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黨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都是這等貨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被民意唾棄的「被罷免人」韓國瑜,今晚將回到高雄,推薦李眉蓁為他的繼任人選。
很多高雄人都很好奇,為何中國黨在高雄,只剩下這樣的貨色能競選市長?
言必稱庶民的韓國瑜,當然不是「菁英」,但頂多是「墅民、土豪」,而不是「庶民」,他象徵了黃復興黨部與數股非主流利益的合流。然而在中國黨打倒在高雄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爽的要死的時候,背後顯示出來的警訊,卻是中國黨人才培養系統的徹底崩潰。因而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只能推出學歷造假,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二流派系政二代李眉蓁。
全台第二大黨,把高雄人藐視到這種程度,恐怕連在地的一些中國黨支持者都不一定能接受。
這篇文章又是一篇長文,但若你是「解嚴後」一代,我們邀請你花點時間,了解中國黨是怎樣在高雄政治佈局,怎樣培養地方到中央的行政人才,卻佈局佈到全盤敗退,連在地市長的人選都派不出來;又是怎樣不得先用叛將,再被一個養出大批親衛軍的黃復興鐵藍+雲林土豪挾持的?
#省轄市時代的派系政治
這個故事當然很長,最關鍵的那年,還是1979年。
當年7月1日,高雄升格院轄市,資源變多同時,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再也不用選高雄市長了」,每一屆市長,從此都會由中國國民黨直接指派,在選舉制度改變前永無政黨輪替可能。這招,在台北升格時中國黨已經嚐過甜頭。中國黨在台北市長的選戰中,先是意外輸給黨外的高玉樹,好不容易做票贏回來,卻又被美國警告首都市長作票試試看而再輸。在台北升格後,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任意的安插自己人。
在1979年以前,高雄市長大致上是派系輪替的格局,由於高雄是1920年代後才快速成長的移民城市,因此在早期,高雄的地方政治由外縣市移民基於同鄉情誼產生的派系維繫,大致分為澎湖派、台南派,和本地政治家族三大勢力。
在實施地方自治後,第一、二任市長謝掙強是澎湖派,第三任市長陳武璋是台南派,但在陳武璋任內,由於十全路開闢工程、愛河原木浸泡等案圖利岳父,而被議員巫義德發動高雄史上的第一次市長罷免,但中國黨動用國家機器,硬是透過威脅利誘,讓已經連署罷免的市民紛紛放棄,巫義德也被列為重點觀察名單,但他仍然繼續爭取「真普選」(國會改選)而被警備總部以「中(華民)國版國安法」逮捕,判處十年徒刑,顯示雖有選舉,但沒有人民表達政治理念的空間。
然而,中國黨也發現陳武璋的施政引發眾怒,因而第四任市長提名本地派的陳啟川參選,並連任到第五屆。陳啟川家族實力、名望都足夠,震得住各方,但在他卸任時,中國黨因再次提名過了風頭的台南派陳武璋,引發認為應「派系輪替」的澎湖派不滿,導致中國黨分裂,雖然在選戰過程,中國黨不斷打壓政敵,黨外的楊金虎(也是台南出身)仍意外當選第六屆市長,成為第一位非中國黨籍市長,亦是戰後學歷最高(台大醫科,日本醫科大、南洋大學博士)的市長。
不過,楊金虎並非堅持民主改革的堅定反對派,在中國黨統治的環境下,也受到「中央」種種政治干擾,不得不妥協求生,在任內將壽山和愛河改名「萬壽山」與「仁愛河」來諂媚蔣介石,但又涉及市府顧問洪劍鋒「賣官鬻爵」案,詳情如何雖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楊金虎一屆任期結束就被收押,官司纏訟17年,至死都未定案。
1973年,中國黨提名本地出身,政商雙棲的前市議會議長王玉雲競選,擊敗已退黨的「澎湖派」謝掙強成為第七屆市長,這顯示了兩點:
一、派系與中國黨的結合大抵只出於利益,而若得到黨的加持,一對一廝殺大致都能獲勝。
二、到了1970年代後,高雄成為人口近百萬的工商大城,早期同鄉移民的「人親土親」影響力漸漸減弱,地方的家族取而成為政壇要角。
有趣的是,王玉雲原本僅小學(公學校)畢業就出社會發展,但擔任議長後,竟然取得「日本產能短大工商管理系」學位,引起對手謝掙強質疑。謝掙強敗選後還一狀將王玉雲告上法院,控告偽造文書(學歷),並向庭上表示,如果王玉雲能從頭到尾把26個英文字母寫完,他就不姓謝,改姓王。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揭發中國黨籍的政治人物偽造學歷還是不了了之,眉蓁若活在當時可能會很羨慕吧!
#官派時期
在王玉雲連任第八屆高雄市長就任期間,高雄升格直轄市,「高雄市長」這個職缺在升格後,與台灣省長、台北市長並列,成為層級最高的地方行政首長職位。由於中央部會官僚和行政首長政務性質仍有不小差異,因此當時黨國想培養的重點對象,大多要經歷「院級地方首長」歷練。但對中國黨來說,高雄在他們眼中最低下,因此也成為一個「入門級」職務。
在高雄升格院轄市之前,中國國民黨的選舉要擺平各方不同的派系勢力,還要抗衡黨外逆襲,升格之後就沒這種煩惱,因而王玉雲當完任期後,中國黨不再讓地方派系出任市長,在院轄市官派時期,前後共指派四位市長,分別是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和吳敦義接掌高雄,其中楊金欉和許水德卸任便升任台北市長。以下我們就簡單介紹為何是這四位。
楊金欉是「台電幫」出身,典型的「技術官僚」,他能獲派素無淵源的高雄市,是因為擔任行政院長的老長官孫運璿力挺。楊金欉剛進台電時,被派到水力發電廠,就曾讓前來孫運璿留下好印象。因在台電表現優異並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擔任技術團團長,1978年在台電協理任內被拔擢擔任台灣省建設廳長,又以黑馬之姿出任高雄市長。但僅做不到一年就「升任」台北市長,是史上任期最短高雄市長,看來只是來高雄過水,但孫運璿中風後,楊金欉身體亦有狀況,政治道路最高止於台北市長。
接下來三位,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則是延續蔣經國「催台青」風潮下,逐漸成為中國黨主流的「本土藍」地方政治菁英。
在1970年代,中國黨政權在長期堅持僵化與脫離現實的外交政策下,最終走進死巷,退出聯合國,也和美國漸行漸遠。當時蔣介石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稍微務實一點的中國黨人也都知道「反攻大陸」無望,自己的命運和他們佔領的這個島嶼再也分不開,於是實際領導人蔣經國,在1973年掌握大權後,一面繼續鎮壓反對運動,一面把把中國黨加入本土化的成分,推動了「催台青」政策,提拔台灣籍的官僚進入政府較高層位置,讓台灣菁英有支持政府的誘因。
在蔣經國統治下,台灣人能做到最大的實權行政長官職位是「台灣省長」,而在內閣裡面只能做到「內政部長」,而與外交、國防無緣。這隱含著你們台灣人跟英國統治下的印度、馬來人一樣,地方可以給你們族人「自治」,提拔你進中央政府已經是極大恩惠,但我們「中華民國」的法統還不能直接給你。至於打破這點的人叫李登輝,其政治手腕實在無人能及。
1931年生的許水德,教育界出身,歷任高雄市、屏東縣、台灣省教育,社會等公職,在王玉雲任內擔任市府秘書長,自創「水車哲學」,認為現實與理想要兼顧,屬於處事圓融之官僚,卸任後出任台北市長。
1936年生的蘇南成,曾退出中國黨,在1977年參選台南市長當選,其貼近民眾,舉辦活動,大興土木的風格,已是嫻熟於選舉的一號人物,當選後被蔣經國再度「收編」回到中國黨,於1985年空降高雄,任期中和地方家族派系為主的議會頗多摩擦,在1990年卸任後轉任國策顧問,侯任國大代表與議長。
接下來這位,大家就很熟悉了,他是年輕許多,1948年出生的吳敦義。
台大畢業,由中國時報記者從政,歷任台北市議員,南投縣長,當時是中國黨培養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成為末代官派市長,他和議會的關係稍微圓融,也順利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然而,吳敦義任內市政格局突破不大,無法解決市民關切的交通、環境等議題,而在1998年敗選。
吳敦義在1998年的敗選,以及接下來2000年中國黨失去政權,李登輝被趕出黨內,讓中國國民黨地方的發展,從此走上另一條道路。
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中國黨差不多忘了有高雄這個地方。
#後李時代的地方崩潰
在後李登輝時代的中國黨,黨內保守勢力復辟,排擠所謂本土藍,先是造成一波親李登輝人士出走,仍有強大勢力的黃復興黨部等死硬組織,從此對「台籍人士」充滿戒心,並將中國黨路線帶向極端化,在李登輝之後,20年間,竟然沒有所謂「本省人」再度代表中國黨參選總統!
當「高雄市長」不再是個可以培養領導人的方便空缺,而天龍人也不願意「下」高雄深蹲打辛苦選戰,中國國民黨在吳敦義的副市長黃俊英兩戰皆墨後,只能再次由派系中擇人出戰高雄市長。
然而,在長期地方勢力缺乏向上發展機會的狀況下,地方派系以佔領議會,鞏固地盤為優先,在高雄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幾大家族紛紛跨足地產、金融等多元產業,形成政商複合集團,既然中國黨殖民體系不容許本土派進入層峰,那對政二代而言,守護家族的地方利益,就比起政治上的專業更加重要。
再者,由於中國黨既失去地方執政權,又不願意從頭培養專業素人參政,在沒有一套世代交替的遊戲規則下,地方黨部放任小諸侯政治分贓,割據一方,卻又沒有一個明顯霸主。在金權政治影響下,2002朱安雄議長賄選案中,許多家族雖被牽連其中,包含李眉蓁父親在內,但都隨即派出妻子兒女出馬競選,更令年輕一代選民感到厭惡。
因此,當中國黨要從地方政治人物中挑選市長候選人,不是自己有案底、就是家族或樁腳涉案,就算我們看本人就好,這些地方議員的學經歷或談吐,大多一看就是靠爸才有辦法從政的。
在2010年黃昭順慘敗,首次落居第三後,中國國民黨迫於無奈,只能在2014年啟用叛將楊秋興出戰。可以看出,在韓國瑜出現之前,中國黨地方人才庫已經山窮水盡。
#中國黨引狼入室
韓國瑜的背景特別之處,是作為黃復興鐵桿深藍出身,但又娶了雲林地方砂石派系的女兒,成為中國黨「外省權貴」和「本省派系」的匯流,因而能調動許多高雄境外資源參與選戰。
但在韓國瑜靠著矇混詐騙的風格獲勝後,沈溺在勝選中的中國國瑜黨,不知耕耘地方,治理能力一塌糊塗,把高雄當墊腳石落跑,惹惱93萬高雄人,進而將他罷免成功。
韓國瑜任內,其實也沒有培養任何人才,一幫挺韓市議員在議會荒腔走板的護航,一下唱歌,一下追蹤器,當主子被罷免後,要從這其中挑人出戰,還真是不容易的任務。
因此,我們就看到李眉蓁,一個二流政治家族,講話講不清楚,比韓國瑜還草包的地方政客,竟然雀屏中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選戰中,鬧出申辦已經截止的亞運與世大運,用抖音拍片侵權,發明丹丹沒有的食物,論文整本抄襲還不誠懇道歉,主張全民種甘蔗釀蘭姆酒,全市引海水沖馬桶.......除了給予市民一些樂趣外,只是讓中國黨難堪而已。
中國黨在高雄提名這些人選,等於在羞辱全部高雄市民。
事實證明,中國國民黨永遠沒有下限,而且從來都輸得不夠慘。明天再一次出門投票教訓中國黨,讓他們連陳其邁的1/3票數都拿不到,早早瓦解進入墳墓,才是唯一正途。
台南 學校行政 職缺 在 洪雪珍 Facebook 八卦
﹝「沒用的」科系,大學畢業沒出路,再拿個碩士會更有利﹖﹞
現在是下學期,大三學生多半都在考慮大四時要不要考研究所,問題來了,有些科系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覺得對就業「沒用」,那麼還要不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個令人掙扎不已的問題。
2016年5月,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今年轉出57人,相當於一個班級人數,史上最高!尤煌傑教授很感嘆,認為轉系生利用哲學系作為跳板,進入輔大,目的是轉進其他系,這樣的申請入學是天大的詐騙案!前氣象主播李富城卻回應,學生轉系轉得對,因為哲學系未來前途無光。
迥異的觀點,引起網路上熱議,在在突顯一個簡單的問題:「念大學是幹嘛用的?」
可惜,在選科系時,多數人根本不思考這個問題,輔大這個案例就是遵循選校不選系的規則,依照分數落點填志願。結果,依據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52%的大學畢業生對自己選的科系表示後悔,半數在大學時就覺得上了賊船,半數直到畢業後求職碰壁才懊悔莫及,紛紛抱怨:「這個科系,無三小路用!」
結果,台灣的就學與就業,出現了以下5個扭曲的現象:
扭曲的現象-1:沒用的科系,還要念到研究所?
荒謬的是,即使念的科系無用,很多人不只念完四年大學,還要再念兩年研究所,總共六年!他們有個觀念,以為科系沒用,便想用學歷補足,真是錯上加錯!
「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不再拿個碩士學歷,會缺乏競爭力。」
碰到有這種想法的人,我一概勸退,鼓勵趁早就業,學得一技之長,擁有工作經歷。事實上,念沒用科系,碩士學歷反而是求職障礙。很多人頂著碩士光環,在求職不斷被拒之後,乾脆隱藏碩士學歷,求的是雇主可以安心錄用,從低階做起。
扭曲的現象-2:主修沒用,就念輔系
我曾經面試一位求職者,念公共行政系,告訴我這個系的目的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我很不解,追問他,如果考不上公務員,還有什麼用?
「沒用啊!所以我修了法律輔系,用法律輔系找工作。」
真是奇怪!為什麼要念一個沒用的科系,再念一個輔系補足?而且畢竟是輔系,競爭力上比不上法律系學生,加上法律人才過剩,最後他靠優異的英文能力,在國外當導遊,帶旅行團謀生。所以,念輔系不過是求得心安罷了。
扭曲的現象-3:熱門科系,數十年不變
台灣的科系排行,數十年來變化不大,都是根據「過去經驗」推演而來。傳統上大家都以為念工科才能衣食無憂,念醫科才能賺高薪,一位留美數學博士說,他從小喜歡數學,分數可以上第一志願電機系,但是他選擇數學系攻讀,四年期間過得很吃鱉,親友無不擔心的探問:
「念數學系,將來要做什麼?」
「當數學老師嗎?那麼,你有補修教育學分嗎?」
拿到博士學位時,正好碰到大數據時代來臨,還沒申請教職,就被國內企業搶走,薪水高到讓他自己也嚇一大跳。
這不是特例,數學背景一直以來在全世界都非常吃香。2014年,美國人力資源網Career Cast公布一項職業報告,指出數學專才最容易找到高薪工作,2022年前還會增加23%職缺,包括華爾街金融業、能源企業、科技實驗室及大學都需要數學人才,平均年薪305萬元台幣。所以,科系有用與否,不是光聽親友說了算,或社會上的人云亦云,還必須查證資料。
扭曲的現象-4:沒用的科系,也是有用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很多科系看似無用,卻是無用之用,對我們社會的文化、美感、觀念等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效果,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這種「無用之用」論點,常常會聽到,因此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少有人會問大學是念來幹嘛用的?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只有1/6的高中生會考量到銜接未來就業。浪漫歸浪漫,理想歸理想,我仍然要務實的說出內心話~~
對於多數人來說,念大學是短短四年,未來職涯是長長數十年,謀一份差事,圖一碗飯的溫飽,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有一個在天地之間立足的定位,仍然至關重要。相反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斷求職碰壁或長期失業,對一個人的打擊不輸於親人過世。所以,念一個有用的科系,讓自己在畢業後能快速接軌社會,人人都要正視它的重要性。
扭曲的現象-5:沒人探究「念大學要幹嘛用?」
多年前,我在台南包一輛計程車,老司機的兒子高職畢業,40歲開一個大工廠,常常要面試新人,有一次老司機聽到有一個碩士來應徵,兒子並未錄用,老司機覺得奇怪,便問兒子原因。
「我不是找做學問的人,是找會做事的人,」兒子老闆解釋後,嘆了一口氣說:「大學不教做事,這些學生怎麼找事?」
兒子老闆講的話很淺白,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多念四年大學,不是讓人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讓生活過得更美好,要不然大學設那麼多是要幹嘛用的?
讀書,可以是一件很純粹﹑很享受的事;讀大學,也未必一定要和就業掛勾。但是對於讀大學等於好前途的人來說,就必須慎重地去選擇有利於就業的科系。不過一旦讀到「沒用科系」,也不必擔心害怕,再縮回學校多讀兩年研究所,還不如勇往直前跨進社會,及早接受現實考驗,及早磨練出一招半式,掌握時間,站穩腳步。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圖取材自:每日頭條
台南 學校行政 職缺 在 黃明賢 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明賢來質詢 安安請回答 |#5 屏東三高特區.高鐵.高科技.高房價?
#大禮從天而降
#屏東華麗轉身?
就在上週六(9/4),蘇貞昌院長帶著「大禮」返鄉,除了高鐵特區,更加碼承諾加速推動屏東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區以外,還將擴大規劃雙語實驗學校以配合科學園區與產業的發展推動,從蘇院長跟科技部官員口若懸河的大開支票,屏東就要從 #站尾包衰 變成 #冠絕群倫 的南方科技產業之都了?
#兩業問題尚待解決
#產業潛力能否發揮
#就業機會人才供應
在本會期的業務部門報告與總質詢中,我就屏東科技園區議題詢就教潘孟安縣長,我認為科技園區的成功關鍵在 #交通 、#人才 與 #腹地,但屏東科學園區腹地與預估就業機會只有台南科學園區十分之一不到的現況下,卻預估能帶來新台幣360億的產值(將近南科的一半 – 775億),但屏科現在規劃的產業發展(智慧農醫、太空科技與循環材料)方向真的帶來那麼大的產值嗎?
再者,創造充沛的就業機會也是我們對設立科技園區的期望,但這也跟高科技產業發展與專業人才供給息息相關,高教體系(中山大與屏科大)與屏東在地技職體系的產學合作以及設置雙語實驗學校雖然對的基層產業教育的有所裨益,但是在提升整體產業的含金量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上的效益還是有待討論,若無法有效解決這些挑戰,我們非常憂心屏東科學園區創造的不是屏東在地就業機會,而是屏東市房價紀錄!
#本末倒置未蒙其利
#職缺在哪機會在哪
對於高鐵特區、科學園區與伴隨的各種計劃,我們都不會拒之門外,然而我們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些園區就是推動屏東發展的萬靈丹,產業前景與伴隨的就業機會是科學園區與屏東轉型的關鍵,而這正是地方縣府與中央行政院要通盤規劃的重中之重,若只有科學之名,但無法帶來對應的就業機會與產值的科技園區,只是讓屏東的發展虛胖炒高房價的根源而已!
#屏東縣議員黃明賢
台南 學校行政 職缺 在 台南學校徵才 :: 現在要去哪裡提錢 的八卦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新職缺.行政助理·中高職教師.,在台南市的學校行政人員相關職缺.第1頁、共54個職缺.行政助理.臺南市私立樂芙幼兒園.台南市新市區.月薪30,000-32,000元 ... ... <看更多>
台南 學校行政 職缺 在 【職場】公務員在學校工作好嗎?工作內容?|開心公主的日常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00:00開場00:20錄取109年高考一般 行政 準備歷程13:55 學校 工作分享謝謝粉絲紅茶跟大家分享她的考試和工作心得,讓大家在選填 職缺 或商調時有更多參考資訊 ... ... <看更多>
台南 學校行政 職缺 在 [問題] 想當學校的行政人員- 看板Salary 的八卦
我想要到學校當行政人員、幹事或助理,
沒辦法沒什麼特別的能力,也是經過一段掙扎才做出這個決定
環境單純、工作壓力小不用加班、穩定、薪水至少有30k(希望沒有認知錯誤)
雖然決定當行政我目前也沒有要準備國考
我想知道學校看履歷或面試時都是以什麼樣的標準?
因為之前投幾次學校的職缺,有些得到面試機會但沒上、有些連面試都沒有
之前去台大人事室面試時有參與筆試考英文中文作文
覺得表現差強人意,面試官大概也這麼覺得,所以沒有上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面試要上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這樣我才可以加強自己
難道也要有國考程度的能力嗎?
可是有些並不需要筆試啊
是學歷、經歷、年齡、自傳,哪方面影響面試官的決定比較大?
還是其實都已經內定了?自己念國考或研究所比較實在Orz
約聘和正職所需要的條件又有什麼都不同?
約聘已經很難上了,正職更是難上加難
謝謝任何的建議與回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7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47947335.A.BDF.html
※ 編輯: ciens (36.224.78.3), 11/19/2015 23:4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