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事來哈拉10/22+起一週節目預告,請大家記得下午四點收聽「媒 事 來 哈 拉」,任何問題請留言在本篇下面唷!!!
10/22 (一) 【靈光閃閃亮】
來賓:塔羅流浪漢 Tiffany
連線:攝影師 杜韻飛 《生殤相》用快門送流浪狗最後一程
10/23 (二) 【心靈養生】
主題:小心,肺炎細菌就在你身邊!
來賓:台大家醫科主任 黃國晉醫師
10/24 (三)
來賓:富朋友理財筆記網 版主 艾爾文(Alvin)
主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導讀
10/25 (四) 【職場達人】
來賓:批貨採購創業達人Jessies 邱綺瑩
主題:女性小資創業─景氣不好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
10/26 (五) 【兩性話題】
來賓: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 曲家瑞老師
主題:感情中成功的復仇方式
10/27 (六)
想點歌的朋友請直接留言在本篇底下,對本周節目有任何意見也請發表在這邊唷! (by 沈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病毒 全球近5000萬人感染,超過120多萬人死亡, #歐美疫情 持續惡化! 隨著境外移入病例持續新增, 二次感染案例陸續出現,且症狀更加嚴重? 中西醫合併療法,中藥 #清冠一號 助新冠病患癒後恢復 此外,處於秋冬好發高峰期的流感、 #肺炎 也不容忽視! 每年因流感或肺炎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台大家醫科主任 在 *桑妮凱特‧說說話* 澳洲護理/移民/美食/世界旅行分享 Facebook 八卦
#東西方教育大不同
最近感觸蠻深的,我發現接受東西方教育的人在給別人關於人生的comment方式很不一樣。
人生一路走來,我們都不停的在做決定。有時候你會很擔心隨之而來的後果,或者是擔心發展不如預期,所以過程中難免會找人討論。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從台灣到澳洲,我發現了很多的不一樣。
#最大的差別
我個人感受到最大的差別是,受西方教育的人,在聽到我說出我的想法、我的規劃、我的藍圖、我想如何改變未來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是說:「good job、 well done、 I support you、 brilliant idea 、go for it 、you’ll be fine、 you can do it、 I’m so happy for you。」🌟
而東方教育的朋友或長輩,則是在我丟出一個想法的時候,跟我說:「真的嗎?你想清楚了嗎?會不會很難?會不會很危險?這樣不好吧?我跟你說怎樣怎樣會怎樣怎樣」大家會不停的想給你建議,幫你質疑你的決定。🌖
這些建議大部分來自於出於關心,希望你深思熟慮,於是在什麼都還沒發生前,一直提醒著你可能會有的風險。
不能把這樣的關心解讀成潑冷水,但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讓人卻步。
🌪⚡️💥
這樣的差別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是不是來自於我們從小一直被保護著,所以大家會用過來人的心態幫你假設了哪些可能發生不好的狀況,於是搞的我們越來越怕。
怕我們跌倒、怕我們受傷、怕我們課業成績不好、怕我們出社會找不到工作、怕我們找不到另一半。
我們的社會一直教育著我們要怎麼去成功,卻忘記了教導我們:失敗也沒有什麼。
這件事失敗了,到底會怎樣?
我們是不是根本沒學過,或是忘記了怎麼去面對失敗,怎麼去體驗挫折,怎麼去面對事情不如意時他人的眼光呢?
而且當一個人徬徨失措的時候,就類似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的耳朵會不自覺地接受所有的訊息,但當下的我們並沒有辦法去審核哪一個最適合我們。
於是這樣不同類型的甚至可以說是positive / negative 的comment對即將做人生決定的人影響有多大呢?
我覺得超大的🤔
#耳朵硬一點
#別聽馬後炮
焦慮跟徬徨身為當事者的我都經歷了很多次,在這段人生裡我學會的是,你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論好壞都當成學習,而且要早點開始培養decision making 的勇氣。別人嘴裡說的,都是他們的事,人生的苦與甜都是我們自己承擔,自己想怎麼做最重要。
去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找出自己能承受最大的風險是自己的工作。
還有最重要的是,慎選你分享你夢想以及討論你計劃的人。🙈🙉🙊
#負能量 帶來的傷害比你想像中還要大。
不是所有的好朋友、親近的人都能夠理解你或是給出客觀的建議。
有時候越愛你的人因為擔心,他們可能反而給了你更多的「不可能」的暗示。
我很慶幸當初我要來澳洲的時候,我身邊的人是提姆,身為一個澳洲長大的英國小孩,他讓我學會失敗了又怎樣的態度。🤷♀️
加上他總是很正向的支持我,比我還要相信我自己而且有點天馬行空。另外他本身是個很有毅力,永不放棄的人,讓我這幾年也慢慢臉皮越磨越厚,更敢幫自己發聲,更敢去挑戰我本來不敢挑戰的職缺。🙆♀️
這邊讓我插播我今天耶誕節看到的文章,大家要出國前真的可以開始培養自信跟滿滿的正向:
https://www.facebook.com/1113815305486873/posts/1633099210225144/?d=n
真的會讓人生順利跟快樂很多🎉
回到正文😜
#看淡 跟 #放下 是我認識提姆後慢慢學會的課題。
是不是很多人都一直留在一個別人跟我們說很棒的工作,但其實自己並不快樂?
#跳出舒適圈
我們常常聽到,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卻非常的少。
因為太怕下一個地方不好又跳不回來~
我想,從我決定從台灣跳到澳洲的那一天起,或是在澳洲各個州那搬家移動的每一刻,都被迫的逼自己跳出舒適圈。
寫履歷跟selection criteria真的很煩。
但發現這幾年後不管寫文件或是interview我都越來越抓到眉角🙂 有需要的人我也可以幫你們看唷 (招手 🙋♀️)
最近很幸運 🎉
投了新的工作,也順利地拿到總院急性病房老年醫學部的同等級職缺,RN LEVEL 2,這算是短期代訓(交叉訓練的概念但要自己投履歷跟經過面試),未來可能一樣變成永久缺。
公立醫院的好處是可以把原單位permanent position 變成留職停薪,然後投其他單位去增強自己能力後再回原單位或是留在新單位。
💰🥇
加上2020尾聲很順利地完成了我澳洲第一個post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可以加薪3.5%(各洲不一樣)
不枉費我在繁忙的full-time生活裡,仍然選擇一學期修兩門學分,一年內完成了這個學歷☺️
我一直都不希望自己因為環境的安逸,而停留在原地太久。
目前的醫院雖然是復健專科的醫學中心,但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待過的亞急性醫院中心,步調真的比較慢。👨🦳🧑🦳👩🦳
一年半讓我學習到很多急性與亞急性不同的差別以及得到管理的機會。但我想要繼續成長,我想要確保自己在未來移動的時候還有與別人競爭的實力。
2021年,希望藉由了解坎培拉急性病房的運作方式,加上同時進修管理學的學分,能讓未來的路更寬走得更遠。
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至少老年醫學科跟復健科在未來絕對是個大宗。
目前每個病房因為人口老化,都會收到許許多多的年老患者,除了目前本身就在practice 的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未來我想針對BPSD以及pallative care(End of life care)做學習。
有老年醫學經驗的人也歡迎跟我分享你們的經驗唷❤️
話說我以前打工的診所老闆就是台大家醫科主任,他們也都是老人醫學科的專家超強的。
我很期待一月份🏥的新環境啊!
2021要來了,祝大家年終領得開心,準備跳巢的也都順利轉移,或是順利找到新工作🥳
It’s doesn't matter where you’re going. It’s who you have beside you.
#身邊的人很重要🙆♀️
#好好珍惜身邊正向的家人朋友們❤️
台大家醫科主任 在 艾爾文 Facebook 八卦
我錄廣播啦!!
明天10/24下午四點富朋友在中廣流行網「媒 事 來 哈 拉」有讀書心得與導讀,是本人此生的空中廣播首發呀!(發抖中...)。看慣文字的朋友如果想聽看看我聲音是如何飄在空中的,再請準時收聽啦~~沒收音機的也可以透過網路來收聽,線上收聽網址:http://goo.gl/XlTj1
【全省收聽頻道】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雲林、台南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媒事來哈拉10/22+起一週節目預告,請大家記得下午四點收聽「媒 事 來 哈 拉」,任何問題請留言在本篇下面唷!!!
10/22 (一) 【靈光閃閃亮】
來賓:塔羅流浪漢 Tiffany
連線:攝影師 杜韻飛 《生殤相》用快門送流浪狗最後一程
10/23 (二) 【心靈養生】
主題:小心,肺炎細菌就在你身邊!
來賓:台大家醫科主任 黃國晉醫師
10/24 (三)
來賓:富朋友理財筆記網 版主 艾爾文(Alvin)
主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導讀
10/25 (四) 【職場達人】
來賓:批貨採購創業達人Jessies 邱綺瑩
主題:女性小資創業─景氣不好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
10/26 (五) 【兩性話題】
來賓: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 曲家瑞老師
主題:感情中成功的復仇方式
10/27 (六)
想點歌的朋友請直接留言在本篇底下,對本周節目有任何意見也請發表在這邊唷! (by 沈咩)
台大家醫科主任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新冠病毒 全球近5000萬人感染,超過120多萬人死亡, #歐美疫情 持續惡化!
隨著境外移入病例持續新增,
二次感染案例陸續出現,且症狀更加嚴重?
中西醫合併療法,中藥 #清冠一號 助新冠病患癒後恢復
此外,處於秋冬好發高峰期的流感、 #肺炎 也不容忽視!
每年因流感或肺炎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平日我們該如何潤肺補氣、增強免疫力?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新竹台大家醫科醫師 曹玉婷
資深醫藥記者 洪素卿
三總中醫部主任 黃怡嘉
健康主廚 陳之穎 - 健康主廚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mRfaCDHqjU/hqdefault.jpg)
台大家醫科主任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幼兒園 #Delta #武漢肺炎 #疫情 #疫苗 #BNT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 來賓:
周百謙(北醫事業發展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柳朋馳(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林氏璧(前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00:00 開場。同住群聚隱憂,家庭傳播難防!
12:26 疫情轉樂觀?柳朋馳:定序待確認、隱形傳播需匡列
19:20 疫苗防重症?林氏璧:一劑仍有保護力
25:16 慎防心肌炎?周百謙:胸痛悶、心悸速就醫
33:33 接種後五天是關鍵!家長、小孩多溝通
39:16 青少年打 2 劑?周:累積施打後數據再研議
49:28 莫德納第 2 劑,應考慮混打 BNT?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HvmZQytYp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