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wuofficial
我還算是個品牌忠誠度高的女子。
曾開口說出很喜愛的,
應該都可以一直愛下去。
衣著品味與生活的舒適感有相當大的關聯,
我喜歡買日常可以穿的服飾配件,
雖然工作需要也是預備了不少花俏的東西,
但怎麼穿都還是自己的比較有悠哉舒服的感受。
MAX&Co. 是我從入行就很喜愛的牌子,
(紐約名媛Olivia Palermo代言美到最高點)
其實華敦一系列的品牌都很中我的心,
甚至還沒有任何合作前,都早已成為他們的VIP了。
(爸我沒亂花錢我是很會算點數與滿千送百)
這陣子常旅行,不管去哪個國家幾天,
怎麼打包都要抓到混搭、一衣多穿的重點。
這篇發文是認真的穿搭文!
我自己設定:『東京小旅行單品全攻略』
DOZO!
第一天搭機check-in池袋飯店:
紅色方形LOGO T配上金屬材質百褶裙
簡單輕巧有型 亮眼也方便行動
搭同色系名牌包與搶眼墨鏡
機上睡著也不怕醜態或掉東西
寬裙舒適不怕水腫
第二天表參道逛街吃喝:
星河藍波卡圓點襯衫式洋裝
逛街試穿就是要穿one piece
亮色細節設計配上黃色細腰帶
修身又顯高 什麼景點拍照都好看
逛累了再換穿浪漫的碎花洋裝
找家網美咖啡廳拍照吧
第三天中目黑代官山:
粉色毛衣配羊毛駝色大衣先保暖
再搭質感黑色西裝款運動褲
逛美術館、蔦屋書店、家飾選品店
一頂貝蕾帽配搶眼的耳環完整穿搭
點杯熱拿鐵就變成氣質小姊姊
第四天東京買藥妝:
最後一天補貨日
黑格紋軟質喇叭連身褲
腰間蝴蝶結顯腿長、領口服貼顯瘦
配小白鞋以及尼龍畫家帽
上機前把頭髮綁成包包頭
怕冷搭上紅色羊皮衣與白色薄長袖
超可愛拼接牛仔褲有型也活動方便
準備收心大包小包搭飛機回家!
四天三夜穿搭都學會了嗎?
周年慶加碼//
9/27(五)-11/24(日)
在MAX&Co.全省店櫃單筆消費折扣後滿$20000
即可抽雙人樂遊東北亞機票一組!
詳情請見:
https://s.tenmax.io/oIXHW
抽獎活動//
請在這篇貼文留言
「MAX&Co.旅行穿搭美美的」
10/14(一) 17:00 FB&IG 將抽出五位粉絲
10/18(五) 憑手機出示帳號
到台北信義A11館/台中三越/高雄巨蛋
即可兌換品牌旅行萬用包
今天要聽:原子邦妮的想和你一起去旅行
@MAX&Co.Taiwan
#maxandco #maxitup
#華敦國際 #ootd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7的網紅leftab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吳姍儒 Sandy Wu Facebook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陳思宇 Facebook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大台中新聞全民大劇團《同學會!同鞋~》台中巡演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舞台劇《同學會》精彩搶先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在同學會暢飲青春的回憶 - Mobile01 的評價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你採取最小的行動,來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當你夢想著有所改變,很難避免讓興奮感接掌一切,到頭來就會試圖在太短的時間內做太多。就我所知,抵抗這種傾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人們常常覺得讀一頁書、靜心一分鐘,或是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沒什麼好興奮的,但重點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掌握「起頭」的習慣。
取自《原子習慣》
************************************
各位朋友,晚安:
「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先求有,再求好」、「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是我常分享的概念,這本書使用兩分鐘法則來具體化。
一下子把「我訊息」溝通法,整套講完,是比較難,那就一次至少講到一句就好。「善意溝通」的四個元素很難完全掌握,那就一次練習用一個元素就好。一天進行十次深呼吸會忘掉,那至少現在這個當下,進行一次就好。
我以前在工作坊的時候,會帶一些練習。這些練習如果變成習慣,長久來說我們的內心與人際互動會有些不同。但很可惜的是,持續練習的人不多,有人沒有練習,也跟我說沒有用,我聽了也覺得地球人真有趣,好容易放棄自己。
財富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健康管理,都是從小地方做起,並且養成習慣。這些是基本功,有了基本功的護持,意外可以有些緩衝,正在遭遇難題的時候也會比較好化解。
每一個兩分鐘的選擇,都在幫助我們成為我們選擇成為的人。祝願您,看重自己的選擇機會,藉此發展出一個清楚的自我!
************************************
兩分鐘法則
【文/ 詹姆斯‧克利爾】
縱使知道要從小處做起,還是很容易一起跑就跨太大步。當你夢想著有所改變,很難避免讓興奮感接掌一切,到頭來就會試圖在太短的時間內做太多。就我所知,抵抗這種傾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你會發現,幾乎每個習慣都可以縮減為兩分鐘版本:
■「每晚就寢前閱讀」變成「讀一頁」。
■「做三十分鐘瑜伽」變成「拿出瑜伽墊」。
■「用功讀書」變成「翻開筆記」。
■「把洗好的衣服摺好」變成「摺一雙襪子」。
■「跑三英里」變成「繫好跑鞋的鞋帶」。
重點是盡可能讓習慣容易開始。任誰都可以靜心一分鐘、讀一頁書,或是把一件衣服摺好,而如我們先前討論過的,這是個強而有力的策略,因為一旦開始做正確的事,要繼續做下去就比較簡單了。新習慣不該讓你覺得像是一種挑戰,接下來的行動可以有挑戰性,但開頭的兩分鐘應該輕而易舉。你需要的是可以自然引導你走上比較有成效的路的「入門習慣」。
只要將目標依照難度,從「非常容易」排到「非常困難」,通常就能找出可以將你引至想要的結果的入門習慣。舉例來說,跑馬拉松非常困難,跑五公里困難,走一萬步難度中等,走十分鐘容易,穿上跑鞋非常容易。你的目標可能是跑馬拉松,而你的入門習慣是穿上跑鞋,兩分鐘法則就是這樣運用的。
▍非常容易→容易→中等→困難→非常困難
■ 穿上跑鞋→走十分鐘→走一萬步→跑五公里→跑馬拉松
■ 寫一句→寫一段→寫一千字→寫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寫一本書
■ 翻開筆記→用功十分鐘→用功三小時→每科都拿A→拿到博士學位
人們常常覺得讀一頁書、靜心一分鐘,或是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沒什麼好興奮的,但重點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掌握「起頭」的習慣。事實上,要先養成一個習慣,才能去改善這個習慣。倘若無法學會起頭的基本技巧,就不太可能掌握更小的細節。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待你掌握起頭的技巧,這兩分鐘就成了開啟一個更大慣例之前的儀式。這不僅是讓習慣變容易的訣竅,也是精通困難技能的理想方式。愈是把一個過程的開頭儀式化,愈有可能進入成就大事所需的高度專注狀態。每次健身前都做一樣的暖身運動,會更容易讓自己進入巔峰表現的狀態;遵循同一套創作儀式,創作這件困難的差事會隨之變得比較簡單;養成關閉電源的習慣,每天晚上在合理時間上床睡覺就變得比較容易。你也許無法將整個過程自動化,但可以讓執行第一個動作變得不假思索。讓習慣容易開始,其餘的會自然開展。
對某些人來說,兩分鐘法則看起來可能像個花招。明知道真正的目標是在兩分鐘之後持續進行,運用兩分鐘法則好像在騙自己。沒有人會真的渴望讀一頁書、做一下伏地挺身,或是翻開筆記,既然知道這是個心理詭計,又怎麼會相信?
如果覺得兩分鐘法則有點牽強,試試這個:只做兩分鐘就停手。出門跑步,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開始靜心,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研讀阿拉伯文,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這不再是個起頭的策略,這就是全部。你的習慣只能持續一百二十秒。
我的一位讀者曾用這個策略減重超過一百磅。一開始,他每天都去健身房報到,但規定自己不能待超過五分鐘:進健身房,運動五分鐘,時間一到就離開。幾個禮拜之後,他環顧四周,心想:「嗯,反正都要來這裡,不如開始待久一點吧。」幾年過去,他的體重也跟著去了。
寫日記提供了另一個例證。幾乎每個人都能透過將腦中的想法付諸紙筆而受益,但大部分人不是寫個幾天便放棄,就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寫日記感覺像是一件苦差事。其實,祕訣就是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英國一位領導力顧問葛瑞格.麥基昂就靠著特意寫得比自己想要的少,來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他總是在覺得寫日記很麻煩之前停筆。海明威相信類似的建議適用於任何一種寫作,他說:「最棒的方式就是見好就收。」
這類策略之所以奏效,還有另一個原因:它們強化了你想要建立的身分。如果你連續五天出現在健身房—即使每次只待兩分鐘—就是把票投給新的身分。你在乎的不是練出好身材,而是把焦點放在成為從不錯過健身的那種人。你採取最小的行動,來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我們很少用這種方式看待改變,因為每個人都只在乎最終目標。但是,只做一下伏地挺身好過完全沒運動,練吉他一分鐘好過根本不練,閱讀一分鐘好過從未展卷。做得比希望的少,好過什麼都沒做。
到了某個程度,一旦建立習慣,每天都有起頭,你就能將兩分鐘法則與一個被我們稱為「習慣塑造」的策略結合在一起,把習慣往終極目標的方向升級。首先,要精通該行為最小版本的前兩分鐘;接著,前進到一個中等程度的步驟,並重複那個過程—專注於前兩分鐘,完全掌握該階段之後,再進入下一級。最後,你養成了最初希望養成的習慣,同時仍把焦點放在它該在的地方:該行為的前兩分鐘。
……
幾乎所有較大的生活目標都可以改造成兩分鐘的行為:
我想要長壽與健康→我需要擁有好的體態→我需要運動→我需要換上運動服。
我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我需要成為好伴侶→我應該每天做點什麼讓另一半生活得更輕鬆→我應該規畫下週的每日三餐。
每當你覺得很難堅持某個習慣時,就運用兩分鐘法則吧。這是讓習慣變得輕而易舉的簡單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22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陳思宇 Facebook 八卦
#我的2020
#再怎麼捨不得也有道別的時候
#不管在哪裡我們都要好好more & more
2020選舉落幕,從8月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都陪著這個新的政黨從還沒學會走路,就直接上了戰場,幸好眾人的智慧跟努力,我們倖存下來,也爭取到民眾158萬4365人的認同跟支持。
再怎麼捨不得也有道別的時候,辭去發言人的今天,深深感謝,謝謝你們,每一位!
謝謝 柯文哲主席,在我惹你生氣時,理大於情,給我正確指引。
謝謝 @張哲揚秘書長,您讓我看到承擔的勇氣,不顧一切接下重擔。
謝謝蔡壁如準委員,您讓我看到不屈服的毅力,ㄧ步一腳印的大眾走,有您才能達成。
謝謝賴香伶準委員,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
謝謝張其祿準委員,辯論用專業1打10,張問果真厲害!
謝謝高虹安準委員,患難見真情,一起挺過的,證明我們都是一家人!
謝謝邱臣遠準委員,作為大眾走大隊長,拋開一切,顧著團員,還要走在前頭喊聲發面紙,腰彎的比誰都低。
謝謝陳琬惠姐,危機時刻上政論節目、媒體訪問、座談,打頭陣不畏縮,勇敢是妳的綽號。
謝謝李家齊 ,記者會二話不說相挺,一起共患難坐在廂型車上打臉書文,還有開票晚上聊的未來。
謝謝陳安芃空氣污染專業第一把交椅,謝謝你接受我無時無刻line的轟炸,細心解答,追蹤空氣盒子給我。
謝謝詹翔欽 虎克船長詹翔欽總是帶給我們正能量,有你在的地方完全不怕冷場。
謝謝林珍羽 再續國中隔壁班同學的緣分,大小場造勢指定主持人,大眾走期間更讓你包辦記者會,什麼都會什麼都做得到。
謝謝楊寶楨 Christina大眾走堅持到底,風吹雨淋有你頂著,就算跌傷,也是迅速歸隊,可愛迷人又充滿熱情。(下次換雙好走的鞋子吧)
謝謝陳宥丞四個發言人中唯一男生,任勞任怨而且超級有耐心。
謝謝 Alex Jiang直播無間斷,為整個選舉留下紮實的紀錄,大眾走的全勤更展現出你的堅韌跟對民眾黨的愛。
另外更要謝謝民眾黨區域候選人的,做過先鋒敢死隊的我,更能體會「明知不能而為知」的勇氣,這個成功屬於你們。
謝謝三重三重埔ㄟ女兒 李旻蔚在新北深水區,突破深綠重圍,年輕人的挑戰從來不亞於資深前輩。
謝謝板橋吳達偉Z9 板橋立委候選人對政治往前衝的熱情,還有落地生根為家鄉,關注居住正義議題。
謝謝台北蔡宜芳雖然過程飽受攻擊,卻能堅持下去,女力無限。
謝謝台北何景榮對新住民的關懷及改革,從自身做起。
謝謝台北張幸松將在社團的努力及凝聚力帶入民眾黨。
謝謝苗栗朱哲成橫掃各大市場,不畏懼上深水政論節目。
謝謝桃園陳泓維傳說中與主席父子臉外,親切柔軟度100%,對青年創業協助充滿改變的熱情。
謝謝新竹林碩彥科技立委,卻沒忘記過從政的初衷與熱情。
謝謝台中民眾黨謝文卿情義相挺,帶著百人入黨,支持信念。
謝謝台中張渝江致力空污改善,讓科技數據改變選舉,為了下一代。
謝謝台中張睿倉年輕人從基層做起,勤奮感動人,2022議員加油!
謝謝台南顏耀星對在地的了解,聽到改變的契機。
謝謝高雄李佳玲越選越瘦,小辣椒一樣對國政提出辛辣的建議與批判。
謝謝高雄敖博勝漂白高雄,為市民發聲,繼續努力。
謝謝高雄羅鼎城律師性格,卻能溫柔的傾聽。
謝謝高雄 莊貽量總是像大哥哥,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給人安心感。
謝謝台東陳允萍穩定溫暖的問候跟外語的協助,充滿對社會正面的力量。
還有一路以來,各地後援會的夥伴,每一位都是我們最最最堅強的後盾。
最後的最後⋯謝謝曾批評過我,讓我檢討後進化的你們,以及不斷為我加油打氣的你們,讓我持續前進,絕不輕言放棄!
謝謝,謝謝,真的謝謝,帶著珍惜與感恩,我會努力往前走。
一路來,並不輕鬆,也備受挑戰跟質疑,但為了台灣的中間路線、中道價值,我們挺住了。
很榮幸跟著主席、黨部、區域及不分區候選人一起並肩作戰,其中參與了環台大眾走更是毅力挑戰,也讓我看見「承擔」、「前進」以及「堅持」的責任。
讓我對政治有新的體悟,做就對了!
再怎麼捨不得也有道別的時候,今天起我將辭去發言人,深深感謝,謝謝你們,每一位!
2月1日以後,我將在不同的地方從頭開始,不管在哪裡,都不要忘了我們曾在2020的1月閃耀出最動人的那道光!
#新年快樂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的評價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的評價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leftabo Youtube 的評價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舞台劇《同學會》精彩搶先看 - YouTube 的八卦

eTV 官網:http://www.etv.org.tweTV 行動電視台IOS APP:https://appsto.re/tw/YoZs7.ieTV 行動電視台Android APP:http://etv.org.tw/appeTV ... ... <看更多>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在同學會暢飲青春的回憶 - Mobile01 的八卦
這次老屁股同學會一人出一樣菜每個同學一人帶一樣20多個人菜色超豐富印度咖哩、愛心義大利麵、水果、披薩、烤雞buffet吃起來(顧著吃照片都亂拍 令我 ... ... <看更多>
同 學會 同 鞋 台中 在 大台中新聞全民大劇團《同學會!同鞋~》台中巡演 - YouTube 的八卦
全民大劇團的第十號作品《 同學會 ! 同鞋 ~》2015推出後,深受民眾好評,演出場場爆滿,今年特別舉辦感動巡演,而第一站就選在 台中 ,希望將 同學會 中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