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數人覺得馬英九做錯了」
臉友轉來
ㄧ位自稱「人渣」的文章
全文如下:
人渣文本 Ninjia Text
先是個人渣,才會是個倫理學家。
但多數的人渣不會發生這種質變。
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為何多數人覺得馬英九做錯了」
馬王大戰第一回合差不多結束,
很多人期待我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因為剛開學很忙(
我才剛結束33小時內講課16學分的
甲子園先發投手式課程),
加上政治鬥爭並非我的專業……
阿明明就是我的專業,
但我還是懶得講,
因為可以講的太多了。
我選擇談倫理問題,
畢竟這是個以討論倫理學為宗旨的blog。
我要談的主題是,
為什麼多數的台灣人認為馬英九做錯了
(依民調看,大約有六成)。
當然還是有認為馬英九做得對的人,
但那很少(約一成五到兩成),
我就不先探討。
以下的看法,
雖然很多觀點別人都講過,
我還是系統性的再談一次。
1.壓案不發
馬英九早就知道這事,但拖了快一週,
到王金平向他告假出國,飛機起飛後才出手。
這有道德手段上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大是大非,踩到底線的問題,
那為什麼要拖這麼久?
應該立刻法辦、立刻移送呀,
拖了就是壓案,當然就有錯。
雖然大家也都知道,他之所以壓案,
是王金平能力與勢力頗大,不等待時機出手,
不可能拉下他。所以不照應有的程序來走,
是一種策略上的正確。
但策略上的正確通常不代表道德上的正確。
就算你是為了「正義」的目的,
不代表你就可以採取不正義的手段。
有些人說,馬英九是為了實質正義,
而不採程序正義,我其實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在倫理學上,程序和實質能夠分開嗎?
警察為了追捕逃犯,不惜破壞犯人逃入的民宅大門。
因為是追捕上的需求而破門,
所以我們不會認為警察有私闖民宅的法律問題。
但警察還是有道德上的進一步責任:
事後仍應該向民宅的主人致意,並賠償其損失。
這代表在道德上,破壞大門侵入他人住宅仍是有錯,
只是法律不罰。你有正確的目的,
不能以加減乘除的方式來「扣抵」你負面的行為手段。
因此我們不可能接受警察說:
「唉呀我是因公破門哦!所以你就當為國犧牲吧!掰掰。」
若是警方真有這種態度,反而會引起屋主的怒火。
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
或許是從法學或政治學借過來的概念,
不是說不能用在倫理學,自由主義者就用得很爽,
但在道德上要區分這兩者,我認為必須非常的小心。
回到馬英九的問題,他拖延送件,不以公開方式行之,
就算有自認正當的目的性,他的行為仍是錯的。
這是他的第一錯。
2.不給人自辯的機會
他之所以拖,拖到王出國,顯然就是要王無法或難以回應。
來偷襲的就算了,還不讓人講話,不讓人澄清事實,
一路打下來只是要致人於死。
這在講求公平對等溝通的政治場域,
依照其「專業倫理」,已經先失分了。
許多人會定調這是為政爭、鬥爭,或「斗爭」,
是因為馬的手法就是讓王無法有效反應,
一方面當事人不在國內,就算有千軍萬馬,
也無法操盤、做策略,
另外一方面是讓王缺少完整的資訊與媒體環境,
也就沒有對等的發言機會。
如果這是一個可以討論,
也值得討論的政治或公共議題,
那讓雙方各陳己見,讓全民公審,以民意為依歸,
也是個解決辦法。
馬陣營之後也不斷的提到「民眾相信嗎?」
「對民眾負責」等等的訴諸公決態勢,
其實也代表了這種心態。
不過在王回來之前,馬就猛開記者會將之定調為關說,
在讓王依程序陳詞之前,就火速要求要黨紀處份。
還沒有公開討論,就有公開結論,
這在政治倫理上有錯嗎?
當然有錯,因為這是公共事務,
你又想引公議,又不想讓對方參與,裝成要公決,
但實際上是密室鬥爭,這當然是錯的。
這是馬英九的第二錯。
3.趁人家嫁女兒
再者是趁人家嫁女兒開炮。
馬英九自己管不住女兒,女兒想嫁就嫁,
加上外省家庭習慣在婚喪事上從簡,
其婚禮儀式在符號意義與價值上,
比起台灣其他家庭要來得淡,
因此他可能認為這不是多大的事。
馬英九自己的婚禮也很簡單。
但對其他台灣人來講,有營辦、參與過嫁娶活動的人,
或是期待海島沙灘婚禮的少淑女來說,
這種「喜事棚上澆大便」的作法,就有點刺到敏感神經了。
馬英九可能不太懂,但多數台灣人「懂」,
知道這樣是「大忌」,而且這種偷襲抄家,
又比去婚禮鬧場還嚴重。
有個鄉民推文:「他就這樣毀了一個女人期待的婚禮」,
短短一言,力過千鈞。就算你有多少的「實質正義」,
不能抵銷你在這事上的錯。
這是馬英九的第三錯。
4.「馬的底線」不見得是所有人的底線
馬英九一直訴諸王金平的作法破壞了憲政五權分立等
一狗票政治法律原則,這是他不能退讓的道德底線。
馬方其他發言管道也一直傳出這種看法,
說什麼這是總統的堅持。可是,「你」的底線,
關「我」屁事?
你的底線又不見得是所有人的底線。
馬英九在這邊採用了「共同理性」論證,
也就是人的理性基本上一致,
所以我覺得「是」道德底線的東西,
你應該也會覺得「是」。
但「共同理性論證」本身是種信仰,
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說我的理性與你的理性相同。
我傾向的社群主義即認為,
不同社群可能會有不同的理性基礎,
各有各的真理與底線,而且彼此無法區分出高下。
我可以用個簡單的反思,
來證明馬英九的底線並不是「大家」的底線。
當多數人都對馬英九為什麼這麼生氣感到疑惑時,
馬方是用「這是馬總統的道德底線」來回應大家的疑惑:
這就代表社會多數人的道德底線不是這種關說行為,
否則就不需要解釋。
像某人看到連續殺人強姦犯而非常生氣,
我們多數人都不會產生「他為什麼要這麼生氣」這種疑惑,
因為連續殺人強姦的行為已經超過我們多數人的道德底線。
馬英九的論述因此就站不住腳,
他必須先證明他的底線就是
全國民眾應該有也必然有的底線,
如果證不出來,
這就是他第四個錯。
他的行為看來就像公園籃球阿伯一樣,
動不動就「打手!」「走步!」「踩到底線了!」
但在其他球友看來,只是個大驚小怪的老屁孩。
5.比例不對
此外,他的底線似乎有某種飄浮性。
許多關說都牽涉到行政權、立法權與司法權之間的不正互動。
張通榮的案子有這個味道(但不完全是),
賴素如的案子是,還有其他一大堆的國民黨員的案子都是,
但他卻沒啥等比例的反應。
這個點已經有很多人嘲諷了,
但我認為這種雙重標準是不是倫理學上的錯,
還要先看到比例原則到底是什麼。
法學上有比例原則,倫理學上也有。
倫理學上也會看事情輕重來給予不同的道德評價,
而且倫理學的比例評估可以不鳥法學上的見解。
王金平的這個案子是:
柯建銘一個小案,柯打贏了,檢察官可能要上訴,
柯拜託王,王就幫他去喬一下,
後來果然沒有上訴。
上面這個案情描述是設定
王一定有具體的個案關說,
但現在實際上的證據還沒辦法證成這樣的結論,
為了討論方便,依「施惠原則」(施惠給馬方),
我必須以對馬英九最有利的前提來展開論證。
我要推論,即使是對他最有利的前提,
也還是會導出對他不利的結論。
怎麼說呢?
這裡頭有邏輯「全稱」(所有)與「偏稱」(有些)的問題,
其「其他可能性」無法排除,也就無法形成有效論證。
府方一直強調這是「成功的關說」,
代表完成一個「全稱」論證,卻沒有辦法100%證明,
檢察官最後的不上訴決定,
主要是來自於從柯、王、曾一路到檢察長的犯意連結。
說不定檢察官本來真的接受關說,
後來良心發現不想接受關說,然後又看了案子,
才發現真的無法上訴。
那這要怎麼算?都還不能完全確定,
連個內部調查都還不夠完整,
你就大刀出手,顯然不成比例。
而且,在每一個傳話層級,
受話者也可能是對關說者虛應故事,亂虎爛答應,
之後沒有認真講(這是王現在的辯解策略,
他說只是「練嘯威」,講通案)。
說點別的,我以前在政治圈也關說或被關說過,
送往迎來,會認真去講的,實在是很少,
大多數只是虛應故事。所以王的說法對很多「圈內人」來說,
很有說服力,因為這案子很小,根本不用太認真。
馬英九當然可以不接受這種說法,
他根本沒待過一天基層,沒當過一天民代,哪會懂這種事。
由這種觀點出發,馬英九的反應比例就更不對了,
因為這在「關說業界」看來很可能真的是小事。
此外,現在這個案子看來應該不會進法院刑庭,
這是因為刑法根本就沒有對這類行為有明確的規定,
所以馬方只能發送監院等單位行政調查,
講說這是「行政不法」。
這就弱掉了。在倫理學的比例原則上,
這就代表此關說案是道德上不重要的事。
通常,重要的道德主題會被列為法律,
法律上沒辦法管的,多數代表是小事,
有時候是技術上管不到的事,不然就是立法漏洞。
這種關說例子,自有中華民國以來,應該很多,
過去不管,也沒有這個法,應該不是技術上管不到,
也不見得是馬方堅持的立法漏洞,
而是歷來立法者可能都認為這是小事,
因為其中沒有錢的交易,只是講一講。
我們把格局拉大來看,把許多案子併陳,
現在出事的大關說案,包括台中某監獄的那個農夫,
林益世、賴素如等,都有收錢的部份,
而且案子相關的利益很高。
而柯的這個案子,利益很小
(就算輸了也只易科十幾萬罰金),
也沒有金錢交易,實在差太多。
馬方如果硬要說這在比例原則上很重要,
那除了案子的實際利益外,
也要告訴我們到底還有什麼其他的地方很重要。
他們選擇進入上述的「踩到底線」迴圈,
以「非量化價值」(就是不能用錢買到的東西)
來強調這個案子很重要,會破壞國體。
但如前所述,這個踩到底線論證是有問題的。
因此在比例上,事因不大,但他的手段明顯過於強烈,
造成結果也非常嚴重,超過了倫理上的合理比例原則
(要注意,我不是說法學的比例原則,
要討論法學比例原則還請法學家出手),
因此我認為這是馬英九在道德上的第五個錯誤。
6.什麼都自己上場,表現出來的態度不佳
大家可以回想興票案。那是誰出來打的呢?
我相信九成五的民眾都要google才會想起是誰開第一槍的。
這代表什麼?這種重要攻擊不能洩密,找個無名立委,
代表李登輝的戰鬥團隊很大,
可以把重要的攻擊發起交給團隊中的邊角人物。
但馬英九要砍王金平,連曾永權都不敢講,
代表他的戰鬥團隊小到可憐,因此他只能自己上,
外加特偵組和府方發言人,鐵三角戰到底。
為什麼在政爭中,主事者不應該自己上?
因為可能無意間會把自己的真實意向曝在鏡頭前。
馬英九就出了這個問題。
如果他能夠語氣和緩,態度堅定包容的講,那還好,
亮個相不會對自己有太大的殺傷力。
但他鏡頭前的樣子,
有如各大事件經常上鏡代言的那位地堡中的希特勒,
大呼小叫,活像要逼死人,又哭又罵,不知精神還正不正常。
就算你有一千萬個道理,鏡頭前表現不好,
人家只記得你目露兇光,不會記得你的理。
別忘了,態度謙和溫文,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是一種德行。
因此這算是他在道德上犯的第六個錯。
我就先歸結出他的這幾個倫理錯誤。
我不是文學屁精,不會刻意湊十個、八個,
也不是四字魔人,不湊個四字對聯就像會死掉一樣,
因此這六點看來長短不一,用詞難度也有點不太整齊。
但我已盡可能淺白,能不用倫理學術語就不用,
希望大家不論老少都能看懂。
最後補充,這六點可以整合為一點:不仁。
我這輩子第一份工作,是在馬身邊提包包、訂便當的,
帶我出道的幾個師父,都是他征戰四方的第一批謀臣。
早在馬聲勢大起之前,他們就已看出「此人不仁」,
對他人沒有同理心、同情心。
但那時講,是不會有人信的。
馬英九的倫理主張有點康德式義務論的味道:
堅持原則、重視共同理性,強調道德規則本身的崇高與尊嚴。
但他行為上卻比較傾向目的論,
包括為了達成目標越來越不擇手段,
認為自身價值高點也會是社會最終目的等等。
如果加上一些排除條件(不重視效益分析等),
我認為他的道德光譜會落在「利已主義」這個流派之中。
這是種說起來有點道理,但深思起來,
可發現其中問題重重的少數派倫理學主張。
馬英九之後可能繼續出包,所以這文章可能會有續集;
要我寫王金平的錯也可以,我又不是挺王的,
但要寫這種東西,明顯對國民黨有利,
那就請先付費了。
張貼者: lidance 於 下午4:0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Yin & Yei 雙生過日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喜歡雙生的影片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是我們持續製作影片的動力 雙生感激~ 更多雙胞胎私下歡迎追蹤IG #Yei | @leaf_ayei https://reurl.cc/gmoN47 #Yin | @yinllusion https://reurl.cc/GrYg4A...
台灣籃球術語 在 Facebook 八卦
✨✨2020 黃妃 最新專輯【色違】
12.25 實體數位正式發行
---人生,沒有能不能,只有敢不敢---
【色違】一詞,源自風靡全世界的遊戲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這是一款由神奇寶貝(台灣譯名)的動漫為故事背景製成的遊戲,遊戲中玩家需靠定位系統GPS去捕獲以現實世界為平台的虛擬怪獸「寶可夢」,並加以訓練,可與其他玩家對戰、佔領道館等為主軸的遊戲。
遊戲中每一隻寶可夢,都有它原本設定的形象顏色,遊戲公司在營運方針及想給予玩家一些驚喜的考量上,在遊戲開放一段時間後,陸續釋出解鎖【色違】 寶可夢,供玩家捕獲及收集,而所謂的【色違】 寶可夢,除了在寶可夢出現點擊它時會出現特殊效果,重點在顏色上,會與原本遊戲或動漫中,所設定的顏色有所不同,由於出現的機率極低,成為玩家追逐、捕獲收藏的目標。
/ 2020・色違・黃妃 /
黃妃 繼【我若是黃倩倩】時空概念專輯後,時隔兩年再戰歌壇的專輯,製作人大膽選用了【色違】這個遊戲術語做為專輯的名稱,是製作人與企劃團隊經過了縝密的思考及觀察才決定,由於黃妃一直是帶給粉絲親民在地化及不失幽默感的歌手,也一直在歌唱這個領域中突破,求新求變,對粉絲很好的她,希望自己的專輯也能滿足粉絲族群老少兼顧,且現在仍熱衷於寶可夢的玩家們,剛好涵蓋了黃妃的聽眾群,相信這個耐人尋味的專輯名稱【色違】會讓大家很有感覺。
/敢、不敢-追逐更耀眼的斜槓人生/
這世界從來不缺甘於平凡穩定的人,卻少有人願意從平凡中為自己的夢想冒險、改變。
汲汲營營的忙碌人生,為求一頓溫飽,夢想成為芭蕾舞者的,卻埋首在貿易公司成堆的文件裡,夢想在籃球場上馳騁球員,成為保險推銷業務員,一心一意追求完整幸福的她,偏偏愛上了有婦之夫,無法割捨,成了情婦。
人生有太多的選擇,有些並非出於自願,上天給的天賦及自己的興趣,無奈被現實給遮蔽,消磨殆盡,多數人選擇順從命運的安排,在平凡安穩中度日,而少數人,卻不甘於屈服於現實的威嚇,勇敢掙扎,將自己最初的夢想,用努力冶煉出耀眼的光芒,找到一條讓自己更快樂,更有成就感的路。
/一張收集人生百態的專輯/
有別於上一張【我若是黃倩倩】的時空概念專輯,是以自己在不同時空中去扮演了許多從不曾嘗試的角色,而這張【色違】專輯則是從現實層面出發,搜集與紀錄許多不同的人生百態與每個人對人生做出不同的決定。
在 <雪咧飛>中,是一個對愛執著不懂變通的女性無奈嘶吼,在<蘭姨>中,一位身處舊世代得委曲求全的細姨,如何走完她一生的悲慘故事,在<輪袂到你>中,聽到的是一位堅強女性勇敢的割捨,在<無關>中,一位單親媽媽被現實所逼的無奈,在<千里追>中,為了愛,不惜上窮碧落下黃泉。
換個風景,在<紅帖仔>中,聽見了兩個即將步入禮堂新人對幸福投射的希望,在<直直走>中,沐浴在愛中的情人,期許彼此能相偎相依,一起走到世界盡頭,而在<代誌大條囉>中,感受到朋友間,如兄弟姊妹般以嬉鬧的方式,去警告自己好友的風趣熱鬧。
製作人也在專輯中作一個小巧思,特地為【色違】專輯做了一個outro,短短的40秒,讓黃妃嘗試以不同的情緒口氣,重複吟唱著,想要一點不同,也為這張專輯做了精闢的點題。
/2020 愛你愛妳/
2020年,不是平靜的一年,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世紀大瘟疫讓許多人家庭破碎,也在這一年裡,黃妃相繼失去了兩位至親,製作人本擔心她的心情可能無法調適,決定將發片期延後,卻沒想到黃妃主動要求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完成新專輯歌曲的錄製工作,黃妃說:「這令人永生難忘的2020年,教會了我生命真的太無常,我們更要活在當下,學會去愛身邊每一個值得愛的人,值得愛的事物,給自己一點改變的勇氣,在生命消逝之前,沒有遺憾!」。
🎧🎧各大線上收聽平台:
KKBOX: https://mls.pse.is/38azk8
Spotify: https://mls.pse.is/39tvcv
FriDay音樂: https://mls.pse.is/3as2py
MyMusic: https://mls.pse.is/38y3z4
Apple music: https://mls.pse.is/3896qk
LINE MUSIC: https://mls.pse.is/3ate4x
💽💽各大CD實體銷售通路:
因各物流運送及各店家貨物上架流程關係,
每家上架時間不同,12/25 會陸續上架完成銷售,
請各位粉絲耐心等候。
台灣籃球術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傅達仁主播已於2018年6月7日在瑞士為自己的人生畫下句點,讓我們回顧2016年12月27日「傅達仁生前追思會」現場播放的珍貴紀錄片,一同緬懷他。
1933年4月3日,傅達仁生於山東濟南,母親因難產過世,父親傅忠貴身為國民革命軍少將,於1938年9月23日對日抗戰時,戰死在山東黃河邊;年幼即成了孤兒的傅達仁過著饔飧不繼的流浪日子,直到就讀蔣宋美齡在南京成立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後,生活才較為安定。
1948年,15歲的傅達仁隨國民政府來台,其後以公費完成國校學業,中學時被選為籃球校隊隊員,半工半讀兼打籃球,考上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
1958年,25歲的傅達仁入選籃球國手,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賽事,但他的國手生涯極短,於1960年27歲時即告退休。
退休之後,傅達仁曾擔任不少甲組籃球隊的教練。他在任職警察廣播電台主播期間,留職停薪,受邀代表中華民國外交部帶領馬來西亞國家籃球代表隊,於1969年的第五屆亞洲籃球聯盟錦標賽(亞洲籃球錦標賽前身)以 84:76 擊敗中華民國代表隊,轟動一時。
傅達仁與妻子鄭正玨在警廣相識,當時傅達仁是籃球隊教練兼警廣記者,鄭正玨是廣播名媛。兩人婚後,傅達仁任職台視記者,鄭正玨擔任台視益智節目《分秒世界》提問人。
傅達仁曾在2009年出版的《時報周刊》裡這樣描述妻子:「她說的北平話非常標準,我滿口山東腔。字正腔圓的她,常教我說標準口音。」
進入台視工作後,傅達仁以其體育和籃球專才為台視播報比賽,他在90年代的NBA轉播給人深刻的印象。據傳,現今台灣許多中文籃球術語是由傅達仁發明或發揚光大的,例如「火鍋」(或作「蓋火鍋」)、「冷箭」和「騎馬射箭」等。
傅達仁在台視服務期間,因業務需求,與盛竹如輪流擔任棒球比賽轉播的主播,他在播報球賽時的生動用語令人記憶猶新,例如「壞壞壞,連三壞」是他用來敘述連續出現三個壞球的名句,而「三不管地帶的安打」則是他用以形容因球被打到無人守備區而出現安打的狀況。
1985年1月1日19:00至19:30,台視播出《強棒出擊》第1集,當時每週一至五播出的《強棒出擊》每集有三個單元,其中第三個單元是由多位台視新聞記者接力主持,傅達仁負責主持每週三播出的《體育的光芒》
2005年12月1日,台北小巨蛋啟用開幕,傅達仁擔任東森巨蛋體育總監。
2006年,傅達仁獲選第六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2012年,傅達仁擔任第九季超級籃球聯賽(SBL)全明星賽土洋對抗賽的教練。
成年後的傅達仁不斷地尋找父親的墳墓,但即使走遍黃河沿岸也沒能找到,直到2013年9月24日,他看到《聯合晚報》上一篇由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刊登的「忠烈祠 要找回烈士遺族」啟事,隨即去電詢問台北忠烈祠,遂得知原來台北忠烈祠一直供奉著父親的牌位。
2014年1月22日,傅達仁於農曆年前帶著全家大小前往台北忠烈祠祭拜父親,當時媒體以「傅達仁過世父親的牌位終於找到了」等標題報導此事,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父親英雄,兒子好漢,全家愛國」。
祭拜之後,傅達仁在臉書發文:「身為烈士遺族,來台66年不知爸爸牌位榮安於圓山忠烈祠,直到看到《聯晚》這則報導。感謝主,感謝忠烈祠,年前能拜祭先父在天之靈!」
2016年12月6日,傅達仁籌辦「生前追思會」,上書總統蔡英文呼籲立法院通過安樂死法案,願以自身當台灣合法安樂死首例,甚至把他在同年12月27日下午舉辦的自傳書《達仁傳奇》發表會定義為「生前追思會」,希望大家在他還活著的時候與他一起追憶包括籃球、教練、廣播和電視一甲子的精彩故事,想法相當前衛。
傅達仁說:「歐美先進國家安樂死,已行之有年。我以自己、一位病魔纏身的84歲老人身分為例;自願安樂死可以免除自身及家人痛苦,同時減少因高齡社會配套長照政策所造成的國家資源浪費。」
2016年12月14日,傅達仁收到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張文蘭回信,稱總統府已經函請行政院處理。
2017年2月9日,傅達仁收到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回信,他說信中以安寧緩和醫療擋下安樂死法案。
2017年10月11日,因病先後摘除膽囊與切除半胃的傅達仁,公開表示罹患了胰臟癌,壽命僅剩2個月,他透露自己「原本是因膽管支架受盡折磨,後來大腸又切除息肉,最近榮總又發現我多了胰臟癌,活得很沒尊嚴。」在家接受仁愛醫院醫師到府之安寧療法的他,以打針與吃止痛藥來舒緩癌症所引發的疼痛,坦言自己真的活得很痛苦。
2018年6月7日(瑞士時間6月7日上午11點,台灣時間6月7日下午5點),傅達仁在瑞士的安樂死機構完行陪伴性自殺,為人生畫上句點,享壽85歲。
台灣籃球術語 在 Yin & Yei 雙生過日子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喜歡雙生的影片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是我們持續製作影片的動力
雙生感激~
更多雙胞胎私下歡迎追蹤IG
#Yei | @leaf_ayei
https://reurl.cc/gmoN47
#Yin | @yinllusion
https://reurl.cc/GrYg4A
Wowo Court|@wowocourt
https://www.instagram.com/wowocourt/?hl=zh-tw
WoWo Court 女性友善球場
#WoWo👌🏼
這個詞來自於女性Women
和籃球術語Wide Open的縮寫
我們期望打造一個女性友善的籃球空間
不畏風雨,每週四20:00我們球場見
「 球場:三重運動中心 2F 綜合球場」
合作請洽 yinyeitv@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X50BKXVjRI/hqdefault.jpg)
台灣籃球術語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揪竟安樂死應不應該是病人的一個選項呢?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s://bit.ly/2kBwn96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01:35 備註
嚴格來講,「安樂死」與「協助自殺」不同,前者是醫師主動為病人施打致命性藥劑,後者是醫師提供致命性藥劑、但是由病人自己服用,而瑞士的「尊嚴」組織提供的服務其實是「協助自殺」。不過,也有人認為「協助自殺」可以被包含在「廣義的安樂死」定義當中,通指「協助病人以舒適的方式獲得善終」。在本集影片中,我們使用安樂死這個詞時,主要採用廣義的安樂死定義(即包含協助自殺)。(另外,學術上也針對安樂死做出更細緻的區分,例如積極或消極安樂死,以及病人有無表達意願等,這些差異都讓安樂死議題變得更加複雜。)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陳亮宇/志祺
|演出:早起很有精神拍影片的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三度反悔安樂死!妻證實傅達仁已走了:
https://bit.ly/2LsxK56
→ 比賽結束!傅達仁安樂死享壽85歲 妻哽咽證實他走了:
https://bit.ly/2kUQjnj
→ 維基百科—傅達仁:
https://bit.ly/2sBce7t
→ 傅達仁摯愛籃球60年 術語「蓋火鍋」是他發明的!
https://bit.ly/2sOxyWo
→ 84歲傅達仁籌辦生前追思會 上書總統籲通過「安樂死」法案:
https://bit.ly/2Jr6pQm
→ 知名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剩2個月生命」! 胰臟癌的「2大危險因子與4大高危險群」你不可以不知道!
https://bit.ly/2JC83SA
→ 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台灣?
https://bit.ly/2Jr1Sxr
→ 別讓過度醫療延長痛苦──安樂死、安寧照護與自然衰老:
https://bit.ly/2xSpdqn
→ 我們延長的到底是生命,還是痛苦?──專訪瑞士組織「尊嚴」:
https://bit.ly/2sGqMmb
→ 【社會】「安樂死」合法化不能一蹴而就:
https://bit.ly/2sFQYgK
→ 【年度小人物】昏迷3年的植物人,竟奇蹟般的甦醒了,然而,醒來才是考驗的開始…
https://bit.ly/2JDM9OA
→ 安樂死爭議》「沒有理由剝奪他人選擇生死的自由!」夏威夷通過「醫療協助自殺」合法化:
https://bit.ly/2xPNRbb
→ 《生老病死間的大哉問》:
https://bit.ly/2JsYjqy
【 延伸閱讀 】
→ 預訂好死門票:《病主法》開放入場:
https://bit.ly/2Jkq3S4
→ 安樂死的倫理反省:
https://bit.ly/2JkXjsu
→ 張智皓/安樂死: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嗎?
https://bit.ly/2xSxSJg
【 圖源 】
00:27 提供:JeanHavoc
00:55 提供:中華民國總統府
01:37 提供:Dignita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moqibrMyK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