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問出史達林警探心中羔羊的戲,讓所有的羔羊嚇到現在,因為導演強納森德米是如此乾脆地點出「有誰敢跑出烏托邦的閘欄」?
成就經典人物,非要像強納森德米這樣的說故事能手,他的運鏡功力說足一個故事的力道。
身為影迷的你或許還記得1993年的電影《費城》,湯姆漢克是如何隨著歌劇詠嘆調唱出自己的悲傷與壓抑,又如何平靜地面對周遭以及以往同事的歧視,為自己的同志性向打一場極可能會輸的法庭仗,明知自己將病死仍不退卻地在法庭上秀出自己病到不成形的頹敗身軀,知名大導強納森.德米執導的電影總有股看透世情翻湧炎涼,但仍可以定焦在一人踽踽獨行的堅定意志,平實地讓演技自然發酵的拍法,他不急躁,他會等故事熟成。
一個大導演,會讓自己的電影,終有一幕讓影迷永誌難忘,因為那一幕是直入人內在核心,讓凡人所有武裝偽裝的與不能忍的種種歷程,都化為堅強,或許這兩年離世的音樂與電影大師太多,強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不會是最會被討論的那位,但以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誰也不能忽略他的作品對後代的啟蒙。真的如Talking Heads的主唱David Byrne說的「他愛所有的平凡人」有這樣的人本導演,故事才得以綿長,巨星才會不朽。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428inf001/
史達林 後代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八卦
#普丁在哪裡 🇷🇺
▌#轉角封面:尋找記憶,普丁在哪裡?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2939357
仔細看,普丁在哪裡?2018年1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來到了聖彼德堡,參加「列寧格勒圍城戰」的突圍日75周年紀念。
二次大戰期間,列寧格勒在德軍的包圍下,慘遭封鎖872天。從1941年9月9日圍城開始,到1943年1月18日紅軍突圍、殺出運補路線,嚴冬、戰火與饑荒,也讓列寧格勒全城150萬人因此喪命。
雖說一向強調「愛國」、「祖國」、「烏拉!」的普丁,時常出現在這類抗戰勝利的場合,但「列寧格勒」對他,卻含有更深一層的特殊情感。因為普丁本人就出生在這座城市,而他的爸爸——老普丁(Vladimir Spiridonovich Putin)——也曾在圍城戰役中奮勇作戰。
轉角在去年5月的編輯隨筆〈「不朽軍團」遊行,普丁與二戰時的普丁一族〉中,有著以下敘述:
❝ ......一開始,老普丁只是一個在潛艇部隊服役的義務役水兵,但二戰爆發後,納粹德軍卻在1941年6月入侵蘇聯,紅軍在前線全面潰敗,老普丁的潛艇部隊還未及創下戰功,就在1941年9月被德軍包圍、困在了列寧格勒。
在列寧格勒圍城戰中,老普丁加入了『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史達林時代的秘密警察)所組成的敵後敢死隊,負責破壞橋梁、基礎設施,以阻止德軍的挺進。但在一次遭遇戰中,老普丁的戰友們被德軍全滅,自己也被手榴彈炸傷左腳,動彈不得地倒在了凍結的涅瓦河畔。
正當老普丁絕望之際,一名老鄰居突然在戰場上出現,硬是把老普丁扛回了紅軍的醫院。雖然老普丁撿回了一命,但圍城戰早已耗盡了醫療物資,城裡的醫生,也沒辦法把他腿裡殘留的彈片給取出來,老普丁也因此終生不良於行。
根據普丁在2015年所寫的專欄回憶,他的爸媽當時都困在列寧格勒的圍城前線,而當老普丁負傷之際,普丁的哥哥也才剛剛出生,護子心切的老普丁於是背著醫護人員,將自己傷兵配給的食物分給了自己的妻子與幼子,直到自己因為虛弱而昏倒在醫院。
老普丁一家的故事被官方發現後,蘇聯政府並沒有配給更多的食物,官方反而強行帶走了普丁的哥哥,把他送到了後方撤離區的寄養家庭。之後,普丁的媽媽只知道『孩子得了白喉,死了』,連什麼時候死的、葬在哪都不知道...... ❞
當時故事寫到這邊,但沒寫到的是,普丁的祖父——老老普丁( Spiridon Ivanovich Putin)——其實是列寧與史達林的御廚。以暴飲暴食、愛和賓客拼酒灌到爛醉、晚餐每頓要吃6小時的史達林,據說極愛老老普丁作的喬治亞菜。因此在戰時,老普丁能順利轉到配給更多的NKVD,傳說與父親的廚房助力也有關係。
列寧格勒最終在1944年1月27日才全面解圍,但43年1月18的「突圍日」,至今被視為整場戰役最振奮人心的反攻時刻。因此今年普丁才會邀請二戰老兵,一同參觀聖彼得堡重現圍城戰場的「突圍廣角鏡博物館」(就是圖中所在)。
戰後,列寧格勒也因堅持不降,而被封為「英雄城市」,甚至到了現在,還有不少俄羅斯的都市傳說,聲稱列寧格勒被封鎖872天的艱苦環境,讓存活下來的市民戰士們「基因突變」(?),這才讓普丁在內的城市後代,成為了更強悍、優秀的戰鬥種族(??)。
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今年俄國小黨公正俄羅斯,確實贊助了這樣主題的紀錄片《封鎖的血脈與基因》,並邀到了多名老兵、杜馬議員、甚至是文化部高官,一同參予在莫斯科的「突圍特映會」。
--
圖/路透社:普丁在哪裡?
#普丁一臉恍惚 #LOST #PHOTOSHOP #俄羅斯 #普丁 #聖彼得堡 #轉角閒聊
史達林 後代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八卦
海報,一種單純為了宣傳而生的媒體形式。不同於過往的藝術畫作,海報從被創作的那一刻起,就非是為了幾個擁有者而存在,它希望盡可能被人看見。海報相比於其他同樣面向大眾的媒體形式來說,最大的差異便是海報能精準地備受眾所看見。當你走經電影院時,會看見上映中電影的宣傳海報;當你走進酒吧時,會看到禁止酒駕的宣導廣告;當你走過公車亭時,會看見政治人物的選舉宣傳廣告。一切是那麼自然的被看見,圖像中卻又是帶有那麼多複雜的資訊。
海報是如此特別,以至於當我們觀看來自不同時代的海報創作時,光是透過其蘊含的圖像符號及暗示,便能理解該時代特定群眾的喜惡和意識形態。換言之,我們將歷史上的著名海報排排站,並逐一針對該時代背景進行了解,也就從大眾媒體的角度,重新切入了該時代,並從另個角度更進一步融入歷史。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815
《震撼世界的海報》,幾乎是本近代史。本書蒐羅了自數世紀以降的知名海報,其中有著如羅特列克、慕夏如此精美的海報設計者,也有香菸、郵輪旅遊此種商業廣告,但更大的篇幅則是描繪不同大時代的氛圍。從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爵士黃金時代、經濟大恐慌、二次世界大戰、史達林崇拜、冷戰、越戰、太空競賽、安迪渥荷與毛澤東、切格瓦拉、嬉皮反戰等歷史背景。我們能從這些海報中,感受一戰的民族主義高漲,美國於20年代的輝煌,納粹德國的反猶太情節,香菸又是怎麼從流行時尚變成致癌物。
齋主多次翻看本書,有種很深的感觸。百年前的海報設計,比之今日的設計,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想這也是讀者閱讀這書時的樂趣之一,也就是當書越讀到後半,能驚艷眼球的海報也就越少。或許有人認為,這是某種倖存者偏差,因為能經歷過時間淬鍊的海報肯定較具永恆價值,但無可否認的近些年不管是電影海報或品牌海報都越來越了無新意,相比於百多年前的羅特列克、慕夏、卡桑德爾來說,今日海報時無法比較。這其實也是資訊成本不斷下降之故。
當代宣傳媒介相較百年前來說實在太過多元。過去最頂尖的商業藝術人才,可能從事的就是平面設計或是海報設計,但如今有著太多更有商業價值的職位等著這些人才,他們可能從事工業設計或影視導演。以此思維進一步思考,也難怪海報這類老宣傳媒介,這些年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越來越少。相對反倒是那些經典的老海報,總是那麼深入人心。
海報是人類社會對於歷史的共同記憶。它們可能是某個曾經的政令宣導,可能是某個劃時代商品的廣告宣傳,可能是某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還可能是個無心之舉的攝影海報。《震撼世界的海報》一書,除了帶給讀者海報美感體驗、不同時代背景的切入點之外,更重要的價值就是提醒讀者們,我們每分每秒都活在歷史中,你我所看到的海報或宣傳廣告,可能是後代人類用於了解我們當代生活的重要資訊。
此次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26(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方言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