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有人也覺得澳洲人數學爛到離奇嗎?】
https://www.dcard.tw/f/studyabroad/p/465302
我在來澳洲前就常聽澳洲這裡的親戚說這裡人數學很爛
原本以為只是開開玩笑
來到澳洲後開始有點能體會親戚說的意思
1. 他們的特價商品常常不是真的特價或是不是標示上的折數
例如: 一包餅乾2.2然後寫特價兩包5元(明明原本兩包也才4.4)
或是10元的東西標8折然後賣七元之類的
2.我前幾周和朋友去咖啡廳吃飯
帳單是42.2我給店員52.2結果店員找我12...
我因為手上東西很多所以沒注意看
走到店門口要把錢放進錢包時覺得怪怪的
折回去跟店員說他多找2元
店員還搞不清楚為什麼
我很認真地跟他解釋他還是覺得他找的沒錯
最後還拿白紙算給他看....
3.有一次學校小考總共15題是交換改的
老師跟大家說1題1分
最後成績要換算成百分制的
對完答案後我很快算完把考卷還給我旁邊的
然後他就以一副不可置信的眼神看我問說我怎麼算的
我說對的題數除以總題數阿
他完全想不通為什麼
一堆人還拿著計算機問說要怎麼算
一開始是我旁邊的人默默丟給我算
在算了幾張之後差不多看到題數我就可以直接寫分數(阿都對大概8-13題左右)
最後變成大概半班的考卷都是我改的...
4.然後今天上課一件更荒唐的事發生讓我真心覺得他們的數學爛到有剩
我念的學校不算爛...而且是研究所
結果這是我們的考卷...
http://i.imgur.com/QZnzMcI.jpg
http://i.imgur.com/TesMG0a.jpg
http://i.imgur.com/WEQHe7n.jpg
這是老師給我們的考古題
我沒有故意擷取簡單的部分
他題目就真的就是這樣
我只是把每大題都拍幾題而已
總共14題 45分鐘.....
有人可能要說是老師人好希望我們全部過吧?!
不過今天老師在講的時候有人問老師可以用計算機嗎?
今天是客座老師,他回答應該不行吧
結果班上同學一陣哀號!!!!!
沒錯是真的唉聲嘆氣的那種!
後來一個同學舉手拯救大家說課程負責老師說可以!
下課後大家就開始討論要一起買計算機...
到底這些題目為什麼用的到計算機....
我還覺得要寫運算過程這件事比較麻煩...
而且他們是認真在說覺得這個考古題很難
現在是第四周,考試是第七周的事
他們都說要開始準備了
但我真心不知道是要準備什麼=.=
在這裡生活久了會有一種我是數學天才的錯覺
(其實當初考指考我數甲只有30分哈哈哈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寫作 #大考 #辰間時光 想要支持臺灣吧持續製作內容? 快加入臺灣吧「灣吧好捧油」:https://lihi1.com/CizZn 影片中的名單更新至 7/1 -- 你記得你大考時的寫作題目是什麼呢? 寫作考試對你來說是痛苦的回憶嗎? 到底要如何在短短時間內,擠出文字? 而...
咖啡考試題目 在 Facebook 八卦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咖啡考試題目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邁向「一國一制」之路:北京的「雙重底線」劇本,如何破解?
無論甚麼立場的朋友,都不會否認一個事實:香港正急速邁向「一國一制」,近日的種種荒謬「新事實」,不過剛剛開始,文革2.0正場還未上映,鬧劇陸續有來。究竟未來兩年還會發生甚麼事,香港人又能怎樣回應?
底線思維的真正目的:不是人,而是顛覆香港一切制度
按親北京陣營用詞,現在圖窮匕見,官方採取「底線思維」,凡是觸及底線,都會毫不留情的反擊,不再管任何舊制度制約,也不會再重複一直以來的「容忍」,跑步進入「全面管治」時代。
然而所謂「底線思維」,其實有雙重定義。公開表述,自然是習近平的「三條紅線論」:(1)「不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2)「不允許挑戰中央權力、不允許挑戰《基本法》權威」;(3)「不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活動」。這三條紅線本身,用最寬鬆角度閱讀,只是形式主義;以最狹隘角度演繹,所有有獨立思考的香港人,卻都已「突破底線」。例如支持反送中運動的所有人(而這是香港主流民意),在微信都被定性「港獨」;參與反23條的所有人,都可說是「挑戰《基本法》權威」;而一條「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中學考試題目,既是傷害感情、又會傳回大陸,自然就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
以這樣脈絡管治,可能長久嗎?目前香港對紅線的演繹,甚至比國內某些地方更左。例如「日本對中國1900-1945年利多於弊」這類題目,在百度屬熱門搜尋;中國自由派學者擦邊球建議種種改革、藝術家借古諷今,下場因人而異,在新香港卻必批無疑。就算香港是普通城市,也不可能長期如此,何況始終是國際都會,支持政府的民意從來是少數派?
對北京而言,「三條紅線論」的真正目標,用共產黨語言,需要「從現象看本質」,是制度,不是人。批鬥人的目的,在於「暴露其背後集團」,例如曾蔭權不斷被批評不立23條,不單是針對人,而是整個公務員的程序官僚主義。在北京眼中,真正有能力「挑戰中央權力」的(共產黨對「權力」的理解並非法律、而是按「我吩咐你做你是否立刻照做」的紀律),從不是人,而是公務員制度、專業人士、新聞自由、司法獨立、公民社會等核心價值。《人民日報》的「刮骨療毒」社論,就是要香港精華一鋪清袋。
劇本的「第二底線」出現之時,真香港已死
根據馬克思主義要「改造社會結構」的理論,三條紅線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令香港有型、無型結構出現質變,並打散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讓北京得到在香港說一不二的絕對權力:例如怎樣利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都不用管compliance;要配合全國形勢收緊或放寬控制,隨心所欲;又或需要殺一儆百時,「去到最盡」。由於北京已失去耐性,意識到多年統戰全盤失敗,未來只會採用最粗暴方式,撕破臉皮,相信依靠警察、「依法治國」、群眾批鬥、「銳實力」(不順從就失業)這公式,就能徹底控制。
根據各地共黨邏輯,全面控制後,「底線」的演繹會略為放寬,因為有威脅力的制度已摧毀,個別人士發揮不了作用,就像內地自由派那樣,那時候,是時候透一透氣,讓講人話能力未完全喪失的登場。假如大眾未被啟蒙,很可能以為「一切已經完結」,馬照跑,舞照跳,殊不知今昔星辰非昨夜,移花已不能接木。何況真普選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製造平衡,保持競爭力;在永沒有真普選的「新香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依然要平衡,北京依靠的,只能在控制大局後製造新路線鬥爭(參考毛澤東「矛盾論」),並以「民主成份」包裝,勿謂言之不預。
真香港人的考驗:如何掙脫建制綑綁?
這套手法貌似恐怖,但怎可能滴水不漏?
不要忘記,這是互聯網出現以來,中國第一次以這公式進行的實驗,並無先例可援。香港人已有過百萬散居世界各地,加上同情香港人、或與香港有過交往的全球「廣義香港人」,人數並不比「地理香港」內的香港人少,他們的下一代,普遍對北京極其反感。此刻的文革2.0,連淺藍、中藍,也不可能覺得沒有問題,他們的表態不在街上,而是移民和撤資。北京在邁向第一定義的底線過程中,正急速固化「Global Hong Kong」這個「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向心力,而每一件香港發生的文革式樣板戲,都會全程直播到全球,成為各國自我警惕的內參。
就算北京把地理香港收到最緊,香港人依然能通過這共同體,暗渡陳倉。只要大家覺悟到可無需依靠建制生存,「唔信極權政府、唔怕」,例如被政治裁員的通過手足遙距聘請,不願接受「新香港國民教育」的繞過DSE考其他國際試,被政府改造的港台會在網上借屍還魂,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列明因「反送中」被判罪成的政治犯前往升學和工作沒有影響、並鼓勵盟國效法,使用網絡分身繞過白色恐怖是常識吧…… 結果,新香港未出現前,「真香港2.0」的潛能積土成山,在香港內部慢慢形成超脫於建制的平行結構,在全球急速固化,既能自行存續,也能回饋香港。香港人對核心價值的堅持,不會像北京想像那樣可以輕易壓下來,反而成為永不能去除的隱患。
林鄭月娥,究竟要「攬炒」多少制度於你手?
從收緊紅線這過程中,對香港真正價值的破壞,也遠超北京想像。以教育局勒令考評局取消DSE試題這「小事」為例,林鄭以為是引蛇出洞的鬥爭手法,國際社會卻看作摧毀DSE這制度的關鍵一步。當考試被公然政治凌駕專業,香港學生的DSE成績被國際社會認為只反映背誦(在AI年代背誦的作用是零)、不能有創意思維(這是未來世代唯一不被電腦取代的技能),「五星星狀元」究竟代表甚麼,人家相信IB還是DSE,就是合理疑問。
同一道理,究竟香港金融機構會否和中國政府「共享」企業資訊,香港金融制度能否杜絕中國企業的常見漏洞(例如瑞興咖啡案、華為子公司與伊朗交易案),在一國一制過程中,呼之欲出。林鄭可以自顧呻吟「信政府、唔怕」,認為就算香港變成深圳,也沒有甚麼大不了;但一來在新冷戰,中國真的複製不了另一個香港;而北京「攬炒」了舊香港,舊香港的功能只會蟬過別枝,大贏家自然是新加坡,然後就是台灣,並令美國強化台灣防衛網的意欲大大增強,「真香港2.0」也會通過這窗口往全球紮根。
特區政府這條義無反顧的攬炒路線走下去,以香港這個國際最透明的資訊中心地位,只會令整個香港成為新冷戰的whistleblower。香港人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力減低自身對所在地建制的依賴,這是「順民、暴民、移民」這三民之外、也是三民結合的選項,無論身在地理香港還是文化香港,也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在本地建構平行社會,另一方面讓全球共同體逐步化虛為實,為大黑暗時代手足提供的各種支援,慢慢就能口惠實至。參考《暴政》一書,和葉劉淑儀恩師Larry Diamond演繹「通往極權的十二個步驟」,只要保持香港人既有知識、國際網絡、專業精神和價值觀等優勢,守住崗位,不滿足於被打壓至體無完膚後得到的一粒糖果,be water自能否極泰來,終有一天,願榮光歸香港。
明報,2020年5月18日
▶️「香港文革2.0」批鬥歷史試題,與「中國文革1.0」批鬥海瑞罷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J-zgGp0Gk
咖啡考試題目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寫作 #大考 #辰間時光
想要支持臺灣吧持續製作內容?
快加入臺灣吧「灣吧好捧油」:https://lihi1.com/CizZn
影片中的名單更新至 7/1
--
你記得你大考時的寫作題目是什麼呢?
寫作考試對你來說是痛苦的回憶嗎?
到底要如何在短短時間內,擠出文字?
而寫作考試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今天就讓一直在寫的「臺灣吧編劇們和文本」,
回到考場,在短時間內來場寫作挑戰!
--
☕️ 臺灣吧《辰間時光》☕️
從過去看現在,從世界看臺灣,
就一直在寫的臺灣吧創意部,
用好多杯咖啡的時間,
顛覆你對世界的理所當然!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咖啡考試題目 在 Yuna Jiang Youtube 的評價
演唱 : 那我懂你意思了
作詞 : 陳修澤
作曲 : 陳修澤
專輯 : 原諒我不明白你的悲傷
歌詞 :
他總是每天牽著狗到這家咖啡廳
靜靜看著書 炫耀他的狗有多美麗
她總是和不同男人約在這家咖啡廳
打扮的亮麗 訴說著她滄桑的過去
他們笑著討論彼此曾經受過的傷
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們不覺得痛吧
就像飛蛾在黑暗中跟隨光芒
就像毛蟲在找能結繭的樹
就像貓在垃圾堆中找食物
就像他不能停止面對孤獨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他上班前會順路買杯不加糖的咖啡
強迫自己面對每天工作的忙碌
她買了黑咖啡坐下翻開考試的書
皺著眉試圖要了解難懂的題目
他們努力的想著應該要前進的方向
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們也許有解答
就像飛蛾在黑暗中跟隨光芒
就像毛蟲在找能結繭的樹
就像貓在垃圾堆中找食物
就像他不能停止面對孤獨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我把希望寄託在這首歌裡
雖然它只擁有平凡的旋律
我仍然用力的用力吶喊著
吶喊一些小小平凡的心情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失去你

咖啡考試題目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評價
23/10/16 「煉心術」 ep 49
題目:淨化的力量 x 斷食
主持:安靜
嘉賓:鐘源(資深斷食者)
節目內容:
1. 人竟然可十多日、數月、數十年完全不吃東西!?
2. 身體吸取能量,竟然不止是透過食物!?
3. 透過斷食,竟然可以排毒!?
4. 斷食是減肥的好方法!?
5. 用咖啡......灌腸!?
6. 斷食,可以幫心靈排毒、淨化!?
7. 考試時斷食,可以加強表現!?
8. 斷食有助靈修?
9. 斷食的流程是......
10. 六十多年沒有進食的印度
11. 以讀攻毒:空腹力革命
逢星期日12:00 - 13:30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alchemy.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