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跟你們分享,很值得看的故事~賴聲川賴導演形容他和丁乃竺丁姐的婚姻: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更深的追尋,很容易散掉,很容易瓦解。如果彼此關係是建立在金錢或者簡單的吸引力上,那個東西很快、幾年內就可能散了。那個追尋,不叫做公司要上市或者什麼的,是短短的人生,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以及生命到底是幹什麼的。有這樣更深的彼此的追尋,你才有真正的話題可聊。」
《我們兩個加起來才是我們》
在一起,追尋生命的真義(原標題)
口述|賴聲川
整理|《中國新聞週刊》記者 丁塵馨
我和乃竺是非常幸福融洽在一起相處幾十年。而且我們的關係不斷在更新,越來越好。這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所以我們非常珍惜。
活到60多歲了,我們見到那麼多伴侶:有的人開始時那麼美好,後來派私人偵探的;也有事業好愛情就好,事業不好了愛情就沒了的;更多是看到不成熟心靈的兩個人在一起,暫時時很開心,可後來碰到很多問題。
我們覺得幸福、也非常幸運,但我們不是像英文所說,「take it for granted」,這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情。這非常難得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要保護這個關係。
相識
我和乃竺相遇是在1974年的某一天。那時我上大二,我大學時代的主要記憶就是在民歌餐廳唱歌和玩音樂,在艾迪亞西餐廳玩音樂,跟一群高中時的同學住在一起,我們在不同的大學,生活得像一個烏托邦。
當時台大一個朋友一直跟我提起,台大哲學系有一個女生叫丁乃竺,就像當年輔大有個胡茵夢,她已經是傳說在外的人物。我一進輔大就聽說胡茵夢了,那時候她叫胡因子。我們那個時代很多這樣的奇人。
有一天晚上在艾迪亞,餐廳有一個閣樓,他們跟我說,「走,到樓上去認識一個朋友」,那個人就是丁乃竺。
艾迪亞很小,我走上樓,那時候就覺得,我見過她!而且我們認識很久了。然後我就覺得,她就是我的老婆。
但那時候我有女朋友她有男朋友,我們雖然互相有好感,並沒有做任何勉強的事情。那時的想法是很單純的,雖然覺得就是她了,但自己也有女朋友,所以不可能衝動地就趕緊去追求她。就覺得像見到了一個老朋友般的感覺。可事實上,我們之前從沒有見過。
後來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們很能聊天,聊很長時間。但不是男女朋友。
兩年以後,我大四那年,我們自然地結束了各自的感情,就在一起了。
1976-1978年,她畢業後在她叔叔的律師樓幫忙。那時候的她非常風光,俗世眼光的那種風光。台大畢業的一個女生,因為自己喜歡,穿著旗袍去辦事情;她又特別單純,風靡了各個單位。我當了2年義務兵,但很輕鬆,開始做樂隊,後來又被調去做英文播音員,所以我可以繼續玩音樂,同時計劃結婚和留學。
我覺得我們結婚也是自自然然會發生的事情。我沒有特別地求婚,就彼此一直有個默契,我們要在一起。當然在一個點我跟她提起,但不是跪下來求婚那種,我就問她那我們在一起吧,她說好。
那時有一個插曲,因為她比我大一歲,她爸爸還蠻傳統的,尤其在那個年代,我不知道怎麼過她爸爸這一關。結果天助我也,剛好有一篇文章出現在報紙上,說的是,如果太太比先生年紀大的,離婚率比較低。
我就剪下來給我未來的岳父看。丁姐(丁乃竺)的爸爸那時在台灣是一個著名的政論家,也寫了很多書,比如《北洋軍閥史》等等,他看了沒說話。就表示這事OK了。
我後來跟他關係很好。我們家沒有婆媳的問題,我和她的父母也很好。
承担
我想到兩件事。
一件事是發生在結婚前。一天她在我家玩,那是在台北雙城街一個老的日本房子,我12歲到台北後就是在那長大的。當時家裡有一個傭人,我媽媽當她是家人,後來她不給我們做傭人了,但還是住在我們家,還在那結婚生子。有一天,就我和乃竺還有傭人的兒子三人在家,那時他才三四歲,他玩著玩著突然把頭撞到柱子上,血流如注,我都快嚇死了。我沒有辦法想象乃竺當時之鎮定。她馬上問我,你們家的藥在哪,有沒有雲南白藥?我拿給她。我就看著她抱著那個孩子,很從容地處理傷口,她把那個傷口用手掰開,把藥塞進去,很快,就止血了。
我心想,「哇!我要娶的老婆是這樣一個女人!」
這是第一次我有機會看到她的冷靜加上一種英雄氣概。
1978年,我們結婚了,過了一個多月就到了美國,在伯克萊,我學戲劇(博士),她學教育行政(碩士)。那時有幾個學校可選,而伯克萊沒有獎學金,一年的學費就要幾千美金,但我們還是選了伯克萊。很多人誤以為我們是有錢人家,我們真的不是。我14歲時父親(曾為駐美外交官)過世,政府每年給我母親幾千台幣的補助。我不敢說生活過得很艱苦,但母親是很辛苦地把我們帶大的。
丁姐家也是,名氣在外但並沒有很多錢。
她做了兩年事存了一筆錢,我也存了一些,我媽媽給了我幾千美金。我們把這些錢放在一個很好的朋友那,這個朋友告訴我們,保證每個月可以給我們多少的利息。可不到兩個月,他倒了,我們再也沒見到這個朋友。我們的錢也沒有了。
我們跟學校講了這個情況,學校說可以下學期申請學費減免。可是生活怎麼辦?我們要面對的是,是不是要捲鋪蓋回家,因為真的沒有錢了。
這種情況下,人的個性就顯露出來了。
她鎮定到一種程度,讓我真的覺得,我的人生有她在就是「幸福」兩個字。她就能一個人承擔。
她只對我說,「現在我們要想辦法自己賺錢了。」這種時候,她顯得冷靜和鎮定,一點恐懼都沒有。我想到我父親的一個同學,我們叫他錢叔叔,在舊金山開餐廳。電話還是乃竺打給他的,錢叔叔說,你們週五就可以過來工作。我們開了個破車過去,開始了我們的打工生涯。
那是個很豪華的餐廳。一到那就發給我們制服,我是服務員,管收盤子,分我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制服;她在前台做領位員,還能漂漂亮亮的。第一天我很狼狽,餐廳生意非常好,從下午5點半忙到11點沒有停,每一桌至少三輪翻台,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我什麼都不會,一整天被罵到臭頭,「12號,收!」「25號,收!」「快擺台!」真是感覺被丟到了火海裡了。
那天回到家,我印象很深,我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累死了。夜裡12點多,我們就坐在床上,看著彼此。
但沒有抱怨。
那天我們累得跟狗一樣,躺下就睡了。
本來我順順利利地讀了博士,沒想到命運給我這麼一個變故。可第二天繼續時,人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命運。
我記得那天我賺了20多美金小費,高興得不得了。後來我慢慢成了跑堂的,越來越得心應手,一晚上可以賺到100多美金的小費,我們也有獎學金了,情況慢慢好起來。
故事再往下講,你就會知道,這個家庭她是最重要的,是把這個家撐起來的那個。
乃竺有一張拿到碩士文憑時拍的照片,那時她懷著耘耘(大女兒),學校希望她繼續讀博士,但她為了帶孩子,也為了支持我,就放棄了。她開始找工作。我要念5年書,後面3年她就是一邊帶孩子和一邊打工。
在美國不像在中國,生了孩子有人幫你照顧。孩子叫了就得半夜起來餵奶,大點上幼兒園也是自己接送,感冒了還得提前接回家……那時候我還在上學,她開始打工,在各種餐廳打工。最高峰的時候,在4個餐廳打工。就在去年11月,我在舊金山灣區的時候,還開著車去我們以前住的地方轉了轉。
那時我突然想起她曾經打過工的一個餐廳,那是開給學生的快餐店,一塊多美金一份,小費只有2毛錢。那個地方離伯克萊很近,在一個商區里,是一對韓國華僑,父子在那做簡餐,她在那做一切——上菜洗碗,一小時只有4塊錢。我問,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她說覺得他們做得很辛苦,也很佩服他們。
她的人生裡面,總是這樣,看到別人苦,就想去幫他們。
這對父子,脾氣又大又不會做,但只要乃竺在,就能幫他們弄得很好。
打4家工的時間大概持續了1年,她後來找到一個正式的工作,但距離家很遠,在舊金山的另一邊。也是她一去公司就旺起來了。她就是像陽光一樣,到哪裡就點亮哪個地方。
她教我忍辱
當時我們的生活忙碌到什麼程度,你可能沒辦法想象。導戲就已經要瘋掉了,在台灣很長時間我還教書,教書的量是一般教授的兩到三倍,因為缺人,沒有人教這些課。我當年是副教授,一周教8小時就夠了,可我一般都教二十多個小時。她開始時在電腦公司上班,還要搞劇團,可是我發現,不斷有新的人有新的要求找她,她就會去繼續做。
太多人碰到事情就找她,她就是萬靈丹,傳說中的如意寶。誰有任何問題找她,她一定放下一切細心又耐心地解決你的問題。
我們的生活,很多人不能理解。因為我們不應酬。到了一個年齡,我們都不大出門,除了工作就是在家裡。
乃竺到底在做什麼?我可以稍微透露一點。有時候我回到家,看到又有人在客廳,他們很小聲地和乃竺在談話——又有一個朋友因人生中碰到問題,找乃竺談話。
她不只是為我做事情, 她為太多人做事情。對一無所有的人、大財團的人,她都沒有分別心,不論他是什麼人。
但她不願意出現在台前。她沒有很想演戲,我和金士傑都覺得她是《暗戀桃花源》雲之凡的理想人選,但她就是不愛。如果她個性有稍稍不同,她可能是一個大明星。她有那個魅力,她在表演上有那個能力。
但她都退在後面幫助別人。
當然從中得利最多的是我。
2008、2009年,我們有個很大的改變。我們第一次和大陸合作創作新的作品《一起看電視》。這個過程,乃竺在推動很多事情。
2008年底,我做了《寶島一村》。2009年女兒結婚,我做了聽障奧運會。將近兩年時間,她作為總監制,擔任所有的繁瑣的工作。
那之後我們開始做大型活動。
後來就碰到「百年慶典」。當時的副總統蕭萬長親自找我,我不想做,躲起來,讓乃竺對付。最後剩不到一年了,他們又找到我,說真的沒人做。乃竺想到她爺爺的同盟會淵源,說那就做吧。
想不到那是這麼大一個反彈。(注:台灣「百年慶典」,正逢選舉期間,賴聲川總策劃、導演的慶典活動被綠營進行大肆抨擊,他因此陷入「弊案」風波,和「攀附權貴」指責。)
事後回想起來,她也很懊悔。她有自責。我不斷地安慰她,我跟她說,一點問題都沒有。我說,我們的人生裡面不管順的還是逆的,我們能接受的話,最後的結果都是好的。說實話,比如我能夠體會勞工階級、廣大群眾在想什麼,也就靠的那5年的打工生涯。我為什麼更瞭解人性,就因為有那5年。好像老天爺安排好似的。那5年真的很苦,苦過來就得到太多東西。
像這次,「百年」的事給我們那麼大的打擊。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做錯事被人罵,你要檢討;如果沒做錯事被人罵,那叫修行。
要學會忍辱。去學習任別人胡說,不還口。這些是乃竺教我的。以前我的個性不是這樣,你誤會我污蔑我,我沒做錯事,我絕對要反抗,不能接受。
她真的不斷地在教我,「不行,你就要接受。」 「你要看清楚,你還手,一點用都沒有。」「瞭解你的人就相信,不瞭解你的永遠覺得就這麼樣的。」這次是我很重要的一課。
而她那時候受的打擊就因為我,她不忍心看到別人這樣對我,所以會自責。反過來我也一直安慰她,「我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我的人生做的決定,這個決定我做了,我不會怪任何人。」我一秒鐘都沒有怪過她。
她自己覺得怎麼誤判了那件事。但和那次我們錢被騙光了一樣,對我們是一個轉折。而且時間會改變很多。現在,這事情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而我們還是一樣非常幸福。
它也讓我在人生更往前走。
慢慢地我們的重心就轉移了,轉到大陸,轉到美國。回頭去看台灣,舞台已不在那了,雖然那裡曾經是。
彷彿不斷有強烈的暗示,讓我們不斷地改變。
這之後,我們和央華合作在大陸演出,做烏鎮戲劇節,《如夢之夢》能重做,又有了上劇場,我們還是那麼幸福,還有了兩個小孫子。
我們在一起幾十年,不但生活在一起,還工作在一起。
太多人不理解,我們可以在一起共事。我們分工明確,我管創意、她管製作。當然有交集,但我們就討論。我們之間的溝通一直非常好,我們一直很在意彼此間的溝通,一天沒講過話,就不舒服。講的話都是所有事摻和在一起的,工作的、家庭的、佛法的都摻在一起了。這感覺很微妙。
我們以前住在陽明山的時候,車庫就是我們的辦公室,我穿過廚房就去上班了。耘耘在家總是看到,演員不按門鈴就進家了,或者穿著僧袍的人在家走來走去。上世紀80年代,家裡最高峰時每天晚上有一兩百人,他們來聽佛法,一待就是兩個月。
我和乃竺是各自進行修行的,隨時有體會都會彼此說。她不會有問題,一定是我有問題問她。我還沒碰過我有問題她解答不上來的。我一直鼓勵她開一些課,她堅持不肯。
她很少有過度的情緒,一直很平和。
我們做《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的時候,和張小燕(台灣著名綜藝主持人)合作,慢慢地,她對乃竺也有些瞭解,後來在節目里她公開說,「丁乃竺啊,如果這時候房子燒起來了,她也會說,‘嗯,也不錯。燒完還可以重蓋’。」
「百年」的事情,我們最難的時候,她也沒有太大的情緒,她就是每天看網上的狀況是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她睡眠非常好,我睡眠不好,半夜如果她發現我睡不著在那翻,她就會幫我按摩,一直到我睡著為止。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但她不會讓別人感覺到「我在奉獻」。你真要瞭解一個人,要從這些細微的地方看。
她太多東西跟我不一樣,比如我會累積東西,她會丟掉;她要減少,我要增加。我們出去旅行,她沒有任何意見,全部我主導。她可能覺得我比較亂,但就說一兩句,沒別的了。在這些細節上,我們彼此從來不會抱怨。
我現在看她,中國人講的那句話再貼切沒有,就是「另一半」。這是很深刻的感覺。「另一半」的意思是,我們單獨是不成立的,我們是一體的。就好像我們兩個加起來才是一個我們。
我們不能奢望可以更好,所以也更珍惜。我們也不炫耀。我也不認為夫妻就是該這樣,世界上的愛情和情感維繫都很艱難,像我們這樣融洽的不是太正常——我願意這樣說。所以我們特別珍惜。
所以,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更深的追尋,很容易散掉,很容易瓦解。如果彼此關係是建立在金錢或者簡單的吸引力上,那個東西很快、幾年內就可能散了。那個追尋,不叫做公司要上市或者什麼的,是短短的人生,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以及生命到底是幹什麼的。有這樣更深的彼此的追尋,你才有真正的話題可聊。
如果你的話題總是,「表坊今天怎麼樣,賣了幾張票」,兩三年就疲了;或者「你愛不愛我,我愛不愛你」,一年就疲了。要真正的長久不是這些。
我們到今天已經結婚38年了。必定有更深的東西,要不然兩個人早就不說話了。
這些年,我們兩個都會找時間去旅行,好比去年,我們到美國俄勒岡導戲,我就特意早去一周,去一些我們喜歡的地方,就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人以為我是來臺灣才學中文的,其實不是!這過程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先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的 Sinology (漢學系)讀了四年,當時系上的高老師也是臺灣人,是她最開始讓我慢慢認識臺灣🇹🇼 後來我拿到獎學金來台灣申請研究所,記得在師範大學讀研究所時,所長陳老師跟我說了一段印象很深刻的話: ...
台大留學獎學金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無產階級「全工全讀」
拚到博士
蔡正元:沒有不可能
EToday 記者陳佳雯/採訪報導
蔡正元除了平時針砭時政之外,
其實私底下相當樂中於公益,
圖為世新大學的獎學金得獎者合影。
(圖/取自蔡正元臉書)
一般人認知中的國民黨立委蔡正元,
是頂著美國一流學府博士頭銜
的「人生勝利組」,
但事實上,
出生於雲林北港的蔡正元,
家境貧寒,為了念書,
不斷靠著自己的努力賺取學費與生活費,
什麼苦頭都吃過的他,
當上立委後更不忘記要回饋,
截至目前已經資助了多所
私立大學的清寒獎學金,
為的就是讓學生可以安心念書。
蔡正元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說,
其實自己可說是來自「無產階級」,
家中經濟狀況相當吃緊,
所以從小就學會吃苦,
農忙時期還會駕牛車幫忙,
他說,國中畢業就到機車工廠當學徒,
「但事實上就是檢垃圾跟顧工廠」的工作,
每天晚上就只有一張行軍床可以窩著睡,
洗澡就用工廠的廁所。
直到有一天工廠想升蔡正元當領班,
卻因為沒有高中學歷而做罷,
讓他決定重回學校,但當時的他成績很差,
還笑說「考了5科不到100分」,
所有學校只有「松山工農」願意讓他備取,
能夠重拾書本的驚喜機會
讓他非常開心,也是第一個翻身的機會。
蔡正元與東吳大學的獎學金得獎者合影,
去年至今年,他已資助10幾所私大。
(圖/取自蔡正元臉書)
沒想到報到的第一天,蔡正元去找校長,
一開頭就問「我沒有錢,可不可以免學費?」
校長也很阿莎力地說「第一學期可以免學費,
但如果你考試不及格,第二學期就必須繳錢」,
為了「免錢念書」的目標,
連英文26個字母都念不好的他,
日夜苦讀,竟然全部及格,讓校長驚訝不已,
甚至蔡正元最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還記得念到高三時教育部有個規定,
職業學校的每班第一、二名可以參加甄試,
當時有幾千人來考,
依照成績優先順序選擇志願,
他也因此成為創校以來第一位大學生,
校長開心地拉著長長的鞭炮為他慶祝,
大學考試放榜時,
蔡正元選了台大機械系以及師大工教系,
當時考慮到金錢上的問題,
選擇了免學費的師大就讀。
回憶起在「松山工農」的學生生涯,
蔡正元笑說,
後來校長有透露一個祕密,
當初是因為招生不足才錄取蔡正元,
還被校長說是「垃圾桶撿來的學生」。
他說,當初也曾經為了每天能吃到麵包、
雞蛋與一杯牛奶,加入拳擊社當沙包,
練久了也練出強健體魄,
他笑說,「當初我可是有人魚線的!」
從國中開始就一直獨立生活,
待過工廠、當過電線桿工人、
還有電信機房鍋爐工人,
蔡正元說自己國中是農工,高中是工人,
大學是工程師,
畢業後考上公費留學到美國念書,
一直到現在,自己是無產階級爬上來的,
讓他不禁說,
「一直以來都是靠著納稅人的錢才能念完書。」
正也因為自己的求學過程比其他人都辛苦,
蔡正元更能體會清寒學生的處境,
當上立委後開始向企業家與貴婦團募款,
每年都請學校選出成績及格
且需幫助的學生數名領取獎學金,
他說,「這些學生為了念書,常常必須半工半讀,
無法專心在學業的處境讓人不捨,
這筆獎學金數字不是很多,但不無小補」。
原文網址: 無產階級「全工全讀」拚到博士 蔡正元:沒有不可能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13/191987.htm#ixzz2QYsPNghO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台大留學獎學金 在 台灣賦格 Taiwan Fugue Facebook 八卦
陳文成和馬英九都是1950年出生,建中、台大(1968–1972)時間完全重疊,也分別在1974和1975年拿奬學金赴美留學。不同的是,陳拿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奬學金,而馬拿的是國民黨的中山獎學金。1981年兩人都回了台灣,很遺憾的是,馬英九年初進了老K的總統府,而陳文成卻被老K的警總送進了地府(於七月二日晚間至三日清晨間,陳屍台大校園)。
我以這兩個人的命運路徑圖來説明那個時代「一個吃香喝辣風風光光,一個手銬腳鐐叮叮噹噹」,並指出陳文成在美國支持美麗島,捐款給事件被告的家屬。而根據輔仁大學大傳系習賢德教授發表於《傳記文學》第八十八卷第六期(二○○六年六月)引用馬的「自述」,我則説,同一時間,馬英九在在美國當職業學生作抓耙仔並自己洋洋得意地寫下「外交部及國民黨海外工作會」頒獎給他「反台獨」的事蹟。
當天晚上,擔任老K黨主席及2008年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要求我立即撒回我說他是「抓耙仔」的指控。我心胸坦蕩,當然沒理他。
第二天早上,我從外面回到新聞局辦公室時,已有記者多人堵在那,説馬辦已對我按鈴申告,民刑事都來。我記得,記者問我的感受時,我回應的第一句話就是:「噢,真告我了。奇怪,當抓耙仔不是不可告人之密嗎?他怎麼可以告人呢?」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被告,過程略過,結果在此:鐡證如山,我贏了!
台大留學獎學金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評價
很多人以為我是來臺灣才學中文的,其實不是!這過程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先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的 Sinology (漢學系)讀了四年,當時系上的高老師也是臺灣人,是她最開始讓我慢慢認識臺灣🇹🇼
後來我拿到獎學金來台灣申請研究所,記得在師範大學讀研究所時,所長陳老師跟我說了一段印象很深刻的話:
他說:Rifat,首先希望你要知道我們最重視你的健康跟心理,然後再教你學業。在我們的研究所你快樂的學習,開心的上課,健康生活比一切還更重要。
當年我離家很遠覺得孤單,但是因為老師的包容,我覺得找到新的家就是師大。後來認識的老師們還包括曲老師、王老師,他們也是不斷的鼓勵我。那些日子我慢慢認識台灣,一步一步融入東方文化。
因為有這些老師,讓我改變了我的人生。教師節快到了,這天也剛好我大女兒的生日😄這麼有意義的一天,請記得跟你們的老師聯絡,再一次感謝他們。祝天下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謝謝你們👨🏫👩🏫
國泰人壽教師節影片這裡看→ https://lihi1.cc/Wvkah
#教師節快樂 #人生向前有您領跑 #領跑者 #國泰人壽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台大留學獎學金 在 豪の島 Gounoshima Youtube 的評價
好久沒有跟大家聊聊天了~
這次總共要與大家分享三的主題:
1. 為什麼我會選擇去沖繩的琉球大學交換?
2. 到日本留學的好處是什麼?
3. 傳說中的「最爽留學生」的秘密是什麼?
請望大家有點收穫喔 XD
以上都是個人意見和與縣費生接觸後搜集的資料
如果有不一樣的地方歡迎指教討論
有其他的問題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問我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我是來自台灣的 “豪” (日語發音:GO~)
是台大土木所的研究生
目前在琉球大學度過一年的交換生活
將帶給各位不一樣的沖繩!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喔~ (拜託~
另外我已經回來台灣惹
所以現在就是存檔出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沖繩日誌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fjUyefZGGjc
九州旅遊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5Y0j3B0RfwQ
關西系列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7EhyNWavEdo
北海道系列請點我 https://youtu.be/8PUTLgWs2vI
熱門影片:
各家媒體報導「宮古島」https://youtu.be/hM6NaoC51wQ

台大留學獎學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評價
[自我成長|雞湯系列]
這個影片是要跟大家討論一下到底要不要念碩士👩🎓?老話一句,每一個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你有沒有勇氣去承擔後果。因為最近很多迷茫的朋友找我聊天,我才赫然發現,那些看起來人生勝利組的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而我自己說真的,讀這個碩士,確實也只是’‘因為我不知道做什麼,所以先去念一下’‘,畢竟學生這個身份真的是免死金牌誒!影片當中我透過我自己在讀碩士前、碩士時與碩士畢業後的心路歷程,來跟大家分享在做每個選擇時的掙扎,影片最後也會提供大家三個問題去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念研究所。
雞湯來了😁,大部分亞洲的學生,並不太被鼓勵去犯錯跟挑戰,所以總是很順利的高中畢業,按照學測成績進大學、選科系,以為在這四年會找出自己的目標,但卻在畢業時還是各種迷茫與困惑,最後在朋友家人與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繼續去讀一個碩士學位,但這條路真的是必須的嗎?希望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什麼才是真的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那些只是為了符合誰的期待而去做的事情。
推薦一本書: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裡頭最棒的一個概念就是,拜託不要在掉進那些所謂的成功陷阱,好好去思考你的成功是什麼?而不是別人認為的成功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