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手頭上有七百多萬劑疫苗,但實際施打的只有三百餘萬劑,原因很簡單,「要保留給第二劑」。
大家覺得,七百萬劑疫苗,是要給350萬人打兩劑,還是先給七百萬人打一劑?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同島一命、先打一劑」,呼籲政府先建立最大程度的族群保護力
陳文茜也呼應:「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陳時中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微解封」,連鄭文燦、陳其邁都打臉嗎?
因為現在真正有工作力與消費力的族群,絕大多數打不到疫苗,那麼就算開放內用、電影院、健身房,沒有疫苗的消費者,敢上門嗎?
長輩抵抗力低,當然應該要先打疫苗,但社會各行各業要能正常運轉,也少不了疫苗。70歲,已經退休的父母打兩劑,結果需要上班的40歲子女染疫了,那不如父母與子女各打一劑,這才是對整個家庭,整個社會最有利的。
當然,根本之道還是疫苗,因為疫苗不夠,才有這種「弱弱相殘」的無奈。現在永齡、台積電好不容易跟上海復星簽約,但是交易要執行「還受制於疫苗在當地的使用獲批、捐贈完成等條件」,民進黨,不要再卡疫苗了!
陳文茜呼籲全文
《一人先打一劑,建科學防疫網》
這是一則新聞,標題如下:50歲女,醫院群聚感染病逝 。
仔細閲讀,她們其實是兩個女性:依據指揮中心措詞,「確診死亡案例有40多歲女性,本身慢性病史,有洗腎、癌症及糖尿病,6月6日發燒咳嗽,6月11日到醫院採檢確診新冠,6月13日住院後,X光發現右側肺炎,後續肺炎惡化於6月17日住加護病房,出現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住院三週後,病況惡化於7月5日過世。」
「另外一例5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史,五月底骨折住院,因醫院群聚確診案例,6月11日乾咳三天後篩檢確診陽性,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於7月3日過世。」
他們的死亡日都在七月七日。一個奇特的日子,生命停了。
死亡的原因在醫學上很自然。
她40,已經百病叢生,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曾經洗腎,糖尿病。一染上病毒,在美英加拿大,這樣的人不論年齡都叫Vulnerable Patient ,台灣稱為重大傷病患者,她一旦感染病毒,走出醫院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她才50,骨折,只好在醫院緊急開刀,住院期間醫院院內感染,她不幸被感染了,折騰了快一個月,還是走了。
她們是7/7日病例通報中九例之二,累計死亡數字715中第714. 715。
如果以近日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已超越400萬人 ,印度死亡人數已經超越英美占26% ,巴西死亡人數占18%。台灣的715人,實在微不足道。
這兩個不幸女孩,只是未來歷史中統計數字中的最小零頭。
不過看待生命如果是這樣的角度,極為恐怖。你看到一個跳樓的人,不攔住他:你見到一個躺在地上因車禍血流滿身的人,不送他去醫院。你喃喃自語,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誕生,有人死亡:衆生眾相各有其命運。
他們只是大流行期間兩起生命消逝的故事嗎?
冷眼看待,走過。
有錯嗎?
真的正確嗎?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台灣政府多一點人道,少一點特權「立法」,得癌症的重大傷病患者可以先施打疫苗,即使感染,可能不會成重症,可能免於一死。
如果政策多一點合理性,凡疫情期間,被迫必須住院者皆先打一劑疫苗,而不是醫院美食街工作人員「依規」可以打疫苗,病患卻不能打。那個50歲的骨折病人,七月七日死亡者,可能早已經康復出院。
她們不是2。她們代表台灣打不到一劑疫苗的許多人,皆有可能的風險。
英國在今年初疫苗生產不足時,由傳染病學團隊建議,每個人皆先打一劑,建立防護網。加拿大後來跟進,新加坡也是所有年齡層皆施打一劑疫苗之後,再回頭打高齡第二針。
許多目前已經輪到第二針的人,可能相當憤怒我的主張,他們會有被剝奪感。好像人生最後一哩就要拿到安全錦標,我卻鼓吹:交出第二劑。
但這不只是愛心捨得,而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據牛津大學及美國33個醫護中心調查:不論是mRNA或是AZ,第一劑即可達到80%-70%防護力。而且AZ一劑免疫力的持續力可以一直不變,維持甚至長達48個禮拜,等於一年。
所有疫苗第二劑的效力,通常只會提高免疫力10-15%,比第一劑弱很多,副作用大,意義有,但它不是關鍵。
關鍵是第一針。
台灣現在買的,捐贈的,全部到貨合起來約621萬劑。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若堅持一開始即打醫療人員外,排序先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兩劑一輪都需要打滿,這些疫苗只能打300萬人左右。
未來若加上民間慷慨且慈恩的捐贈BNT(1500萬),從天而降全交貨的泰國生產剩餘的AZ(約923萬劑),COVAX(約剩440萬劑),Moderna (約剩430萬劑),我們年底居然全部到貨3400萬劑,一個人堅持打兩劑,也只夠1700萬人可以施打。約5歲以上人口500萬人,一劑疫苗也無法接種。
他們不只是被疫苗政策遺棄的人,也會成為台灣防疫的破口,以及經濟很難恢復正常運作的核心因素。
何況疫苗姍姍來遲,這樣的如神算盤,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我們必須在有限疫苗內,做最科學、最有效率、最能保護大多數人的防疫戰略。
這不需什麼大膽的實驗,其他國家的狀況,早已指引方向:當疫苗不足時,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疫苗快速的往70歲以下施打,60、 50、 40、 30、 20、 12歲⋯⋯一人一劑,每個人只要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多帶口罩,多洗手:社會就可以中度運作,菜市場、夜市、各行各業,⋯⋯慢慢恢復。疫情之下沒有收入的人,終於可以喘口氣,求一條生路。
當疫情與窮困綁在一起時,那些可以打得到疫苗的老人以為把自己保護好了,事實上是Delta病毒年輕人感染力非常強,老人的兩針BNT,遇到Delta病毒也只有64%防護力(以色列最新數據)。
這樣的老人,上不了市場,去不了醫院,當然更無法在餐廳好好吃一頓。
搶先打第二劑的思維,也當然和打不到疫苗的青壯年直接衝突。
你活了,他們卻得死。
或許你會覺得不買足夠疫苗是領導人一意孤行的大錯誤,但批評心靈木頭人本來浪費時間,也救不了人。
疫苗不足,逼青壯者、年輕人當敢死隊,這樣的老者,自己多打一針,免疫力増加了10%。
但剩下的88%沒有打疫苗的人,將成為風險破口。他們一旦感染Delta,你本來盤算心安的兩劑Moderna 94%,瞬間掉到64%。
年輕人在變種病毒之下,感染了也會死。國家無視,他們可以換政權,但老一輩完全獨善其身的疫苗思考,會使年輕人寒心。
憤怒之餘,他們的反社會、反老一輩的情緒,不會隨疫情消失。而他們還在上班,在打拚,他們的積蓄那麼有限⋯⋯一場疫情,剝奪了他們的一切:也赤裸了人性的自私。
一人一劑,同島一命。
等年底或明年初,疫苗更多了,回頭打老人(麻煩依年齡順序,指揮中心滾動一下自己,把正常的國家滾回來,還給我們)。
否則,台灣只會危機四伏,同島皆半條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Pei Ch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知道明日餐桌很久了, 一直想去參加他們的餐聚, 這次藉由Nordgreen的影片合作, 我才有這個跟拍收集剩食影片企劃的想法. (覺得它們都是有善心的社會企業) 一方面是想深入瞭解他們的理念, 另一方面是覺得這個善念很值得發揚光大. 這個影片只是明日餐桌的小小一部分, 大家可以google明日餐桌...
「台灣剩食數據」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羅智強 Facebook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Pei Chiang Youtube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剩食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剩食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食物浪費202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食物浪費202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剩食數據 在 20160220【消失的國界】大數據管理食物分量美國大學廚餘減 ... 的評價
台灣剩食數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一人先打一劑,建科學防疫網》
這是一則新聞,標題如下:50歲女,醫院群聚感染病逝 。
仔細閲讀,她們其實是兩個女性:依據指揮中心措詞,「確診死亡案例有40多歲女性,本身慢性病史,有洗腎、癌症及糖尿病,6月6日發燒咳嗽,6月11日到醫院採檢確診新冠,6月13日住院後,X光發現右側肺炎,後續肺炎惡化於6月17日住加護病房,出現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住院三週後,病況惡化於7月5日過世。」
「另外一例5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史,五月底骨折住院,因醫院群聚確診案例,6月11日乾咳三天後篩檢確診陽性,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於7月3日過世。」
他們的死亡日都在七月七日。一個奇特的日子,生命停了。
死亡的原因在醫學上很自然。
她40,已經百病叢生,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曾經洗腎,糖尿病。一染上病毒,在美英加拿大,這樣的人不論年齡都叫Vulnerable Patient ,台灣稱為重大傷病患者,她一旦感染病毒,走出醫院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她才50,骨折,只好在醫院緊急開刀,住院期間醫院院內感染,她不幸被感染了,折騰了快一個月,還是走了。
她們是7/7日病例通報中九例之二,累計死亡數字715中第714. 715。
如果以近日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已超越400萬人 ,印度死亡人數已經超越英美占26% ,巴西死亡人數占18%。台灣的715人,實在微不足道。
這兩個不幸女孩,只是未來歷史中統計數字中的最小零頭。
不過看待生命如果是這樣的角度,極為恐怖。你看到一個跳樓的人,不攔住他:你見到一個躺在地上因車禍血流滿身的人,不送他去醫院。你喃喃自語,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誕生,有人死亡:衆生眾相各有其命運。
他們只是大流行期間兩起生命消逝的故事嗎?
冷眼看待,走過。
有錯嗎?
真的正確嗎?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台灣政府多一點人道,少一點特權「立法」,得癌症的重大傷病患者可以先施打疫苗,即使感染,可能不會成重症,可能免於一死。
如果政策多一點合理性,凡疫情期間,被迫必須住院者皆先打一劑疫苗,而不是醫院美食街工作人員「依規」可以打疫苗,病患卻不能打。那個50歲的骨折病人,七月七日死亡者,可能早已經康復出院。
她們不是2。她們代表台灣打不到一劑疫苗的許多人,皆有可能的風險。
英國在今年初疫苗生產不足時,由傳染病學團隊建議,每個人皆先打一劑,建立防護網。加拿大後來跟進,新加坡也是所有年齡層皆施打一劑疫苗之後,再回頭打高齡第二針。
許多目前已經輪到第二針的人,可能相當憤怒我的主張,他們會有被剝奪感。好像人生最後一哩就要拿到安全錦標,我卻鼓吹:交出第二劑。
但這不只是愛心捨得,而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據牛津大學及美國33個醫護中心調查:不論是mRNA或是AZ,第一劑即可達到80%-70%防護力。而且AZ一劑免疫力的持續力可以一直不變,維持甚至長達48個禮拜,等於一年。
所有疫苗第二劑的效力,通常只會提高免疫力10-15%,比第一劑弱很多,副作用大,意義有,但它不是關鍵。
關鍵是第一針。
台灣現在買的,捐贈的,全部到貨合起來約621萬劑。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若堅持一開始即打醫療人員外,排序先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兩劑一輪都需要打滿,這些疫苗只能打300萬人左右。
未來若加上民間慷慨且慈恩的捐贈BNT(1500萬),從天而降全交貨的泰國生產剩餘的AZ(約923萬劑),COVAX(約剩440萬劑),Moderna (約剩430萬劑),我們年底居然全部到貨3400萬劑,一個人堅持打兩劑,也只夠1700萬人可以施打。約5歲以上人口500萬人,一劑疫苗也無法接種。
他們不只是被疫苗政策遺棄的人,也會成為台灣防疫的破口,以及經濟很難恢復正常運作的核心因素。
何況疫苗姍姍來遲,這樣的如神算盤,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我們必須在有限疫苗內,做最科學、最有效率、最能保護大多數人的防疫戰略。
這不需什麼大膽的實驗,其他國家的狀況,早已指引方向:當疫苗不足時,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疫苗快速的往70歲以下施打,60、 50、 40、 30、 20、 12歲⋯⋯一人一劑,每個人只要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多帶口罩,多洗手:社會就可以中度運作,菜市場、夜市、各行各業,⋯⋯慢慢恢復。疫情之下沒有收入的人,終於可以喘口氣,求一條生路。
當疫情與窮困綁在一起時,那些可以打得到疫苗的老人以為把自己保護好了,事實上是Delta病毒年輕人感染力非常強,老人的兩針BNT,遇到Delta病毒也只有64%防護力(以色列最新數據)。
這樣的老人,上不了市場,去不了醫院,當然更無法在餐廳好好吃一頓。
搶先打第二劑的思維,也當然和打不到疫苗的青壯年直接衝突。
你活了,他們卻得死。
或許你會覺得不買足夠疫苗是領導人一意孤行的大錯誤,但批評心靈木頭人本來浪費時間,也救不了人。
疫苗不足,逼青壯者、年輕人當敢死隊,這樣的老者,自己多打一針,免疫力増加了10%。
但剩下的88%沒有打疫苗的人,將成為風險破口。他們一旦感染Delta,你本來盤算心安的兩劑Moderna 94%,瞬間掉到64%。
年輕人在變種病毒之下,感染了也會死。國家無視,他們可以換政權,但老一輩完全獨善其身的疫苗思考,會使年輕人寒心。
憤怒之餘,他們的反社會、反老一輩的情緒,不會隨疫情消失。而他們還在上班,在打拚,他們的積蓄那麼有限⋯⋯一場疫情,剝奪了他們的一切:也赤裸了人性的自私。
一人一劑,同島一命。
等年底或明年初,疫苗更多了,回頭打老人(麻煩依年齡順序,指揮中心滾動一下自己,把正常的國家滾回來,還給我們)。
否則,台灣只會危機四伏,同島皆半條命。
—圖片為新加坡各年齡皆施打的圖表。
台灣剩食數據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八卦
親愛的游學修先生:
你好,我叫渾水,是一位寫財經的作家。我和你互不相識,但屬同一個世代,我比你小一歲。說來慚愧,這29年的人生我一事無成,除了公開在節目讚葉劉淑儀美腳外,我沒有做過令人難忘的事。我和你不是同一個界別,你不認識我是非常合理的
當日你和蕭若元在ClubHouse爭辯,我也在場,聽了一半我已經聽不下去。我和蕭生是認識的,雖然我跟他的千金比較熟。其後你和他在各自的YouTube頻道拍片,我也都看了,我更加相信,道理在你那一邊。
蕭若元說你不會成為下一個周星馳周潤發,沒相干,我和你也面對同一個世代瓶頸,我做金融,大概這輩子也不能夠超越馮景禧和香植球。 #大家咁話。你被上一代看輕的心情,我大致理解。你就是你,你就是游學修 Neo Yau
演藝是一個我未知的領域,我只做過2秒特約演員。兩年前影帝張家輝想寫金融橋段,有中間人引薦過我,我和他一起在觀塘度橋3小時,除此之外,我並沒有任何演藝經驗
與其打口水戰,倒不如大幹一場,為我們這個世代出一口氣。你有一個很大的野心,想做一些演藝媒體實驗,打破現在電影的框架。我覺得很有趣,想陪你發癲,我可以無條件給你150,000預算,做一套作品出來。剩下的,你只能夠想方法或眾籌
現在經濟環境不算很好,我終歸不是林建岳、古天樂和洗米華,我也不是來自大富大貴之家,隨便可以砸一百幾十萬出來。要不是陳茂波加印花稅,搞衰香港股市,否則我可以給你更多。請原諒我,這是我能力上限,演藝始終是一個我並不熟悉的範疇。
雖然我名氣並不及你,但是跨界別也認識不同的人,包括一些老闆和媒體高層,我不介意碌自己人情卡玉成此事,只要啱用的話。我在台灣也有一些朋友,我會想辦法把你的作品推廣到台灣,讓現在居住在台灣的蕭若元先生能夠睇到你嘅大作
作品的擁有權,是屬於你或試當真工作室。內容創作部份,我也不會參與,若你的作品是關於世代矛盾或觸及廢老相關的話題,那就更妙,但也冇所謂。創作權全在於你
我只有一個要求:如果你拍出來的作品衰過《3D肉蒲團》的話,搞人體爆炸和換撚啫啫揈車轆,我絕對不會放過你
請你拍一套代表我們這個世代香港人的作品,幫我們出一口氣。
祝好,
渾水
我是一個滿身銅臭的商人,做人不吃虧,寫了那麼多字給你,始終都要賣廣告,這也是蕭若元先生玩YouTube的常設伎倆。
想知多點金融投資,美股港股的學問,可以訂閱我《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公開1000萬美股實戰倉操作,每日專業財金分析文章,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港股模擬倉投資部署,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每日金融Podcast、深度金融文章、外聘國際關係專家文章內容、特選國際刊物分析、每月閲讀企劃、平民化A I大數據分析和自己人群組互動,盡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我最新營運的網上書商店試業中 - 渾水書齋
http://gmart.girlsmood.com/web/store/muddydirtywater/
對抗霸權,比自己一個更自由嘅選擇,立即加入Mewe一齊傾偈。
Muddy Water渾水財經Channel
https://mewe.com/p/%25E6%25B8%25BE%25E6%25B0%25B4%25E8%25B2%25A1%25E7%25B6%2593channel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對抗霸權】Mewe創作人互助計劃
https://mewe.com/p/%E6%B8%BE%E6%B0%B4%E8%B2%A1%E7%B6%93channel/show/5ffd7fee136ff678cbfd8190
請大家多啲分享,將我呢一個計劃推廣出去
圖片來源:ACOO
台灣剩食數據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評價
知道明日餐桌很久了, 一直想去參加他們的餐聚, 這次藉由Nordgreen的影片合作, 我才有這個跟拍收集剩食影片企劃的想法. (覺得它們都是有善心的社會企業) 一方面是想深入瞭解他們的理念, 另一方面是覺得這個善念很值得發揚光大.
這個影片只是明日餐桌的小小一部分, 大家可以google明日餐桌, 會有非常多的媒體介紹. 或是直接上他們的官網跟粉絲專頁了解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對抗剩食與守護環境, 大家一起來!
--------------------------------------------------------------------------------
►明日餐桌官網: https://reurl.cc/N6Lade
►明日餐桌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7upkitchen/?fref=ts
►社企流報導: 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268/6779
►倡議報導: 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7/4290839
--------------------------------------------------------------------------------
🔔 手錶 Nordgreen
►雙十一活動: 10/25-11/11
►黑色星期五活動: 11/21-12/01
►65折優惠:【cherri65】
►官網連結: http://bit.ly/peichiang
►全球免運,兩年保固
►Facebook:@nordgreen
►IG:@nordgreenofficial_taiwan
兩個活動間隔期及12月1日後,該折扣碼將自動變為85折且永久有效,折扣碼可用於台灣及global網站的全部商品。
#黑色星期五折扣 #Nordgreen手錶 #明日餐桌 #做環保是件很酷的事 #台灣最美的風景 #拯救剩食 #丹麥設計 #簡約手錶 #手錶開箱 #剩食議題

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剩食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1年11月 的八卦
提供台灣剩食統計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灣剩食統計、台灣一年浪費多少食物、台灣廚餘量2019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食物浪費202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台灣的食物資源根據環保署數據,保守估計台灣平均 ... PDF] 台灣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調查公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6年5月6日· ... ... <看更多>
台灣剩食數據 在 台灣剩食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1年11月 的八卦
提供台灣剩食統計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灣剩食統計、台灣一年浪費多少食物、台灣廚餘量2019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