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74例本土,校正回歸73例,死亡15例;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指三級警戒發揮效果;蔡英文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沒有阻擋問題;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新北首設大型篩檢站】
台灣今(31)日新增274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校正回歸數73例,本土總計新增347例,另新增15例死亡案例;全國三級警戒有效,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針對疫苗購買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直播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呼籲國人團結;台北市推動「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在社區將成常態;新北市首設大型篩檢站,最多每日可篩3,600人。
■新增347例本土個案、4例境外移入,另有15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4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274例本土病例,為129例男性、14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29日至5月30日。另校正回歸個案73例中,為36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5月29日。
陳時中指出,所有本土個案共347例,以新北市17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22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及苗栗縣各3例,新竹市2例,花蓮縣、澎湖縣、高雄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293例有雙北活動史,其餘縣市54例中2例有萬華活動史,46例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15例死亡個案(案1778、2111、2616、2656、2658、2795、3143、4936、5698、5732、6803、7140、7277、8031、8134),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5月28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5月29日。
境外移入部分,陳時中指出,新增4例皆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案8419、案8531、案8532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50多歲女性及50多歲男性,分別曾於4月29日(案8531)、5月10日(案8419、8532)出現相關症狀,3名個案於5月29日自印度返台,入境後至檢疫所集中檢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案8434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5月14日自南非返台,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29日出現相關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Rt值從15降至1.02,陳時中:本土疫情趨緩、繼續維持警戒
全國於5月19日進入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已約兩個禮拜,疫情是否趨緩?陳時中出示圖表指出,本波本土疫情已漸趨緩,兩週內Rt值最高位於5月13至15日左右,Rt值高達15;但經過雙北以及全國陸續提升到三級疫情警戒後,現在Rt值已經下降到1,「朝向可控範圍前進,感謝全國人民和各地方政府,積極實施三級警戒,已經看到三級警戒的效果,」未來兩週要積極維持三級警戒的作為,希望把Rt值降到1以下。
陳時中說,目前具體戰略方向是不斷滾動檢討三級警戒相關措施,不足的部分隨時檢討,希望發病到隔離的時間能縮短,縮短愈多疫情就能控制愈好;目前已準備購買相關抗病毒的單株抗體藥物,給輕、重症患者使用,盼能降低重症比率,以及可能被遺漏的病人或死亡個案。
此外,因篩檢、通報程序塞車,指揮中心在5月22日公布400例「校正回歸」案例後,一個禮拜內每日校正回歸案例數大多超過200例,但昨(30)、今(31)兩日校正回歸案例數皆少於100例,分別為89例和73例。(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陳時中表示,從經過校正回歸的研判日圖表來看,5月21日達到最高峰,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校正回歸案件數已逐漸減少。
■Rt值是什麼?指揮中心:低於1疫情就能反轉
流行病學透過一個指標表示病情在一定區域的傳播情況,此數值簡稱為R,全稱為「即時有效傳染數」(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簡單來說,是指感染某流行病的一名患者,任意時間能傳染的人數。 Rt值是一種預測模型(Rt=R值+時間變化);R0值(讀作 R-naught)則是基本傳染數,指的是在特定環境,不考慮時間等其他因素,一個病人平均感染的人數,數值愈高,疾病的傳染力愈強。
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說明,R0的定義是指「在沒有免疫力的狀況下,沒有任何介入措施,平均一個人可以傳給多少人。」去年疫情剛開始的病毒株,R0值約為2~3,但此次在台灣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染力更強,約為4~5。他表示,在這波疫情之前,從自身經驗也可以輕易看出,大家的防疫警戒心下降、社區戴口罩的人也變少了,萬華地區更因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傳播,造成一傳多的超級感染事件。
透過居家辦公、娛樂場所關閉等介入手段,讓R0值下降,林先和說,國外也都是如此,大波傳染事件結束後,透過封城都能控制疫情,「接下來要做的是讓疫情穩定,不至於一旦回歸正常生活,很快又爆發新一波大感染。」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公布圖表中的Rt值是模擬最糟狀況的模擬數字,目前最新數字是1.02,代表一位病人可以傳給1.02個人,「這個值低於1以下就表示疫情可以反轉。」而Rt值的高峰會比確診數的高峰來得更早,是因為病患從發病到確診有一段時間差的關係。
至於重症人數部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案例累計確診數7千多例,其中有1,055人屬於重症,若不分年齡層,重症比例為14.9%;若細分年齡區間,年齡大於60歲者,重症比率是27.5%。他坦言,數字有增加趨勢,罹病民眾是年長或有慢性病族群,確實重症比例偏高。
■中央擋民間買疫苗?蔡英文首度直播談話:政府全力協助,沒有阻擋
針對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企業爭相表達購買疫苗,陳時中表示,目前向食藥署行文的有4個單位,跟指揮中心行文有2個單位,至於媒體有報導但還沒正式來文,有10個(單位)沒提出。民間團體自行接洽「並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最後還是要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也要確認貨源符合指揮中心的要求。
至於外界質疑國產疫苗沒有進行三期實驗,安全性不夠。陳時中特別拿出圖表比較2家國產疫苗與國際AZ、BNT等疫苗,並指國內一、二期臨床試驗人數包含老年人口在內將近4千人的試驗,規模比國外一、二期數目還多,是擴大執行,可以算是二、三期延續計畫,可以確保安全性。
陳時中補充,三期臨床試驗時間通常會拉很長,如果等到三期做完才決定購買會緩不濟急,國外包含嬌生、AZ、BNT、莫德納等4款疫苗都是尚未完成三期,各國就已經核准EUA。
針對疫苗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5點也首度透過臉書直播發表談話。蔡英文表示,疫情這兩天已有趨緩但仍充滿挑戰,感謝國人過去兩週忍受不便生活,並希望能持續配合防疫指引,避免不必要外出。
關於民間和企業願意捐贈疫苗一事,蔡英文指出,行政院已宣布,民間宗教團體將由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擔任窗口,企業由經濟部長王美花擔任窗口。她強調,「政府樂意與民間一起努力,沒有阻擋(購買疫苗)的問題,」疫苗需要做查證,才能確保原廠、安全、合法、有效。
為了因應之後將進入的大量疫苗施打階段,蔡英文表示,行政院政委唐鳳已經在做疫苗預約系統設計,現在正在測試,測試完後就可以使用,國人將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施打疫苗。
蔡英文並否認國產疫苗炒股問題,強調相關財報都是公開,可以查證,「我們也做了內部清查,相關政務人員都沒有炒股問題,若有人具體指控,一定依法嚴查。」
蔡英文最後強調,過去一年多因為國人團結冷靜,才能守住第一波疫情,眼前挑戰如果驚慌失措,不會有幫助,從三級警戒到疫苗大規模接種,相互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立法院三讀紓困條例,上限至8,400億元;入境離島將全面普篩
立法院院會今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總額上限至新台幣8,400億元,並延長紓困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限至明(2022)年6月30日止,此波紓困最快6月4日就能發放。此外,立法院也通過國民黨團提出附帶決議,包括本次新追加的地方政府紓困特別預算分配比例從6%提升到10%,以及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入境全面普篩,並在一週內設置完成快篩站。
入境離島需篩檢一事,指揮中心也表認同。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經評估後將同意交通部民航局所屬台北松山、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小港航空站設立篩檢站。旅客搭乘國內航線前往離島時,應於搭機前填寫「健康聲明書」,現場有症狀者不可搭機,且應配合病毒核酸檢測;若為過去14天內有症狀者,須現場配合接受抗原快篩檢驗且為陰性,始得搭機。經抗原快篩檢驗陽性的旅客,將由航空站安排搭乘防疫計乘車送至衛生單位指定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
■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社區將成常態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之前台北市快篩陽性民眾(不分年齡)都送至防疫專責旅館,隔離10天後若都沒有症狀或退燒超過1天以上,防疫專責旅館就可以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繼續居家隔離7天。但為使防疫旅館、醫院資源更有效運用,台北市今天起實施快篩陽性分流,並公布新的「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
黃珊珊表示,計畫分為三大類:中重症者(不分年齡)由救護車送往醫院;輕症者(不分年齡)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無症狀患者則細分為三種,一為55歲以上,二為55歲以下但有慢性病者、需照顧者、評估無法居家隔離者,這兩類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最後一類為55歲以下,採居家隔離17天,並由健康中心每日關懷個案狀況。
黃珊珊表示,未來社區內有確診者、陽性快篩無症狀者隔離,將成為未來新常態,「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這些都會發生在你身邊。」
■新北設3,600人大型篩檢站;疫調分析:7成足跡在居家周遭
新北市疫情嚴峻,今日新增本土案例126例、校正回歸45例,是今日確診數最多的縣市,目前新北市累計確診數已達3,478例。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已經有30處快篩站,但為提供市民快速注射疫苗場所,新北市在板橋江翠重劃區首設大型疫苗接種暨快篩站,該處腹地達4.3公頃,而且離社區還有一段距離,非常適合疫苗接種以及快篩。現場共設有3個快篩站,每站有6個窗口,最多可開到18個窗口,1個窗口每天約可篩檢200人,最多可達3,600人,未來可改變成大量疫苗接種的場所。預計6月3日開始預約或到現場登記。
另外,侯友宜指出,新北市警方疫調分析確診者4萬多筆足跡後發現,其中有71%都在居家周邊,17%在公共場所,9%在醫療院所;公共場所中,以傳統市場47%最多,賣場26%其次,公園17%,其他10%。他呼籲,民眾無論室外、室內都應暫停聚會,從戶外回家後持續戴口罩保護家人,並減少外出採買。
■醫護在馬路邊救病人?N95口罩不夠用?指揮中心加開記者會澄清
昨晚有2部於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一是多名患者躺在院外臨時搭建的病床上接受救治、二是醫護在院外救治病患之餘還拿著掃把清除地面積水,引發質疑「醫療量能崩潰,醫護只能在馬路邊救病人」。
指揮中心今天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陳宗彥澄清,並提出四點聲明:第一、所在地仍屬院區裡,不是路邊;第二、棚內並非治療,而是讓病患等待檢驗結果;第三、臨時棚是為了讓病患等待過程可遮風避雨,需要躺臥的會讓他們使用,旁邊也有醫護人員注意;第四、部立台北醫院醫療量能充足,絕非因為量能不足才將病患移到戶外治療,希望民眾勿再以訛傳訛引發不必要恐慌。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進一步說明,病人必須先做抗原快篩,陰性才可進急診、PCR陰性才可以住院,這是全國醫院都適用的規定,主要就是要保護院內病人、醫護和醫療資源。
針對台北馬偕醫院有醫師向媒體爆料指出,院內醫護防護裝備嚴重不足,N95口罩一人只發2個,院方甚至要求醫護重複使用,規定要戴滿8小時,若不到8小時還要收起來下次再用。
對此,陳宗彥出示數據指出,目前所有防疫物資狀況都充足,而統計自5月3日至5月27日撥發數量,包括醫用外科口罩3,851萬6,600片、N95口罩235萬4,370片、隔離衣141萬6,160多件、防護衣21萬9,760件,強調地方戰備存量都有達到標準。陳宗彥也喊話要地方衛生單位應注意,隨時撥補給各大醫院,不希望再看到有醫護人員重複使用N95口罩。
(文/林雨佑、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黃適敏、柯皓翔;攝影/余志偉、鄭宇辰)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Rt值 #R0值 #疫苗 #國產疫苗 #紓困 #入境離島普篩 #大型篩檢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氤氳竹林,搏得眾人鍾愛,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23:45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鹿谷溪頭風景線,屬於阿里山支脈,海拔高度介於160...
「台大實驗林面積」的推薦目錄: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地震災害與預防系列報導:土壤液化
【當地震時間較長 搖晃造成土石錯動 原本地底的地下水瞬間湧出地表 即會造成“土壤液化” 若房屋蓋在富含地下水的地盤上 會使建築物像船一樣在地上漂浮或下沉 道路如波浪般起伏 而過去的行水或沼澤區因沖刷堆積成平原 土壤液化的疑慮也較大】
2011年3月11日,離震央數百公里外的東京首都圈,傳來了東日本大地震的震波,在房舍和道路遭受破壞的同時,一場預想不到的災難來襲,從地面湧出的泥水,這戶人家,玄關的大門一半沉到地底,下沉至少有一公尺深,這就是「土壤液化」,能使建築物像船一樣在地上漂,像波浪般起伏的道路,從地面下噴出的泥水,瞬間淹沒了整條街,311地震引發的土壤液化,被稱為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單單是東京灣沿岸,就有相當於900個東京巨蛋,大約4200公頃的土地出現土壤液化,而且這次不僅是沿岸,連內陸也出現土壤液化,受災範圍,南北超過500公里。
土壤液化指的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使得原本富含地下水地區的砂土層,因為土石錯位,導致地下水瞬間湧出地表。若房屋蓋在富含地下水的地盤上...
土壤液化實驗,一旦地盤受到外力震動,原本緊連的土石錯位,頓時失去支撐房屋的力量。
當時千葉浦安市,全市四分之三的土地出現土壤液化,房屋損毀2萬4千餘棟。土壤液化破壞了大量地下管線,光是千葉縣震後就有18萬戶斷水。沿路這些石墩子,也都是因為土壤液化「長」出來的。
「請各位看一下,原本應該在地面下的人孔,因為土壤液化而抬升到了地上1公尺,」NHK新聞片段。
土壤液化實驗,深埋在地底的排水管道,因為相對比較輕,所以在震動過後,會從地底浮出地面,土壤液化導致的災害,就是這麼來的。
強烈地震導致土壤液化並不稀奇,然而令專家費解的是,為何浦安震度只有5,卻發生大面積土壤液化。
「問題出在了地震時間的長度上,阪神大地震時,強烈搖晃15秒,而311時,浦安搖晃了有1分鐘之久,安田教授重現了浦安311時的搖動,測試了土砂的狀況,得出以下實驗結果,在阪神大地震搖晃的15秒中,實驗地盤沒有出現什麼變形,但是在搖晃了25秒到1分鐘之間,實驗地盤出現了土壤液化現象,此結果與311當時浦安土壤液化狀況一致,」NHK新聞片段。
為何搖晃的時間長短,會與土壤液化的產生有所連結呢,因為地震規模小時,土石幾乎不會錯動,要是搖晃時間短,便不會出現土壤液化,但如果搖晃時間長了,土石會越來越鬆動,便會出現土壤液化的結果,「迄今為止我們所經歷的地震,都沒有像311搖晃那麼久的,311不但強度達到芮氏規模9,是非常大的地震,而且時間也長,只要時間一長,就算距離遠的地方震度不強,也會出現土壤液化的現象,」東京電機大學教授安田進。
正是如此長時間的搖晃,置沿岸數百萬人性命於危難之中。
「這是被東日本大地震(311)震壞的堤防,全國大大小小總計震壞了2000個堤防,如此龐大規模的崩壞,令專家十分驚訝,一直以來,日本都有假設,土壤液化可能對堤防帶來的影響,但是311大地震強烈且長時間的搖動,不但造成地盤土壤液化,連堤防內部也出現土壤液化,導致大規模堤防崩塌,日本位在零海拔的平原,正好是日本三個經濟中心所在地,共計有400多萬人住在這些地區,」NHK新聞片段。
名古屋大學的野田利弘教授,以地震規模6為假設,做出了電腦模擬動畫,顯示搖晃三分鐘,堤防內外均會出現土壤液化,堤防潰不成形。
「不要說海嘯了,在那之前,地震剛震完沒多久,大水將會一口氣漫進城市裡,而堤防邊的土壤液化,還潛藏了另一個危機,首先,在地震導致土壤液化之後,因為地盤受到上方重量壓迫,在壓力與地震搖晃雙重作用下,堤防會崩壞,土地會朝向大海流失,其結果,就是油槽底下的地基甚至是油管,也都全部損壞,」名古屋大學教授野田利弘。
這是311地震當天,發生在千葉市原市的油槽大火,前後整整燒了十天。這也將會是油槽底下萬一發生土壤液化,可能會出現的景象。
「單單是一家電力公司加強也沒用,一定要全日本所有的油槽底下都補強,要不然隔壁油槽也會飄來危險物,要不就是高壓瓦斯外洩,全日本都會陷入危險狀態,如果不現在開始動作,我怕就要來不及了,」早稻田大學教授濱田政則。
土壤液化不只會出現在沿岸,位於內陸的埼玉縣加須市,也傳出土壤液化災情,發生的地點,皆位在舊時河川氾濫區。
此外,同屬內陸的千葉我孫子市的土壤液化災區,則全是沼澤地填出的新生地。唯有確實紀錄下這些災害地點,才是對未來防範的最佳保障。
「同一個地點,同一個地區,反覆出現土壤液化的狀況很普遍,因此,調查曾發生過土壤液化的地方,對於確認未來可能土壤液化的地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關東學院大學教授若松加壽江。
台灣很多地區也位在土壤液化的敏感地質,北市府曾經委託學者分析,若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包括社子島、行天宮,甚至列為防災公園的大安森林公園北半側等10處,都是土壤液化紅色警戒區。
「我們(台北盆地)地底下有大概四五百公尺,兩三百公尺的泥沙,這個泥沙來講,震波進來的時候它會放大,搖晃的程度會變大,房屋的構很容易受損,如果台北的關渡斷層發生問題的話,關渡那裡固然會有大問題,可是真正可怕的是台北盆地裡面,反而關渡那個區域,不見得有台北的破壞力大,是這樣嗎,對對對,因為整個台北盆地高樓大廈那麼多,上次我們談過,台北市很多老舊的房子應該要都更,」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謹記歷史教訓,才能夠遠離悲劇。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Facebook 八卦
日前我先PO了一篇討論花蓮與嘉義觀光客低潮的文章,引起一些迴響,於是昨天我又貼了幾張當地居民居住環境的照片,情況真的很糟。我覺得我們已經來到一個關鍵點,所以請容許我再多說一點,因為現在必須超越觀光來客不彰的救急層次,鄭重審視我們觀光的投資策略。
這話怎麼說呢?就拿阿里山來說吧!要是說「講到台灣就馬上想到阿里山」,沒人會反對。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麗阿里山的背後卻有許多人有著莫言的哀愁?
首先,嘉義到阿里山的森林鐵路,主線已經中斷很久了,一般人有注意到嗎?我們看看瑞士的登山鐵路,再看看阿里山鐵路,會不會很慚愧?我們在批評當年日本人用阿里山鐵路掠奪我們寶貴森林資源的時候,我們自己又有為阿里山好好投資,讓她變得更美好嗎?為什麼森林鐵路變成台鐵與林務局互踢皮球的犧牲品呢?
阿里山居民有原住民以及不同年代移民來的漢人。我遇到一位管理宮廟的老先生,他的祖父輩被日本人由山下徵召來建設阿里山鐵路;一位茶行老闆,父親曾是空軍,派來阿里山建設駐守雷達站。他們都捨不得離開阿里山這美麗的地方,於是定居下來繁衍生子,後代成為今天阿里山社區的重要份子。
但是自從阿里山設置國家森林遊樂區,交由農委會林務局管理以後,遊樂區內的土地與新建築就都歸林務局管理,原來遊樂區內有自有房產的居民在一場火災後都變成了林務局集中住宅的承租戶。於是就出現了兩個後遺症:
1. 居民必須向林務局租屋居住,但是林務局近四十年來沒有太大的房舍投資,居民也無法自行改建,所以這些房舍不但狹小(大部分最多只有每戶16坪),而且老舊不堪,已經遠低於今天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水準。旅館業者也有一樣的問題,多年來房舍是向林務局承租,多不合當今國際觀光旅舍的水準,許多連自有餐廳都沒有,無法提供餐飲服務。這樣與阿里山該有的品牌形象相差甚多,如何吸引國際觀光客呢?
2. 為了讓遊樂區裡商業經營比較好管理,林務局設置了集中式的美食街與商業區。用意雖佳,但是規劃並不符合實際需求,或者面積小,或者功能配置失當,使得居民經營的商業一蹶不振。尤其當初曾經承諾居民,如果配合遷移到集中場所,可以轉給下一代經營,後來卻跳票說經營者如往生退出經營,後代沒有承接權力,更讓當地居民有受騙的感覺。
我特別請當地朋友帶我走訪這些場所,由這裡所附的照片可以瞭解目前的慘狀,已經遠遠超越我文字的表達能力。
最後就是林務局要求原來種植山葵的居民在去年底前全數剷除,讓當地每年損失輸出日本數億元的產值,更增加了當地居民低迷與抱怨的氣氛。我沒有專業論斷為何林務局制止居民種植山葵,但是鄰近的台大實驗林區並未禁止,顯然是一區兩制。阿里山山葵是非常著名的特色農產,就這樣走入歷史,是我們要的嗎?我們是不是應該比較積極的來輔導居民,例如比照其他地區解編土地,讓農民有積極的投入誘因,而不是消極制止?
上面這些問題,其實已經超過林務局能力所及。在配合國家觀光的前提下管理區內居民的住宅與商業、農業,需要跨部會的努力。如果只靠林務局單一機關的努力執法與管制,只會造成更多民怨,而只有風景沒有人文的阿里山,沒落也是必然的結果。我們需要一個上位策略,檢視我們的觀光建設。阿里山居民的哀愁,只是冰山的一角。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評價
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氤氳竹林,搏得眾人鍾愛,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23:45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鹿谷溪頭風景線,屬於阿里山支脈,海拔高度介於1600~1800公尺之間,夏季平均溫度僅20度,冬天不下雪,舒適的氣候搭配佔地廣闊的杉木林,造就了最豐富的森林浴場。
園區內全年花開不斷,春天可賞山櫻、杜鵑、牡丹花;夏季則有波斯菊、繡球花;秋天滿山楓紅;冬季臘梅飄香,是國內知名的避暑勝地和賞花盛點。
07:03 日月潭
擁有全台唯一的水陸空3D遊程,環潭公路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潭區著名的有拉魯島、文武廟、慈恩塔、拉魯島、玄奘寺、向山、永結橋、同心橋、耶穌堂、梅荷園、九族文化村、蛇窯等景點,環繞潭區的14條步道更是賞景與活動的好去處;週邊特色遊憩區有:鐵道懷舊之旅的集集、車埕;原鄉之旅的地利、雙龍;紅茶陶藝之旅的鹿篙、澀水;自然生態之旅的埔里桃米、頭社活盆地。
28:35 武界部落
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全村約1百餘戶,人口約8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猶如人間淨土。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行程 #金探號PK #南投景點
--
主持人:王軍凱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6t9FpnL6Mk/hqdefault.jpg)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20070711 台大溪頭實驗林場1 空中走廊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大 溪頭 實驗林場 溪頭森林遊樂區位於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山麓,海拔1150公尺, 面積 約2500公頃,屬於 台大實驗林場 ,種植杉、柏、紅檜、銀杏與孟宗竹等珍貴 ... ... <看更多>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2022台大實驗林-電腦組裝筆電開箱經驗分享,精選在Youtube ... 的八卦
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 ... ... <看更多>
台大實驗林面積 在 臺大實驗林 :: 台灣觀光指南 的八卦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下附屬的森林實驗林場提供本校森林學系與各系、所及國內外相關 ... 水里鄉早年是臺灣木材業的重鎮,民國四十七年台大實驗林管處於水里成立木材利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