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EN一直很想寫下關於Nua Nua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但是因為害怕觸碰到那洪水一般的回憶, 也害怕自己的堅強決堤, 所以一直無法提筆. 直到....分享了毛小孩鹽皂, 收到粉絲Crystal Chen的feedback...當Crystal說, 第一次看到心愛的狗狗, 用毛小孩洗完澡後, 不再覺得身體癢癢了, 從狗狗的表情看到了洗澡對小小的它來說已不再是折磨而是享受.....EN的眼淚就流了一整晚, 很高興, 很高興有其他的小狗得救了, 很高興它們可以不用再吃藥打針, 很高興不會再有小狗像我的Nua Nua一樣因為長期的吃藥打針導致後來的肝功能受損...而離開了EN
Nua Nua是一隻西施犬, 在美國的時候, EN遇到了這位小天使, 它陪著EN到Lake Tahoe玩雪, 到Las Vegas購物, 陪著EN因為工作一次次地搬家, 陪著EN搭飛機回到台灣, 陪著EN度過喪父之痛, 再陪著EN度過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歲月, 每當EN覺得走不下去時, Nua Nua的存在讓我沒有選擇地面對所有困難, 因為我要養Nua Nua, 我絕對會盡我所有力氣照顧Nua Nua到最後一分一秒. 她是我唯一和最後的家人!
西施因為是長毛犬, 加上台灣氣候溼熱, 不管Nua Nua洗的多乾淨,Nua Nua總是會癢癢, 把自己身上抓的東一塊傷口, 西一傷口, 兩個腋下總是被她自己舔的相流血一樣, 所有昂貴的洗劑都用過了, 南僑水晶肥皂, 也用過了, 仁山利舒...所有大家介紹的都用過了, 但都沒有, 最後總是要每星期帶去獸醫那打針吃藥, 皮膚的問題, 打的是什麼?吃的是什麼?跟人類一樣, 類固醇, 消炎藥. 有用嗎?表面上好像有, 但事實上我大錯特錯!
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毛小孩鹽皂, 為了確保真的如老闆所說的天然有用, EN直接拿自己當實驗品,確定沒有任何刺激感才開始讓Nua Nua使用. 毛小孩裡的苦煉油,不但不會讓Nua Nua的毛像洗了南僑水晶肥皂一樣乾, 反而跟玫瑰鹽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Nua Nua終於不再癢癢了!我多麼能體會Crystal的心情, 多少個夜晚因為Nua Nua把自己抓的皮破發炎發燒, EN背着Nua Nua在台北的街頭狂奔着......
只可惜, EN太晚發現了毛小孩, 過去十年長期吃藥打針所累積下來的東西, 讓一向健康的Nua Nua在十二歲的時候, 發生了爆肝的狀況而住院, 也因為Nua Nua心裡的恐懼, 讓Nua Nua病情急轉直下....EN西醫中醫名醫針灸都去試, 花再多的錢我都要救回我的Nua Nua!
最後的幾天, Nua Nua甚至都不肯休息睡覺....我知道她害怕...EN一直陪著她....她也一直看著EN, 眼睛連眨都不敢眨....EN知道....Nua Nua很害怕.....醫生說一定要想辦法讓他睡覺, 不然她會耗盡體力.....終於有一晚, EN躺在Nua Nua旁邊不停地輕拍著Nua Nua....她終於放輕鬆睡著了....EN才敢小睡一下.....但是當EN醒來時.....Nua Nua卻已經走了......
我很不想寫這篇文章, 因為回想這一切, 讓EN多麼的心痛...但是EN不希望這樣的心痛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所以EN寫下了這篇分享文, 如果早幾年讓EN找到毛小孩鹽皂...或許Nua Nua現在還在EN身邊....跟EN一起錄小課
它只是一塊樸實不起眼但扎實的不得了的鹽皂, 但是它卻比任何高級昂貴的寵物沐浴精來的有用一萬倍!所以EN很努力推廣, 我要做!我一定要做!
請大家幫忙分享!不要再讓小小的狗狗服用這麼多的類固醇和抗生素了.......
EN總是帶著一條金色有墜子的項鍊, 裡面就是我給Nua Nua貼鍺石貼片時, 黏在貼片上的毛....Nua Nua隨時都在EN的身邊...永遠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在 陳德政 Facebook 八卦
〈山之傷〉
登山皇帝梅斯納出生在北義大利的一座山城,地理位置緊鄰著奧地利,他在二戰末期出生,家中九個小孩裡排行第二。梅斯納的父母共生了八個男孩、一個女兒,緊接在梅斯納後頭出生的弟弟甘瑟,後來成為他的攀登夥伴,登山界稱呼兄弟倆梅斯納兄弟(Messner Brothers),彷彿超級英雄電影中某種厲害的角色。
梅斯納的父親曾在二戰服役,替德軍打仗,戰爭結束成為地方上的老師,也是一名富有熱情的攀登愛好者,這點,梅斯納與幾乎每個偉大的西方攀登者共享了相似的家庭養成—有個喜歡登山的爸爸。
義大利北方正是多羅米提山的範圍,那是延伸自阿爾卑斯山系南側的山群,最高點海拔3343m。年紀還很小時,梅斯納與甘瑟就跟著父親在多羅米提山區探險,當兩人進入青年階段,當地的困難山峰都已留下他們的足跡,兄弟倆開始將目光瞄準神秘的喜馬拉雅。哥哥先在地方的學校教數學,弟弟則在銀行工作,以儲備遠征的旅費。
1970年初夏,25歲的梅斯納與24歲的甘瑟加入一支德國探險隊,遠赴巴基斯坦想挑戰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巴峰,那座巍巍巨山海拔8126m,與多羅米提已不在同一個境界。不但如此,兩人想藉由當時無人嘗試的南迦帕巴峰南壁Rupal Face登頂,那是一面高達4600m氣勢驚人的大岩壁,盛滿了冰與雪直入雲端,在當時(或許也包括現在),公認是地球上最難攀爬的一面山壁。
南迦帕巴峰是世間14座8000m等級的巨峰中位置最西的一座,像一根固定住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的錨。首登發生在1953年,由奧地利攀登家赫爾曼・布爾完成,德國的時空穿越影集《闇》(Dark)在第一季第八集就提到了此事,把這件山岳史上的壯舉,與史達林過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並列為1953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布爾是提倡阿爾卑斯式攀登(Alpinism)的先行者,那意味攀登者不依賴氧氣瓶與固定繩,捨棄大隊遠征式(Expedition Style)的後勤補給,憑自己強大的體能、膽識與技藝攀上眼前的那座山。在布爾之前,南迦帕巴峰已奪走三十幾條攀登者的性命,而8000m等級的巨峰只有安娜普納峰與聖母峰的山頂曾被人插下旗子,20世紀中期,活脫脫仍是高海拔探險的洪荒時代。
布爾順利「征服」了(這是當年喜歡用的動詞)南迦帕巴峰的新聞轟動全球,他在回國後出版的書籍裡宣稱,Rupal Face永遠不可能被人類攀登。這樣的宣示,或者說,這樣的警告,對梅斯納那種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與決心的挑戰者來說,無疑是一則誘人的邀請。
兄弟倆遵循阿爾卑斯式攀登的傳統,與艱困的岩面奮戰了四十天,終於登上南迦帕巴峰,是人類史上第三度登頂,也一舉破解了Rupal Face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兩人從山的西壁下撤,途中甘瑟不幸被一場雪崩沖走,梅斯納則在數天後獲救,卻因嚴重的凍傷,必須切除七根腳趾頭。
這是一次悲劇性的成功,梅斯納達成了他的目標,卻一次得到三種傷害:身體的傷,心理的傷,與精神的傷。
他僅剩三根腳趾頭可供行走了,遑論攀登呢?他還在山上失去了自己的夥伴,甘瑟不單是攀登搭檔而已,更是他從小優游在山中,一起眺望遠方的山脊做著大夢的親弟弟。梅斯納也承受圈內人的責難,有人批評他,不該冒險從西壁下山,也有人指出,他不該帶著技術與經驗都不如自己的甘瑟迎向如此艱險的冰山。
在極限攀登的領域,有個名詞叫作「生還者的罪惡感」(Survivor’s Guilt),意指災難發生後的倖存者,必須面對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壓力與苛責,也許來自社會的道德判準,也許是他自己萌生的過意不去。
「為什麼走的是他?而不是我?」這是生還者下山初期的普遍反應,而幾年、十幾年後,這個問句可能演變成一個祈使句—「真希望走的是我,而不是他。」這樣,就不用傷痕累累地活在人世,每當午夜夢迴思緒又回到那個無法重來一遍的現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其實有幾分相似,我指的並不是他們身上會散發某種氣場或能量(這當然有,不用多說),而是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恰是兩種不容易活到太老的「職業」,前者因為各種山難與意外,後者則是菸毒酒的摧殘以及長期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導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活得愈老,愈會發現,自己的同儕朋友愈少了,他必須自己老得很寂寞。
然而,攀登與搖滾從來就是屬於寂寞人的嗜好吧?把這兩種技藝鑽研到一個程度的人,他的行為與判斷就不再會落到「正常人」的範疇裡;換個方式說,你很難用所謂的社會標準去預測、評斷他接下來的舉動。
1970年夏天的南迦帕巴峰,讓梅斯納遍體鱗傷,他是不是應該從此療傷止痛,高掛登山靴,回義大利的校園裡教數學呢?他沒有。
1972年,他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盧峰,直到1986年站上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他用十六年的時間成為史上第一位完登14座8000巨峰的人類,而且,他始終沒忘了與弟弟甘瑟的約定,抵抗氧氣瓶的誘惑,奉行著無比困難卻也無比優雅的阿爾卑斯式攀登法。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意志顯示自身為有機體。」
持續進行登山這項活動,甚至把它當成一種志業,都是意志力特別超群的人。我身邊有許多朋友,每次完成一趟高山縱走,全身上下盡是各種山之傷—擦傷、破皮、瘀青、叮咬、扭傷、韌帶受損,都是家常便飯。為了再次上山,朋友間也流傳著一份物理治療與針灸名醫的推薦名單。
但你去問他們,每個人都會說那是皮肉之傷罷了,整體的健康狀況因走進山林變得更好,心理和精神層面也變得更強健了。登台灣的山,戲劇規模當然比不上崇偉的喜馬拉雅山,皮肉之傷也無法與梅斯納所歷經的傷痛相提並論,我看似說了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但仔細想,攀登者的內心情狀其實都是一樣的。
(原文載於Shopping Design 2020九月號)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八卦
劉孟捷與布拉姆斯的邂逅 第一章
2013 年 9 月 02 日星期一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曲目|
布拉姆斯:八首鋼琴小品,作品 76
J. Brahms: 8 Piano Pieces, Op. 76
布拉姆斯:四首鋼琴小品,作品 119
J. Brahms: 4 Piano Pieces, Op. 119
布拉姆斯:四首敘事曲,作品 10
J. Brahms: 4 Ballades, Op. 10
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作品 24
J. Brahm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Handel, Op. 24
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ntch.edu.tw/…/…/2c90813e3e8c72c3013f196067d60d06…
我們不想濫用「台灣之光」之類的詞彙,因為我們知道,劉孟捷(Meng-Chieh Liu)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現任芝加哥獨奏家樂集(Chicago Chamber Musicians)音樂總監一職的劉孟捷,有著太多的不平凡,所以認識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從他的不平凡開始。
或是,9月2日進入國家音樂廳,親耳享受劉孟捷的布拉姆斯。
----
用鋼釘手指彈出心旋律 鋼琴家劉孟捷
鋼琴是他的命,他最愛的就是鋼琴。才二十歲出頭,他得意樂界。但是,8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醫生宣判「你完全不可能再彈鋼琴」,他的世界,徹底瓦解。今天,他憑著什麼樣的意念與行動,重新站上舞台,彈出比任何曲子更深刻動人的文章?
演奏廳內,32歲的鋼琴家劉孟捷,雙目微閉,神情專注,十指在琴鍵上快速穿梭,指尖流瀉的每個音符明亮清晰,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
看他彈琴,架勢老練、沉穩,彷彿比實際年齡大上二、三十歲。走下舞台的他,身高180公分,體格壯碩,喜愛談天說笑,燦爛的笑容加上俏皮的眼神,像個18歲的大男孩。
很難想像,眼前的他在8年前歷經一場大病,四肢肌肉萎縮,瘦到只剩30公斤,十指攣縮糾結,被醫生宣判「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現在,他的十指中仍有三指無法完全復原。出了問題的手指全在右手,裝入鋼釘的食指永遠呈屈指狀,再也伸不直,無名指與小指則因肌腱斷裂,做不到向上抬起的動作。
不過,劉孟捷用這樣的十指彈奏出美妙樂音,贏得國際樂壇的肯定。在2002年,這位出生於台灣高雄的年輕鋼琴家,獲頒美國紐約艾維里費雪職業大獎與費城音樂基金會職業成就獎。近年來,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巡迴演奏,偏愛技巧艱深的炫技曲目。
劉孟捷坦率地說,「我的雙手和以前不一樣,完全是重新練出來的。」
掙脫病魔糾纏,他是如何重回演奏舞台的?
劉孟捷從小被視為鋼琴神童,14歲赴笈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院,一畢業就被留下來任教,成為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這所學校是全世界唯一提供全額獎學金栽培音樂神童的地方,老師多半是滿頭白髮的大師級演奏家,學生的平均年齡是14-18歲。著名的鋼琴家伯恩斯坦、佛斯,都曾在那兒接受訓練。
能夠獲得教職最主要的原因是,畢業前幾週,劉孟捷臨時被指派代替因胃痛無法出場的鋼琴大師安德魯瓦茲上台。雖然,準備時間不到3個小時,但他當晚在費城音樂廳的演出完美,一炮而紅。
演奏會後,美國哥倫比亞經紀公司跟他簽約,安排各地的個人獨奏會,前途一片大好。除了四處旅行、演奏,他還要兼顧音樂院的教學工作。此外,全校160位學生每年舉行上百場的音樂會也由他統籌、評鑑。
劉孟捷除了每天在學校工作14個小時,等到半夜11點學生們離校後,他還繼續留校練琴到凌晨兩、三點,準備自己獨奏會的曲目。不到兩年光景,疾病悄悄地找上25歲的劉孟捷。
曲折求醫路
1995年夏天,一場重感冒後,他開始覺得手部肌肉有點緊繃,原本毫不費力彈奏的八度音程,略感吃力。
他懷疑,自己過度使用手部肌肉,引發肌腱炎。他先從與運動傷害有關的科別開始看起,遍訪名醫,甚至還飛到科羅拉多州,找上一位能治好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小提琴家肌腱炎的名醫,但都徒勞無功。
幾經周折,他轉向風濕免疫科求診,抽血檢驗,被認為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由於尚未出現其他明顯的症狀,醫生也無法告訴他確切的病名,遑論病因,只開給他少量的類固醇,控制症狀。
最令劉孟捷失望的是,醫生說不出什麼時候可以把病治好。他也擔心,自己會養成依賴類固醇的習慣,靠吃藥才能完成每場音樂會。
滿腦子工作的他,經常忘記按時服藥。此外,他也尋求其他療法,舉凡食療、針灸、中醫和按摩等等,來者不拒。但他手掌肌肉緊繃的感覺愈來愈劇烈,一場場的演奏會被迫取消,使得劉孟捷又急又氣。
急的是,難道自己的鋼琴演奏生涯就要結束了嗎?氣的是,醫生為何一直查不出他生了什麼病,治不好他。
甚至,他不理會醫生的嚴厲警告,「再不按時吃類固醇,就會死掉!」
在發病後的隔年夏天,劉孟捷整個人垮下來,肌肉緊繃的感覺從手掌蔓延到全身,體重從原本的72公斤降至43公斤,身上出現多處紅斑和潰瘍的傷口,形容枯槁。
某日,他因為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無力,難以起身下床,被友人緊急送醫急救,診斷為心包膜積水,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但經藥物治療3天後,病況漸趨穩定,一個星期後,他被轉送到復健醫院。
住院期間,醫生也為劉孟捷進行萎縮肌肉的切片檢查,但仍查不出病因。他沮喪地認為,醫生根本治不好他的病,已經吃了一年半的類固醇,卻未能改善手緊的症狀,所以不願意再接受後續的治療。
爸媽幫他撿回一條命
此時,劉孟捷瘦骨嶙峋,手腳不靈活,打電話回台灣向家人求救。
家人一接到消息,大為驚恐。母親謝碧霞當時是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急忙在暑假趕赴費城照料兒子,並且陪同行走困難的他,前往多倫多尋求食療和靈療,因為那裡的民俗治療師同時也是他一位日本同學的媽媽宣稱,「保證可以治好他。」
時至嚴冬,劉媽媽追述當時的情景:他們每天會為孟捷熱敷和按摩,用檸檬汁清潔他身上潰爛的傷口處,並敷上蘆薈等草藥。另外,規定他早上7點~7點半要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即時下著大雪也照走不誤。
那時,「兒子的意識曾經幾次陷入一片混亂,會對著日本人講法國話或者台語,」謝碧霞說。
留在高雄的父親劉錦池,擔任七賢國中籃球校隊教練,急忙要求太太把兒子費城醫院的病歷表傳回台灣,四處請教醫生,得到的答案是「再不回醫院治療,隨時可能會死掉!」
父親即刻向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趕往多倫多。他驚見兒子瘦到皮包骨,癱瘓在床的模樣,一把將兒子抱起,扛他上飛機轉回費城醫院。劉孟捷癱坐在輪椅,一路上輪流用英語、國語和台語大聲吼叫,「我不要回醫院!」
重回費城醫院的他,體重掉到30公斤左右,心跳激增到每分鐘100多下、全身三十幾處潰爛發炎的傷口,再加上尿道感染,隨時有併發敗血症致死的危險。
醫生用抗生素消滅入侵他體內的細菌,並積極治療心臟問題,但是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仍無法確定劉孟捷究竟罹患了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7天後,他被轉到專門看肌肉萎縮病變的教學醫院,才被確診為罕見的「血管炎」,為他施打化療藥物,壓制體內過度活躍的抗體攻擊器官。
復原之路愛相隨
此時,劉孟捷四肢肌肉萎縮,只有脖子能轉動。
對他而言,任何一個動作都萬分艱難,「連電視搖控器的按鈕、護士鈴,他都沒有力氣按,」謝碧霞回憶,「醫院派人幫他抬手、翻掌做復健,稍微動一下,都會喊痛。」
他看起來像身上被挖了好幾個深可見骨的大窟窿,形銷骨立。他插著尿管,還外接三根細管,用來抽血、輸注藥物和營養液,因為全身已經找不到地方扎針。每天護理人員要為他量體重,連人帶床單,像拎包袱一樣拎起來稱重。
劉孟捷躺在醫院病床上,整整一個星期都不跟人說話。「被爸媽把我送回一直治不好我的醫院,讓我很生氣,」他解釋。
更糟糕的是,當他能開口說話時卻語無倫次,有時還出現幻覺,甚至發生過連爸媽都認不得的情形。
看在父母眼裡,倍感辛酸。「當時只求兒子能夠活下來,希望他以後可以行動自如,大小便能自理,就心滿意足,」劉錦池說。
每天早上,夫妻兩人8點進醫院病房,帶著為兒子準備的新鮮果汁,為他按摩、翻身、擦澡,一口一口餵他吃飯,忙到半夜11點,過了醫院最晚的探病時間才離開。
年過半百的雙親,撐了10天,體力吃不消,但在費城舉目無親,只好跑去音樂院找人幫忙。所幸,與劉孟捷相識的學生們願意自動到病房來陪他說話,替他按摩、擦澡,分擔辛勞的照料工作。
當劉孟捷住院的消息被傳開後,兩個月內,經常有來自全美各地的同學、朋友探望他,訪客川流不息。
在漫長的復健過程,劉孟捷學習如何運用身上每一吋肌肉和各個關節,經歷無數次挫折和疼痛,重新學會每個動作。
光是學坐,他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只能平躺的他,期間慢慢適應把床頭搖高的感覺,「剛坐起來,我會頭昏腦脹,」他說。
再來,他練習伸展四肢。為了把屈著的手肘伸展開來,他練習用叉子吃東西,叉了半天的時間,才吃到一口義大利麵,這是他第一次不必依賴媽媽餵他吃飯。
住院兩個月後,他的體重緩慢增加,人也比較有力氣,劉孟捷開始學走路。那天,在醫院迴廊上,不到40公斤的他,兩隻腳細得像根竹竿,只能靠雙手撐著助行器,「根本不能說在走路,就像用晃的前進,」他形容。
正值農曆春節假期,劉錦池再度赴美探視兒子,手持V8拍攝這一幕。他永遠忘不了當時27歲兒子欣喜、燦爛的面容,「好比看到他小時候剛滿周歲學走路的樣子,」爸爸喜孜孜地說。
另外,醫院也為他安排爬樓梯、踩腳踏車等復健項目,訓練腳力。
從兩根指頭開始
剛住院,他的雙手肌肉萎縮,布滿坑坑疤疤的傷口,連攤開手掌都有困難。
尤其是右手食指腹有3處傷口潰爛沾黏導致指節糾結縮短。「你的手是完全不可能再彈琴,」醫生建議他未來改學作曲或指揮。
等到他學會抬肩、屈肘等上肢大關節的動作,醫生畫了個紙鍵盤,鼓勵他多多活動手指,並且安排他捏紙黏土、抓毛巾、把指頭插進海綿挖的洞來復健。玩電腦,也是他練習觸鍵的好方法。
兩個星期後,寇蒂斯音樂院送來一台電子琴。剛開始,劉孟捷只能彈出單音,就像拿著筷子在琴鍵上咚咚地敲,因為他的右手只有姆指和小指能動,手掌張不開也無法兩指同時按鍵。
「當時,一談到音樂,劉孟捷當場眼淚就流出來,」父親說。
他的體力虛弱,整天躺在病床休息,一日心血來潮,要求媽媽播放他以前演奏會的錄影帶,最後以母子相擁抱頭痛哭收場。
以後,謝碧霞在病房準備卡通影片、腦筋急轉彎的笑話,或者講經說禪的書,來為他解悶。
劉孟捷卻愈來愈清楚,自己最愛的,就是彈琴。
手指的活動範圍雖仍有限,但他常在腦海裡彈奏音符,「特別是那些複雜的曲目,我連指法都看得一清二楚,」劉孟捷回憶當時的情景。
期間,一位女聲樂家數次從香港飛到費城醫院為他加油打氣,她到病房唱歌,鼓勵他彈簡單的伴奏應和,這是病房第一次傳出音樂,充滿喜樂,爾後琴音不輟。
在寇蒂斯音樂院主修管風琴的學生肯尼,也經常到病房陪他練習彈奏電子琴。他們先從技巧簡單的曲子開始,一人彈左手的旋律,另一人就彈右手,到最後兩人可以彈奏舒伯特的四手聯彈。
對劉孟捷而言,彈琴等於一切歸零,重頭學起,不能依賴過去的指法、技巧,得靠自己摸索新方法來詮釋樂曲。此外,彈琴也變得吃力許多,剛開始彈5-10分鐘就累了,連張開手掌都是忍痛練出來的。
他從單指,七指、八指練到九指彈琴。左手進步快速,右手無名指和小指雖不能抬高但還能按下琴鍵,唯有扭曲變形的食指一觸鍵就癱在琴鍵上,「連彈音階都覺得它很擋路,」劉孟捷形容。
住院半年後,體重增加到40公斤,還需要依賴助行器走路,他改採居家照護。往後,醫護人員定期到他家持續替他注射化療藥物,進行肢體的復健。
出院後,他為右手食指傷透腦筋,遍訪手外科醫生,希望能把糾結的指節鬆開。醫生們評估,他的食指肌腱壞死加上骨頭破裂不可能再演奏,勸他死心。
找了半年,只有一個醫生願意動刀,建議他還要植入鋼釘固定食指的形狀,否則指頭會晃來晃去。他對醫生的說法半信半疑,只求先把指節鬆開,還不敢把鋼釘釘進手指。
不過,右手食指抬不起來,一點也不妨礙劉孟捷練琴,他從莫扎特入門,再進階到蕭邦夜曲、布拉姆斯小品和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術後一年,劉孟捷重回舞台。1998年10月底,他在寇蒂斯音樂院舉辦了一場公開的獨奏會,挑戰艱難曲目,並獲得高度評價。
後來,他從一次次登台演奏,慢慢累積經驗和信心。在2000年,劉孟捷決定進行第二次手術,把鋼釘植入右手食指。
手術前,他與醫生一起畫圖討論,仔細研究鋼釘該如何擺放。進行手術時,他特別要求醫生把血淋淋的手指拿到他眼前,再三確認鋼釘植入的角度是他要的。雖然,同時他得忍受麻醉劑量減少的痛苦。
劉孟捷非常滿意手術結果,「我可以把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彈得更好,因為我右手的食指更有力,還可以抬起來,」他自信滿滿地說。
兩年後,劉孟捷獲得美國古典樂壇兩項大獎,再創職業演奏生涯的高峰,打破了醫生「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的預言。
不再為病發愁
經歷那段與死神搏鬥的日子,劉孟捷感謝親友的鼓勵與扶持,也讓他認清自己要走音樂這一條路,領悟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坦承,在病情最危急,再度被送進醫院時,種種事實都令人絕望,全身癱瘓在床,看著扭曲變形的十指,想像活下來卻不可能再彈琴,曾經想過「我不想活下去」。
不過,一句話激發了劉孟捷的求生意志。因為爸媽勸慰他說,「我們會養你到老」,令劉孟捷愧疚不已。
他開始什麼都不想,把宗教、哲學都拋棄,甚至連當鋼琴家的念頭也拋掉,一心想著:我要好起來。他把病拋到腦後,只管「好起來」,每天專心地吃飯、睡覺、努力做復健,身體於是一天天好起來。
儘管血管炎有可能再復發,出院後6年來,他的病情獲得控制,至少症狀不再那麼嚴重,類固醇已經減量停藥4年多了,而且這三、四年來沒有感冒過。
現在,他的生活忙碌。年初回台灣,停留兩個星期,他一下飛機,連續教琴10個小時,也有過一天睡不到兩小時的日子。
除了全省各地的獨奏會、學校演講,空檔時間還有接不完的聯絡電話,早上7點半就有人打電話來預約授課時間,深怕排不進他滿檔的行程。
曾經,劉孟捷滿腦子想的都是病,遍試各種療法,也困惑「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勤讀宗教、哲學類書籍尋找解答。
但後來在康復之路上,除了吃藥打針,他逐漸領悟要秉持「我會愈來愈健康」的信念,學著不再為病發愁。
這場病也讓劉孟捷與家人重拾親情。「我像撿回一個兒子,」劉錦池坦承,兒子對父母講話的口氣沒像以前那麼衝,不再是一付「你們都沒有我行」的樣子。
劉孟捷年少離家在外,但這場大病讓他深刻感受父母的愛。爸媽從鬼門關前把他救回來,父親把他從多倫多送回費城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則專程在美國照料他整整兩年。
找回對音樂的熱愛
劉孟捷藉由這場病更加認識自己,發現彈琴對他意義非比尋常。
病倒後,十指扭曲變形,他根本彈不出任何音,卻在腦海中一小節一小節複習過去彈奏過的曲目。渴望「多彈幾個音」,支持他走過復健之路,甚至願意接受兩次手術。 但在病前,彈琴是再輕鬆不過的事,劉孟捷愛看表演,練芭蕾舞,甚至想過當名舞者。
病後,他懂得珍惜天分,全部心力放在彈琴,「那股執著和認真是以前沒有的,」與他相交20年,任教於美國茱麗亞音樂院的中提琴家黃心芸說。
在重建職業生涯上,劉孟捷一度不願多談生病的事,怕被人以為搏取同情,直到2002年勇奪紐約艾維里費雪兩個大獎後,在洽談演出事宜時,商談對象對他的病改口說,「辛苦是有代價的」。
諷刺的是,他現在反而覺得,「沒有這段生病經歷,我不會得獎。」在音樂表現上,劉孟捷更臻成熟,琴音比以前溫暖、容易親近,層次豐富。
發現「心」力量
從醫學角度來看,劉孟捷彈琴應該比常人吃力,因為他有三根手指肌腱斷裂,也抬不起來,但他發現自己有「另外的力氣」,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相信,人有很大的力氣,如同基督教說的,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基督,或者「佛即本性,不需外求」。
而且,每個人往內看,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方法來開發這股力量,可以是宗教、音樂或者任何事。
「這場病好像一場修鍊,」他比喻,「練琴就像是我的早、晚課」。每天,劉孟捷花五、六個小時練琴,心沈靜下來,跳開自我,享受與萬物相融的美妙境界。
劉孟捷在病中學到自我療癒的人生功課,正好印證了《疾病的希望》一書所說,把疾病當成朋友,從中看見疾病帶來的希望。書末寫道:我經歷過生與死,快樂與哀傷,天堂與地獄;最後我終於了解,我存在一切之內,一切也存在我之內。
擷取自《康健雜誌第65期/2005年》 司晏芳/文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在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 健保中醫診所資訊網 的八卦
健保中醫診所資訊網,台北針灸名醫ptt,台北中醫針灸推薦,中醫針灸推薦,孫茂峰評價,台南針灸名醫,中醫針灸推薦ptt,中國醫藥學院針灸推薦,台中針灸名醫. ... <看更多>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在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八卦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2019年7月1日—在台灣,長期以來由西醫主導的醫學中心,已有超過三分之二設立中醫部或傳統醫學科提供針灸治療。其中部分醫院更獨立開設「針灸科..., ... ... <看更多>
台灣十大針灸名醫 在 小小針灸奇效大台灣第一位中醫針灸博士治療64種疾病 - YouTube 的八卦
林昭庚教授是 台灣 第一位 針灸 博士,曾於1980年榮獲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金袍獎、1990年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克里斯第雅尼頒發學術貢獻獎、1993年獲李登輝總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