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進行男性結紮手術,到現在也一年多了,這期間收到許多朋友的問題,我這邊統計了幾點,一次解釋給大家聽。
第一、【男性結紮會痛嗎?】我自己個人覺得,醫生從蛋蛋開始抓輸精管的那一刻起,一定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隨著醫生抓取力道的加強,會感覺到腹部漲漲悶悶,但最痛還是打麻醉,那一針從蛋蛋皮打下去,我必須承認會痛,但都還在忍受範圍以內,大約忍耐個幾秒就沒事,但是因為蛋蛋有兩顆,所以要抓兩次、打兩次、痛兩次,這是比較討厭的一件事。
第二、【男性結紮之後多久能工作?】這要看工作性質,因為擔心傷口會裂開,所以如果是〝文書性質〞的工作,早上動手術下午就能上班,只是走路多少腳會開開怪怪的,所以如果不急著上班的話,建議還是多修養個一天比較好。如果工作偏向〝勞動方面〞的,建議修養三天起跳,一星期之後傷口就會癒合。
第三、【男性結紮後會沒東西射?】精液主要成分是水、精蟲跟少許蛋白質,男性結紮只是將左右兩邊輸精管截斷不讓精蟲通過,而無法通過的精蟲自然會回流,最後由人體自行吸收,所以還是射的出東西,只是裡面沒有精蟲,就是水、蛋白質。
第四、【男性結紮費用貴嗎?有健保嗎?】費用比女性結紮便宜,沒有健保,每一間醫院收費也不同,我是在大醫院做手術的,手術費用大約一萬初,有另外收一筆輸精管檢查費用,因為要確定截斷的是不是真的是輸精管,還是截錯管了,如果檢查出來是錯的,我大概會哭死。
第五、【請問結紮有危險嗎?】男性結紮是很小的手術,其實不用過於擔心,但只要是手術就有風險,還是有可能會感染、陰囊血腫等問題,建議還是找大一點的醫院做手術,雖然不是大醫院一定就好,但發生問題時,至少可以馬上處理,不用再轉院延誤就醫時間。
第六、【結紮之後還能再接回來嗎?】可以透過顯微手術接回,但費用不便宜,而且結紮時間越久,接回來之後生育的機率也會越低,所以醫生都會再確認一次的問:「小孩有幾個了?想清楚了嗎?」因為截斷是簡單,但要接回來還能正常生育,可就不簡單了。
第七、【男性結紮後性慾會降低嗎?】其實很多人擔心的,結紮會沒力、不舉、影響男性賀爾蒙、內分泌等等,都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會影響主因是產生睪固酮的睪丸受損,但男性結紮只是動到輸精管,其他都完好如初,所以是不影響的。
第八、【避孕一定要結紮嗎?】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辦法。就我們夫妻而言,一男一女剛剛好,如果因為意外導致老三的降臨,雖然拼一點是養的起,但生活品質一定會有所下降,我們是愛小孩,但也不想為了小孩,犧牲掉太多的生活品質。所以對我而言,結紮將懷孕風險降到最低,就是最適合我的辦法。
第九、【結紮完能馬上做開心的事情嗎?】當然不可以,要先自行排空十五次以上,再到醫院做一次精蟲數檢查,確定真的都是空包彈之後,才能放心做。
第十、【男性適合結紮還是女性?】
男性結紮:傷口小(皮下)、併發症少、手術時間短、局部麻醉、費用少、後遺症少。
女性結紮:傷口深(腹腔)、併發症多、手術時間長、全身麻醉、費用多、後遺症多。
這個後遺症包含:「女性結紮之後情緒較不穩定、月經出血增加、經前症候群加重、賀爾蒙改變、易胖、容易疲倦、腹痛、憂鬱等。」這兩個資料一比較,怎麼看都是男人去比較理想。
其次,我們心愛的女人,為了迎接即將誕生的小生命,從懷孕的不適到生產的極大痛苦,不管是自然產、剖腹產還是吃全餐,哪一項是輕鬆的?
這些苦跟痛,礙於結構上的差異,男人一輩子都無法體會,那也罷了,可是,現在連〝避孕〞這種事情,明明我們就能替自己的女人擋在前面挨這麼一小刀,但卻不肯也不敢?
甚至還將這件事推給對方,寧願看著她們去吃避孕藥、裝避孕器、甚至做女性結紮手術,導致後遺症連連?說實在話,這行為實在太難看了一點。
我是人我也很怕痛,更不想上那冰冷的手術台,但如果要我再重新選擇一次,我連想都不用想,一樣會上那個手術台,如果這是能保護我心愛女人的一個方法。
沒有說去結紮的男人,就一定是多好、多棒或多偉大,
但願意為了老婆去結紮的男人,老實說,你們看起來,
真的都挺帥的。
吃事後避孕藥月經很痛 在 口罩男 Facebook 八卦
從去年進行男性結紮手術,到現在也一年多了,這期間收到許多朋友的問題,我這邊統計了幾點,一次解釋給大家聽。
第一、【男性結紮會痛嗎?】我自己個人覺得,醫生從蛋蛋開始抓輸精管的那一刻起,一定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隨著醫生抓取力道的加強,會感覺到腹部漲漲悶悶,但最痛還是打麻醉,那一針從蛋蛋皮打下去,我必須承認會痛,但都還在忍受範圍以內,大約忍耐個幾秒就沒事,但是因為蛋蛋有兩顆,所以要抓兩次、打兩次、痛兩次,這是比較討厭的一件事。
第二、【男性結紮之後多久能工作?】這要看工作性質,因為擔心傷口會裂開,所以如果是〝文書性質〞的工作,早上動手術下午就能上班,只是走路多少腳會開開怪怪的,所以如果不急著上班的話,建議還是多修養個一天比較好。如果工作偏向〝勞動方面〞的,建議修養三天起跳,一星期之後傷口就會癒合。
第三、【男性結紮後會沒東西射?】精液主要成分是水、精蟲跟少許蛋白質,男性結紮只是將左右兩邊輸精管截斷不讓精蟲通過,而無法通過的精蟲自然會回流,最後由人體自行吸收,所以還是射的出東西,只是裡面沒有精蟲,就是水、蛋白質。
第四、【男性結紮費用貴嗎?有健保嗎?】費用比女性結紮便宜,沒有健保,每一間醫院收費也不同,我是在大醫院做手術的,手術費用大約一萬初,有另外收一筆輸精管檢查費用,因為要確定截斷的是不是真的是輸精管,還是截錯管了,如果檢查出來是錯的,我大概會哭死。
第五、【請問結紮有危險嗎?】男性結紮是很小的手術,其實不用過於擔心,但只要是手術就有風險,還是有可能會感染、陰囊血腫等問題,建議還是找大一點的醫院做手術,雖然不是大醫院一定就好,但發生問題時,至少可以馬上處理,不用再轉院延誤就醫時間。
第六、【結紮之後還能再接回來嗎?】可以透過顯微手術接回,但費用不便宜,而且結紮時間越久,接回來之後生育的機率也會越低,所以醫生都會再確認一次的問:「小孩有幾個了?想清楚了嗎?」因為截斷是簡單,但要接回來還能正常生育,可就不簡單了。
第七、【男性結紮後性慾會降低嗎?】其實很多人擔心的,結紮會沒力、不舉、影響男性賀爾蒙、內分泌等等,都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會影響主因是產生睪固酮的睪丸受損,但男性結紮只是動到輸精管,其他都完好如初,所以是不影響的。
第八、【避孕一定要結紮嗎?】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辦法。就我們夫妻而言,一男一女剛剛好,如果因為意外導致老三的降臨,雖然拼一點是養的起,但生活品質一定會有所下降,我們是愛小孩,但也不想為了小孩,犧牲掉太多的生活品質。所以對我而言,結紮將懷孕風險降到最低,就是最適合我的辦法。
第九、【結紮完能馬上做開心的事情嗎?】當然不可以,要先自行排空十五次以上,再到醫院做一次精蟲數檢查,確定真的都是空包彈之後,才能放心做。
第十、【男性適合結紮還是女性?】
男性結紮:傷口小(皮下)、併發症少、手術時間短、局部麻醉、費用少、後遺症少。
女性結紮:傷口深(腹腔)、併發症多、手術時間長、全身麻醉、費用多、後遺症多。
這個後遺症包含:「女性結紮之後情緒較不穩定、月經出血增加、經前症候群加重、賀爾蒙改變、易胖、容易疲倦、腹痛、憂鬱等。」這兩個資料一比較,怎麼看都是男人去比較理想。
其次,我們心愛的女人,為了迎接即將誕生的小生命,從懷孕的不適到生產的極大痛苦,不管是自然產、剖腹產還是吃全餐,哪一項是輕鬆的?
這些苦跟痛,礙於結構上的差異,男人一輩子都無法體會,那也罷了,可是,現在連〝避孕〞這種事情,明明我們就能替自己的女人擋在前面挨這麼一小刀,但卻不肯也不敢?
甚至還將這件事推給對方,寧願看著她們去吃避孕藥、裝避孕器、甚至做女性結紮手術,導致後遺症連連?說實在話,這行為實在太難看了一點。
我是人我也很怕痛,更不想上那冰冷的手術台,但如果要我再重新選擇一次,我連想都不用想,一樣會上那個手術台,如果這是能保護我心愛女人的一個方法。
沒有說去結紮的男人,就一定是多好、多棒或多偉大,
但願意為了老婆去結紮的男人,老實說,你們看起來,
真的都挺帥的。
吃事後避孕藥月經很痛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八卦
星期一早安,讀報時間:避孕藥,還是調經藥?
(以下轉)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都當上老師了,不要讓為生理痛而苦的女學生們更加為難
▍吃避孕藥=避孕?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NHK記者撰文聲援女學生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會需要吃這個藥是工作性質有避孕需求的人才吃的喔』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偏見令人厭惡的心情,我還記得很清楚」,NHK記者更將低劑量避孕藥譽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的正確知識,讓需要服用低劑量避孕要來緩解經痛的女性不會再因為世人的誤解而受到傷害。
▍為了未來,提前保護身體
東京アトラスレディースクリニック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塚田訓子接著指出,只要是來過初經的女性,即使是國中生或高中生也能吃低劑量避孕藥,有一說是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可以說是為了將來可以懷孕,用來保護青春期身體的藥。但塚田訓子也提到,現實上很少人知道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是「為了女性未來能懷孕而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在學校不能談
2016年,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針對千葉縣 600多名國中生與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後發現,有八成學生表示自己曾因生理期造成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或運動。但如果接著問到有生理期的煩惱時,會不會求助於別人,有 65%表示會問自己的爸媽、3%問學校保健室、2%會問班導(正好是女性)。
調查結果出爐後,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接著詢問日本全國的國、高中校長及健教課老師,詢問他們當學生因為生理因素求助於他們時,他們會做出怎麼樣的處理。結果只有 32%的教師表示他們會幫忙解決,有 68%的人置之不理。
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總結到:「有很多學生因生理期而苦,希望學校方面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正確知識。」
▍不只避孕藥,連去婦產科都有偏見
在這篇推文爆紅之後,推特上也有不少女性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一名家庭主婦就在推特上寫到,自己的丈夫對於「去婦產科」有很大的誤解。
丈夫:「婦產科也有年紀不小的人呢,雖然現在都在講少子化,但高齡者流行去婦產科這真的沒問題嗎?」
原PO:「有什麼問題嗎?有產科和婦科,所以有老太太或年輕人出現很正常啊」
丈夫:「咦?大家不是因為懷孕才來的嗎?不能生寶寶的人也會來嗎?」
接著就是憤怒的原PO替丈夫上了一堂性教育的課。
▍男女有別的性教育
由於日本至今未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一旦女學生進入青春期,校方會將所有女學生聚集在大禮堂上課,讓男、女學生隔開。身為生理男性的Abema記者平石直之便在節目中說道:「學校即使有性教育的課程,也沒有教過和生理期有關的事」,在一旁的生理男性搞笑藝人向井慧也說,以前學校曾有女學生限定的課程,那時候可以感覺得出大概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很想聽課,卻沒有知的機會。
▍現代人一生經歷的月經次數史上最多?
熟知生理用品歷史、著有《生理用品の社会史》一書的歷史社會學家田中ひかる指出,明治時期婦女平均每人生五胎,再加上當時的人哺乳期較長,每名婦女一生可能只需經歷 50次左右的生理期,但現代人的生理期次數是過去的 9倍,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平均月經來潮次數最多的年代,或許也因為如此而讓生理痛、經期不順等問題浮上檯面。
田中ひかる補充道,從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如果妻子遇上生理期,丈夫不得參與宮廷內的工作,形同「男性的生理假」,而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治時代為止。一直到今天日本社會還是將生理期視為不潔,女性不能站到相撲土俵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田中ひかる接著說道,她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專為生理痛設計的止痛藥,有不少止痛藥吃了根本沒辦法緩解生理痛。如果早知道去婦產科的話,醫生會開更強的止痛藥或低劑量避孕藥來緩解生理痛,就不必過量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一邊忍著生理痛一邊工作了。
▍#NoBagForMe:不要再把衛生棉藏起來了
另一方面,日本推特上也有新一股風潮「#NoBagForMe」。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新成立的illuminate工作室,號召大家使用標籤「#NoBagForMe」,去藥局買生理用品的時候,不要再讓工作人員多裝一個袋子,把生理用品藏起來。
illuminate代表ハヤカワ五味表示:「藥局會特別裝進袋子裡的東西是保險套、生髮水和生理用品,但為什麼生理用品一定要藏起來?我認為這種『不能在人前給別人看到』的刻板印象,造成女生們可以大聊戀愛話題卻不能談關於生理用品的煩惱,也不能伴侶說。」將來illuminate工作室希望能成立一間生理用品專賣店,但在這之前先和店員說不要再把生理用品裝進紙袋了。
https://www.facebook.com/kaori.honyaku/posts/2281984195452502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都當上老師了,不要讓為生理痛而苦的女學生們更加為難
▍吃避孕藥=避孕?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NHK記者撰文聲援女學生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會需要吃這個藥是工作性質有避孕需求的人才吃的喔』當時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偏見令人厭惡的心情,我到都還記得很清楚」,NHK記者更將低劑量避孕藥譽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的正確知識,讓需要服用低劑量避孕要來緩解經痛的女性不會再因為世人的誤解而受到傷害。
▍為了未來,提前保護身體
東京アトラスレディースクリニック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塚田訓子接著指出,只要是來過初經的女性,即使是國中生或高中生也能吃低劑量避孕藥,有一說是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可以說是為了將來可以懷孕,用來保護青春期身體的藥。但塚田訓子也提到,現實上很少人知道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是「為了女性未來能懷孕而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在學校不能談
2016年,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針對千葉縣 600多名國中生與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後發現,有八成學生表示自己曾因生理期造成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或運動。但如果接著問到有生理期的煩惱時,會不會求助於別人,有 65%表示會問自己的爸媽、3%問學校保健室、2%會問班導(正好是女性)。
調查結果出爐後,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接著詢問日本全國的國、高中校長及健教課老師,詢問他們當學生因為生理因素求助於他們時,他們會做出怎麼樣的處理。結果只有 32%的教師表示他們會幫忙解決,有 68%的人置之不理。
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總結到:「有很多學生因生理期而苦,希望學校方面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正確知識。」
▍不只避孕藥,連去婦產科都有偏見
在這篇推文爆紅之後,推特上也有不少女性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一名家庭主婦就在推特上寫到,自己的丈夫對於「去婦產科」有很大的誤解。
丈夫:「婦產科也有年紀不小的人呢,現在雖然都講說少子化,但婦產科都這麼盛行了,應該沒有問題吧?」
原PO:「有什麼問題嗎?有產科和婦科,所以有老太太或年輕人出現很正常啊」
丈夫:「咦?大家不是因為懷孕才來的嗎?不能生寶寶的人也會來嗎?」
接著就是憤怒的原PO替丈夫上了一堂性教育的課。
▍男女有別的性教育
由於日本至今未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一旦女學生進入青春期,校方會將所有女學生聚集在大禮堂上課,讓男、女學生隔開。身為生理男性的Abema記者平石直之便在節目中說道:「學校即使有性教育的課程,也沒有教過和生理期有關的事」,在一旁的生理男性搞笑藝人向井慧也說,以前學校曾有女學生限定的課程,那時候可以感覺得出大概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很想聽課,卻沒有知的機會。
▍現代人一生經歷的月經次數史上最多?
熟知生理用品歷史、著有《生理用品の社会史》一書的歷史社會學家田中ひかる指出,明治時期婦女平均每人生五胎,再加上當時的人哺乳期較長,每名婦女一生可能只需經歷 50次左右的生理期,但現代人的生理期次數是過去的 9倍,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平均月經來潮次數最多的年代,或許也因為如此而讓生理痛、經期不順等問題浮上檯面。
田中ひかる補充道,從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如果妻子遇上生理期,丈夫不得參與宮廷內的工作,形同「男性的生理假」,而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治時代為止。一直到今天日本社會還是將生理期視為不潔,女性不能站到相撲土俵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田中ひかる接著說道,她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專為生理痛設計的止痛藥,有不少止痛藥吃了根本沒辦法緩解生理痛。如果早知道去婦產科的話,醫生會開更強的止痛藥或低劑量避孕藥來緩解生理痛,就不必過量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一邊忍著生理痛一邊工作了。
▍#NoBagForMe:不要再把衛生棉藏起來了
另一方面,日本推特上也有新一股風潮「#NoBagForMe」。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新成立的illuminate工作室,號召大家使用標籤「#NoBagForMe」,去藥局買生理用品的時候,不要再讓工作人員多裝一個袋子,把生理用品藏起來。
illuminate代表ハヤカワ五味表示:「藥局會特別裝進袋子裡的東西是保險套、生髮水和生理用品,但為什麼生理用品一定要藏起來?我認為這種『不能在人前給別人看到』的刻板印象,造成女生們可以大聊戀愛話題卻不能談關於生理用品的煩惱,也不能伴侶說。」將來illuminate工作室希望能成立一間生理用品專賣店,但在這之前先和店員說不要再把生理用品裝進紙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