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討厭川普,但認同他與蔡英文通電的行為,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喜歡川普,但徹底否定蔡英文的人所在多有,自己投票選出來的總統,反倒不如遠方的狂人,就像屋裡的燈光不如窗外的月亮明亮.
但默默照著你的書本的,輕撫你的文字,終究是傻不愣登的小小檯燈.
川普陣營有其不可預測性,而共和黨則有長期耕耘台灣的人,初選時,兩方皆和台灣有所交流,通電時,也是經過安排下的產物.
而小英,則一直身陷在壓錯寶與去年送賀卡給希拉蕊的批判之中.
如果是壓錯寶的話,那麼,這通電話想必接不上,就像馬英九八年永遠還是空號一樣,其實她的寶,一直都壓的很對,
她壓的是台灣.
她送張圖,被希拉蕊在宴會上表達謝意,她打通電話,被川普在推特上大肆感謝,若不是很會做人,那大概是有什麼精細的外交手腕.
而她的寶是這樣壓的,其實她也有打給希拉蕊,在今年七月的時候,她打給她的時候,先打給了眾議院的議長Paul,一名共和黨員,Paul並不是一個堅定的川普支持者,事實上,他是一個書呆子,整天述說著政策和捧著白皮書,並大力反對3k黨,更經常和川普唱反調,呼籲大家切割川普,保住國會席次,川粉們可是恨得他牙癢癢的,認為他不夠忠誠,搞分裂,但最後,他在五月時還是支持了川普.
他們在台上擁抱,互相交換意見,而Paul告訴川普的是,共和黨的黨魂,儘管他不支持川普,但在川普聲望低落的時候,他拒絕了換普這個提案,而在共和黨的金主們相繼背離,喊著「Never Trump」時候,他留住了他們,在川普的言論延燒到了共和黨其他議員的選情,他拼命的為他們造勢.
Paul是一個完美的煞車皮.
而民主國家有趣的地方是,選擇之中,還有其他選擇,選擇之外,還能創造選擇,把不可能化作可能,不管發生了什麼爭端和危機,其本質,仍然永續存在.
這本質,就算經歷了多少不同的意見與恐怖,都會是賴以維繫,而無法撼動之支柱.
而民主國家,也從不缺相敗邏輯者.
在大選開始時,有李富城端出了湯瑪斯.杜威與蔣介石,選後,有邱毅,嚷嚷著川普是醜女人的惡夢,有蔡正元,美國的大腿不見了,但事實證明,蔡英文終究和國民黨統治者不同.
如果蔣介石,在支持了共和黨湯瑪斯.杜威後,不但不被杜魯門忌恨,反而被感謝,那想必,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但蔣介石永遠無法成為蔡英文這樣的領袖,軍人的直線思維,單細胞的思考,才會造成真正的壓寶--
有人把寶島當作寶,取之不盡的寶,用之不竭的寶,仍一償宿願,而不用管其生死,那是成為籌碼的寶,用來賭博與賺取金錢,像是輸血用的血袋,那樣的寶.
因此,不管他如何反對中共,皆無甚價值.
「他們一家都是賊」
杜魯門說.
而有人的寶,是媽寶,像媽媽一樣的寶物,一個人怎能販售自己的母親呢?為母親而存在,為母親而守護,同樣的,母親也會守護著你.
川普固然是為了挑釁中國,證明美國的權威,而一直被中國壓迫,仍頑強抵抗的台灣,在此時,產生了一致的利害,而一句The president of Taiwan之所以產生了力量,並不是某個人在臉書上隨意發酵,而擁有的,而是數十年來無數人拼死捍衛的一朵玫瑰,她被踐踏了無數次,剝取無數枚花瓣,被忽略,被當作不存在,被活在她身上的人們無數次的欺瞞,依然在風雨飄搖之中盛開.
所以我不明白,同樣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們,為這股無形的原生力量奉獻捍衛的人們,有什麼起爭執的必要.
喜歡川普,或討厭川普之類的.
並不是反中,有什麼價值,而是獨立自主,讓這花如此純潔而惹人憐愛,正是因為這朵花是壓不扁的玫瑰,才能映照出鞋印的醜陋.
所以有人說,「花很漂亮」,那麼我能回答,「你很有眼光」,不管他是怎麼樣的人,在這一刻,他懂得欣賞.
所以,怎需要在意那人是什麼三頭六臂,或栽花之人為何不心悅誠服,五體投地?
在過往,有橫衝直撞的阿扁,面對著中國的包圍,孤獨打起游擊戰,即使降在格達費的紅地毯,還是令人欣喜;有五體投地的馬英九,將國家之命運,交付給中國,任其支配擺佈,卑躬屈膝的捧著一枚痰盂,其滄涼和屈辱,恍如昨日.
怎就給忘了呢?這明日黃花,今天的一通電話,不過是尋常的道賀而已,一個簡單而自然的事情,驚動國際,所有人都感到猶疑,
「這就是在一個不正常的環境待久了,連自己都變得不太正常
.」
president of Taiwan,president of Taiwan,那時,當她在運河之中這麼寫的時候,被質疑文法不對,她坐上飛機,被質問空姐如何如何,甚至跟去的空姐,還要被工會除名,怎地那要空姐跳舞的阿斗,沒有這等上好的待遇?
「稱台灣總統不為過吧.」
她說.
有人說她矮化了國格,有人說國家被寫成了地名,I know,是因為R.O.C吧,但別忘了,阿扁當初廢除國統綱領的時候,是如何被抵制到只能在夏威夷加油馬上離開.
這奇異的世界訂下了這個規則,有人可以不用遵守,我們翻了小盤子,他可以翻大盤子,因為這規則他的國家是起草者之一.
這通電話,或許是時勢所趨,大國之間,轉向了對抗,這通電話,其實閃避了某種風險--在中國不斷找藉口發難,挑文字的毛病,得以施壓台灣,連不存在的共識都能當考卷,莫須有的話語都能成為難題,但神父必須說,國內也不少人玩這樣的把戲,不管是反對中國或傾向中國,呃,你不給糖就搗蛋.
沒有禮物就不准過聖誕節.
傾中的說,都是妳害的,反中的說,妳並不純潔.
若不是忍耐到了這個程度,反抗壓力到了頂點,被自己人罵,被外人罵,依舊一一拒絕了,中國興高采烈的考卷迴圈,如果你是China,你也會這樣做,繼續傷害這個國家,舉國上下就會責怪他們的元首,而他們的元首,只會忍耐,或裝做一付堅強的樣子.
像隻蜜獾一樣撐直了身體,捍衛自己的窩,而終於找到了機會.
這次怎麼看,都無法怪到台灣身上.
那只是一通電話而已阿,她只是打一通電話.
然後被拿去用了,被兩個大國拿來吵架,喚起了世界的目光,對照先前的種種壓力,更顯得責怪小國的無理,也顯得幫助小國的政治正確,這是飛機不斷迴旋也尋不到的目光,這是不斷叩首也得不到的請帖.
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好不能喝采的,或者,先前討厭川普的人有什麼不好.
他還是一隻哥吉拉,不過,這次和基多拉打了起來.
我覺得這樣很好.
哥吉拉的電影,如果變成超人力霸王的風格就不有趣了.
不同性格,不同理念,不同價值的人,只要擁有一致的利害關係,著眼於大局,合作是很自然的事.
壓寶,壓台灣就對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超粒方 Youtube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亂吐]哥吉拉奇異點- 看板Suckcom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問題] 只有我完全看不懂哥吉拉奇異點嗎?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哥吉拉:奇異點》難以下嚥的空想科幻作品?! -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Fw: [21春] 哥吉拉奇異點所包含的理論- 看板C_Chat - PTT 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閒聊] 哥吉拉:奇異點觀後感(有雷)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問題] 只有我完全看不懂哥吉拉奇異點嗎? 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討論] 哥吉拉奇異點完食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哥吉拉看【哥吉拉Ⅱ 怪獸之王】溫馨小提醒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問題] 只有我完全看不懂哥吉拉奇異點嗎?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21春] 哥吉拉奇異點12-13 又一個__救世界-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推薦] 哥吉拉:奇異點推薦&心得- 看板C_Chat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哥吉拉Ptt 的評價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無影無蹤:2019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9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8至2019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舊片重看為1177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文末附上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參考。
●
(1)《寄生上流》(Parasite)(南韓)(2019)
(2)《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2018)
(3)《真寵》(The Favourite)(愛爾蘭、英國、美國)(2018)
(4)《吉娃娃羅曼死》(Chiwawa)(日本)(2019)
(5)《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西班牙)(2019)
(6)《飛翔吧,埼玉》(Fly Me To The Saitama)(日本)(2019)
(7)《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德國、義大利)(2018)
(8)《自衛的藝術》(The Art of Self-Defense)(美國)(2019)
(9)《撿到槍》(The Gun)(日本)(2018)
(10)《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A Banana? At This Time of Night?)(日本)(2018)
.
第一名與第二名其實猶豫很久,最終還是選了奉俊昊的《寄生上流》,這部作品堪稱雅俗共賞,實際上電影本身就是在談雅人與俗人的距離,不只是階級一分為二來談,整個作品的結構也是分一半,前半段就是關於偷天換日的高級喜劇,後半段則讓情節急轉直下,成了驚悚劇。有別於一般以底層為主軸的作品,奉俊昊以蟑螂作喻,強調為了求生的蟑螂常常選在資源豐沛處落腳、繁衍,情急時還會同類相食。形容即便看似不堪,卻依然能見到一份另類卻真誠的人道關懷。更不用說精彩的表演、剪輯、場面調度,完全是無懈可擊。
.
第二名選了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的《幸福的拉札洛》,其實這部片應該在前年就該入榜,但我當時在坎城看到睡著,醒來時非常疑惑為何主角一下從封建時代到了現代社會,看不懂,索性繼續睡。去年重看,發現即便是醒著看也會對導演的奇想感到驚異。許多人說羅爾瓦雀繼承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傳統,我倒認為她是承繼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十日談》(Decameron),不僅能對社會作出鑿斧痕跡甚輕的巧妙批判,也懂得將故事說的爛漫迷人。
.
可參考一下我之前為關鍵評論網寫的【焦點院線】《幸福的拉札洛》:不被祝福的復活,象徵現代社會已喪失的良善價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067
.
第三名選了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真寵》。歐洲宮廷劇看久了真的會疲乏,常常覺得「還能怎麼樣呢?」有些導演試圖完全還原古風,有些導演則試圖偷渡現代元素。但向來特立獨行的尤格.藍西莫沒走任何一個他人走過的套路,在大型商業製作中一樣凸顯了作者性格,卻又使之完美符合故事調性。他忠實於還原,卻換了一個視角,運用了其招牌的廣角與魚眼鏡頭創造出古怪的空間感,也暗喻了人性的扭曲。不按牌理出牌的鏡頭設計與敘事手法,使作品顯得奇異又新穎。更厲害的是,他選用的演員氣質也與這部片相輔相成,飾演女王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以本片獲得奧斯卡影后確實是實至名歸。
.
第四名選了二宮健的《吉娃娃羅曼死》,導演在片中大玩色調與光線的變化,將劇中人的縱情生活給綺麗化,帶著觀眾直抵糜爛的無止之境。或說這是一種Instagram式的濾鏡美學,但其強烈的形式感與電影主題本身卻是緊緊扣住的。青春以各種華麗的形式來裝填,但人物和角色心境的空洞卻得以為之凸顯。反觀,同樣強調華麗影像的蜷川實花之作卻總給人一種虛浮感,情感不甚可信,《吉娃娃羅曼死》卻能給我的重重一擊。
.
第五名選了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痛苦與榮耀》,這位年近七旬的大師以主人翁薩瓦多自況,不諱言自己遇上的種種瓶頸,但別誤會這部作品是關於一個自怨自艾的老人,他確實承認了自己的老態,但卻用電影表現了自己對命運的不妥協,更在片中更藉薩瓦多之口嘲諷那些動不動就哭的演員,強調「真正好的演員懂得忍住淚水」。阿莫多瓦以這部作品啟示世人將痛苦轉化成創作,未必非得掏心掏肺不可,也可以如此坦然、優雅且溫柔。
.
第六名我選了日本狂想喜劇片《飛翔吧,埼玉》,導演是曾執導《交響情人夢》(2006)和《羅馬浴場》(2012)等經典喜劇的武內英樹。故事描述在平行時空的日本,被視為次等公民的埼玉人對東京人的反抗,真是看到目瞪口呆,台灣人也有「天龍國」之說,也常常在網上「戰南北」,如此日常的鬥嘴垃圾話居然能轉化成一個格局這麼大的荒誕史詩片,實在太驚人。整部片的視覺呈現、節奏、對白和表演在武內英樹的構建之下,完全沒有一點失準,無疑是上乘的喜劇之作。
.
當下看完《無主之作》其實一點也不喜歡,但有些電影確實需要時間沉澱在能顯出味道,如今選它進第七名,算是自我平反。多少受到了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德國神作《無主之作》:「我我我」的真實〉一文啟發,突然明白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影盲點影響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欣賞。我的確認為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獨有的欣賞角度。太熱衷在於解讀、貼標籤、討論前因後果的觀影者,勢必會因為本片而感到不小挫折。主角在亂世之間受惠也受害,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了永遠不詮釋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許多人大可說他大概是出於為畏懼而不表態,但這其實可能是他讓自己永遠維持「立體」的態度。本片對立場與真實的辯證是無比高竿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在《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6)之後一度陷入瓶頸,《無主之作》不只是回穩,比起過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喜歡惡趣味喜劇片的我當然要選《自衛的藝術》,就排在第八名吧。電影描述一個被神秘暴力集團毆打過的美國男子決心鍊空手道防身的故事。飾演這位衰男的就是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他本身的超凡特質就已經能賦予電影一種古怪氣息,沒想到導演萊利斯.特恩斯(Riley Stearns)更怪,有朋友形容他是美國的尤格.藍西莫。身兼編導的他不放過扔進去任何能讓這部片顯得不安的催化劑,卻又懂得讓一股獨特的黑色幽默包覆著這些不安的元素,讓角色們一直處在掉落懸崖的邊緣。片末的爆發,堪稱神來一筆。
.
由武正晴執導的《撿到槍》名列第九,這絕對也是去年最驚喜的日本電影發現。故事很簡單,在講一個大學生偶然撿到了一把槍之後的故事。取得了一個足以殺人的兇器之後,該說其性格產生了根本質變,又或者該說只是喚起了人性當中本身便具備的惡?透過主人翁的喃喃自語,以及口是心非的行為,對獸性的壓抑與吐露,似乎讓我們對人類這個動物更陌生了。可以與《小丑》(Joker ,2019)搭配觀賞。許多人詬病村上虹郎的演技不足以撐起來這個角色,但我倒認為他遊走於中二、善與惡性之間的詮釋,看來雖然飄忽不定,演出了人性的複雜層次。
.
第十部選了一部溫情喜劇片,由前田哲執導的《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肢不便的男子,但有別於一般勵志套路,他是從頭到尾最具有自信的角色,甚至有著惡霸傾向,非得要所有人照他的滿意不可,例如誰也不能違抗他三更半夜想吃香蕉的需求。這類獨特的角色塑造,首先就顛覆了多數電影對身障者的既定印象。故事不僅僅談及了身障者的性需求,也談及了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平衡,甚至辯證了容易產生混淆的愛情與同情。表面上很輕鬆的喜劇之作,其創作概念卻是相當嶄新而前衛,是不應被忽視的傑作。
.
一年到頭,外語片看的量當然遠多過華語片,遺珠多不勝數。包括《你的鳥兒會唱歌》(看時體力不支,邊看邊睡,但仍然愛到不行)、《元氣人生》、《出發吧!我的脫單假期》、《別有墓地》、《婚姻故事》、《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小小夜曲》、《為副不仁》等等太多了。
.
下一檔來做「十大爛片」如何?
.
.
【無影無蹤:2019十大華語片】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hotos/a.598813120221435/2148158075286924/?type=3&theater
.
.
(潔西卡獨生女,伊利諾州芝加哥,系上學長金振幕,他是你堂哥。)
#寄生上流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撿到槍 #痛苦與榮耀
#真寵 #吉娃娃羅曼死 #自衛的藝術 #無主之作
#飛翔吧埼玉 #幸福的拉札洛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無影無蹤:2019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9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8至2019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舊片重看為1177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文末附上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參考。
●
(1)《寄生上流》(Parasite)(南韓)(2019)
(2)《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2018)
(3)《真寵》(The Favourite)(愛爾蘭、英國、美國)(2018)
(4)《吉娃娃羅曼死》(Chiwawa)(日本)(2019)
(5)《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西班牙)(2019)
(6)《飛翔吧,埼玉》(Fly Me To The Saitama)(日本)(2019)
(7)《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德國、義大利)(2018)
(8)《自衛的藝術》(The Art of Self-Defense)(美國)(2019)
(9)《撿到槍》(The Gun)(日本)(2018)
(10)《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A Banana? At This Time of Night?)(日本)(2018)
.
第一名與第二名其實猶豫很久,最終還是選了奉俊昊的《寄生上流》,這部作品堪稱雅俗共賞,實際上電影本身就是在談雅人與俗人的距離,不只是階級一分為二來談,整個作品的結構也是分一半,前半段就是關於偷天換日的高級喜劇,後半段則讓情節急轉直下,成了驚悚劇。有別於一般以底層為主軸的作品,奉俊昊以蟑螂作喻,強調為了求生的蟑螂常常選在資源豐沛處落腳、繁衍,情急時還會同類相食。形容即便看似不堪,卻依然能見到一份另類卻真誠的人道關懷。更不用說精彩的表演、剪輯、場面調度,完全是無懈可擊。
.
第二名選了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的《幸福的拉札洛》,其實這部片應該在前年就該入榜,但我當時在坎城看到睡著,醒來時非常疑惑為何主角一下從封建時代到了現代社會,看不懂,索性繼續睡。去年重看,發現即便是醒著看也會對導演的奇想感到驚異。許多人說羅爾瓦雀繼承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傳統,我倒認為她是承繼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十日談》(Decameron),不僅能對社會作出鑿斧痕跡甚輕的巧妙批判,也懂得將故事說的爛漫迷人。
.
可參考一下我之前為關鍵評論網寫的【焦點院線】《幸福的拉札洛》:不被祝福的復活,象徵現代社會已喪失的良善價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067
.
第三名選了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真寵》。歐洲宮廷劇看久了真的會疲乏,常常覺得「還能怎麼樣呢?」有些導演試圖完全還原古風,有些導演則試圖偷渡現代元素。但向來特立獨行的尤格.藍西莫沒走任何一個他人走過的套路,在大型商業製作中一樣凸顯了作者性格,卻又使之完美符合故事調性。他忠實於還原,卻換了一個視角,運用了其招牌的廣角與魚眼鏡頭創造出古怪的空間感,也暗喻了人性的扭曲。不按牌理出牌的鏡頭設計與敘事手法,使作品顯得奇異又新穎。更厲害的是,他選用的演員氣質也與這部片相輔相成,飾演女王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以本片獲得奧斯卡影后確實是實至名歸。
.
第四名選了二宮健的《吉娃娃羅曼死》,導演在片中大玩色調與光線的變化,將劇中人的縱情生活給綺麗化,帶著觀眾直抵糜爛的無止之境。或說這是一種Instagram式的濾鏡美學,但其強烈的形式感與電影主題本身卻是緊緊扣住的。青春以各種華麗的形式來裝填,但人物和角色心境的空洞卻得以為之凸顯。反觀,同樣強調華麗影像的蜷川實花之作卻總給人一種虛浮感,情感不甚可信,《吉娃娃羅曼死》卻能給我的重重一擊。
.
第五名選了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痛苦與榮耀》,這位年近七旬的大師以主人翁薩瓦多自況,不諱言自己遇上的種種瓶頸,但別誤會這部作品是關於一個自怨自艾的老人,他確實承認了自己的老態,但卻用電影表現了自己對命運的不妥協,更在片中更藉薩瓦多之口嘲諷那些動不動就哭的演員,強調「真正好的演員懂得忍住淚水」。阿莫多瓦以這部作品啟示世人將痛苦轉化成創作,未必非得掏心掏肺不可,也可以如此坦然、優雅且溫柔。
.
第六名我選了日本狂想喜劇片《飛翔吧,埼玉》,導演是曾執導《交響情人夢》(2006)和《羅馬浴場》(2012)等經典喜劇的武內英樹。故事描述在平行時空的日本,被視為次等公民的埼玉人對東京人的反抗,真是看到目瞪口呆,台灣人也有「天龍國」之說,也常常在網上「戰南北」,如此日常的鬥嘴垃圾話居然能轉化成一個格局這麼大的荒誕史詩片,實在太驚人。整部片的視覺呈現、節奏、對白和表演在武內英樹的構建之下,完全沒有一點失準,無疑是上乘的喜劇之作。
.
當下看完《無主之作》其實一點也不喜歡,但有些電影確實需要時間沉澱在能顯出味道,如今選它進第七名,算是自我平反。多少受到了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德國神作《無主之作》:「我我我」的真實〉一文啟發,突然明白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影盲點影響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欣賞。我的確認為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獨有的欣賞角度。太熱衷在於解讀、貼標籤、討論前因後果的觀影者,勢必會因為本片而感到不小挫折。主角在亂世之間受惠也受害,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了永遠不詮釋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許多人大可說他大概是出於為畏懼而不表態,但這其實可能是他讓自己永遠維持「立體」的態度。本片對立場與真實的辯證是無比高竿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在《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6)之後一度陷入瓶頸,《無主之作》不只是回穩,比起過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喜歡惡趣味喜劇片的我當然要選《自衛的藝術》,就排在第八名吧。電影描述一個被神秘暴力集團毆打過的美國男子決心鍊空手道防身的故事。飾演這位衰男的就是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他本身的超凡特質就已經能賦予電影一種古怪氣息,沒想到導演萊利斯.特恩斯(Riley Stearns)更怪,有朋友形容他是美國的尤格.藍西莫。身兼編導的他不放過扔進去任何能讓這部片顯得不安的催化劑,卻又懂得讓一股獨特的黑色幽默包覆著這些不安的元素,讓角色們一直處在掉落懸崖的邊緣。片末的爆發,堪稱神來一筆。
.
由武正晴執導的《撿到槍》名列第九,這絕對也是去年最驚喜的日本電影發現。故事很簡單,在講一個大學生偶然撿到了一把槍之後的故事。取得了一個足以殺人的兇器之後,該說其性格產生了根本質變,又或者該說只是喚起了人性當中本身便具備的惡?透過主人翁的喃喃自語,以及口是心非的行為,對獸性的壓抑與吐露,似乎讓我們對人類這個動物更陌生了。可以與《小丑》(Joker ,2019)搭配觀賞。許多人詬病村上虹郎的演技不足以撐起來這個角色,但我倒認為他遊走於中二、善與惡性之間的詮釋,看來雖然飄忽不定,演出了人性的複雜層次。
.
第十部選了一部溫情喜劇片,由前田哲執導的《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肢不便的男子,但有別於一般勵志套路,他是從頭到尾最具有自信的角色,甚至有著惡霸傾向,非得要所有人照他的滿意不可,例如誰也不能違抗他三更半夜想吃香蕉的需求。這類獨特的角色塑造,首先就顛覆了多數電影對身障者的既定印象。故事不僅僅談及了身障者的性需求,也談及了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平衡,甚至辯證了容易產生混淆的愛情與同情。表面上很輕鬆的喜劇之作,其創作概念卻是相當嶄新而前衛,是不應被忽視的傑作。
.
一年到頭,外語片看的量當然遠多過華語片,遺珠多不勝數。包括《你的鳥兒會唱歌》(看時體力不支,邊看邊睡,但仍然愛到不行)、《元氣人生》、《出發吧!我的脫單假期》、《別有墓地》、《婚姻故事》、《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小小夜曲》、《為副不仁》等等太多了。
.
下一檔來做「十大爛片」如何?
.
.
【無影無蹤:2019十大華語片】
https://www.facebook.com/…/a.59881312022…/2148158075286924/…
.
.
(潔西卡獨生女,伊利諾州芝加哥,系上學長金振幕,他是你堂哥。)
#寄生上流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撿到槍 #痛苦與榮耀
#真寵 #吉娃娃羅曼死 #自衛的藝術 #無主之作
#飛翔吧埼玉 #幸福的拉札洛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問題] 只有我完全看不懂哥吉拉奇異點嗎? 的八卦
最近身邊朋友都推肥宅我也試著看但完全看不懂裡面的對話科學理論的部分也不知道是在鬼扯還是有現存理論當作參考只知道裡面的怪獸會不斷進化但那個對話 ... ... <看更多>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哥吉拉:奇異點》難以下嚥的空想科幻作品?! - Netflix板 - Dcard 的八卦
《哥吉拉:奇異點》難以下嚥的空想科幻作品?! ... 娛樂性充足,同時又兼具哲學,這套動畫就像一本小說,是你讀過好幾次都沒有辦法全看懂的小說,裡面參 ... ... <看更多>
哥 吉 拉 奇異點 看不懂 在 [亂吐]哥吉拉奇異點- 看板Suckcom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這部其實一開始看的時候 那種懸疑跟末日將至的氛圍非常棒
但差不多第三 第四集開始 就陷入一個很無聊的循環
每集大概五到十分鐘 怪獸出來逛逛街 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妄想科學在瞎扯淡 乾到不行
整部戲跟哥吉拉也沒什麼關係 你換成卡美拉或是金剛一樣可以這樣演
根本掛羊頭賣狗肉= =
為什麼紅塵會跑出怪獸來? 為什麼是這些怪獸? 都沒像樣的解釋
只有類似阿反正是高位次元的投影 剛好就投影成這個樣子吧 什麼狗屁東西?
然後這邊抄一段EVA (其實很多概念都致敬庵野致敬很大 哥吉拉分階段進化跟在市區
吐破壞死光的發展幾乎全抄)
像是使徒要找莉莉絲一樣 這些紅塵怪物一開始看起來好像有什麼目的
拉頓一開始還會追蹤電波和那首歌 好像要找奇異點的樣子
後來過幾集也沒在管了 就瞎雞巴全世界到處亂飛 也不知道在幹嘛
印度那隻自創怪物也是 整天爬上爬下的製造緊張感 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幹
人家拉頓好歹還有擊殺唯一一名有名字的角色李博士
然後身為高次元怪獸 為什麼只有安吉拉斯會預測未來?
雖然他的預測未來也很鳥 甚至一般看來根本就不是預測未來
就只是先挨了槍以後 開始抖動背甲把子彈彈開而已 要是真會預測未來根本就不會挨槍吧
而且後來還死那麼慘 預測到哪去了?
這邊說牠會預測未來 單純就只是為劇情服務
因為妄想科學扯不下去了 需要一個傢伙佐證這些東西真的跟時空理論有相關
不然前面拉頓不會預測未來 後面的爬上爬下獸跟庫蒙卡都不會預測未來
就剛好劇情推進需要佐證的時候 就來了一個會預測未來的 推進完劇情就把牠廢了
這也太便宜行事了吧= =
文戲雖然很多 但是男女主角幾乎都沒什麼背景刻劃 全在討論妄想科學灌水拖時間
導致他們倆個活像徹頭徹尾的工具人 神野銘還算有點個性
結(我連他全名都想不起來)就是頂著阿銀的死魚眼 從頭到尾燃不起來的AI搬運工
基本上設計完AI 其實就沒他什麼事了 因為也沒要他多幹些什麼 所以連多介紹一下也懶
這角色塑造就跟怪獸一樣四個字 便宜行事
其實整個故事大綱是有趣的 氣氛塑造 作畫也非常優秀
但就太多便宜行事隨便呼嚨帶過去的地方 要推進劇情時就給你硬套
沒有要推劇情(掰不出來)的時候 就說那是高位次元的事本來就不可解
這些怪物目的到底是什麼? 是接觸奇異點嗎? 好像也不是
最起嘛最強戰力哥吉拉上了岸以後 也沒怎麼在追蹤奇異點就窩在那邊
牠看起來對曼達的興趣比對奇異點大得多了= =
你說是要引發破局嗎? 那又是為了什麼? 怪獸又怎麼知道破局?
如果是像環太平洋 外星人放過來搞事那自然OK
或是像颱風 地震自然災害 當然也不會有人問颱風有什麼目的
但擺明就是生物 像庫蒙卡跟哥吉拉都會進食狩獵 總要有個目的吧
不然就瞎掰一段 因為群星運行到正確的位置 所以舊日支配者跟外神都甦醒了也好
第一集雖然有段壁畫 講說古代好像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但因為作者興致在妄想科學不在考古學跟神祕學 所以那幅畫也不了了之
就便宜行事 隨便塑造一下氣氛
而且為什麼怪獸都從海裡跑出來? 照理來說不是應該從「奇異點」跑出來嗎??
如果陸地上這些東西叫奇異點 哪海裡生怪的那叫什麼? 奇葩點?
還有為什麼之前的哥吉拉可以留下骨骸 這次biu一下就通通消失了?
如果是因為正交對角化的關係 所以這次的都屍骨無存 那以前是怎麼解的?
劇裡不斷講了 這除了AI有辦法跨越時空 先去未來找到答案 再傳回給過去的自己
不然是沒解的 不這樣搞不可能算出正交對角化 那古代沒AI怎麼避過破局?
還是你要跟我說 古代日本人戰鬥力比較強
用弓箭跟武士刀就幹掉了坦克和飛彈都打不贏的哥吉拉?
我相信劇組對哥吉拉系列 是下過很大工夫的 從那麼多彩蛋就可以看出來
但整個劇情主軸其實跟哥吉拉沒半毛錢關係 就只是硬套而已
所以整部戲就漏洞百出 看了白眼都要翻到後腦勺
看起來還有第二季 希望不要再跑出什麼狗屁破局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64.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uckcomic/M.1625372035.A.56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