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戶繼續過著打電動和撿菜的日子,暴力反彈先放過一天不出手,規劃至少打十批進去,覺得台股現在便宜的東西還真的不少。
今天盤中有人問說反彈大漲沒買到怎辦?這跟看到樂透號碼開出來才後悔自己沒買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庸人自擾。沒有人可以預知行情,否則一定變首富了吧。回歸投資本質,一個東西覺得便宜了你就可以買,而分批只是幫助心態穩健、保持冷靜的策略而已,策略不只一種。
Howard Marks 去年股災的金玉良言:看到行情跳樓就是慢慢買,買了一點明天崩會慶幸還有子彈可以打,而明天漲則慶幸還好自己有買一點不至於錯過。
台股 跳樓 在 Facebook 八卦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前幾天看到有一位知名的價值投資經理人跳樓的新聞。
去查了一下他的績效(下圖),真的輸指數蠻多的,最近10年是年年落後指數,上一次贏S&P500是2010年。
同樣是價值投資的巴菲特,雖然這10年累積也輸指數,但整體沒有輸很多。
新聞中提到好公司昂貴、買不到標的、手上持有大量現金都是可能的原因。
即便找到看好被低估公司,首先你不知道這些公司多久以後會回到合理價值,比方說你覺得它距離合理價值應該還有30%的上漲空間,問題是如果它就這麼在低檔盤了5年才漲上去30%,那折合年化報酬就剩5.3%。
其次你不知道這期間指數漲多少,如果其他大型股整體就是比較強,年化平均10%,那原本要打贏指數就非常困難。
就像台灣去年台積電強到天上,台積電又佔指數超高比重,那一般做台股的基金經理人可以因為行情好績效不錯,但要贏指數難度就很高。
---
我覺得一般普通投資人,跟基金經理人還是有很大不一樣。
➡1. 普通投資人,投資方法的彈性更大
如果你是經理人,你不大能隨意調整過去的投資方法,因為這等於是承認自己過去是錯的,承認錯誤對專業人士是一件很難的事,他們必須冒著職業生涯風險做這件事。
況且我們很難確認什麼是真正的錯誤,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價值投資真的錯了嗎?我覺得沒錯,只是績效輸大盤而已。
但對普通投資人其實沒這麼多限制,你可以一次用個五招八招而沒什麼包袱。你可以左手買巴菲特、右手價值投資、左腳買ETF、右腳押成長股,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普通投資人有個問題要注意是:「不要告訴別人你的績效,也不要告訴別人你買了什麼。」
因為一旦說出口,後面我們本能反射性的就會想要「保持正確」、「保持與過去一致」,這樣其實就等於拋棄彈性。
而誰又能確保自己永遠是正確的呢?
---
➡2. 普通投資人,沒有擔心績效輸大盤的包袱。
管理別人資金的人,在績效或sharpe ratio上如果顯著輸給指數,那無疑的代表工作做得不好,無論你再認真或再投入都沒有用,因為績效說明一切。
但普通投資人管的是自己的資金,也是自己設定目標、自己對自己負責,輸指數也不會有人開除你、指責你。這不是說績效差也沒關係,只是我們並不用承擔那些額外的壓力。
✔雖然說普通投資人績效輸大盤沒有心結,
但絕大多數人其實還有個問題是,當你績效落後你鄰居或者你隔壁的同事,那通常問題就大了。
很多人在看到同事朋友上個月買股票績效50%、100%,人們就坐不住、亂了套了。
有句話說:士兵只會忌妒班長,不會忌妒將軍。
人們會在意自己薪水少同事5000元、報酬率比別人少幾%,但卻不會在意自己收入落後比爾蓋茲5000萬。如果把眼光放遠,有些比較真的不值一提,假如你很在意自己的成長,那麼應該要很謹慎的選擇自己比較的對象。
---
➡最後談談價值投資,
先說我認為價值投資並沒有失效,
如同巴菲特所說,價值投資裡面"價值"兩個字是多餘的。每個人衡量價值的方法不同,成長股難道沒有價值嗎?是有的,比較大的問題只是這幾年好公司幾乎沒什麼跌下來、讓保守投資者沒有機會跟上而已。
✔保守本身不是種錯誤,而是種選擇。
以前有寫過一篇關於價值投資的缺點,連結放在留言。我覺得有缺點並不是壞事,任何投資方法都一定有缺點,問題只在於自己能不能接受。
以前做過回測的經驗是,各種類型投資方法都有它好的時期與不好的時期,過去怎樣是一回事,未來我們依然不知道是誰比較好,有個歌詞&諺語是: "every dog has its day",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它走運的一天,每個投資方法其實也是如此。
有些讀者也許有發現,市場先生的網站基本上是各種投資方法和工具都會談,因為我自己傾向盡可能保持開放心態多元的去研究。
分散投資不是只有分散持股而已,分散資產、分散方法,也都是分散概念的延伸。分散越多並不是說績效一定會越好,但對人生來說,可以讓過程會相對更平順一點點。
當然,任何研究從開始到最終能被使用都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前提要確保方法是符合邏輯,以及最好有充分數據證明。
---
➡方法沒問題後,最後剩下的就是心態問題。
前陣子看到網友留言一個蠻樂觀的例子說:你可以同時買S&P500指數ETF、買波克夏,再買ARK。
ARK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打敗股神巴菲特;
波克夏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績效領先木姐;
S&P500 ETF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把巴菲特和木姐按在地上磨擦。
最後成果是一回事,但我覺得這在心態上就很不錯。
---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 市場先生
以後應該會常常聽到我重複這句話。
#看完覺得有收穫可以留言告訴我
市場先生 2021.05
#以後遇到績效低潮時記得要放寬心一點不要想不開
台股 跳樓 在 股癌 Gooaye Facebook 八卦
中概股昨天由教育版塊領頭跳樓,連 ETF 如 MCHI, GXC, KWEB, CQQQ 都有 3-8% 的跌幅可見黨的鐵拳重擊慘況。
先前在節目跟大家聊過中國去打校外培訓機構的事情,現在持續擴大力道,重災區有新東方 EDU -54%、好未來 TAL -70%、高途教育 -63%,基本上是直接跌爛。可惜當時沒有看出中國對補習班的壓制會到這種程度,葡萄滿手這波就發財了 Q____q。
科技股的部分由於對 DIDI 下了重手,其他科技產業如坐針氈;而韓正對於房地產融資重申管理之態度,也讓房產類股承受壓力。你說習近平要幹嘛?我想沒人知道,比較合理的判斷是要刷存在感重擊自家企業,接著看是不是想把那些赴美的態度矯正一下,輔導至港股上市吧。
目前屁股最癢的應該是那滿山滿谷的 FDI,今年外資從亞股到處提款的錢,差不多都是流進去中國。外資今年屌賣台股至今還沒賣下去,成交額占比也持續下探,台灣市場主力現在變成散戶。灌進去中國的部分今年表現也很普通 A50 -7%、HSI -0.55%、深成指 +1.53%,反觀台灣加權指數 +18%、SPX, QQQ 也有個 +19% 左右,昨天再來個重殺,今年這部位跟死水一樣。
關於可不可以抄底這種問題,其實要問你自己夠不夠了解,以及是否評估過中國人治社會的底線可以到什麼程度,就算企業的內在價值浮現,真的夠便宜,但如果黨堅持要整改那又該如何評價?買賣問題只能問自己我無法回答,但我能順便回答幾個常見問題。
「 一直有買盤接」:這個是每次有股票崩殺,在車上的散戶必提的問題。極有可能是空單回補,補完之後跳起來繼續空。
「使用選擇權買樂透反正賠了就當彩券」:高機率會輸錢,IV 整個已經拉起來,就算你方向看對,付出的高額 premium 也賺不回來。
「成交量很大還有人看好」:高機率是 day trader 在裡面當沖,要知道這種程式交易和短線客不怕漲、不怕跌,只怕沒波動,你看到的交易量未必是是想要部局長期的人,只是在裡面抽差賺 t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