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請大家沒事就待在家,避免非必要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恐慌,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新冠肺炎症狀千變萬化,包括發燒、頭痛、嗅覺/味覺喪失、鼻塞、喉嚨痛等等,甚至也有無症狀的感染者。根據統計,台灣所有確診個案中,有超過6成是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讓許多人不免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是無症狀的患者?😮
一份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也說,數據來看約有20%的確診者沒有症狀,而且通常與有症狀的人相比,傳染的人數會比較少,但是「無症狀感染是否更可能無聲地造成大流行」依然備受討論。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的無症狀確診個案並不如想像中的多,原因是病毒潛伏期造成確診時即便沒症狀,卻很常在確診後逐漸出現症狀,稱為「前症狀者」。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曾說明,紀錄上所寫的無症狀常常與個案的自覺有關。
有時可能是個人敏感度所影響,有的人不舒服、有的人平時不在意也不認為有不舒服,有時候則是因輕微而沒察覺,甚至有些症狀如咳嗽、鼻子不舒服等,可能被當作過敏或其他原因🔎
新冠肺炎主要感染呼吸道,因此引發的症狀與感冒、過敏也很類似,兒科醫師徐嘉賢最近發表的專欄文章就提及,「過敏患者在疫情期間,如果過敏發作起來流鼻水、鼻塞、過敏咳甚至氣喘,的確會很容易跟感冒甚至是新冠肺炎混淆。」
即便他列出了些許差別,也強調仍會因為每個人狀況不一而有不同。他也呼籲過敏族在疫情期間務必好好控制過敏,屆時至少能把一個干擾因素控制住💪
—
【👨⚕醫師教你先大方向判斷】
🔺過敏:時間較固定、症狀不太會改變,沒有發燒。
🔺一般感冒:症狀大多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例如剛開始打噴嚏、隔天流鼻水、隔天開始喉嚨痛等,也可能發燒。
🔺新冠肺炎:症狀千變萬化,超過6成初期可能味嗅覺異常,但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症狀,其他普通的感冒病毒也會發生。唯一能夠確定的方法就是做篩檢,但他強調,除非有明確接觸史或醫師強烈懷疑,否則請勿湊熱鬧去「篩看看」。
(資料來源/兒科醫師徐嘉賢)
—
味覺嗅覺差別 在 張兆志 喬志先生 Facebook 八卦
如果你曾經看過Single Malt威士忌瓶子背面
在“成分”的地方,通常只會寫上“麥芽”
多麼的簡單、直接對吧?
但也許威士忌真正迷人的地方
是每一家酒廠如何在
“大家都差不多”的原料為前題下
透過水源區域、土壤成分、蒸餾次數、裝換酒桶陳年等等些微的差距
卻能夠影響出鉅大並且複雜的風味差別
甚至,能夠成為一個酒廠的代表性風格
香氣
是最能打開記憶抽屜指南針
人生每個階段的喜怒哀樂
總有一個強而有力,卻無形難以量化的記憶點,就是香氣
慶祝事業有成,與夥伴敲杯時留在襯衫上的酒漬
第一次遇見她,擦身而過時髮際流轉令人難忘的香氛
好像每一段故事,總有一種只屬於這個故事的香氣記憶
今年麥卡倫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推出了2017屬於我們的香氣與風味
“Edition No. 3”
因為它是一份由釀酒大師與香氛大師
共同創作的珍品
為了讓釀酒大師的風味
能夠與香氛大師香氣緊密相融合
收到了品酒禮盒我已經驚呼連連
因為裡面竟然內附上了香氛機
加入1:4的Edition No. 3與水之後開始霧化作用
就可以在品飲時,打造出一個視覺、味覺、嗅覺完全一致的完美氛圍
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經驗
我是說,因為香氛機將Edition No. 3霧化之後
你能夠在空氣中更細膩,並且準確的分辨出各種橡木桶說給予的香氣
然後口中咀嚼之後的各種風味在呼吸之間又能夠跟香氛機不謀而合
只能說真是拆解後又完美的組合在一起!
已經開始期待不久之後到來的芳酒師饗宴了呢!
#TheMacallan #MacallanTW #MacallanCreates #MacallanEditionNo3
#未滿18歲禁止飲酒
#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味覺嗅覺差別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八卦
[ #擴大生活的感受性 ]
最近生活有感,無論是工作、日常居家或在山上玩耍,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自然會研磨出對該領域獨有的「感受性」,也就是「Sensibility」,我解釋為感官上掌握環境質地與細節的能力,甚至可用超乎五感的第六感去獲得啟發。
例如,木工師傅能用手指辨識原木的質感,或是仕酒師可以憑嗅覺得知一瓶紅酒的好壞;而時常沉浸在山林懷抱的人們,可以用各種獨有的方式和大自然互動。
我們感受性最深的時刻大概就是走PCT那段時光,影響之深,讓我們回到台灣甚至在世界各地旅行時,都會在某一個瞬間因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和聽覺,瞬間穿越時空回到PCT步道的某一處。
有時是一道尖銳的蟲鳴,有時是植物強烈散發的味道,有時則是某種食物的香氣。這就是感官記憶,而且只要感受性越強,記憶就越加深刻。
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能力,不需要經過特定訓練,只要花一點時間將感官張開,將觸角延展到深處即可。倘若用我的語言來解釋,感官打開前,像是用手指去摸一顆石頭,有些堅硬、有些冰冷;打開後,像是整個手掌塞進被陽光曬過的細沙,每一寸肌膚都能感受被纖細的溫度包覆。
近來期許自己,要擴大對生活的感受性,不只在山林,也要延伸到日常。例如,最近開始鑽研怎麼煮出一杯好喝的濃縮或拿鐵咖啡,尤其是拿鐵,以前我都笑愛喝的呆呆,不就是咖啡加牛奶,怎麼喝得出分別?
但自己下手去煮才發現⋯⋯差別可大了!每一個細節都能影響口感和味道,才知道這門學問有多深,於是從一個只喝黑咖啡的人,變成想多多品嚐、研究拿鐵的學徒。
咖啡只是一個例子而已,生活中其實有許多能強化感受性的途徑,音樂、文學、戲劇、瑜珈、跑步、攝影、繪畫⋯⋯多得不勝枚舉,只要選定一個感興趣的目標努力發揮,終究會從中得到樂趣,也能真的走入五感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男款外套:Mammut Nordwand Advanced HS
▲女款外套:Mammut Nordwand Pro HS
——
Mammut Taiwan
#EE05 #走入五感生活 #LiveTheExtremeWithAllYourSenses
味覺嗅覺差別 在 到底是「嚐」食物還是「聞」食物?味覺比你想像的還不可靠? 的八卦
... ,不是你的舌頭出問題,是因為你鼻塞聞不到味道了! 味覺 只能嚐出酸、甜、苦、鹹, 嗅覺 卻可以記憶好幾種風味。 既然少了 嗅覺 ... 激進組織無 差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