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之光、台灣之冠】來自阿里山勇士鄒築園的方政倫(咖啡王子)種植的咖啡豆,獲得全世界咖啡界公認的Coffee Review專業評鑑網站肯定,勇奪93分,是台灣自產咖啡歷史上的新高得分,不僅為「嘉」爭光,也讓嘉義縣本產咖啡豆名列世界級咖啡評鑑前矛,值得驕傲。
鄒築園的海拔超過1200公尺,天然的環境使得這裡的咖啡樹鮮少病蟲害,加上種植區域土壤肥沃,因此利用先天上的優勢環境進行有機方式耕作,讓咖啡樹在有機的環境下生長,自然有強韌的生命力,也因此鄒築園種出來的咖啡果實特別大顆、飽滿。
阿里山的鄒築園因為地理條件及品種優勢,加上鄒族園方政倫與烘豆達人謝博戎老師,經過一年半的技術改良以及勤奮不懈的實驗精神,造就了其咖啡生豆產品的卓越品質,此次創下台灣本產咖啡豆有史以來最高得分。
恭喜!
Coffee Review專業評鑑網站,評測結果:
http://www.coffeereview.com/review.cfm?ID=2836
咖啡生長條件與區域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八卦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咖啡(二)】
上一篇介紹完咖啡在越南的歷史故事之後,今天就要來聊聊羅布斯塔咖啡與阿拉比卡咖啡在越南為什麼比重那麼懸殊,原本引進了阿拉比卡咖啡,但是結果最後是羅布斯塔咖啡的種植面積是最大的,另外,越南咖啡的種植區域到底在哪裡,今天就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阿拉比卡咖啡的興衰
最早在1857年的時候由法國傳教士傳入阿拉比卡咖啡豆,就開始了整個越南咖啡種植之旅,而後在1908年羅布斯塔咖啡的引進,在中部的地方慢慢地開始試驗,而其實在1930年代時,越南種植咖啡總共有5900公頃的面積,阿拉比卡就佔了4700公頃,但是到底為什麼到後來1980年代,反而是羅布斯塔咖啡豆是越南主力,因為阿拉比卡咖啡在越南種植的過程中,常常受到銹菌(Hemileiavastatrix)以及天牛的干擾,因此產量在後續一直沒辦法起色,反而是羅布斯塔咖啡豆的種植在越南的氣候上面得到很大的回饋,羅布斯塔咖啡豆的主要種植氣候為24-29度的熱帶氣候,高地的地形,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越南咖啡之後的出口都是羅布斯塔咖啡,因為在氣候以及地形上越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阿拉比卡咖啡在越南還有嗎?
在1980年代開始,越南慢慢的把咖啡視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擴大國營外也接受民營組織來經營咖啡市場,所以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混種外,在夷靈高原上面,這個覆蓋林同縣的大高原上 ,就在種植阿拉比卡咖啡,其中有名的品牌Arabica Lang Biang的咖啡品牌,為什麼一開始就提到林同縣,因為他的緯度位置跟哥斯大黎加一樣,因此在大致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其林同也可以種出好的咖啡豆。再來是越南西北方的山蘿(Sơn La)的地方也是越南種植咖啡的大地方,山蘿(Sơn La)地方是盆地與高原的地形,而山蘿(Sơn La)位於北緯21-22度之間,山蘿與巴西聖保羅是對稱赤道的位置,巴西也就是那個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所以在緯度跟氣候上都有絕對優勢,最後是Khe Sanh 阿拉比卡也是在中部非常有名,位於廣治的溪生,是中部最大生產阿拉比卡咖啡的地方,以上就是三個主要生產阿拉卡咖啡豆的位置以及品牌。
3.羅布斯塔咖啡種植主要在哪邊?
說到越南的羅布斯塔咖啡,首先就要先提到越南中部高原種植咖啡區的邦美蜀市,這個位於多樂市的地方,這個又稱為中央高地的地方,擁有得天獨厚的紅土壤,200萬公頃的玄武岩土壤佔全越南的60%,這種土壤地形能夠有更佳的保水力以及養分吸收力,羅布斯塔咖啡豆所需要的水分非常高,通常每次澆水大概900公升,而這個地方因紅土壤保水性的因素,所以每次澆水僅需要320公升就足夠,而多樂市位於海拔500-600的高度的高地,氣候非常涼爽宜人,所以越南中部的高地很適合羅布斯塔咖啡豆的生長,這也是為什麼越南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咖啡出口國。
覺得講了兩個篇幅的咖啡,讓大家瞭解一下越南咖啡的一些生長歷程,以及越南咖啡種植面積的一些小小資料,希望大家對於越南咖啡能夠有更佳的認識以及了解,但是其實還是覺得兩篇的篇幅不夠我們介紹,如果下次有機會,我們還想在介紹其他跟越南咖啡有關的一些小故事給大家,大家在期待期待一下啦~
咖啡生長條件與區域 在 台灣竹材產業 Taiwan Bamboo Facebook 八卦
翻轉山村˙看見綠金-林務局陪伴山村發展原鄉特色產業-富里鄉農會在山村好物市集展售農特產熱銷
記者張柏東/台北報導
林務局12月7日至9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大草原,舉辦為期三天的山村好物市集,希望將山村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衍生性商品帶到城市與大眾分享。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應邀前往參與時,特地推出創意品牌富麗系列優質農特產品來展售,跳脫傳統躍進未來,讓食品金蟬蛻變成為不僅僅是「食品」,更是「商品」與「禮品」,除了大賣產品,更把「富麗富里」品牌成功的從農村行銷到城市。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領導的工作團隊,前往展售熱銷的創意農特產品,包括:新品牌牛奶皇后米、醜美人米,以及在消費市場早已享有好口碑的:有機糙米麩、有機白米、有機胚芽白米、有機糙米、原味米香、花生米香、海胎米香等等。什麼是「牛奶皇后」?什麼是「醜美人」?推陳出新的創意行銷,實力與內涵兼具,也充分顯示出富里鄉農會工作團隊的人才濟濟、優異表現。
「山村」坐落於人類生活區與山林的交界地帶,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山村特有文化及風土人情。林務局自 106 年起推動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協助各地揉合原鄉傳統知識與在地資源,發展出承載老靈魂與新創意的綠色商品,並集結精銳商品來行銷。
12月7日的成果展暨產品發表會,由林務局過去協助辦理保存鼻笛文化遺產的排灣部落、及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表演「大武山的讚頌」作為開場,並舉辦生技商品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技轉廠商將會從產品收益提撥 1% 回饋山村部落產業發展。會中也發表 10 項運用本土民族植物研發的特色山村綠色經濟商品,包括山鹽藏系列調味鹽、自然草本凝露、綠色寶藏叢書、月桃系列保養品、罐裝蜜樹豆、竹產綠色或有機資材、森林蜜等,會後邀請網紅泱泱前往山村體驗遊程,希望將此類原鄉文化傳承及產業開發的概念推介給社會大眾。
林務局表示,排灣族雙管鼻笛樂音是世界獨特民族音樂,臺灣特有竹種「火廣竹」則是製作鼻笛最佳工藝材料,兩者形成世界特有森林音樂文化。過去林務局透過社區林業計畫與山村社區進行自然資源管理,開場的排灣部落雙管鼻笛表演便是當年在社區林業計畫的啟動下,協助部落開辦鼻笛工藝文化班,傳承長老技藝的成果,當時林務局還與在地族人共同復育火廣竹,同時扶植排灣青年發展森林工藝產業(小鼻笛),發展臺灣特有民族森林音樂,而活動延續辦理至今,成為部落另類的觀光經濟模式。
而近年來很夯的紅藜,原本只是日治時期曾經記錄到的赤藜、紫藜,林務局於2006年起委託學者進行原住民傳統知識調查,陸續於賽夏族、排灣族的部落發現少數植株的蹤跡,進而啟動多年的調查及植物分類研究,才確立紅藜是臺灣特有種,並於2008年正名為「臺灣藜」,成為近20年來原民山村經濟效益最高的新興古老作物。
林務局長林華慶強調,中央山脈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及臺灣山林的特有森林資源,是臺灣最美麗的風景。臺灣藜的再發現不僅確認其在世界生物系統上的獨特性,也讓紅藜從沒沒無聞到成為帶動部落經濟的友善作物,這些都是從傳統智慧衍生出來的綠色經濟奇蹟!
林務局持續推廣友善環境的森林資源永續利用,透過部落、社區的自主性,協助各地應用森林主、副產物,加值利用傳統採集文化,或者轉化原鄉傳統知識,因而發展出許多兼具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的綠色經濟商品。迄今已促進在地就業約 600 人,研發出數十項山村商品,推動森林產物的多元利用,並於 50 個部落進行生態旅遊,同時促進原鄉採集與農耕文化的保存與活用,兼顧在地生產、生活與文化,也同時帶動山村部落生態旅遊及產業發展,整體效益產值近新臺幣 2.5 億元。
本次山村好物市集計有 33 個展攤,除了富里鄉農會的創意農特產品行銷攤位之外,還包括竹木材多元利用、林下經濟、友善生產、原鄉生態旅遊及原民傳統文化等 5 大項產品展售攤位,更在三天的市集精心安排社區表演,如部落廚房-山鹽藏料理;料理教室-黃金小米肉丸、咖啡肋排;音樂表演-谷關泰雅族獨立樂團,還有多項手作驗驗活動,像是月桃糕製作、籐編紙鎮 DIY、布農板曆石板彩繪、木藝野生動物公仔 DIY 等。
12 月 7 日至 12 月 9 日上午 10:30 至下午 18:00,林務局和山村部落夥伴邀請民眾抽空前來華山大草山村好物市集及紅磚區山產店走走,一同感受山村的轉變與生命力,見證社區、部落努力的成果;也不妨選購優質的山村好物,用實質行動支持這些「山產」,因為你的每一筆消費都是推動山村部落前進的力量!
在秀姑巒溪的故鄉 水質純淨而甜美
和煦陽光照耀花東縱谷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農人齊心的無私奉獻成就了縱谷沃土上豐饒的金黃, 這是身為富里人的榮耀與驕傲。
位於台灣花蓮縣南端的富里鄉,擁有適合稻米與多種農作物生長的絕佳氣候與環境,農人們滴下禾土的汗水收成了遠近馳名的高雄139 號米種。扮演協助在地農民生產、銷售與訓練的富里鄉農會,為將在地優質農產品推廣至台灣以及世界各地,成立「富麗富里」品牌,期盼透過多樣的優質農產品,與所有消費者分享這來自縱谷秘境的農情味。您除可透過各大量販、零售實體通路購買「富麗富里」的優質產品外,為因應現代消費者購物需求,富里鄉農會更建置了完善的購物平台,透過便捷且透明化的購物流程,讓您無須出門,在家即可輕鬆享有這來自大地的幸福滋味。
台灣東部的肥沃的土壤與純淨的水質,使得生產的「富麗米」獨具香 Q 口感,不僅征服每個人的味蕾更榮獲多項國際肯定,更是來自花東土地上最純淨、美好的農情味。美味的背後,是富麗富里對於「吃得健康、食的安心」永遠不變的品質要求。富里鄉農會每年編列高額預算於產品的安全檢驗上,所生產的產品除均通過國內外各大檢驗項目合格外,並由日本米商及官員來台花蓮實地抽驗,且通過日本政府嚴苛檢驗的稻米,如此對於品質與安全的嚴格要求,就是希望在嚴格的栽培管理技術下,與您分享這來自花東縱谷的安心美味。
產量NO.1-全台最大有機水稻生產區 第一名的珍貴米品
根據農糧署東區分署統計,富麗米的故鄉富里鄉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與土壤條件,是全台最主要的有機水稻產地。其驗證面積達 500 公頃以上,約佔花蓮縣的 65%;佔全國有機水稻驗證面積的27%,是全台最大的有機水稻生產區域。
廣受國人喜愛 驚艷東洋味蕾
高雄 139 號的富麗米,雖然不如一般米種來的晶瑩剔透,但其米粒大而飽滿、透明度佳,光澤、Q 度、咬勁與甜度皆為上上之選。經農人齊心努力與農會層層把關之下,其品質連對稻米最挑惕的日本人都讚譽有加,還給了這款稻米「醜美人」的稱號。
高雄 139 號從開花到成熟的時間較長,不僅所有地區都適合栽種此品種。但由於花蓮縣富里鄉的氣候環境、土壤質地與純淨水質較其他地區更為合適,因此成為了高雄 139 號最重要的產地之一,也是「富麗米」最溫暖的故鄉。
創意案例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生產的牛奶皇后/ 醜美人米包裝(包裝設計)以富麗米名聞遐邇的花蓮縣富里鄉,因位在好山好水的花東縱谷,是最適合稻米的生長環境。今年富里鄉農會特別自日本引進「牛奶皇后」品種,以有機栽培、限量耕作方式,提供國人更創新多元的米種選擇。為了讓民眾瞭解「牛奶皇后」與在地品種「醜美人」之差異與特色,農會特別舉辦雙後 PK 大賽,讓民眾透過實際品嚐、評鑑、投票方式,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米種,為地方農創注入一股嶄新活力。
為延續此 PK 概念,PH7 禾翌創意分別將醜美人、牛奶皇后擬人化,打造出在地「醜美人農婦」與尊貴「牛奶皇后夫人」兩種產品角色,輔以兩種不同色彩系統與輔助圖像,塑造出充滿系列感又別具風格的系列產品包裝。
美味富麗米 安心吃得到
由富麗富里所推出的「富麗米」,其獨特的自然香氣與香 Q 口感,不僅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愛與肯定,更在民國 93 年以純淨優異的品質成功外銷日本;且於當地廣獲熱烈好評,是名副其實來自台灣花蓮的米之珍品。
結合生態旅遊
除了提供優質的農特產品外,富里鄉農會也結合當地文化開發主題旅遊行程,串起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期許透過自然生態導覽、有機栽培解說、實際手作體驗等活動,帶給消費者一段豐富難忘的知性旅程。
得獎記錄
+ 榮獲2016臺灣農村美食棧點
+ 2016入圍全國名米競賽非香米組
+ 2016入圍精鐉米獎非香米組
+ 2016入圍全國農漁會百大精品獎
+ 2016米穀雜糧烘焙競賽稻米組第二名
+ 入圍第二屆「十大嚴選穀得(GOOD)」產品競賽全穀組(前十名)
+ 2015 榮獲金點設計獎
+ 2015 入圍全國農漁會百大精品獎
+ 2015 績優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全國前十名)
+ 2014績優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 (全國前十名)
+ 2014入圍全國農漁會百大精品獎
+ 2013績優稻米產銷專業區(全國前十名)
+ 2012台灣百大觀光特產認證
+ 2011花蓮經典旅遊路線觀光農特產伴手禮評選最佳伴手禮
+ 2010東部地區良質米行銷推廣創意米食料理賽優勝
圖:林務局推動原鄉特色產業卓然有成。
圖:富里鄉農會推出的創意農特產品,成功的將「富麗富里」的優質品牌,從農村行銷的城市。
圖:牛奶皇后米、醜美人米饒具創意。
記者張柏東/攝
咖啡生長條件與區域 在 風土氣候-咖啡主題館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的相關結果
地形與海拔高度 在熱帶地區栽種咖啡樹要特別注意海拔高度,越接近赤道越能在愈高海拔的山地栽種,如在海拔2,500公尺的高地也能種植。 · 氣候溫度 咖啡樹能忍受30℃以上的高溫 ... ... <看更多>
咖啡生長條件與區域 在 咖啡栽培 - 茶業改良場 的相關結果
傳統咖啡生長的地區約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稱為咖啡帶(Coffee zone),為理想的咖啡種植地區。 咖啡對於日照的要求不高,尤以阿拉比卡對於強日的耐受性較低,故阿拉比卡 ... ... <看更多>
咖啡生長條件與區域 在 咖啡產地 的相關結果
咖啡 的生長條件 由於主要的地理因素:緯度、溫度、地形、雨量、日照等的影響,形成了各洲不同的咖啡產地分布。中南美洲和非洲各國家搭配上該地區的氣候和地形,得以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