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優秀被懲罰的時代]
香港的新聞歷史,沒有像今天一樣,發生過一件如此轟動的集體請辭案例。
遠在九十年代中,香港發生過「亞視六君子」事件,六名記者因為抗議公司管理層對外購六四紀錄片審查一起辭職,希望喚醒社會人士對新聞自由關注。今天,因為有線電視粗暴解僱四十名新聞部同事,引發三十名記者包括部門主管辭職抗議。
歷史有一種巧合,當年的亞視君子,當中有幾位曾經在有線工作過,雖然都已轉職或退休。我訪問過部份「六君子」,部份人回看事件,坦言那個年代經濟環境好,辭職之後立即可以找到好工作,辭職也不需要太多勇氣。但現在香港新聞界的處境跟那個年代差天共地,疫情令到經濟環境差,人浮於事,記者工作難找,辭職之後並不容易找到另一工作。
一位女記者,哭着在有線門外說:「做過有線,也很難在外面其他新聞機構工作了。」意思是,有線新聞數十年來,堅持做出新聞質素,編輯室包容一定程度的採訪自由,記者還可以有所堅持,在今日風雨飄搖的香港新聞界,還有另一個容身之所嗎?
今日還在有線新聞部工作的人,很多人不只是為了一個飯碗。人工不高,工時長,如果只為一份糧,不會待到今天。一位被炒了的攝影記者,今天離開立法會的工作崗位,還按下了攝影機的直播按鈕,好像在鐵達尼號上的樂手,還堅持拉着小提琴,即使知道船正在下沉,自己會葬身大海。回到公司,他還拿着手機自拍,「今天我被炒了,還有很多美女記者送行。」他笑着離開,眾美女卻掉着眼淚送他。
另一位攝影記者,火爆十數年,今天被解僱,還跟舊同事說:「我真係好喜歡拍攝新聞。」
「裁員是挑最優秀的來開刀?你們的解僱準則是甚麼?」不同部組的主管,跟有線新聞部那四位空降下來的管理層理論了一整天,卻獲得了侮辱的回應:「你們像爛仔講數?」(諷刺來理論的記者如同黑社會談判)
而記者本身就應該據理力爭,懂得發問問題。那些年我在有線新聞做過記者幾年,主管鼓勵的風氣,就是只要記者是有理據的就可以查根問底,「不聽話才是當好記者的條件。」我也說過這句話。但那時候,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20位,今天香港在那個國際新聞指數裡,已經急墮到第80位。
明顯今時不同往日,回不去了。約半年前,四位在新聞業界沒得到敬重的人士,忽然取締了資深新聞人,空降加入有線電視成為主管,引起了一陣震盪。「隨便在有線找一個中層記者,資歷都好像比這四位優勝。」而類似這個情況,也在其他電視新聞台裡發生。原本有資歷應該晉升的新聞工作者都不獲得重用,換了一些難以服眾的人士,客觀效果就是讓新聞部由優秀走向平庸,甚至走向衰落。
而據多位有線新聞部員工形容,好幾個月來,四位新任管理層都處於「無作為」狀態。大家都知道,暴風雨始終要來。
有線新聞,多年來是香港公信力數一數二的電視新聞媒體,其偵查報導、及有線中國組的採訪,均是「新聞教材級」。其出品有生活化的「牛丸沒有牛肉」「動物傳心術」等又有趣味又有新聞價值的調查報導,記者都被訓練得要製作既專業又吸引觀眾的高質素新聞作品。
有線中國組,更加是連中國內地的官場領導人也要指定收看的節目,去年疫情爆發初期,也是極少數有記者留守武漢的香港新聞單位。後期新設的「新聞刺針」專題組,和有線中國組,在各大新聞比賽中,例必掃走不少獎項。
今天第一個震撼消息,就是公司以削減資源為理由,把整組「新聞刺針」炒掉。「新聞刺針」是有線新聞的王牌節目,品牌的叫座力,很大程度也因為它能泡製出與其他新聞頻道不同,有心思而令人難忘的獨家採訪。
而頻頻拿獎的記者,竟然是被開刀的對像,公司連一句合理的解釋也沒有,部組主管也通通不被知會。辭職記者遞交辭職信後,換來冷冷的一句「還有多少封信?」因為優秀,所以被懲罰,似乎是有線裁員行動今次發放出來的訊息之一。
同日晚上,有份裁員的四大管理層之一的前主播李臻,被爆出他早前在有線另一頻道,訪問特首林鄭月娥時,在訪問中段休息時,連林鄭月娥也忍不住訝異地形容,李氏的訪問風格「很溫和,怪不得我的新聞秘書形容(你)很配合很合作。」
舊時代的有線新聞,以紥實尖銳為優秀,如針刺出民間利弊,如刀解剖出社會真相;今日來替全香港最有公信力的新聞部動手術的人,卻以讓政治人物感到溫和為採訪大法,足以影照出香港今日命運的寫照:優秀被懲罰,劣幣驅逐良幣。
有線中國組主管司徒元已是資深前輩,非年少氣盛。他率領全體中國組記者請辭,在臉書寫下了一句「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公司先是解僱了中國組一位資深記者,但全組上上下下共十人實現了「齊上齊落」的氣魄,也是告誡香港人,今日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的嚴峻程度,別再有任何幻想。
(圖為傍晚於有線電視大樓外情況:集體辭職的港聞組主管及記者十餘人於門外留影,中國組主管司徒元和同事坐車離開,公司的官方公告被棄在大門地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李月華 眾新聞總編輯、黃麗萍 有線中國組前助理採訪主任 題目:《採訪中國 ON ASSIGNMENT IN CHINA---有線中國組原班人馬再起爐灶》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
司徒元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一針一線送別有線人]
「可不可以出船到公海邊緣,直播保釣漁船入境?」「可不可以預測韓農最終和警方衝突的地點,預早派駐攝制隊?」「特首選舉,可不可以用肉眼數票,快人一步預測結果?」「可不可以化驗一下牛肉丸,看肉丸裡有沒有牛肉?」「四川地震交通中斷,可不可以徒步走入震央?」有線新聞部的記者,都知道看起來mission impossible的意念,只要合乎新聞價值和原則,答案只有「可以,盡力試,做咗先。」
大膽假設,細心求證,行動力強,是有線新聞部多年來的紅褲子訓練。背後是要打通多少新聞人脈,吃了多少白果依然不言放棄,無論面對的事情多嚴峻,也能冷靜地部署和繼續追求。
通往有線大樓的荃灣海盛路,多少記者一邊走一邊灑過眼淚,或許是因為上司嚴苛的要求,或許是工作過勞太疲勞,或許是採訪失誤的自責,但抹掉眼淚,明天回到公司,撇開其他干擾,最後大家還是為「如何做好新聞」搏命戰鬥。
經歷了12月初有線新聞部因為管理層粗暴解僱40名員工,引致另外30名新聞工作者集體請辭的事件後。這陣子,請辭的記者陸續last day。
迎接幾位離職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卻不是傷感和無奈,而是熱熱鬧鬧的歡送會,人頭湧湧,笑聲滿滿。事緣一班「Cable同學會」成員,不眠不休多天,希望給幾位舊同事,帶來一幕幕難忘的離別回憶。
港聞組三位入職達廿年的小組主管,同事口中暱稱為「三娘」(源自「三娘教子」,那又是另一段故事),分別為林穎茵、林妙茵及曾楚群。這個「三娘」暱稱,由地底浮上地面,漸漸連主角們都知道。「三娘」在新聞部主管不同新聞範疇,多少年,她們一邊累積經驗慢慢成長,也教導好幾代的年輕記者。筆者由報館轉職電視台,「三娘」當時已獨當一面,多屆新聞系學生也在她們培育下脫胎換骨。
「三娘」在12月初請辭,這兩周先後完成最後一天的工作。她們於last day當天晚上7時(日更收工時間)離開編輯室的辦工桌時,「Cable同學會」臉書已經進行直播。「三娘」近日開始收拾桌子,都對要把舊採訪資料「斷捨離」感到依依不捨。
其中,曾楚群當年戴着眼罩及護耳罩,於2003年伊拉克開戰前,於地中海的美軍航母羅斯福號實地報導的巨型照片,原掛在新聞部,同事知道她想保存,特意從舊新聞紀錄裡找回這個畫面,放大成巨型畫框,讓她拿回家留為紀念。
進出有線新聞部,必經一條設計別緻的「時光隧道」,有射燈從透明地板滲出藍白色光線。或許這一晚是三人最後一次走這條隧道,但這段路並不孤單,十數名同事擁簇着她們出來。「感覺像韓星一樣」,三娘們後來回憶道,甜絲絲地笑說。
在公司閘門外,近50人已經就緒,發出喝采聲,有人拉起Banner:「走在事實最前線,以你為榮」。「走在事實最前線」是筆者在有線新聞部時,上司設計的口號,當年起用時,還印在採訪車車身上,由最初的宣傳口號,漸漸深入記者和市民心中。
每個晚上,大家看到「目標人物」離開閘門,都會一擁而上,有人拿着「有線咪高峰」做直擊訪問,紅色圓形圖案,在寶藍色圓球型上,但看真一點,那並不是真正的實物,而是由人手DIY的「cute版」有線咪牌。負責縫制的是一位離職已多年,但對有線滿有感情的舊同事。她說,特意去買布料,一針一線縫的,每個迷你咪牌的製作時間約兩小時。
「Cable同學會」幾位核心成員,已經離職有線新聞部多年,有些已轉職公關,或服務其他新聞機構。但每個人都記得,有線的can do spirit,「覺得要做啲嘢」就坐言起行。
除了送花、造Banner、縫咪牌,最瘋狂的是替「三娘」和另一位資深記者陳婉婷每人度身訂造一本紀念照片冊。有一天,這位舊同事找我:「妳可以把總辭當晚她們在有線門外的照片電郵給我嗎?」
我不知道,原來她要進行這個浩瀚工程,原來她和其他舊同事正蒐集大量舊工作照,有的是辦公室裡扮鬼扮馬的笑臉,有人在忙碌地垂頭工作,有人好有型地於外景場地專注地進行直播,也有人留學再回歸公司,同事在辦公室替她開了一個surprise party,一張一張舊照,配襯着同事的祝福語,精緻地在紀錄冊裡逐一紀錄下來。
大家收到這本紀念冊,都愛不惜手地在翻閱。「謝謝你們一直守護快樂新聞部」最後一頁,留下這一句話。原來這幾本紀念冊,排版工作也是由舊同事親手進行,她們幾位連續幾晚工作至凌晨。連送別舊同事都追求完美,可想她們做記者跑新聞時,這些有線新聞人如何鍥而不捨地替市民追問到底了。
「Cable同學會」臉書專頁成立,是為了甚麼?核心成員說,沒想太多,只是不想幾位好同事孤寂離開,受到這幾位熱血傻人感染,不少已離職多年的有線人都忍不住回來參與歡送活動。
今晚,曾楚群成為最後一位離開有線的「三娘」,同事笑稱,記得總辭那晚,楚群穿了條子休閒服踏出新聞部見記者,原來那天她放假,白天還去了郊遊,可想而知整件事如何突發,她趕回公司,所以一身casual wear.
我們這班傻人,覺得錯有錯着,發起了「穿橫間衣服」的主題送別她,有人衣櫃裡沒有間條服,特意去購置,那種天真純情和好玩,像大學生搞學會活動一樣,所以我們都說,像春天花花幼稚園,無論世界多壞,有線人總是有種童心。在眾人歡呼,好友送上鮮花及驚喜小禮物之後,楚群認真也說了一段話:
「我想說一點話。雖然外面覺得,好似『畸寶』(Cable 亦即有線新聞)變哂,但我始終希望,無論同事留下也好,或離開到其他平台也好,希望觀眾們都會支持一些真正用心、認真做新聞的新聞從業員。因為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我們新聞界很需要大家支持。我覺得,別太過覺得好像『香港新聞沒有希望』,無論同事們將來散落到那些平台,也希望大家會繼續支持他們。」
(原有線中國組其中十人,包括主管司徒元將轉戰「眾新聞」平台,繼續與觀眾見面,請大家支持。)
司徒元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在新香港,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要終結,一切醜惡的東西都要到來,這是「有線亞視化」前夕的中國組最後一夜。
「不少人覺得做良心舖,會不敵弱肉強食的社會機制,最後劣幣驅逐良幣,蝕本執笠。靠社會機制的確未必保護到有社會價值的東西,這個時候就要靠公眾的力量支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問心無愧,相信必有回響。節目來到這裡,大家珍重。」
從有線電視大裁員,看香港傳媒工作者的未來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561067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m4N_-7Fdw
司徒元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評價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李月華 眾新聞總編輯、黃麗萍 有線中國組前助理採訪主任
題目:《採訪中國 ON ASSIGNMENT IN CHINA---有線中國組原班人馬再起爐灶》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cmPuutKvFU/hqdefault.jpg)
司徒元 在 梁慧珉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其丈夫司徒元是有線電視新聞部中國組總監,其家翁司徒強曾為新華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副部長,而司徒強之胞兄,則為已故支聯會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泛民主派元老司徒華。 ... <看更多>
司徒元 在 司徒元:中國組精神係會不死,我希望將來有機會浴火重生 的相關結果
中國組主管司徒元手持橫軸,與全組記者拍攝合照後,道出last day感言:. 「今日終於順利完成有線中國組節目嘅最後一集。雖然覺得可惜,但我哋覺得有線中國 ... ... <看更多>
司徒元 在 司徒元|Tag - 大紀元時報香港 的相關結果
香港媒體有線新聞台12月1日突傳人事動盪,開除40名新聞部職員,引起內部職員抗議,其中「有線中國組」更由主管司徒元率領全體總辭。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