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鐵路地下化動工了!
橫越台南市中心的鐵路,不但阻礙都市發展,更頻釀交通意外,在全體市民殷殷期盼下,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動工,感謝中央支援,讓我們一起期待,工程如質如實完工,讓縫合後的台南府城風華再現!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南臺南車站 #台南古蹟 #台鐵老車站 南臺南車站位於臺南市東區,建於日據時代,算一算車站也快百年歷史。早期業務是運輸貨物的車站,沒有對外提供載客的服務,漸漸貨物量的萎縮,調整為簡易站。後來貨運業務不再有需求,於1991年正式廢止,一直保存於今日。 南臺南車站地址: 台南市東區大同路二段635巷1...
台南鐵路地下化完工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各位桃園的鄉親,新桃園的市民,各位貴賓,特別是民主進步黨的蔡英文主席,還有各位現場好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舉行了第一屆桃園市長就職典禮,也是桃園即將升格,新桃園市誕生的升格典禮。
這不僅僅是一場典禮,而是代表著新開始,代表著人民的期待,代表桃園要大步建設,邁向新都會。
新的桃園,就從現在開始!
我要特別謝謝所有的桃園鄉親,用選票投出了未來,選擇了改變。民主的選舉,給了我們新的機會,也給了我們新的責任。你的一票轉動了桃園的希望,實現了平民的政治。我一定會珍惜你們的每一票,我們整個團隊,更會珍惜大家的每一分付託。
今天不只是文燦跟團隊的就職,更代表著桃園新的開始。我要特別跟大家說,民主的台灣,提供了我們無限的可能。只要我們努力打拚,只要認真、正派,堅持理想,只要我們勇敢追求,夢想總有實現的一天。
謝謝所有的桃園鄉親,給我們做事的機會,也是我們重大的責任。你們心中的熱情,你們無限的支持,讓文燦跟團隊成員,經過辛苦的選戰,贏得最後的勝利。現在選舉的最後一哩路已經結束,而執政的第一哩路正要開始。
我們的桃園,無分在地、外來,無分南北、族群,無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新住民、原住民,在新時代的桃園,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桃園人。
國家的建設沒有政黨的差別,人民的幸褔更沒有顏色的不同。我們要打造新的桃園,更清廉的團隊、更溫暖的社會、更進步的城市,以及更國際化的未來。拜託大家,共同攜手團結,一起為桃園打拼。
桃園人的願望,跟台灣各地人民一樣,我們希望過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有時候,政府的腳步真的趕不上人民的進步,因此我們的團隊一定要更堅定、更努力、更打拼,讓台灣的進步,能夠從桃園開始。
我是桃園人,在這裡出生、成長、求學,也在這裡踏上政治。桃園鄉親給我機,也讓我承擔責任。從17年前,當選第14屆桃園縣議員開始,我就知道桃園跟我個人密不可分。我要把從政20年來所累積的經驗跟智慧,我的所知所學,在我最成熟的黃金時刻,全部奉獻給桃園,讓桃園大步前進。
站在我背後的市府團隊,有些在桃園縣政府服務很久;有些人則是出生在桃園,後來到中央政府或其他地方政府服務;有些則是用專業奉獻給公共事務,擔任社團、學校、政府等不同的諮詢顧問;有些是充滿熱情的社會改革者。但是他們現在都站在這裡,用最大的決心宣示,要為我們的新桃園努力,請大家為我們的新市府團隊加油。
剛剛在我們的新市府團隊宣示時,我告訴大家,人民的期待非常的高,我們更要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不僅要清廉,更要完成人民的夢想,完成每一項建設,創造人民的福利。我們的每一天都非常重要,沒有蜜月期,只有試用期。我也要請大家支持新市府團隊,讓他們努力打拼,我也要告訴新市府團隊,上工了,每天都要努力。
我要謝謝桃園歷屆縣長跟他們所領導的團隊,包括吳志揚縣長在內。沒有他們過去累積的基礎,就沒有今天桃園的升格。桃園要一個工商大縣,要轉型成直轄市、現代的大都會,需要更多建設和福利,還要有更好的規劃跟執行。
過去的努力是今天成功的基礎。在選戰的過程中,難免有火花,交鋒,選戰結束了,吳志揚縣長過去所做的成績,也是今天的基礎。我也要特別謝謝他在準直轄市的階段,所做的很多準備工作,也許有些需要調整,但我相信,桃園的進步是累積的,每一棒都是重要的。人民選擇文燦,文燦會做得更努力、更認真,在舊基礎之上,讓桃園轉型成功。
桃園要轉型成功,要成為一個新都市。過去我們是產業城市,工業產值全國第一,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都非常有活力。未來,我們的產業也要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我希望我們的產業可以繼續投資桃園、創造就業,讓桃園成為產業新都。
有產業也要有人,桃園人口已經高達205萬,我希望桃園可以發展成為一個生活城市,讓我們的人民可以在這裡工作、生活、夢想。讓年輕人可以在這裡追求人生的幸福。一個好的生活城市,也必須是一個健康城市,要有更好的福利跟更完整的照顧,讓老人、婦女、小孩、年輕人、身心障礙者、勞工、農民、漁民、中小企業跟上班族,都可以在這邊安居樂業。因此,我們的桃園需要更便捷的捷運、更完整的公路,更好的大眾運輸。桃園也需要河川整治,讓親水成為桃園新方向,讓綠地充滿桃園。我們必須要在這方面更努力的投資與建設,桃園才能夠成為生活城市、健康城市。
桃園要發展成為一個更具有競爭力的地方。這個競爭力,不是只有產業掛帥,應該是一個生態城市。桃園所有的建設,不應該只是讓更多農地蓋房子,我們不要只有水泥城市,要更多綠地跟生態公園更好的環境保護,希望我們桃園可以成為綠色的桃園。
桃園要成為國際化的城市,國際機場在這裡,雖然給地方帶來噪音,但也帶動了地方的進步。我們希望桃園國際機場可以跟地方發展相容,新的航空城計畫可以更透明,能夠消除特權,能夠更民主、讓居民意見可以充分表達。能夠更有前瞻性,讓更多產業進駐。帶動台灣與桃園的成長,我們的執政團隊有信心、有決心,讓桃園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都市。
桃園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經費挹注,也需要團隊的努力,更需要正確的選擇。我在競選時提出鐵路地下化的主張,這是百年建設,執政的中央政府認為工期較長、預算較多。但我要很誠懇的說,桃園到中壢是台灣主要都會帶,人口非常密集,未來發展的潛力無限,這是我們的雙子星城市。我們跟台北、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是七大都會區,但其他的都會區都採取鐵路地下化,桃園是台灣的大門,發展最快的城市,沒有理由要我們接受鐵路高架化。我希望鐵路地下化,能夠帶動都市改造與更新,讓桃園跟中壢形成桃園新的都會廊帶,讓桃園的前後站打通。
我是第一屆直選的直轄市長,我有責任完成人民的期待,人民的心聲。我的堅持,來自於桃園人的夢想跟堅持。我們桃園每年繳稅將近一千八百億,增加五百億的預算,分散在五年工期,中央政府一年只多負擔一百億。一年繳稅1800億的桃園人,應該有權利享受最好的公共建設,沒有理由接受次等選擇。
我是桃園的地方首長,我不會賭氣,也不會嗆聲,我會非常堅定地說出桃園人正確的選擇,更會努力溝通拜託,讓桃園的發展夢想成真。
升格的桃園,平均年紀只有37歲,有最多的年輕人。年輕人走入社會需要溫暖,跟支持。我們希望年輕人在這邊,可以打造人生夢想的第一哩路,在這邊落腳、工作、生根。在他們築夢之前,要讓他們築巢,高房價已經成為年輕人最大的負擔後,桃園應該要成為台灣社會住宅運動的起點。我們的公有土地,閒置的公共空間,捷運站的沿線,包括航空城,我們所取得的土地,不能幫忙財團圈地,蓋豪宅。取得的土地,應該要給年輕人、勞工跟弱勢家庭來興建社會住宅
年輕人的夢想不應該被貶值成一輩子只為了買一棟房子,只是成為屋奴。居住只是基本條件,居住正義可以讓社會更公平,可以讓年輕人追求其他更大、更多的夢想,桃園要興建社會住宅,讓年輕人把桃園當作首選。
桃園的老人福利要往前走。這代的老人對台灣經濟、民主、家庭跟社會都有貢獻,長輩退休之後,應該可以沒有煩惱、沒有負擔,我上次選舉提出的老人裝假牙免費,已經成為全台灣一致的政策,維護了老人的健康人權。這次,我提出老人健保由政府補助的主張,也獲得不分政黨,所有議員的響應,我們希望能夠編列預算讓老人健保由政府支持,讓老人沒負擔、沒煩惱的樂活生活。
將來在桃園出生的孩子,不僅是父母親的孩子,更也是我們社會的資產,台灣的希望。讓三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得到三千塊的育兒津貼,讓年輕父母親負擔少一點,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少子化造成台灣未來重大的挑戰,年輕人面對房子買不起,孩子養不起的問題,這是台灣社會發展急需要克服的問題,我們會推動育兒津貼讓年輕人可以生養孩子,創造台灣優質的下一代。讓孩子不論出生在有錢或沒錢的家庭,都應該受到社會公平對待,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我們新桃園的目標,拜託大家支持育兒津貼,支持更多的公立托嬰中心,更多的專業保母,讓年輕家庭落腳桃園,減輕負擔,讓桃園有更多希望的下一代。
各位好朋友,各位市民頭家。我的每一項工作都是困難的挑戰,都是不容易的事。在我過去成長的歷程,走過打工的少年時期,要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但是我一路以來,都是讀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科系。在我的大學時代,台灣正好由威權走向民主,我選擇了放棄科技新貴的路,放棄台大電機系,決心要投入社會改革。決心投入追求民主的道路。後來我選擇了從事政治,做為人生的志業,不論在地方或中央,不論做幕僚或是領導者。我心中始終有一個永遠不放棄的夢想。就是打造一個更公平、更美好的社會。
這樣的夢想,讓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走下去,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克服。我相信,這就是台灣的精神,我們遇到很多的挑戰,但是終究會一一克服。就像這次的選舉,遇到非常大的挑戰,當人家不看好我們的時候,我們心中懷抱的熱情沒有熄滅。我也相信,我跟我們新市府團隊,就是要來燃燒桃園的熱情,讓我們桃園的潛力、未來,更有希望來領導台灣進步,讓桃園脫胎換骨。只要我們珍惜、努力、打拼,桃園也會成功。
我們是第六都,雖然是最後一個升格的,雖然我們的建設相對於雙北有些落後,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未來的四年、八年是桃園建設的黃金時期,重大的建設有些要規劃、要定案、開工。甚至要完工。
未來的四年跟八年,就是桃園轉型的關鍵時刻,文燦會全心全意,把握黃金時刻,讓桃園的進步在每一天發生。
今天新的市府團隊就定位,有些人問我說,要不要三個月拚政績,要不要一百天拚政績,我跟大家說,我們不要一個制式的標準,要看這四年內能幫桃園做什麼,只要我們每天都努力,桃園就每天都會進步。請大家給市府團隊要求、鞭策、指導,我們不是要做三個月的政績,是要每天進步,讓桃園完成轉型。
桃園,要成為一個希望的城市,要成為國門之都,要成為年輕人的首選。更要創造身為桃園人的認同跟光榮,作為桃園人,有時候我們常常要跑去台北參加活動,做各式各樣的工作,但是桃園是我們的故鄉,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們擁有最豐富的族群文化,擁有各式各樣的產業,有山有海,有南有北,有很多值得我們珍惜、開發努力的特色。也因為國際機場在此,有這麼多的工業區,便捷的交通,我們要讓桃園成為下個階段台灣發展的火車頭,就要我們的團隊更努力、更認真,讓桃園的進步實現。
謝謝桃園鄉親給我跟團隊機會,這個選擇會讓桃園脫胎換骨,讓桃園的進步夢想成真。
各位鄉親朋友,各位市民頭家,新桃園升格的第一天,大家充滿了熱情跟期待,拜託大家,給我們新團隊掌聲,也讓他們扛起桃園進步的重責大任。我只有一句話要跟我們的團隊成員說:上工了!我們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台南鐵路地下化完工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八卦
高雄驛起飛!
高雄舊車站,充滿我們高雄人的回憶。
因應高雄鐵路地下化而遷移的帝冠式車站(願景館),歷經19年的歲月,將遷回原址。而原先有舊地名「大港埔」意涵的紅鯉魚,也將跟著回到城市的中軸線。
高雄更名100年,高雄驛則有80年的歷史,於1941年日治時代完工啟用。
這次,它的回歸,串聯了城市拼圖,代表高雄已做好邁向下一個百年的準備,也代表著台日雙方80年來友誼的堅定與「羈絆」。
小時候,我從台南搬來高雄,那時高雄是他鄉,時間一久,高雄他鄉變故鄉,成為心之所繫的地方。雄中時期,也常在車站旁和同學嬉鬧,滿滿青春回憶。
車站放映著屬於人生的某一部分:送往迎來、留戀分離,因此車站遷移,是高雄人的大事,代表新的里程,也見證高雄城市的轉變與發展。
高雄人,寫高雄歌、唱高雄歌,「高雄驛回娘家」我們也特別邀請身為高雄囝仔的 滅火器 Fire EX. 樂團創作《高雄驛起飛》主題曲,並於今天舉辦新歌MV首映會。
其中一句歌詞:「海風吹呀吹,高雄準備要飛」,象徵高雄蓄勢待發、準備揚帆。
伴隨高雄走過不同時代,高雄的城市發展,無論是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等科技廊帶的形成、以及交通規劃,都是以高雄驛來定錨、延伸。
快20年前,當時我當代理市長,林欽榮Charles Lin副市長 則時任工務局長,我們一起爭取鐵路地下化由中央負擔7成5經費。歷史的巧合與緣分,林副市長形容是「奇妙旅程」。
當年高雄車站要遷移時,辦桌二人組和李炳輝前輩,也以一首「再會啦!車站」,唱出對於高雄驛的感念與不捨:「再會是暫時,重逢才是咱的永遠」。
高雄驛,是我們的牽掛,期許它永遠陪伴高雄人,迎接故鄉更嶄新的未來。
台南鐵路地下化完工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南臺南車站 #台南古蹟 #台鐵老車站
南臺南車站位於臺南市東區,建於日據時代,算一算車站也快百年歷史。早期業務是運輸貨物的車站,沒有對外提供載客的服務,漸漸貨物量的萎縮,調整為簡易站。後來貨運業務不再有需求,於1991年正式廢止,一直保存於今日。
南臺南車站地址:
台南市東區大同路二段635巷111號
GOOGLE MAP:
https://bit.ly/33EdyYv
隨著臺鐵捷運化及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的進行,預定恢復此站之客運業務,預計2022年12月完工通車。
改建並地下化之後,新站將會是一個配置一座岸式月臺與一座島式月台的地下車站。到時候該站的面貌會是如何呢?這座老車站是經過修整再呈現給旅客,還是讓它繼續在原址靜靜地躺著,歲月就讓人們逐漸淡忘。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台南鐵路地下化完工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評價
高雄驛起飛!
高雄舊車站,充滿我們高雄人的回憶。
因應高雄鐵路地下化而遷移的帝冠式車站(願景館),歷經19年的歲月,將遷回原址。而原先有舊地名「大港埔」意涵的紅鯉魚,也將跟著回到城市的中軸線。
高雄更名100年,高雄驛則有80年的歷史,於1941年日治時代完工啟用。
這次,它的回歸,串聯了城市拼圖,代表高雄已做好邁向下一個百年的準備,也代表著台日雙方80年來友誼的堅定與「羈絆」。
小時候,我從台南搬來高雄,那時高雄是他鄉,時間一久,高雄他鄉變故鄉,成為心之所繫的地方。雄中時期,也常在車站旁和同學嬉鬧,滿滿青春回憶。
車站放映著屬於人生的某一部分:送往迎來、留戀分離,因此車站遷移,是高雄人的大事,代表新的里程,也見證高雄城市的轉變與發展。
高雄人,寫高雄歌、唱高雄歌,「高雄驛回娘家」我們也特別邀請身為高雄囝仔的 #滅火器 Fire EX. 樂團創作《高雄驛起飛》主題曲,並於今天舉辦新歌MV首映會。
其中一句歌詞:「海風吹呀吹,高雄準備要飛」,象徵高雄蓄勢待發、準備揚帆。
伴隨高雄走過不同時代,高雄的城市發展,無論是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等科技廊帶的形成、以及交通規劃,都是以高雄驛來定錨、延伸。
快20年前,當時我當代理市長,#林欽榮副市長 則時任工務局長,我們一起爭取鐵路地下化由中央負擔7成5經費。歷史的巧合與緣分,林副市長形容是「奇妙旅程」。
當年高雄車站要遷移時,辦桌二人組和李炳輝前輩,也以一首「再會啦!車站」,唱出對於高雄驛的感念與不捨:「再會是暫時,重逢才是咱的永遠」。
高雄驛,是我們的牽掛,期許它永遠陪伴高雄人,迎接故鄉更嶄新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