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至今,太魯閣族人封路反亞泥】
今天(11月23日)是亞泥違法展限的第一天,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號召族人及關心的團體、民眾,在清晨放狼煙、鳴槍昭告祖靈,表達捍衛山林家園的決心,封路行動正持續中。
今年3月民進黨政府,以前所未有的3.5個月速度通過亞泥第三次礦權展限,讓亞泥得以「免環評」、「免告知」、「免同意」侵佔族人土地,持續在傳統領域、土石流潛勢溪流與地質敏感區上炸山、挖礦。
6月,導演齊柏林不幸過世,揭露亞泥挖得更深,激起強大社會共鳴,讓反亞泥連署人數衝破21萬人。10月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指出行政院、礦務局、經濟部及花蓮縣政府皆未依法行政,原因是亞泥礦區位於環境敏感區,有三條土石流潛勢溪流,2012年蘇拉颱風期間發生土石流,造成富世橋阻塞、土石溢流出農路及下游建物遭受土石撞擊與掩埋。目前已不僅僅是土地問題,居民身家安全也飽受威脅。
行動團體再次疾呼:民進黨政府本會期完成礦業法修法,撤銷亞泥違法展限,守護美麗太魯閣,不讓原住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發起團體:
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 Wild at Heart Taiwan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捐助地球公民 守護台灣山林國土
❤線上捐款 https://goo.gl/VX7GML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八卦
【搶救193線道 我們提出訴願了!】
🌳花蓮193縣道有美麗的景觀與防風保安林🌲然而193拓寬案卻通過了花蓮縣府的環評審查。罷特!環評問題很多啊~1⃣路線大幅新闢2⃣分割送案審查3⃣環境調查資料不足等多項法律程序的疑慮。
今天公民團體和在地鄉親一起到花蓮縣政府,遞交訴願狀,我們一起用行動堅決守護193線道!
◎訴願團體:幸福193聯盟、EJA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好好享想花蓮論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守護東海岸 我們一起走
<3 請捐助支持 cet-taiwan.org/donate/action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公園「野」草與常民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在推動除草劑議題的公共討論時,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一般的民眾都能感同身受,無法置之度外,進而起身行動,產生改變的動力。另一方面,台灣好漾社會發展協會的跨文化工作隊,正在嘗試將社會議題融入新住民培力工作。💪💪
兩造合作之下,今天我們在環繞公園生活的民孝社區裡舉辦挺美講堂,讓大家透過吃「野」菜料理,分享與參照不同族群文化,如何定義與對待「野草、雜草」。🥢🍴
今天講堂的主角是「樹薯」,不少社區裡的長輩對這個植物是陌生,或是認為它不宜人食用。因此,好漾跨文化工作隊來自印尼和越南的姐妹,引導大家想像「野」草與自身生活間的文化關聯。接著由當地的民眾分享自己如何對待菜圃及周圍的「雜草」,提出對於用除草劑殺草的擔心。自然農法采菊園負責人廖美菊老師也接著說明除草劑對環境及人體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現場除了社區居民之外,花蓮縣政府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科長林蔡毓、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分會長鍾秀綢及副分會長李志芬、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青少年公益組織謝淑美都到場參與。🤙🤙
越南新住民文化講師莫叡蓉表示樹薯在越南是很常見的野菜,嫩葉與根都能料理成各式鹹、甜料理,但在台灣常被認為是有毒植物,事實上,紅色葉脈的品種是人類可食的,而且小時候都會被孩子們拿來做成項鍊、玩遊戲。叡蓉也帶來自己精心準備的野草茶,讓大家能夠體驗越南文化中野草的不同運用方法。🇻🇳🇻🇳
當印尼新住民文化講師蘇麗蓮拿出一把自己種的樹薯葉時,有居民說怎麼長得這麼像大麻葉,引起現場一陣爆笑,也有人擔心是從噴過除草劑的大本運動公園摘來的野草,直說千萬不要煮給大家吃,麗蓮澄清今天帶來的都是她自己種的,請大家安心食用。也現場示範野菜拼盤沾醬「Pecel Sayur」的作法,甜辣的花生沾醬搭配樹薯嫩葉及台灣常見的野菜、時蔬,就是一道消暑又高纖、健康的美味料理,讓現場民眾圍觀、體驗試做。🇮🇩🇮🇩
社區居民則說大本運動公園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系,本來常有人摘野草回去煮茶、料理,也能在公園內發現藍腹鷳、蠑螈,當公園噴灑除草劑後,大家害怕再長出來的植物有毒,不敢摘採,也很少看到其他動物、昆蟲的蹤影。🐝🦎🦇
廖美菊老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人類生活與自然中的動物都仰賴植物生存,植物讓生態平衡,更何況農藥管理法明訂特定農用區域才能使用除草劑,即使號稱低毒性的除草劑都不能在公園內噴灑。☠☠
現場對於不同文化如何對待植物的討論熱烈,環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也忍不住即席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分享不只印尼、越南的生活與植物息息相關,台灣各個族群都有使用野生植物煮茶、入藥、入菜的文化,當大花咸豐草、魚腥草、車前草等植物的照片出現時,引發現場客家、閩南、阿美族、印尼新住民的熱烈討論,紛紛發表相關生活經驗,凸顯公園「野」草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並非毫無價值。🗣🗣
其實,馬路邊、田野或公園中,隨處可見民眾採集野草的身影,是在花蓮生活中的日常風景,公園不是農地,除草劑是農藥,農藥不能噴在非農地上。我們正面肯定花蓮縣政府推動「花蓮縣非農地使用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的決心,期待法規擬定過程中的教育宣導,及法規通過後跨局處的橫向連結、執法。👍👍
🙏🙏感謝 更生日報 記者 張小菁 報導:
可煮茶入菜或入藥 別小看公園野草
https://reurl.cc/dd0G8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 苦勞網 的相關結果
反亞泥還我傳統領域自救會, 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原轉小教室, ... ... <看更多>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英語: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TEPU),全名為社團法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一般簡稱為台灣環保聯盟或環盟,是台灣一個資深且最重要 ... ... <看更多>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 在 環盟分會 -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的相關結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