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想跟比我年輕的朋友們說一個故事。
小時候,有一陣子電視、報紙上頻繁出現一個叫「彭婉如」的名字。
那是1996年,我9歲。當時我的印象是,大人看完彭婉如的新聞後,就會告誡我,搭計程車很危險,不可以自己一個人搭計程車,以後長大也要記得。
新聞過後,彭婉如這個名字,淡出了小學生的生活。直到上了大學,開始接觸課本、參考書以外的台灣歷史,才開始了解「彭婉如」這個名字的意義。
彭婉如是台灣性別平等運動的先驅,也是早期推動保障女性參政權的推手,更是身體力行投入政治工作的先鋒。包括婦女新知、主婦聯盟、晚晴協會、婦援會等組織,都有彭婉如的身影。
1996年,民進黨將原本的「婦女發展委員會」改組為「婦女發展部」,彭婉如就是民進黨第一位婦女部主任。她在民進黨內最重要的倡議,就是提倡民進黨內提名公職時,要有四分之一的婦女保障名額。
1996年11月30日,彭婉如到高雄參加民進黨第七屆第一次臨時全代會,遊說黨代表支持她的婦女保障政策。離開飯店時,她招手上了計程車,就再也沒有回來。
隔天12月1日,民進黨決議通過婦女保障名額,各類公職之各選區民進黨提名名額中,每四席中女性至少應佔一席。同時,通過民進黨主席由黨員直選。
12月3日,警方發現彭婉如的遺體,全身赤裸、包括頸、胸、臉在內多處刀傷。
一時之間輿論譁然,好像「突然發現」婦女的人身安全在民主轉型後仍然亟待保障。1996年12月21日晚間,婦女團體在台北市發動《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兩萬人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重視女性夜行安全。同時也有近300名同志聲援參加,喊出「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
在社會壓力下,內政部召開「婦女安全會議」、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教育部於1997年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後來,我們有了性平三法,不分性別都可以在校園、職場得到保障。婦女可以夜行、同志可以日行。行政權三次輪替,國會全面翻轉。許多優秀的女性政治工作者因著制度保障而得到展現能力的機會,2012年女性可以選總統、2016年女性可以當選總統。
但還有很多事情有待努力。
從1996年到2016年,女性仍然是性/別暴力的最主要受害者、同志仍然是法律上的次等人。性別平等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的,是永無止盡的追求。
今天是2016年11月30日,彭婉如命案20週年,再過幾天,追訴權時效就要屆滿了。有很多比我年輕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彭婉如是誰。
今晚我要講這個故事,讓更多年輕的朋友知道台灣的歷史上有一位名叫彭婉如的女性政治工作者。
我要說這個故事,至少讓這個歷史的小篇章可以再被流傳下去,讓更多人明白,台灣的性別運動、同志運動,不是在這幾年才開始;讓更多人知道,為性別議題奮鬥的精神,會在不同世代的政治工作者之間傳承,努力不會白費、鮮血不會白流、付出不會被遺忘。
「記得」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台灣女性參政歷史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柯文哲的問題】
為什麼有一大票曾經支持柯文哲現在通通轉變成黑粉,其中一些人還成立政治粉專,就是為了挑戰柯文哲及附隨組織民眾党。
柯文哲、陳佩琪、民眾党當然異口同聲說:「那些都是民進黨網軍、1450。」因為檢討別人永遠是最輕鬆容易無負擔,這就是柯文的民調持續墊底的核心原因。
打著《超越藍綠》、《垃圾不分藍綠》的大旗,結果整個党包括柯本人只有在【爛】的程度超越藍綠。
1、嘲笑藍綠都是派系鬥爭,頻繁強調「他恨新潮流」、「他恨民進黨」、「他恨陳菊」。但偏偏身為才五席立委的党主席,党內鬥爭超越藍綠的激烈,又是「血滴子」、又是「東廠干政」,連跟著柯文哲多年的「攝影師」都被鬥掉,他不過就是個攝影師,還是他手中有什麼照片不能公開嗎?
我跟柯文哲一樣熱愛讀「中国共產党歷史」及「毛澤東」,柯的政治判斷及表現的確很符合「根正苗紅」。
2、柯文哲任內最出色的政績就是「拆橋」,泛指物體上與情感上的。台灣人個性敦厚,知道「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對於過往民進黨的幫助與協助,沒有一句謝謝,反而是卯起來攻擊。這無關政治立場,純粹人品問題。
3、柯文哲多次侮辱女性、排斥同志的言論,以及縱容“愛家”團體,然後他的幕僚po一張他多尊重佩琪的恩愛小故事,一堆人還是傻傻被騙,但柯本人和柯粉專的人設明明就是「矛盾大對決」。
大家還記得陳菊高雄市長任內怎麼友善對待LGBT的嗎?《高雄同志大遊行》、支持《性平教育》,任內還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消除性別歧視及職場性騷擾。
高雄反同勢力會比台北弱嗎?想想20181124陳其邁如何落選的原因之一:公開支持同志。
🌈陳菊登台高雄首次同志大遊行演講🌈
https://youtu.be/QkJztSwuy4s
所以那些支持同志人權、女權及身為同志一份子,卻跟著柯文哲及民眾党罵陳菊的,想想你們自己究竟傷害了誰。
4、過去自稱墨綠,爺爺是白色恐佈受害者,柯文哲卻跟著侵佔台灣人民脂民膏的「婦聯會」同台,更訕笑批評轉型正義:「現在好好的管他過去幹什麼。」
而得了全美台灣人權獎的陳菊做了什麼?我們不用講她一輩子對抗党国勢力坐牢,還差點被国民党槍斃,這個道德高度太高政治圈沒幾個人能擺在同一水平討論,尤其那種中共官員喝令不准直播,就乖乖聽話關掉的柯文哲,此生望塵莫及的差距。
陳菊在2006~2018任高雄市長時,成立《高雄人權委員會》、《人權學堂》,設立《高雄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協助《原住民回復其保留地》權力、首創《同志伴侶戶政註記制度》。
5、柯文哲的《雙重標準》與《浮動式標準》,他就是典型騎牆派政客,風向往哪吹人就往哪邊倒,不然每天早上晨會在看網路數據是在看什麼。
這也是他常常發言會被自己丟出去的迴力鏢打到的原因,一個沒有人文素養、政治專業、做人原則、中心思想、見風轉舵的政客就是一天到晚出糗,同時,還瘋狂甩尾自己的支持者。
之前罵韓国瑜帶職參選總統,結果,自己派出「香蕉花」邱毅的助理補選高雄市長——現任議員帶職參選。
柯憐的是,民眾党血滴子蔡壁如竟稱:「民進黨國會多數,就立法不能帶職參選。」
柯文哲及民眾党向來熱衷這種不入流詭辯,我是建議民進黨:「民進黨國會過半,怎麼不立法就散国民党及民眾党?這樣不是更好選。」
#一般人要low很難low過柯文哲及民眾党
6、柯文哲頻繁攻擊、羞辱陳菊,只是想複製「高雄模式」把陳菊、吳音寧當提款機,轉移自己能力不足、施政不力。同時,還能順便攻擊民進黨,挖一些民進黨的年輕票。
🌶️很多人以為陳菊只當過高雄市長,對不對?
2000~2005年陳菊擔任勞委會主委期間,推動《多元就業方案》、《就業保險法》、建立年資可攜帶的《勞退新制》、修改《勞保條例》讓勞工帶年資可以接續、通過《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強化勞檢大幅較低職業災害。
🙄️我懂,粉粉兒又要嘴高雄氣爆了,對吧。
討論事情不要學柯文哲及民眾党去脈絡,是誰把輸油管線埋在地下的?是陳菊還是民進黨?
答案是中国国民党。
氣爆捐款blahblahblah⋯⋯,如果有任何不法,国民党會放過陳菊嗎?這些勢力打陳菊到現在只是透過司法證明陳菊清清白白。
所以這些人、爛嘴只能在媒體上不斷跳針「氣爆案」、「負債三千億」,然後完全無法論述。
他們墮落到只敢游走法律邊緣、但卻猛踩道德底線,用暗示的口氣抹黑陳菊。
我想問柯文哲:「你以自己重考三次上台大醫學院自豪,但你的口徑卻跟中國文化學院戲劇專科畢業的資深藝人張琍敏一致。是你的問題?還是她的問題?還是你們兩個都有問題。」
她才剛被法院認證過造謠抹黑喔,柯市長,你的邏輯應該不會太差,同理可證。
7、柯文哲說陳菊退出民進黨保持中立任監察院長得「天佑台灣」,蔡壁如說「脫褲子放屁」,你們這個党很奇怪,很愛用脫褲子放屁,但倒頭來卻把臉貼過去說「屁好香啊」。《三倍券》我就不笑台北市政府還加碼送這件事了,如果民進黨做出任何政績都是放屁,那你柯文哲及民眾党不就一天到晚「穿褲子拉屎💩」,弄到台北市烏煙瘴氣。
8、在柯文哲眼中,陳菊不配當監察院院長,可能在他心中,陳佩琪更適合這個位置。
❤️最後,如果對陳菊還有疑問的,我們再來檢驗她的一生,去查查她1994~2000在北高社會局長任內做了哪些改革。
我懂曾經愛過的人原來是廢渣那種心碎的感覺,但這就是成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未來,不要再輕易相信「素人參政」這種事,一個從不關心政治、社會議題、弱勢關懷、國際局勢的人,一生只關心自己能不能考上台大醫學院。
忽然變成台北市長,手握龐大國家預算及政治資源,結果就是這麼災難。
我心疼花媽,心疼為台灣民主奉獻的所有前輩,被柯文哲及民眾党糟蹋。
台灣有政府會做事,所以不需要柯文哲的天佑台灣,請老天爺專心天佑台北市就好。
陳菊(花媽)
民主進步黨
*髒髒的截圖我就放留言區
台灣女性參政歷史 在 Facebook 八卦
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台灣女性參政歷史 在 《女生女生呸上》女性參政挑戰深度記錄真實處境 - YouTube 的八卦
2016年, 台灣 第一位 女性 總統就任,但五年後,總統任命的政務官仍只有兩位 女性 。承接家族的選區,懷胎三個月仍在橋頭拜票的彭佳芸,從主播脫胎當選蘆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