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臺北市立大學校慶,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首先讓我們一起用雙手,熱烈歡迎今天蒞臨本校的所有貴賓。
光陰似箭,距離2013年我們慶祝臺北市立大學成立,已經五年過去,而放眼本校「北體」、「女師」及「北師」這三塊金字招牌,校史更已經超過百年。經過漫長歲月,很多事情都改變了,不過,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那就是知識的重要性。
大學,是知識的泉源,大學,從歐洲中世紀以來,更為人類社會培育過無數的知識菁英。臺北市立大學校史上,無論是天母校區或博愛校區,都曾經為臺灣社會培育出許多人才--例如職棒名將王建民、奧運跆拳金牌陳詩欣、羽球天后戴資穎等,還有,藝術家黃土水、陳澄波、李梅樹,文學家吳濁流,音樂家鄧雨賢,在這裡,我們除了藉由校慶大會再次表彰這些傑出校友,更謝謝在座的師長們,有師長們辛苦的付出,才有學生精采的成就。
大學,一方面是「知識的泉源」、人才培育的重鎮,而另一方面,大學的高等教育經營,其實也常常遭遇來自校園內外不同程度的挑戰。臺北市立大學,不但是臺灣高等教育發源地,更是「臺灣高等教育第一校」,不論1895年以來的「北師」及「女師」,也不論是1968年以來的「北體」,本校輝煌校史,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在客觀條件有限的年代,我們一直能夠「面對挑戰、不斷超越」,而這種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也是「北體」創校校長--林鴻坦校長的名言: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代世界問題不少,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學習「合作」。大學的職責,包括社會參與,既然「知識就是力量」,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體育學院及市政管理學院,全校師生、行政團隊,都應該合作向前,為臺北市、為臺灣社會,做出最大貢獻。最後,祝福全體與會貴賓、師長及同學,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謝謝!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
「吳濁流名言」的推薦目錄:
吳濁流名言 在 戴遐齡 Facebook 八卦
各位貴賓、女士、先生,各位師長、同學:
今天,是臺北市立大學一年一度校慶典禮。回顧百年校史,臺北市立大學曾經為臺灣社會培養許多優秀人才--傑出校友例如美國職棒名將王建民、羽球天后戴資穎,藝術家陳澄波、李梅樹,文學家吳濁流,音樂家鄧雨賢,藉由校慶大會,我們要再次榮耀這群傑出的校友,也要謝謝勞苦功高的老師們,因為,俗話說:名師出高徒。
臺北市立大學是「臺灣高等教育第一校」,早在1895年就在臺北士林芝山巖設置「國語學堂」,1896年創立本校前身「國語學校」,並於1919年更改校名為「臺北師範學校」,也就是聞名全臺灣的「北師」(柯文哲市長的祖父柯世元,就是1925年畢業於本校前身的「北師」)。1945年以後,本校博愛校區長達34年、只招收女學生,開創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女師」傳統,更是令人記憶深刻。此外,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尋根溯源、自從1968年創立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半個世紀之中,運動績優、人才輩出,寫下「北體」輝煌校史。北師、女師及北體,不但是臺北市立大學的三塊金字招牌,也是、最最珍貴的校史「共同記憶」。
今年,是「北體」50周年,值得紀念歡慶的時刻,尤其是今年夏天臺北市政府主辦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臺北市立大學表現搶眼,本校選手奪金、摘銀、得銅,成績更是國內大學之冠,「北體」的優秀,由此可見,也象徵「北體」歷任校長努力校務,實踐「忠誠毅勇」校訓的具體成果。在這裡,要特別謝謝創校的林鴻坦校長,謝謝劉紹本校長、蔡特龍校長、鄭虎校長、楊忠和校長、張明峰代理校長、陳坤檸校長、鄭芳梵校長。「北體」一路走來,從「八德路時代」的簡易校舍,到如今「忠誠路時期」設備優良的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我們,確實做到林鴻坦校長的名言:化不可能為可能。
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及天母校區,校園空間有限,但是,「大學是知識的聖殿」、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經由大學校園,人人都有機會通向更廣闊的外在世界。如同本次校慶的主題「天大地大北市大,齊心邁向五百大」,21世紀是「連鎖效應的時代」,讓我們一起追求更美好的明天,共同為學校的未來發展締造亮眼的成績。
最後,祝福所有貴賓、師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謝謝。
吳濁流名言 在 戴遐齡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臺北市立大學的校慶大會,就一年的時序來看,大約再過一個月,就是「冬至」,英國詩人雪萊(Shelley)曾經說過,「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不但春天不遠,明年夏天、臺北市政府舉辦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也愈來愈近了。
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建校於1895年芝山巖國語學堂,更於1896年創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臺北師範學校」,是享譽全臺、培育無數師資的「北師」。此外,天母校區自1968年臺北體育專科學校創校,人才輩出,不但「北體」校史輝煌,也在客觀環境艱困年代,具體實踐創校校長--林鴻坦校長名言: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在臺灣史上,臺北市立大學是高等教育的發源地,相信各位貴賓、師長朋友,進入本校博愛校區大門時,都會看到高掛行政大樓二樓、上面書寫著「臺灣高等教育第一校」幾個大字的橫幅。
臺北市立大學,曾經培育許多臺灣人才菁英--傑出校友例如運動健將王建民、陳詩欣…,藝術家黃土水、陳澄波、李梅樹,文學家吳濁流,音樂家鄧雨賢,我們除了同感榮耀,更要在校慶大會,謝謝每一位師長,有師長們辛苦付出,才有學生的成就。回顧本校校史,1945年至1979年,博愛校區曾擁有長達34年、只招收女學生的「女師」傳統,可說令人記憶深刻。從「北師」、「女師」,到「北體」,如今,又新設「市政管理學院」,一路走來,臺北市立大學已經成為「臺灣教育系統」,更可謂是「師資培育典範大學」、「奪金選手重鎮大學」,「都會特色創新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目前有五個學院: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體育學院、市政管理學院。明年夏天,目前的大四同學即將畢業,這一群我們親愛的同學,是在2013年秋天,一起進入臺北市立大學就讀的大學生,這一群我們親愛的同學,也正是臺北市立大學自2013年整合成立以來,第一屆的大學畢業生,而同學們在這四年當中不斷淬煉、茁壯及成長,也正象徵臺北市立大學「優質傳統、創新改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明年夏天,這一群我們親愛的同學,就會畢業投身臺灣社會各個領域,耕耘拼搏,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明年夏天,臺北市政府舉辦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部分競賽項目及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會在臺北市立大學舉行;明年夏天,是我們揮汗耕耘、努力向前,大家一起共創新局的美好時節。
各位師長、各位同學,讓我們努力、努力、再努力,共同迎向明年夏天。最後,祝福全體與會貴賓、女士先生、全體師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謝謝大家,謝謝!
吳濁流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w-onuxqBj0/hqdefault.jpg)
吳濁流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CCR_T6968U/hqdefault.jpg)
吳濁流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_oUJFe9SM/hqdefault.jpg)
吳濁流名言 在 亞細亞的孤兒佳句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八卦
吳濁流. 出版社. 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1995 年7 月. 內. 容 ... 三、名言佳句1.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 ... ... <看更多>
吳濁流名言 在 人物/冒生命危險創作一代文學巨人吳濁流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八卦
【2023】PTT網友票選》居家風格窗簾推薦品牌TOP10排行榜!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 吳濁流名言 ... ... <看更多>
吳濁流名言 在 經典名著選讀101學年 的八卦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曾陳述他18 歲進入哈佛那一年,博覽文史哲理工經典群籍,至此奠定了他求知的基礎,並借海明威名言 ... 31 由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