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的真性情,不是看他如何享受成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觀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接連兩晚看了桌球混雙日中對戰,以及臺灣桌球教父莊智淵惜敗的單打比賽。
心中有些感觸,想記錄下來。
說真的,日本中國的桌球混雙決賽,實在精彩。
雙方選手不只球技頂尖,心理素質也非常強韌。由這兩個隊伍進行頂尖對決,是實至名歸。
有這麼精彩的比賽,全世界喜歡桌球運動的人們,應該都會覺得很過癮。
但很奇怪的是,賽後中國兩位銀牌選手,在頒獎台上看不出喜悅,反而肢體僵硬好似受罰的樣子。
後來就明白了。中國網路小粉紅在賽後像吃了炸藥。
不只痛罵自家選手,還跑去伊藤美誠和水谷隼的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堪言詞洗版,甚至沒有參賽的日本球評福原愛,都一併被罵。
中國選手用一場好比賽打下一面奧運銀牌,沒讓中國人高興,反倒震碎了中國網民的心。
這非常赤裸地讓人看見,在中國琳瑯滿目的獎牌以及實力堅強的選手背後,不是一個人人有運動精神的體育大國,只是「自大其外、自卑其中」的獎牌大國。
關於運動精神是什麼,十個人或許有十一種說法。而我想分享些許個人體悟。
在大學時期,我曾經短暫地學習了擊劍運動,參加了校隊。我的實力並不突出,個人競技成績也很差。
但這段學習擊劍的時光,讓我練習了好多重要的人生課題。
其中一項就是:
學習面對失敗,學習欣賞比自己強的對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從挫折中站起來。
在成長過程中,臺灣社會極度畸形的升學主義,保護了很會考試的我,避開了絕大多數的挫折。
音樂不行?反正不算排名;美術不行?不影響升學;體能不好?沒關係,大考不考。除了煩惱交不到女朋友之外,我在青少年時期根本沒什麼巨大的挫折。
這導致我很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也無從學習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陷。
直到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擊劍校隊訓練,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天份有限、身體強度不足,精準度、爆發力都比不上別人,簡直平庸到不行。
而遇上比自己強的對手,就像面對一堵牆,不能閃躲,只能硬著頭皮打到底。
而吞敗之後,要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還要研究對手為什麼比較好、找出自己的缺點。
這種心理衝擊,遠大過於比賽的勝敗。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挑戰中,我不斷承認別人比我厲害,接受自己現階段技不如人,然後想辦法應對下一次比賽。
即使是輸掉的比賽,過程中流下的汗水和汲取的經驗都是真實的。就算輸了,我也得到無法複製的經驗。
對手可以帶走勝利,但沒有人能拿走我從比賽過程獲得的心得。
勝負或許不是我能一手掌握的,但我可以得到多少進步,是我自己決定的。
「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就是我在運動競技場上學到的寶貴一課。
這個課題我至今都還在學習,不敢說做得多麼好。但我很感激擊劍運動讓我有鍛鍊心性的機會。
在運動競技場上,能取得勝利是成功,能接納失敗則是成熟。
而成熟比成功更能打動我心。
臺灣18歲的體操好手 #丁華恬 帶領臺灣進入睽違半世紀的女子體操賽場。華麗翻上平衡木的氣勢令人驚艷。但她掉下平衡木後立刻穩住,繼續完成動作那一刻,強大的心理素質,比體操美技更讓人讚嘆。
有奪牌實力的柔道女王 連珍羚 LIEN Chen-Ling,因被判指導落敗後,賽後受訪表示「已經把自己準備得很完美,迎接這個比賽。但勝負的世界就是這樣,只能接受這個結果」連珍羚哽咽中展現的精神力,在我心目中已經超越獎牌的價值。
拳擊世界排名第一的 林郁婷 Lin, Yu-Ting,對上實力堅強的菲律賓籍選手,因策略不受裁判青睞以些微差距落敗,首戰爆冷出局。他賽後受訪激動表示「今天自己跌倒了、摔跤了,我之後會努力站起來」讓我確信,他未來必定能取得更多的榮譽。
而我們的桌球教父 莊智淵 Chuang Chih-Yuan,網球一哥盧彥勳 Yen-Hsun Rendy Lu,早已用奮戰精神超越勝敗,在臺灣運動史上留下歷史性的背影。
而臺灣人也學會用超越勝敗的眼光,共同支持著選手們。
全勝的金牌,是最耀眼、最喜悅的焦點;但歷經敗陣的銀牌和銅牌,是最能展現心理素質和運動精神的位置。
舉重女帝郭婞淳 KUO, Hsing-Chun 奪金後說「我的生涯拼圖已經完成,希望這塊金牌能帶給台灣力量、振奮人心,接下來也多關注我們其他選手,多幫我們加油!」
一席話,展現「強者的友愛」,為臺灣帶來巨大的力量。
臺灣的年輕好手楊勇緯 Yang Yung Wei(柔道銀牌)、羅嘉翎 LO Chia-Ling +0(跆拳道銅牌),魏均珩 WEI Chun-Heng、 #鄧宇、 湯智鈞 Tang Chih Chun(射箭團體銀牌)、鄭怡靜 CHENG I-Ching、Lin Yun Ju 林昀儒(桌球混雙銅牌)、 #陳玟卉(舉重銅牌),不因一時敗戰而氣餒,享受比賽,也享受奪牌的榮耀,更是完美演繹了新一代臺灣人的運動精神和心理素質。
絕大部分的臺灣人,能共享摘銀奪銅的喜悅,不苛責選手、不羞辱對手、不罵地主怪裁判,足證臺灣已經走出過去被鄉民戲稱「贏球才是國球」的時代。
臺灣人的集體心理,已經進入新階段:
可以欣賞他人的優秀、正視自己的不足、真心真意珍惜每個比賽過程,把選手當成人而不是奪牌工具。
這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成就,更是一個民族心理素質的進步。
勝利固然讓一個民族揚眉吐氣。
但面對失敗的態度和反思,才是顯現一個民族底蘊的時刻。
中國小粉紅為自家選手在球場上飆罵髒話、有違運動精神的行徑喝采,卻無法欣賞劉詩雯和許昕打下來的銀牌。贏了就是寶、輸了變根草。
這不是體育大國的成熟,而是獎牌大國的幼稚病。
兩相對照,中國的獎牌數固然遠高過臺灣;但集體心理素質的鍛鍊,臺灣展現了文明的強韌。
數十年不同制度的薰陶,一個民主自由,一個高壓集權,臺灣和中國的在集體心理,早已有巨大的差別。
中國不斷製造臺灣的挫折,而臺灣總是能從一次又一次挫折中站起,這就是臺灣從失敗中淬煉的心性。
摘金奪銀,只是讓一個國家成為「獎牌大國」。
能夠共享成功、接納失敗、正向進取,才是真正的「體育大國」。
謝謝每一位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讓臺灣在世界舞台上成為難以忽視、不可抹滅的存在。
後續還有許多精彩的奧運賽事。祝福所有的選手,健康順利完賽,取得心目中的最佳成績。
讓我們繼續欣賞每一位全力拼搏的選手,共同學習分享榮譽及面對失敗,讓臺灣成為世界無法忽視的好國好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台灣頂尖大學排名 在 張之豪 Facebook 八卦
在天與地之間,你會選哪一個?
你有一雙天使翅膀,可以往最高的天際飛翔,你會繼續飛,還是會給其它的孩子一雙翅膀,讓他們也變成天使,也敢飛,也能飛?
小戴把她職業生涯最精華的時刻,獻給了我們。
2017,戴資穎,23歲,達到她羽球職業生涯前所未有的巔峰。
2006,她才12歲,就打到台灣全國乙組冠軍,成為甲組國手,征服國際賽事,到了2016-2017左右,她達到最巔峰,各國舉辦的頂級超級賽,印尼、丹麥、香港、世羽聯、全英羽、馬來西亞、新加坡、亞錦賽,四處征戰,四處奪冠,到哪裡都所向披靡、一路連莊。
白目的外行人,會問白目的問題。
2018年,小戴得到亞運金牌後,一名中国記者提問,「妳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這個比賽前,還沒拿到大賽冠軍證明自己。你心急嗎?你覺得這是對全世界球迷、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嗎?」
小戴說「沒有什麼需不需要證明,就是這樣子比賽,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
小戴不需要再更多的頭銜證明什麼,在頂尖運動員的世界裡,她的對手,就是寥寥數人,我們在重大賽事裡,看到前八強、前四強的,就這些人。
冠亞軍,對最頂尖的選手來說,就是當天的狀況是不是最佳的問題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奧運裡的各國國手,為何對對手總是充滿敬意,因為,在他們的頂尖世界裡,華山論劍,就是這幾大高手的對決,彼此都是可敬的對手,也是學習的對象,洪七公一次比式輸給了歐陽鋒,不表示洪七公不是絕世高手。
高手彼此之間是尊重,圍觀的人怎麼看,就是國民素質問題,大家心理有數。
但離開了頂級運動員的世界,那個庸俗的「大賽冠軍證明」的標準,仍然是看熱鬧的外人才看懂的東西。
大賽,指的是什麼?
在羽球界,所謂大賽,就是羽球界唯二的一級賽事,「世錦賽」與「奧運」。
世錦賽攸關積分,拿下世錦賽冠軍,就是「大賽冠軍的證明」。
小戴最巔峰的2017年,她確實曾經可以參加世錦賽,也最有機會拿下冠軍,要這些外行人閉嘴。
但小戴沒有。
為什麼?
因為 2017 的同時間,台灣在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也就是「世大運」。
「世錦賽」與「世大運」,兩個賽事撞期,一個是高額積分、高額獎金,個人羽球生涯的最高成就,一個是把榮耀留在主場台灣。
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個比較,根本不用思考,一定是世錦賽。
請注意,只為自己著想,並沒有錯,每個人都該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尤其職業選手生涯只有短短幾年的運動員。
當時甚至有一個泛藍的名嘴說,戴資穎捨棄世錦賽,去打世大運,根本就是叫李遠哲去背九九乘法表。
但是,小戴的心裡想的,不只是她自己。
針對選擇世大運,放棄世錦賽,小戴說:
「台灣很難得辦一個大型運動賽會,我覺得我一定要留下來,跟著大家,跟著其他選手,一起去支持這個比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成績留在台灣。」
「在台灣比賽,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會有很多人來看,而且會有很多人,去支持,然後看到所有選手,可以在台灣的場上發揮,我覺得任何的單項,都是非常需要被支持的。」
在台灣難得主辦的大型運動賽事,小戴身為台灣出身的羽球世界冠軍,她要把獎盃留在台灣。在這個多數人看熱鬧,體育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各種條件都不利的台灣,她希望透過她的參與,讓更多台灣人,看見台灣的頂尖運動選手,在各個單項運動裡,展現出最好的自我。
到國外去征戰,得到的是羽球圈內人的關注與肯定。
留在台灣,參加世大運,是讓所有的台灣人參與在其中,讓台灣人看到。
在台灣的孩子心中,種下一顆顆的種籽,不論是啟發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啟發她拾起球拍,或是穿上柔道服,或是踏上田徑場,或是穿上拳擊手套,或是踏上投手丘。
甚或是啟發我們政治人物、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更去實質投身台灣體育改革。
這些,都是那個選擇放棄世錦賽,投入世大運的小戴,所應該掀起的漣漪。
前天是李登輝前總統的辭世週年,台灣體育界的改革與被重視,正是從李前總統把體育政務,從體育司,提升為體委會開始的。
李前總統也在晚年,提出了「我不是我的我」這個概念,一言蔽之,就是在「個人私利」之上,「給自己更高層次的動機」之意。
小戴在23歲那一年,在自己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刻,選擇了台灣,就是這個更高層次的動機。
今年,小戴已經27歲,在職業運動員的生涯裡,已經在與時間賽跑。天才型的新人輩出,甚至這次的女單羽球冠軍,中国的陳雨菲,幾乎就是以戴資穎為唯一假想敵在訓練自我。
這次奧運,小戴征戰奧運金牌,為了她自己嗎?這就像世錦賽一樣,小戴不需要證明什麼。
但為台灣多拿下一面奧運金牌,卻是在理當最平等的國際賽事裡,卻仍必須被稱為「Chinese Taipei」的台灣,很需要的。
我輩的台灣政治人,不需要因此己願他力,把什麼政治的重擔放在小戴身上,但小戴確實不曾在這些訪談裡,說她要最好的成績留在「中華台北」,是吧?
對小戴昨晚的比賽,再說什麼誰失誤太多,這些都是很多餘的,難道小戴十幾年的職業羽球生涯裡,是靠我們這些羽球外行人來幫忙出什麼偉大的見解而成為羽球女帝的嗎?
英文裡有一句話說,我沒有教你怎麼做你的工作,也請你不要來教我怎麼做我的工作。
如果我們要以小戴作為一個故事,我們該傳頌的,是台灣曾經有個世界頂級的人,在她最可能接觸到天空的時候,把溫暖留給了這塊土地,讓每個孩子,都勇敢作夢。
無須,也不要,再加諸什麼期待與壓力在小戴身上,從小戴身上,我們該看到的是,她為台灣做了這麼多,那麼,我們每個人,又能為台灣做什麼?
小戴接下來要不要、該不該繼續征戰下屆的奧運,那是她的決定。
我們該做的,是不論如何,都全力、毫無保留地,支持她。
小戴加油,我們永遠支持你。
照片來源: 戴資穎/ Tai Tzu Ying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台灣頂尖大學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Love Life News:記者林佳錦、溫明書浙江採訪報導
【中國大陸希望在2020年建立全面小康社會 以觀光旅遊在偏遠鄉村建立1000個“特色小鎮” 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結大陸頂尖設計師 獲紐時評為2012年最值得去的全世界40個(排名18)地方之一 CNN更讚譽這裡是除了長城之外 一定要去的中國景點之一】
這裡是莫干山,這幾年中國大陸最火熱的地方。滿山遍野的竹林,這就是莫干山的特色。紐約時報評莫干山為"2012年最值得去的45個地方,莫干山排十八"。CNN將這裡稱為:除了長城之外,15個你必須要去的中國景點之一。莫干山成為大陸民宿的第一品牌,讓住宿成為旅行的終點和目的。莫干山的民宿一個房間一千塊人民幣算是普通的。三千五千相當於台幣兩萬塊,你才能住到精華。小小一個山頭,年產值達五億人民幣,關於莫干山的傳說很多。你想不到台灣十幾年前流行的民宿,大陸在這幾年卻火了起來。
「我們最早12年的時候,這個村子已經漸漸凋零,我們叫做空心村整個村子只剩下十幾個老人家,這些老人家就靠山吃山,在大陸這年輕人都去城裡發展,北上廣深很少會留在鄉村的,沒有想到他會發展這麼迅速,我們當時規劃就三棟樓。」
他算是第一批進入莫干山開民宿的業者,大學念的是都市規劃,畢業後在上海浦東規劃院工作。跟台灣許多民宿老闆的故事一樣都是因為想追求自己的生活,逃離都市。
「我們幾個同學,反正大家湊一湊,還行,因為我也工作一段時間,也夠用,也不會對經濟有太高的奢求,過這種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的生活。」
莫干山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三角的避暑勝地但還沒現在這麼火紅,百年前就開始有洋人在這邊蓋避暑山莊,就算在2012年也就十幾家飯店和民宿。他們在2012年開始規劃,從自己畫設計圖開始,花了八個月蓋了第一棟樓,吉曉祥是個文藝青年,愛讀書愛旅遊的他就想在山裡面蓋個書屋。
「我當時來的時候人不是一般的少,幾乎沒人在這裡,這樓梯是原來留下來的,我們就挑高,希望樓上樓下通過這整面牆可以看到對面那座山。」
八個月後開始他們營業。誇張的是營業的第一個月住房率就有九成五。
「我當時一號樓出來的時候,在我們朋友圈是被瘋轉的,大家都轉載這個照片,轉載一些我們為什麼來做這事情的經歷,大家都在轉,所有一些都在轉,這個房子在一整座山,一整座竹林裡面,我就只有這棟房子,然後夜景星光點點。」
原來每個人都想在山裡有棟小屋,莫干山民宿滿足了這些都市人這樣的夢想。來這邊過過日子 散散步,這樣回到現實,日子才能繼續過下去。莫干山為什麼火,說穿了是因為上海杭州的有錢人們需要一個莫干山。莫干山不是黃山也不是麗江,比山水他一點都上不了排行榜。但是他靠近上海杭州,是大陸最有錢的地方。
「我感覺我們特別幸運,趕上了這一個時間段,我們正好碰上了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一個叫消費升級,一個叫休閒度假時代。」
2015年起,莫干山的民宿紅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大陸民宿的標竿。莫干山區域的民宿主多是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他們將創意、情懷匯聚在山間,使得莫干山有了民宿界「北京798」的味道。而其中隱西是莫干山住房率最高的民宿。
「隱西,我們保持最好是連續四個月,住房率98%,這個在整個行業裏面還是比較滿意的。」
隱西的老闆沈勇本身是畫家也是設計師, 這裡每個房間窗戶都框著一幅畫
「竹子的語言竹子有風的聲音,我們把他叫天籟,這名字當時是我取的,整個空間,最有趣的時候是秋天,這裡風很大,這裡風在大的時候,整個竹子翻過來倒過去,這感覺是非常棒的。」
他說他有個上海的客人周末假日常來,開三小時的車就是為了來這邊好好吃碗飯睡一晚。當住宿變成了目的,每個人都想在山裡有一棟屬於自己的小屋,有一條小溪,可以看見裊裊炊煙,安靜得聽得到水聲風聲竹林聲。
「這樓梯去舊市場去收購花了兩百塊錢,這扶手專門收舊的,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用心。」
隱西的老闆注重每個細節,他說每個房間都該有風景讓人們住在風景裡面,這是人們來山中想要享受的。
這幾年,整個莫干山因為民宿又活了過來。
民宿其實是門好生意。民宿帶動旅遊發展使整個鄉村熱鬧了起來,原來幾乎無事可幹的大叔大媽們,現在成了民宿的服務員,土特產的推銷員;原來漂泊在外的80後90後,很多也回到家鄉的民宿工作。現在大陸民宿產值一年達到1200億,莫干山就是他們的標竿。每年他們除了接待遊客更多是接待各地政府官員,還有民宿業者。
「我們就覺得還不錯,就這十二間房,這邊生活狀態好,呼吸的空氣又好,這十二間房商業上還能掙點小錢,這兩年的確發展很快,也出乎我們的意料。」
「我現在開出來有三家店,莫干山有兩家,安吉有一家同時在籌備的還有好幾家店。」
只要在莫干山做出品牌,便可在大陸各地開花,這些原本只想要田野生活的民宿老闆,一個轉身卻變成了精品飯店的CEO。大陸政府更喊起了1000個小鎮的打造計畫,而這所有故事的源頭,都要從莫干山開始說起。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台灣頂尖大學排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