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坨毛線球_你找到線頭了嗎?
這是我在做電視節目製作人時,大老闆王偉忠問我的話。
那一年,我27歲,是節目製作人。
#開外掛能力_是可以練習出來的
從23歲開始做「今晚,哪裡有問題」,從發通告、想議題、找合適來賓的工作開始。主持人歷經謝震武、夏韻芬、尹乃菁、林書煒,那時候在中天綜合台黃金時段播出;後來改版改頻道到中天娛樂台,主持人是林青蓉,蘇逸洪也主持過。
一開始聊民生新聞,後來延伸到創業、理財、突破人生故事專訪、健康議題的知識性節目.....帶狀的節目,意思是週一到週五都有,一星期要生出五集知識性議題,跟主持人溝通後錄製剪輯播出,還要努力發新聞稿,跟報紙記者喬感情搬人情.....那是電視節目和報紙的輝煌年代,也是幕後工作人員的低薪時代。
#人生技能累積於無形
那個年代還沒有智慧手機,沒什麼社群,沒什麼部落格,大家用最多的是電腦版本msn messager;找來賓要不是翻黃頁電話簿、就是打電話問報社記者。如果粉絲年紀跟我差不多,看過卜學亮(阿亮)的超級任務,就會記得他拿著電話、從各種蛛絲馬跡尋找人物的過程....那就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我還記得曾經順著余秉諺給的記憶資訊與一個名字,循線找到他學生時代的女朋友。小偵探技能累積後,日後對於找資料聯想能力大躍進(小偵探技術不要用在婚姻偵查喔~)
每天早上進公司就是所有報紙翻一輪、雜誌翻一輪,為了節省節目支出費用,連買雜誌的錢都想省,所以養成了打電話到公關部門要贊助的技能。
另一個老闆是詹仁雄,每天進公司所有新聞時事看一輪後,就得進辦公室報告發想的節目主題給他聽,所有企劃腦力激盪去想出節目適合的切入點與觀點;一開始提的東西都很爛每天被嫌棄,但勤能補拙,後來便累積了資訊過濾、聯想與特殊觀點切入的技能。
要累積與來賓的感情,以後靠專家找專家才會比較容易;節目量大每週至少認識20-25個專家與各行各業人士,要從不熟到容易哈拉打屁,才能聊出節目新內容、推薦新人選,於是累積的人脈與社交能力,這到今天都受用無窮。
\
#滿手技能卻不系統化思考整理就等於白練功
幾年下來我累積了很多技能、很多人脈,但是我的人生就是每天埋首在製作公司,被節目存擋追著跑,完全沒有開創能力出來。
於是有一天,大老闆王偉忠把我叫去辦公室,對著我說:「小萬兒~你知道人生就像是一坨毛線,所有的東西都揪在一起。你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毛線頭,那麼人生就會如抽絲剝繭: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從你的生活與工作表象,逐漸找到深處內在,然後理成線,你的工作與人生都會更明白。」
「所以,你有找到你的毛線頭嗎?」他問愣愣的我。
那時候聽這段話太哲學,不懂難解,直到30幾歲後我才體會。你的人生經驗、工作技能、人脈圈圈......所有一切都是交織互相影響,建構了後來的你。但是那麼獨一無二的你,你找到人生毛線球的線頭了沒?
\
今晚節目有一陣子發各國籍外國人來聊台灣生活,收視率都狂飆,我搜集了一票名單,卻沒想過把這群外國人變成一個新節目;後來別的製作公司做走了,成為WTO姐妹會,紅極一時的談話節目,我被老闆叫到辦公室罵到臭頭~~
#我一直在苦裡做_卻沒想過一身技能可以開成什麼花
經過這次教訓後如雷灌頂,理解了一件事:當人生只要嗅到一絲新契機,就該把它延伸成一條路,做大做響亮,走上去就成為了開創。
很多人覺得工作與生活很辛苦,一直付出勞力收穫卻不成正比;但其實人人都有獨特的經驗與歷練,難道人生路上,從來沒有哪個契機可以讓自己竄出頭嗎?或許只是沒多想,所以錯過了!
#現在寧可多做也不要錯過_經歷任何事都得思考有無發展機會
\
後來我們嗅到了達人經濟,有陣子達人比藝人還吃香,於是公司開始思考如何作達人經紀;可惜當時對商業一知半解,我只知道手邊有平台、有節目讓這些達人、職人露臉累積名氣,卻無法真的涉獵到他們的產業上,更是壓根沒有想到聯名商品。
這時候網路社群開始紅起來了,也逐漸有人玩起臉書,但那完全是電視人不懂的世界;商業,我們聽了100個故事,卻始終是門外漢。
要是現在你要我想,如何把一個有職業技能的人做出名堂,我可以舉出100種方法;但是當時畢業後好幾年都埋首製作公司內,對於真正的社群經營、商業操作...腦袋一片空白。
後來節目收掉了,我陸續轉行到電商平台、社群網路新創公司、電視台、女性內容網站工作....逐漸對於經營職人,有了一點輪廓。
到此為止,我的人生技能經驗還是一坨毛線球,但是有一根線隱隱約約快要被拔出來了,雖然我不清楚那是什麼;直到自己開始運動並且也改變了情緒與健康,想著以前採訪過那麼多達人,我也想成為達人,於是踏上了進修讓自己成為專業的道路....
後來我理出的毛線頭,原來不是讓自己成為多厲害的製作人、媒體人;反而是讓自己成為了過去經營的職業達人,用媒體經驗推廣自己,做自己的自媒體,直到現在我也還在拔自己的人生毛線球,看看還可以讓人生展開到什麼田地。
\
回到主題,你該如何培養自己,找出人生毛線球的線頭能力?
你該如何用自己的特殊性,創造出開源能力?
#開外掛練習第一步_你要相信自己有特殊性
你的故事、你的挫折、你的低潮、你的學習與工作經驗,都可能是成就自己特殊性的要點;
找到自己的特殊性,甚至是很刻意的經營自己的特殊性,就可能拓展出出與他人不同的開源模式。
#開外掛練習第二步_你要培養創造觀點的能力
獨特觀點,往往也是新賣點;
每天看時事與新聞,挑出五個你最有感的內容(要不同類別的新聞,你沒興趣的也要強迫自己看),然後從這條新聞中,切出五個跟記者不一樣的觀點,或者可以延伸的話題。
譬如說:高鐵停賣自由座到6月15日,這條新聞你會想到什麼延伸議題?
高鐵坐哪個位置行車間最安全、搭乘高鐵的各種省錢撇步、高鐵股票能投資嗎、高鐵站的房市還有哪站能投資?疫情期間如何搭高鐵最安全?........或許有的沒有延伸空間,但你就是訓練自己無限聯想的思考模式。
學會多方向思考、推演思考,才能比多數人早一步想到新的開源方式與方向,就算不是第一人,早點在創新卡位的都會是贏家。
#開外掛練習第三步_不能對不懂的事有成見
譬如你要一個文創人去當業務,他可能會充滿自己的判定而不願意,又或者他會害怕推銷所以不想嘗試;
至少先去學習業務的說話氣巧、業務的人脈經營、業務的思考之道,如果肯去接觸自己不願意接觸的,學得吃後也就超越了多數沒有業務能力的文創人。(在此只是隨便舉例不要挑口水戰~現在都要好小心)
反之亦然。
這個世道變了,變成你不能只靠單一技能就能闖天下;這是為什麼斜槓與多元學系變得很重要;這是時代的大浪,你我不想面對也無法逃離。
\
想到去回溯自己的職場人生,因為昨天看到某個新創公司的老闆,自稱待過許多製作公司、製作過多個紅極一時的電視節目;好死不死寫到我們老東家,過往的同事們開始討論是否見過這個人?結果都沒印象呢!!!!
這個世道比較麻煩,你還要小心遇到騙子,不過老實說只要經過相處,有沒有那個料都會知道。
最近看到一些人跑出來抨擊教練們疫情期間拼命開線上課是不智之舉,老實說看了也是一笑置之,拜託他們本身完全沒有做過線上課、甚至沒有在開直播、經營社群.....到底是用什麼觀點在評論呢?
不要只會提出反意見,提出有建設的解決之道,才有意義。(這也是看新聞聯想練習後,可以慢慢培養的)
以上提供給大家,現在資訊爆炸,看文章也要小心看到膨風文。
#我終於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張自己當製作人的背影
#過往怕同事嘲笑我都沒有跟來賓主持人合照
#猜猜我是哪一個?
台灣黃頁電話 在 型男機長瘋狂詹姆士の搞飛機專區 Facebook 八卦
認識大佬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喜歡開車,即便真要開車我也不會開出台北,一方面是大佬只要上車就無法控制我的右腳神經,油門會不自主的往死裡踩;另一方面是只要開車超過十分鐘大佬就會無法控制眼皮,而大家不知道的原因則是.....
1996年...民國85年,想在台北市開計程車必須在沒有考古題的情況下,拿著厚厚跟電話簿黃頁一樣大本的「台北縣市地圖大全」背熟全台北縣市三千多條巷弄路名,參加考試以取得計程車『執業登記證』。取得執業登記證後還必須要靠行才能上路,所謂「靠行」就是把自己的車子登記在計程車行名下,每個月繳交貴鬆鬆的行費始能上路營業。
有點像今日台灣私人飛機的託管公司一樣(飛特立)(華捷)等等,現今民航局嚴格講起來是不允許❎擁有非大眾運輸私人飛機的,你可以擁有但是必須註冊在飛機託管公司名下,台灣這些大老闆的飛機也都是註冊在上述託管公司名下。
爸爸有個老個老鄉,跟著已故的老爸抗日剿匪一路從大陸逃難到香港再淪落回台灣,退伍後在萬華的華江橋下開了間計程車行。我的爸爸是個臉皮薄且愛面子的人,...1996年雙十節前夕,那年老爸把他最愛的「大發新象1.6」讓他不成器的廢物兒子拿去烤漆成了很醜的黃色計程車,又拉下臉皮拎著這不成材的兒子去求老鄉...希望能讓我靠行在他老鄉的車行名下做生意。 要知道~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飛黃騰達...出去可以炫耀自己兒女的成就。可~當時我無法讓爸爸驕傲就算了,還必須讓老爸受這種恥辱,現在偶而半夜想起這往事都還會難過的不能自己! 也正因為大佬年輕時無奈的開過計程車,所以現在真的很討厭開車。
不聊了~大佬先去難過了!從上一篇的留言看來...很多人都沒有看過大佬搞飛機系列-第三集的書,不然就會知道大佬受過的苦難遠遠不只虎航的事件而已。
想更進一步認識大佬的朋友,可以點選以下連結購買大佬的搞飛機系列拜讀啊!
給我搞飛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6959
又來搞飛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5028
誰在搞飛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702
想客製化簽名書的朋友可以加入大佬官方line,大老幫你客製簽名。這篇...回復人數超過100,大佬就自爆一個很淒厲悲慘的愛情故事給大家聽!
台灣黃頁電話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八卦
上一篇文章談到了我在小貿易公司當業務,所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去海關報關。那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除了震驚以外,我也學到了很多。在小公司上班學到的就是游擊隊的作戰方法。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非常實用。
小公司的資源有限,人也少,沒有辦法像大企業一樣提供正規的培訓。只能用師父帶徒弟的方法,手把手的教。可是師父還是以工作為重,如果徒弟不主動觀察、發問、學習,那麼可能除了抱怨以外,什麼東西都學不到。
那個年代在電子業創業,大都是從代理進口開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先訂閱很多原文的電子技術和產品雜誌,從其中找到一些台灣市面上看不到的產品,然後開始拜訪一些可能用的到這些產品的使用單位和公司行號。
拜訪了一些可能的使用者以後,如果得到的回應是正面的,就要開始為這個產品寫一個「台灣市場的行銷計劃書」,列舉一兩家可能的客戶,然後預估未來幾年的銷售金額和數量。希望能夠向原廠爭取到這個產品,在台灣獨家銷售的代理權。
順利拿到代理權的話,就開始指派或招聘業務進行銷售。如果業務進展不錯的話,再向原廠要求派工程師到國外去受訓,爭取說服原廠負擔所有的訓練費用。通常派去的都是硬體維修或是軟體支持的工程師。這種國外培訓的好處,還是輪不到勞苦功高的業務。
跟各位朋友分享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第一次經驗。我的老闆從美國的一個航天航空雜誌上面,看到了一個氣象衛星雷達的廣告。他把那一頁廣告撕了下來,然後交給我,要我自己一個人到中央氣象局去拜訪,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採購。
老闆沒有多說一句,留下楞在座位上的我就走了。1976年可沒有手機和互聯網,沒有谷歌和百度可以搜索。
於是我找到了一本電話簿,從電話黃頁上面找到了中央氣象局的地址,就在總統府旁邊的公園路上。從總機號碼下面又找了一個貌似對這個產品會有興趣的單位名稱。
接著我就騎上了我的摩托車,公事包裡裝著那一頁氣象衛星雷達的廣告,就直奔中央氣象局。
第一關要過的就是門口的警衛,在登記簿上,我就寫下了黃頁上面找到的那個單位名稱,隨便寫個王先生,用證件換了訪客識別證,就成功溜了進去。
到了那個單位,手上拿著一頁從雜誌上面撕下來的氣象衛星雷達廣告,對這個產品我一點都不懂,也不知道要找誰,只能厚著臉皮,靠著滿臉笑容,隨便找了一個人,非常客氣的請教。
如果找錯了單位,對方還算客氣的話,會指點你到對的單位去找對的人。那我就成功一半了。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單獨去拜訪客戶的經驗。很多年以後,我加入了惠普,到美國去做產品培訓,才知道這種業務叫做「Door to Door Salesman」。
《速食遊戲:The Founder》,是由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米高基頓繼《鳥人》後再扮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真人真事爭議改編,揭密全球最大速食連鎖店麥當勞不為人知的創業秘辛。
如果你看過這部有關於麥當勞如何崛起的電影,那麼我就像這個電影的主角雷克洛克在電影一開始時所擔任的職業,就是一個「Door to Door Salesman」。雷克洛克至少有一部做奶昔的機器可以展示,而我有的只是一頁從雜誌上面撕下來的廣告。
雷克洛克帶著要推銷的產品,開著汽車在全美國到處拜訪客戶,所受到的無理對待和挫折失望,我在這個小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時,也都經歷過。
而後來雷克洛克碰到了麥當勞兄弟所開設的第一家速食漢堡店,靠著他的堅持和商業謀略,奪走了麥當勞兄弟的創意,成功的創立了一個全球性的事業,麥當勞集團速食連鎖店。
我當然沒有雷克洛克的幸運,沒有雷克洛克的能力,更加沒有雷克洛克的商業謀略和心狠手辣的個性。但是,靠著我的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我也得到了一個改變我一生的機會,加入了惠普公司。
台灣黃頁電話 在 2511 台灣電話簿工商黃頁服務晚參篇 - YouTube 的八卦

2511 台灣電話 簿工商 黃頁 服務晚參篇. fishpu. fishpu. 3.63K subscribers. Subscribe. 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台灣黃頁電話 在 黃頁電話查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Super hiPage中華黃頁網路電話簿擁有全台灣75萬戶工商客戶的店家資訊、優惠訊息與地圖,隨時隨地提供您生活消費與工商採購指南。不管您是要找食衣住行育樂的店家、婚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