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的真性情,不是看他如何享受成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觀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接連兩晚看了桌球混雙日中對戰,以及臺灣桌球教父莊智淵惜敗的單打比賽。
心中有些感觸,想記錄下來。
說真的,日本中國的桌球混雙決賽,實在精彩。
雙方選手不只球技頂尖,心理素質也非常強韌。由這兩個隊伍進行頂尖對決,是實至名歸。
有這麼精彩的比賽,全世界喜歡桌球運動的人們,應該都會覺得很過癮。
但很奇怪的是,賽後中國兩位銀牌選手,在頒獎台上看不出喜悅,反而肢體僵硬好似受罰的樣子。
後來就明白了。中國網路小粉紅在賽後像吃了炸藥。
不只痛罵自家選手,還跑去伊藤美誠和水谷隼的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堪言詞洗版,甚至沒有參賽的日本球評福原愛,都一併被罵。
中國選手用一場好比賽打下一面奧運銀牌,沒讓中國人高興,反倒震碎了中國網民的心。
這非常赤裸地讓人看見,在中國琳瑯滿目的獎牌以及實力堅強的選手背後,不是一個人人有運動精神的體育大國,只是「自大其外、自卑其中」的獎牌大國。
關於運動精神是什麼,十個人或許有十一種說法。而我想分享些許個人體悟。
在大學時期,我曾經短暫地學習了擊劍運動,參加了校隊。我的實力並不突出,個人競技成績也很差。
但這段學習擊劍的時光,讓我練習了好多重要的人生課題。
其中一項就是:
學習面對失敗,學習欣賞比自己強的對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從挫折中站起來。
在成長過程中,臺灣社會極度畸形的升學主義,保護了很會考試的我,避開了絕大多數的挫折。
音樂不行?反正不算排名;美術不行?不影響升學;體能不好?沒關係,大考不考。除了煩惱交不到女朋友之外,我在青少年時期根本沒什麼巨大的挫折。
這導致我很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也無從學習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陷。
直到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擊劍校隊訓練,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天份有限、身體強度不足,精準度、爆發力都比不上別人,簡直平庸到不行。
而遇上比自己強的對手,就像面對一堵牆,不能閃躲,只能硬著頭皮打到底。
而吞敗之後,要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還要研究對手為什麼比較好、找出自己的缺點。
這種心理衝擊,遠大過於比賽的勝敗。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挑戰中,我不斷承認別人比我厲害,接受自己現階段技不如人,然後想辦法應對下一次比賽。
即使是輸掉的比賽,過程中流下的汗水和汲取的經驗都是真實的。就算輸了,我也得到無法複製的經驗。
對手可以帶走勝利,但沒有人能拿走我從比賽過程獲得的心得。
勝負或許不是我能一手掌握的,但我可以得到多少進步,是我自己決定的。
「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就是我在運動競技場上學到的寶貴一課。
這個課題我至今都還在學習,不敢說做得多麼好。但我很感激擊劍運動讓我有鍛鍊心性的機會。
在運動競技場上,能取得勝利是成功,能接納失敗則是成熟。
而成熟比成功更能打動我心。
臺灣18歲的體操好手 #丁華恬 帶領臺灣進入睽違半世紀的女子體操賽場。華麗翻上平衡木的氣勢令人驚艷。但她掉下平衡木後立刻穩住,繼續完成動作那一刻,強大的心理素質,比體操美技更讓人讚嘆。
有奪牌實力的柔道女王 連珍羚 LIEN Chen-Ling,因被判指導落敗後,賽後受訪表示「已經把自己準備得很完美,迎接這個比賽。但勝負的世界就是這樣,只能接受這個結果」連珍羚哽咽中展現的精神力,在我心目中已經超越獎牌的價值。
拳擊世界排名第一的 林郁婷 Lin, Yu-Ting,對上實力堅強的菲律賓籍選手,因策略不受裁判青睞以些微差距落敗,首戰爆冷出局。他賽後受訪激動表示「今天自己跌倒了、摔跤了,我之後會努力站起來」讓我確信,他未來必定能取得更多的榮譽。
而我們的桌球教父 莊智淵 Chuang Chih-Yuan,網球一哥盧彥勳 Yen-Hsun Rendy Lu,早已用奮戰精神超越勝敗,在臺灣運動史上留下歷史性的背影。
而臺灣人也學會用超越勝敗的眼光,共同支持著選手們。
全勝的金牌,是最耀眼、最喜悅的焦點;但歷經敗陣的銀牌和銅牌,是最能展現心理素質和運動精神的位置。
舉重女帝郭婞淳 KUO, Hsing-Chun 奪金後說「我的生涯拼圖已經完成,希望這塊金牌能帶給台灣力量、振奮人心,接下來也多關注我們其他選手,多幫我們加油!」
一席話,展現「強者的友愛」,為臺灣帶來巨大的力量。
臺灣的年輕好手楊勇緯 Yang Yung Wei(柔道銀牌)、羅嘉翎 LO Chia-Ling +0(跆拳道銅牌),魏均珩 WEI Chun-Heng、 #鄧宇、 湯智鈞 Tang Chih Chun(射箭團體銀牌)、鄭怡靜 CHENG I-Ching、Lin Yun Ju 林昀儒(桌球混雙銅牌)、 #陳玟卉(舉重銅牌),不因一時敗戰而氣餒,享受比賽,也享受奪牌的榮耀,更是完美演繹了新一代臺灣人的運動精神和心理素質。
絕大部分的臺灣人,能共享摘銀奪銅的喜悅,不苛責選手、不羞辱對手、不罵地主怪裁判,足證臺灣已經走出過去被鄉民戲稱「贏球才是國球」的時代。
臺灣人的集體心理,已經進入新階段:
可以欣賞他人的優秀、正視自己的不足、真心真意珍惜每個比賽過程,把選手當成人而不是奪牌工具。
這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成就,更是一個民族心理素質的進步。
勝利固然讓一個民族揚眉吐氣。
但面對失敗的態度和反思,才是顯現一個民族底蘊的時刻。
中國小粉紅為自家選手在球場上飆罵髒話、有違運動精神的行徑喝采,卻無法欣賞劉詩雯和許昕打下來的銀牌。贏了就是寶、輸了變根草。
這不是體育大國的成熟,而是獎牌大國的幼稚病。
兩相對照,中國的獎牌數固然遠高過臺灣;但集體心理素質的鍛鍊,臺灣展現了文明的強韌。
數十年不同制度的薰陶,一個民主自由,一個高壓集權,臺灣和中國的在集體心理,早已有巨大的差別。
中國不斷製造臺灣的挫折,而臺灣總是能從一次又一次挫折中站起,這就是臺灣從失敗中淬煉的心性。
摘金奪銀,只是讓一個國家成為「獎牌大國」。
能夠共享成功、接納失敗、正向進取,才是真正的「體育大國」。
謝謝每一位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讓臺灣在世界舞台上成為難以忽視、不可抹滅的存在。
後續還有許多精彩的奧運賽事。祝福所有的選手,健康順利完賽,取得心目中的最佳成績。
讓我們繼續欣賞每一位全力拼搏的選手,共同學習分享榮譽及面對失敗,讓臺灣成為世界無法忽視的好國好民。
台灣民主制度的 優 缺點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我很少公開回應類似的言論,基本上先不論您很可能沒有深思熟慮,通常暴烈的言詞背後,所反映的是您內心深層的焦慮、不安,甚至恐懼。雖然我不同意您所說的話,但我也不願讓您感覺更侷促。
這次會回應的原因是,您雖然在政治光譜上跟我差距頗大,但您應該是一個願意付出行動,改善自己與同儕處境的消防人員。或許一段平等的對話,會是有意義的。
我一向支持警消醫護組工會,我很瞭解,倡議改善警消醫護勞動條件,是很困難的工作。而您會投注時間心力在提倡改善消防人員待遇,我想,您心底應該還是希望能夠改變不公義的制度吧,您還是希望能夠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吧?
我16歲時第一次接觸死刑存廢議題,直到20歲後,我才很確定我對死刑存廢的結論。我18歲後才敢說自己對性別議題稍有理解,上大學後才開始認識台灣獨立的理論,逐漸確立自己的台獨立場。從自身經驗出發,我知道,認識一個社會議題需要時間,要察覺制度的不公義需要時間,要體認到結構的壓迫需要細緻的觀察,也需要時間。
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溝通之後,才逐漸了解原本不了解的事。
很多人在少數惡質名嘴的誤導下,誤以為反對死刑是主張「無條件原諒」「犯錯的人不需要付出代價」。不,我不主張無條件的原諒,我認為犯錯的人需要付出代價。
如果我想的話,我有能力用尖酸刻薄的鋒利言詞回擊您。但,我選擇不這樣做,因為我認為,有比向您以牙還牙更好的方式。
就我的理解,您的行為不是出於本質的邪惡,而是出於知識的侷限。我雖然不認同您的發言,但我願意理解您。理解不代表同意,嘗試理解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
我也是一個有情緒、有各種人性缺點的人。但我一直認為,越是擁有話語權,越該注意自己的發言對社會的影響。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把情緒留給自己,才有能力多帶給社會一些正面的價值。
我們的民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分裂和猜忌只會帶來惡性循環,團結和試著互相理解才能讓我們一起度過難關。因為試著理解您的處境,我選擇不以怨報怨。
但我還是必須告訴您,刻板印象和歧視的言行與文化,會深深傷害我們的下一代。我禁得起您這樣說,是因為我具備某些心理或社會條件。但全台灣有非常多的人,尤其是孩子與青少年,每天都活在刻板印象和歧視帶來的陰影、傷害之下。有些不幸運的人們,可能因為歧視與刻板印象,折損了生命。而現在媒體和名嘴一直掛在嘴邊的「社會邊緣人」正是刻板印象和歧視製造出來的。
若您真的希望台灣的下一代能有更優質的生活,或許,就從改變刻板印象和停止公開發表歧視言論開始吧。
——————
[註]
本回應原發表於2016/3/30晚間,但隨後原粉絲專頁刪除貼文導致我的回應也被刪除。
原本我認為,或許是發文者發現其發言對社會的不良影響而有刪文的反應。但後來有些關心此事的朋友告訴我,發文者開始刪除不同意見者的留言,且似乎並不認為其發言有何不妥。
我個人榮辱不重要,我擔心的是刻板印象與歧視文化被默許、被複製,不斷造成青少年和兒童受害。經過思考後,決定重新繕打我的回應,希望能夠帶來正面的影響。
不能讓看著這些發言的兒童和青少年覺得歧視和刻板印象是對的。
台灣民主制度的 優 缺點 在 洪秀柱 Facebook 八卦
【柱姐上菜-就是實在!】
柱柱姐回應施明德的六大主張
.
很高興施明德先生願意承擔國家的重擔並接受人民的檢驗,這是台灣的幸運。一個曾經以顛覆中華民國政府為目標的政治人物,如今願意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為人民奉獻,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更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幾十年來努力的驕傲。我與施明德先生的看法或有不同,但是為國家找尋一個正確道路的心境完全一樣。
.
施明德先生清楚地提出了他的六大主張。我必須要說,畢竟是曾經擔任過民進黨主席的政治人物,能夠不迴避、不閃躲地提出他的觀點,有其格局與堅持,值得肯定。相對而言,現任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是掩飾模糊其主張,另一位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也批評蔡英文的主張不清不楚。蔡英文主席面對這些民進黨前輩們的教誨,不應該慚愧嗎?
.
作為總統參選人,我呼應施明德先生的若干觀察,但是也必須要說出,施明德先生的若干主張,仍有不少盲點與必須調整之處。以下是我的看法:
.
一、政治需要在道德的基礎上和解,在理念的目標下與賢能者共同合作
.
施明德先生主張「社會大和解、政治大聯合」。我完全同意政治需要和解,也需要合作。我也希望未來的政治競逐與政治評論,都不要再用族群、地域、階級、性別等議題來傷害民眾彼此的情感與認同。這是基本的道德,沒有這個道德不夠資格擔任政治工作。從政者必須有基本道德的認識,如此政治必可和解。
.
至於政治的合作,我認為,不應是狹義的人與人、或黨與黨,而應是在同樣的理念、道路上的攜手合作。政治不是集體分贓,政府的組成也不一定是黨派的聯合,而應是「正確的道路」與「賢能的人才」組合。在我的心中,只問道路、賢能,不問黨派、個人,這是如果我當選總統後,在政府組成上的立場。
.
我的參選不拿國民黨一毛錢,全部依賴民眾的小額捐款 ; 我的參選不是為了一人一家一黨,而是為了全民謀福興利,未來我當選後的作為,也必然是如此。
.
二、兩岸關係要和平發展,不能僅依靠台灣共識,而是需要「兩岸共識」
.
施明德先生認為「兩岸關係必須凝聚台灣共識」,但是我認為,兩岸關係要和平發展,不能僅依靠台灣共識,而是需要「兩岸共識」。
.
施明德先生提出了「大一中架構」以及五點不可分開處理的原則。我個人對於「大一中架構」中「一中」不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識表示肯定,但是這五項原則中並沒有清楚地處理兩岸主權的歸屬問題,也過於草率地處理兩岸的國際參與問題,因此在邏輯論述上是不嚴謹的。「大一中架構」曾於去年(103年5月27日)推出,但是北京官方次日即公開否定,這也顯示,施明德先生的兩岸關係主張是無法成為兩岸共識的。
.
在兩岸關係上,我主張維持兩岸的法理現狀。目前的兩岸法理現狀,就是兩岸在「主權的宣示」(sovereignty claim)上都包括對方,雙方彼此都是憲政治權的政府。目前的法理現狀應是:「兩岸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憲政政府」。兩岸關係不是大陸的「內政關係」(domestic relations),也不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而是一個包合兩岸(ROC plus PRC)在內的「整個中國」的「內部關係」(inter-se relations),或通俗稱之為「特殊關係」。
.
我希望在這個基礎上與北京簽署和平協定。我已經提出簽署和平協定的五個原則:「恪遵憲法、平等尊嚴、整體推動、確保和平、民意為本」。為此,我已經推出了《對兩岸政治論述的說帖》。《中國時報》曾以社論表示肯定,並稱是「這近十年來,國民黨內難得見到的大開大闔、有厚度也有高度的兩岸論述。」
.
三、行憲重於修憲,落實「權力制衡」原則
.
施明德先生主張當選總統後立刻以內閣制精神組織新政府,我認為這個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是否要完全採行內閣制,則是需要再討論與循序漸進的。
.
每個國家有其不同的歷史背景、政治文化、人民習慣,因此同樣的制度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所謂「橘逾淮而為枳」就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個在立法院長期工作者,我必須要說,內閣制的確是目前所有政治制度中,缺點較為小者,值得追求。
.
我也認為,不管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的憲法,其精神不僅在於保護人民的權利,更要制約政府的權力。「權力制衡」是所有憲法應有的精神。今日我國憲法很大的問題就是「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我很早就在臉書公佈:我若當選即使修憲未通過前,我會率先地落實「權力制衡」,提名一位讓立法院接受的行政院長,讓立院享有實質的閣揆同意權。
.
我認為,行憲比修憲重要的多,行憲是培養人民如何遵從憲法,如何在實踐中去落實憲法應有精神的社會化過程。我希望大家不要認為只要有了好憲法,或甚麼制度,社會就可以平順的運作。威瑪共和的德國有全世界最先進、最完美的憲法,但仍舊出了個納粹的希特勒。可見,落實憲法的精神比落實憲法的條文更重要。
.
施明德先生宣示,如果當選總統後立刻以內閣制精神組織新政府。蔡英文在去年以前還曾經主張內閣制的黨主席,現在認為自己可能會當選總統,就迴避而不支持內閣制了。我認為,這樣反反覆覆的變形蟲式人格,不能算是政治人物,而只能稱之為政客。我不敢期望蔡英文也做類似的宣示,但是最低程度也應該做出,當選後尊重「權力制衡」的原則,讓立院享有實質的閣揆同意權。
.
四、社會需要的是「均富」的公平正義
.
施明德先生說,「台灣迫切需要『羅賓漢』總統」,這一點我有不同的意見。我完全同意施明德先生對於台灣貧富不均日益嚴重的觀察,也同意政府必須要做到正義的公平分配。但是我不同意「劫富濟貧」的簡單式思維,我主張,要把台灣餅做大,以及利用稅收、教育、社會福利等政策達到「均富」的結果。
.
我認為,「羅賓漢」式的處理公平正義,有其浪漫,但也有侷限性及危險性。沒有基本的「富」,很難「均」得滿意。如果不能把餅做大,所謂的「公平正義」就會淪為「階級鬥爭」的口號。這幾年來,台灣有不少案例就是假「公平正義」為名,行鬥爭之實,這對社會的發展不好。不過,一般人的薪水收入也確實是沒有增加,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企業界也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
另外,「為富」不必然等於「不仁」,也可以等於「行仁」。我會從兩個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首先,我會從稅收上來增加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再來,我希望從「道德」的制度來鼓勵企業,希望能從「大家都生活在台灣,是命運共同體,都是兄弟姊妹一家人」的價值道德層面,透過政策及喚起良心來鼓勵企業多回饋社會,多行仁。
.
五、我宣示「如有不明財產來源願受等同貪腐的處罰」
.
施明德先生認為,「貪腐是台灣的癌症」。我完全同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我支持對「來源不明的財產」應該追究。目前的法律也有若干規範,例如2011年於《貪污治罪條例》修法增列第6-1條。
.
我堅決反對貪腐。我認為,做為一個國家元首,法律的約束固然重要,但是良知與自我約束更重要。古有名訓:「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我自己一生從政的經歷清清白白,我的所有財產,幾筆即可寫完,現有公開的名下財產已經可以證明我從政數十年來是如何面對金權政治。
.
我認為,國家領導人或政治人物願意自動把自己放在陽光下,必然可以帶動社會的良善價值。在此鄭重宣示,如果有任何不明的財產來源,我接受等同貪腐的批判,以及良知與法律的最大處罰。我也期盼施明德先生與所有總統參選人都能做同樣的宣示。
.
六、公投不是萬靈丹
.
施明德先生認為「立法院已墮落,新法典必須訴諸人民公投」。我認為,議會優先還是公投優先是一個政治學上可以辯證的問題。我們實行民主政治是要追求最大正當性,還是犧牲少部分人的權利?是要提升政治參與,還是過渡期望人民政策理性?是要透明同步的民意政策,還是破壞政策持續性?是要補強立法效能,還是使立法怠惰與程序扭曲?是要補救不彰的政黨功能,還是弱化政黨政治?是要對抗專家政治,還是使業餘凌駕於專業之上?是要穩定代議民主機制,還是破壞代議決策機制?
.
民主議會政治不是完美的,全民公投看起來浪漫,但是也不必然就是萬靈丹。我國現有的民主制度仍是「議會為主、公投為輔」。我期待更多優秀的立法委員能夠進入立法院,也希望社會的專業菁英能夠立法的過程。我認為,「公投」可以彌補制度的不足,但絕對不是完全的取代。
.
施明德先生或許期望「畢其功於一役」,但是我必須要提醒施先生,公投與民粹有時只是一線之隔。我尊重您的浪漫,但是國家大事,可以如此簡單嗎?您主張要把「三百年都完成不了的法律…全盤性的一次修」,或者「不要甩邪惡的立法院,直接交付2018年全國性選舉,由全體台灣人民公投」,這些無論在實務上或學理上都沒有依據,我無法苟同您在這方面的政治判斷與論述。
.
再次對施明德先生的的參選表達歡迎與肯定。政治是需要理性討論的,我與您一樣,也陸續完整地提了我的政策主張,期待所有參選者的共同切磋、討論,共同為中華民國確立一條正確的道路。
#洪秀柱 #柱姐上菜 #施明德 #道路 #TheWay
台灣民主制度的 優 缺點 在 民主,真的是一個好制度?! - 時事板 - Dcard 的八卦
台灣 有選舉, 你就以為自己活在民主制度下嗎? ... 現在的社會,掌握媒體就是掌握話語權民主有它的優點,但台灣的民主已經漸漸變成「民粹」了(無奈. ... <看更多>
台灣民主制度的 優 缺點 在 90 秒搞懂實現台灣民主最重要的「選舉制度」 - YouTube 的八卦
台灣 作為亞洲 民主 化名列前茅的國家身為國民的你,了解 台灣 的選舉 制度 嗎? ... 遠距工作是好是壞?90 秒了解「在家上班」的優 缺點 |90 秒英文新聞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