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外戚勢力關係圖(二之一) | 長知史
1. 從外戚關係角度重新評價秦始皇功過
細看這張關係圖,對秦始皇所面對的真正挑戰,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也可以據此重新評價他的功過。說到底,秦始皇的終極目標,是要打破由西周起已運作近千年、由君臣親族嫡長等身份關係定義的「封建制度」,並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取而代之(政治中央集權推行「郡縣制」、社會法律制度規範化、文化習俗多元一體),而不單單是消滅六國,佔據更多領土。
前346年開始,秦孝公支持由衛國人商鞅提出的政治改革(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的富國強兵,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打好基礎,但這卻離秦始皇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不少學者也指出,除了秦國其他國家也一直在搞富國強兵的變法,所以說,只有商鞅變法而沒有秦始皇反封建的決心和措施,不會為中國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但秦始皇要反封建,卻不能只透過攻滅六國所達成。小編製作的外戚勢力關係圖,讓我們了解到,自秦始皇曾祖父以來直到秦滅六國,秦國起碼有三股極為強大的外戚勢力,左右秦國的上層政治——傳統的楚系勢力(秦楚之間有數百年的政治姻親關係,這裡不贅述,有機會小編另文再討論)、韓系勢力和趙系勢力。
擺在秦始皇面前的,首先不是領土擴展、消滅統一其他國家的戰略性問題,而是多年來糾纏在秦國權力核心的「家事」。而這些家事又以政治鬥爭、外交結盟等形式不斷演變著。要攘外,同時也需安內,即必須處理好秦國內部的外戚勢力關係。
「千古一帝」,小編認為絕對不是奉承誇張的說法。秦始皇的政治智慧,讓他在短短的數十年間,撼動了千年的政治制度和社會規範(用現代學術語言,就是「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讓新舊交替從偶然變為必然。即使郡縣制要到宋朝才得以成熟,但它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影響了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各領域長時期的發展(宋元明開始,中國又經歷了另一次巨大的範式轉移)。
當然,秦始皇使用「矯枉必須過正」的手段,趨於嚴苛殘暴,而且最終也沒有處理好家事,讓繼位問題演變為秦帝國滅亡的導火線。
2. 沒有始皇后的真正原因
這裡先說幾句有關秦始皇後宮和兒女史料欠缺的問題。這牽涉到為什麼歷史資料中沒有提及到始皇后,以及扶蘇、胡亥母親究竟是誰的問題。
史料記載秦始皇起碼有20多名兒女,可能有30多名。這證明秦始皇具正常生殖能力,而其後宮也有一定人數,當然也一定會有正妻。按照秦國制度,在秦王早死的情況下,他的太子就會在22歲行冠禮後親政,23歲娶妻,是為正妻。這位正妻就是秦王政的王后,但史書中卻沒有提起她,也沒有寫這位王后的背景,更沒有說她後來是否成為始皇后。
秦國外戚勢力關係圖中,最不能確定的部分就是秦王政王后和後宮的身份,但根據日本學者藤田勝久和中國學者李開元的分析,幾乎可以確定(雖然沒有直接史料或考古材料作最後確認),秦始皇的正妻是位來自楚國的王女,她就是嫡長子扶蘇的母親。
因此,這就可以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後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會利用楚國將軍項燕和秦公子扶蘇為旗號(當時兩人已死,在楚國和秦國他們有很多支持者,另外也有流傳他們仍在世),號召民眾反秦二世暴政(其實二世完全聽任趙高處理政事,暴政實來自趙高)。
因為扶蘇擁有楚國王族的血統啊。然而,這正是始皇帝所擔憂的情況。如果秦始皇要推翻封建制度,自然也意味著,他對自己家裡的外戚關係,最終要進行徹底的瓦解。這樣推斷下去,就會發覺為什麼秦始皇一直不立太子,因為立太子將會導致來自太子母系的外戚勢力膨脹。扶蘇一旦成為太子,那麼楚國外戚勢力必然難以收拾。
這裡也許可以提出一個結論:始皇帝是刻意削弱外戚的權力,連帶就是讓後宮變得低調。即使一統天下成為始皇帝後,也沒有讓「始皇后」母儀天下。反而,秦始皇於前213年焚燒其他六國的歷史書,大概也是希望將這些外戚的歷史進行清洗。
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說得很明白,要了解任何政權,必須掌握外戚的貢獻:「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但是,在《史記·外戚世家》中,他只能提供漢朝的外戚歷史。對於極為重要的秦國外戚歷史,卻因欠缺原始資料而寫不出來。(未完待續)
#知史 #長知史 #中國歷史 #秦始皇 #秦帝國 #中国历史 #中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90的網紅須羽 Syu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rashfever #四周年活動 #轉蛋分析 今天是真的整晚沒睡 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 有問題也歡迎大家提出 我先去睡一下惹 如果有任何的合作邀約歡迎寄到此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成為羽黑棒球隊的一員吧: https://www.youtube.com/c/...
司馬遷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四處行走江湖的俠客都依靠什麼維生?︱長知史
你在閱讀武俠小說時,是否覺得奇怪?對於那些豪氣萬丈的大俠們,能夠整天行走江湖、不事生產,卻又動不動就能掏出「幾兩銀子」的行徑,是否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的收入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
其實,俠客不只出現在武俠小說中,歷史上確實有俠客的存在。《史記•遊俠列傳》有載:「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司馬遷即給予遊俠「言必信,行必果,輕生重義之人」的高評價。
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就是平民遊俠出身,正因身份如此,他對於俠客亦相當敬重。
-----------
俠客又被稱為俠士、遊俠、豪俠,亦簡稱為「俠」。一般人多半將俠客歸類為習武之輩,其實這並非俠客的定論,廣義說來,處事行徑具俠義之風者亦被稱為「俠」。對於俠客的印象,莫過於生平極具豪邁、意氣風發、悲愴蒼涼等戲劇色彩,例如讓駱賓王寫出「壯士發衝冠」的荊軻,他那慷慨激昂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讓歷史上的俠義風範再增添了一道濃厚的悲壯氣息。
正因為俠客的個性鮮明,才令許多俠客傳說流傳於世。在武俠小說中,俠客總是被塑造成「義」的形象,這其中其實反映出民間百姓期待正義之士能夠有助於社會的穩定的渴盼與憧憬。
-----------
此處不細究「俠」的類型,只欲論:能夠四處遊歷,到處行俠仗義,能夠豪氣大笑的俠客,懷裡的銀兩究竟是從何處得來?俠客到底以何維生呢?
除了本身即有家產為後盾來支援的俠士之外,根據史籍記載,我們能夠知道,「俠」一般的收入有幾種來源:
一、有人收容或資助
在局勢動盪的戰國時代,維持秩序、庇護弱小的俠客因應世道而生,當時許多俠客離鄉背井,周遊列國,世稱遊俠。門下收容食客的顯赫權貴,往往收留了一些俠士,例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就收容了許多俠客。
隋朝大將沈光與北魏著名的軍事將領薛安都,亦為實際例證。魏徵等人即在《隋書》道:「人多贍遺,得以養親,每致甘食美服,未嘗困匱。」自此可知,受到許多京師惡少年攀附的沈光,受到他人贈與的財物、美食等,已經足夠到讓他得以贍養父母。薛安都之事蹟,《魏書•列傳第四十九》有載:「遠近交遊者爭有送遺,馬牛衣服什物充牣其庭。」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是,那位「俠」只要擁有名氣,獲得眾人愛戴,就有不須擔憂謀生的優勢。
-----------
二、違法的不良勾當(偷盜、綁票、販賣人口、盜鑄)
透過《史記•遊俠列傳》的記載:「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我們可獲知,西漢遊俠郭解,喜好結交各路豪傑朋友,他年輕時心狠手辣,遇人不合己意就會殺掉對方。他亡命天涯時,曾經做過私鑄錢幣、偷盜墳墓等違法行為。
東晉的軍事家祖逖曾「聞雞起舞」,而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的他,亦做過搶奪之事。據《晉書•列傳第三十二》載:「賓客義徒皆暴傑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時揚土大饑,此輩多為盜竊,攻剽富室,逖撫慰問之曰:『比復南塘一出不?』」以及《世說新語•任誕》所載:「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於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祖逖不但未曾禁止門下賓客進行劫掠富室,他還會主動問及:「是否要再前往南塘(當時富有人家聚集之地),再一次進行搶奪?」面對王導、庾亮等人來訪,他亦不諱言,他們親眼所見的裘袍、稀奇珍寶,都是昨兒個夜裡前往南塘搜刮所獲。
-----------
《史記•吳王濞列傳》道:「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劉濞,其剽悍、具野心的性格與劉邦有些相像,在漢文帝劉恆在位之際,曾私自鑄錢、煮鹽,雖能令國家富足,卻也誘天下亡命、無賴子弟,謀作亂。
據《文苑英華•卷四百二十九》載:「江淮諸道私鹽賊盜,多結群黨」,能夠瞭解,販賣私鹽其實是讓江湖人士獲利的好途徑。此外,私鹽販子往往為了對抗官員的禁令與緝捕,而集結不少的江湖人士。
-----------
許多俠客在進行搶奪、綁票時,免不了傷人。與搶劫比起來,盜墓似乎就顯得和平許多。
由於,許多墳墓中埋有珠寶玉器等貴重之物,因此不少歷史名人曾前往墳墓進行偷盜,例如西漢廣川王劉去、一代梟雄曹操、唐代黃巢等。據《藝文類聚》的記載,曹操就曾挖掘梁孝王劉武的墳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
【易被忽略的維生問題】
雖然俠客講究俠義,然而聽聞這些不正當的謀生方式,似乎就滅減了俠客光彩的一面。大家都喜愛聽到俠客們如何獲得秘笈,鍛鍊武功,接著再於江湖中行俠仗義,掀起嶄新的武林風貌。因而,俠客如何維生的問題,在武俠小說中當然就被忽略不提了。
司馬遷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諸葛氏一門三傑各掌魏蜀吳三國軍政? | 歷史驚奇
相信不少人都熟識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字孔明)的事跡,由劉備三顧茅廬,出使東吳聯吳抗曹、平定益州,到後來七擒孟獲、五伐中原等,為蜀漢建立立國基礎,平定後患以及企圖光復大漢的偉業,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評價,死前官拜丞相、益州牧、武鄉侯等,幾乎總領蜀漢的軍政大權,對蜀漢在三國的歷史進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諸葛亮的兄長和從弟同樣出色,但未必為人所熟悉。若果翻開史書,會發現他們各自在吳、魏兩國任官,而且都是位高權重。
較為人所知的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字子瑜),官拜吳國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諸葛瑾早年因避戰亂而遷往江東,在軍政上輔助孫權崛起,曾出使蜀漢與劉備交好,率兵抵禦魏將夏侯尚的進攻等,不過仍受吳國孫權重用。在《三國志‧諸葛瑾傳》中記載,「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即諸葛瑾以吳臣身份與親弟蜀臣諸葛亮見面時,只談及公事不談私事,可見兩人都各為其主而私下不相往來。
而較鮮為人知的,是諸葛亮的從弟,魏將諸葛誕(字公休),曾任御史中丞尚書、揚州刺史,後因協助魏司馬懿平定王凌之亂,協助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等有功,官至魏征東大將軍、高平侯。後因發動叛變降吳,引司馬昭親自平叛,被魏將胡奮率兵擊殺。
由此看來,諸葛氏一族的確在三國時代的三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宋的《太平御覽》有一個說法: 「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 他們的後人亦沾了前人的功績,如諸葛亮長子諸葛瞻官至蜀衛將軍,諸葛瑾長子諸葛恪官至吳丞相、太傅等。
司馬遷評價 在 須羽 SyuYu Youtube 的評價
#crashfever #四周年活動 #轉蛋分析
今天是真的整晚沒睡 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
有問題也歡迎大家提出
我先去睡一下惹
如果有任何的合作邀約歡迎寄到此信箱
chensyuyu@gmail.com
加入會員成為羽黑棒球隊的一員吧:
https://www.youtube.com/c/SyuYu/join
現在也在TWITCH開台喔
https://www.twitch.tv/chensyuyu
須羽の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yu.Yu88/
須羽の哎居:https://www.instagram.com/chen_syuyu/
加入Discord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https://discord.gg/HNd4Jn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Jdv5ALhHYo/hqdefault.jpg)
司馬遷評價 在 須羽 SyuYu Youtube 的評價
我本來只想講個6分鐘的 沒想到破10分鐘了ww
真是的 意外意外
唉呦我前一部影片都被黃標了 讓我賺點點閱啦好不好
順便測試一下新的分段功能
0:00-0:45 開頭
00:45-02:24 體力上限解放
02:24-06:00 自動合成介紹
06:00-10:28 周回系統更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6Z3SVtjXk/hqdefault.jpg)
司馬遷評價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評價
而家最紅的港漫係咩? 而家最高評價的港漫又係邊本? 會唔會就係咬蔗幫從來都未講過的《火鳳》呢? 32期喇,呂布終於肯仙遊去搵董卓再續未了緣。今期主軸在於三個敗軍之將,面對死亡,有人慷慨就義、有人口不對心、有人委曲求全,面對死亡,各有心思,你又會BUY邊一套? 另外,今期終於揭開趙雲同司馬懿的決裂之始。
《殺道》最近好有型,拉斯維加斯內瘋狂屠殺。阿信受到同伴死亡的影響,性格變得暴戻,成為少有港漫主角如此失控的作品。《殺道》也開始越多反映和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例如之前毆打大總統、殺滅自以為是的有錢人。絕對是值得買的港漫作品。
《天子》方面,韓林兒憎恨朱重八的原因,原來因為重八太早黎到撞破自己同拖雷的好事!!!!! 「差點被姦」就遷怒於救己者,是否欠缺了一點兒說服力呢? 似乎唔係太應該受到現今畸型的刊物分類法而自我限制創作呢。
最後就係令人失望的《神掌龍劍飛》,故事零碎,篇幅太短令到所有章節都只像一本「龍劍飛的前半生」精選一樣,實在是天大浪費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YMuszn-b3A/hqdefault.jpg)
司馬遷評價 在 司馬遷評論秦趙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及平原君趙勝是[利令智昏] 的八卦
司馬遷 評論秦趙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及平原君趙勝是[利令智昏],導致趙國的慘敗幾乎滅國! 大國棋局US vs CHINA. 大國棋局US vs CHIN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