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國中教師與幾位家長的私訊,很興奮地告訴銀快,前陣子我在社團出的作業「夢想造句練習」,竟然與國中會考的作文題目有九成的雷同。時間是 4 月 16 日,剛好是會考的一個月前。
我知道許多人說不出自己的夢想是什麼?透過「我想開一間這樣的店」或許內心的渴望與實現自我的想法就會呼之欲出,這是我當時湧現腦海的一個靈感。
這個作業很簡單,按照句型,試著造出你心中的句子,就能勾勒出夢想的輪廓,你要不要也試試看呢?
[ 夢想造句練習 ]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咖啡店/民宿/各種店
我會試著___ 我打算要___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____
以下開放造句,勇敢地大聲說出你的夢想。
不在乎紙上談兵,盡可能天馬行空。
<當時我收到 80 位社團成員的留言。>
Roger Kuo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 讓文字找到它真正的歸所
我打算要 打破陳列脈絡並重新安排找書的線索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當偵探的樂趣,讓自己更靠近自己。
Ying Ying Tsai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咖啡店/家飾珠寶店心靈聚樂部
我會試著透過FB LINE 昭告天下__
我打算要 [ 交朋友與人聊天就有錢賺 ]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__心靈歡樂城_
Plain Jo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邀請各年齡層的顧客挑選喜歡的書,然後將沒有出現在各出版社熱銷排行榜上、又有很多人推薦的書籍放在特別的書架上獨立出來 我打算要讓更多人知道這些不熱銷卻好看的「冷門書」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出乎意料的新鮮感
蕾媚媚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帶大家進到書裡的世界
我打算要從說故事的方式引領大家參與,你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也可以是你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感覺到自己是被愛,而且是值得被愛的
歡迎來到天使故事屋找到被愛的自己☺️
黃維然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咖啡店/民宿/各種店
我會試著 「打開世界」 我打算要 「讓世界認識台灣」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滿滿的愛🥰」
陳美靜 如果我開了一家酒吧
我會試著和客人們閒聊
我打算要做個能夠暫時讓人開心享受酒的空間
我希望帶給大家輕鬆和悠閒
洪孟渟 如果我開了一間酒吧
我會試著在夜間賣酒,日間經營咖啡店,我打算要在店內用書本佈置整個牆面,店內禁菸,無論白天或夜晚,都不會有吵雜的音樂。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一種與眾不同,但又能陪伴大家,一種安靜又安心寧靜,可以讓自己靜靜小酌一杯,也可以跟老闆聊聊心事的酒吧。
Ka Uf 如果我開了一間手工模型店
我會試著 製作模型
我打算要 讓它被留存在人們的身邊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微小的幸福。
---
如果我開了一間健康餐廳
我會試著 製作健康又美味的餐點
我打算要 幫助他人變瘦,維持身材和自信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健康的觀念和健康的飲食。
Tiffany Tang 如果我開了一間甜點店
我會試著慰藉客人的心靈,
最少能有點時間享受純粹的美味
我打算要弄令人幸福,一試難忘的法式甜點,
吃的時候會喚起心底內最開心的回憶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久違的幸福感,
好好休息過後,重新出發
Pin Fang C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 靈魂沈澱所
我會試著打造零距離語言隔閡空間,我打算要幫助大家能在此地集結、交流、交心,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有個心靈避風港、帶給大家生活調劑的微小幸福感
Peiming Ho 如果 我開了一間咖啡店
我會試著 保持安靜
我打算要 把空間留給來者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一個安心待著的角落
陳李文 如果我開了一間小酒館
我會試著讓客人紓壓,
想要聽到客人經歷的人間人、世間事(o^^o)
Cindy Tchung 如果我開了一間民宿
我會試著讓旅人選擇夢想的住宿環境,在他踏進民宿之前完美呈現,我打算要讓旅人客製化他的旅遊經驗,透過視覺化模擬,或是放滿屬於城市芬芳的香味,我希望能夠帶給大家此生難忘的停留體驗。
陳柏樺 如果我開了一間咖啡店。
我會試著融入各式能療癒心靈的書籍、音樂、物件與食物。
我打算藉由了解客人的心情來推薦適合的飲品或餐點。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心靈上的療癒,繼續面對未來的挑戰。
Linan C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小農產品製造所
那是一間兩樓高的小洋房,
有一座小小的院子。
一樓是門市販賣部,
二樓則是邀請朋友來玩的住宿空間。
我會試著透過這裡分享更多友善土地的關係
我打算要結合在地小農產品依照時令節氣製作料理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的是安全安心的美好料理
莫安安 如果我開了一間民宿。
我會試著讓室內空無一物,讓旅人回歸最純淨的自我。
我打算只提供床一張、吊衣架一座、桌一張、椅一把、燈一盞。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專屬於自己的住宿體驗。
Erin Tseng 如果我開了一間選物店。
我會試著連結不同的音樂、氛圍、各種物件,打算藉由了解客人的心境狀態推薦適合的商品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自在舒適的選項,替生活增添些樂趣。
劉祐妏 如果我開了一間咖啡館
我會試著把書店和展覽也結合,我打算要和各種藝術家合作,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咖啡館不只是喝咖啡的概念~
李睿薇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我會試著新增一項服務,
我打算要問來店裡的人三個問題,然後為他/她選書,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驚喜,在沒有任何預設的情況下得到能為人生找到方向或戳中心情的那一本書☺️
趙淑芬 如果我開了一間博物館
我會試著邀請每一位讓我受傷而永生難忘的人們,我打算要給他們一份厚禮,因為他們可能都是我的無形的貴人,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記得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
Renata Ko 如果我開了一間夢想館
我會試著把夢想概念化,我打算讓大家有勇氣,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夢想館不只是白日夢的概念~
Pei-Jyun Jhong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策劃在地的書畫展覽,還有電影鑒賞會
我打算要找個有院子的建築,在屋內策展、賣書,櫃臺擺著小點心,提供在地的手作甜點或零嘴,有時利用院子辦個露天電影院。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在小鎮上有個不同的日常娛樂與聚會。
Winny Wang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讓客人拿他的經驗故事來交換一本書
我打算要讓大家的經驗故事有個寄放的地方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開啟新可能的鑰匙
Yu Chun Wang 如果我開了一間酒吧
我會試著開在白天的時間
我打算設置兒童遊戲區
我希望各位白天就想喝一杯的媽媽們能進來放鬆一下
Julia Chu 如果我開了一家小吃店
我會希望能帶給大家溫暖的感覺,吃到新鮮好吃的菜餚,輕鬆愉快地聊天,和大家分享彼此的生活
Kim Guo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讓街頭巷尾每個孩子或大人都把這裡當作是秘密基地,我打算要成立一個課後輔導班,讓需要陪伴的孩子有去處,想要看書的孩子有無限量的書可以看,需要歸屬感的孩子能有其歸屬。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安全感和喜悅,陪伴每一個世代的孩子成長為茁壯而善良的大人。
Sunny Chang 如果我開了一家甜點店,
我會試著把客人當朋友們,也希望客人們能一起彼此認識,分享生活點滴。
我打算要養兩隻可愛的小貓,把店佈置的溫馨又充滿大自然氣息。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一種輕鬆舒服的感覺,在這裡我會鼓勵大家放下手機,只單純的享受著當下美味的甜點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
黃惠君 如果我開了一家雜貨店
我會試著傾聽人們的心聲
我打算要讓每個人獲得屬於自己生命旅程的道具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迷途時的棲所
Daemon S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深夜食堂
我會試著作自己喜歡的食物
但我只打算接待我想要的客人
我希望在短暫的時間專心聆聽你現在的心情
張嘉峰 如果我開一家深夜食堂
邀請你入座 隨意的空間 讓你休息 讓你自言自語 或是 對我說說 或只是唉唉 幾聲 白天的情緒 需要咀嚼轉化 此時此刻 我重視你的想法情緒 你說我賣什麼呢?就是自在的抒解空間……雖不能解決你的問題 但願你能從這裡得到力量 再次出發
Miranda An 如果我開了一間玩具店
我會試著網羅世界各地新奇玩具和懷舊玩具來陳設和販售,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找回幼時童年回憶
Linda Lin 如果我開了一家補習班,我要讓最喜歡玩遊戲的小孩們,開一班遊戲班。沒錢交補習費也沒關係,學校考幾分,我給幾元當零用錢。還有體能班和畫畫班,書法班和寫作班,有優異表現的,全都可以換書和課外讀物。喜歡看書的,開閱讀班。。。。。我覺得,喜歡學習的孩子們,到我的補習班,一定能找到喜歡的班!❤️
Hana Lin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辦些活動,我打算要說故事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快樂
Hongyi C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照相館,
我會試著把你最燦爛的笑容蒐集好,
我打算將來到某處流浪的時候帶走,
讓大家認識我曾經擁有美好。
Qing Ling Ayu 如果我開了一間花坊
我會試著讓這間店無時無刻充滿綠意,還點綴著花香。
我打算要盡己所能在坊內種出各式各樣的花草植栽,希望有一片藍天綠地好陽光的透明花房。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很久沒接觸到的自然氣息,還有完全放鬆的呼吸;也希望能做植物和人之間的媒介,想幫忙每一棵花草植物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主人和生活方式,每一位客人都能尋到合意的植栽,皆大歡喜、生生不息。
捏雯卉 如果我開了一間民宿
我會試著接待各國來的背包客,我打算讓大家留下自己最為傲的藝術或故事互相交流,我希望帶給大家在我的房子裡,感覺就是一個地球村,每個人流浪到最後的家。
Caterina Wang 如果我開了一間小小餐館
我會試著讓它不只是一間餐館,打算要開在一個城市的角落或郊區的秘境,希望來過以後能帶給大家「啊我充好電了,來吧!」的感覺
Winnie Lu 如果我開了一家占卜諮詢店
我會試著找人合作,我打算要讓這個世間祥和點,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找到平靜往前走的力量。
陶夢夢 如果我開了一間風格選花店
我會試著 透過幫助大家建立生活儀式感 ,
跟著節氣流轉來蒔花弄草,
我打算要 讓植物陪大家一起過生活,學習和植物相處,透過植物感受不一樣的日常樣貌。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關於花草植栽的美好感動。
Jia-Ying Liu 如果我開了一間咖啡店
我會試著把我喜歡的咖啡、音樂、書、演講和花朵,嵌入設計與氛圍,讓咖啡店成為帶給大家收穫的地方。
我打算要開一個小講堂,由我來講人生中、職場上的各種體會和積累。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價值,不論是人生的價值、職場的價值、家庭的價值或是純粹放鬆找回自己的價值。
Xiao Tong Lee 如果我開了一間賣菸草的書店
我打算引用酒吧“hide out”理念設計,試著讓進來的客人感受到菸與書結合出的魔法,希望能帶給大家各自獨特的感受。
Chihchun Wei 如果我開了間咖啡店
我會結合所學,呈現mix的風貌,營養諮詢、烘培、芳療、美甲、法律諮詢⋯⋯
王澍清 如果我開了一間工作室
我會試著分享喜悅,我打算要讓我的客人體驗精油的美好,我希望給大家帶來幸福的感受
呂山 如果我開了一間畫室
我會試著教大家繪畫
我打算要用最有趣的方式讓大家愛上繪畫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愛上喜歡畫畫的自己
Miu Wu 如果我開了一家旅店
我會試著將書與瑜珈和旅店結合一起。我打算開在花東地區,房間數約15間,每間房間都有屬於它的一本書、餐點以蔬食與輕食為主,會規劃一空間,提供給客人閱讀放鬆的地方。另外有一片落地窗的空間,可以做瑜伽。我希望帶給大家一個可以沈澱心靈的地方,讓大家充飽電力邁向明天。
陳薇伊 如果我開了一間航空公司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旅途也是一場旅行」的感受
飛機上每個座位有虛擬實境的設備
有許多不同地方可以在登機前一週任選
飛機餐也搭配要去的地方來準備。
另外發明不同地方的香味
搭配虛擬實境機器使用,加強實境感。
要抵達現實目的地前,再提供健康、無毒能量水
喝了後解除疲勞,調整時差。
卸下虛擬實境機後,座位變身按摩椅,放鬆肌肉。
機上空服員都由精準細心的空服機器人服役。
陳小貓 如果我開了一間咖啡書店
我會試著研發一些不同口味的咖啡,網羅各式主題的書,我打算要每個月都推出一種新口味的咖啡,並且每個月推一個主題的圖書。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放鬆又充滿新鮮感,每次來都會很期待。
Inshen Chen 如果我開了一家咖啡店
我會試著讓客人之間有互動的機會,我打算每週設計一個主題,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用手寫信交流,匿名或署名都可以。我希望可以帶給大家除了網路上以外的接觸經驗。
Chiung Cheng Kung 如果我在北部開了一家南部口味的潤餅店,炸紅糟肉換成雞胸肉絲,蒸氣騰騰的熱菜換成瀝乾的冷食,菜類份量十足,這是吃飽,不是吃巧的,花生粉芝麻粉和糖粉分開加,我希望給大家一個週間方便進食和營養滿滿的餐點選擇,如果塑膠袋包裝可以換成食用紙材質包裝,為地球媽媽減少負擔
楊璧旬 如果我開了一間烘焙坊書店。
我會為它取名為「小羊遊樂園」。
它會是一間結合烘焙手作、書店、小型遊樂場,並帶有一點懷舊感的房子。
它會是一間,大家都能來的書店,不管你有沒有錢,身份是什麼,從哪裡來,都能夠在這邊找到讓自己安心的感覺。
我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大家都能夠放鬆,並且快樂享受的地方。
Katniss Hsu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傾聽大家的人生故事,我打算要分享書和音樂來幫助對方,讓他可以對生活有更多選擇和想像,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溫暖與啟發~
官官 如果我開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讓大家先不急著看書,我打算讓人們先躺在書店空間裡感受自己的身體,我希望帶給他們放鬆與平靜的獨處時光,短暫的回歸,只和自己在一起...
Cassie C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民宿
一樓的一半會是咖啡廳。
我打算要將這間民宿座落於東部,會是白色為基底,有很多落地窗,旁邊會有很多樹木。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回歸自然並且在這間舒服民宿好好放鬆,在咖啡廳的客人也能很慵懶,並擁有一份安靜。
廖芳梅
我會開一家聊心民宿_我打算要在台南某個巷內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到處都有家的感覺
林可可 如果我開了一間
書的咖啡館,
我會relax
我打算設置角落空間
播放Shirfine 的音樂
推出一些
簡單美味的輕食
我希望帶給進來咖啡館的人們
心靈的自由
附註:
我會relax
“抱歉請原諒我,因為我非常容易緊張:)必須先有放鬆的狀態,才能傳遞心意給這間書的咖啡館。
欣怡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舉辦許多的讀書會和藝文活動 我打算要透過這些活動的人脈交流 把來自各個領域的人集合起來 希望能因為書店的緣故 進而帶動共享經濟或商業合作
Choco Iate 如果我開了一間以孩子的下午茶時光為命名,讓孩子的點心是健康營養滿分的手作料理,並放置各國書籍繪本及古早味玩具,播放著輕音樂的樂曲,是一個舒適溫馨又有安全感的小屋。
玫瑰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再看第二間 我打算要像小7那樣密集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轉角就是閱讀
Diana Hsu 如果我開了一間共用工作室,
我會試著打理好軟硬體部分、裝潢,包含小住宿等等,
我打算要經營二十四小時,但會分層管理,以應付夜貓子與晨間者,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與家隔開的工作空間,以達到追求自我的自律自由感。
Lee Wenie 如果我開了一間咖啡书室
我會試著 做一个适合大人与小孩的阅读空间
我打算要 在店门前的空地,做几个小喷泉⛲,让小朋友在傍晚时分可以戏水,大人在旁边吹风喝咖啡,享受孩子们的欢笑声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闲情逸致的感觉,在这里时间过得慢慢的
林靜 如果我開了一間「模擬生命最後一天」的店
我會試著陪伴來店與我相視的人們,我知道他們為何而來
一個人,也許是瀟灑
一個人,也許是牽掛
一個人,也許是恐懼
一個人,也許是無處可去
……………………………..
沒關係,有我陪著你
我打算先端杯熱紅茶給你,等你開口,說說你的故事,或是,什麼也不說,想要我抱抱你。好的,我懂我懂,人生很辛苦,但這一天是模擬生命的最後一天,讓我們靜靜回顧,有沒有哪些讓你難忘的吉光片羽,讓我們畫下來、寫下來….
我可以陪你散步
也可以做一餐你懷念的家常菜
或是一起看場電影,我覺得「命運規劃局」很適合喔!
當然我也想唸一首詩給你聽,你儘管聽,感覺生命的流動
喔~如果你說不出口的話,我可以幫你傳達,我知道,說不出口的,都是愛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憶起生命中美好的小片段,知道自己是珍貴的存在,結束模擬生命的最後一天,帶著走出隧道的心情,重啟生命的第一天….
Linda Liao 如果我開了一間甜點店
我會試著讓人感受幸福,我打算要藉著開店賺大錢,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至少一次體驗到我的甜點
張羊奶 如果我開了一家手工藝品店
我會親手製作許多溫暖可愛的造型擺飾,挑選小巧可愛的珠寶,點綴著女孩的飾品,我打算把自己內心那對色彩的美感展現在手工服飾、親自設計的小飾品、自己雕塑的可愛瓷器上,我希望這家店帶給人們溫暖,每樣產品都要療癒人心,當我坐在櫃檯,就像和煦的陽光被雲朵包圍那般耀眼可愛,是許多人心中愛的店面。
Rebecca Su
如果我開了一間【夢想孵育基地】
(哈哈,甚麼店嘛)
我會試著
打造一個
家具是舒服讓人放鬆的
空間是半開放式有討論空間不干擾別人的
氛圍是溫暖有療癒效果又能激勵人心的
餐點是純素健康價位中等的
我打算要
每個週末舉辦各式講座(類似真人圖書館)
每個月舉辦線下讀書會(還要有產出物)
每季更新店內主題布置
固定時段有顧問或教練可供諮詢或對話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一個會常常想起的舒適空間
可以自己來放鬆
可以帶朋友來聚會
可以舉辦文化活動
可以來參加增能活動
這是我自己會超喜歡超喜歡去的地方。
Celia Chih 如果我開了一間文具店
我會試著收編附近的街貓當店員,我希望能帶給大家能夠放鬆的舒適小店,讓大家沉浸於文具和貓的美好
Shih-Ting Chen 如果我開了一間音樂工作室
我會試著給些公益課程,
我打算把設計許多好玩的音樂課程,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音樂的美好。
Jocelyn Hsu 如果我開了一間-- 心理探險館。
我會試著-- 幫大家裝上翅膀,變身成小精靈。
我打算要-- 讓大家勇敢的跟我一起在心理探險,發現他其實擁有許多珍貴的寶物。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 飽滿的靈魂。
黃媛媛 如果我開了一間湯品店
我會試著煮出媽媽味道的溫暖湯品,我打算讓獨自生活的你/妳能無時無刻都能品嚐家的味道,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想家時的溫暖。
林怡秀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讓每個到來的人有分享自己故事的機會。
我打算像解憂雜貨店一樣,讓每個帶著煩惱來這裡的人,可以寫下自己的困惑。
也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成為他人的解惑者,邀請願意的人,當你看見他人生命的難題,試著寫下一段話或是短短的回應。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驚喜,讓沒有交集的人們因此產生不同的連結,而帶下美好的祝福。
Bear Tin 人生沒有如果
我要在每個人心裡打造一個夢想成真工作室
氣球就是愛
讓每個人透過手折氣球
用愛感受愛,療癒心靈
讓眼看見的都是美好
透過手折氣球感受到溫暖,讓生命有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讓每個人都能透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夢想並實踐它,讓悲傷不那樣悲傷,讓快樂加倍喜悅
1+1大於2
哪裡需要我 我就在哪裡
我要成為用氣球療癒心靈的愛的療癒師
每個人的心都是我想打造的工作室
成精妖姬 如果我開了一間圖書館
我會試著打破館員與讀者間的隔閡,多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讀者還能再提供讀者什麼,我打算要花點時間和有意願的讀者聊天,傾聽讀者的聲音讓他們的情緒有宣洩的出口,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心中的平靜,讓讀者有說話的對象,或也可以選擇直接發呆一整天,希望每個走出去的人們都能將心整理好,勇敢面對未知的未來。
Cheng Wen 如果我開了一個讀書空間:
我會試著融合書籍與咖啡飲品, 我打算創造一個可以獨處也可以辦小型讀書會的空間,推廣閱讀不賣書,賣書的部份就和獨立書店合作,賣飲品讓使用者付費並享受閱讀。希望能創造一個自己也很愛的空間並推廣自家烘培咖啡,又讓獨立書店有更多能見度。
Linda Huang 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亦或是在這裡,找到一個舒服的角落,就像是避風港似的,在這世界的某個空間裡,好好的、安靜的休息片刻,那個離海很近的書店,就這樣靜靜的陪伴著大家。
我打算要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結合當地的店家提供商品的展示與書本結合,促進社區發展或是與海洋生態推廣,或許會在距離學校的附近,成為一個可以讓各年齡的讀者來挖寶的地方,書店門口固定一天會有提供限量的兒時零食日,每樣商品回歸只要幾塊錢的親切,一點點「不營養」的食品,可以讓一天裡的不開心與疲憊,暫時得到一個舒緩的窗口,買回以前和外公都有的圓型竹製藤椅,也讓大家了解傳統工藝的重要與故事,書店不只是只有書本,還有在書本裡延伸出來的生活,和我們的存在一樣重要。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不同的閱讀角度,不只是平面的紙上閱讀,還有立體式的空間導讀,結合許多人的專業與推動,透過分享與交流,腳踏實地的生活,保持心靈的平靜,一起讓這份對土地與環境的感動持續蔓延,促使更多人來保護以及照顧我們的生活空間,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陪我到世界的終結。
蘇大玉 如果我開了一間「造夢的圖書館」
我會試著讓大家來這裡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床鋪跟環境,規則是每次起來要記下自己的夢,記錄媒材不只限於文字,我打算要將每個人夢的內容收集記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庫編碼,讓每個人想回憶過去夢境時都能來查詢,也能搜尋別人相同情境的夢境書,是個共享夢境的圖書館。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有安心做夢的能力。
台灣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八卦
如果沒錯,倒立先生的第一本著作,賣到第十刷囉:)
《告訴世界我是誰:倒立先生黃明正的夢想拼圖》
作者:黃明正 https://m.ylib.com/book/YLK20
這本書你該知道的事
得獎推薦2011年度好書大家讀非故事文學組
其他推薦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教授)、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張小燕(飛碟電台董事長)、
許芳宜(國際知名舞蹈家)、
傅娟(知名藝人)、
倒立先生演講十大防疫措施與演講邀約說明!面對疫情,我們不逞強也不畏縮,用心準備口罩、通風、距離與消毒,大家防疫加油:
#防疫措施:
ㄧ,防疫期間,原訂300人演講邀約門檻取消(明基友達基金會場次例外、小單位本來就沒有人數限制):
新演講邀約無需人數門檻限制、已邀約較多人數的場次,可調整成任何人數(比如300人想調整成30人)。
演講邀約email: [email protected]
二,倒立先生生活防疫:
1-1「沒有」收到磐石艦細胞簡訊。清明連假「沒有」出門旅遊、「沒有」收到細胞簡訊。
1-2 2020年3月起演講過單位目前「無任何單位」有疫情、目前「沒有去過防疫停課的學校」
1-3 2020年1月中開始刻意減少私人聚會,目前「都沒有」接觸到任何需要居家檢疫及隔離的任何人
1-4 與澳洲確診音樂家Brett Dean與相關人員無任何接觸史
1-5 2017年3月後就「沒有」去大陸
1-6 2020年1月21日後就「沒有」出境旅遊
1-7 不買暴露在外販賣的冷食(即使家人買了,會再用沸水煮過才食用)、餐廳員工沒有配戴口罩不進去消費、盡量挑選有戶外通風座位的餐廳、餐廳裡不跟陌生人同桌、商場購物品結帳完都會消毒或是洗乾淨、手摸過錢必消毒、回家時全身消毒並盡可能先洗澡(最少會將衣服全部換掉、洗腳洗手洗臉、擦頭髮才進臥室)。
1-8 2020年1月28日起平時生活若出門必戴口罩、盡量不出門、見面近距離談事情時若有人沒有口罩,就會取消會議。
1-9倒立先生最近一直喝自己煮的薑湯,盡量驅寒。
1-10防疫期間交通,倒立先生盡可能只開汽車與騎機車。
三,倒立先生自帶設備升級:
2-1演講全程可將窗戶打開通風,因倒立先生會自帶『雷射光源+1萬流明+4K畫質投影機』。倒立先生一個月前就已在選購雷射光源1萬流明+4K的投影機,本來沒有這麼多錢買這個高規格卻符合我基本要求的「業界俗稱天價級」投影機,目前因廠商NEC與軒甫企業有限公司盡量幫忙用專案處理,降低倒立先生貸款購買的門檻與限制(投影機廠商都疑問:我不是「有錢人要裝家庭劇院」也不是「辦活動的大廠商」而是「一個人」卻要買「天價級」投影機?在知道我主要是為了解決台灣校園聽演講的惡劣環境而且我有紀錄台灣11年的4K影像內容之後,特別是軒甫企業有限公司的詹老闆就開始幫我跟NEC洽商史無前例的「貸款購買方案」,真心謝謝他們,更謝謝他們沒有看不起我),2020年3月10日開始使用,到時即使白天窗戶打開通風,陽光只要不直射投影位置,雷射光源1萬流明+4K畫質的投影機效果仍可至少120寸的畫面看得清楚:)所以演講全程可將窗戶打開,同時觀賞4K畫質的〈倒立看台灣〉。(不過原則上遮光越好,畫面會更漂亮、清晰、可再放大)*選購過程中也感謝其他廠商的耐心,也許下次有機會讓您服務,感恩。
2-2投影機以及電腦的傳輸,搭配自帶4K光纖HDMI2.0 20公尺線,這樣倒立先生應就更不用接近觀眾去調整電腦。
四,原則上,只會有倒立先生一個人到演講現場。
五,倒立先生全程佩戴口罩(醫療口罩還算夠用,因為一直以來到處紀錄台灣,K.H.一直幫我準備好口罩,以防我在漁船聞柴油引擎油煙我會想吐或到污染嚴重的地方紀錄時使用)
六,演講前與結束,會用酒精與次氯酸消毒器材、道具(倒立先生消毒酒精與次氯酸還算夠用,原因同上,因應一直以來到處到台灣各地紀錄,平時都有準備因到較有污染的地區,如垃圾場、水溝、大魚擱淺海邊等拍紀錄畫面,回到家需先消毒的酒精與次氯酸)。
七,強烈建議倒立先生到演講現場時:
7-1貴單位人員不需迎接倒立先生(接洽人員隔距離打招呼、溝通即可,始終維持兩公尺最好),
7-2倒立先生一個人搬運演講所需設備就好(除非真的沒辦法,再請人幫忙),完全無需擔心。
7-3演講結束,倒立先生一個人收拾後離開即可。
八,觀眾距離倒立先生四公尺以上最好,保護彼此。
九,橙花想紅SPA長期用芳療專業呵護倒立先生。
十,高圓清燕窩長期補給燕窩給倒立先生。
因應疫情變化與政府防疫指引,我們再隨時調整。對看不見也還未能摸清習性的敵人,就是盡力而為!以上是倒立先生防疫所做措施,請大家再指教:)健康防疫優先之下,我們也盡量讓原本作息與運作維持下去,面對疫情,我們不逞強也不畏縮,用心應對進退,大家辛苦了!一起加油:)
+++++++++++++++++++
#演講邀約說明:
邀您一起「深度認識台灣」與完成「台灣全面大綱式紀錄工程 」
若您想深度了解台灣並幫助倒立先生紀錄台灣,目前主要可「邀請演講」以及「紀錄片片尾謝名單贊助」
建議您可以先邀約倒立先生的演講: 《家有山山% - 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4K版)》
1,可90分鐘看見紀錄台灣11年的33%面積*
2,演講使用倒立先生自帶的1萬流明雷射光源4K投影機,所以99人室內可開窗通風、499人舉辦夜間非公開露天影院同時欣賞4K台灣
3,一起思考防疫期間可去哪裏可符合防疫措施安全玩,振興台灣內需經濟?
4,同時支持一個長期紀錄台灣的紀錄片計畫
5,支持傳統雜技藝術創新傳承
6,一起思考要讓世界認識台灣,還有什麼沒拍到並且可以建議倒立先生前往拍攝?
倒立先生,企圖用傳統雜技藝術跨界紀實電影來大綱式紀錄台灣,因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沒有「台灣的整體輪廓」的學習媒材,到現在似乎仍然沒有,晚輩剛好榮幸有這個機會可以利用雜技的倒立表演跨界結合紀錄電影(在每個重要台灣故事的畫面裡倒立的方式串連台灣故事),紀錄台灣第11年,而大多拍攝經費都是經由演講賺取,接下來4、5年仍需持續將台灣面積的67%紀錄完,但仍需許多經費,同時也希望下ㄧ階段紀錄台灣時,能提前得到您的寶貴建議如何紀錄台灣較正確?同時也可以向您展示11年來紀錄到的台灣33%面積的實況:)
感恩,祝您闔家平安、健康快樂
倒立先生介紹:2017 華航全球雜誌專訪人物 倒立先生黃明正
https://www.dynasty-magazine.com/ContentList.aspx…
如您欲了解更多,請看下方文字簡介以及附件資料。更期待您的來信回覆詢問與邀約:
一,「邀請演講」:倒立先生2020年演講全開放-
1公益類型、公立學校-以單位能負荷的經費邀請
2贊助紀錄片專案-沒有演講費用門檻,演講後紅包隨喜贊助,邀約單位與贊助人將列名紀錄片片尾感謝名單(贊助人皆有倒立先生有限公司開立的合法贊助發票)
3指定學校讓倒立先生去演講
4與貴基金會合作校園巡回演講
5一般商業類型演講計價方式
6專案設計演講與表演
*以上詳情請聯繫email : [email protected] ,所有細節以溝通信件內容為主
二,贊助倒立先生並列名片尾感謝名單
郵政劃撥:倒立先生有限公司 50296903
銀行帳號:812台新銀行 ,0610西門分行 ,戶名:倒立先生有限公司,帳號:2061 01 00004932
三,演講名稱:
《 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家有山山% (4K版)》
演講大綱:
演講分三段落,實現金臺灣三金礦:
#金礦一,傳統雜技表演+當代雜技討論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並分享校園演講近 700場後,臺灣校園教改實況。
#金礦二,當代雜技跨界紀實電影呈現10年40萬公里倒立紀錄臺灣的全部影像(已紀錄台灣33%面積,需要靠演講賺67%的拍攝經費):臺灣部分⺠族神聖空間、部分古老動植物、 約300座寺廟教堂、部分建築物、100多個節慶祭儀、部分鄉鎮城市樣貌、部分城市生 活、部分農業、許多漁業技法(含遠洋美式鰹鮪圍網)、部分高山景象、部分海洋海景,以 及相對應的破壞與污染,邀您開始深度瞭解臺灣之旅。
#金礦三,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
如何運用來經營夢想、白手創業 為何天賦與夢想是臺灣最重要的寶藏?
臺灣要轉型,為何不見顯著成效?
如果我的生活都被現實佔據了,還有機會追夢嗎?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現實與夢想的完美 比例?
怎麼用夢想、興趣創業?別人的聲音比較重要,還是自己的夢想比較重要?
實現夢想路上,對於親人親友的拉扯,該怎麼處理?
冒險的好處?無法被取代的原創性如何產生?怎麼度過低潮、懷疑?
家⻑該如何看待小孩夢想與興趣?
怎麼做才能了解年輕人對夢想與興趣的態度? 如何用自己、臺灣的獨特文化,結合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一步一步經營自己、人生、事業? 臺灣為何進步緩慢?
誰創造臺灣生鏽?如何創造臺灣升值?
#10分鐘答客問。
四,《 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家有山山% (4K版)》名稱解釋:
1《家有山山%》4K版對臺灣社會有什麼幫助?簡單的說,就像一個「臺灣懶人包」,只是目前只大約完成「面積」的33%的拍攝。雖只有33%(約旅行台灣40萬公里里程),但應已可以觀察出臺灣因不重視興趣、天賦、夢想、想像力的價值觀,產生的發展障礙使得臺灣有些地方生鏽,也可討論哪些地方可以升值。
2台灣一直以來似乎沒有「總整理過」到底臺灣是什麼、有什麼?(日治殖民期有統計但目的是讓日本天皇知道臺灣有哪些東西可以掠奪、哪些文化需要消滅),除了日治殖民的資料書籍、影片之外幾乎找不到台灣總整理的資料,大多碎裂、有意識型態的狹隘、宗教價值觀的立場、年齡閱讀語彙限制、科目的研究界線、短暫政治不正確...等,倒立先生較沒有上述限制,並集合雜技獨特說故事方式、自由想像發揮的民間文學、類紀錄電影的臺灣大綱式總整理的「臺灣懶人包」,無論校園或臺灣社會各組織應該是很需要的。如果一個民族連自己的家鄉都不熟悉,有誰在乎其存在呢?
3《家有山山%》4K版內容大約有什麼?臺灣部分民族神聖空間、部分古老動植物、約300座寺廟教堂、部分建築物、100多個節慶祭儀、部分鄉鎮城市樣貌、部分城市生活、部分農業、許多漁業技法(含遠洋美式鰹鮪圍網)、部分高山景象、部分海洋海景,以及相對應的破壞與污染。
4對倒立先生來說,也必須再深入不段整理與不斷複習臺灣事物向觀眾展示,藉此向各地觀眾請教、集思廣義還有什麼該紀錄?該注意?
5 藉此演講升級內容,提供對台灣社會更有幫助的產品,籌措賺取剩下臺灣面積 67% (高山與丘陵、城市等)的龐大拍攝、後製經費。
6所以如果您是台灣發燒友、想短時間知道33%的台灣有什麼、想知道倒立先生紀錄台灣的最新進度以及拍攝方式、希望跟倒立先生一起完成「臺灣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並向世界發聲,歡迎您邀約演講,邀約的單位與贊助人,我們都會在紀錄片片尾感謝名單露出:)
7綜上,其實本來希望五年後(紀錄片完成)再曝光內容,但又考量當時開始拍攝的初衷是推廣臺灣,特別是校園應該更早看到這些事物,加上紀實攝影本質之一也是希望記錄到的事物可以不斷被運用、參考、反思。所以做了重大調整,決定先以4K畫質的演講方式來呈現。
8 為何堅持 4K 畫質?
8-1 李安導演在2016年推廣4K電影《比利林恩》時曾說:「我的眼睛已經不一樣了」,倒立先生2013年七月就記錄4K了,並沒有這樣的感受,本來不以為意(當時工作螢幕只有2.5K,只覺得比較清晰而已)。但後來2019年許芳宜老師贊助買給我正4K(4096x2160)影像工作螢幕,在真正完整看到4K畫面後我才真正體會李安大哥這句話的意思。我覺得,4K不是解析度的問題,而是訊息量的問題,用文字類比:書的同一頁,4K的文字量比HD多了四倍。所以如果將紀錄片拍攝到畫面盡可能用4K來觀賞,對觀眾是最好的事!也因為解析度不同,眼睛會產生自動對焦不同景深的事物,無形中產生幻覺,覺得是真的在眼前。
8-2 大陸與日本都已經 8K解析度+5G速度在傳輸 ,臺灣不能落後世界太多。所以從自己做起,堅持推出4K品質的影音作品。
8-3 除了希望向觀眾呈現倒立先生堅持的4K畫質之外,最主要是針對臺灣大部分校園聽演講時的設備與環境都很不好的問題能夠解決。俗話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自己的教育自己救。所以希望能用4K品質呈現的臺灣能第一時間讓校園裡的學生們欣賞到。
9倒立先生《家有山山%》4K演講與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曲全力導演的《美力台灣》的差別大約在哪?
簡略地說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以臺灣環保為主軸,曲全力導演的《美力台灣》以臺灣傳統手工藝為主軸,倒立先生的《家有山山%》4K演講以「大綱式紀錄全臺灣」為主軸,只是10年紀錄了臺灣面積的33%,之後還要持續記錄67%。這紀錄片的初衷是希望短時間全世界知道臺灣有什麼、是什麼?
10其實剩下“面積67%要繼續紀錄”是一個概念形容,一方面主要是形容要記錄的台灣高山與丘陵的面積,一方面是形容紀錄片完成進度,希望可以有大家的幫助後在接下來四、五年裡盡快的完成。如果需要知道較詳細的拍攝內容與計畫歡迎邀約演講:)
11取名《家有山山%》
一方面已紀錄33%臺灣,一方面取山山的諧音,象徵接下來主要要拍67%面積的高山與小山(丘陵)。如果需要知道較詳細的拍攝內容與計畫歡迎邀約演講:)需要知道較詳細的拍攝內容與計畫歡迎邀約演講:)
黃明正,1983年出生,臺灣屏東人,2013創辦倒立先生有限公司。
推動臺灣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馬戲團)正名工程。推廣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 只要我願意。運用雜技跨界紀實攝影與電影,企圖呈現臺灣大綱式全貌,讓世界認識臺灣, 審視跟臺灣的關係,期待天下一家親:)
2001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科(雜技)畢業,臺北,臺灣 200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臺北,臺灣
2013年至今,向臺灣紀實攝影家林柏樑先生學習攝影。
獲獎
1995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銅獅獎,河北
1995 台灣少林拳錦標賽第一名,臺北,臺灣
2000 臺北市體操錦標賽地板項目第二名,臺北
2007 體健盃國際雜技嘉年華雜技個人賽金牌,臺北
2011 新型迴旋鏢專利申請成功。
2011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臺北
2011 Discovery頻道-臺灣真精彩影片競賽優勝
2011 著作《告訴世界我是誰》獲臺北市立圖書館年度好書
2012 中國色影無忌影展獲新銳攝影師殊榮
2012 自拍紀錄片倒立先生首步歷險 遊牧影展評審獎
2012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傑出校友
2013 第九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獎人
攝影個展與藝術聯展
2011 個展《倒立先生夢想元年展-不要忽視一個人的力量》,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區,臺北
2011 《華山千人倒立》,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北 2011高雄美術館第九屆台新藝術獎 聯展。 2012台中美術館,M型社會 聯展。 2012高雄美術館,出社會 聯展。 2012法國吐魯斯亞洲製造藝術節 聯展 。 2013義大利威尼斯馬格拉要塞,當代藝術園區,兩個端點 聯展。 當代雜技式演講
2010-2019國際巡演近700場
2017西班牙Design For Change國際年會
2015墨西哥Design For Change國際年會
2014澳門、香港、廣州 Design For Change年會
2013 以色列、英國Design For Change年會
2012 印度Design For Change總部國際年會
201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表演藝術學系、加拿大台灣節、TED x Taipei,臺北,臺灣
策展
2011台北華山百戲雜技藝術節,藝術總監
戲劇演出(電影)
《快樂的出航人》飾演生祥。公視人生劇展/導演樓一安/獲金鐘獎最佳導演。 《練習曲》飾演獨輪車小丑/導演陳懷恩。
舞蹈演出
2009拉芳舞團創團舞者
冒昧打擾您,防疫辛苦了!
台灣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八卦
老頑童的退休宣言——前富士康總裁程天縱
2014 年 8月6日原富士康 CEO 程天縱做客「深圳灣夜話」,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轉發,程老師也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並隨著轉發的文章寫了好長一段文字,讓無數小夥伴感動的淚奔!經程老師允許,我將他的這些文字從微信朋友圈轉發到這裡,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從程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和力量。同時,我還為這篇文章配上了一副 iPad 手繪主題圖,一並送給程老師,感謝他對年輕人的提攜和幫助!
我的退休宣言 - 程天縱
老頑童?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倒是滿貼切的。
參加了深圳灣夜話活動,我又多了40位年輕小夥伴微信朋友。很是高興。忍不住在這跟朋友們得瑟一下。
回顧我近乎40年的職業生涯,從惠普到德儀,從德儀到富士康,我都秉持一個原則,"天底下何處沒工作,何苦加入原東家的競爭對手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團隊競爭?"。因此,僅管機會再多再誘人,不加入競爭對手成為我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原則之一。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離開原來的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做為一個新兵。於是從儀器、計算機產業進入芯片半導體產業,再進入製造業。
如今離開富士康兩年了,由於富士康高達四兆台幣的營收,在高科技產業 幾乎包山包海,無所不在。要真正不跟富士康競爭,除了退休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我也訂下了幾個原則自我要求。第一是,在兩年競業限制期間,不做三規的工作(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做規定的事),這是比退休更嚴格的限制。第二是低調再低調,在兩年之內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做公開演講。以避免洩露任何業務機密。
退休以後,我開始大量使用微信做為我的社交工具。而且捨棄了PC和筆記本電腦,只用平板和智能手機。沒有了助理沒有了秘書,沒有了IT部門,只有簡單節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切自理。雖然沒有秘書幫我排行程訂約會,我卻重新享受到了可以自己自由的安排行程的快樂。沒有了專用車和司機,我可以享受搭乘地鐵的自在和在市區熙攘人群中步行的悠閒。
去年開始接觸到創客運動,深深被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所吸引。也開始回到引領高科技浪潮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軟硬件的領域。先進科技的知識、年輕人創意的語言、創造的激情、創業的響往,這些都讓我著迷,徬彿遇見了三、四十年前,年輕的自己。同時我也看到了創業的困境、決策的榜徨、管理的問題、供應鏈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意外、用戶的吐槽、心情的鬱悶、何去何從的糾結。這些年輕人需要導師,這些年輕人需要協助。我突然知道了我喜歡做什麼,我想要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在去年初步和年輕創業的創客接觸中,我犯了幾個錯給了幾個糟糕的建議。我才領悟到我和年輕人之間確實存在的代溝。在不瞭解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在不瞭解互聯網浪潮衝擊的情況下,我的經驗和經歷對於協助這些年輕人反而成了一種負債,而不是資產。我首先得以年輕人為師,先學習。
於是我放空自己放下身段,打破了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的原則,接受邀請去北京參加了去年11月的移動開發者大會,做了"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的演講,開始大量的認識年輕創業家,迅速增加微信朋友。接下來在上海、深圳,借著演講、座談會,年輕朋友快速增加。我從這些小夥伴中挑選了有興趣有緣份的一部分初創企業,展開了挨家挨戶的拜訪。在我60歲以後重啓了我人生下半段的學習之旅。
我要感謝感恩這些年輕的小夥伴們,沒有因為我的年齡而把我排斥在外。對於我問的一些傻乎乎的問題也樂於回答,而且不厭其煩的解釋。他們都是我人生下半段的貴人,引領我進入一個令人目炫神迷的年輕世界。我比我的同齡人幸運,或許因為年齡的衿持,或許因為沒有這些因緣,他們沒有機會體驗到我和年輕小夥伴在一起的這些付出與得到的快樂。
最近很多微信朋友注意到我把微信頭像從煙花換成了我的近照,紛紛來問原因。借著這篇短文統一回答。在今年六月底我離開富士康滿兩年,這也是業界競業禁止的期限。我不在低調,可以真面目和年輕小夥伴們見面了。而且對於想成為我微信朋友的,我一概歡迎,全部加入。相逢自是有緣,讓我們彼此成為人生旅程中的貴人,彼此帶來正面的能量。或許從成為朋友開始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這段短文標誌著我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更年輕階段的開始。
2014年8月8日於深圳
下文是程天縱於一年前上海新車間的演講內容,程老師在過去的一年中先後拜訪了許多創客團隊,身體力行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開放、開源、包容、分享」 將創客這一活動發揚光大。
我這一輩子,都在外商大公司服務,沒想到等我去年6月退休以後,居然會對創客運動發生興趣。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跟各位談一談創客運動。
我在1979年,加入台灣惠普,在惠普大概19年時間。剛開始是在台灣,1988年,惠普把我調到了香港亞洲區總部:他們叫做「快速發展計劃」。惠普當時在挑選一個能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的人選。
我那個快速發展計劃是四年,所以兩年在香港,先讓我接觸到國際化的經驗。那兩年,我在香港惠普亞洲區總部,成立了第一個所謂的市場部。
兩年後,我被調到惠普總部,擔任資深副總裁的助手,幫他做五年規劃。我老闆講,如果在一個跨國公司,準備求發展,往上晉升的話,那麼最好你要進入權力核心。「你要知道跨國公司權力核心的運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總部去工作。」
同時惠普幫我安排了「白天上班,晚上念MBA」的日程。當時我很奇怪,問我老闆,「在大企業工作,其實不看學歷,都看能力,為什麼要我先去念MBA,然後再派我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這時候他跟我講,如果選擇在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職業生涯,那麼你就應該瞭解企業文化,瞭解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學校去念書。
經過4年的準備,在1992年1月把我送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的總裁。我在北京工作了6年,也生活了6年。到了97年,我覺得中國惠普我已經待了差不多。整個惠普,主要是PC,而我認為,PC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跟發展。
當時正好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找到我,給了我一個更大的舞台,擔任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東至日本,西至印度,都歸我管轄。亞太區裡面還有四個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管理工廠給了我新的挑戰和經驗。
在我進入德州儀器之前,我跟德州儀器的董事長和CEO談好條件,對於這輩子一直都在外資公司擔任職業經理人的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負責一個產品線的盈虧。
當時德州儀器的董事長跟他的執行長答應我了。可是我在德州儀器乾了五年以後,我的老闆跟我講說,我乾得太好了,找不到人可以頂替我。所以我要繼續擔任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繼續乾下去。
我就知道我的「產品線盈虧」美夢實現不了。乾了10年以後,到了2007年,我培養的接班人已經準備好了,我在大陸培養了一個接班人(現在德州儀器大中國區總裁謝彬),我的副手也已經準備好接班,所以我就決定離開德州儀器,加入了富士康集團。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答應給我一個舞台,完成我負責一個完整產品線的夢想。當時,許多朋友與我打賭, 認為以我的外資工作背景來看,在富士康這樣一個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一定乾不了一年。結果出人意料,我在富士康工作了五年。
我在富士康里歷任了多個職位,除了擔任集團副總裁外,還兼任事業群總經理。在這五年里,我經手過連接器、PCB、手機三個事業群。
在墜樓事件之後,郭總裁把我派到FIH(富智康集團)擔任CEO。對一個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已經乾到頂了。我的身體狀況也不容許我再拼搏下去。因為在富士康是加速折舊,工作日以繼夜,非常辛苦。
我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休。當時媒體有各種的報道和猜測為什麼我突然退休。對於這些揣測我不想多做解釋,於是我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在我退休的前兩年我不接受採訪,也不公開演講。
各位看到我的經歷,我在參加大的企業總共服務了快35年。這一輩子都在做職業經理人,自己沒有創過業。雖然在企業內曾經創過業: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
所以總結這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第一,我都在大跨國公司工作。第二,我沒有真正自己創過業,我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雖然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但那都是企業內部創業。第三,在這三家企業工作,接觸電子測試儀器、醫療儀器、化學分析儀器、計算機、小型機、PC、打印機,也接觸半導體,還經歷過零件、零組件一直到整機,手機。
關心我的朋友們都認為我退休的太早。我也在休息了大概半年多以後,開始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發現這個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在中國剛剛開始。我也認識了像李大維、潘昊、葉琛這些很優秀的年輕人。我想到,我要幫助他們。所以,我開始對創客運動產生了興趣。經過他們的鼓勵,我打破了我第一個原則:也就是說,離開富士康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
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暴露哪些問題?
但為什麼一個在大公司工作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會對創客發生興趣,然後願意參與這個運動呢?在退休後,我就開始回想,這輩子經歷了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我想了很多。
在50年代的家電產業是最火爆的。我記得小時候,台灣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看到隔壁有電視,每天晚上幾個小孩圍在鄰居窗外看電視。1950年發明瞭電晶體和半導體,60年代開始進入電子時代,到了70年代進入IT時代。1975年個人計算機推出來,PC及筆記本計算機紅紅火火的。
到了80、90年代,由於手機的普及讓全球步入ICT時代。緊接著網絡時代降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許多年輕創業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進入雲端時代, 最紅火的終端就是智能手機。經過這些產業的變革,很多產業並不是消失了,它還存在,到今天你還買電視和電子產品。只不過引領科技潮流的產業發生了變化。這 些變化不僅影響了企業,更大的影響了國家競爭力。
我曾跟著郭台銘總裁一起到日本夏普。富士康曾經考慮投資夏普。從產業角度看,日本曾經是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非常尊敬的一個國家。他們的質量管理,他們電子產品的成功使許多美國企業徹底的改變了產品、管理思維,轉而向日本學習。
但去年我到日本的時候,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日本大企業全都面臨每年幾千億日幣的虧損。到底日本出了什麼問題?虧損的原因有很多,跟他的股權結構,跟他經營理念都有關係。但所有的失敗都源自於高度的成功。
日本的家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非常的成功。當有一個產業非常成功的時候,這個產業就吸收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成功讓人滿足於現狀,所以導致日本的產業停滯不前。
日本的PC和筆記本電腦只能在日本市場銷售,跨不進IT時代,也跨不進ICT,日本的智能手機市場仍未徹底打開。日本停頓在了所謂的家電跟電子時代。停留在成熟產業,不跟上主流科技的浪潮,不僅僅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存亡,也影響到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成敗。
台灣最近也出了很多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最近有台灣媒體報道,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000台幣。22000台幣的月薪,與16年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持平。對此,很多人將其歸結於政府的無能,不懂經濟和產業。
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成功來自於IT產業。當時很多人講IT就是印度與台灣,因為印度的軟件代工和台灣的硬件代工非常強。台灣和印度都由於在IT太成功,所以就種下失敗的誘因,沒有辦法跨過IT的檻,繼續往前走。最近,宏達電的智能手機市佔率出現了問題,最近宏碁的董事長也宣佈下台,第三季虧損130億台幣。這些都是企業停滯於IT時代造成的。
歐洲幾個國家,以芬蘭為代表,瑞典、德國、法國等國家,他們的高科技產業走到ICT以後走不下去了。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愛立信跟索尼合資也拆伙了。
我退休後,一直在反復地思考,這些大企業太成功了以後,對國家是幸還是不幸,對國家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是幸還是不幸?在中國大陸,現在很多新的年輕人都投身到互聯網。我們在互聯網,有了百度,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騰訊,都非常成功,中國的資金與人才,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了。
那麼如果說歷史會重演,中國在互聯網這麼成功,會不會重蹈日本、中國台灣等的覆轍。所以我在想,究竟我們的下一波是什麼?
第三次工業革命:原子與比特的結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報道,說到2020年的時候,會有三百億件新的東西上網。那這些東西是什麼,就是物。這個代表一個很大的商機,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是物聯網,而且創客運動是一個推動物聯網最重要的一個運動。
回到《創客》這本書所講的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為「從2005年開始」,為什麼?因為2005年開始出現了創客運動,創客運動將原子和比特結合了。
在這半世紀的高科技產業變革歷史中,1950年發明瞭晶體管和IC,為什麼我們不說是1950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1975年 PC誕生了,為什麼我們不說1975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說從互聯網誕生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認為半導體及PC都創造了新的產業,但是沒有顛覆其他的傳統產業。互聯網非常的重要也確實顛覆了一些傳統產業。但是互聯網本身還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應用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真正人類生產力的大躍進,一定要發生在農業和工業。沒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沒有第三產業。假如說農業、工業滅亡了,何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誰?
當你的數字技術沒有辦法滲透到農業跟工業的時候,我認為就稱不上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全球的創客浪潮里,我們中國已經走在了後面。2005年從美國誕生創客運動開始,歐美日都有飛快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將以四年的期間,在美國1000個中學里建立創客空間,將創客培養往前推。反觀中國大陸,還是一片荒蕪,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們才有上海新車間的誕生。接著陸陸續續有一些創客空間誕生,到現在為止整個中國大陸才只有18個創客空間,而且都不具規模,以俱樂部形式存在。
我個人認為創客的定義是:第一,創客一定要想辦法,擔負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軟硬件結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二,一定要滲透到各種傳統的工業,而不僅限於電子、IT或第三產業。這對於中國將未來長遠的科技發展有莫大的推動力,希望在互聯網的成功不會變成將來我們失敗的原因。
將來下一波產品是什麼?我認為將會是軟硬結合,網絡無所不在。過去很多企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變大之後,都產生了一種抓大放小的心態,只重視大量的熱門暢銷產品,包括國家政策也一樣,輔助大的企業,因為大的企業帶動 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業。
為什麼企業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接下來我跟大家談一談安德森的另外一本書《長尾理論》。書中講任何產業、任何產品一定有暢銷產品、熱門產品,根據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熱門產品佔有80%的市場,這些產品叫做短頭產品。短頭之後就是利基產品,也許80%的利基產品只佔20%的市場份額。
這本書里主要是提到了互聯網對這個長尾產品的影響,互聯網增加了很多長尾產品和密集產品的銷售機會。所以我根據這個長尾理論,也認為企業其實也是一樣的。你在任何一個產業,你可以把這個產業裡面的企業由大到小,根據它的營業額把它排下來,那麼一定有很多營業額很高,我們把它叫做短頭企業,因為它是在短短的頭那邊;那麼也有很多企業是長尾的企業,他營業額很小,但是他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這個跟我們的貨品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為什麼我認為,創新來自長尾,而不來自短頭的大企業?
長尾很好的解釋了企業的生命週期。因為當你進入了這個產業以後,通常短頭的,一定是從長尾那邊開始的,然後他產品成功造成了他的茁壯,可是當他變成大的短頭企業以後,他就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擺脫不了這個宿命。
其實企業跟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從古至今我沒有看到哪一家企業永遠活著。今天的惠普已經不是我服務的惠普了,惠普也在分裂,分裂出很多小企業。
我加入惠普的時候,IT剛剛開始。那時候有很多計算機公司,你們在座的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你們聽過王安嗎?那時候有人跟我說王安電腦會倒閉的話,打死我都不信。我最早接觸了一本書,叫做《追求卓越》,在八零年代非常暢銷。我們今天把書里做例子的公司拿出來一看,90%不見了。
當一個公司太成功的時候,他反而加速進入生老病死的時期。生老病死是企業必經的過程,越成功越大,越大則老的越快,老的快一定會生病,一定會死。
有一本書,金.柯林斯寫的,《大企業如何滅亡》。他裡面講偉大企業衰退的五部曲:第一步一定是成功導致極度的自滿;第二階段就是毫無限制地任意擴張;第三個階段開始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進入第四階段發覺生病了,病急亂投醫;到最後第五階段不是投降就是滅亡。
書里寫瞭解決辦法,當進入第三階段後,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的時候,你要正視殘酷的問題,不要逃避。第四階段要優先考慮恢復獲利能力,但是這些辦法只能救急不能治本,因為企業終歸要滅亡。企業老了以後就帶著成功原罪而生病,生病以後免不了死亡,這就是宿命。
這些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文章在探討,說公司變大以後變保守,變得很官僚,為了保護品牌反而不敢隨意嘗試最新的科技,不敢隨便用一個新的科技下去賭一賭。
幾年前,我跟到諾基亞總部,跟他們的CEO見面。我當時就說,你們小心,中國的山寨會把你們打垮。那時候他們還哈哈大笑。我那時候也跟他們講,我說台灣有一家公司,叫做聯發科,將來有一天會把你乾掉。他們還不相信。結果你看,諾基亞現在被微軟買掉了,摩托羅拉被谷歌給買掉了。
我覺得這些原因都對,但我今天要講就是,創新來自長尾,創新不來自這些公司。
其實我在惠普的時候,碰到過HTC上班的,他說他在HTC十年,所參與研究開發的產品項目,沒有一個上市,沒有一個變產品。大公司你看養多少人,做了多少項目,結果他在那邊十年,居然沒有一個項目變成產品。大公司沒辦法創新。
我坦白講一句,惠普我工作了快二十年,從發明瞭噴墨打印機跟激光打印機以後沒有創新。索尼各位知道,日本最大的牌子,索尼最有名的產品,最暢銷的一個產品叫Walkman,從Walkman以後我也沒看到什麼創新的產品了。
產品創新一定是從目標客戶開始。目標客戶可大可小。大的企業,挑的目標客戶很大,因為大企業要成長,所以不能離開大眾市場。要知道大眾市場其實是由很 多小眾或細分市場構成的。這群人必須有相同的需求,或是有共同的問題,或是他們喜歡同樣的體驗。
從目標客戶的需求、問題或體驗當中,產生了創意,接著創造、製造、營銷。創新其實跟技術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剛剛舉的這些例子,其實都無關技術,其實Walkman沒有什麼技術,它就是一個移動錄音機。你在運動的時候,在戶外的時候可以聽音樂。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其實也沒有很高深的技術。
Walkman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索尼發現了一個沒有被滿足的用戶需求。一般人聽音樂不是只在家聽音樂,出去玩出去運動的時候也希望聽音樂。
再談談惠普的激光和噴墨打印機。有一天惠普的一個銷售員到了銀行,銀行的文員就坐在古老的點擊式打印機旁邊,於是文員向這位惠普銷售員抱怨說,你們的打印機吵死了,就不能發明一個沒有聲音的打印機嗎?惠普的銷售人員把這個信息帶了回去,於是就發明瞭噴墨和激光打印機。
一個產品要成功,首先你要瞭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客戶的問題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他們強調的體驗是什麼,沒有被滿足的體驗是什麼。當你選擇了目標客戶,找到了問題、需求、跟體驗之後,你很容易就可以產生創意。
我在美國去了一個創客空間,垃圾筒上貼了一個紙條,說請把你的創意丟進這裡面。因為沒有創造出來的創意是「垃圾」。 創意是還沒有實體產品,創造則是做出了第一個原型產品。從創造再過來,你能夠滿足目標客戶需求,你就必須想辦法進入製造。製造出來以後,你就要營銷。
這個過程,從創意到創造,是從0到1的過程;從創造到製造到營銷,就從1做到無限大。從製造到營銷就產生了企業。市場研究、研發、製造、銷售就是一個企業的四大功能部門。
為什麼大企業沒有辦法創新?因為大企業承受著來自股東更大的壓力,每年必須有高速的增長,因為基數大,即使5%、10%的増長,也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大企業只能關注在大眾市場,但是大眾市場是很多小眾市場、細分市場組成的。產品有許多屬性,但是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中,你要找它的小眾市場重疊的屬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眾市場構成的大眾市場,重疊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場你能夠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當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時候,你創新的機會就越少。
同時,大企業碰到的都是強力的競爭對手,創新的機會更加渺茫。但是長尾要創新,創客要創業,不要挑選大企業的主力戰場去打拼,要挑小眾、分眾市場做為創新的戰場。
因為大企業只能滿足小眾市場、分眾市場5%到10%的共同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就是基本產品規格及功能。君不見如今智能手機的競爭都只能比屏幕大小,CPU雙核、四核或八核等等硬件規格?這些能否稱為創新呢?
創新來自長尾,大企業無法創新,造成了大企業生老病死的宿命,一定會滅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未來就看年輕的創客了!
創業源於創客
假如一個創客不能夠達到創新,形成一個產業,只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停留在創意或者創造的階段,這也未嘗不可。自己做出一個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行。但是你就肩負不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
做為一個創客,夢想創造出來東西,滿足目標市場的相同需求,解決了共同的問題,增加了新的體驗,你就必須創業。
創業一定要有四個要素。第一是資源,最大的資源是錢。第二你要有技術。第三,結合資源、技術和由市場回饋來的創意而產生產品,第四就是目標市場。這就是創業的四個要素。
今天的創客要從事創業,比互聯網時代之前要容易得多。因為整個創客創業的生態系統已經趨近完善。
在資源方面,最重要的是錢。過去有風投。企業等到病的時候,通常私募基金就會進來,操刀切割,或者工業銀行進來,幫助你活下去,但是會拿走經營權。
但是往創業端看,會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往前走,由於創客運動,眾籌基金以網站的形式出現,讓創客能夠測試創意。在沒有產品之前,創客就能夠得到很多的訂單,來測試市場的接受度,並且得到消費者的直接注資。
成功後,比如美國的Y Combinator,深圳的HAXLR8R,他們跟以前的風投又有所不同。他們協助你改善產品,重新設計,使其比較容易製造,他們會幫你找到供應鏈。
在技術方面,有開源軟件、開源硬件Arduino、3D Printer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擺在你家的桌面上,在家裡就可以做。所需要的創業資金,也比互聯網出現之前創業低很多。
在創意方面,2005年,美國誕生了第一個創客空間。它像俱樂部一樣,很多有創意的人到這裡來尋找夥伴,尋求靈感。如果說你要成立一個團隊來創業的話,你當然需要四種角色:軟件人才;硬件人才;設計人才;銷售人才。這時候創客空間就扮演了一個很好的腦力激蕩的地方。
我在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Medici Effect》。Medici是一個家族的名字,歐洲經過黑暗時代,黑死病蔓延以後,極需要復興。這時候有一個Medici家族,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孟嘗君,把最好的數學專家、美術專家、音樂家、手工藝家等等全部集合到他的家裡,這就是最早的創客空間。這本書強調創新來自跨業的結合,這也呼應到我剛剛講的移動互聯網和比特,一定要滲透到每一個原子空間,包括傳統的農業、工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里。這種跨業的激蕩能夠產生很多創新的想法。
全世界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個創客空間,中國大陸到現在為止只有18家。在創客空間之後,就出現了Techspace、Techshop,這種開放的製造空間也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裡面有各種設備。你有一個產品創意後,拿自己的材料去那裡,就可以做出來。
有了創意和創造之後,開始進入製造階段。過去,創客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製造。我只要做100個產品,或1000個產品,拿到代工廠,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一定會說「你回去吧」。
服務創客,必須要有能夠接受少量多樣訂單的服務業存在,我把它叫做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是因為所需的量很少。
現在深圳有Seeed Studio,它是五年前成立的,專門為創客做小批量生產的公司。這是在中國非常成功的典型。國外還有Sparkfun、EdaFruit等等。
創客產品雖然剛開始量很少,但他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量大的產品,哪一個不是從小批量開始的?大企業都抓大放小不協助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將來變大了也不會協助你。
我這一次去美國,參觀了很多地方,有產品推廣的公司,專門針對服務創客的產品公司,有專門進行網絡銷售的公司,也有專門處理創客小量後台訂單的企業。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存在了。
一個多月前,我去硅谷,拜訪了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在一起共享著一些資源。典型的創客創業,一開始都是創客,進而創造,進而製造,現在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
第一家叫做Double Robotics,CEO是Marc DeVidts,大學輟學,跑到一家軟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他發覺自己真的很喜歡硬件,而且只有軟件沒有硬件,軟件也發揮不出功能。
所以他後來到邁阿密的一家醫療儀器公司上班,業餘時間自己當創客。做了一年多的創客後,最終決定創業。
他創業做的產品是 Double Robotics。上面是一個iPad,下面是一個兩輪的可以自動平衡的自走器,可以使用iPad跟你在硅谷的分身機器人透過 WiFi互聯,使用 Face Time進行操控,使得這個硅谷機器人,作為你的一個分身巡視工廠或出席會議。一台設備的定價為2500美元,而這公司才成立一年半,已經出貨1000台,還有接近1000台的訂單在手上。公司目前只有15個人,組裝線就在公司里。
另外一家公司,與 Double Robotics 共享很多的工具機和設備。這家公司叫做Boosted Boards。創始人Sanjay博士,剛開始與其他兩人組成創客團隊。他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立刻創業。至今成立企業一年零四個月。他把陸地滑輪滑板下面加上電池、馬達,加上一些控制的電路板,加上去的東西大概有3公斤重,讓你可以用智能手機控制滑板,可以作為交通工具,而且可以上15度的坡,你可以把它擺在汽車的車廂里。停車離公司太遠的時候,你可以踩著滑板上班。它的定價是2000美元,已經接到5500台訂單,而且沒有做任何廣告,只通過自己的網站銷售。
創客一定要創業,創新一定來自長尾,你們不要怕大企業,我這一輩子30幾年都在大企業服務,大企業沒辦法創新,大企業一定會滅亡,逃不出這個宿命。未來就靠創客。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創客的行業。
如果創客今天只是為了興趣,那我幫不上忙。如果今天的創客,將來想要創業,那麼我幫得上忙。
問:大公司收購一些小的剛創業成功的長尾企業,對大公司而言,是把一些好的創意吸引到大公司里,但這對小公司是好還是壞呢?你想,他本來是一個創業者,忽然跑到大公司去做辦公桌了。
答:所謂收購,對小公司非常好。但是我看過所有大公司,包括惠普、德州儀器這些,他們每次收購小公司,收購進來以後,就把它消化吸收,然後就沒有了。像德州儀器,收購了一家在新加坡做半導體芯片的,收購進來不到兩年,就把它關掉了。我看到過太多大公司的收購,幾乎就千篇一律,收購完,消化吸收,把它消滅掉了。我還沒看到幾個成功的例子。
對小公司是好事。因為小公司創業被收購,雖然會有一些條款綁著,但只要服務一年兩年,這個賣掉公司的人就可以繼續創客了,又創立另外一個公司。美國很多這種創業家,都創過很多公司。
我認為收購對小公司是好事,是一個回報的機會。但對於大公司,我剛才講了,大公司死定了,再買還是會死。
問:我目前做軟件,同時也是一名創客。現在擔心產品還沒上線,別人已經瘋狂抄襲了。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尤其創客在還沒有出產品之前,如何保護自己的產品?
答:我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我覺得光軟件,門檻一定是低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軟硬結合。
第二,很多軟件公司,出來都是找那種大眾市場,跟所有列強去競爭。所以我剛才講,創客最好是在長尾找到一個小眾市場,真正瞭解這些小眾市場他們的需求。小眾一般來講,不吸引人注意,大公司不會去小眾市場跟你打。
問:我覺得台灣的硬件產業走在大陸前面,而且台灣出了一個HTC。你怎麼看他們的品牌?
答:HTC你要我來點評,我認為王雪紅走的方向完全不對。HTC去找鋼鐵人的主角打廣告,你看在美國,它的市場佔有率反而下降到6.7。
我認為HTC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長得太快,而管理很糟糕。因為我有接觸過HTC,他的HTC one叫好,可是賣不出去。因為他設計好以後,他的振動老愛出問題,供應鏈也沒管理好。
HTC在HTC One中使用意法法導體麥克風組件,是由諾基亞發明的,製造出來僅供諾基亞獨家使用。所以諾基亞知道以後,就去告供應鏈,後者不敢出貨給他。所以供應鏈管理,我認為有問題。
HTC內部的管理也有問題。因為HTC長得太快,急著全球化,就從索尼挖了一幫老外,大概六七十個人。所以這個HTC內部就產生國際派跟本土派的鬥爭。最近最後一個老外也被鬥掉了,都走了,那六七十個全部不見了。本土派又有幾個山頭在鬥爭。
所以他的問題,我不認為是什麼營銷做不好,什麼沒打品牌。
我在我另外一堂課,叫「企業致勝」裡面有講,企業要能夠成功,能夠有序經營,要做好三件事。而且這三件事同時要做好:第一,策略;第二,管理;第三,價值觀跟企業文化。
那麼越小的公司呢,你的策略越重要。因為小公司人少,管理跟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對比較不重要。但當公司變得很大的時候,後兩者相對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這三件事情,假如你只做好兩件,一件沒做好,你的公司都有可能滅亡。
問:創業時,對企業經營宗旨與利益分成的考慮?
答:我在1985年的時候幫富士康辦了一次策略研討會,我那時候是郭台銘的顧問,我來帶領他們自己討論。他那時候,帶著四五十個公司的高管,關在一個酒店三天。我帶著他們討論經營宗旨。
經營宗旨很簡單。你成立一個企業,你要有一個經營宗旨。你只要回答四個問題。第一,我的客戶是誰,你要選擇你的客戶;第二,我的產品是什麼;第三,我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我是不是只做製造,還是只做銷售,還是只做研發,還是只做平台,還是只做方案,最主要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最後,我對產業的貢獻是什麼。
經營宗旨很重要。因為你要用這個經營宗旨,跟你的五種人去溝通,就是利益關係人。你的公司成敗誰關心,哪幾種人關心。
第一個股東。第二個員工。第三個客戶。你的客戶買你的東西,結果你跑了他不是很慘。第四個供應商,你的供應商,你長大,他跟著你長。第五個,當地的政府,要靠稅收。
所以你要讓這五個人瞭解,你這個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所以你要有個經營宗旨。經營宗旨一旦定了以後,你的所有企業活動,就跟這個經營宗旨有關係。
問:中國山寨成風,我們也知道,一些硬件出來就是見光死,不知道您在這方面有沒有對我們這些硬件創客們有一些建議,對於我們如何去做市場,如何去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創意和產品?
答:這個話題,談起來會很長,我只能跟你講一個。你要有兩個心態。第一,你要做,就做第一個。通常第一個會賺到錢。市場機會,就好像一個斷頭台的刀。你可以想象,機會就是把那個刀一拉起來,眼明手快地看到後面很多金銀珠寶,伸手抓一把。然後幾十隻手跟著伸進去,刀一掉下來,全部斷了。所以第一個,一定會吃到,後面很多跟著晚進去的,風險就很大了。所以很多模仿進去的,不見得會賺到錢。
第二,我常在講,西湖那麼大,你只要一桶水。你看到成千上萬人在那邊拿桶舀水,你管他?你舀一桶走就是了。不要怕大家,越有山寨,表示那個湖越大。所以等到你賺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以後,你再去擔心公司被模仿。光擔心,是不賺錢的。年輕人創業,最怕是賠錢,因為你沒有很多錢可以賠。所以你一定要創新,一定要想辦法做第一個,但不要怕被模仿,因為那個市場太大了,山寨表示這個市場非常大,你要關心得是賺不賺到錢。
問:您的工作經歷是三十五年工作年限。我不太理解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點長,或者說您覺得您當時沒有創業,缺少一些什麼樣的條件?因為我覺得,運營管理一個公司,工作經驗在一系列都已經研究透了以後,就可以創業。你在惠普十幾年,之後又九年德州儀器,五年富士康等。
答:這個是一個蠻難的問題,我這個說法不應該對你們年輕人講。因為有的時候,蓋棺不見得能夠論定。你在某個階段的成功,過幾年一看,可能是失敗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在跨國公司太成功了,所以不斷地晉升,我始終碰不到我的天花板。由於我不斷地成功,我就一直沒有創業的念頭。創業的人我碰到了兩種。第一種,自己看到很多機會,有很多利潤空間。通常創業的話,都是利益驅動,想賺錢。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大部分創業家都想賺錢,不然上班領薪水就好。
第二種創業的人是被逼上梁山的。1992年,美國玉山科技協會邀請我去演講。我問他們,你們現在會員人數有多少,什麼時候增加最快。他說,會員人數增加最快,是美國經濟大不景氣的時候。因為美國公司一不景氣,首先就是砍人。砍什麼人,學歷越高的,博士第一個砍,第二個砍非白種的。裁掉以後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回去學校再念一個學位,或者只好自己創業。
我一路一直到富士康,做完六十歲了,我始終沒有碰到一個天花板。這個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在惠普,一直升,可有競爭不過的人,他跑到微軟,拿了一大堆微軟股票,後來微軟股票大發。當時在台灣好的人才,都是到外商去了。外商公司找不到工作的,去了宏基。現在各個都是不得了的人。
所以我講這個意思就是說,人生當中,你會有選擇路的機會,但是你一旦選擇了你的路,就不要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價值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創業,很多人是為了利益驅動想賺更多的錢,但也有人創業是為了理想。所以你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以後,不要到處去比。
那我有沒有遺憾呢?我沒有遺憾。我覺得我這三十五年的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我過得蠻精彩的。我曾經跟江 主 席在中南海吃過三次飯,第二天,我就到王府井路邊攤去吃。我覺得我的人生很精彩。當然,他請我吃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我代表惠普。
但我現在真的想幫年輕人創業。我現在正在思考,怎麼樣幫助創客。因為我認識李大維也是一個緣分,我覺得他在這邊默默推動著創客運動,讓我很感動。他已經把這個創客運動知名度炒高了。剩下我們要交貨,要交成績單,要有一些小米、大米、紅米不斷地出現,大麥、小麥什麼都要出來。我希望能夠從創客裡面出來。
演講內容整理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文章来源:深圳湾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40?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