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國人自行開發設計的第一部車,許多人都知道是裕隆汽車出品的飛羚101,該車款在1986年10月25日上市,距今(2016年10月25日)正好30年整,而這部車不但是第一部由國人獨力開發完成的汽車,同時在它新穎的設計理念中,在當時也有著許多獨步世界車壇的創舉,不但對台灣車壇意義深遠,也是我國卓越設計能力的具體表徵。
說到飛羚101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裕隆汽車的發展史;裕隆汽車是在1958年於台北市創立,創辦人嚴慶齡先生本著「發動機救國」的初衷,在當時國民年所得300美元不到的台灣創立了這家汽車製造廠。
裕隆創立初期,以美國 Willys 為藍本,打造吉普車供公家單位及軍方使用,期間嚴慶齡先生也偕同夫人至德國尋求 VW 汽車廠的技術合作支援,無奈德方嫌台灣市場太小並未答應,爾後裕隆才在國產汽車創辦人張國安的引見之下,與剛剛起步的日本日產汽車達成合作協議,開始生產日本人仿自英國 Austin 的青鳥車系。
生產青鳥車系以後,裕隆正式踏入乘用車市場,並且再往後十年間,隨著政府輔導三輪車伕轉業與通過分期付款的法源後,由於計程車的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因日後國內經濟起飛使得自用車的需求暴增之機緣,在市場上逐漸站穩了腳步。
然而,日方對於裕隆的技術箝制,並未因為裕隆傑出的銷售成績而有所減輕,再加上後來上任的經濟部長趙耀東(1981至198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5任經濟部長)積極推動「大規模小汽車廠」的設置,裕隆開始浮現被孤立的危機。
1979年,政府決定籌設大汽車廠的消息甚囂塵上,1981年前後,裕隆創辦人嚴慶齡先生甫逝世不久,由其夫人吳舜文女士繼續領導裕隆汽車,在當時的經濟部長趙耀東一手主導之下,政府選定日本豐田汽車為大汽車廠合作夥伴的消息已甚囂塵上,此時裕隆受限於日產汽車的束縛,自是無法參與大汽車廠的籌備,不過吳舜文女士並不氣餒,打算自行設立工程中心,不假外人之手獨立開發屬於國人的自製車款。
1980年,時任中央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朱信先生造訪吳舜文女士,在朱博士的積極遊說之下,吳舜文女士決定由朱信主導,設立裕隆汽車工程中心,並由當年年僅34歲的朱信找來33歲的機械博士林石甫以及34歲的土木博士張哲偉,組成了當年人稱「鐵三角」的黃金組合,準備開始設計第一部由國人主導開發的車款。
1981年8月,裕隆汽車為了避免合作伙伴心生芥蒂,在遠離新店生產基地的龜山設立了裕隆汽車工程中心,這座工程中心在當年吸引了三百名菁英投身於此,固然經驗不足且經費有限,但在大家以「以一當十」的精神下,逐步發展出飛羚的雛形。
也許是社會環境的時空背景不同,當年的裕隆汽車工程中心瀰漫著一股為民族奉獻的強烈使命感,由工程中心會議室牆上懸掛的標語可見一斑。標語是這麼寫的:「These are theirs?」、「Where is ours?」,當年工程中心的三百位工程師們的雄心壯志,迄今依舊令人感動萬分。
經過了五年的辛勤研發,裕隆汽車定投下了三分之一資本額約20億新台幣的巨額資金,第一部由國人主導設計的汽車終於在1986年10月25日正式推出,而這天也正好是台灣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光復紀念日,顯得格外意義非凡。
在上市之前,為了炒熱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知名度,裕隆汽車決定在1985年底至1986年初舉辦了一個命名活動,公開徵求研發中車款「X-101」的正式中文車名。
該活動是由國華廣告操作,採用公開徵名的方式,所有命名信件均匯集至該公司,由該公司召集的評選小組進行評選。當時這個徵名活動的反應格外熱烈,為昭公信,評選小組的成員均為當時的社會賢達,計有沈君山、吳靜吉、徐鍾珮、高希均、柴松林、楊乃藩等在社會上頗受敬重的人士受邀擔任評審委員,並公推柴松林教授為召集人。
命名決選會議於1986年2月2日上午假台北市來來大飯店舉行,全體評審委員出席,評審原則為:「代表中國、富涵義、高格調、迅捷有力、響亮順口、易記、不與任何汽車名字雷同且未登記註冊者、不良聯想者不予考慮、避免使用當代人物之名、台語發音者亦應予考慮」等幾個要點。依上述原則,經評審委員慎重評審後,初選出十個命名:飛羚、神鵰、海東青、萬里青、漢風、萬里達、凌雲、御風、玉龍。
最後雀屏中選之命名為「飛羚」,命名人為居住在高雄市苓雅區福安路的王淑娟女士,因為她將命名為「飛羚」的理由敘述得最為詳實而深具意義。
命名揭曉記者會在1986年3月9日假台北市福華大飯店舉行,由評審委員召集人柴松林教授主持。柴教授在記者會中說明,參加命名的三萬多件函件中,命名「飛羚」的有55件,命名「神鵰」的也有55件,經全體委員決定,以「飛羚」為名,因為飛羚兩字不論國、台語發音皆順口響亮,且代表中國汽車工業飛躍進步,並象徵X-101汽車為流線、壯麗、迅速之產品,經全體評審委員通過「飛羚」為最佳之命名。
之後,「飛羚」二字由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女士親自以書法題字,成為飛羚101車尾正中央最明顯的標誌。
頂著「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光環,飛羚101儼然成為了媒體寵兒,在媒體密集地報導之下,飛羚101幾乎成了1986年的台灣土地上最受注目的事件與商品,而隨著成功的造勢活動與創新的產品特質,飛羚甫一上市旋即獲得了5000張以上的訂單,堪稱台灣汽車史上,上市銷售極為成功的車款之一。
飛羚101的成功,除了縝密的行銷計畫與第一部自製車款的光環以外,其實創新的產品設計是功不可沒的!
在一片講求方正保守的國產車中,訴求動感流線的飛羚101顯得格外耀眼,無論是充滿跑格的車頭設計,抑或獨步世界車壇的蜂巢式尾燈與五星式鋁合金輪圈,都在在證明了飛羚101獨特的原創性。
此外,在造形上,飛羚101採用了當年車壇最流行的2又1/2廂式設計,也是相當符合時代潮流的;而且從外觀看,飛羚101雖然是傳統的三廂車,但實際上,它的行李廂蓋卻是如同掀背車一般,可以連同後擋風玻璃一同掀起的,所以既滿足了國人喜好三廂車的觀念,又同時擁有掀背車的便利性,放眼世界車壇又是一個先進的創舉。
除了造型以外,飛羚101對於空氣力學也非常注重,根據當年實際至英國 MIRA 實驗室測試的結果,飛羚101的風阻係數只有0.33,而在1987年7月上市的 Fastback 掀背款更低達0.29,不僅在國產車中無人能出其右,甚至直逼當年量產車的世界紀錄。
在數字以外,於外觀的細節上也可見到裕隆工程師的用心,例如與前保險桿一體成型的前下氣霸、於基座開孔的後視鏡,與平貼式的車門把手…等等,在經過30年後回頭看,才知道當年國人的設計理念有多創新。
車艙內部更是飛羚最引人入勝之處,延續外型的運動風格,飛羚的內裝設計亦是十足駕馭導向的。
打開車門,印入眼簾的是兩張視覺效果十足的桶型座椅,十分強調大腿與腰部支撐性的設計,是當年極少見的運動化設計,而多元化的調整功能也是當時僅有的,充分展現此車運動化的定位。
配備上,飛羚101堪稱當時最豪華的車種,即使在今天與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數車種相比,都還不見得遜色。
以配備最豪華的 GTS 車型而言,其標準配備不但有當年非常少見的四門電動窗、中控鎖、鋁合金輪圈,甚至連多數國產車都沒有的定速裝置、旅程電腦、後座獨立出風口、HUD…等都被列為標配,歌樂甚至為飛羚101獨立開發了一套專屬的多聲道音響主機,搭配當時少見的六喇叭,連音響上都有可書之處。
既然定位為運動化的轎跑車,飛羚101在性能方面也有特別的設定,特別是在操控性方面,雖然懸吊基礎設計源自 Nissan Stanza(即裕隆快得利),但是在裕隆工程中心的重新設計之下,由偏軟調的舒適取向轉為偏向歐式風格的操控取向,研發期間,裕隆更將原型車送往盧森堡的固特異輪胎試車場與日本石橋輪胎試車廠進行測試校調,在盧森堡期間,Corvette 輪胎的測試小組也給予裕隆工程中心甚多操控性校調的意見,讓飛羚101的操控性更上層樓。
在動力上,飛羚101使用源自於吉利青鳥的CA-18引擎,不過為了因應國內的稅制問題,刻意將排氣量由1,809cc修改為1,796cc,並重新命名為CA-18N,最大馬力輸出為97ps/5200rpm,最大扭力則為14.9kgm/3200rpm,變速箱配置為五速手排及三速自排,原廠公佈的極速為190km/h,0~100km/h加速費時11.8秒,其性能表現乃在水準之上。
不過,設計上有許多創新的飛羚101畢竟是台灣車壇的初生之犢,許多構想固然很好,但是缺乏經驗的累積卻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同業間的惡意攻擊,以及裕隆和總經銷國產汽車之間的關係逐漸降溫,造成了飛羚101後期銷售陷入冰點的窘境。
其實,國產汽車和日本日產的關係甚為深厚,再加上長期壟斷裕隆汽車的行銷與服務資源,因此裕隆、國產及日產三方的關係至為微妙;日產對於裕隆汽車亟欲技術自主極為感冒,因此在銷售上往往聯合國產汽車來箝制裕隆,而且國產汽車也仗著自己掌握了裕隆汽車販售與服務通路的優勢,對於裕隆的意見常常不予理會,造成雙方間的摩擦日漸深厚。
最後,飛羚101終究成了壓倒雙方合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飛羚101產品壽命的最後一年,裕隆和國產終於在1988年因為飛羚101而結束了長達30年的產銷合作關係,而國產汽車為了快速出清庫存的千餘台飛羚101,被迫展開了當時台灣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跳樓大清倉,飛羚101的形象也因此被耗損殆盡。
飛羚101從1986年至1988年的銷售期間,共計銷售16,653部,在1989年則推出局部改良的小改款車型飛羚102,飛羚102在1989至1995年的銷售期間內,共計售出6,925台,整個飛羚車系總共販售23,578台,雖然在國際車壇中並不算多,不過在國產車中也算是銷售數量不少的車款了。
飛羚101在上市一年後,於1987年參加第27屆日本東京車展,這不但是我國汽車廠第一次參加國際車展,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參加國際車展的紀錄。
當時裕隆飛羚101參展的位置在外國乘用館的入口處,旁邊是 Porsche,後面是 Alfa Romeo,佔盡地利之便,更與眾多國際重量級品牌並列,當然也引起眾多國際媒體的注目。
在車展中簡短的發表會後,主持發表會的朱信博士被外國媒體重重包圍,許多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這部來自台灣的嶄新車種。
會場展示兩部飛羚,一部是紅色的三廂GTS,另有一部則是當時甫上市的兩廂GTF,許多外國媒體對於飛羚出色的外型與先進的配備及設計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裕隆的第一部自主車款便能有此成績更是感到相當訝異,足見飛羚設計的前瞻之處。
飛羚101打從設計之初,即是以外銷為主要目的,因此在安全性上特別講究,在研發末期,裕隆更將實車送至英國 MIRA 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性測試,測試結果證明飛羚已經符合歐洲ECE的安全規範。
而為了符合美國法規的規範,飛羚全車系使用國產車中少見的美規大尺寸保險桿,在後保險桿側面也有側定位燈的預留孔位,而根據英國 MIRA 的測試結果,飛羚不僅符合歐洲 ECE 法規,安全性也符合美國的 FMVSS 法規,如果當年飛羚要外銷美國,只需依照美國法規將燈具和擋風玻璃改為膠合玻璃,並通過5萬公里的廢氣測試即可。
不過,受限於種種主客觀的因素,飛羚101終究沒能完成外銷國外的使命,直到1991年,由飛羚101改款而來的飛羚102,才順利外銷荷蘭。
外銷荷蘭的歐規車型和國產車有許多細微的地方有所差異,其差異大致如下:
1. 定速及超速警告開關組是用101的英文字版本
2. 天線採用後來精兵601採用的車頂中置式天線(乃基於對外零件報價的成本問題,因為這種天線極少故障又便宜),故其右前葉子板並無天線孔及電動天線。
3. 儀表板為101 SD的零件,中央設置綠色 LED 時鐘,但沒有102內銷版本的電壓表和機油壓力表。
4. 後視鏡與精兵601相同,為可摺式設計。
5. 因應歐洲法規要求,於後保險桿追加後霧燈。
6. 車尾中央的飾燈組由中文的飛羚字樣改成英文的 FEELING,而行李廂蓋上的型號標示為 YUE LOONG 1.8 LSX 以及 1.8 S。
7. 音響為101 SD配置的型號,較內銷版本陽春。
很可惜地,這批飛羚102到了荷蘭以後,當地經銷商卻以部分品質問題拒絕驗收,結果只好整批賣斷給一家俄羅斯的貿易商,因此這些飛羚102最終落腳在俄羅斯。據裕隆老員工表示,因為裕隆在俄羅斯並無經銷商,所以俄羅斯人只好自行改修部分零件(如小燈),甚至還有人寫信回裕隆,稱讚這批車很耐用,想要向裕隆購買零件。
除了外銷荷蘭之後轉運俄羅斯之外,在外銷荷蘭之前,為了測試歐規版本的耐久性,裕隆汽車曾經運了幾部飛羚102至中國大陸測試,測試完畢後並參加了當地的長春車展,在車展中大受好評後,便將這些車直接在大陸轉賣,因此在中國大陸也有機會見到飛羚102的蹤跡。
最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在一次出訪中美洲的行程中,也帶了一部飛羚102作為「伴手禮」,致贈給當時的哥斯大黎加總統喀德榮,雖然只有一部,也算是讓飛羚登陸了中南美洲。
影片與文字資料提供:裕隆汽車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萬的網紅buycar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anamera Sport Turismo除了承繼Porsche品牌純正跑車血統的光榮印記之外,這部完美結合動感設計、豪奢質感、卓越性能以及高實用性於一身的掀背獵旅,不僅成功為Panamera車系進一步擴展出更堅強的車系陣容,目標也將直指競爭激烈的全球豪華跑旅車市場! Panamera Spor...
「台灣輪圈品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Go車誌 Facebook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buycartv Youtube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閒聊] DRG 鍛框事件-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國產鋁圈誰是NO.1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問題] 請教幾個鋁圈品牌- ca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閒聊] DRG 鍛框事件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問題] 請教幾個鋁圈品牌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輪圈品牌 在 想玩改裝,先認清全球十大頂級輪轂品牌,才好下手! | PTT新聞 的評價
台灣輪圈品牌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Mercedes-Benz E 300 Coupé 再會優雅
【4K UHD | https://youtu.be/gYJSDQkYLNk】
在西班牙頭次相遇之後,陽光海岸和貴氣的E Coupé交織的那幅景象,至今仍讓人難忘,誰叫美景總和跑車那樣搭調……
而待E Coupé正式在台上市之後,與上次試駕地點隔了半個地球之遙,E Coupé又能在咱們美麗寶島上帶給我什麼樣的體驗呢?
【低調藍澤】
由隱身台北的地下室緩緩將E 300 Coupé駛出,這輛墨藍色的E 300仍絲毫不願張揚,無論是扮相或是聲浪,僅在陽光或夜燈灑在車體上時,才略顯出身披的深藍色澤,可畢竟身為成熟、穩重的E系列,這般溫雅的表現,也讓人能更時尚、有型卻也低調的穿梭市中,不是嗎?
不過,相較於發表會上與海外試駕的AMG Line車款,這回接觸的Avantgarde車款將車頭氣壩左右連成一氣,且後保桿下方造型也有著些許差異,搭配18吋輪圈與大型車鼻廠徽後,雖然車頭霸氣依舊,但這輛E 300 Coupé更顯氣質、雅緻。
【遨遊享受】
而在車內,先前海外試駕車款就像深怕虧待了遠渡重洋的媒體,凡是有套件,便是選好、選滿! 因此在這回國內試駕之前,我便早已做好不會像上次那樣享受的心理準備;不過,又或許因為這輛試駕車未配備市售款標配的12.3吋雙螢幕,簡單的儀錶、中控螢幕,卻也讓我少了個玩物,進而更深入地品味本車內裝。
打從坐上駕駛座、關上車門,E Coupé就讓人身感尊貴、浪漫,好比體貼前座的安全帶推送裝置、精緻的各式操作介面、令人憶起航空動力的冷氣風口、上方灑落陽光的全景天窗,還有雙色皮革內裝與梣木飾板,在這樣的氛圍環繞之下,若再加上智能定速測距巡航功能,無論是擁塞的市區、或是高速巡弋的公路上,都能讓人愜意的駕車前行。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全新E Coupé採用了E-Class的底盤之後,大幅增長的軸距,也令後座雙乘客不感己若次等,同樣可享受舒適的乘坐空間,而且,異於許多標榜GT、跑房的車款,E Coupé的後窗可完全降下,讓後座乘客也能在遨遊旅途中享受窗外涼風。
【順暢沉穩】
在海外初體驗過E 300 Coupé的動力後,我其實仍對它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帶點好奇,因為它雖然並未配有雙渦流設計,可最大動力仍到達了245hp/37.7kgm,但在原廠0~100km/h 6.4秒的成績之外,論實戰,E 300 Coupé到底能跑出何種成績呢?這回,我終於得以一證。
待轉速提起後,油門無須留情地一灌而下,在密齒9G Tronic 手自排敏捷的換檔之下,E 300 Coupé的加速力道既可滿足大多數人對於雙門跑車的期待,卻也不會帶來過於狂野,好似會脫離駕駛掌控的蠻力,最終,我們測得7秒整的成績。
將場景轉至蜿蜒的山道,E 300 Coupé引擎其實不僅有著四缸的省油優點,也因為其重量較輕,不僅使本車擁有優異的前後配重比,更能避免迴旋低速彎角時產生推頭。
而當帶著車速劃過下削的中速彎,雖然它未配備氣壓式懸吊,且前四連桿、後多連桿懸吊阻尼設定略偏向舒適,但依舊可提供足夠的支撐性,讓 E 300 Coupé氣定神閒的穩定通過,再加上採用E-Class較長軸距的底盤後,車輛中高速的反應相當沉穩,就算將循跡與動態穩定系統關閉,仍不令我畏懼,可見其底盤著實優異!
【TCar試車短評】
339萬元的售價雖看似不斐,但除了能買到尊貴的品牌形象,在時尚的優雅外型下,別緻的內裝設計更讓人享受;且就車輛本質而言,E 300 Coupé還有著輕快順暢的加速,以及舒適卻安穩的底盤撐腰,令人放鬆品味每回的駕車記憶。
只是購買此類車款的買家或許有時也會想來點熱血,要是原廠能將運動化的跑車尾管列為選配,那就更加讓人滿意了!
【Mercedes-Benz E 300 Coupé】
引擎型式: 1991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245hp/5500rpm
最大扭力: 37.7kgm/1400~4000rpm
長x寬x高: 4826x1860x1431mm
軸距: 2873mm
車重: 1685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四連桿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45 R18後275/40 R18
台灣售價: 339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燈、尾燈、日行燈
18吋合金輪圈
12.3吋數位駕駛儀錶
64色車內氣氛燈
可4/2/4分離傾倒後座椅背
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
主動式煞車輔助
駕駛注意力偵測系統
車輛盲點偵測系統
主動防撞輔助含移動行人偵測
智能停車輔助系統
ESP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
側風穩定輔助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駕駛座膝部氣囊、車側氣簾
Mercedes-Benz Taiwan 台灣賓士 TCar 葉明德
#mercedes #benz #e300 #coupe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台灣輪圈品牌 在 Go車誌 Facebook 八卦
創業23年的本土企業巧新科技,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汽車鍛造輪圈供應商,過去代工生產對象包含了Ferrari、McLaren、Rolls-Royce、Porsche、Mercedes-Benz、BMW、Tesla等達31個主流汽車品牌,今日巧新科技則宣布成立自有品牌SAiRacing,首波將「針對國內市場」限量生產可供Porsche 911及Cayenne系列換裝的鎂合金輪圈。
台灣輪圈品牌 在 buycartv Youtube 的評價
Panamera Sport Turismo除了承繼Porsche品牌純正跑車血統的光榮印記之外,這部完美結合動感設計、豪奢質感、卓越性能以及高實用性於一身的掀背獵旅,不僅成功為Panamera車系進一步擴展出更堅強的車系陣容,目標也將直指競爭激烈的全球豪華跑旅車市場!
Panamera Sport Turismo同樣擁有絕佳的車身比例和流線優雅等設計元素,其車身尺碼部分全長5,049mm、車寬1,937mm、高1,428mm(Panamera Turbo S E-hybrid版為1,432mm),軸距則為2,950mm,原廠也為Panamera 4 Sport Turismo、Panamera 4 E-Hybrid Sport Turismo和Panamera 4S Sport Turismo等三款車型標配19吋鋁圈,而Panamera Turbo Sport Turismo則標配20吋輪圈,至於Panamera Turbo S E-hybrid Sport Turismo更標配21吋鋁圈。在外觀造型上,Panamera Sport Turismo自B柱開始向後延伸勾勒出與Panamera截然不同、高性能獵旅獨有的動感美型身段,外擴的車側鈑件除了前葉子板上醒目的導氣口,車側肩線上方別具設計感修長的窗框和車頂線條,從A柱開始延伸至後廂俐落收尾,Panamera Sport Turismo如同Coupe車型般轉折與車身肩線完美揉合的D柱更顯獨特出眾,也襯托出獵旅專屬的搶眼外觀特質。
更多影片在Go車誌官網: http://www.buycartv.com/
台灣輪圈品牌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新在哪裡?
●導入 MR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EPB 電子手剎車、BSM 盲點偵測系統全車系標配
●內裝中央鞍座重新設計,杯架容積增大、新增中央扶手、後座中央扶手
●採用新開發 18 吋輪胎強化操駕的舒適性
●車頭水箱護罩、LED 頭/尾燈、18 吋輪圈都重新設計
●提供全新 SKY-D 1.8 柴油車型選擇
作為台灣馬自達開拓台灣市場的先期成員,同時也是國內進口 Crossover 車款的先驅,在原廠的操作策略下 Mazda CX-3 在競爭激烈的小型跨界休旅市場已經擁有一席之地。上市近三年來在 2017 年經歷過一次外觀及內裝的配備升級,並導入 G-Vectoring Control G 力導引控制技術優化駕馭感受。今年 2018 年日內瓦車展上,Mazda 再度推出了全新年式的小改款 CX-3,在外觀及內裝設計上進行變動,使得動態、靜態品質可以再向上提升。
隨著海外首發亮相之後,台灣馬自達在今年春酒宴席間也很快地宣布導入小改款車型,使得台灣成為全亞洲首發市場之一,並導入品牌首見的 SKY-D 1.8 柴油引擎,可見 Mazda 對於台灣市場的重視。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49058?k=CX-3
更多資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台灣輪圈品牌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新在哪裡?
●採用新式樣大型水箱罩與保險桿設計,並換上全新 LED 燈組、Aracaju 17 吋鋁合金輪圈及 California 專屬銘牌,向品牌其他新世代車款看齊。
●全新中控台、儀表板、 MQB 多功能方向盤。標配 Active Info Display 10.25 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Discover Pro 9.2 吋多媒體鏡面觸控螢幕音響主機。
●標配電動液壓可收納外掀式升降車頂帳篷。
●上鋪床架結構升級為「碟型彈簧」 (共 54 個 )。
●下鋪新增「 加厚型舒適雙人床墊 」。
●前排上方的多功能液晶中央控制面板增設「彩色螢幕」 和「水平儀」。
●多功能置衣櫃改 「一面式」。
●廚房外側的充電裝置新增兩個掛勾、原本 T6 的 12V 則改為兩個 USB充電槽。
●乘客艙窗戶從蝴蝶窗開關改為從上下往內壓。
●標配 IQ. DRIVE 智能駕駛輔助,全速域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跟車到停再啟動、車前碰撞預警系統、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含剎車輔助功能、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遠光燈輔助系統、自動停車輔助系統、環艙距離感應雷達。
#Volkswagen
#California
#Ocean
福斯商旅 California 車系是 1988 年從 T3 Transporter 開始列為常規產品編制,但是,最初的 California 車型並非是由福斯商旅生產,而是由一家德國商用車改裝廠 Westfalia 負責操刀,包括 California 車型獨有的上掀式車頂,以及車艙內的櫥櫃、廚具以及床架等,從 T3 世代開始到 2004 年的 T4 世代都是由 Westfalia 負責 California 車型的生產運作。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73578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台灣輪圈品牌 在 國產鋁圈誰是NO.1 - Mobile01 的八卦
DATA_一條興業長陞輪圈~http://www.evs.com.tw/耀麒輪 ... 巧新只生產鍛造圈不內銷台灣舉凡歐美日各大改裝廠的鍛造圈自5年前開始都大多是台灣生產. ... <看更多>
台灣輪圈品牌 在 [問題] 請教幾個鋁圈品牌- car | PTT Web 的八卦
問店員也不太了解~請問這些牌子都是台灣製的嗎? 同樣的模子鑄造出來而已?還是中國製的進來台灣然後換一下中間的品牌圓蓋子??,pili20058:鋁圈不就玩BBS ... ... <看更多>
台灣輪圈品牌 在 [閒聊] DRG 鍛框事件-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各位午安
最近在滑YT時 發現上次X魚斷框事件後
這幾天又有一個台灣輪框品牌出事了
整個事件大概如下:
某石youbuter 在購買了此品牌DRG鍛框後
組裝時發現此輪框在低胎壓時 輪胎只要輕輕一壓就會與輪框分離 並且沒有出現*波波*的
聲音
他認為這樣的狀況可能會有安全疑慮
在與品牌業務溝通後
業務說是因為原廠的R1N太軟 換個胎質硬一點的就好
所以某石便換了s98做測試 雖然比較好打氣了 但一碰就脫框的情況沒有改善
所以某石就發了一個影片說明 並表示自己對這情形不太開心
結果這品牌輪框的老闆直接就爆了
火急火燎的發了一部一刀未剪 胎壓10psi跑山的影片
以此證明他的輪框沒有問題
一開始FB與YT的風向偏向鍛框沒問題
結果幾個小時後 被眼尖的網友發現 那個一刀未剪的影片 在跑山後 輪胎的定位點直接偏
移了一大段
影片底下讚聲的車行同業也直接消失
後來某石也發了一個 直接0胎壓道路騎乘的影片
表示在合理的設計下 就算是零胎壓騎乘
輪框與輪胎也不該出現滑動的情況
至此 想問大家
換輪胎時 打氣出現的*波波*聲音 是表示輪胎跟輪框有確實卡住嗎?
還有就是 在看影片時有聽到他們提到 胎唇 這個結構 這是在輪胎還是在輪框上的結構?
以及大家對這起事件的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5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630126684.A.3D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