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壁如抹黑陳其邁,其實凸顯其邁真本事】
中國國民黨爆發李眉蓁123頁論文中有123頁抄襲離譜事件,眼見友軍沈淪,民眾黨的蔡壁如竟瞎扯陳其邁投稿醫學期刊論文不符合學術倫理。然而,今天共同作者一一出面打臉蔡壁如,指證陳其邁確實對論文貢獻最大,到底不學無術的蔡壁如錯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詳細看看陳其邁這篇論文:
這篇名為:「如何遏止與鑽石公主號乘客接觸的62萬7386名台灣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大數據分析」“Containing COVID-19 Among 627,386 Persons in Contact With the Diamond Princess Cruise Ship Passengers Who Disembarked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的論文,今年5月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上,已經被引用16次。可免費下載,任何人都能去看。
作者除了陳其邁、依序還包括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簡宏偉、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諮議錢世傑,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任小萱、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許辰陽、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組長李純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楊怡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陳孟妤、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陳立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其中,詹長權為通訊作者。
文章中其實寫的很清楚,陳其邁、詹長權負責概念構思;簡宏偉、錢世傑、李伯璋、李純馥、楊怡婷、陳孟妤收集數據;任小萱、許辰陽進行統計分析;陳立昇、陳秀熙詮釋結果,各有分工,最後由陳其邁撰寫草稿。
事實上,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沒有用上什麼高深統計,前言討論也寫的扼要,精華就在於這篇文章的方法,包含「運用手機電子足跡掌握遊客移動軌跡」、「比對訊號鄰近接觸者發布細胞簡訊」、「結合健保資料庫進行國人健康追蹤」、「鎖定高風險族群進行RT-PCR篩檢」等幾項方式,而且不只是發想或實驗,而是真的由政府整合實地執行,成為世界首創。創新的方式和超大的sample size,就是這篇文章的賣點,因而在10天內就被期刊立即接受。
而這個方法,#一開始就是陳其邁想的啊!
作者之一,熟識蔡壁如的李伯璋就表示,他必須憑良心說話,這篇論文從計畫的架構、設計到執行都是陳其邁負責,因涉及跨部門之間的資訊與資料,也是陳其邁負責實際執行,他是主要的貢獻者。
通訊作者,合作想出方法的詹長權也解釋:陳其邁2月初投入防疫工作以來,經常一起討論面對疫情如何運用科技解決問題,並逐步提出不同想法。陳其邁整合政府跨部會跨部門,防疫工作牽涉到交通、內政、衛福等部門,幫台灣建構一個非常好的數位防疫的系統,「這整個東西都是他去完成的。」
詹長權表示,甚至連寫成論文的主意都是陳其邁提的,他說:「在學術界做事,就是看誰的貢獻最大?沒有陳其邁,怎麼可能做的成這個事情?就像我們指導學生,如果實驗都是他做的,當然就是他貢獻最大!」
一般來說,在研究機構裡面,#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才是整個研究計畫的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他們負責提計畫、爭取經費,指導研究,也須對論文負大部分責任。而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則是對實驗、數據收集與分析貢獻最多的那個人,在研究所裡面通常是做這個計畫的研究生或博士後研究員。陳其邁「只」掛第一作者,以他提出實驗想法,統整各部會進行,緊盯數據回收的貢獻來看,當之無愧。
蔡壁如在從政後才去念碩士,研究的不是醫學,而是「政治人物使用臉書的效果」,過去在台大醫院服務的經歷,可能對她的研究能力磨練不大,竟然連學術界慣例都不太了解,只是凸顯她的無知,和陳其邁「政策控」的真本事而已。
更可怕的是,蔡壁如的主子柯文哲這幾天在雙城論壇繼續大談兩岸一家親,中國設定的主題竟然是「#中國教台灣防疫」,柯文哲全力配合以外,他的屬下更不斷攻擊陳其邁,因為陳其邁就是台灣防疫工作的實質統合者,這篇論文,更是台灣大數據防疫的代表之一。攻擊陳其邁,其實就是想打垮台灣的防疫成果,凸顯中國的優越。
這件事代表了,陳其邁確實是「科學治國」,而柯文哲大談的「It’s science」,其實是「柯學」而已。民眾黨為了選舉,為了討好中國,墮落至此,實在令人搖頭!
(圖片來源: 陳其邁 Chen Chi-Mai)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邱顯智 Facebook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請益] 走資料科學該選統研所或資工所? -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台大統計所-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數據分析研究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數據分析研究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數據分析研究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閒聊] 臺大集氣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請益] 研究所請益- soft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高端疫苗EUA過關,衛福部核准專案製造;新增15例本土、6例境外與1例死亡;第三輪疫苗接種增至170萬人;20日起恢復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19)日國內新增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21例確診,其中15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1例確診個案死亡。食藥署今天宣布核准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高端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將確認高端疫苗儲備量與生產量後再宣布接種計畫;昨日召開的高端疫苗審查會議21位專家出席,主席不參與投票,審查結果18人同意,1人不同意,1人主張補件再議。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意願登記今日截止,將有170萬人會收到簡訊,並於20日上午10時起接受預約接種,沒有完成預約者將自動加入下一次簡訊通知名單內。指揮中心今天也宣布,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的其他工作場所,調派3日內必須安排移工進行PCR檢驗。
■新增15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1例死亡
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4日至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1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台北市1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其餘6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6例境外移入為5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阿根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波蘭、丹麥、美國入境,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日介於5月28日至7月17日。
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3852),為8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因有其他確診者接觸史,6月17日安排採檢,採檢時無症狀,檢驗結果為陽性,同日收治住院,6月18日確診,7月9日解除隔離,7月17日因其他原因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由於國際疫情再起,受到變種病毒株的威脅,邊境管制措施將進行滾動式檢討,但只會更緊不會鬆,反觀國內個案數減低中,不明感染源都低於10例,目前疫情是可控制,有可能會在26日後降級;至於降級的方式將朝緩坡來走,包括加強預防與應變能力,避免像國外一樣突然放鬆後疫情再起。
■高端疫苗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 核准專案製造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宣布,昨天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高端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經過一天充分討論,高端疫苗中和抗體數據已經不劣於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新冠疫苗專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基準」要求,且安全性數據顯示無重大安全疑慮,出席的21名與會專家,主席不投票,共有18人同意、1人補件再審、1人不同意後,正式核准高端疫苗的專案製造。
吳秀梅表示,審查後的投票採取記名方式,其中1位委員勾選不同意,但因為選項中不需要寫理由,所以不知道委員勾選的理由,至於另一家聯亞疫苗,食藥署也已收到送件資料,但還沒確定審查會議日期。
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數據,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之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eometric mean titer ratio, GMTR)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遠大於標準要求0.67倍;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sero-response rate)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95.5%,遠大於標準要求50%。
核准高端疫苗專案製造後,適用於20歲以上的成人,接種兩劑並間隔28天。吳秀梅強調,專家會議建議該疫苗於專案核准製造期間,藥商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1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以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陳時中表示,外界關心AZ中和抗體的實驗室結果,由於另一家疫苗聯亞正在申請EUA當中,聯亞也需要與AZ中和抗體進行比較,得不低於AZ中和抗體才能通過,在聯亞尚未審查前將不公布AZ數據,避免出現不公平的狀況。
■高端疫苗EUA會議未全程錄影
針對美國進行疫苗EUA審查時是全程公開,吳秀梅表示,此次審查過程沒有全程錄影,借重專家們的專業,會議中也有充分表達意見,尊重專家意見為國內疫苗把關。
陳時中也表示,有一派是主張全程公開,另一派是認為應該讓委員有表意權的自由,兩種意見沒有特別好或特別壞,等到兩家疫苗都審查完畢,自然就會公布資料。至於今日並未找計畫主持人或會議主席出席記者會說明,陳時中也表示,這些事情等兩家疫苗計畫都通過之後再說。
台大臨床醫學副教授、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建議,讓高端疫苗作為「補充」使用,是保守穩健的做法,例如提供給現階段疫苗還不足以涵蓋的族群使用,或是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的年長者,做為目前疫苗的補充,提高年長者的疫苗涵蓋率。
台大醫學系教授、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主持人黃韻如則指出,台灣食藥署目前是第一個只有二期期中臨床試驗結果就核給EUA的審查監理單位,這項世界創舉,如果政府真的想要做為引領國際潮流的疫苗審核方式,在專家審查過程沒有留下完整的全程紀錄(錄影或逐字稿),是可惜之處,而對於為何沒有留下完整的全程紀錄的解釋,也令人摸不著頭緒。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衛福部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劉宏恩表示,台灣在「二期期中試驗」就核准高端疫苗EUA,是世界罕見之舉,食藥署應針對核准的條件做出更多說明。他指出,食藥署目前僅附上條件要求「藥商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以保障國人用藥安全。」但這個保護效益報告又是什麼?審查項目、內容又有哪些?食藥署應該清楚告知。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目前國際通過的疫苗都是創新技術的mRNA與腺病毒載體,對於醫學上或心理上不想打的人,通過蛋白質疫苗是多一種選擇,而這個EUA是使用者需要,不是廠商需要,這點必須說清楚;此外,在這個防疫節骨眼上使用緊急授權,廠商、學界與公部門都有責任必須在施打後收集更多資料,來追蹤這款疫苗的效益。
#推薦閱讀【專家大解析——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BsnGUT
■第三輪接種放大至170萬人
指揮中心公布截至19日中午為止,第三輪意願登記總共886萬5,539人完成登記,其中登記AZ人數為41萬799人,佔總登記人數4.63%;登記莫德納人數391萬3,731人,佔總登記人數44.15%;同時登記兩款人數454萬1,009人,佔總登記人數51.22%。
陳時中指出,第三輪將會有170萬人收到簡訊,20日上午10時起上網預約,包括第六、八、九、十類及197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民眾,預約接種期程至7月22日中午12時截止;這一輪為接種AZ疫苗,施打期間為7月23日至7月29日,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
陳時中表示,觀察上一週的施打狀況,加上疫苗現貨夠,所以這一輪開放的數量比較多,但多開放與高端疫苗通過無關,未來如果有生力軍進來,施打速度可以更加快。
指揮中心統計,7月17日到18日COVID-19疫苗接種22萬3505人次,其中AZ接種19萬7953人次(第1劑接種19萬6615人次,第2劑接種1,338人次),莫德納接種2萬5552人次(第1劑接種2萬4,071人次,第2劑接種1,481人次)。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接種519萬4,107人次,AZ接種246萬7,348人次,莫德納接種272萬6,759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1.56%,劑次人口比22.11%。
■20日起恢復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因應國內疫情較為穩定,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的其他工作場所,至於工作場所延伸至客戶的契約履行地工作,仍考量流動性較高暫緩解封,未來視疫情再行檢討。
陳宗彥表示,恢復調派移工的前3日,必須由雇主安排進行PCR採檢,結果須為陰性才能調派,此外,調派至其他地點時,必須工作滿60日以上,才能再次調動。如未於上開規定期限內安排移工檢驗PCR,未依規定向勞動部申請或未送當地勞工主管機關備查,將依《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4款及第68條第1項規定,處3萬至15萬元罰鍰;若違反2次以上,將廢止雇主聘僱許可及管制聘僱移工名額。
■柯文哲:考慮開學實施線上實體混合班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9月開學考慮以「線上實體分流到校的模式」。柯文哲表示,例如一個班級25人,5人到校,20人在家線上教學,可避免群聚感染,主要還是考慮到疫苗的覆蓋率不足,如果覆蓋率達到80%就可以脫口罩了。
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的規劃,每班分成2到3組,小一到國八有照顧需求者申請到校,高一與高二則是配合有需要實體授課需求的為優先,實體到校必須實施梅花座,由老師實體授課,並有另一位老師擔任遠距學習教助員。至於國九與高三則以實際到校為原則,分成實體組與同步組各50%,實體組老師當面授課,同步組則是在鄰近教室透過直播同步上課,確實降載每班班級人數。
陳時中則在記者詢問時表示,自己也是看新聞才知道台北市提出這樣的想法,只是不太懂5人的這個數字怎麼來的,難道是一個教室裡面4個人坐在四個角落,中間再坐1個學生嗎?陳時中強調,降載要根據疫情的狀況,為了避免出現教育學習落差的分流方法,還是要根據疫情狀況來討論實施方式。
(文/嚴文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張家瑋、鄭宇辰、楊子磊)
#延伸閱讀
【專家大解析——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BsnGUT
【敗部區疫苗的逆襲──從賽諾菲到國光,傳統疫苗大廠為何栽跟斗?有復活機會嗎?】https://bit.ly/3xMyg6V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https://bit.ly/3euqSoL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國產疫苗 #高端 #聯亞 #EUA #疫苗接種意願登記 #AZ #莫德納 #移工 #線上實體混合班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安安,大家好!
會期結束後,緊接的進行時力黨代表的選舉,很高興看到許多位充滿熱情、理想的黨員投入黨代表的選舉。
其中有幾位是我辦公室的同事,以下想就近身的觀察,跟大家分享推薦。
#2號阿翔 是一位熱血的宜蘭青年,現年二十三歲(甚麼!!),原本在時力宜蘭黨部當志工,去年二月來到本辦公室,專責質詢影片處理、直播、影片拍攝、作圖等等一手包辦,做事非常認真。加入本辦後,因為他必須跟他的阿嬤同住,以便照顧,所以每日從宜蘭通勤到立法院上班。
作為一個通勤族,他完全可以體會台灣交通通勤族的痛苦,此外,他也是一個重機騎士,所以他也關心大大小小的交通議題,堪稱交通宅。我也因為他,了解許多目前大家關注的交通議題,例如區間測速、公路逼車、蘇花改、機車路權規畫等等。
我們在這一年共同關注了大大小小的許多交通議題,很欣慰的是,某些已經獲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某些我們則必須再繼續努力,相信阿翔的加入,對時力未來繼續關注交通議題有極大的幫助。
另外,加入本辦之後他不知為何力行減肥計畫,總共減了n公斤,從這裡可以看到,他驚人的毅力,令人欽佩。
#6號林沁 是一位外表看不出來熱血的熱血青年。
她參與苑裡反瘋車、樂生運動、華隆關廠案、土地強徵案件…無役不與。在這些運動裡她被打被扛被捕,移送警局地檢署法院,但她依然堅持理想,毫無懼色,為受壓迫的人們挺身而出,付出行動。
台大社會系畢業之後,曾任職於專注於移工人權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也曾經擔任直轄市政府的勞檢員、中研院的新聞聯絡人。
這一年透過她,我們舉辦各種不同議題的記者會,為許多底層不受關注的人們發聲,也專注在各種勞動議題、移工人權。從移工宿舍到吸人血的移工仲介費,從無薪假到資遣費,都有她奮鬥的痕跡。
#26號林邑軒 是一個新手爸爸,南投竹山成長,台大電機系畢業之後,選擇就讀台大社會系研究所,以研究二二八事件為題,碩士畢業之後繼續研讀台大社會博士班,是理工男也是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對公共政策保持冷靜而理性的分析視野。
有他的加入,讓我們能夠以數據、統計出發,務實的處理各項議題、有步驟有方法的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特別是在幾個月前,在邑軒的契而不捨的努力下,針對持續高漲的房價,我們一連串的針對央行總裁(信用管制措施)_、財政部長(屯房稅、預售屋買賣的查稅)、內政部長(實價登錄、預售屋紅單炒作)、國發會主委(不動產景氣燈號)、金管會主委(銀行不動產放貸占比)質詢,最後某部分確實也獲得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邑軒的努力,就像韋柏所說的:
“政治是以拳頭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程”
滴水可以穿石,有他的加入,讓理想不只是理想,而是開啟更多實現的可能。
#28號林佳瑋 是一個公共危險的慣犯,也是我義務辯護的關廠工人臥軌案的當事人。
我跟她在地檢署相識,當時她還是學生,我已經見識了她過人的膽識。
之後她幾乎無役不與,爬上高速公路、絕食,第二次臥軌,不斷的奮戰。甚至成為華航罷工的關鍵推手。
這一年因為她的加入,許多弱勢勞工,來找我們協助。有醫院放射師、台鐵、高鐵員工、機場貴賓室勞工、被迫回捐薪資的社福團體勞工、桃園客運司機、台北的公車司機、社工師…..族繁不及備載。
她總是以十足的耐心跟專業,細心的處理,
我與 #33號劉育承律師 結識,是因為劉繼蔚律師有一天跟我說,在ptt上有一人跟他打筆戰,打了許久,非常厲害,此人剛考上律師,尋找實習的機會,請我一定要聘用他。
我想,連號稱法律鬼才的劉繼蔚都這麼稱讚了,應該是要遵照辦理。
之後劉育承律師就成為雪谷南榕的一員,特別是他又是勞動法專攻,我們一起做了許多勞工案件,許多都有很好的結果。在去年2月之後,又拜託他北上加入本辦。
這一年來,他處理了許多司法及勞動議題,以他的法律專業,關照更多需要被照顧的人。
特別是他最痛恨機關送禮送花來,因此發文要求各機關不得送禮送花過來,又他堅持凡來辦公室遊說者,必須向立法院登記,凡事要求守法。
很高興看到這些優秀的同事,出來參選黨代表,也懇請大家支持,讓本黨可以更加茁壯。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台大統計所- 研究所板 - Dcard 的八卦
剛剛看簡章發現台大統計所今年開始有推甄名額,但不知道跟清交成政統計所比起來怎麼樣,有學長姐能開示一下嗎? - 研究所,統研所,碩士班,考試. ... <看更多>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數據分析研究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八卦
國立大學中第一所專注於數據科學(data science) 之研究所,專精培育數據科學家。 開授整合大數據分析、資訊科學、統計分析、機器學習、應用科學等之完整數據科學跨領域 ... ... <看更多>
台大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在 [請益] 走資料科學該選統研所或資工所? - 看板graduate 的八卦
手機排版傷眼請見諒
小弟先介紹個人背景,目前是三峽大學統計系大三的學生,但是因為是轉系生,因此大部
分的課還在跟大二的上課,少部分和大三一起上課,有可能會延畢一年,研究所希望能考
上四大。
在升大三的暑假抱著研究所該往哪個領域走的心態
(當時是抉擇走金融商學或者資料科學)
剛好有機會到中國實習,後來一部分看到對岸的金融體系受到科技很大的衝擊
另一部分剛好有機會到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參訪覺得震撼,加上平時在系上受到老師的薰陶
,因此後來比較想走資料科學領域
說白一點就是感覺跟商學比起來比較有發展性跟出路比較好
但是最近發現在臺灣資料科學領域的產業好像尚未成熟,假如單純唸統計也有些擔心出路
可能不如想像的好。
也因為如此,正在思索考研究所的時候要不要考資料科學所
(例如臺大的資料科學學程或政大資訊科學所)
但後來研究考科發現不如直接往資工跨,雖然現在coding能力還不算強需要未來繼續磨
(目前只學過R和SAS,目前正在自學C#以及預計未來自學Python)
但因為感覺資工除了可以往資料科學的領域走,退一步假如發現資料科學在臺灣發展性不
佳也還算有其他的保障。
雖然版上很多強者前人都是跨領域往資工跨,但是難免還是會擔心跨考上了之後在研究所
找不到教授或者負擔不起
同時也在想會不會關於出路的部分其實單純的統研所沒有我想的這麼差? 其實沒有往資
工所跨的必要?
以上,問題有點多,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30.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06306727.A.5D1.html
※ 編輯: Lambo1228 (180.217.130.57), 09/25/2017 10:32:54
壞處XD
請問你朋友也是統計跳資工嗎?
※ 編輯: Lambo1228 (180.217.130.57), 09/25/2017 11:29:22
※ 編輯: Lambo1228 (118.150.163.235), 09/26/2017 00:4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