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2020 競選政見:
行車正義,實現道路平權,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時代力量的政黨主軸是「公平正義,改變台灣」。不公不義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例如,就存在於我們每天必經的馬路上。
過去一年「 #庶民」成為選舉熱門關鍵字,但各種炒房總統候選人和炒地狀元不僅離庶民很遙遠,就連台灣庶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機車,長期以來依舊是「多數的弱勢」,相關權益很容易被高官及政治人物所忽視。
於是我們每天在路上看到的,就是行車空間上受到「車種分流」的隔離與擠壓,道路資源分配有顯著的失衡,而不良的規劃、不夠嚴謹的考照制度,更使交通亂象頻傳,汽機車同時受害。
因此,我們提出以下政見,推動讓台灣的行車環境更合理、更安全、更順暢。
📌道路規劃改革,回歸專業與平權之國際主流
1⃣因應車種分流而生的「禁行機車」,迫使機車只能在外線道行駛,而外線道常有停車格、公車站等設施,若沒有妥善規劃,就是把機車推入險境。
2⃣行駛內線的汽車駕駛從機車的左側右轉,也使得十字路口右轉汽車與直行機車發生「車流交織」的問題,常常因此影響交通順暢,甚至發生事故。
3⃣「強制兩段式左轉」迫使機車駕駛採取「左轉靠右」的行車方式,也違反駕駛直覺與國際主流。
因此對於道路規劃,我們認為應提出以下改革:
➖回歸「車速分流、車向分道」之國際主流規劃原則
➖推廣試辦「取消內側禁行機車」,搭配「不強制兩段式左轉」,紓解外線道混亂
➖道路外側若有汽機車停車格、卸貨處、公車停靠站等需求,以人行道內凹為原則,維持外線道完整性
➖移除中央分隔島視線阻隔物,以免車輛難以判斷左轉時機而與對向直行車衝突
➖重新審視汽機車分隔島設置合理性
📌考照制度改革,良好交通環境從具備正確駕駛知識開始
如果道路規劃不佳,又加上駕駛人缺乏良好駕駛習慣,事故率將居高不下。在汽車駕訓班互派考驗員的狀況下,放水狀況不時傳出;機車考照則更簡單,通常甚至不須參與駕訓過程,許多人連「立中柱」都有困難。
我們認為應更加重視正確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故提出以下改革:
➖比照日本等國加嚴考照難度,提升用路能力與駕駛道德倫理
➖避免駕訓班放水,引進第三方認證機制或由監理所指派考驗員
➖機車考照除了兩段式左轉外,亦納入一般左轉等車種混流情境
➖完整了解車體功能構造及操作,減少不立中柱的狀況
➖安駕訓練制度化,職業駕駛納義務,自用駕駛提供稅費減免誘因
📌執法方式改革,講求科學實證,建立執法威信
事故熱點或新設省道,不要再只「測速、禁機、抓左轉」了!
過去雖然時有交通大執法,但成效終究有限,駕駛行為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此外,近來各地推動科技執法、智慧執法,雖然科技化方向正確,但是哪些違規影響交通安全最嚴重?具體要優先取締的項目是什麼?如果缺乏事前分析,恐怕難把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成效。
對於執法,我們提出以下改革建議:
➖根據實際肇事原因分析進行科學化管理,依現況應加強取締未依規定讓車、未保持與前車間距、不當變換車道或方向等項目,並定期檢討執法項目配置
➖除了專案式的定點執法,也應在巡邏時針對所見違規立即執法,養成駕駛人在生活中落實良好駕駛之習慣
➖違規記點擴大納入項目、延長記點期限,結合交通安全講習及再考照回訓制度,確實導正違規
#公平正義改變台灣
#政黨票投時代力量⑥
#致敬大友克洋AKIRA
#tag你關心道路平權的朋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右轉汽車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時代力量 2020 競選政見:
行車正義,實現道路平權,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時代力量的政黨主軸是「公平正義,改變台灣」。不公不義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例如,就存在於我們每天必經的馬路上。
過去一年「 #庶民」成為選舉熱門關鍵字,但各種炒房總統候選人和炒地狀元不僅離庶民很遙遠,就連台灣庶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機車,長期以來依舊是「多數的弱勢」,相關權益很容易被高官及政治人物所忽視。
於是我們每天在路上看到的,就是行車空間上受到「車種分流」的隔離與擠壓,道路資源分配有顯著的失衡,而不良的規劃、不夠嚴謹的考照制度,更使交通亂象頻傳,汽機車同時受害。
因此,我們提出以下政見,推動讓台灣的行車環境更合理、更安全、更順暢。
📌道路規劃改革,回歸專業與平權之國際主流
1⃣因應車種分流而生的「禁行機車」,迫使機車只能在外線道行駛,而外線道常有停車格、公車站等設施,若沒有妥善規劃,就是把機車推入險境。
2⃣行駛內線的汽車駕駛從機車的左側右轉,也使得十字路口右轉汽車與直行機車發生「車流交織」的問題,常常因此影響交通順暢,甚至發生事故。
3⃣「強制兩段式左轉」迫使機車駕駛採取「左轉靠右」的行車方式,也違反駕駛直覺與國際主流。
因此對於道路規劃,我們認為應提出以下改革:
➖回歸「車速分流、車向分道」之國際主流規劃原則
➖推廣試辦「取消內側禁行機車」,搭配「不強制兩段式左轉」,紓解外線道混亂
➖道路外側若有汽機車停車格、卸貨處、公車停靠站等需求,以人行道內凹為原則,維持外線道完整性
➖移除中央分隔島視線阻隔物,以免車輛難以判斷左轉時機而與對向直行車衝突
➖重新審視汽機車分隔島設置合理性
📌考照制度改革,良好交通環境從具備正確駕駛知識開始
如果道路規劃不佳,又加上駕駛人缺乏良好駕駛習慣,事故率將居高不下。在汽車駕訓班互派考驗員的狀況下,放水狀況不時傳出;機車考照則更簡單,通常甚至不須參與駕訓過程,許多人連「立中柱」都有困難。
我們認為應更加重視正確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故提出以下改革:
➖比照日本等國加嚴考照難度,提升用路能力與駕駛道德倫理
➖避免駕訓班放水,引進第三方認證機制或由監理所指派考驗員
➖機車考照除了兩段式左轉外,亦納入一般左轉等車種混流情境
➖完整了解車體功能構造及操作,減少不立中柱的狀況
➖安駕訓練制度化,職業駕駛納義務,自用駕駛提供稅費減免誘因
📌執法方式改革,講求科學實證,建立執法威信
事故熱點或新設省道,不要再只「測速、禁機、抓左轉」了!
過去雖然時有交通大執法,但成效終究有限,駕駛行為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此外,近來各地推動科技執法、智慧執法,雖然科技化方向正確,但是哪些違規影響交通安全最嚴重?具體要優先取締的項目是什麼?如果缺乏事前分析,恐怕難把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成效。
對於執法,我們提出以下改革建議:
➖根據實際肇事原因分析進行科學化管理,依現況應加強取締未依規定讓車、未保持與前車間距、不當變換車道或方向等項目,並定期檢討執法項目配置
➖除了專案式的定點執法,也應在巡邏時針對所見違規立即執法,養成駕駛人在生活中落實良好駕駛之習慣
➖違規記點擴大納入項目、延長記點期限,結合交通安全講習及再考照回訓制度,確實導正違規
#公平正義改變台灣
#政黨票投時代力量⑥
#致敬大友克洋AKIRA
#tag你關心道路平權的朋友
右轉汽車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打臉中時系列第五篇,中時謝記者昨天又出了一篇意味不明但對機車路權不友善的文,按照慣例來跟大家分段解析。
1. 報導:「聯絡頭份竹南間重要幹道清寧路橋,從去年12月試辦開放機車行駛後,近日有民眾分別向縣議員廖秀紅、鄭聚然陳情,指稱陸橋外側車道汽機車混在一起行駛,陸橋兩端剛好都有路口紅綠燈,經常發生右轉汽車與直行機車爭道問題,衍生安全疑慮,縣議員已洽詢業管單位,以維護民眾往來安全。」
事實:外側車道為混合車道,汽機車本來就混行,只要沒有機車專用道的路全部都是這樣,講安全疑慮有事嗎?但這次比較好了,直接具名講出國民黨兩位議員,比起之前都憑空指控好多了。
然後右轉汽車跟直行機車,只要遵守交通規範並保持安全車距都能安全無虞,危險的是不安全的駕駛行為,並非混合車道。請問兩位議員洽詢業管單位後得到什麼回應?為何不願寫出來?是不是就想把橋上改回禁行機車?
2. 報導:「據悉,清寧陸橋是為橫跨台鐵軌道所建,分別聯結頭份市中央路及竹南環市路等2條重要幹道,過去以安全為由禁止機車通行,所以往來機車都由平面地下道通過台鐵軌道,許多民眾多年來已經習慣這條通行車道,尤其年紀較長的長輩騎機車通行,有較安全的路徑保護。」
事實:過去以安全為由禁止機車通行,但我會勘時問公總依據到底是什麼,公總也講不出所以然,這不就單純『憑感覺』覺得危險而禁止?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初會勘才能順利開放一個車道。
接著,說橋上汽機車混行不安全,地下道有較安全的路徑保護,實在錯的離譜,橋上有兩個車道,地下道僅有一個混行車道,若要說混行危險,地下道其實才危險。
3. 報導:「去年間,有苗栗縣民代以還機車路權為名,要求開放清寧路橋給機車行駛,公路總局於是從去年12月試辦開放機車行駛陸橋,3個月後正式開通至今。
近日,苗栗縣議員廖秀紅、鄭聚然先後接獲民眾陳情反映,表示清寧陸橋兩端路口都有紅綠燈,陸橋外側車道汽機車同行,遇到路口綠燈通行時,直行機車與右轉汽車經常互相爭道,堵在路口,險些釀成車禍,希望有關機關能予改善。」
事實:第一句的苗栗縣民代就是我,謝大記者寫到第六篇了,還是死都不提到底在針對誰,前幾個案子都是我和光軒、煥強共同處理的,但清寧陸橋時三個辦公室還沒有聯合機制,謝大記者不曉得是故意不提還是不清楚。
接著,直行機車與右轉汽車經常互相爭道的問題,其實是內線禁行機車造成,就是因為內線不能走,機車只能走外側車道,而這情況在所有外側為混合車道的路都會遇到,建議兩位議員若要改善此狀況,一起來和我支持取消禁行機車,但大概平行世界中才會發生。
4 報導:「另有民眾反映,清寧陸橋路肩不夠寬,加上路肩設有排水孔,路面不平,機車不敢太靠邊行駛,就是擔心壓到不平處失控摔倒,如果機車行駛外側車道,又擔心與汽車爭道,行車有壓力,還不如當初全部限定機車由平面道行駛就好,也造成部分長輩不敢由陸橋行駛,寧可由平面道通過較安全。」
事實:這是在說因為路肩不夠寬不好騎所以不敢騎嗎?哈囉,路肩本來就不能騎喔,還扯什麼水溝蓋,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汽車及機車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而「路面邊線」外側就是路肩,依規定不得行車。
「還不如當初全部限定機車由平面道行駛就好」這句也是奇怪,騎不慣橋上的人,那就依原本習慣騎地下道,地下道又沒有改變,到底為何要去管橋上?照這邏輯來看,不就長輩們也好希望能騎橋上但目前覺得右轉車不安全,那就建議取消內側禁行機車吧,同時中央路永貞路口就能直接左轉了,當初沒有一次到位就是公總比較保守,這種『車種分流』才安全的觀念,只能繼續努力溝通。
右轉汽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