偷偷買→ https://lihi1.com/ce2ZO
問天歌詞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Glocal Pop 27] 《天問》/達明一派
不久前和填詞人周耀輝相遇,終於可以親身告訴他,至今仍然喜歡他填的達明一派作品《天問》。那個時代的詞,不止有國際視野,還有宇宙情懷,雖然這首歌是六四後芸芸作品之一,但和同一系列歌曲相比,沒有聲嘶力竭的濫觴,卻鮮有地足以傳世,因為歌詞超越了單一事件,放在不同時空,都能令人思考。
對這首詞驚為天人,首先自然是「天問」的氣魄,這可是屈原的同名楚辭。在屈原版本,放在當時的環境,已是無限顛覆,開宗明義對「天道」提出種種質疑,問的既是古代神話傳說歷史,也是當世當權者的無道無能。周耀輝的版本似乎有意當屈原續篇,還要使用一些相同典故,例如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屈原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質疑后羿如何射下九個太陽,太陽內的神鳥金烏又如何解體,究竟意思何所指,自然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後文還有談論后羿是否偉人的部份。到了周耀輝版,問「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似是歌頌當時學生的「射太陽」豪情,卻也似暗示在東方社會只有徒勞無功,同樣可予人無限聯想。
又如屈原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句更深奧,大意是「月亮有着什麼德行,能死了又重生;月中黑點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似是充滿對「離地」月球神話的犬儒批判。到了周耀輝版,卻問「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似是諷刺在天上的人(領導)其身不正,又似慨嘆不少人選擇離開地面是非地獨善其身。到了第二節,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四句歌詞,詞人終於加上「斗膽」、「囂張」、「不惜」、「孤單」等形容詞,一切意思,更形白露。
無論屈原也好、周耀輝也好,都不是單純的、說教的對社會批判,而是把對象轉移到整個東方社會的「天道觀」,因為尊卑有序,不能「問天」(可見金庸《笑傲江湖》人物向問天之大膽),只能任由「天問」,道出同代凡人活在不敢想、不敢問的秩序,與及箇中的無奈。周耀輝還似有意「second」屈原,例如問「千秋的咒詛何時作罷」,1989年之前的二千多年,正是屈原的時代,華人社會的醬缸居然至今毫無改變,默許天道的人始終是主流,屈原泉下有知,當引為知己。
最具藝術意義的是,「天問」其實不一定說政權,也可以借代任何可供批判的制度,例如資本主義、性別霸權或全球化。達明版本如是,其實屈原的《天問》何嘗不是?近年甚至有研究說屈原是同性戀者,種種情懷既是抒發對家國的嘆息,也是個人感情的釋放,教人想起周耀輝本人六四後離開香港到荷蘭長住,既是對六四的反彈,卻也是一段感情的逃避。這種一詞多義的功力、心路歷程,縱然相隔千年,大概也沒有比作為過來人的屈周二人更相互知心。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5年11月20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8625
延伸閱讀:《光輝歲月》
https://www.facebook.com/…/a.991840954183…/1025284250839058/
問天歌詞 在 Saaii サイ Youtube 的評價
問天 - TVB 劇集 琅琊榜 主題曲
無情 悠悠望盡世態興衰
無眠 淡淡細聽落葉風吹
無名 平平靜靜只跟自己可相對
無求 名名利利罔罔虛虛
無痕 落在寸寸面目身軀
無窮 前塵舊事渺渺炊煙 沒法追
如何難受終需一別 再見
原來離別方知感覺 深淺
誰人兩手縛著是紅線 延續無數懷念
如何流逝匆匆幾年 再見
言詞懸在千鈞一髮 最難辯
誰人眼睛昨夜淚流遍 情義只可問天
無情 平平白白化作止水
無遺 靜靜察看地動風吹
無名 仇仇恨恨千絲萬卷 於心裡
無求 名名利利罔罔虛虛
無痕 落在寸寸面目身軀
無窮 前塵舊事渺渺炊煙 沒法追
如何難受終需一別 再見
原來離別方知感覺 深淺
誰人兩手縛著是紅線 延續無數懷念
如何流逝匆匆幾年 再見
言詞懸在千鈞一髮 最難辯
誰人眼睛昨夜淚流遍 情義只可問天
原來離別只等一日 再見
原來承諾只等一次 兌現
誰人兩手縛著是紅線 延續無數懷念
如何流逝匆匆幾年 蛻變
情緣遺落天邊海角 已沉澱
誰人眼睛昨夜淚流遍 何日方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