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四問台灣民眾黨」
請柯主席及台灣民眾黨應做出具體回應,供社會大眾檢驗!
時代力量身為國會第三大黨,對於柯文哲市長的台灣民眾黨主張:「台灣政治在民進黨與國民黨之外,有個選擇機會」感到詫異。因此,我們想檢視台灣民眾黨所勾勒的願景,並以柯主席和友黨人士的實際言行來進行驗證,才能真正開啟對話,提升公共討論品質。
對此,時代力量提出四大提問,希望台灣民眾黨具體回應:
第一問:要讓民眾過好生活?請先解決民生首惡「高房價」。
柯主席說:「政黨應該讓民眾過好生活。」但在攸關民生的重要議題上,政黨應該提出更實質的政策。
「高房價高空屋」及「住宅商品化」是讓許多台灣人痛苦的主因,生活開支居高不下,不只限縮了年輕世代對於未來的想像及選擇,甚至連成家、生小孩,都備受阻撓。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資料,台北的房價所得比來到13.8,也就是說,要近14年不吃不喝,才可能買到房子。
時代力量主張,必須透過 #房市交易透明、 #持有住宅量能課稅、 #降低租賃房客負擔 及 #興建社會住宅 等政策,來實現居住正義,幫年輕世代找回夢想的權利。
請問柯主席,為了避免消費者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被哄抬房價、為了讓房市更透明,是否支持「實價登錄2.0」?
柯市長曾說「台北的空屋這麼多,應該優先思考把空屋釋出讓大家住」,目前台北市囤房稅的稅率,個人四戶以上2.4%、六戶以上3.6%,但建商卻都是1.5%,請問市府是否將提出調高囤房稅的政策主張?台灣民眾黨是否支持課徵「囤房稅」,來避免建商大戶繼續囤房,使空屋有效活化、解決居住問題?
最後,台北市房價問題連年全國第一的情況下,柯市長第二任的公宅興建目標卻從30,000戶下修到1,807戶,請問台灣民眾黨如何看待?
第二問:追求法治?應從遏止官商勾結及拒絕不當關說開始做起。
柯主席說台灣民主黨的價值之一是「法治」,然而,真正的考驗是如何拒絕特權及利益的誘惑,斷開官商裙帶的連結關說。
為了讓法治精神真正在台灣生根,時代力量一方面推動了 #吹哨者保護法,透過修法保護揭發弊案的吹哨者,讓官商勾結無所遁形。另一方面,也推動 #妨礙司法公正罪,來杜絕司法關說的問題。
然而,台灣民眾黨宣稱將支持的總統候選人郭台銘,其鴻海集團的子公司「睿綸生技」卻被 立法委員 黃國昌 踢爆,涉及與中科管理局聯手打造高達上億元標案的弊端。請問柯主席,這不就是大家詬病的官商勾結嗎?
另外一個案例是「葉公館」違建,明明早就提報待拆,卻傳出多次會勘都有民代撐腰,導致無法拆除,台北市建管處不願透露民代是誰,經台北市議員 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 追查發現,此人正是參與台民黨創黨的台北市議員鍾小平。
請問台灣民眾黨,對於這樣為違法商家撐腰,施壓依法行政的政府機關,符合法治的精神嗎?
我們樂見更多政黨加入揭弊的行列,揭弊必須堅守是非立場,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以避免公信力受傷、模糊案情焦點。例如台北市當年的五大弊案,追了一年變成五大案,就是殷鑑。
第三問:尊重專業?大巨蛋都審卻缺模擬專家。
「尊重專業」是柯市長時常掛在嘴邊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是否落實,必須從 #用人 和 #做事 兩個角度來檢視。
台北市都發局長從柯市府第一任的林洲民,換成第二任的黃景茂,專業有很明顯的落差。以「大巨蛋」案來說,上一任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任期屆滿後,新任委員名單卻發現採「嚴審」標準的委員都沒有獲得續聘,也沒有「防災電腦模擬經驗」的專家。如此一來,大巨蛋的公共安全,真的有專業把關嗎?
第四問:關懷弱勢?身旁的民意代表卻盡是欺壓弱勢。
柯主席提到,「關懷弱勢」是台灣民眾黨的核心價值。關於這點,台北市前社會局長許立民,在長照「石頭湯」政策的推動,以及對萬華無家者的付出,我們予以肯定。
然而,許局長已離開團隊。出現在柯主席身邊的兩位民代鍾小平和徐立信,一位曾說「要把街友送上陽明山,到深山遠離人群」,另一位則是「關廠工人案」的資方打手。
當時,政府把工廠積欠的費用,算到這群年邁且家境通常困苦的關廠工人身上。面對國家提告,幾乎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最後是許多的律師,其中包括時代力量 邱顯智、 陳孟秀 、曾威凱 、陳雨凡 信義南松山等人的努力下,為這些關廠工人打了一場勝仗。
反觀以公益為名的徐立信律師,不僅接下勞委會的委託,追訴這些困苦的工人,事後還聲稱,不知道自己接的是政府的案子,這樣真的符合台灣民眾黨所標榜的「關懷弱勢」嗎?
在柯主席及台灣民眾黨未對上述問題做出具體回應前,時代力量無法認同台灣民眾黨所勾勒的願景,有任何實現的可能!我們認為,政黨在高舉價值之餘,更應該提出具體的政策或作為,用這些標準來審慎檢視成員,才能讓口號與行動一致,重新建立人民對政治的信任。
#時代力量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
「台灣都市設計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國內都市設計案例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國內都市設計案例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國內都市設計案例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1450不再是都市傳說,而是真實存在!】
我們在譴責中共假新聞,反紅媒的同時,痛心的看見臺灣也有政治派系正利用金錢影響主流輿論,散布局部或有利於特定團體的資訊,將大眾困在名為「輿論」的牢籠,用大眾的閱聽權來換取自己的利益。
台北地檢署指出,「卡神」楊蕙如每月透過下線蔡男給發文網軍1萬元,透過「反統義勇軍」、「福-特別小組」、「高雄組」等LINE群組,在LINE、PTT等平台「帶風向」,藉此影響大眾媒體認知。我們不但確定了「網軍」的存在,更深切的體認到:「輿論,是可以殺人的。」
卡神一案之所以會被發現,是因為去年的關西機場事件,「網軍」誣蔑大阪辦事處,間接造成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這不但是案件曝光的主因,更是風向輿論可能導致人亡的實際案例。
我們在此沉痛的呼籲,不要透過輿論的壓力,抹滅應該被討論的議題,更不要透過輿論,傷害正在為國貢獻的專業人才。
過去幾個月間,不少人在PTT上發現特定政黨透過公關公司購買帳號,形成為特定政黨及候選人背書的「網軍」。
只要是同陣營的新聞或討論,便湧入大量帳號吹捧,帶風向,放大該陣營的能見度與公共評價,反之則以非理性的謾罵、抹黑對方陣營。
「台幣戰士」所形塑的網路聲量,不僅無助於推動公民社會議題的理性過通,反倒助長了以情感為根本的意識型態對立。
金錢,不應該成為買下大眾思想的工具,而且,我們更要追問,這些錢的來源究竟為何?
如果是特定企業家,是不是政商勾結?
如果是特定政黨,有沒有濫用公眾預算?
如果是利用人民辛苦打拼攢下來的血汗錢購買網軍,拿人民的辛苦錢來箝制人民的思想,應當被人民所唾棄。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把人民關在輿論的牢籠,餵養精心設計的資訊,這是真的自由嗎?
民眾黨秉持專業提出各種候選人,但民眾黨所提出的候選人卻很快成為了「片面訊息散布」的受害者,不分區男一的張其祿就是一例,而網路輿論的風向也因為網軍而失真。
我們認為重要的不是候選人來自甚麼階層,而是在這樣的網路詆毀下,我們損失多少專業的見解。
網軍以為自己只是敲打鍵盤或賺取利益,不知不覺間卻已是滿手泥巴及血腥。
透過這次事件,我們衷心希望,把評論的空間留給民眾,給民眾一個能夠接觸到全面且真實資訊的機會。
這也是為何民眾黨會提出「公開透明的政治文化」,就是希望避免資訊落差,建立一起一個傳遞正確訊息的政治氛圍與討論空間,
為一個實質公平正義的社會而努力。
-
民眾黨後援會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囉!
我們將會提供許多好康資訊給大家,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來接收優惠資訊:
http://nav.cx/2F6mPiX
-
#台灣民眾黨
#民眾黨
#1450不再是都市傳說
#多少罪惡假自由之名
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八卦
#安藤忠雄 創作生涯中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建築作品展——挑戰,目前正在東京的 #國立新美術館 開展中。
本展集合展示了89件建築專案以及270件模型、平面設計圖等資料,分為六大區塊。
一、原點/居住
二、光
三、留白的空間
四、閱讀場域
五、活用某件事物製作出尚未存在的東西
六、培育
以「對抗都市的游擊隊(都市ゲリラ)」自居的安藤忠雄承繼巴西革命家 #CarlosMarighella 的理念,利用建築對抗過度密集開發的都市,他總是希望能在空間中創造出一個自然風能自由流動的「風穴」,比如說在建築裡開出一大片沒有特定目的的廣場「留白」,有時也會出現從地上回到中空的廊道,他的作品中總存在現代人能喘息一下的沈澱與累積。從他建築的原點——「#住吉的長屋」中也能看見他這種想法的原型,在一個封閉的長方形水泥盒中開出一個能迎接光線、微風、鳥語、雨水等自然斷片的中庭,當建築能以受身姿態融合這些斷片,就有機會能以純粹的型態成為一幢永遠的建築。住在「住吉的長屋」中的東先生也在展覽現場寫下他的感想:「有時會因為感受到自然而欣喜,也會因為不便而感到厭煩,但努力住在這裡的35年間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讓我不會對住在這裡的生活感到厭煩。」
安藤忠雄認為,世界太過於便利不是一件他樂見的事情。就像他的建築事務所是一幢高五層樓的瘦窄型建築,沒有電梯,沿著壁面往上延伸書櫃聳入天際,如果要爬上去拿書或開會只能慢慢走樓梯,而展覽現場很特別地將他的事務所以原尺寸重現部分狀態,讓參觀民眾感受宛如圖書館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是如何產出一個個名建築的臨場感。
最近許多國家包括台灣、日本都有許多活用老房子留下來的文化開發出新的商業設施的案例,安藤忠雄認為,文化是歷史與人們記憶堆積之後才會慢慢出現的產物,他所思考的再生不是單純保留舊有建物、也非拆掉後蓋新建築,而是製造出一個場域能以絕妙的平衡包容新舊價值,繼續留在世上。對他來說,建築發想的源頭是人們內化於心過去曾到訪過的一頁風景,而每個空間一定都有隱藏其中的地方記憶,建築師必須要能敏銳地察知隱藏在背後、看不見的價值,才能在那個地方製造出只有那個地方才能出現的建築樣貌。
對於建築師與業主的關係,他認為業主是與建築師一起奮鬥的夥伴,建築與植栽相同,如果放手不管的話就會漸漸老化、死去,當一個建築從建築師手中誕生後,就必須靠著在裡面的業主照顧,當住在其中的人與建築產生一個良好的互動關係,建築就能持續地走過亙遠時代。安藤忠雄在展覽最後的影片當中提到,當一個場所種了一棵樹,人們就會往那個方向聚集,如果種的是櫻花樹或梅樹,開花的時候就能給予賞花的人們無限的感動,而感動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能源。建築也是能聚集人們的標的,因此他認為蓋建築就像種樹一般,建築要能激盪出潛藏人們那種最原始的力量。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對安藤忠雄展覽的感受。去年中我在同一個地方看了 #三宅一生 的展覽,從中感受到三宅一生對設計的熱愛,以及他對地球環境的關懷,看到最後即便我不是時尚設計背景,感受到那樣將生命奉獻於設計的虔誠,我眼眶就忍不住泛紅,而我也在觀看安藤忠雄展中湧出一樣的情緒。展場中有很多畫在空白牆壁上的手繪sketch,其實那是安藤忠雄在導覽媒體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為了解說而隨手畫下的圖稿,從那些隨意的筆觸能感受到他血液中對於創作不老的青春脈動。他也曾在公開演說中提到,每次到國外展覽的時候,他總會請當地的學生一起加入策展、製作模型,從中傳授他對建築的經驗。甚至在日本國內亦同,因此你可以看到展覽的作品說明中都有幫他做模型的學生一起的合照。不過他也笑說,因為真的很辛苦,大一、大二的學生通常都很熱烈參加,而他也會為這群學生熱血拼命的身影感動,但大概從大三開始這些學生就不太愛接他電話了,他自己臆測可能是因為要找工作吧,所以覺得沒辦法來參與(笑)。安藤忠雄知道 #建築與設計的未來在教育,因此即使工作忙碌也會盡量撥出時間與學生交流。
安藤忠雄希望來看展的人能帶走所有他一生的對建築的熱忱與經驗,繼而傳承下去。他在展覽最後的影片中說,要去 #想想地球與自己的關係、#社會與自己的關係,然後 #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又想在社會做些什麼?這些思考其實比起所謂找一份工作來得要重要許多。因此你能在他的模型中看到,他的作品總是緊貼地表,貼著地形起伏,有的甚至整個埋在地下,只為了不打擾周圍的自然景觀,甚至也進行許多打造環境的計畫,像是在掩埋垃圾島上進行植樹計畫「海の森プロジェクト」等,他說,這不是為了你打造的森林,而是為了後代的孩子,任何事情只要能持續腳踏實地的累積,就能為後世帶來豐碩的成果。
安藤忠雄不只是一位建築師。他還是一位熱血的教育學者、有創造力的拓荒者,更是為了人們的美好未來努力、一往無悔的擺渡人。僅以此文表達我對他的敬佩!
#平面設計圖上看起來像電腦字的工程數字都是手寫真的有夠強!
#展覽最後有他親自做給業主的各種手工立體卡片很可愛一定要看
#我寫到最後又是有點眼眶濕潤是為何
#年紀大了淚腺氾濫
国立新美術館開館10周年 安藤忠雄展-挑戦-
期間:2017年9月27日(三)〜 12月18日(一)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東京都港区六本木7-22-2 )
時間:10時〜18時(日〜四)
10時〜20時(五、六)
休館:二
www.tadao-ando.com/exhibition2017/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Is-16fscg&t=45s (Casa BRUTUS)
字幕/翻譯:#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校對:諸橋拓實 Takumi Morohashi
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 ,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 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 ,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 ,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fen0lofWAc/hqdefault.jpg)
台灣都市設計案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es-XtL596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