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電價的成本,是百倍的辛苦與無奈】
關於漲電價,民進黨是這樣回覆的:
第一,檢討他人,不能反省自己。
民進黨立委說,馬英九時代漲了更多。
比爛?國民黨時漲電費是因為陳水扁執政末期的凍漲(詳見附錄)。國民黨選前沒有承諾不漲電價,而民進黨有,因此錯在違背承諾。而當年民進黨痛批國民黨漲價是土匪,現在何不同樣標準先自我檢討自己是土匪?
第二,算數作弊,企圖掩過飾非。
經濟部長說,電價平均漲幅3%,僅會影響CPI年增率上升0.08%。
卻不知,主計處的計算方式,早在半個月前被揭穿是作弊行為。主計處調整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公式,電價在物價指數的權重從現行2.2%,降低為1.27%。因此電價上漲,套入公式卻看不出物價有漲。民進黨的作為,不啻掩耳盜鈴。
第三,混淆數據,不知民間疾苦。
經濟部長說,電價調漲3%,如果用電量2千度,1個月影響的金額是113元,除以30天,1天影響的電費大約4元。因此商店影響不大。
首先,3%是平均的結果。住宅的電價上漲1.95%,但是1501度以上的小商家用戶,非夏月每度調漲0.2元,調漲幅度約為4.12%,夏月每度調漲0.28元,調漲幅度約為4.55%。因此,非夏季每度調漲0.2元,2千度電就上漲400元,怎麼可能是經濟部長口中的113元?就算我們只拿平均後的3%,每度電上漲0.0765元計算,2千度用電影響金額是153元,也非經濟部長所說113元。
其次,商家用電量只會兩三千度?經濟部長恐怕不食人間煙火。
小型製造業、代工,氬銲機、馬達等高溫環境下,冷氣不可少,萬度電是常態。餐廳的照明、冷氣、烤箱、冰箱、製冰機、冷飲機、洗碗機等設備樣樣都要用電,冷藏庫、冷凍櫃等固定耗電24小時必須隨時開,一間餐廳月用電從一萬度電到數萬度電都有。而且別忘了,店家有時候還必須提供客人充電的服務。
第四,推諉卸責,要求共體時艱。
經濟部長說,「若是利用這個藉口會影響物價的話,覺得可能希望大家要共體時艱。」
首先,「時艱」真是大環境影響嗎?說到底,是民進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核四若在,台灣電價不至上漲如斯嚴重。
其次,成本是真實上漲,豈會是「藉口」?假設一個小吃店,保守估計一個月用一萬度電,成本上漲2000元,賣一份餐可能只利潤十幾元二十元,一個月要多賣一百份才能把電費補回來。這份努力百倍才僅只打平損益的辛勞與無奈,經濟部長無法同理心,反倒搶先說漲價是藉口,讓商家只能強硬吸收成本,不是另一種的推卸責任嗎?
商家「吸收成本」,苦。如不吸收,或反應物價,消費者苦。或削減員工,則勞工苦。薪水不增加,物價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人民苦。
而四苦的局面、產生的連鎖反應,民進黨不會想不到,因為當年民進黨就是這樣罵國民黨的。
※※
附錄
回顧台灣的電價歷史
根據台電的「歷年電價一覽表」,2000年電價平均每度電2.1133元,2008年為2.3010元。2016年3月,台電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每度平均電價為2.5488元。而到2018年,經濟部決定,電價由2.5488元調漲為2.6253元,調整幅度3%。(https://goo.gl/4yufKX)
台灣電價上漲,可分為幾個因素。
短期因素,例如反應國際價格上漲。2007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但台灣由於漲價會得罪選民,陳水扁後期實行「凍漲」政策,拿財政赤字和債留子孫補貼連續虧損的台電,補貼的價差,最得利者是台塑、台積電、鴻海、太平洋百貨等用電大戶的口袋。馬英九執政取消凍漲,符合國際價格,依照使用多寡付費,被民進黨罵「土匪」。不過當國際燃料價格下跌,台電也相應調降電價(如2015年),在2014年曾退給民眾800元電費。(https://goo.gl/U740zt)
結構因素,是台灣自從1999年開放電業自由化,台電必須以高於市售價格向民營市場買電,一簽就是25年的合約,造成台電長期虧損,電價如何不漲?2012年由於電價上漲太厲害,能源局及台電希望九家民營電廠調降購電費率,被拒。當時公平會認定涉及聯合行為,重罰60億,2017年高等行政法院判免罰。(https://goo.gl/U740zt)
近年造成台灣電價上漲的元凶,是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台灣的能源八成仰賴進口,也就是價格高低操之在國際,而非在我。但能夠操之在己的、便宜的核電民進黨棄而不用,先廢核四,未來要以綠代核,以氣代媒,成本每年憑空增加兩千五百億。(https://goo.gl/TPbwCi)
其他關於能源、核電等文章、書籍、影片請看:
https://goo.gl/P3RBm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全台用電量再刷新歷年紀錄!台電表示,天氣高溫炎熱,加上防疫期間民眾大多待在家裡使用空調,民生用電大幅增加,最高用電量在下午2點59分,達到3859萬瓩,創下歷史新高,並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0...
「台灣歷年最高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侯漢廷 Facebook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史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史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年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年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太麻里40.6度打破人工測站歷年最高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最高溫紀錄的情報與評價,PTT、FACEBOOK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八卦
【一棵大樹等於一台40噸的冷氣,缺乏樹蔭的公園就像是在「烤人肉」】
2020年盛夏,台北氣象站在七月測得歷年最高溫的39.7度,孩子們也都被夏天遊樂場內的高溫嚇到,尤其是沒遮陽設施的沙坑和遮蔭不足的鞦韆。
此外,公園的不透水舖面的比例高(混凝土、柏油、溜冰場),水泥和金屬滑梯溫度將近60度,不禁讓人懷疑,怎麼很多台灣的公園和遊戲場缺乏樹蔭?
#公園 #遊戲場 #綠地 #樹蔭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BMW M550i xDrive 勁氣狂飆
【4K UHD | https://youtu.be/RLmtggEQj7A 】
提到BMW性能家族,想必車迷腦海第一浮現的定是強悍的M Cars。
至於M Performance車種,似乎始終給人價格不斐,性能又未如M-Power車款那般令人醉心,肯定不入門,卻也非頂級的尷尬印象。
不過,要是就這麼認為M Performance車款不迷人、個性未明,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況且,這回我們為大家帶來的二當家,除了是G30車系目前最強,性能還足以壓倒所有歷年M5!M550i xDrive,絕對不容小覷……
【不全低調】
接觸過G30全新大五後再看到M550i,毫無疑問的,本車同樣有著與7系列車款更為接近的精緻、洗鍊,且在這樣的設定之外,M550i的三口氣壩、四出方尾管、尾廂擾流片以及20吋輪圈,則替這輛車更添性味;同時,啞銀色的車鼻、氣壩飾框、後視鏡蓋及輪圈塗裝點綴之下,M550i的霸氣不是一眼就讓人把它與暴力、速度相結合,卻能讓個對於車未有鑽研的路人嗅出它的不凡。
M550i低調,卻不讓你低調!
【暗藏不凡】
外觀如此,車內亦然。
畢竟M550i終究是輛大五,在車內的陳設,並不會讓人彷彿置身某輛狂傲巨獸的體內,然而,在細節中,還是可瞧出它是M5之下最強調性能,且並具奢華的車款。
M550i除了配備可隨駕駛模式變化的12.3吋儀錶、可便利以手勢操控的中控介面,以及全新大五的各項安全科技,好比上車時跨過的門檻、駕駛手握的M款方向盤,和身坐的M款跑車椅,皆提醒著駕駛M550i強悍的一面;而600瓦16揚聲器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玻璃天窗,以及四區域恆溫空調,則是帶給全車乘員的頂級享受。
至於要問到我們一致覺得最棒的功能,則是在駕駛座前,投影面積增大達70%,可一眼得知導航提示、車速與路段限速的抬頭顯示器,畢竟,開著這輛猛獸,還是得時時小心右腳,不是嗎?
【強壓經典】
在New M5尚未現身之前,G30 M550i稱得上性能最強的五系列車款,與上一代M5相同,其搭載一具4.4升V8 Twinturbo引擎,最大動力為462hp/66.3kgm,扭力峰值更可以從1800rpm開始釋放,結合八速手自排及xDrive四驅系統,原廠0~100km/h加速數據為4.0秒整,快過上一代的F10 M5,我們在攝氏34度的高溫下進行實測,切至Sport Plus模式,同時關閉循跡控制,拉轉、衝刺,這輛五系列旗艦竟然可以4.1秒完成0~100km/h加速實測……
這樣的數據比起F10 M5,可以說要來得更威猛,其實,M550i之所以能夠創造優異的加速成績,主要得歸功於xDrive四驅系統,藉由四輪抓地力發揮,的確更能精準地將引擎動力轉化為加速力道,也因此新一代的M5(原廠代號F90)也確定將採用xDrive四驅配置!
【深底飛梭】
在操控感受上,M550i可說是又快又猛,讓你感覺駕馭車款的動力超過500hp等級,且切至Sport Plus模式時,尾管的閥門開啟,除了加速時的咆哮聲浪變得明顯,收油時還有厚實的燃爆聲,增添了許多性能狂妄。
而輕量化對於操控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減緩慣性變化的影響,具體的形容就是,如果你在大直線加速,接著重踩煞車,然後過彎,在踩煞車的瞬間,因為劇烈的減速變化,會使得車體重量瞬間移至前軸,而此刻前輪又肩負轉向任務,便會因為負荷增加而出現推頭…
就結構面來看,FR配置的G30世代新大五,在操控表現上並未較上一代F10大幅進步,雖然車體大量採用鎂鋁合金、車重減重100kg,搭配50:50的配重以及前雙A臂、後五連桿的懸吊結構,卻尚不足以凸顯G30的優勢,但換上xDrive加上具有主動轉向功能的後軸,這輛車的操控纏鬥性能會讓人吃驚……
去年我在西班牙試駕530d xDrive時,優異的操控力已經讓我相當激賞,如今換上八缸渦輪動力,爆發力更強,開起來更為帶勁。加上新車的風阻值僅有0.22Cd,因此高速行駛的隔音很棒,但也因此在山道上奔馳,很容易出現速度迷思……
所謂的速度迷思,指的是實際車速遠比心裡以為的速度要來得快!而M550i就有著這樣的潛質,當天在山道奔馳,過彎時除了覺得這輛車的M主動懸吊阻尼調校得很棒之外,過彎的極限讓人覺得高深莫測,儘管配上前245/35 R20、後275/35 R20的輪胎,彎道與彎道間不斷連結的過程中,可說是哀鳴不斷,但身處駕駛座的我,卻絲毫沒有感覺這輛1.8公噸重的大車已經瀕臨極限,主要因為後軸具備轉向功能,已經能夠消抵相當高的側向應力,其實這套四驅系統的轉向表現已經相當接近後驅,但在小夾角彎道提前加速出彎,前輪又有足夠的牽引力,能將車體飛快帶離彎道,要不是驅動輪出現哀鳴,車身同時滑移,我還真的未察覺到過彎速度已經瀕臨極限,且即便將動態穩定系統關閉,依然很好駕馭。
【TCar短評】
M550i不是M-Power家族車款,但卻有相近的性能表現,我雖然懷念F10 M5動態穩定系統解除,提早出彎補油時,後軸的自動甩擺,享受後LSD進行0~100%滑差調節的快感!但對多數人而言,能夠盡興地將性能發揮,才能享受大馬力的駕馭樂趣,無怪乎連即將問世的New M5也準備採用xDrive。
真要論及M550i缺陷之處,或許大家還會略感詫異,那就是固然M550i整體的操控性能很棒,但在Sport Plus模式下,排氣聲浪雖然變雄渾,卻會產生共鳴聲,影響後座乘員的舒適性。因此,全車滿載時,最好切至Comfort模式就好!
【BMW M550i xDrive】
引擎形式: 4395c.c. V8 DOHC 32V + Twinturbo
最大馬力: 462hp/5500~6000rpm
最大扭力: 66.3kgm/1800~4750rpm
長寬高: 4962x1868x1467mm
軸距: 2975mm
車重: 181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前後碟煞
懸吊規格: 前雙A臂 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20 後275/30 R20
台灣售價: 485萬元起
【主要配備】
進階LED主動轉向式頭燈
M款空力套件
主動式進氣調節水箱護罩
M款煞車套件
M款主動式懸吊
20吋輪圈
M款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含換檔撥片)
M發光門檻
12.3吋多重行車模式儀錶板
10.25吋觸控中控顯示幕
手勢控制功能
四區域恆溫空調
手機無線充電裝置
harman / kardon 600瓦高傳真音響系統(16揚聲器)
電動行李廂啟閉系統
電動玻璃天窗
雙前座跑車座椅
電子式手煞車(含Auto Hold功能)
車速感應轉向輔助系統
動態行車模式切換
360度環景輔助攝影
自動停車輔助系統
定速控制系統
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系統
盲點偵測警示
車道偏離警示
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撞警示功能
Active Protection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含駕駛注意力輔助等功能)
智能緊急求助功能
智能遠端遙控功能
引擎自動啟閉系統
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車側頭部氣簾
久利國際超跑租賃 BMW Taiwan總代理 汎德 TCar 葉明德
#bmw #M550i #xdrive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全台用電量再刷新歷年紀錄!台電表示,天氣高溫炎熱,加上防疫期間民眾大多待在家裡使用空調,民生用電大幅增加,最高用電量在下午2點59分,達到3859萬瓩,創下歷史新高,並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09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lAiE74k7IQ/hqdefault.jpg)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頂著大太陽,沿途插旗幟,屏東縣三地門,這幾天天氣異常熱,氣象局的觀測站,週二在三地門這裡就測到攝氐36.2度,是今年以來全國的最高溫,還沒到夏天就這麼熱,讓民眾感受很深刻。
而在附近賣冷飲的李小姐則表示,天氣熱到人不舒服,飯也吃不下,這種現象是她在這裡住這麼久以來,第一次碰到,但也因為突然飆高的氣溫,原本一天賣40到50杯的冷飲,一下子飆升到100杯,意外賺了一筆小財。
氣象局則說,雖然週二有股東北風吹來,但只讓北台灣稍微降溫兩度,南台灣因為雲量少加上日照長,因此讓溫度一直升高。
而今年冬天特別久,三月份還創下歷年最低溫,剛進入五月又突然飆高溫,這些現象已經讓氣象局特別注意。
記者 楊瓊茹 孟昭權 屏東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ZmaEZHY2wo/hqdefault.jpg)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史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關於「台灣歷史最高溫」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台北最高溫紀錄- 台灣旅遊攻略-202103032021年3月3日· 台灣高溫紀錄-2021-01-19 | 小文青生活月大阪9月活動 ... ... <看更多>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年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八卦
提供台灣歷年最高溫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今天全台最低溫、全台最高溫、今日最高溫氣象局有關親子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媽媽最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台灣歷年最高溫 在 台灣歷史最高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關於「台灣歷史最高溫」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台北最高溫紀錄- 台灣旅遊攻略-202103032021年3月3日· 台灣高溫紀錄-2021-01-19 | 小文青生活月大阪9月活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