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協議 醫療方面 立法院公聽會 柯文哲之發言 (2013-10-02)
主席、各位委員:
其實任何一個政策的考量都很簡單,只有兩個原則:一、你希望50年後的台灣是什麼樣子?二、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朝那個方向前進?在回答第一個問題前,我們先來檢視一下台灣的醫療現況。作為一個在第一線實際臨床工作者,我至少可以舉出好幾個目前看到的問題。比如急診暫留人數爆滿,台大醫院急診隨時有150人左右在等待住院;「四大皆空」更是大家天天在討論的問題,其實「四大皆空」空的是初期照護,因為專科醫師的人數並未減少;至於醫療費用則是每年都在快速成長,因為在目前的健保給付制度之下,醫療費用根本控制不了,如果要控制,就必須「家醫」、「分級」、「轉診」、「論人計酬」,衛生署原本要推DRG制度,可是推動到一半就停掉了;有人問台灣的醫療有無不平均的現象?當然有啊!台東縣縣民的平均壽命比台北市民少8年以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本來醫療和教育就應該平均發展,因為這是窮人最後的一個機會。就我們在醫院實際運作來看,醫療人力架構必須重整,目前的現況是主治醫師做住院醫師的工作,住院醫師則做實習醫師的工作,而實習醫師做的卻是歐巴桑的工作。其實我今天是替醫勞盟的張理事長代理出席,我認為醫師納入勞基法是遲早的事,因為美國擋了差不多8年,最後住院醫師的工時限制法還是上線,臺灣目前專科護理師限制很多,醫師助理則完全沒有立法的情形下,醫療人力架構的問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我剛才講了這麼一大堆在講什麼,你們知道嗎?如果我們目前有這麼多問題,我現在問政府,服務貿易協定實施以後,對目前這些問題有幫忙,還是沒有幫忙?這就是重點。
我剛才很仔細看衛生福利部的說帖,我對衛生福利部的說帖有幾個回應,第一,以前馬政府不是說,簽定ECFA以後國民經濟會成長,結果呢?我沒有看到。就是因為ECFA沒有成功,政府已經失信於民了,現在再提出服務貿易協定,老百姓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任,有一些懷疑。事實上,今天所謂服務貿易協定,作為醫界第一線臨床的醫生,我不是反服務貿易協定,我是反黑箱,到底裡面是什麼東西,我都不知道,就包裹式的簽定。本來逐條討論、開放討論是必要的,在政府已經失信於民的狀態之下,當然更要討論。
另外,餅不要劃太大,政府聲稱大陸市場怎麼樣怎麼樣?我就明白問一句話,臺商去大陸開醫院,有哪幾家是賺錢的?請問廈門長庚的帳已經plus了嗎?大陸有很多潛規則,造成台商生意都是看得到吃不到。衛生福利部的說帖裡面講,我國醫療機構屬性都是非營利性質,醫療財團法人都是公益法人,所以大陸資金進來,我們都有規範它。講這一句話是睜眼說瞎話,如果臺灣的醫療真的是非營利事業,為什麼醫院愈開愈大、愈開愈多?醫院雖然沒有賺錢,但是它的周邊事業都在賺錢。所以講我國醫療事業是非營利性質,所以大陸資金來會受到良好的控制,寫的人到底自己相不相信?就我們目前看到的,高階的醫療人才跑到大陸去,現在不是假日飛刀手一大堆?禮拜六、日飛到大陸開刀的,我認識好多人都是這樣;低階的醫療人員薪水則會更降低,我也知道衛生福利部的說帖是說,我們沒有開放大陸專業人力來台,坦白講,只要服務貿易協定一簽下去,擋也擋不住,我認為就是螺絲釘戰術,什麼叫螺絲釘戰術?就是螺絲釘先輕輕釘下去,然後愈鎖就會愈緊。事實上,服務貿易協定一簽定,臺灣高階的醫療人才會跑到大陸去,而低階醫療人才薪水會再降低,因為大陸的人會跑過來,所以薪水會再降一次。
最後講到長照,衛生福利部也說,我國長照資金不足,如果大陸資金進來補充會改善。坦白講,如果長照這麼重要,政府就要自己做,不要老是想敵國會幫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我的意見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教育與醫療,再怎麼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項還是要維持一個程度的社會主義,因為醫療與教育的平均是給窮人最後一個機會,是保障人民最後的一個機會,所以在所有其他服務貿易協定裡面,這兩項是特別要逐條討論的,教育當然也包括文化。目前臺灣的醫療狀況一大堆問題,政府常常想服務貿易協定對我們有什麼幫忙?我坦白講,這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因為如果是重要的、困難的,政府自己要扛起來做,而不是講長照很困難,大陸資金進來我們會改善,這是不對的。就好像都更,都更為什麼失敗?其實都更要成功,一定要政府自己扛,放給私人建商去做是不會成功的,這是很清楚的道理。
我把今天講的話做一個結論,我們不是逢中必反,我們認為醫療人權是人世普遍價值,也希望中國大陸的人民有更好的醫療。在這個前提之下,其實我們今天反的是黑箱,到底服務貿易協定裡面的條文是什麼?要講清楚一點,到底要怎麼做?大家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不是反服務貿易協定,是反黑箱作業、反包裹表決。我的訴求很簡單,特別是醫療與教育這兩項,教育還包括文化,逐條討論、開放討論,就這樣而已。謝謝!
台大專科護理師薪水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林永傑醫師:
「這些人 都是為了救人而變成受害者」
#這是制度造成的
#我們應該更善待這些救命的人
#為誰而戰
#是不是我們不能玩這個技術
#我們的就是一台車沒有時速表也沒有油表
#因為這些人都是受害者
每當我接到電話後要出門時,家裡的小孩說,「你要去幫忙救人嗎?」想到朋友林姓護理師的小孩,是不是也常常說這一句?也許他的每一次都是說「是」,只有最後一次不是。
孩子心裡的英雄,為何會犯錯?
我從住院醫師時,就對葉克膜這個技術很著迷,因為,這好像就「與神同行」可以和神談判,把看來快死亡的孩子,救回來,幾個小時後,還可以和你點點頭;幾個月後,還會回來叫你一聲「叔叔」。
但和神談判,要付出多少"人""力""錢""技"?
幾年前,和同事去了一趟美國哥倫比亞兒童醫師參觀。巧遇一個嬰兒正在被裝葉克膜。來了一堆人,教授指著一個人對我們說那個人就是Perfusionist; 也就是最近被討論的很熱的體循師。
如果你在GOOGLE 打了 US Perfusionist Salary,你一定會嚇到。美國的體循師薪水之高。為何那麼高?是因為每一台葉克膜機器旁,都會有一個體循師,幾個體循師輪班守候。也許一個醫院有好幾台葉克膜機器在動著,但至少,這個體循師,會在這幾台葉克膜機器之間,不斷走動著。
最近有個朋友在美國生了孩子,光是簡單到不行的黃膽照光,一天就要1000美元。前前後後住了快1週。我根本無法想像使用葉克膜要多少費用?
當大家合力把葉克膜裝上快死亡的孩子的身子時,看到血氧上昇,孩子的臉色變紅,團隊的合作,讓我覺得很驕傲,是這一個團隊的一份子。
但當孩子的臉色變紅時,也是開始團隊解散開始。外科醫師通常又回到開刀房,體循師留下來善後,大概半小時,體循師也離開了。曲終人散留下來的就是加護病房的值班醫師和護理師了。如果順順的,大概得等白天或是一段時間才會有外科和體循師來了。如果不順,大概半小時後,又得叫這些人回來。
葉克膜機器,和洗腎機一樣,變成最後常規的照顧,就落在各個專科的值班醫師和護理師手上。雖然,有不少人來幫,但如果是我的病人,我常常自詡變成半個體循師。因我讀過學長的手冊,柯P的兩版經典。我常常病人有葉克膜時,就住在醫院中,也不太敢回家。因為,把這麼困難的技術,交給一個第二年的R2或是一個N1護理師,甚至小兒科V1,我都覺得心裡有罪。(不要說葉克膜機器,和洗腎機,連呼吸器也一樣,很多護理師都要兼著其他的專業)
我初期的幾個個案,很順利的就救起來,也造就我對葉克膜的期待。即使沒值班的日子,一聲電話也會離開家中,前往協助整個團隊。
但這幾年的個案,非死即傷。我的知識與技術退步了嗎?「沒有!」當我愈深入了解,只覺得這個技術,不是我們健保可以用的起的。台灣的機器,和國外相比,有夠陽春的。
雖然柯P自製了很多方法和緊急措施,但都是說著一件事「資源不足」「沒有標準的機器」。前一陣子,日本埼玉兒童醫院的主任,傳來了他們新的機器。真的是一台大戰車,光是螢幕,就有四個。相較之下,我們的就是一台車,卻沒有時速表,沒有油表,很多時候,都是用感覺做事例如「管子會不會晃」這樣抽象的概念。我身為半個且沒有照的體循師,想表達意見沒有什麼地位,我想引機器,台灣也沒有公司想代理吧!TFDA那關,更不可能。更不要說,相關成本和利潤了。陽春的機器,就這樣繼續陽春下去,從台灣北陽春到台灣南。
回到最近成大的案子,兩個人都是我很尊敬的人,他們知道我對葉克膜很投入,也常常教我。尤其是林護理師,還會印資料給我看,如果學會有活動,還有傳訊給我。兩個人會反目,我也只能說是「體制」。尤其是葉克膜這個技術,以國家來說,應該投入更多的經費;家屬也要了解這些就像去山上的「直昇機」,非常貴!不可以濫用!就像我在美國看到的一樣。
台灣葉克膜小組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變神仙的,怎麼會相殘呢?我想根本的原因就是柯P說的「共犯結構」。這兩三個人加上主任,就是「共犯結構」下的受害者。
我很希望這兩個我很尊敬的人,都能夠平安。我覺得錯不在他們。在這樣的框架下,去進行這樣的活動,互殘是很難不發生的。即使是我,說我沒有因裝葉克膜的個案對同事生氣過?「不可能!」雖然,我氣的常常不是人,是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沒有適合的管子」「沒法子量壓力」「找不到流速下降的原因」,這個沒有SOP,那個沒有SOP等。當然,我有時也會對住院醫師生氣,因為他們把洗腎機的 VA 管路和葉克膜的VA管路看成一樣,尤其值班醫師都換過一輪了!尤其柯P在新生兒的葉克膜的章節,著墨真的很少!
寫這文章,我很希望大家了解一件事,「葉克膜」是一個很難,需要投入人力時間,很多的技術。也希望藉著這文章,都能諒解兩方或是三方。
「因為,這些人都是為救人而變成受害者!」
#圖片說明1裝葉克膜的價值
#柯P的投影片 在GOOGLE上都找得到 PDF
#美國體循師的年薪
請大家如果看了有認同,把文章分享出去吧。
不要讓國家或是成大醫院變成"欺負我們的村子"。
陳昇 「三姐」。林護理師就是陳昇的「三姐」「體循師不要哭」。也許是只是因為「愛情」「理想」或是「思鄉」想離開這個村子。
台灣,請好好守護這些偉大的體循師!
台大專科護理師薪水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八卦
不能只有我看到
#為誰而戰
#是不是我們不能玩這個技術
#我們的就是一台車沒有時速表也沒有油表
#因為這些人都是受害者
每當我接到電話後要出門時,家裡的小孩說,「你要去幫忙救人嗎?」想到朋友林姓護理師的小孩,是不是也常常說這一句?也許他的每一次都是說「是」,只有最後一次不是。
孩子心裡的英雄,為何會犯錯?
我從住院醫師時,就對葉克膜這個技術很著迷,因為,這好像就「與神同行」可以和神談判,把看來快死亡的孩子,救回來,幾個小時後,還可以和你點點頭;幾個月後,還會回來叫你一聲「叔叔」。
但和神談判,要付出多少"人""力""錢""技"?
幾年前,和同事去了一趟美國哥倫比亞兒童醫師參觀。巧遇一個嬰兒正在被裝葉克膜。來了一堆人,教授指著一個人對我們說那個人就是Perfusionist; 也就是最近被討論的很熱的體循師。
如果你在GOOGLE 打了 US Perfusionist Salary,你一定會嚇到。美國的體循師薪水之高。為何那麼高?是因為每一台葉克膜機器旁,都會有一個體循師,幾個體循師輪班守候。也許一個醫院有好幾台葉克膜機器在動著,但至少,這個體循師,會在這幾台葉克膜機器之間,不斷走動著。
最近有個朋友在美國生了孩子,光是簡單到不行的黃膽照光,一天就要1000美元。前前後後住了快1週。我根本無法想像使用葉克膜要多少費用?
當大家合力把葉克膜裝上快死亡的孩子的身子時,看到血氧上昇,孩子的臉色變紅,團隊的合作,讓我覺得很驕傲,是這一個團隊的一份子。
但當孩子的臉色變紅時,也是開始團隊解散開始。外科醫師通常又回到開刀房,體循師留下來善後,大概半小時,體循師也離開了。曲終人散留下來的就是加護病房的值班醫師和護理師了。如果順順的,大概得等白天或是一段時間才會有外科和體循師來了。如果不順,大概半小時後,又得叫這些人回來。
葉克膜機器,和洗腎機一樣,變成最後常規的照顧,就落在各個專科的值班醫師和護理師手上。雖然,有不少人來幫,但如果是我的病人,我常常自詡變成半個體循師。因我讀過學長的手冊,柯P的兩版經典。我常常病人有葉克膜時,就住在醫院中,也不太敢回家。因為,把這麼困難的技術,交給一個第二年的R2或是一個N1護理師,甚至小兒科V1,我都覺得心裡有罪。(不要說葉克膜機器,和洗腎機,連呼吸器也一樣,很多護理師都要兼著其他的專業)
我初期的幾個個案,很順利的就救起來,也造就我對葉克膜的期待。即使沒值班的日子,一聲電話也會離開家中,前往協助整個團隊。
但這幾年的個案,非死即傷。我的知識與技術退步了嗎?「沒有!」當我愈深入了解,只覺得這個技術,不是我們健保可以用的起的。台灣的機器,和國外相比,有夠陽春的。
雖然柯P自製了很多方法和緊急措施,但都是說著一件事「資源不足」「沒有標準的機器」。前一陣子,日本埼玉兒童醫院的主任,傳來了他們新的機器。真的是一台大戰車,光是螢幕,就有四個。相較之下,我們的就是一台車,卻沒有時速表,沒有油表,很多時候,都是用感覺做事例如「管子會不會晃」這樣抽象的概念。我身為半個且沒有照的體循師,想表達意見沒有什麼地位,我想引機器,台灣也沒有公司想代理吧!TFDA那關,更不可能。更不要說,相關成本和利潤了。陽春的機器,就這樣繼續陽春下去,從台灣北陽春到台灣南。
回到最近成大的案子,兩個人都是我很尊敬的人,他們知道我對葉克膜很投入,也常常教我。尤其是林護理師,還會印資料給我看,如果學會有活動,還有傳訊給我。兩個人會反目,我也只能說是「體制」。尤其是葉克膜這個技術,以國家來說,應該投入更多的經費;家屬也要了解這些就像去山上的「直昇機」,非常貴!不可以濫用!就像我在美國看到的一樣。
台灣葉克膜小組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變神仙的,怎麼會相殘呢?我想根本的原因就是柯P說的「共犯結構」。這兩三個人加上主任,就是「共犯結構」下的受害者。
我很希望這兩個我很尊敬的人,都能夠平安。我覺得錯不在他們。在這樣的框架下,去進行這樣的活動,互殘是很難不發生的。即使是我,說我沒有因裝葉克膜的個案對同事生氣過?「不可能!」雖然,我氣的常常不是人,是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沒有適合的管子」「沒法子量壓力」「找不到流速下降的原因」,這個沒有SOP,那個沒有SOP等。當然,我有時也會對住院醫師生氣,因為他們把洗腎機的 VA 管路和葉克膜的VA管路看成一樣,尤其值班醫師都換過一輪了!尤其柯P在新生兒的葉克膜的章節,著墨真的很少!
寫這文章,我很希望大家了解一件事,「葉克膜」是一個很難,需要投入人力時間,很多的技術。也希望藉著這文章,都能諒解兩方或是三方。
「因為,這些人都是為救人而變成受害者!」
#圖片說明1裝葉克膜的價值
#柯P的投影片 在GOOGLE上都找得到 PDF
#美國體循師的年薪
請大家如果看了有認同,把文章分享出去吧。
不要讓國家或是成大醫院變成"欺負我們的村子"。
陳昇 「三姐」。林護理師就是陳昇的「三姐」「體循師不要哭」。也許是只是因為「愛情」「理想」或是「思鄉」想離開這個村子。
台灣,請好好守護這些偉大的體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