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哲學家反駁朱家安:國文科為什麼不能「只教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
--
批判國文課,已經成了一個潮流,其中不乏「廢除文言文」的主張,朱家安是持此意見的代表人物。朱家安認為,「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因為很多人一輩子用不到文言文跟國學常識,所以國文課不應該教這些東西,只要教「基本的溝通能力」就好。(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4/08/blog-post_25.html)
朱家安還認為,教國學常識跟文言文,只是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朱家安8月11日 18:59的貼文)
如果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觀點未必不可行,但必須請「所有學科」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制定課程。若按照這個觀點,我覺得數學科不應該教三角函數跟 Log,因為我的一生中從來沒用到這些知識,學這些真的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如果朱家安徹底信奉他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他就不應該獨獨針對國文科,一直強調文言文跟國學常識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而是應該一視同仁,也譴責三角函數跟 Log 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同理,他也必須譴責英文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歷史科、地理科;因為這些學科中有太多課程內容是不符合他所提倡的「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標準。(否則他就必須說明為什麼只有國文科要符合這個標準、其他科目不必的理由。)
(可笑的是,朱家安竟然在某一則留言中說,他不關心數學科,所以數學科怎樣他根本不必去討論。既然他都不在乎自己提出來的「必修課標準」有沒有被應用到每一個學科,那為何國文科要特別採納他的意見呢?根本黑人問號。)
朱家安還提出一個論點,就是很多大學生寫報告還常常寫錯字,搞不懂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所以高中國文科應該專注教導這些內容,不需要扯太多無實質效益的國學常識。(其實高中真的有教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只是考試不考,所以這個能力常被忽略,問題是出在考試制度上。)
若是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很多高中生學完三年英文,還是沒有跟外國人溝通的能力,也沒有具備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所以英文課應該專注在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即可,不需要背太多冷僻的單字,不需要選讀具有文學性的文章,也不需要讀英詩。
以上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高中課程可以忽略培養基本語文能力,而是我認為這不足以作為「國文課不應該教文言文或國學常識」的理由。再退一步說,即使國文課真的廢除文言文或國學常識,只教白話文,難道老師就真的會花時間、花心力去把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給教好?(並不會,老師還是會生出一堆注釋跟補充,然後瘋狂趕進度。)
我不知道在朱家安的規劃下,必修課最終還會剩下什麼。如果朱家安認為可以把「全部課程」都列為「選修」的話,那好吧,我勉強接受。
—
朱家安還有一個論點是:文言文的所有功能都可以被「白話文」取代,所以我們即使不讀文言文,也可以學到所有該學的能力。
朱家安特地針對四個「護航文言文」的理由進行反駁:「增加語文能力」、「增加道德修養」、「傳承中華文化」、「一種美好人生」,他認為這四種理由都無法成立。
首先,我不否認「護航文言文」的陣營中,確實有人是以這四個理由來護航文言文,而且這四個理由都很牽強,難以成立。我要反駁朱家安的是,雖然這四個理由都不成立,但仍然無法推翻文言文的重要性,朱家安窄化了高中課程中學習文言文的意義與脈絡。
為什麼高中要讀孔子孟子出師表,而不是莎士比亞或屠格涅夫?這當然是由於地域與文化因素。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這些文化就是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適應社會生活,比如你會比較容易看得懂「甄嬛傳」或「瑯琊榜」,比較容易看得懂《金瓶梅》或張愛玲,玩「三國無雙」的時候比較容易融入故事劇情,經過台南孔廟的時候知道孔子為什麼受到後人景仰,在人生迷惘時也比較不容易被一些江湖術士欺騙——這些都是文言文「實用」的地方(至少在我身上曾經發揮強烈的作用)。當然,以同樣的標準,我也支持納入更多台灣本土化或東南亞文化的內容,讓我們成為更有社會參與感的公民。
文言文選文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可能就是「背一堆沒用的注釋、修辭法」、「選的文章只偏重某些特定的風格跟意識形態」等等,這些副作用其實就是大家對文言文反感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都是可以討論跟改革的,無法作為「廢除文言文教學」的理由,除非朱家安能夠證明我們在社會生活或文化生活中已經可以「完全」不受文言文的影響,「完全」不必再接觸到任何文言文,所以不必學。(請朱家安或其支持者,勿以「個案」論證,而是從台灣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的角度來論證。)
我要跟朱家安說的是:學文言文根本不會「沒用」,也不會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或「浪費青春」,你所學過的文言文早已經內化成你的一部分,讓你在生活中「日用而不知」了。
—
再來我要反駁「文言文」可以被「白話文」取代的說法。
有些朱家安的支持者認為,就算他之後的人生遭遇逼迫他必須讀《論語》,他還是可以讀《論語》的「白話翻譯本」就好,所以在高中學習文言文根本毫無用處。
我想,我們的國文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沒有讓你明白——文言文根本不可能「只有一種解釋」!所以當然要學習解讀文言文的技巧!
舉個例子來說,孔子說過的「未知生,焉知死」這一句話,依徐聖心教授的分析,就至少可以有以下幾種讀法:
1.由反詰易為直述:(1)知生為知死的前提條件;(2)知生便可以知死。
2.由其問句直觀,即孔子並未回答子路的正問,而是順勢轉出另一個主題:(1)中止子路的詢問,表達一種存而不論的態度;(2)開啟一「無對性」的生活世界,即相信有一種貫通生前死後的總原則,故盡力於生前,方能有備於死後。
(徐聖心:〈論《論語》中孔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
雖然我不能確定孔子真正要表達什麼意思,但一個會讀文言文的人,是可以讀出各種深刻的可能性。這是「白話翻譯本」完全不可能取代的功能。
—
對此,朱家安反駁:文言文的「歧義」是缺陷,而不是價值。《論語》可能有辦法讀出很多有價值的詮釋,這些詮釋有價值,但是這不代表《論語》有價值。任何一篇寫得夠模糊的文章碰到一群夠努力的人,都可能生產出有價值的詮釋。
我完全不同意朱家安的看法,而且感到不可思議。
朱家安是個學哲學的人,他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清晰透明、沒有歧義的文本,連西方哲學也沒有,就算是康德的著作,完全用白話文翻譯而成的《純粹理性批判》,對於他的每一句話,仍有無窮「歧義」之可能。
更荒謬的是,朱家安認為「歧義」是一種缺陷。這樣說來,我這一篇文章應該比康德的著作還要有價值,因為我這篇文章的「歧義」比康德的著作要少得非常非常多。
我的結論是,朱家安會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論斷,是因為他被「實用性」的價值信念蒙蔽,看不到其他事物的價值,才會有文言文可以完全廢除的主張。
國文科不是不能批判,文言文不是不能批判,只是朱家安的批判難以成立罷了。
--
ps. 雖然我反駁朱家安,但我們還是朋友。
pss. 是他叫我不必留情面的,他是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前幾個學期,廣電系電影組有一組同學,做了「陳守娘的媒體再現」的報告,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最強女鬼」陳守娘。記得報告裡說,經過不同媒介的輾轉流傳,添枝加葉、多重修飾,一方面保留傳統婦女在道德情境上的反映,一方面卻也會變形成當代人們所期待的女性形象。像是漫畫《#守娘》,或是,《#戲說台灣》。這次的台南...
台南孔廟報告 在 柯志恩 Facebook 八卦
日前傳出故宮為「轉型」,林正儀院長拿掉「萬世師表」的展覽名稱,引發輿論熱議。本周我輪值召委,特別安排故宮林院長進行業務報告,同時向林院長提出質詢,為何急於「去中國化」、「去孔子化」?事實上,台南孔廟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共有八位皇帝和七位總統致贈匾額,其中也包含蔡英文總統的「德侔道昌」,難道這也是林佳龍市長所說的「用孔子來統治台灣」嗎?為什麼孔子躺了幾千年也中槍?林院長在現場喊冤說「自己也中槍」,但不就是院長自找的!院長表示展覽名稱仍在討論中,希望讓故宮業務回歸專業。我也期許故宮業務回歸專業,不要再像其他政府官員一樣幾乎中了「轉型正義上癮症」!
此外,日前故宮南院「日本美術之最」展覽結束,僅吸引十萬人次參觀,效果不如預期,媒體指出:本次展覽只見故宮院長獨撐大樑,曝光有限、政府高層都不關心,比起2014年故宮的「神品至寶」展赴日舉辦時,日本各大媒體策略聯盟大力宣傳,本次展覽「故宮欠缺積極規劃宣傳」。
故宮南院在各種力量的拉扯下,走向越來越不明確,查閱故宮南院BOT案的會議記錄,發現審查委員會的會議紀錄上寫著:「(故宮南院BOT)建築設計上以『華文書法』呈現,未顧及亞洲文化園區的內涵。」再往後面一段,則寫著「茶文化博物館與嘉義當地產業特色緊密相關,應可具行銷當地農產品,具加值效果,建議仍應儘速興建完成。」看到這裡,不禁令人質疑,為何故宮請來的審查委員竟會對故宮建築的「華文書法」心生疑慮,反而想要趕快興建茶文化博物館,行銷當地農產品。難道故宮為了「轉型」就要準備下鄉務農了嗎?這不是自我角色與定位的錯亂嗎?!
如今故宮南院有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南瓜裝置藝術、有嘉義當地藝術家製作的交趾陶裝置藝術、展場內又有來自故宮本院的肉形石,加上地方政府期望故宮南院成為雲嘉南地區觀光火車頭,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合力推廣「阿里山、奮起湖茶鄉之旅」、「雲嘉海岸生態體驗之旅」、「幸福鹽鄉體驗之旅」。將這些東西一起包裝在「故宮」之名下,讓人對故宮南院的本質與營運方向更加困惑。與其讓大家都搞不清這間博物館的定位與特色,何不乾脆獨立故宮之外,成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故宮的文物屬於亞洲藝術文化的一環,也可定期借展。這樣就可避免故宮南院老是角色混淆、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
🔸相關新聞:
故宮孔子展更名扯去中國化 院長無奈中槍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03130068-1.aspx
孔子展風波 故宮院長林正儀自認也中槍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313002155-260407
孔子展名稱掀波 故宮院長:我也中槍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02375
台南孔廟報告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八卦
【姐妹倆的單獨小旅行】2019.07.23,15 ys
爸爸給即將升高中的女孩一份暑假作業,
要她們自主學習。
左右姐妹提出想要做出一份台南的報告,
要自己走畫出府城地圖。
今天,兩人各用一百元遊台南,
徒步走在台南市區,
把從前我們帶她們去過的地方又走一回,
小學去的赤崁樓與孔廟,國中去的地方法院。
她們用五分鐘速畫赤崁樓,就像當時我們去寫生一樣!
在法院又穿律師袍大玩變裝秀,
走去牙齒肉圓找肉圓姊姊,又到美術館走一圈⋯⋯。
傍晚,兩人曬黑黑的回來,
雖然又累又熱,但從兩人的眼神與笑容可以知道,
她們對自己這壯舉有多滿足、充滿成就感。
(相片為zozo今日拍的台南街景)
【寫生】台南赤崁樓/前:普羅民遮城(7.4ys)
http://zoyo.tw/2012-01-13-1380/
台南「司法博物館」/原 臺南地方法院:穿上法袍,模擬法庭
http://zoyo.tw/travel-20190528/
台南孔廟報告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前幾個學期,廣電系電影組有一組同學,做了「陳守娘的媒體再現」的報告,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最強女鬼」陳守娘。記得報告裡說,經過不同媒介的輾轉流傳,添枝加葉、多重修飾,一方面保留傳統婦女在道德情境上的反映,一方面卻也會變形成當代人們所期待的女性形象。像是漫畫《#守娘》,或是,《#戲說台灣》。這次的台南散步,就來去走踏「#清代三大奇案」的故事發生地點:辜娘媽廟、永華宮、節孝祠。慶祝一下中元節!
.
▓ #女鬼的復仇
.
陳守娘,是清朝道光時台灣府城人,住在今天的「辜娘媽廟」附近,為鄉民林壽的妻子。她是台灣著名的枉死烈婦。林壽早死,陳守娘年輕守寡,衙裡的師爺覬覦她美豔,於是賄賂陳守娘的婆婆與小姑,以與她共度良宵。
.
豈料,守娘守節不願配合,婆婆與小姑氣憤之下,將守娘強押於椅凳之上,以尖錐刺其下體,逼其就範。守娘不從,氣絕而死。
.
傳說她冤魂不散,作祟於府城,甚至顯靈將師爺扼死。儘管如此,陳守娘化鬼申冤依然怨恨難消,夜半化為青光飛舞。仕紳為了地方安寧,請永華宮的廣澤尊王出面鎮壓,神鬼大戰難分軒輊(所以才是最強女鬼)。
.
最後,經觀音佛祖談判協調,安排陳守娘進入節孝祠,表明守節心志,以安撫怨恨。
.
▓ #女性地位的壓抑敘事
.
在這個鬼故事中,可以見到,在父權體制下,女性地位低弱。已婚婦女在婆家更是如此,且不受重視。
.
這類媳婦冤死為鬼的敘事,通常反映女鬼為父權體制下的犧牲品,更可怕的是,同樣身為女性的婆婆與姑姑,卻反過來站在父權的位置欺負媳婦。《虎姑婆》也是類似的傳說倫理架構。
.
▓ #鎮守怨魂的永華宮
.
祭祀廣澤尊王的永華宮,古意盎然,自帶宮廟樂音,朝拜起來非常有感覺。有趣的是,永華宮的廣澤尊王,俗稱「翹腳王」,細看神像,還真的有翹腳。Why~
.
據說廣澤尊王修練功德圓滿,身體向上飛昇的時候,他媽不捨兒子將離開,便拉住其左腳,將他原本盤坐的雙腳,拉下成右腳盤左腳垂的樣貌,廣澤尊王便以此樣貌得道昇天。因此神像大都以此模樣呈現。
.
▓ #傳統貞節典範的辜娘媽廟
.
辜娘媽廟,建於乾隆年間,是為紀念康熙年間府城集孝媳、賢妻、良母於一身的辜湯純之妻林氏所建。這個空間的故事傳遞著女性守貞節的價值觀。從小住在附近的陳守娘,在耳濡目染下,可能造成她心中的女性道德典範。
.
▓ #牌位在此(抖)
.
最後,陳守娘的牌位到安置到孔廟的節孝祠中。節孝祠開放參觀,你可以在眾多牌位中,發現一座紅底金字的「#欽褒節烈邑民人林壽妻陳氏守娘神位」,作為陳守娘故事中最真實的證據。
|
😂 #戲說台灣-蹺腳仔收陳守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jFDOnRk3U
//
📌#永華宮位置:https://goo.gl/maps/X8hP8XQCZ2DoCPhH8
📌#節孝祠位置:https://goo.gl/maps/am2NTcWaq947fbt16
📌#辜娘媽廟位置:https://goo.gl/maps/666gDewr2V19Kp4N6
台南孔廟報告 在 呂維胤-為你打拼 Youtube 的評價
20200515教育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 -文化局
*因影片編碼問題,重新上傳
維胤指出,文化局對於南區的歷史內涵著墨長期不夠深入,要求文化局提升並加強推廣南區整體的歷史意象,帶動地方觀光藝文發展。
更特別要求文化局,讓小西門能遷回原址附近的「和意」公園,並將公園正名為「小西門」公園;若無法搬遷,是否應於原址規劃相關意象,讓民眾能了解歷史原貌。
最後建議文化局,應舉辦台南在地戲劇、微電影拍攝相關的競賽,不只可以鼓勵優秀人才,有效的行銷城市,達到《想見你》和《俗女養成記》等戲劇的效果。此外,台南古蹟、歷史景點散布各處,文化局應打造一個完善的歷史人文散步藍帶,讓民眾可以便利的抵達各個人文景點,體驗台南在地豐富的文化底蘊。