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島國、四面環海
身邊是否仍有不黯水性、不會游泳的朋友呢?
農曆七月、長輩是否仍告誡勿靠近海河溪泊?
夏季颱風長浪
除了禁止難道沒有別的選擇嗎?
就在2020的現在
宜蘭周遭海岸線仍大規模的取締海上運動!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納悶
#海島國家是僅存在地圖上的謬論?
亦或
#這是親近大海必須承受的代價?
在這海岸線1200公里的小島上
接近海,需要被SNG車放大再放大的原罪?
#我認為這些都不合理....
過去幾個月
透過各種政府管道與訴願申請方式
去發聲爭取宜蘭南堤
做為初學者冬季合法下水的一塊安全淨土
再申訴過程中
大部回覆都以不清不楚的漁港法第18條
擋住一切後續可能性
這是敷衍、官員的傲慢與息事寧人
同時宜蘭浪人們很可憐
除了「外澳沙灘」與「烏石港北堤」之外
在其他海岸都有機會被海巡逼逼逼上岸
海巡在大風吹海相亂時告訴浪人們
#不是開放外澳跟北堤了嗎?
#就去那裏衝浪就好了阿!
宜蘭縣政府合法衝浪區域的確僅有這兩地區
很明顯的外行領導內行
首先
#宜蘭106公里海岸線僅有這兩地區合法下水?
如果是安全問題....
那每天開車上下班應該更危險
何不僅開放快速道路行車?
其他平面路段限開放雙腿走路就好?
腳踏車太危險、會撞到老先生需要禁止
再來
#東北季風吹拂海流強勁最嚴重是烏石港北堤
上述這兩個合法開放冬天危險不適合
安全的地方不能下水
要去夏天合法但冬天更危險的地區才行
這是什麼神邏輯?
從南堤的合法申訴到宜蘭的不合理衝浪範圍
讓我調整做法
找下面不敢承擔漁民壓力的小屁官
不如找他們老闆、經過高官指導
#海洋委員會協調多頭馬車的海洋統合機關
政府在國土戰略環境上已解除山林管控
現階段將目光移至海洋
特別成立"海洋委員會"(以下簡稱OAC)
統籌協調現有隸屬機關
經過與主委辦公室的信件來往
#OAC海域安全處副處長黃先生透過電話表示
以下節錄重點:
1.針對宜蘭南堤盡力協調朝合法開放的方向
2.台灣各海岸線也朝相同開放方向前進
3.在此大方向下會需要有明確的標準制定
4.分為國內委託研究機關與參考國外先進國家
去年開始在總統指示下成立的OAC
已經逐個縣市拜訪當地主管機關
在今年6月時也在宜蘭開過協調會
當時夏天因此OAC不知道冬季南堤的狀況
也拜訪過台南討論漁光島管理
OAC了解宜蘭縣衝浪合法區域對民眾疑惑
已委請國立成功大學蒐集海象資訊定基本規範
參與2020東浪賽事的浪人們
應該有在現場看到資料蒐集車與攤位即是
另經過電話討論
OAC會參考國外海洋國家如日本澳洲等的規章
參考運動分級認證制與基礎海文推廣教育
#希望浪人們能協助提供相關資料
彙整後提供給OAC
讓將來的發展方向更明確
為我們下一代的海上生活
不需再承擔SNG車與鄉民輿論努力
衝浪是一種無動力親近自然資源的休憩活動
不需要過多的建設投入
在環境負擔上影響也小過其他類型活動
其所衍生出的一切類型
都應該適合推廣達到寓教於樂的用意
鼻子摸摸跑給別人追或網路上發洩
甚至找錯對象給小橘困擾不是我的風格
每個人能做的、比你自己想的多更多
當不合理的規範發生時、可以選擇默默承受
也可以互相交流蒐集資訊、找到破口
從而團結發聲、讓別人看到需求與誘因
改變、從自己做起
環境、從現在開始改變
#海洋委員會
#各國規範收集中
#體制內的改變需要大家幫忙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t #inkart #painting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評價
#art #inkart #painting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梁震明 #藝術 #美術 #創作 #繪畫 #繪畫創作 #艺術 #芸術 #youtube #youtuber #youtubechannel #youtubevideos #youtubevideo #youtubers #youtubevlogger #art #artist #artwork #artoftheday #artfollowers #artmoderne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MagicianCher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你是因為個人道德規範而討厭我做這樣的行為
那麼以後我的影片拜託你不要看啦~
但是如果是因為一些標題請你看完這些在對我做評論
這是所有新聞台一次的採防我沒有在接受另外採防
首先我沒有宣稱我是國民外交
更沒有說要代表”全”台灣展現熱情 (如果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支持這樣做,我也希望我可以代表台灣,但是畢竟有些人就是不喜歡這樣的方式,所以我並沒有說我代表台灣)
再來我是個台灣人是事實
影片中我也只希望我的觀眾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
----附上對話字幕,特別附上(玩笑)(想表達的意思)怕有人偏激又誤會---
(上字幕很累就直接把它放上來了)
記者:怎麼會想表演這樣一個魔術?
我:我想了很久 就是覺得說有什麼可以..比較可以讓選手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然後後來想想 其實之前我有表演過這個魔術 也是跟朋友討論過 他們給我意見後 我才想說 那變這個魔術好了
記者:那有遇到什麼選手拒絕嗎 還是?
我:有 他會說 I can’t kiss you because I have girl friend 就他有女朋友了 然後他怕被他女朋友看到 之類的吧….還有就是影片中我記得有對男女但是我要跟女生互動我也很幽默的跟他們說你的女朋友可以借我一下嗎?
記者:那在這個過程當中覺得是另類的國民外交嗎?還是?
我:我也不敢說是外交 因為有些人對這個正負評價兩極 可是我覺得我可以做到至少他們是開心的就好 (很重要) 因為在這之前的這段鋪程當中 我有提到會kiss 我也有跟他們說 如果你們覺得不喜歡 可以拒絕 甚至是刪除之類的 但是表演完之後他們都覺得 哇 Amazing 怎麼做到的 甚至是他們想要收集那個 把卡片留著
記者:你怎麼想到這個idea 說變這個魔術?
我:其實這魔術很早之前就有人在國外發名過 台灣也有 可是就是可能沒有曝光率這麼高 剛好這次世大運我想到 可以變這個魔術
記者:你會不會剛開始變這個魔術連自己都覺得很尷尬 有考慮到這個結果嗎?
有沒有想過做這個魔術之前 自己會很尷尬 別人也會很尷尬
我:我猶豫很久 我覺得這是有爭議性的東西 可是我覺得就是 就去做吧 放手去做 因為在拍的時候我也很害羞 可是就也賺到拉 ( 玩笑 )
記者:那你怎麼去克服?
我:就是強迫自己突破吧..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第一次變這麼多的魔術給外國人看 還滿驕傲的
記者:他們是不是給你一個很溫馨的回應
我:對 就給我…因為我跟他們開玩笑說因為我做這個吻維生的所以要收你100他們會先嚇到 天啊 但是我只是開玩笑說如果你沒有錢 只要付我一個擁抱就好
然後他們覺得很溫馨這樣
記者:覺得這魔術最難的地方是不是要對方信任你?要做親吻的動作
我:對
記者:怎麼說?
我:因為你在路上一個陌生人要親你 有一點就是 你會害怕 所以就是你要讓他信任你 是這個魔術比較難的地方
記者:還有什麼其他的小技巧嗎?
我:什麼叫小技巧? 靈活的舌頭 (開玩笑)
(打工片段 不重要)
記者:在跟世大運選手變魔術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很有趣的事情?
我:有 我有一個變完 他就突然間把我撲克牌搶過去 我想說他要幹嘛 結果他洗了一下牌 他是義大利人 所以他的口音我不是聽的很清楚 我朋友英文比較好 他說他好像要做什麼給你看 結果一秒換他變魔術師 他也是魔術師 他變得也滿厲害的 朋也被他嚇到 而且手法滿好的
記者:有沒有當場就是男選手 要跟你交朋友等等的 跟你比較有感覺
我:恩…我覺得不好意思吧 因為我那天帶了兩個男助理 他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我男朋友 可是我還單身 (玩笑)
記者:你有跟他講你單身?
我:沒有我沒有跟他講我還單身
記者:你最後留下幾個吻
( 戰利品展現,這理的戰利品希望大家不要曲解意思,是我收集到的紀念品只是當下頭腦沒轉那麼快我說了戰利品 )
我:有男有女 有黑人有白人 有亞洲人也有西方人
記者:你怎麼挑你要跟誰變這個魔術?
我:我沒有刻意挑耶 我就看他走過去 看他很友善 我就問他 可以打擾你幾分鐘嗎?我是台灣的youtuber 可以當我的觀眾嗎? 恩
記者:OK
我明白記者要點閱率會下一些比較誘人的標題,但你們再批評別人之前,也應該去了解事情的原貌再來批評。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之前中國爆發新冠肺炎後,西方媒體把中國罵得臭頭,說你就是極權政體,所以才搞得這麼嚴重,結果疫情在西方國家爆發之後,還不是一團亂。
這週只會出一張嘴的凱莉,要來跟我們聊一聊到底怎麼樣的政治體制,對傳染病防治來說是最有效的。
美國第一例確診是1月21號的時候在西雅圖嘛。但是美國疾管署CDC跟美國食藥署FDA一開始對於篩檢的規範非常嚴格,比如說你一定要有中國的旅遊史或者是接觸史,而且也一定要有發燒、咳嗽、呼吸窘迫三種症狀。也就是說,四個條件你只要少一個,醫院就不會讓你作這個新冠病毒的篩檢。像在加州就有發生過,有個醫生自己向實驗室訂購試劑之後,還被衛生部門打電話關切說沒有他們的允許你不能自己測。
這當然是有一些理由啦,比如說是為了確保檢測的正確性,如果沒有照著規則走的話,樣本有可能會被污染阿,但這樣子就會讓美國在疫情早期的時候沒辦法迅速反應。那剛好在西雅圖有一位傳染病學家Helen Y. Chu ,帶在好幾個月前就開始在西雅圖作流感傳播研究,因此他們手上有兩千五百份檢體。海倫·朱就覺得他手上就有一座數據金山內,如果把這些樣本去作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就可以知道美國是不是其實早就出現了社區傳染。
但因為樣本好像不能就這樣說驗就驗,而且這跟一開始收集的時候跟人家講好的目的不一樣,美國這麼注重隱私的國家,所以這位海倫·朱在當時就是一直請示上級,結果一直被打槍。CDC說你這個要去問FDA,FDA說你的實驗室根據法規不算是臨床實驗室,所以不行。
等到最後他們受不了了,就乾脆不鳥這些法規直接驗。
這些科學家本來是想,沒驗出來就沒事,驗出來再說。反正法規是說你不能公布檢驗結果,只要不公布,應該不會有事。好死不死第一天驗就真的給他們驗出來了!
他們在一個最近沒有旅遊史的青少年身上發現這個病毒,這個青少年去上學傳染給其他同學怎麼辦?Helen Chu 如果跳出來指出,青少年確診,那就是違背了FDA的法規,可能被罰。但不講裝死,疫情擴散怎麼辦?Helen就跟所有研究人員召開了緊急會議,是要自己擔被罰的風險,還是要擔疫情擴散的風險,結果大家決定衝了,通知了當地的主管機構,把這位小朋友趕緊從學校擋了下來。但也是因為Helen團隊的研究報告,證明了西雅圖早就開始社區傳染了。但也因此他們的流感的研究被迫要停止。這些樣本也不能繼續使用。
但也因此美國出現一些聲浪,說應該要檢討整個體系的規則,在某緊急情況的時候應該要能有通融的彈性。這一次Helen就算有違法疑慮,但不至於有人身安全的擔憂,所以她還是敢講。較於中國的醫生,好像下場都滿慘的阿。
雖然民主政體在對抗疫情時,問題也很大,但民主政治才有自我修正的力量,這就是兩種政權的差別,也是獨裁政府幾乎作不到的事情。而且我們眼前就有個民主國家防疫做得嚇嚇叫的例子,那個民主國家就是台灣。不管是什麼樣的體制,正視問題的嚴重性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一般資料保護規範》(英語: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缩写作GDPR;欧盟法规编号:(EU) 2016/679),又名《通用資料保護規則》,是在欧盟法律中對所有 ... ... <看更多>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GDPR適用與否?——「誰」的「什麼行為」受到規範呢? 的相關結果
此外,為了確保整個歐盟對自然人個資保護的一致性,並防止保護規範的 ... 等網路科技巨擘即曾不斷爭執他們不受歐盟各國的個資保護法律規範,理由是 ... ... <看更多>
各國規範收集中 在 【2018關鍵趨勢10:GDPR】歐盟最嚴格個資法規範來了 的相關結果
號稱歐洲最嚴格的新版歐盟個資法(GDPR)規範,所有只要有蒐集、處理和 ... 歐盟的GDPR和以往各國必須配套修改國內法因應個資保護作法的「個資隱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