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法2017年修法,將補助款門檻下修為3%,節目中誤植為3.5%。
11月22號就是2020立委選舉登記的最後期限了,從半年前吵初選,到最近各黨喬不分區名單,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兩個禮拜各個黨討論不分區的名單也是戲碼很多,有人哭、有人靜坐、還有人因為名單罵來罵去,不過說到這個不分區名單,這個名單上面的人是要怎樣被選進去立法院?為什麼一直要吵誰排在第幾名誰要往後排?
一般來說呢,選舉體制有分成:票數最多就當選的「多數決」、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的比例代表制,以及混合制這三大類。那我們2020的立委選舉就是混合制,也就是說因為我們在選立委的時候會拿到兩張票,一張投給區域立委、一張投給政黨。
投給區域立委的就是票最多的當選,很好懂,但是為什麼要多一張政黨票咧?
其實過去選立委其實是跟我們去年選地方民意代表一樣,是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複數選區涵蓋的範圍會比較大,雖然每個人還是只有一票,但會依照最後的得票數高低選出相對應人數的民意代表。但是2008年以後立委席次減半,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個選區只會選出最高票的一位立委,所以候選人比較不會只打特定議題、標新立異,因為必須要拉攏中間選民才有機會選上。BUT!這種做法其實對小黨很不利,而且可能讓大黨獨大,高票落選的聲音也沒有辦法呈現在席次上。
那這個政黨票是用來選不分區立委的,不分區立委跟區域立委除了選法不一樣,性質也不太一樣。
因為立委就是希望各個政黨可以推出專業的、弱勢代表的、以及可代表黨的立委人選,目的是要更兼顧全國的利益來問政、修法,可是很多社會上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要叫他們去透過「地方選舉」來進入國會實在太困難了。所以他們就能夠透過這份不分區名單,走進立院。不過,不分區立委因為是政黨提名的,所以若是被「撤銷黨籍」就會跟著失去立委資格,像是前陣子時代力量的高潞以用,就因為退黨失去立委資格,但林昶佐、洪慈庸因為是區域立委,所以退黨也不會影響立委資格。
計算到底有幾位不分區立委當選,其實也有不同的做法,像我們是採並立制,也就是把不分區跟區域立委分開算,政黨得票的比例只會去乘不分區的席次。但如果是德國或紐西蘭他們採用聯立制,就是政黨票比例會先乘以全部的總席次,再扣掉該黨區域立委當選的席次。等於說政黨的得票率就會比較接近立委的總席次,所以聯立制是有利於小黨,讓小黨也能夠為民發聲,不再只有大黨獨大。
但是聯立制也有一些問題,像是如果小黨林立,可能會導致一直在換內閣、國會運作失能。像當初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國就是完全的比例代表制,也就是說不管你的黨多小、或有多極端,都可以得到席次。有部分學者認為,這也是納粹能建立他們政治勢力的一個漏洞。所以後來就設立了政黨票門檻來制衡,如果沒有超過門檻,還是不能進立院的。
這個門檻其實也很多種,像目前台灣的門檻是5%,丹麥則是2%、希臘3%,義大利、瑞典4%,土耳其則高達10%。有些國家還會加上區域席次門檻,比如說南韓是3%或分區得五席以上。
那如果投給小黨,但他們沒達到門檻,我的票不就浪費了?
其實就算你投的票沒有辦法讓他們得到席次,但如果政黨票得票率有1%,政治獻金就可以抵稅、有2%,之後可以不用提滿10席區域立委就可以提不分區立委,有3%就可以領取政黨補助款。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小黨繼續存活經營的養分。
當然也有聽到不少呼聲,希望政黨票的這個門檻能夠下修,避免總是兩大黨在把持立法院。
你對於立委選舉的制度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政黨法2017年修法,將補助款門檻下修為3%,節目中誤植為3.5%。 11月22號就是2020立委選舉登記的最後期限了,從半年前吵初選,到最近各黨喬不分區名單,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兩個禮拜各個黨討論不分區的名單也是戲碼很多,有人哭、有人靜坐、還有人因為名單罵來罵去,不過說到這個不分區...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王炳忠 Facebook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問卦] 大家會覺得聯立制的投票模式比較好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聯立制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聯立制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單一選區意思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8月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B2L6選舉制度的類型 混合制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政黨法2017年修法,將補助款門檻下修為3%,節目中誤植為3.5%。
11月22號就是2020立委選舉登記的最後期限了,從半年前吵初選,到最近各黨喬不分區名單,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兩個禮拜各個黨討論不分區的名單也是戲碼很多,有人哭、有人靜坐、還有人因為名單罵來罵去,不過說到這個不分區名單,這個名單上面的人是要怎樣被選進去立法院?為什麼一直要吵誰排在第幾名誰要往後排?
一般來說呢,選舉體制有分成:票數最多就當選的「多數決」、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的比例代表制,以及混合制這三大類。那我們2020的立委選舉就是混合制,也就是說因為我們在選立委的時候會拿到兩張票,一張投給區域立委、一張投給政黨。
投給區域立委的就是票最多的當選,很好懂,但是為什麼要多一張政黨票咧?
其實過去選立委其實是跟我們去年選地方民意代表一樣,是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複數選區涵蓋的範圍會比較大,雖然每個人還是只有一票,但會依照最後的得票數高低選出相對應人數的民意代表。但是2008年以後立委席次減半,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個選區只會選出最高票的一位立委,所以候選人比較不會只打特定議題、標新立異,因為必須要拉攏中間選民才有機會選上。BUT!這種做法其實對小黨很不利,而且可能讓大黨獨大,高票落選的聲音也沒有辦法呈現在席次上。
那這個政黨票是用來選不分區立委的,不分區立委跟區域立委除了選法不一樣,性質也不太一樣。
因為立委就是希望各個政黨可以推出專業的、弱勢代表的、以及可代表黨的立委人選,目的是要更兼顧全國的利益來問政、修法,可是很多社會上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要叫他們去透過「地方選舉」來進入國會實在太困難了。所以他們就能夠透過這份不分區名單,走進立院。不過,不分區立委因為是政黨提名的,所以若是被「撤銷黨籍」就會跟著失去立委資格,像是前陣子時代力量的高潞以用,就因為退黨失去立委資格,但林昶佐、洪慈庸因為是區域立委,所以退黨也不會影響立委資格。
計算到底有幾位不分區立委當選,其實也有不同的做法,像我們是採並立制,也就是把不分區跟區域立委分開算,政黨得票的比例只會去乘不分區的席次。但如果是德國或紐西蘭他們採用聯立制,就是政黨票比例會先乘以全部的總席次,再扣掉該黨區域立委當選的席次。等於說政黨的得票率就會比較接近立委的總席次,所以聯立制是有利於小黨,讓小黨也能夠為民發聲,不再只有大黨獨大。
但是聯立制也有一些問題,像是如果小黨林立,可能會導致一直在換內閣、國會運作失能。像當初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國就是完全的比例代表制,也就是說不管你的黨多小、或有多極端,都可以得到席次。有部分學者認為,這也是納粹能建立他們政治勢力的一個漏洞。所以後來就設立了政黨票門檻來制衡,如果沒有超過門檻,還是不能進立院的。
這個門檻其實也很多種,像目前台灣的門檻是5%,丹麥則是2%、希臘3%,義大利、瑞典4%,土耳其則高達10%。有些國家還會加上區域席次門檻,比如說南韓是3%或分區得五席以上。
那如果投給小黨,但他們沒達到門檻,我的票不就浪費了?
其實就算你投的票沒有辦法讓他們得到席次,但如果政黨票得票率有1%,政治獻金就可以抵稅、有2%,之後可以不用提滿10席區域立委就可以提不分區立委,有3%就可以領取政黨補助款。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小黨繼續存活經營的養分。
當然也有聽到不少呼聲,希望政黨票的這個門檻能夠下修,避免總是兩大黨在把持立法院。
你對於立委選舉的制度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王炳忠 Facebook 八卦
《政黨法》三讀通過,媒體紛紛來電,針對政黨補助款門檻從3.5%降至3%,小黨哀鳴還是不夠,問我怎麼看?
我說,在這補助款上討價還價,治標不治本。大黨還可拿這說,已經施恩了!再修,修到一趴,so?
我們要的是席次,不是錢,right?
當然,你可能會說,錢多了也就比較好選。但根本的制度不改,都一樣!想想,自從國會被那位「林聖人」堅持減半後,只有113席,根本和台灣的人口比例不符!正常來說,每10-15萬人就應有一席立委,台灣立委照說該有160席以上,現在席次這麼少,當然輪不到小黨!
再者,2008年起立委改「單一選區兩票制」,當初說得好聽是杜絕走極端的民粹立委。但,我們採的是「並立制」而非「聯立制」,「政黨票」不等於該黨真正在國會的席次比例。
比如:新黨2016年拿到4.18%政黨票,卻一席立委也沒有。可是只要到5%,立即就有兩席。
還有最可怕的,就是所有真正親身參選過的「素人」,都知道的最大因素──💰!《政治獻金法》號稱鼓勵小額捐款,限縮財團介入,但結果卻整死像我們這種只能靠「小額捐款」參選的小黨、小市民,光追蹤每筆款項來源、編列帳冊就一個頭兩個大,但人家有財團背景、雄厚資本的候選人,根本就不靠這些「小額捐款」!
如同「選舉補助款」的制度,當初本是在台灣政治轉型的1990年代之初,作為推動「公費選舉」的第一步。結果,公費選舉遙遙無期,「選舉補助款」反而使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大者愈大。
只有建立公費選舉制度,立法限縮私人經費介入選舉,對選舉活動、文宣廣告進行的時間、地點都要限制,才能將金錢因素降到最低。
否則,以兩大黨參選議員的行情價,操作民調就要300萬,初選再花300萬,最後正式競選還要300萬,選一個議員一千萬算合理價。至於選單一選區的立委,那更是上千萬到億都有。
如果不限制選舉活動及文宣廣告進行的時間、地點,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人人都搶曝光,怕落後別人。
小黨的朋友們,你們以為多了補助款,就可以和大黨比賽金錢遊戲?NO! 我們只有打破這種遊戲,才有機會出頭。
相信很多小黨素人應該都有與我類似的經驗。為了讓選區更多人知道我有出來參選,明明都繳了大筆保證金登記,但趁著上下班時到捷運站外的路口拜票,仍會被捷運站方人員「前來關切」。理論上,這已經距離捷運站外500公尺以上,並未違反規定,但還要反覆向捷運人員說明。
事實上,到路口、橋頭站肥皂箱,已經是不靠花大錢登看板的小市民,最能做到的「陽春」拜票法。
我們應該建立公平的競選規則,各種利用初選、辦活動......等各式各樣變相「偷跑」的選舉招式,都必須嚴加禁止。
我碰過太多人都說新黨理念好,說真話,但就是選不上立委,因此怕投給新黨浪費,造成新黨發展的困局。事實上,新黨在這種兩大黨分贓的選舉制度下,選到4.18%已不容易,更表示我們不是沒有民意支持。看看2016年立委選舉的結果,新黨再下去的綠社盟、台聯等,都只有得到2%左右;民國黨花那麼多錢,更只有1.6%。就算現在補助款門檻降到3%,他們也還是不能領。
所以,選舉講好聽是反映民意,其實充滿許多「制度」及「金錢」的算計。對小黨而言,與其在「補助款」上議價(現又有民進黨立委說補助款門檻降低,國庫負擔加重,要考慮降低每張票的補助金額),不如全力要求修憲改正立委選制,以及建立公費選舉制度,才是正途。
否則,小黨永遠都只能是兩大黨附庸,不靠大黨禮讓,永遠無法獲得席次。就算獲得補助款維持生存,也只能被大黨利用作為特定議題的「打手」。
那麼,真正彰顯多元民意、公平正義的政黨政治,也永遠都只是口號。
(照片為我2014年參選新北市議員時,在街頭演講宣傳理念。)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政黨法2017年修法,將補助款門檻下修為3%,節目中誤植為3.5%。
11月22號就是2020立委選舉登記的最後期限了,從半年前吵初選,到最近各黨喬不分區名單,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兩個禮拜各個黨討論不分區的名單也是戲碼很多,有人哭、有人靜坐、還有人因為名單罵來罵去,不過說到這個不分區名單,這個名單上面的人是要怎樣被選進去立法院?為什麼一直要吵誰排在第幾名誰要往後排?
一般來說呢,選舉體制有分成:票數最多就當選的「多數決」、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的比例代表制,以及混合制這三大類。那我們2020的立委選舉就是混合制,也就是說因為我們在選立委的時候會拿到兩張票,一張投給區域立委、一張投給政黨。
投給區域立委的就是票最多的當選,很好懂,但是為什麼要多一張政黨票咧?
其實過去選立委其實是跟我們去年選地方民意代表一樣,是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複數選區涵蓋的範圍會比較大,雖然每個人還是只有一票,但會依照最後的得票數高低選出相對應人數的民意代表。但是2008年以後立委席次減半,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個選區只會選出最高票的一位立委,所以候選人比較不會只打特定議題、標新立異,因為必須要拉攏中間選民才有機會選上。BUT!這種做法其實對小黨很不利,而且可能讓大黨獨大,高票落選的聲音也沒有辦法呈現在席次上。
那這個政黨票是用來選不分區立委的,不分區立委跟區域立委除了選法不一樣,性質也不太一樣。
因為立委就是希望各個政黨可以推出專業的、弱勢代表的、以及可代表黨的立委人選,目的是要更兼顧全國的利益來問政、修法,可是很多社會上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要叫他們去透過「地方選舉」來進入國會實在太困難了。所以他們就能夠透過這份不分區名單,走進立院。不過,不分區立委因為是政黨提名的,所以若是被「撤銷黨籍」就會跟著失去立委資格,像是前陣子時代力量的高潞以用,就因為退黨失去立委資格,但林昶佐、洪慈庸因為是區域立委,所以退黨也不會影響立委資格。
計算到底有幾位不分區立委當選,其實也有不同的做法,像我們是採並立制,也就是把不分區跟區域立委分開算,政黨得票的比例只會去乘不分區的席次。但如果是德國或紐西蘭他們採用聯立制,就是政黨票比例會先乘以全部的總席次,再扣掉該黨區域立委當選的席次。等於說政黨的得票率就會比較接近立委的總席次,所以聯立制是有利於小黨,讓小黨也能夠為民發聲,不再只有大黨獨大。
但是聯立制也有一些問題,像是如果小黨林立,可能會導致一直在換內閣、國會運作失能。像當初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國就是完全的比例代表制,也就是說不管你的黨多小、或有多極端,都可以得到席次。有部分學者認為,這也是納粹能建立他們政治勢力的一個漏洞。所以後來就設立了政黨票門檻來制衡,如果沒有超過門檻,還是不能進立院的。
這個門檻其實也很多種,像目前台灣的門檻是5%,丹麥則是2%、希臘3%,義大利、瑞典4%,土耳其則高達10%。有些國家還會加上區域席次門檻,比如說南韓是3%或分區得五席以上。
那如果投給小黨,但他們沒達到門檻,我的票不就浪費了?
其實就算你投的票沒有辦法讓他們得到席次,但如果政黨票得票率有1%,政治獻金就可以抵稅、有2%,之後可以不用提滿10席區域立委就可以提不分區立委,有3%就可以領取政黨補助款。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小黨繼續存活經營的養分。
當然也有聽到不少呼聲,希望政黨票的這個門檻能夠下修,避免總是兩大黨在把持立法院。
你對於立委選舉的制度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sRhrlysX00/hqdefault.jpg)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單一選區意思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8月 的八卦
并立制 (Parallel voting),又称为“混合名额多数制”(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systems,MMM),是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制度的一种,更接近于 ... 司法 ... ... <看更多>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B2L6選舉制度的類型 混合制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考前總複習囉!B2L6人民的參政—混合投票制]很多同學常常問說「我們到底幹麻會算選票啊?」這種事情不是交給選舉委員會用電腦跑出來就好了嗎? ... <看更多>
台灣 是 並立制 還是 聯立制 在 [問卦] 大家會覺得聯立制的投票模式比較好嗎? -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