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綠藤生機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其實經歷了很大的掙扎。在一些網友的攻擊後,我們覺得也許分享這些掙扎,會有助於正面的溝通,因此想花大家三分鐘,一起想想為什麼會有這篇文章。
#為什麼我們要發佈這篇文章
於公來說,綠藤生機是國內知名的品牌,三位台大財金畢業的共同創辦人常接受國內媒體或論壇邀請分享創業經驗。我們很明白品牌的打造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因此對於綠藤能以一個本土品牌取得這麼大的銷售額,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我們是很樂見其成的。
於私來說,團隊醫師跟綠藤生機的一些行銷顧問其實還算熟,另外綠藤一直都是國內常被引用的經典成功行銷範例,和行銷圈、媒體業的關係也很好,坦白說寫這個品牌的一些問題,於公於私都會承受不少壓力。
其實在之前綠藤生機推出「無乳液實驗」,告訴民眾「其實只需要油跟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接獲許多民眾的相關疑問,但當時陸續有些醫療人員與配方專家跳出來批評,綠藤也很快有所回應稍做文案上的修改,因此我們當下是硬生生把一篇已經寫好的稿子收著沒有發出。我們當時心想,既然他們都改了,那就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吧。
但在這幾個月來,相關的災情陸續傳來。不時有民眾反映相關問題,狀況大概都是因為相信綠藤的宣稱,覺得皮膚只需要水跟油,認為乳化劑是不好的東西,因此開始採用綠藤推的油保養,結果產生大量粉刺、發紅、脫屑等症狀。跟綠藤反映後,綠藤的回應是說「可能是辣木油的用量稍多,或按摩的不夠進去皮膚」。但其實這種狀況並不適合繼續使用,或加強按摩,反而應該是要找醫師評估了,不然如果對產品不適合,更強力的按摩並不會帶來好處。(以上所稱皆有網友傳來的對話紀錄為證,若綠藤否認,我們再詢問網友是否同意去識別化後公開。其實近期的許多討論就陸續有人反應了。)
再加上這次的「非乳液」事件,以及之前說的「不使用增稠劑」,認為要給肌膚「真食物」,卻在這次「非乳液」產品中使用了自己宣稱不是肌膚的真食物而不想添加的三仙膠。這些狀況,都指出綠藤的行銷部門對於「科學」的堅持,其實和品牌主打的「真實」可能出現路線的衝突,而且行銷的部分顯然佔據了主導地位,才會出現這類「自己行銷內容互打」的狀況,但這些真的是可以不必出現的。
經過了以上的考量,我們才決定發布這篇文章。
#品牌監督的意義
可以做好人,誰喜歡被人討厭呢?但我們做品牌監督有三個目的:
1. 避免廠商的恐懼行銷或誇大行銷,讓消費者因此受害。
2. 希望消費者透過閱讀過程,建立正確知識。
3. 期待廠商正面改進,對產業產生正面循環。
#批判力道較強的三個原因
而我們在批判的力道上會比較強,主要是以下的三個原因:
1. 綠藤是主打自有實驗室、主打科學、主打成分、主打真實、主打返璞歸真的品牌。正因如此,把一個明確符合「乳液」定義的產品硬要說是「非乳液」這類的錯誤,是綠藤最不該犯的。
2. 綠藤是個獲獎的B型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應高於一般企業。這點我相信綠藤也是這樣自我期許的。
3. 主打MIT我們會很在意的原因是,MIT這個招牌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用的,是每一個台灣品牌,每一個台灣人都共同在用的招牌,如果要主打這個招牌,就要有責任把它扛好,把它擦亮。
#學科學的到底應該是怎樣
另外我們想跟綠藤生機的部分支持者做些溝通。在我們這邊以及綠藤那邊的相關討論中,有些綠藤的支持者認為我們的「語氣」有問題,或者稱我們的內容不科學,甚至質疑我們「這是學科學的人該說的話嗎」?
我們直接擷取一段某網友的留言:
「你們那麼愛講科學那麼文章中為何會出現『白眼翻到腳後跟』這種不科學的話?別人或有要改進的地方,但medpartner以一種『我最懂我最優秀』的姿態情緒化打臉到硝煙迷漫更不可取,不是說學科學的嗎?」
以下是我們的完整回應:白眼翻到腳後跟就是看到這類文宣之後的反應。學科學的人看到很不科學的內容,翻白眼真的是個正常反應,而且學越多科學翻白眼可能會翻得更大,因為更無法認同這樣的說法。這段話是在表達我們看到這類文章的感受,難道學科學就不能有感受嗎?我想您這樣就誤解科學的意義了。
科學就是正面面對任何科學上的質疑。我們從不覺得我們最懂,但我們敢說自己很認真。
其實本來是真的不想回應,但如果硬要把「學科學的」扣上這麼大一頂帽子,那只好回應一下了。其實大家可以問問自己,怎樣叫做「學科學的」?學科學就不能有任何「科學以外」的感受,不然就是不科學嗎?
難道翻白眼我把他講成「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支配眼上直肌收縮產生眼球向後翻轉的動作」就比較科學嗎?
其實這種狀況就是「檢討提出問題者」、「檢討語氣」但「忽略實際爭點」了不是嗎?綠藤要做的應該是正面面對科學上的質疑。不然就想一個問題就好,請問「非乳液」到底是不是乳液?如果是乳液,那為什麼要說「他不是乳液」呢?
或者是談到「恐懼行銷」的部分,文章中都直指了一段「即使是相對溫和的乳化劑」的文章,會不會讓民眾覺得乳化劑很可怕了?綠藤都說了「即使是相對溫和的乳化劑」都會產生傷害了,不是嗎?
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打擊廠商,而是希望廠商能夠明確作出修正。事實上,上次我們寫了「角鯊」的文章,其中提到的廠商 HABA 就特別來信對於廣告內容作出修正,我們也會在近期內更新它們修正後的內容。這就是我們期待的良性循環。
#我們對綠藤以及台灣品牌的期許
對於綠藤生機,我們相關的回應就到此為止。接下來就靜待綠藤生機是否願意針對文宣以及相關宣稱做進一步的修正,我們屆時也會如同對 HABA 的方式一樣,給予肯定並同步他們的修正內容。
至少綠藤可以把「非乳液」這樣的宣稱拿下,把乳化劑相關的文宣修改,把增稠劑相關的宣稱微調,並強化客服回答的方式,這些都是我們很期待的正面作法。
產業的正面循環,除了法令規範與稽查外,更需要社會大眾的與媒體監督、以及廠商的自主管理。我們衷心期待透過產、官、學、媒體,以及民眾的共同努力,讓整個產業能一起朝向正面發展,這才是台灣應該走向的未來。
□ 綠藤生機的非乳液15產品行銷話術破解
https://www.medpartner.club/greenvines-lotion-myth/
□ 從 FANCL 事件說明我們面對爭議的立場
https://www.medpartner.club/fancl-advertising-media-ethics/
--
沒有即時看到 MedPartner 推出的新知破解嗎?
把 MedPartner 設定搶先看!最新資訊不漏接!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ackme.tw/ref/GsHuB/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品牌識別範例 在 小威的ㄧ生 Facebook 八卦
[臺大的新衣]
今天看到朋友轉發台灣大學新的國際logo設計。我在網上做了一些research,發現還沒有太多人在討論。所以台灣最具象徵性的學校在品牌形象上做這麼大的更新,將會是一個decade轉換點的突破,還是2020的葫蘆猴呢?
小威個人是覺得⋯國際版logo雖然是在想要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卻沒有呼應舊校徽中任何的元素和概念。兩個標誌原本的用意是要象徵台大不同的面貌,但卻因為沒有任何的連結反而變得有點人格分裂。舊校徽可能過度複雜或老氣,但其中的圖像和細節還是表現出一些歷史和故事,新的Logo相較之下真的非常pedestrian (素人,平庸)
我看到網上官方發表:
「台大日前發表全球形象策略和形象識別,以台大建築經典十三溝面磚的簡約線條為元素,呈現台大特色和國際感,台大第一任行銷執行長林俊昇表示,台大形象識別以思辨藍為基底,並用21條線排成校內椰林大道和總圖書館形狀。」
er.... 與其說圖書館,看起來比較像一個教堂。可能這也是你們的概念之一?讓大家走進學校就想要禱告?然後那21個線條好細,完全沒有份量,讓整個Logo看起來很flimsy. 那個中間挖出來的T也不美,是一個頭非常重的T,比例不對。我在網上找了一個類似的Logo也是用線條組成的T,但就沒有以上敘述的這些問題。你們可以拿它來做參考。
另外,新的logo lock up裡面logo和字體沒有對話。所有的字體就疊在旁邊like a after thought, 至少舊校徽還有把字體融入到那個圓圈圈裡面。
而且說真的,現在的設計已經不是簡約和幾何就是流行。那已經是有點九零年代的思維,很多新一代的設計反而開始找回一些decorative(花俏?這我不會翻)的元素。
看看2008年的時候 Tropicana 柳橙汁做的視覺形象更新。他們花了3000多萬美金把所有的包裝都改得比較"簡約","摩登" 結果在一年之內就虧了2000多萬美金😱成為近代史上最糟糕的設計範例。
當然台大不是柳橙汁,我這個舉例只是想要證明根據一個過時的對"流行"的刻板印象做Logo更新很有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台大的舊校徽這個徽章的look英文又叫做"emblem". 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 emblem,因為他有一種historical (擁有歷史)和royal(貴族)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你看所有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校徽也都是持續使用幾百年來傳承的emblem型態。至於臺大的emblem,其實顏色和裡面的圖像的比例也可以update一下。我們可以參考星巴克的商標過去怎麼做修改卻保持原本美人魚的圖像。或是參考Versace的美杜莎,在過去20年中臉都有微微的整形,但還是繼續表現出深遠的品牌故事。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啊那小威你意見這麼多如果叫你來設計你會做得比較好嗎?當然,如果他們有興趣有預算請得起我的話,我絕對樂意效勞👌
but before that, 還是希望台灣在設計方面可以多加油!
#台灣國立大學 #臺大 #校徽 #logo設計 #有點弱 #小威的一生
品牌識別範例 在 全職師奶‧Sin Mama Facebook 八卦
❣️全港首個 STEM 大型盛事 - STEM 創科世界博覽❣️
STEM係近期熱門話題🌟學生、家長、老師、學校、 教育機構、政府等都鼎力支持🌟為了更完善發展及增加公眾的認知,舉辦商 STEM PLUS聯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合作定下STEM創科世界博覽於7 月 17 至 23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5 樓(香港運動消閒博覽)舉行🌟
STEM 創科世界博覽參展商陣容強大,目的是打造一個高品質平台,讓不同界 別與參展商作交流,讓 STEM 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方針。是次博覽會擁 52 個 單位,其中包括:Google、Makeblock、Magazines International Asia、 Eastcolight、Planetii、Dronez Base、Now TV、學校等展示最新 STEM 產品與 技術,定期舉辦座談會及工作坊
🌟STEM PLUS 認證🌟
首個香港STEM產品信譽標準。由來自不同行業專家代表評審,根據認證框架中 的12個要素進行評估考量,由不同界別專家為評審,包括:生產、教育、研究 及家長,透過大學實驗室報告和產品作進一步評估,以建議不同的標準 - 未開發,基礎和範例
🌟STEM 創科世界博覽推介🌟
💁🏻♀️Makeblock 全球領先的 DIY 機械模型產品及 STEM 教育平台品牌。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以每月一盒的訂閱模式,提供超過 10 個電子模型及超過 30 種材料和工具,通過自制學習,能夠培養邏輯思維和製作能力
💁🏻♀️Google 將於 STEM WORLD 內展出 AIY 產品,其中有 Vision Kit 及 Voice Kit。Vision Kit 是一款 AI 視覺識別 DIY 開發套件,基於神經 網絡進行視覺識別的功能,Vision Kit 能夠輕鬆構建出發現人臉、辨別表情、分 辨物體種類的智能攝影機,幫助開發者降低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門檻
💁🏻♀️Dronez Base 致力推動 FPV 穿越機文化,能配合 VR 技術,以即時畫像傳輸,讓 人置身於飛行樂趣中。品牌推出不同中小學課程,融入 STEM 元素,以寓教於 樂的形式將科學、工程、數學等用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教授
💁🏻♀️Eastcolight 一向以精緻人體模型成名,所有人體模型都經過專業醫生鑒定,為 求讓學生更能深入學習
💁🏻♀️MI STEM提倡啟發創意和燃點每個孩子對STEM的熱情,探索未知與無限可能
💁🏻♀️PLANETii 由麻省理工學院及史丹福大學畢業生創立。品牌以科技體驗數學世界, 為學生對 STEM 發展打好最好的根基。網上數學練習可以跟據學生不同程度針 對弱項加強訓練,更個人化題目
STEM World Exhibition 創科世界博覽會 #stemplus #stemworld #全港首個大型STEM展覽 #STEM創科世界 #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好去處 #親子Kol #親子日常 #親子好去處 #親子blogger #sinmama #hkinfluencer #bloggerhk #hkblog #hkkol #hkparents #童星 #小演員 #kidsmodel #STEM #創科 #STEMWorldExhibition #創科世界博覽會
品牌識別範例 在 設計知識 淺談CIS 企業識別系統|概論與經典案例 - YouTube 的八卦
CIS #企業 識別 系統#MI #BI #VI #Corporate_Identity_System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也就是「企業 識別 系統」由於企業 識別 系統涵蓋的概念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