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技評論》6/29
* 【英國欲出資5億英鎊競購OneWeb資產,借此打造自家全球導航系統】曾經 SpaceX 的競爭對手、衛星公司 OneWeb 的資產將在紐約被掛牌出售,拍賣將於 7 月 2 日進行。
目前亞馬遜傳出有意收購 OneWeb 部分資產,同時有消息稱英國政府對 OneWeb 資產展現出強烈興趣,欲出資 5 億英鎊收購部分 OneWeb 資產。
OneWeb 原本計劃發射約 650 顆低軌通信衛星,在全球範圍內部署衛星通信服務。在今年 3 月由於資金問題申請破產之前,OneWeb 已經發射了 74 顆衛星。
從 OneWeb 破產之後,不斷傳出有來自中國資方背景的公司有意收購 OneWeb 的部分資產,但根據 Space Intel Report 報道,美國政府可能會對來自英美以外的公司,已設下障礙。
* 【特斯拉再次被美監管機構調查,老款車型中控屏存故障隱患】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車主一面享受著純電的加速快感和中控大屏的科技感,一面又不得不面對層出不窮的品控問題,車漆和內飾出現問題還算輕的,碰上門窗密封不嚴和電子元件失靈,才讓人真的頭疼。
這些問題曾在 2017-2018 年集中爆發,一度導致知名消費者測評機構 Consumer Report(CR)將特斯拉從推薦名單中除名。不過隨著工藝質量不斷提升,CR 又在去年 11 月恢復了它的推薦地位,在豪華品牌中的可靠性排名也有所提升,也算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
* 【美光DRAM商業機密案再升級,美國對福建晉華總經理髮出逮捕令】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舊金山聯邦地方法院在 24 日發出逮捕令,將三名牽涉美國存儲大廠美光 DRAM 技術商業機密案的三人列入通緝名單中,其中一人是福建晉華總經理陳正坤,另兩名曾任職瑞晶(後被美光並購)工程師,之後轉職到聯電。
兩周前,由於涉及竊取美光商業機密,台灣法院剛裁定聯電須支付一億元新台幣(340萬美元)的罰款,以及三名與聯電有關的員工被判處 4 ~ 6 年徒刑,以及罰金。
此案件起源於 2016 年,當時聯電與福建晉華集成簽署技術合作協定,聯電受到福建晉華委託開發 DRAM 技術,由福建晉華提供 DRAM 所需的機台設備,並依開發進度由晉華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作為開發費用,而開發成果將由雙方共同擁有。
到了 2018 年底,美國商務部以危及美國國安為由,將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之後聯電也宣佈暫停為晉華開發 DRAM 相關技術。
* 【今年最大自動駕駛收購案誕生,曾經「融資王」Zoox估值腰斬賣身亞馬遜|業內點評】一邊是亞馬遜——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之一,另一邊的 ZooX 則是美國頭部自動駕駛公司,疫情尚未結束,兩者促成了今年自動駕駛最大收購案,這也是本年度大型科技公司的最大並購之一。
美國當地時間 6 月 26 日,亞馬遜正式宣佈收購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Zoox,這一傳聞已久的收購終於敲定。
雖然交易雙方均未對收購價格進行表態,但《金融時報》報導收購價格超過 12 億美元。對 Zoox 來說,這一標價甚至不到上一輪融資時估值(32 億美元)的一半,而對亞馬遜來說,這是其在自動駕駛領域最重磅的一次出手。
L4 級自動駕駛公司的高管告訴 DeepTech,像亞馬遜這樣的物流公司、電商平台在收購 Zoox 這樣的科技初創,可以理解成大型的應用場景裡面的龍頭收購與其領域或者應用場景相關的科技公司,這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做法。
* 【波士頓動力Spot機器狗即將配售機械臂,創始人:不排除將來讓它乾家務】6 月 25 日,波士頓動力公司創始人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通過外媒 VentureBeat 分享了一些旗下四足機器狗 Spot 的下一步發展計劃。就在 10 天前,Spot 正式開啓了商業銷售模式,並得到廣泛關注。
Spot 是波士頓動力首個在線銷售的產品,起初主要面向企業客戶,企業可以直接在波士頓動力的網站上以 7.45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套 Spot Explorer 開發者工具包,包括機器狗本體、兩塊電池、充電器、平板電腦控制器、機器人外殼、電源盒以及用於 Spot API 的 Python 客戶端軟件包等,折合人民幣約 52.73萬元,外界調侃這價錢都夠買一輛特斯拉 Model S 電動車開了。
Spot 的模塊化平台(安裝 Rails、有效負載端口和 SDK)是它區別於其他機器人的特色,該公司目前正在銷售附加組件,從 1650 美元的額外充電器一直到 34570 美元的激光雷達和相機系統。不過,波士頓動力公司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的機器人手臂尚未出售。
* 【為何科技未能讓美國擺脫COVID-19?《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深度解析幕後原因】面對新冠疫情,科技在美國和諸多國家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保障公民的生命和健康。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 38 萬,市場經濟整體走向低迷,而疫情仍在多國肆虐。在一個談論人工智能、基因科技、生物醫學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年代,我們對疫情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卻是大規模隔離,這是一種從中世紀以來就有的公共衛生辦法。
在美國疫情之中,沒有比患者檢測不足更突顯的問題了。篩查 COVID-19 患者所使用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是一種 30 多年前在世界各地實驗室常規使用的化學技術,這也是摸索診斷方法的重要一步。然而,儘管科學家們在去年 12 月底新冠病毒出現後數周內就對其進行了鑒定和測序,但美國在開發通用的 PCR 檢測方法時卻遇到了挫折,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欠缺和實驗室污染導致該機構創建了一批無效的測試,而且還持續了數周。
* 【投入2300萬美元!NASA耗時6年將新型馬桶送上太空】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實驗室之一。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擁有有史以來最先進的馬桶,這個被稱為 「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niversal Waste Management System)的高科技馬桶已經開發了六年,耗資總額超過 2300 萬美元,並計劃在今年 9 月份由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天鵝座」 貨運飛船被送入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連線》雜誌 6 月 22 日報導今年秋天國際空間站美國艙上的太空人將會在 NASA 把這一太空馬桶用在深空任務載人航天器之前,對其進行測試。
與當前國際空間站上的馬桶不同,NASA 的這一新型太空馬桶可以被用在未來的各種載人航天器中,它將首先被用在獵戶座飛船(Orion)上。該項目負責人梅麗莎·麥金利(Melissa McKinley)表示,新型太空馬桶最終也可能用在載人登月艙或前往火星的宇宙飛船。但前提是,NASA 會先將它運送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三年的測試,以確保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軟銀推出Pepper陪伴型的機器人,透過語音對談、顯示螢幕的資訊,還有眼神與肢體語言,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機械化動作的生產工具,而是一種可以感受人類需求,替人類服務系統整合應用。 機器人應用範圍廣泛,全球有四大知名機械手臂製造商ABB、FANUC、KUKA、YASKAWA,大陸也在積極發展機器人產業,...
台灣機械手臂大廠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八卦
智動化揀選技術 撿拾異物「醬」厲害
閃旁編今天搶先探訪「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展」為各位粉粉挖掘最新的科技亮點,首先偷拍到的技術是被國內知名鳳梨酥大廠採用的「產業機器人智動化揀選技術」。
大家吃鳳梨酥時候,都不想吃到鳳梨皮渣和其他的碎屑異物吧~過去檢視鳳梨內餡篩選異物都是靠人工手動處理,「智動化揀選技術」則是利用「視覺檢測模組」,首先把異物標記出來,接著利用機械手臂高速動態從鳳梨醬中揀選瑕疵物,大家最後才能吃到外皮酥、內餡軟,口感細密的鳳梨酥。
今天在會場工具有限,影片來不及上字幕,閃旁編晚上會加工製作更完整的解說喔~
各位粉粉如果想持追蹤工研院提供的科技新知,創業教戰,請做個小動作,將工研院粉絲團設定為「搶先看」,確保每則有趣新鮮的貼文能夠送到您的動態訊息中喔!
台灣機械手臂大廠 在 打臉名嘴 Facebook 八卦
這是我找到對巴拉刈、紅豆最完整的報導。
請大家可以的話花十分鐘讀一下。如果沒有時間,摘要如下:
1、為了讓落葉時間一致,方便機械採收,大部份的農民選擇噴灑除草劑,如果要自然熟成,就得像啟尚哥一樣耗費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
2、啟尚哥小時候曾經看到附近的孩子拿著農藥桶當玩具,兩個小孩淋得滿身都是,結果因吸入過多農藥中毒,一個重傷,一個則不幸過世,這件事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3、大自然共榮聽起來浪漫,但現實狀況卻很殘酷,噴灑除草劑的紅豆田才一個下午葉子就開始枯黃,兩天內就掉光光,自然熟成的紅豆田卻得等上一個多星期,而且在等待期間,有些長得比較快的植株卻又熟過頭,自然熟成的紅豆產量比噴落葉劑少了5%~10%。
4、除了落葉劑,紅豆成長時大約要噴七到八次農藥
5、全台灣5500公頃的紅豆田中,種植面積高達1700公頃的萬丹,90%以上的農民都使用除草劑。
6、台灣內需市場大,每年產出1萬2千噸紅豆都供不應求,但價格卻長期被少數盤商壟斷,本來一斤收購價要30元以上才能夠本,去年卻傳出有盤商聯合壓低價格,收購價一度跌到只剩16元,農民雖然叫苦連天,還是只能含著眼淚賣出。在求得肚子溫飽的基本前提下,一般紅豆農幾乎無法抗拒用除草劑。
7、巴拉刈效果快速,而且3公升不到400元,一直都是農民心目中的第一選擇,雖然未經核准,但農民已經用了數十年,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8、黃德昌場長認為,站在生產者的角度,權衡其他農藥的優缺點,巴拉刈是目前最適合使用的落葉劑了。
9、巴拉刈沒有解毒劑,只要喝上10 CC,致死率就高達90%,而且死亡過程極為痛苦,醫界長期以來要求將其列為禁藥
10、黃德昌認為,任何東西如果不當使用都有風險,「你能夠因為發生車禍就禁止大家開車嗎?」他強調,巴拉刈是劇毒農藥,購買時都得登記身分證字號以供追蹤,政府也不斷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訓練,呼籲農民噴灑巴拉刈要有保護措施,希望大眾不要將巴拉刈汙名化。
11、根據台灣區植物保護工業同業公會最近的一份調查,2009年台灣共使用2105噸巴拉刈
12、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統計,台灣喝農藥自殺者有一半選擇巴拉刈,目前已有2到3萬人死於巴拉刈中毒,許多民眾因此質疑,巴拉刈有沒有農藥殘留的可能。
13、因為巴拉刈容易被強光分解,加上紅豆有豆莢保護,噴下巴拉刈2天後,殘留量就已經消退到0.05ppm,遠低於國內容許量0.2ppm,高雄區農改場場長黃德昌肯定地說,國內外實驗都證實正確使用巴拉刈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而且比起其它除草劑,巴拉刈更沒有環境污染的疑慮。
14、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鴻基就認為,巴拉刈在不同土質的半衰期差異很大,高屏溪南北岸的沖積扇土壤多屬砂岩沖積土,粘土礦物的含量高,容易吸附巴拉刈,假定嘉磷塞的半衰期為一週,巴拉刈的分解時間可能是它的兩三倍。而且雖然巴拉刈在地表容易被分解,但若隨著雨水下滲,在地表下5公分處照不到太陽,殘留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或許會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
15、自然熟成的紅豆田裡,處處可見蝴蝶、蚯蚓的身影,噴了落葉劑的田區對照之下顯得死氣沈沈,看不到對環境十分敏感的蚯蚓。
16、「農藥對土壤的影響肉眼感覺不到,但泥土中的微生物量可能已經改變。」甚至有農民表示,曾見到鄰居家因為噴了太多除草劑,來不及分解殘留在土壤裡,下一期的秧苗因此長不好。
17、不管是消費者或蚯蚓,面臨的風險可能都不如第一線接觸巴拉刈的農民。根據農委會委託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陳士賢的報告,十位農民按照日常使用巴拉刈的習慣,測得的暴露風險值(呼吸風險+皮膚風險)大於1,「顯示巴拉刈施用過程對農民具有明顯之風險。」
18、人體的皮膚、嘴巴以及呼吸器官都會吸收巴拉刈,其中又以皮膚吸收的風險最高,也就是說,農民在田間背著藥桶時,直接接觸的背部、手臂可能已經不知不覺吸進巴拉刈了。
19、歐盟因為巴拉刈對人體風險太高,又缺乏解毒劑,2007年宣佈禁用;美國雖然未禁用,但規定必須要有專業執照才能噴灑。反觀台灣,不僅沒有設置噴農藥的專業人員,也未定出安全噴灑範圍,任何經過的人都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暴露在巴拉刈的風險中。
20、農委會規定購買巴拉刈必須登記身分證以供追蹤,不過有農民笑說,務農幾十年從來也沒有登記過,更有業者私底下透露,除了農會和一些大廠,許多農藥行根本沒有確實登記,還會當起製藥師,推薦農民混搭哪種農藥效果最好。
21、台灣未來應該走向精緻飲食,提升品質,改變整個飲食文化,才能推動農業走向友善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3106/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3261/
台灣機械手臂大廠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評價
軟銀推出Pepper陪伴型的機器人,透過語音對談、顯示螢幕的資訊,還有眼神與肢體語言,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機械化動作的生產工具,而是一種可以感受人類需求,替人類服務系統整合應用。
機器人應用範圍廣泛,全球有四大知名機械手臂製造商ABB、FANUC、KUKA、YASKAWA,大陸也在積極發展機器人產業,知名家電 美的集團收購德國KUKA,台灣在機器人產業
利基何在?來聽IPC大廠台達電子、瑞傳、研揚、新漢的各面向觀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qVzLSuB6w/hqdefault.jpg)
台灣機械手臂大廠 在 機械手臂大廠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20. 加入國際知名廠商之技術操作,台灣安川(YASKAWA)、台灣愛普生(Epson Robots)。 投資機械手臂主要疑慮( 投資者疑慮): 1.投資金額稍大,回收期可能較 ... ... <看更多>
台灣機械手臂大廠 在 機械手臂大廠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20. 加入國際知名廠商之技術操作,台灣安川(YASKAWA)、台灣愛普生(Epson Robots)。 投資機械手臂主要疑慮( 投資者疑慮): 1.投資金額稍大,回收期可能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