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不知從何而來的一位女性,在我哀悼年輕女作家離世的文裡,寫下一大段猜測女作家生前的生命經歷,充滿許多自認為的假設,我回應請她自重,給逝者一些尊重和祝福。
她回我,是女作家自己要以死來讓大家討論,既然要大家關注這個議題,為何不能討論?噤聲不代表是祝福死者(似乎她未能明白在人家隱私上揣測,和關注議題的差別)
我說,那請去別處,這裡我希望能清靜,無法接受這樣的「討論」。何況關心自己的生活問題,才是更實在的。
她立即說:是你自己公開的耶!
我回:我設公開是為了我的讀者,不是為了讓人來這裡盡情發揮。我有做這樣的邀請嗎?難道我的公開網頁,就可隨意不尊重我的立場嗎?
她再度回嗆:沒想到心理師也會酸人
我回覆:我沒有酸人,是很嚴正的告知。
因為,後來有其他人回應,她刪文後,停止了留言。
******
有時候,這世界確實讓人沮喪,充滿各種自以為是的認為,還以一堆標籤貼向他人。即使,明明「不知道」、「不認識」卻還是要編造故事,來讓自己以為「知道」。
而我們對於他人的界線,如此輕易跨越、踩踏,再來無奈的說:人就是不懂得保護自己⋯
這世界的無禮和殘暴,是無極限的。
*****
而每當有人來這兒,自顧自的說話,或要求我應該當一個他心中的「心理師」樣子時,我時常覺得莫名?「心理師」的公共版本是什麼?誰訂的?誰認為的?「心理師」是活在任何人的期待和想像中?即使我們根本沒有「治療關係」,我也必須滿足你的需求?
治療關係非符合人無盡的理想形象期待,和滿足個人的需求,以致模糊心理師自身的獨立性。而是雙向合作的助人關係,讓人生命在尋找出路和自癒方向時,得到協助和導引。
而即使,我在這裡拿下我「心理師」的職稱,以名字與作家自立於此,以「存在」的本身說話,還是許多「心理師」的期待和想像任意貼過來。似乎認為我該「無時無刻」活在「心理師」的角色裡。
若以「心理師」的身份在此,那麼,我應該更不會同意如此輕率的探人隱私,把探人隱私誤認為「關注議題」。把八卦視為「個案分析」。
*******
回到女作家的離世,這是社會的不幸,因為有才華的生命,被集體的社會氛圍謀殺。
我們社會長期讓女孩們活在愛和依戀的摸索中,得不到家人和環境的協助和正視。當還在無法充份理解這個世界前,這世界的惡意,已經撲向她。
但女作家不是「唯一」,她只是「其一」,而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明白,活在這世界上的傷痛,是真實的,這世界的危險也是真實的。對於那些在愛的摸索中而折損的生命,那並非僅是「一個個例」,而是我們社會集體的依戀關係的空乏和損害,所累積而成的。以及,在性別對待上的失衡,讓女性總不自覺的活在卑微和順應他人的關係裡。
然而,對於不幸傷痛的發生,或許並沒有人能完全避過。為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慈悲,請來得及對傷痛有正確的認識,而非僅是慶幸或惋惜。而願我們也對他人的傷痛,多些善意和理解,因為這是我們普同的需要。
最後,以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教授的呼籲,分享給大家: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6804037138592&id=180571174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人 #憂鬱症 #退化 #精神醫學 #治療 👤來賓: 黃宗正(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張家銘(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吳娟瑜(作家) 洪素卿(資深媒體人)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為服務更多不同需求的觀眾,有話好說開放字幕管理權限...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沒有一天是輕鬆的。
晚上9點多了,辦公室的同仁還在處理明天的預算審議案,和關於精神衛生法的質詢稿;今天早上一早就到委員會登記質詢,獲得環保署的回應願意將PM2.5的管線排放量、空汙三級管制區等標準,盡速提供給委員會,讓地方進行空氣汙染防治政策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基礎。下午的委員會,刪除了一些設計不佳的政策預算,也藉由一些預算凍結,要求行政機關有更積極有效率的作為。也趁委員會結束,跟許多位醫學生一起討論公費醫師制度的改善、醫師入勞基法的主張,一談就是2個小時,欲罷不能。
下午在黨中央中常會中,聆聽了包括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教授、台灣成癮科學學會理事長黃三原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陳正生教授、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王俸鋼主任,以及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系楊士隆教授,針對毒藥癮議題、犯罪防治、精神醫療資源、精神疾患照護困境、毒藥癮勒戒現況、精神衛生法現行問題等等,在台灣環環相扣的處境、或是各自缺乏資源整合的現象,聽到專家們分享的許多現況,真的更加覺得這個國家面對很沉重的負擔和很艱鉅的挑戰;但是也從這幾位昨天晚上接到我們的邀請詢問,就本著"為了國家,在所不辭"的精神,放下手邊工作北上來提供意見的專家們身上和言談中,看見強烈的想讓國家變好的那個想望和使命感。
這幾天因為一個小生命無辜的消逝,社會還是處在震驚與傷痛之中;可是我也在四周朋友們、社群網站上、許多精闢論述中,看見這個社會中,有著許多多元而廣泛的思考、更細緻人性的思維、和多數人心中那股強烈的想法: 我們要盡其所能,讓社會更好!
謝謝所有溫暖和善良的心,讓我們能夠更相信彼此。
圖: 王俸鋼主任返抵中部之後,立即寄了我向他詢問關於暴力、藥癮、精神疾患等等參考資料檔案給我。啊啊要來讀期刊了....
(我覺得我今天可能會累到「眼神失焦在路上漫無目的的遊走」,心口司請不要叫警消來抓我去強制就醫啊! )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保持理智好嗎?台灣社會]
不斷的,聽到來自各地許多病友接到衛生局的「關切」,甚至是地方警察的「關切」、或者是知悉他們罹病病史的鄰居「關切」;假如相關法規所說的「例行關懷」為真,那為甚麼這些個案因為「以前從來沒這樣被打過電話」而感到驚恐? 如果過去並未每日「關懷」的原因是個案病情穩定,那現在一個一個把他/她們當成「有問題」去「關懷」,又是本著哪一個原因?
病情不穩定的,是這個社會吧?
從陸續聽到幾個平常在社區中與住民相處沒有甚麼問題的個案,被「關懷送醫」;甚至有一些病友因為來自莫名的「關懷」加上媒體報導、民眾的不友善,而情緒陷入波動、病情受到影響(個案接到不認識的電話關心病情,會有隱私被揭露的恐懼;況且除非是平常已經建立關係的醫療人員或社工,不然不認識的人一通電話就來討論病情,是很難溝通理解的,更遑論有縣市竟然是由警察來做這個動作!)。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教授特別寫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五個重要的看法;我將他的文章貼在文末,誠摯地拜託大家,靜下心來,不要讓這個還在療傷的社會,讓更多脆弱的心靈受傷;拜託大家。
-----------------------------------------------------------------------------------
關於劉小妹妹事件的呼籲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賴德仁教授 2016/4/1
關於劉小妹妹無辜受難的事,我們感同身受。這一陣子,不只劉小妹妹的父母與親友深感難過,相信國人的情緒也跟著受影響。對於此事件,我有以下之看法:
1. 最近新聞媒體持續報導此事,讓我們深感憂心。十年前某藝人自殺死亡後,媒體整天報導,導致那個月自殺率明顯上升,尤其是採取同樣自殺方式的人明顯增多。這不得不讓我們擔心媒體過度的報導,不只讓國人心情持續沉重與難過,也會讓一些高風險的人學習仿效,進而增加社區暴力的風險。
2.在醫師還沒做精神鑑定之前,就有某些單位聲稱加害者是思覺失調症患者,這種未審先判的汙名化令我們憂心。大部份的精神病友在規律治療下,均能保持症狀穩定,他們的犯罪率與暴力行為並不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在2014年共同進行精神病人之去汙名化,在獲得衛生福利部支持下,將「精神分裂症」改名為「思覺失調症」,讓精神病友活得更有尊嚴,使得他們在努力復健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尊重與鼓勵。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所以在此時此刻,請給這些弱勢族群的精神病友與家屬鼓勵與掌聲,不要再汙名化他們了。
3.有關於現行「精神衛生法」強制住院的標準是「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其保護人應協助嚴重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前項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並交由二位以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進行強制鑑定,而且要送給審查會通過才能強制住院。」這個強制住院標準是達到文明國家重視人權的標準,但是在執行上仍有些許問題,導致強制住院人數急速下降,從原本的每年約三千人降為七百人。所以如何兼顧病人人權與社會安全及家屬照顧負擔,未來需要有關單位與相關專家共同討論。但是我要特別提醒有關單位,不要抱著「寧可錯殺一百,而不錯放一人」的心態,過度緊張,在精神病人並無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就被強制帶到醫院。
4. 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的研究發現從1990到2010年,台灣社會常見精神疾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s) 增加一倍,也就是說焦慮、憂鬱、失眠等各種身心問題的人在這二十年期間增加一倍,它與失業率及離婚率呈現顯著正相關,也與自殺率顯著正相關。所以精神疾病的大幅增加是社會問題,也是醫療問題,但不能指望單純用醫療來解決社會問題。另外,近十年基層精神科診所增為三倍,各醫院的精神科門診也有很多患者,所以國人的心理與精神健康已亮紅燈,但是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一年有關心理促進及精神醫療之經費僅有五億元。政府漠視精神醫療、醫院評鑑時精神科不被重視、精神科診所及病患人數雖然增加很多但基層健保總額在精神醫療部份卻沒有明顯增加,如此的不良環境,再不改善,未來國內的精神醫療照顧只會更加惡化!整體而言,目前國內的精神醫療的發展障礙有二,誤解太多且資源不足。 汙名化存在排斥精神病友,社區投注資源不足,社區安全網應是友善包容接納的,而非強制隔離肅殺的,如此才能鼓勵就醫,協助家屬與病患獲得完整的醫療與照顧。
5.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強調「沒有心理與精神健康,就不可能有真正健康的身體」。建議中央政府成立跨部會的委員會,增加相關預算與人力,以積極的作為來改善國人的心理健康與精神醫療,讓每個孩子都有平安長大的權利,也讓國人能擁有快樂與幸福的人生。我們深信精神醫療是穩定社會人心的重要力量,我們與國人及政府站在一起,撫平大家的恐懼,為共創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老人 #憂鬱症 #退化 #精神醫學 #治療
👤來賓:
黃宗正(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張家銘(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吳娟瑜(作家)
洪素卿(資深媒體人)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為服務更多不同需求的觀眾,有話好說開放字幕管理權限,歡迎熱心網友幫忙提供字幕內容,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看世事講台語"單元所有影片及文字
是公共電視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
歡迎大家 link 做非營利教學使用
新聞標題:
看板預告世界末日 祀(tshāi)佇街頭引人注意
日本地動予人搭嚇 過路人看甲心驚驚
諺語:
時到時當,無米才煮蕃薯湯
Sî kàu sî tng, bô bí tsiah tsú han-tsî-thng.
「當」是擔當的意思,「蕃薯湯」是過去散赤人的主食。這句諺語佮華語的『船到橋頭自然直』仝意思;就是講,就算境遇無好,代誌到路尾總會有法度處理,無需要操煩siunn 濟。聖經嘛有一句類似的話:「一日的艱苦,一日夠額」。
內文:
大大大的看板
Tuā-tuā-tuā ê khaɾng-páng
審判日對尾仔算來進入第66 工
Sím-phuànn-jt uì bué-á sng--lâi tsìn-jp tē lk-tsp-lk kang
徛佇咧人潮來來去去
khiā tī-leh jîn-tiâu lâi-lâi-khì-khì
高雄有名的景點「城市光廊」
Ko-hiông ū-miâ ê kíng-tiám Siânn-tshī-kng-lông
因為日本地動真嚴重
in-uī Jt-pún tē-tāng tsin giâm-tiōng
民眾看來感覺像咧預告世界末日到looh
bîn-tsiòng khuànn--lâi kám-kak tshiūnn leh ū-kò sè-kài but-jt kàu--looh
(高雄市民)
就是驚講會死翹翹
Tō-sī kiann kóng ē sí-khiàu-khiàu
(記者問:看著敢會煩惱?)
Khuànn--ti/h kám ē huân-ló
加減啦
Ke-kiám--lah
有人愈看愈驚
Ū lâng jú khuànn jú kiann
嘛有人無受影響
mā ū lâng bô siū íng-hióng
(高雄市民)
無遮嚴重啦
Bô tsiah giâm-tiōng--lah
Henn 啦
Henn--lah
逐家莫驚惶啦
Tk-ke mài kiann-hiânn--lah
因為日本的震災
In-uī Jt-pún ê tsìn-tsai
媒體連紲幾日報導驚--人的災情畫面
muî-thé liân-suà kuí-jt pò-tō kiann--lâng ê tsai-tsîng uē-bīn
相關的末日言論較會引發民眾聯想
siong-kuan ê but-jt giân-lūn khah ē ín-huat bîn-tsiòng liân-sióng
精神科醫師嘛表示
Tsing-sîn-kho i-su mā piáu-sī
人面對災難佮驚惶
lâng bīn-tuì tsai-lān kap kiann-hiânn
難免會有焦慒
lân-bián ē ū tsiau-tso
家己應該愛調適壓力
ka-kī ing-kai ài tiâu-sik ap-lk
(台灣精神醫學會陳正宗理事長)
民眾會有(焦慒) 會使莫看
Bîn-tsiòng ē ū(tsiau-tso) ē-sái mài khuànn
抑是伊看著伊需要的訊息
iah-sī i khuànn-ti/h i su-iàu ê sìn-sit
一般伊猶是愛倒轉來(正常生活)
it-puann i iáu-sī ài tò-tńg-lâi(tsìng-siông senn-uh)
遐的一定會有影響
hia--ê it-tīng ē ū íng-hióng
焦慒症頭會出來
tsiau-tso tsìng-thâu ē tshut--lâi
看著遮爾濟(災難)
khuànn-ti/h tsiah-nī tsē(tsai-lān)
拄著這个時機
tú-ti/h tsit ê sî-ki
不過咱知影人就是需要處理壓力
m-koh lán tsai-iánn lâng tō-sī su-iàu tshú-lí ap-lk
醫師表示
I-sing piáu-sī
只要透過充足的睏眠
tsí-iàu thàu-kuè tshiong-tsiok ê khùn-bîn
平均的啉食、運動
pîng-kun ê lim-tsih, ūn-tōng
安排娛樂佮解壓
an-pâi gôo-l/k kap kái-ap
這五項準則來消敨心內的壓力
tsit gōo hāng tsún-tsik lâi siau-tháu sim-lāi ê ap-lk
猶是會當正面樂觀面對每一工
iáu-sī ē-tàng tsiànn-bīn l/k-kuan bīn-tuì muí tst kang
PNN 台語新聞「看世事,講台語」是 PNN 佮公視台語新聞,以及李江却基金會佇網路頂懸合作的一個新單元。主播許雅文,每禮拜招逐家來看幾條仔新聞,看新聞來學台語文字是誠利便。而且雅文閣會佇每一擺新聞播煞的時陣,講一句台灣俗諺,抑是典雅,趣味的台語文字。請逐家做夥來,用台語講看覓喔!阮若是有寫毋對,抑是用毋對的所在,嘛請大家無棄嫌,多多來 kā 阮指教討論~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理事長的話 的相關結果
章程明列的本會任務,是理事長要執行的基本要求事項,就是「把事情,做對」! 許多會員對學會仍有本會任務以外的要求,希望理事長能做到:快速回應社會事件、反制反精神 ... ... <看更多>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台灣精神醫學會第三十一屆理監事暨各委員會名單 的相關結果
理事長 :蔡長哲: 常務監事:曾念生: 常務理事:李正達、范樂群、楊添圍、藍祚鴻: 監事:邱南英、郭錫卿、劉興政、黃聿斐: 理事:王仁邦、吳建昌、洪啟惠 ... ... <看更多>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在 理監事會 的相關結果
理事長 :蔡長哲: 秘書長:陳亮妤/陳文瑩 · 常務理事:李正達、范樂群、楊添圍、藍祚鴻: 理事:王仁邦、吳建昌、洪啟惠、張家銘、陳正生、陳炯旭、陳俊興、黃文翔、楊斯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