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現在的精彩,要感謝一路累積的色彩。
The palette of your life can only be filled with colors you gathered along the way.
靈魂急轉彎 (Soul), 2020
#新影片解析哲學:http://lessons.piee.pw/3b6a5q
🔥這部能夠改變你人生的好電影,裡面其實暗藏了更多的哲學理論!
🔥海德格的『向死而生』與『此在』,不只能幫你理解電影,更能讓你理解人生!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人生就像是煮菜?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我們在上週介紹了皮克斯的最新作品《靈魂急轉彎》獲得了很不錯的迴響,在連假期間陪著爸媽我們跑去二刷,發現除了原本介紹的『決定論』以及尼采的『積極性虛無主義』之外,這部電影其實還藏了更多深奧的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向死而生』以及『此在』,更是直接對應了兩位主角Joe Gardner以及22在電影裡的心境和行為。
因此今天我們想要藉由解析兩位主角來跟你分享海德格的理論,也會介紹一下這位知名哲學家的生平,希望能讓你更加了解這部優質作品。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的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好作品喔!另外感謝迪士尼的贊助,我們有一些非常精美的官方贈品要送給大家,參加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點擊圖片可看完整影片>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Facebook 八卦
【你好!我是接體員!!!❤️大成功】
真的非常高興,能收到大師兄的邀請
來看這一部,改編自師兄的暢銷著作
「你好,我是接體員!」音樂劇🎵
.
故事敘述著,原作者「過水流大師兄」
在殯儀館工作的時候,所碰到的一些故事改編
一個死人比活人多,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他看到的更多是人性的醜陋與溫暖,多過靈異
.
先說結論,真的非常感動、也非常好看
透過音樂劇的轉化,與演員精彩的演繹
有捧腹大笑,也有讓你黯然落淚的情節
讓人生終點的哀傷,多一些灑脫與幽默
.
劇裡有幾段的,主線支線故事來回穿插
每一個故事的主人翁,看似南轅北轍
卻因為有了共同的情感,而串在一起
那就是對親人,來不及表達情感的『遺憾』
.
有好幾幕,都被劇裡角色的演繹
感動的,讓我的乾眼症復發嚴重
流下了眼淚~(愛哭鬼的我)
有歡笑,有淚水,看完了劇心裡頭暖暖的
.
哲學家海德格曾說:「生命是向死而生。」
與大師兄一樣,同樣是分享死亡視角的我們
在看待人生百態,雖然看似不幸,看似悲傷
但實則,是為了從中,找到人生幸福的可能
.
就像導演說的,2020是一個特別的一年
我們終於發現,死亡沒有離我們這麼遠
一個轉身,可能就是天人永隔
遺憾的,永遠都是來不及說的~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
真的非常為師兄高興,能透過作品
為大家帶來滿滿感動與溫暖~
也謝謝導演謝念祖哥與全民大劇團
為大家帶來這樣溫暖的好劇!❤️
明年還有場次喔,千萬不要錯過了!
揪朋友刷起來吧!超好看的!
記得一定要帶面紙啊!
(不要像我都用口罩XD)
.
Ps:最後說一個小八卦
看完劇,我問師兄感覺怎麼樣?
他說劇非常精彩
但有件事一直讓他無法入戲!!!
我問他是什麼事?
他說...
演我的范逸臣實在長太帥
又唱得這麼好聽
實在難以入戲啊!!XD
.
哈哈哈,實在是太可愛了!
難怪大家這麼愛BigBrother大師兄啊~❤️
#我是接體員 #全民大劇團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直播時間:4/16(日)PM 9:00
#地點:「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FB 粉絲團(不是在 厭世哲學家 粉絲團哦!)
#主題:生與死那些事兒。
這次與「故事」合作,要來討論一個非常厭世的話題:「死」。
人類因為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所以才會有「時間」的觀念。人生,就是從出生那一刻,直到死亡為止的這一段時間,你想用這段時間來做些什麼,死的時候才不會遺憾呢?
因為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所以古人才了悟「及時行樂」的道理。你為自己活過嗎?從這一刻開始,不要再為別人而活,什麼建功立業都是假,抓緊時間體會人生,陪在值得的人身邊,才不枉來世上走這一遭!
死亡令人恐懼。但也許我們恐懼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恐懼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依靠各種外在的事物來定義自己,從人際關係的網絡來確認自己是誰,「死亡」意味著這些因素都被抽離掉了,到那個時候,剩下一個最赤裸裸的東西,那就是你。
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你面對的就只有你自己了,一個你從來沒有與之對話過的陌生人。
「死亡」因此是關於自我,最核心的課題。
--
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十分鐘的時間,大概沒辦法說得太豐富、太深入,我的想法就只是跟大家聊聊。我列出來的這些哲學家,他們都對生死發表過極為精闢的見解,反正一定不可能全部說完,我們來日方長,以後有空再慢慢把這些東西說完。
以下開放各位點菜,你們最想了解這張圖上哪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趕快在下面留言!
1. 陶淵明:「要死就去死,不用想太多。」——〈形影神〉
2. 莊子:「死與生是一體連貫、沒有分別的。」——〈大宗師〉
3. 張載:「死亡不是完全地滅亡。生或死,都只是我的一個片段。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領悟到人與宇宙其實是一體無間的。」——《正蒙·太和篇》
4. 范縝:「沒有不滅的靈魂。人死如燈滅。」——〈神滅論〉
5. 康德:「靈魂不滅是道德實踐的基礎。」——《實踐理性批判》
6. 海德格:「人類是『向死而生』的。」——《存在與時間》
7. 巴岱伊:「死亡與情色,是人類兩大禁忌。」——《情色論》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這部能夠改變你人生的好電影,裡面其實暗藏了更多的哲學理論!
🔥海德格的『向死而生』與『此在』,不只能幫你理解電影,更能讓你理解人生!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人生就像是煮菜?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我們在上週介紹了皮克斯的最新作品《靈魂急轉彎》獲得了很不錯的迴響,在連假期間陪著爸媽我們跑去二刷,發現除了原本介紹的『決定論』以及尼采的『積極性虛無主義』之外,這部電影其實還藏了更多深奧的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向死而生』以及『此在』,更是直接對應了兩位主角Joe Gardner以及22在電影裡的心境和行為。
因此今天我們想要藉由解析兩位主角來跟你分享海德格的理論,也會介紹一下這位知名哲學家的生平,希望能讓你更加了解這部優質作品。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的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好作品喔!另外感謝迪士尼的贊助,我們有一些非常精美的官方贈品要送給大家,參加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留言抽《靈魂急轉彎》官方精美束口袋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1/10(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覺得你的人生可能會是怎樣的一道料理?
4. 我們會在1/11(一)抽出3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靈魂急轉彎》精美束口袋一個!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
Rose Hsu
Lin儀
HAO
#Soul
#靈魂急轉彎
#皮克斯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109. 現象學—研究生命現象的方法論
依現象學派的說法,現代人都不自覺接受了柏拉圖(Plato)、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真理觀。他們將真理視為一對象,是客觀的、穩定的,是澄明的。數學命題:1+1=2,幾何命題:三角形內角和=180 ∘,都是如此確定,確定性便成了真理的基型典範。整個西方哲學的真理觀,都希望達至這種確定性,真理成為永恆不變的同義詞。
海德格不贊成這種邏各斯(Logos)中心的態度,於是援用現象學的方法從新思考人的存在,他發現人跟世界有一種很特別的牽連,就是人會關懷周圍的人或物,他跟一切存在者都有所牽慮(Care/Sorge)。海德格認為「牽慮之情」是一個存在論概念;只有能牽慮的生命,始會捲入現實與理想的糾纏之中。所以,我們在顧慮,在煩惱,在牽掛,正好揭示了我們的身分:我們是一自覺者。在死亡的感觸裡,我們首次發見人類特有的時間向度。人所牽慮的是他終極的可能性。當他不為特定問題所糾纏,一往無前地探索,他將發覺人生是一整體,人必須徹底解決全部的生命限制。釋迦牟尼年輕時出遊,於城外見生、老、病、死的現象,立即觸見生命的無常性,他突然陷入困擾,因存在的觸動而開始求道的決心。求道之心就是人性中最本源的牽慮,人因著牽慮而發決心投射於未來,求大澈大悟,建立一真實的生存方式。
講者: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助理教授)、楊德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生)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向死而生海德格 在 看懂向死而生的底层逻辑,感受海德格尔的哲学智慧【小播读书】 的八卦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我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哲学和人生的话题关注“小播读书”公众号可获取书单和思维导图 希望大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